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共五篇]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3-47546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9 10:10: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中国手工艺设计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熔铸法、失蜡法。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实用和美观的典范 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印花工艺应用 明代家具达到鼎盛。

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 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国外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希腊家具形式上有极大飞跃。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6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生存设计

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人们不但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在危机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

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成功的设计。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因此,这些失误会马上得到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的过程,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巴洛克 Baroque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式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愿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洛可可 Rococo 洛可可的愿意是岩石和贝克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工业革命到一战前)新古典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风格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建筑式的部件。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应。浪漫主义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设计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渊影响。

美国制造体系

18世纪时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则迅速飞起,并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

,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而困惑时,在美国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包括了许多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里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人物:沙利文、莱特。

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地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首先,新艺术是与先前的历史风格决裂,这种风格体现了一种怀旧的趋势和折衷主义的混乱局面,只是冷漠而机械的照搬经典的传统形式。新艺术的艺术家希望将他们的艺术建立在当今现实,甚至是最近的未来基础上,为探索一个崭新的纪元打开大门。为此,必须打破旧时代束缚,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来。第二,新艺术拒绝了西方艺术的另一趋势—自然主义。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反对对自然奴隶般的模仿。新艺术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体现了隐藏于自然生命表面下的无休止的创造过程,成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新艺术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威尔德、霍尔塔(比利时线条/鞭线)法国

宾、吉马德(地铁风格)、盖勒(南锡学派)西班牙

戈地(米拉公寓)美国 蒂法尼(玻璃花瓶)

德国 青春风格Jugendstil 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春风格”,得名于《青春》杂志。“青春风格”组织的活动中心设在慕尼黑,这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正当新艺术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以应用抽象的自然形态为特色,向着富于装饰的自由曲线发展时,在青春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了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

雷迈斯克米德、贝伦斯

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

、莫瑟和奥布里奇。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但青春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及其美学的出现,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麦金托什、卢斯

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bund 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制造联盟每年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举行会议,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地方组织。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过渡

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德莱赛——装饰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沙利文——最早提出“形式追随功能”。

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立体主义Cubism 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未来主义Futurism 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风格派De Stijl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甚至从未谋面,但他们有相似的美学观念。风格派艺术家主要通过1917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风格派有一个共同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

主要成员: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代表作:蒙德里安的油画构图、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构成派Construction 一战期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灯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解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最重要代表作: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现代主义

一战之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现代建筑兴起。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思潮融汇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即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的逻辑来决定。

机器美学 机器美学是一种以机器隐喻为基础的风格,也就是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包豪斯

“包豪斯”一词由格洛皮乌斯根据德语的“建筑”“房屋”两个词的词根造出来。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是20世纪首先出现于德国和奥利里的一种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式风格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 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

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势微的主要原因。

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 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艺术装饰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

流线型风格Streamlining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冲击。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应运而生。而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高潮。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形态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风格有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和功能上的一致和对自然材料的欣赏等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1926年,柯布西埃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在格洛皮乌斯指导下,学校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了一套新的方针、方法,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

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起

来。

在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格洛提出的学校的两个目标:打破艺术界限;提高手工艺人地位,使其与艺术家平起平坐。

PH灯具的重要特征:

1、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

2、无论从任何角度均看不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

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

4、减弱灯罩边缘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

柯布西埃——“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格洛皮乌斯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到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米斯——“少就是多。”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有机现代主义

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当代主义

当代主义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一种设计美学,对办公机器等的设计也有较大影响。它的基础仍是功能主义。但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影响使其又有弹性及有机的特点。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商业性设计是20世纪40~50年代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而美国也因此成为了该流派的的典型代表。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随着经济的繁荣,战后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 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最能体现商业性设计的是当时的汽车设计,不仅如此,它也影响到了工业设计的其他领域。尽管其设计宗旨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在设计史中却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此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二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人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设计是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文化,它融汇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设计领域中。这种设计文化是植根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总体来说,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特性。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座城市,都该是经过设计的。这个理念可以概括意大利设计师们的设计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哲学就是优质生活的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师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

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当代有机雕塑;索特萨斯: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德国的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促进艺术与工业结合的理想和包豪斯的机器美学仍影响着战后的工业设计。随着经济的复兴,联邦德国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发展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

乌尔姆造型学院以数学、工程科学和逻辑分析学取代了包豪斯的美术训练课程,产生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其影响十分广泛,设计人才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促进了乌尔姆设计方法的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它真实的反应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联邦德国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系统设计发放的传播与推广。

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目的在于给予纷乱的世界以秩序,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并通过系统

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不仅要求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要求有简便的和可组合的基本形态,这就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

布劳恩公司的三个一般性原则: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高技术风格 Hige-tech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的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上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艺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应了但是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技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还强烈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在家用电器,特别是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

通用设计 使所设计的产品和设施能为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共同使用,避免专为某一类人所做的特殊设计可能带来的歧视,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波普风格pop art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设计上的异化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文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的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

孟菲斯Memphis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20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浪潮走向式微,一种注重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结构主义哲学开始被一些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在世纪末的设计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来的,结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评与否定。结构主义不但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求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商品废止制有如下三种形式:

1、功能型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

2、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的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止;

3、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再用。罗维提出——MAYA原则,即创新但又可接受。IBM设计原则——IBM不是竞争,而是创造环境。文丘里——少就是乏味。奇巴的设计理念是以简洁

取胜,并强调产品的人机特性。上帝就在细节中。青蛙公司——形式追随激情。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强烈的竞争是美国现代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有提格、罗维和德莱佛斯等。雷蒙?罗维,法国人,美国早期重要的设计大师,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转折点是1929年为客户重新设计复印机。是个使工业设计成为受尊重职业的主要人物。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本造型。30年代引入了流线型风格,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他是一个直觉敏锐的设计大师,而没有多少理论的探索。他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作有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德莱佛斯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家。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提出了话筒与听筒的合一,而在40年代初开始转为塑料,奠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德莱佛斯的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为设计奠定了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战前现代主义主要是空想的,战后深入到了广泛的工业生产领域,体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

人情味、简洁、自然、实用,对于现代设计的软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以nokia为代笔的北欧设计再度对国际设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技术,环境保护和设计三位一体的模式成了国际竞争力的楷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将现代美学与传统的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是丹麦、瑞典和芬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地区的设计显示出对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尊重,又能满足20世纪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因而在国际设计界独树一帜,影响十分广泛。一战前多为农业国,向工业化发展较缓慢,手工艺传统非常强烈。19世纪外来低劣产品侵蚀市场。斯地区的设计正是将产生于严酷条件下的简洁与使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严

谨而实际的特点与新的工业理性主义并行不悖,因而创造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盛极一时,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成为了当时欧美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

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汇在一起。1939年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又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有人性和生气。]

第二篇: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中国手工艺设计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熔铸法、失蜡法。

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实用和美观的典范 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印花工艺应用 明代家具达到鼎盛。

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 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国外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希腊家具形式上有极大飞跃。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6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

生存设计

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人们不但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在危机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

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成功的设计。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因此,这些失误会马上得到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的过程,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巴洛克 Baroque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式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愿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洛可可 Rococo 洛可可的愿意是岩石和贝克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工业革命到一战前)新古典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风格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建筑式的部件。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应。浪漫主义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设计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渊影响。

美国制造体系

18世纪时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则迅速飞起,并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

上最强大的生产力国。由于美国缺乏廉价劳动力,机械化的速度大大超过欧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其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

折衷主义

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拉斯金的设计思想

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为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若干准则,这成为后来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些准则主要是: l 师承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盲目的抄袭旧有的样式; l 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反对使用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 l 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应材料的真实质感。

工艺美术运动 Arts and crafts 莫里斯的理论和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回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人物:沃赛、阿什比、斯蒂克利(美国)。

评价: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用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英国式最早工业化和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于此。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

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而困惑时,在美国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包括了许多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里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人物:沙利文、莱特。

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地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首先,新艺术是与先前的历史风格决裂,这种风格体现了一种怀旧的趋势和折衷主义的混乱局面,只是冷漠而机械的照搬经典的传统形式。新艺术的艺术家希望将他们的艺术建立在当今现实,甚至是最近的未来基础上,为探索一个崭新的纪元打开大门。为此,必须打破旧时代束缚,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来。第二,新艺术拒绝了西方艺术的另一趋势—自然主义。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反对对自然奴隶般的模仿。新艺术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体现了隐藏于自然生命表面下的无休止的创造过程,成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

新艺术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威尔德、霍尔塔(比利时线条/鞭线)法国

宾、吉马德(地铁风格)、盖勒(南锡学派)西班牙

戈地(米拉公寓)美国 蒂法尼(玻璃花瓶)

德国 青春风格Jugendstil 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春风格”,得名于《青春》杂志。“青春风格”组织的活动中心设在慕尼黑,这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正当新艺术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以应用抽象的自然形态为特色,向着富于装饰的自由曲线发展时,在青春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了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雷迈斯克米德、贝伦斯

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

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和奥布里奇。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但青春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及其美学的出现,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麦金托什、卢斯

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bund 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制造联盟每年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举行会议,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地方组织。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过渡

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德莱赛——装饰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沙利文——最早提出“形式追随功能”。

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立体主义Cubism 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

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未来主义Futurism 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风格派De Stijl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甚至从未谋面,但他们有相似的美学观念。风格派艺术家主要通过1917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风格派有一个共同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主要成员: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代表作:蒙德里安的油画构图、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构成派Construction 一战期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灯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解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最重要代表作: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现代主义

一战之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现代建筑兴起。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思潮融汇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

、科学性。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即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的逻辑来决定。

机器美学

机器美学是一种以机器隐喻为基础的风格,也就是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包豪斯

“包豪斯”一词由格洛皮乌斯根据德语的“建筑”“房屋”两个词的词根造出来。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是20世纪首先出现于德国和奥利里的一种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式风格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 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

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势微的主要原因。

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 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

次世界大战期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艺术装饰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

流线型风格Streamlining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冲击。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应运而生。而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高潮。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形态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风格有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和功能上的一致和对自然材料的欣赏等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1926年,柯布西埃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在格洛皮乌斯指导下,学校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了一套新的方针、方法,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

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

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起 来。

在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格洛提出的学校的两个目标:打破艺术界限;提高手工艺人地位,使其与艺术家平起平坐。

PH灯具的重要特征:

1、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

2、无论从任何角度均看不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

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

4、减弱灯罩边缘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

柯布西埃——“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格洛皮乌斯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到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

米斯——“少就是多。”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有机现代主义

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当代主义

当代主义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一种设计美学,对办公机器等的设计也有较大影响。它的基础仍是功能主义。但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影响使其又有弹性及有机的特点。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商业性设计是20世纪40~50年代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而美国也因此成为了该流派的的典型代表。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随着经济的繁荣,战后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

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最能体现商业性设计的是当时的汽车设计,不仅如此,它也影响到了工业设计的其他领域。尽管其设计宗旨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在设计史中却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此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二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人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设计是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文化,它融汇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设计领域中。这种设计文化是植根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总体来说,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特性。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座城市,都该是经过设计的。这个理念可以概括意大利设计师们的设计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哲学就是优质生活的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师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当代有机雕塑;索特萨斯: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德国的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促进艺术与工业结合的理想和包豪斯的机器美学仍影响着战后的工业设计。随着经济的复兴,联邦德国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发展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乌尔姆造型学院以数学、工程科学和逻辑分析学取代了包豪斯的美术训练课程,产生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其影响十分广泛,设计人才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促进了乌尔姆设计方法的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 表现,它真实的反应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联邦德国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系统设计发放的传播与推广。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目的在于给予纷乱的世界以秩序,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并通过系统

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不仅要求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要求有简便的和可组合的基本形态,这就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

布劳恩公司的三个一般性原则: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高技术风格 Hige-tech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的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上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艺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应了但是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技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还强烈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在家用电器,特别是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通用设计

使所设计的产品和设施能为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共同使用,避免专为某一类人所做的特殊设计可能带来的歧视,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波普风格pop art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设计上的异化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文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旨

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的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

孟菲斯Memphis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20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浪潮走向式微,一种注重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结构主义哲学开始被一些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在世纪末的设计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来的,结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评与否定。结构主义不但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求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商品废止制有如下三种形式:

1、功能型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

2、合意型废止,由于经

常性的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止;

3、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再用。

罗维提出——MAYA原则,即创新但又可接受。IBM设计原则——IBM不是竞争,而是创造环境。文丘里——少就是乏味。奇巴的设计理念是以简洁

取胜,并强调产品的人机特性。上帝就在细节中。青蛙公司——形式追随激情。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强烈的竞争是美国现代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有提格、罗维和德莱佛斯等。雷蒙?罗维,法国人,美国早期重要的设计大师,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转折点是1929年为客户重新设计复印机。是个使工业设计成为受尊重职业的主要人物。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本造型。30年代引入了流线型风格,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他是一个直觉敏锐的设计大师,而没有多少理论的探索。他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作有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德莱佛斯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家。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提出了话筒与听筒的合一,而在40年代初开始转为塑料,奠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德莱佛斯的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为设计奠定了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战前现代主义主要是空想的,战后深入到了广泛的工业生产领域,体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

人情味、简洁、自然、实用,对于现代设计的软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以nokia为代笔的北欧设计再度对国际设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技术,环境保护和设计三位一体的模式成了国际竞争力的楷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将现代美学与传统的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是丹麦、瑞典和芬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地

区的设计显示出对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尊重,又能满足20世纪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因而在国际设计界独树一帜,影响十分广泛。一战前多为农业国,向工业化发展较缓慢,手工艺传统非常强烈。19世纪外来低劣产品侵蚀市场。斯地区的设计正是将产生于严酷条件下的简洁与使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严

谨而实际的特点与新的工业理性主义并行不悖,因而创造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盛极一时,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成为了当时欧美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

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汇在一起。1939年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又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有人性和生气。]

第三篇:何人可《工业设计史》总结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中国手工艺设计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熔铸法、失蜡法。都显得华贵和高雅。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工业革命到一战前)

新古典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风格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建筑式的部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谢拉顿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应。浪漫主义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实用和美观的典范。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印花工艺应用。明代家具达到鼎盛。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字概括:简;厚;精;雅。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国外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希腊家具形式上有极大飞跃。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从下到上缩小);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两边卷);科林斯柱式(柱头加满卷草花篮)。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6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生存设计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人们不但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在危机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而开始 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成功的设计。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因此,这些失误会马上得到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的过程,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达 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巴洛克 Baroque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式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愿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洛可可 Rococo洛可可的愿意是岩石和贝克的意思,特指盛行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比较:从发展根源上说,洛可可式是巴洛克式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严重侵染的结果,所以在法国,洛可可又称为中国装饰.在洛可可式家具中,17世纪那种粗大扭曲的腿部不见了,代之以纤细弯曲的尖腿。洛可可式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沥粉镀金,这时候家具的油漆成为重要的工艺手法,一种是中国式的黑漆上有镀金纹样,另一种是纯白色或浅色地上有镀金纹样,两者同样

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设计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渊影响。

美国制造体系18世纪时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则迅速飞起,并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国。由于美国缺乏廉价劳动力,机械化的速度大大超过欧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其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

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 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为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若干准则,这成为后来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些准则主要是: 师承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盲目的抄袭旧有的样式; 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反对使用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 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应材料的真实质感。水晶宫博览会1851 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 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Arts and crafts莫里斯的理论和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回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人物:沃赛、阿什比、斯蒂克利(美国)。评价: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用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英国式最早工业化和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于此。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而困惑时,在美国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包括了许多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里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人物:沙利文、莱特。

新艺术风格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地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首先,新艺术是与先前的历史风格决裂,这种风格体现了一种怀旧的趋势和折衷主义的混乱局面,只是冷漠而机械的照搬经典的传统形式。新艺术的艺术家希望将他们的艺术建立在当今现实,甚至是最近的未来基础上,为探索一个崭新的纪元打开大门。为此,必须打破旧时代束缚,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来。第二,新艺术拒绝了西方艺术的另一趋势—自然主义。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反对对自然奴隶般的模仿。新艺术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体现了隐藏于自然生命表面下的无休止的创造过程,成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新艺术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人物: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威尔德、霍尔塔(比利时线条/鞭线)法国宾、吉马德(地铁风格)、盖勒(南锡学派)西班牙 戈地(米拉公寓)美国 蒂法尼(玻璃花瓶)

德国 青春风格 Jugendstil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春风格”,得名于《青春》杂志。“青春风格”组织的活动中心设在慕尼黑,这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正当新艺术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以应用抽象的自然形态为特色,向着富于装饰的自由曲线发展时,在青春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了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人物雷迈斯克米德、贝伦斯。

维也纳分离派 Secession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和奥布里奇。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但青春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及其美学的出现,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人物麦金托什、卢斯。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bund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制造联盟每年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举行会议,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地方组织。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过渡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

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德莱赛——装饰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沙利文——最早提出“形式追随功能”。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立体主义 Cubism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未来主义 Futurism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风格派 De Stijl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甚至从未谋面,但他们有相似的美学观念。风格派艺术家主要通过1917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风格派有一个共同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 宙的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主要成员: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代表作:蒙德里安的油画构图、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构成派 Construction一战期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灯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解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最重要代表作: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现代主义一战之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现代建筑兴起。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思潮融汇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即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的逻辑来决定。

机器美学机器美学是一种以机器隐喻为基础的风格,也就是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包豪斯“包豪斯”一词由格洛皮乌斯根据德语的“建筑”“房屋”两个词的词根造出来。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局限:设计中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过度追求使产品具有了一种

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积极倡导为大众的设计,但由于其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因而曲高和寡,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的阶层所欣赏,时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产品仍然价格昂贵,只能被视为一种审美水准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格罗披乌斯指导下,包豪斯学校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了一套新的方针、方法,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

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格罗披乌斯提出的学校的两个目标:打破艺术界限;提高手工艺人地位,使其与艺术家平起平坐。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是20世纪首先出现于德国和奥利里的一种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 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这种理想主 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式风格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

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势微的主要原因。

艺术装饰风格 Art Deco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艺术装饰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流线型风格 Streamlining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 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冲击。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应运而生。而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高潮。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形态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风格有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和功能上的一致和对自然材料的欣赏等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1926年,柯布西埃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PH 灯具的重要特征:

1、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

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

2、无论从任何角度均看不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

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

4、减弱灯罩边缘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

柯布西埃——“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格罗披乌斯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到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米斯——“少就是多。”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有机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 ,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 ”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当代主义当代主义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一种设计美学,对办公机器等的设计也有较大影响。它的基础仍是功能主义。但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影响使其又有弹性及有机的特点。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商业性设计是20世纪40~50年代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 浓厚的商业气息,而美国也因此成为了该流派的的典型代表。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随着经济的繁荣,战后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最能体现商业性设计的是当时的汽车设计,不仅如此,它也影响到了工业设计的其他领域。尽管其设计宗旨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在设计史中却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此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

商品废止制有如下三种形式:

1、功能型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

2、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的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 意趣而废止;

3、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再用。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二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人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设计是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文化,它融汇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设计领域中。这种设计文化是植根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总体来说,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特性。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座城市,都该是经过设计的。这个理念可以概括意大利设计师们的设计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哲学就是优质生活的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师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当代有机雕塑;索特萨斯: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德国的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促进艺术与工业结合的理想和包豪斯的机器美学仍影响着战

后的工业设计。随着经济的复兴,联邦德国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发展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乌尔姆造型学院以数学、工程科学和逻辑分析学取代了包豪斯的美术训练课程,产生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其影响十分广泛,设计人才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促进了乌尔姆设计方法的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它真实的反应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联邦德国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系统设计发放的传播与推广。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目的在于给予纷乱的世界以秩序,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不仅要求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要求有简便的和可组合的基本形态,这就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布劳恩公司的三个一般性原则: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高技术风格 Hige-tech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的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上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艺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应了但是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技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还强烈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在家用电器,特别是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

通用设计使所设计的产品和设施能为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共同使用,避免专为某一类人所做的特殊设计可能带来的歧视,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波普风格 pop art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设计上的异化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文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的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其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式样式以及巴洛克,洛可可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德莱赛的作品常常具有“杂而不纯的”因素,以致有人将他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躯。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集团

孟菲斯 Memphis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20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浪潮走向式微,一种

注重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结构主义哲学开始被一些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在世纪末的设计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来的,结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 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评与否定。结构主义不但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 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求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 3R”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罗维提出——MAYA 原则,即创新但又可接受。IBM 设计原则——IBM 不是竞争,而是创造环境。文丘里——少就是乏味。奇巴的设计理念是以简洁取胜,并强调产品的人机特性。上帝就在细节中。青蛙公司——形式追随激情。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强烈的竞争是美国现代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有提格、罗维和德莱佛斯等。雷蒙·罗维,法国人,美国早期重要的设计大师,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转折点是 1929年为客户重新设计复印机。是个使工业设计成为受尊重职业的主要人物。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本造型。30年代引入了流线型风格,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他是一个直觉敏锐的设计大师,而没有多少理论的探索。他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作有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德莱佛斯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家。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提出了话筒与听筒的合一,而在40年代初开始转为塑料,奠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德莱佛斯的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为设计奠定了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战前现代主义主要是空想的,战后深入到了广泛的工业生产领域,体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

日本工业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 简述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1956年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设计师将功能主义和传统手工艺两方面的影响融于这只模压成型的胶合板凳之中。尽管这种形式在日本家用品设计中并无先例,但它使人联想到传统日本建筑的优美形态,对木纹的强调也反映了日本传统对自然材料的偏爱。谈谈你对“Less is more”的看法

少就是多是著名设计师米斯与1928年提出的名言,米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设计大师之一,它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但是,也达到了甚至可以说是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

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 比较二战后的意大利设计与德国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现代文艺复兴”,设计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战后初期的意大利深受美国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①受到所谓“优良设计”的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如伊姆斯的椅子就对意大利的家具设计有影响②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特别是流线型设计也对意大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他们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借鉴与自己的传统进行综合,创造出了意大利的设计。设计中心是在米兰。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大利设计的明星是索特萨斯,设计了大量的办公机器与办公家具,“情人节”打字机,乔治亚罗设计的“中华”小汽车,这些设计标志着意大利设计已走向世界,并开始引导潮流。的发言人斯特恩(Robert A.M.Stem)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引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Arnamentation)。他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论述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并阐述其特征与主要贡献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是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斯特恩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其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式样式以及巴洛克,洛可可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德国工业设计德国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促德国工业设计进艺术与工业结合的理想和包豪斯的机器美学仍影响着战后的工业设计,随着经济的复兴,联邦德国发展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战后联邦德国工业设计产生最大影响的机构是于1953年成立的----乌尔姆造型学院,其纲领是使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通过乌尔姆设计方法的普及与实施,成果是前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它真实地反映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另一个里程碑是---系统设计方法的传播与推广,它的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给予纷乱的世界以秩序,将可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系统设计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对功能主义的反叛。“设计怪杰”(科拉尼)就是最有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比较分析工艺美术运动和Bauhaus的主要思想、巨大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包豪斯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目的是人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包豪斯的影响: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局限性:为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走上形式主义道路,有的甚至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包豪斯所强调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强调的功能是高度抽象的;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

比较分析“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要点:“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两个主要思想核心,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功能主义”是理性的,而“理性主义”不一定是功能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并非单纯的时间上的先后之别,理念上有较大的差别,“后现代主义”是反“现代主义”的。

斯特恩曾将后现代设计归结为装饰主义,隐喻主义,文脉主义,请结合史实论述你对这三大特点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设计领域。文丘里的建筑理论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在这一点上他与波普运动一脉相承。后来的一些美国建筑师如格雷夫斯(Michael Groves,1934-)、穆尔(Charles Moore,1925-)等人又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建筑风格上,特别是古典主义。以简化、变形、夸张的手法借鉴历史建筑的部件和装饰,如柱式、山花等,并把其与波普艺术的艳丽色彩与玩世不恭的手法主义结合起来。穆尔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作,它由各种历史式样的建筑片段构成。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 Jencks,1939-)出版了《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一书,系统地分析了那些与现代主义理论相悖的建筑,明确地提出了后现代的概念,使先前各自为政的反现代主义运动有了统一的名称和确切的内涵,并为后现代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位后现代主义

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德莱赛的作品常常具有“杂而不纯的”因素,以致有人将他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躯。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集团。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使人们渴望出现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生。后现代主义反对米斯的“少即多”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少即烦”的观点,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须使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满足消费者日益精致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他们提出“复兴都市历史拼合”理论,认为新时期的设计应以新材料、新技术克服单一化的技术特征,要表现出与自然和原有的历史传统面貌融为一体的都市面貌。同时,还应表现出设计师的个性和风格。简述战后现代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在物资和人力上的短缺,使得强调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修的功能主义设计得以广泛应用,这样现代主义才开始在英国扎下根来,然而这种现代主义仍带有工艺美术运动的气息。英国现代主义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是于1944年成立的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并提出了“优良设计、优良企业”的口号,积极推进“优良设计”在英国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以“人情味”为特征的英国设计兴起,开始注重设计中造型、色彩等心理因素。1949年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创办了《设计》杂志,积极推动以轻巧、灵活和多功能设计为特征的“当代主义”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起,公众趣味逐渐取代了设计机构的说教而成为设计师关心的焦点,各种装饰图案和“艺术”形式开始复兴。工业设计协会对这种趋势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大力宣传“高尚、健康的情趣”和“雅致的生活环境”,并对美国流线型风格的浸染提出了批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英国设计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评选程序,以保证其展出的“优良设计”能满足新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杰出的设计人物:罗宾·戴、戴森

试述莫里斯其人及其创导的设计运动,其设计主张、方法和风格如何

现代工业设计的先导。说它是一次运动,是因其影响波及面大,具有国际意义。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械产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去手工制造的产品相比,呈现明显机械化特性:有些产品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仍照搬传统手工业产品的样式,使难于应付复杂形式的机器产品比过去用长时间精雕细琢的手工业产品显得粗糙低劣;有些产品因按照机械生产的特点重新设计,其单纯简洁的样式,却使许多认为只有花样繁琐的传统样式才代表精致完美的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非常不成熟的工艺美术设计,面临着新旧过渡时期的困难。(时代背景)以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拉斯金和画家、工艺美术设计家莫里斯为代表的传统派,一面在理论上展开了批评和宣传,一面积极致力于设计实践。他们不满当时机械化产品的粗糙、简陋,认为真正的工艺产品应该既实用又美观,企图恢复中世纪传统作坊生产的手工产品的标准的手工技艺和完美而精致的设计。为此,莫里斯建立了自己的染织作坊,亲自设计并以手工制作各种织物、壁纸、地毯和家具等。其设计在否定当时机械化样式缺少曲线变化的前提下,运用了自然界有机物(如花草)的形式,并加以变形,使装饰纹样呈现出变化丰富的曲线,富有生机和运动感(风格特征)。它们和曾经风靡欧洲、有强烈装饰感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见巴洛克、罗可可)的曲线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风格很快在建筑造型、室内装饰、园林艺术、书籍装帧等各种工艺美术设计中表现出来,并影响了整个欧洲设计界。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言行使其走进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怪圈:他们从审美角度反对工业化时代生活用品的机械生产及其造型样式,但他们号召人们把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其功能相结合,并身体力行。因此,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对产品(不论是手工还是机器产品)设计与其功能的关系予以特别重视,指出了正确的设计方向,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评价其意义)

试述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及其局限性与突破。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比利时、法国并对欧洲和美国产生影响巨大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运动。在设计发展史上标志着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其影响十分深远。彻底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历史风格与自然主义。他们在形式设计上的口号是“回归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作为装饰图案的素材,但又不完全写实,多以象征有机形态的抽象曲线作为装饰纹样,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韵律、细腻而优雅的审美情趣。与工艺美术运动的相同点:它们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不同点: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局限性与突破:风格变化广泛,在不同国家、学派有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技巧、材料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风格把重点放在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上,但设计师不抛开结构原则,其结果是表面的装饰,流于肤浅的“为艺术而艺术”,本质上运动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使用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简述二、三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装饰艺术运动的主要特征,如何评价。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法国、美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一次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它发源于法国,主要集中于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的设计上。由于这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所受影响很大,两次运动既对立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装饰艺术”之名来自1925年的巴黎装饰主义展览。“装饰艺术”并不仅指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而是包含广泛(爵士图案)。它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反动,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手工业倾向,主张机械化的美。在形式上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有:

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的实践性。埃及图吞哈蒙墓出土器物的装饰动机是继日本风格后又一次重要的外来影响。

2、原始艺术。主要是来自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的影响。

3、简单的几何外型。与工业生产相关,时代特征强烈的简单几何外型成为20世纪20年代研究的中心。

4、舞台艺术。俄国芭蕾舞团舞台和服装设计,法国服装设计,美国爵士乐影响。

5、汽车。汽车作为20世纪文明的象征,在设计形式和思想上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6、独立的色彩体系。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特别重视原色和金属色彩。评价:装饰艺术运动对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表示反对,而对于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加以批评,它承认工业化,不同于前两次运动,但在装饰趋向上又有相似之处;又由于强调装饰化,与现代主义存在区别。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装饰艺术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服务对象仍是社会上层。其普及的原因是自身的折衷风格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很大程度上只是设计界的探索,很难形成一种统一、流行的风格。

艺术装饰运动,折衷主义,后现代设计运动都比较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设计灵感,请你结合史实,论述他们对于如何将历史文脉运用于设计过程之中的主要差别。折衷主义1820-1900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随着生产的商品化,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和刺激市场,于是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情调杂然并存,汇为奇观。同时,19世纪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学大为发达,加上摄影术的发明,帮助人们认识和掌

握了古代遗产,以致有可能对各种式样进行拼凑与模仿。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19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设计革新运动。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欧美的工业设计逐渐走向成熟。仍然经常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设计运动,己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纷纷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机械生产,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进行新的探索,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对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纺织、服装、首饰等方面的设计,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装饰艺术运动中表现出的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人情味与机械美的结合等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重视。后现代主义设计(Post Modernism)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使人们渴望出现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生。其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样式以及巴洛克、洛可可或维多利亚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经常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从一个或几个侧面论述北欧设计,重点论述方向,北欧设计与包豪斯的关系,民族手工艺设计与现代工业设计的结合,软性功能主义,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设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包豪斯所推崇的功能主义也影响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斯德哥尔摩博览会在其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引起了反响,新的功能主义迅速传播到了各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极端形式的功能主义并未深入大众,钢管金属家具和严格的几何形式只是宜于公共建筑,各种家具和家用产品需要一种比功能主义更为柔和并具有人文情调的设计方法,即所谓“软性”的功能主义。那些与国际潮流并驾齐驱的设计师一方面保持革新的功能主义精神,同时又以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方式应用木材等传统的材料。这一阶段的家具清楚地展示了这种新风格的特点:即以直线为主的简洁的结构技术,视觉上和实际上的轻巧形状以及使用皮革、木材等天然材料,同时又不失功能主义的实用原则。

试述包豪斯的宗旨、设计风格及其影响。

格罗佩乌斯把德文的建筑(bau)和房子(haus)两词合一而创造了“Bauhaus”(包豪斯),含意是新型的建筑设计体系,但其设计教育内容包括了以建筑为中心的所有工业设计。格罗佩乌斯亲自拟定了《包豪斯宣言》,确定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目的是人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包豪斯的影响: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局限性:为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走上形式主义道路,有的甚至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包豪斯所强调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强调的功能是高度抽象的;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

第四篇:工业设计史总结何人可版最简洁最细的总结

人类设计历史三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中国传统手工艺阶段:

制陶和炼铜是人类最早用化学方法从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手工艺的特点:一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二是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

原始社会的陶器:表面工艺压膜、压印、堆贴、刻画。卷唇圆底盆和小口尖底瓶很著名。商周的青铜器,先炼出的是纯铜,后合金青铜,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很高,实用和美观的典范,瓷器在商代出现,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印花工艺应用,明代青花瓷成主流。明代家: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艺术特色四字:简;厚;精;雅。明家具好的原因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国外手工艺:古埃及金字塔和阿蒙神庙,金字塔反映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

古埃及家具与古希腊罗马家具一个重要区别是前后腿方向一致。最著名的是图坦哈蒙的法老王座,古埃及的家具为后世家具奠定了基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古希腊留下的手工艺主要是陶器,轮制,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是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代表了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比例匀称,钢筋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笨拙,柱头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另一种爱奥尼克式和:秀美华丽、轻快、柱头是精巧的柔和的漩涡、带有复杂而富有弹性的感的柱础,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还有一种科林斯柱头,柱头饰以卷草。

古罗马陶器上翻模技术仿金属,建筑多喜欢更雄伟壮观的,罗马家具的铸造工艺达到使人惊叹的地步。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主张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反中世纪刻板的风格,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

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衰落进入浪漫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巴洛,主要流行意大利,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常模仿巴洛克。洛可可:法国古典主义(代表凡尔赛宫,风格特点:简洁和谐,合理并富有纪念性,与同时期巴洛克形成对比)之后,的愿意是岩石和贝克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发展根源上,洛可可是巴洛克的延续,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严重侵染的结果,洛可可在法又称为中国装饰。

19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是欧洲对工业设计的探求时期,也是向现代风格过渡的时期。18世纪在英国开始的商业化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起点。18世纪的广大市场使时尚趣味称为设计演变中的关键因素,劳动分工也促进了设计的专业化,19世纪初,机械成了工业中的新成员。

18世纪的设计风格: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风格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建筑式的部件。

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设计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远影响。

机械化与设计:英国纺织业:纺纱工厂是纺织业中最早机械化的部门,纺织业机械化第二阶段是织布机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有法国引入英国的杰柯德织布机。

英美两国机车设计:两国建造的4-4-0型机车功能一样,外观却截然不同,美国开敞性的,方便维修和保养,控制室大,烟囱上安放了火花消除器。

美国制造体系:18世纪时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则迅速飞起,并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国。由于美国缺乏廉价劳动力,机械化的速度大大超过欧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其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主要是军火领域的发展,钟表业是最早引入体系的民用工业,后有农业机械产业、缝纫机、打字机。它表明:为了进行批量化生产,产品必须标准化。促进19世纪下半叶设计改革的原因:一是出于对 粗制滥造的机械制品的反感,二是设计上的折衷主义所带来的风格上的混乱。

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的理论和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物:沃赛、阿什比、斯蒂克利(美国),工评价: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用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英国式最早工业化和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于此。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而困惑时,在美国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包括了许多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里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人物:沙利文、莱特。

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地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首先,新艺术是与先前的历史风格决裂,这种风格体现了一种怀旧的趋势和折衷主义的混乱局面,只是冷漠而机械的照搬经典的传统形式。第二,新艺术拒绝了西方艺术的另一趋势—自然主义。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反对对自然奴隶般的模仿。新艺术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体现了隐藏于自然生命表面下的无休止的创造过程,成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新艺术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运动导致了德意志联盟的成立,发源地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威尔德,霍尔塔设计了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比利时线条/鞭线)。在法国:宾(他的设计采用植物弯曲的线条)、吉马德(设计了巴黎地铁入口,他的设计被称为地铁风格)、盖勒(南锡学派)西班牙:戈地(巴塞罗那米拉公寓)美国泰凡尼(玻璃花瓶)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春风格”,得名于《青春》杂志。“青春风格”组织的活动中心设在慕尼黑,这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正当新艺术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以应用抽象的自然形态为特色,向着富于装饰的自由曲线发展时,在青春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了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雷迈斯克米德、贝伦斯。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和奥布里奇。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但青春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及其美学的出现,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霍夫曼是分离派的核心人物。

德意志制造联盟:工业设计真正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制造联盟每年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举行会议,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地方组织。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创始人:穆特休斯(设计了佛罗伊登贝格住宅)、维尔德、诺曼。穆特休斯和维尔德之间展开了两种对立的思想,联盟设计师中最著名的是贝伦斯,他的学生是格罗皮乌斯、米斯、柯布西埃三人。强调产品设计的重要性,1934年解散,1947年重新建立。

美国的汽车福特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通用汽车公司,后者制定了一年一度的换型方针,从此“多样化中的统一”让位于“统一中的多样化”。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过渡

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设计:国家包括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最有代表性的斯堪的纳维亚手工业是丹麦的家具制造业,先先驱艺人克兰特的带领下,特点:简化、创新、实用。

技术与艺术的演变过程: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吹风—德律风根公司“T644W”收音机—德律风根公司的“阿尔法”收音机。

美术革命,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未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两种主义都把普通批量生产产品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表现。席勒的油画《上甲板》墨菲的油画《剃须刀》直接以机器本身作为绘画主题。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甚至从未谋面,但他们有相似的美学观念。风格派艺术家主要通过1917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风格派有一个共同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主要成员: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代表作:蒙德里安的油画构图、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构成派:一战期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灯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解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最重要代表作: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无论构成派还是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以及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现代主义:一战之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现代建筑兴起。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思潮融汇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即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的逻辑来决定。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首先在德国兴起,最早出现在建筑界,主张创新的形式,反对袭用传统的式样和附加的装饰,从而突破了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的框架,为发挥新材料和新功能在造型上的潜力开辟了道路。这种风格以机器隐喻为基础,即所谓机器美学。

柯布西埃和机器美学是由现代主义扩展的,写了本《走向新建筑》,机器美学:是一种以机器隐喻为基础的风格,也就是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包豪斯”一词由格洛皮乌斯根据德语的“建筑”“房屋”两个词的词根造出来。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以下特点: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二是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三强调基础训练,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成了包豪斯的基础课。四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质并重。五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纳吉负责的金属制品车间和布劳耶负责的家具车间。包豪斯过分强调“立方体就是上帝”

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艺术装饰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国人卡迪埃设计的“坦克”手表,反映了机器美学。

流线型风格: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冲击。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应运而生。而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高潮。风洞试验广为汽车工业使用证明流线型能减少阻力,克莱斯勒公司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气流”型小汽车,受这种影响,奥地利人列德文克设计的塔特拉V8-81型汽车九采用了流线型的形式。流线型作为一种风格主要源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条件而不是美学理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形态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风格有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和功能上的一致和对自然材料的欣赏等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这一时期的家具表现出以直线为主的简洁的结构技术,视觉上和实际上的轻巧形状以及使用皮革、木材等天然材料,同时又不失功能主义的使用原则。

PH灯,是由汉宁森设计的灯具发展而来,重要特征:一是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二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三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合宜的光色。四减弱灯罩边沿的光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盛极一时,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成为了当时欧美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人情味、简洁、自然、实用,对于现代设计的软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以nokia为代笔的北欧设计再度对国际设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技术,环境保护和设计三位一体的模式成了国际竞争力的楷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将现代美学与传统的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是丹麦、瑞典和芬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地区的设计显示出对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尊重,又能满足20世纪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因而在国际设计界独树一帜,影响十分广泛。一战前多为农业国,向工业化发展较缓慢,手工艺传统非常强烈。19世纪外来低劣产品侵蚀市场。斯地区的设计正是将产生于严酷条件下的简洁与使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严谨而实际的特点与新的工业理性主义并行不悖,因而创造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现代主义:一战之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现代建筑兴起。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思潮融汇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即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的逻辑来决定。

有机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当代主义:当代主义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一种设计美学,对办公机器等的设计也有较大影响。它的基础仍是功能主义。但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影响使其又有弹性及有机的特点。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商业性设计是20世纪40~50年代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而美国也因此成为了该流派的的典型代表。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随着经济的繁荣,战后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最能体现商业性设计的是当时的汽车设计,不仅如此,它也影响到了工业设计的其他领域。尽管其设计宗旨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在设计史中却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此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二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人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设计是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文化,它融汇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设计领域中。这种设计文化是植根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总体来说,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特性。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座城市,都该是经过设计的。这个理念可以概括意大利设计师们的设计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哲学就是优质生活的哲学。意大利的设计师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当代有机雕塑;索特萨斯: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德国的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促进艺术与工业结合的理想和包豪斯的机器美学仍影响着战后的工业设计。随着经济的复兴,联邦德国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发展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 的工业设计风格。

乌尔姆造型学院以数学、工程科学和逻辑分析学取代了包豪斯的美术训练课程,产生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其影响十分广泛,设计人才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促进了乌尔姆设计方法的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它真实的反应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

联邦德国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系统设计发放的传播与推广。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目的在于给予纷乱的世界以秩序,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不仅要求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要求有简便的和可组合的基本形态,这就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

布劳恩公司的三个一般性原则: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

高技术风格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的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上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艺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应了但是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技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还强烈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在家用电器,特别是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

通用设计:使所设计的产品和设施能为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共同使用,避免专为某一类人所做的特殊设计可能带来的歧视,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设计上的异化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文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的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

孟菲斯: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解构主义:20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浪潮走向式微,一种注重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结构主义哲学开始被一些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在世纪末的设计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来的,结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评与否定。结构主义不但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求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商品废止制有如下三种形式:

1、功能型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

2、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的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止;

3、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再用。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强烈的竞争是美国现代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有提格、罗维和德莱佛斯等。雷蒙?罗维,法国人,美国早期重要的设计大师,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转折点是1929年为客户重新设计复印机。是个使工业设计成为受尊重职业的主要人物。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本造型。30年代引入了流线型风格,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他是一个直觉敏锐的设计大师,而没有多少理论的探索。他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作有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德莱佛斯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家。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提出了话筒与听筒的合一,而在40年代初开始转为塑料,奠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德莱佛斯的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为设计奠定了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人情味、简洁、自然、实用,对于现代设计的软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以nokia为代笔的北欧设计再度对国际设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技术,环境保护和设计三位一体的模式成了国际竞争力的楷模。

第五篇:从工业设计到创新设计--何人可

从工业设计到创新设计

在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企业,原来的工业设计中心都更名为创新设计中心,同济大学原来叫做工业设计系,后来叫艺术设计系,现在也更名为创意设计学院,这也是符合我们现在国际发展潮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革?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从工业设计到创新设计,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变革,重要的是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由工业设计到创新设计的变化过程。

创新设计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技术基础,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技术,三网合一,3C合一,而且互联网也逐渐从WEB2.0,走向3.0,3.0就是无 线互联网技术。第二是物联网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人造物品都会有一个射频的标记,把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连在一起。第三是云计算,这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台手机上面有关的google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都是来自云计算,因为我们不知道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在什么地方,他们在云端。

今天的世界和100年前的世界在地理的信息上是没有变化的,但是整个世界由于海底的这些光缆把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创新设计还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也为我们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动力,首先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尤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我们的对外依存度 达到了70%以上,我们的工业设计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为国外的消费者所服务,所以全球化是我们的趋势,同时全球化也意味着本土化,因为我们的产品要走向其它 的市场,必须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全球化就是本土化。

第二是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在学生获奖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

第三是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促成今天创新设计重要的社会条件。

在2008年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在京都发表了京都设计宣言,这为工业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现在正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联合国气侯大会,我们作为工业设计人员也对世界的未来发展赋有重大的责任。在这次京都设计宣言里面,有下面这些关健词:“设计的新价值,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设计师的新角 色,可持续的设计,全球责任感„„”,工业设计的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生存的世界。

因此何人可老师理解的创新设计为:

第一、创新设计是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前我们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开始认为它仅仅是造型设计,然后认为它仅仅是产品设计,但是今天我们认为 创新设计是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交互界面,产品平台的一体化设计,在今天我们获奖的优秀设计里面,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而苹 果的成功更是为我们这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诠释;

第二、创新设计是跨学科的综合设计;

第三、创新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所谓可持续设计就是社会创新设计,因为单靠某一件产品是不可能拯救世界的,只有我们全面的基于社会创新的设计才可能保证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创新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第五、创新设计是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行动相结合的设计。尤其像我们华帝这样一种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更是如此。

分享案例:

第一,《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前面讲到可持续设计,实际上应该是社会创新的设计,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做社会创新实践活动,通道位于广州、广西和湖 南三个省区交界,国务院认定的贫困县,是一个侗族的贫困县20万人口,非常非常贫穷,但是这个地方20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当我在香港在国外播这个 片子的时候,我们香港可能平均20秒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这个地方在某种意义来说还是人间天堂。

我们分四个小组,社会研究小组,环境与产品设计小组,交互设计小组,传达设计小组,这四个小组进行各自的研究。我们做了调查之后,做了大概400多页设计 与创新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提供给相关的研究单位,为他们做进一步的设计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我们为通道国家级贫困县设计了一个网站,让他们和外部世界能够有 效的联系起来,为他们找工作,推广自己本土的产品以及为他们学生,幼儿园能够获取社会的资助提供一些信息上的服务。

这个网站设计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我们的设计里改善当地的手工艺品,让他们的手工艺品能够推广到全世界。同时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小组,为当地的农民 做了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村落文化的研究,为他们建筑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我们帮助,这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建筑保护方案。工业设计的同学,为当地的土 特产重新设计了包装,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为当地的产品走向全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的目标非常本土化,同时又是当代化,又是国际化,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这是我们今天新的设计视觉,这就是本土化和国际化共同行动一些成果。平面设计小组同学,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做了一系列广告和平面宣传作品,当然也都是以现代 和国际化的视野去做这些设计的,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观念,这是平面设计同学把当地侗族文化,特别是侗族纺织、刺绣里面的图案提炼之后,用在今天的 时尚产品上面,这些产品现在已经受到很多国外消费者青睐,我们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把它批量化推广到全世界。我们还做了一些相关的电影、摄影集以及音乐,我们 这个团队有50多个人,来自10多个不同领域,大概6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参与。

第二,《湖南本土文化国际化和当代化工作员》,这个是由国内相关院校,日本院校、台湾还有米兰理工欧洲院校共同完成,其目的就是把本土的文化升华,把当代 化推广到全世界,因为我们今天中华民族需要中华的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设计文化圈里面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以前传统的设计思维是工艺美术,是基于 手工劳作这样一种思维,当然对于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如果真正要把我们本土的文化推向全世界就需要全新的视野,需要我们传统文化当代化和 国际化,因此我们希望用国外的设计师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本土的文化,然后再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市场。

提问:我对“创新社会和可持续”这样的问题我非常感兴趣,我们做了很多创意,但是可持续性确实令我们很失望,广大创新人员能够把自己的 创意融入到与社会相关联的角度去做的话,不断在创新过程当中会获得一些利益,这样会推动我们的创新。我想请何老师详细解释一下“创新与社会通俗”的关联。

何人可:这个课题可能10个博士研究生也做不完,我简单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创新社会是针对与我们先前,对于设计一个狭义的理解而言,以前我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就是它的时尚、外观或者是色彩、材料、质感再加上交互体验等等,但是这些东西相对来说,从今天来看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要解决城市交通这个在咱们国家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以前解决交通问题是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多修路;第二种就是多造车,但车一多 路又不够,于是多修路。事实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大家看一看今年世博会上GM所做一个2030年的城市交通概念,试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要 解决交通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从国土的规划以及城市的规划着手。

在欧洲比如说德国应该是世界汽车最发达的,我上个月这个时候在柏林,没有交通问题,也没有我们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有人说他可能是人少;

其次我们看看的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打开德国的地图可以发现有无数多个中心,既有柏林经济中心,无数制造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大众、奔驰、宝马绝不会像我们都只放在上海,或者长春。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分布的各种各样的人群和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心,都是不超过100人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之间是用铁路连接,而不是高速公路,因为高速公路导 致大量的交通拥挤,汽车毕竟不能上铁路。在国外主要的交通形式是这种铁路、轻轨、地铁,以这样的系统来联系若干中等小型城镇,自然会解决很多交通问题。

像北京、美国洛杉矶一环不够,二环,三环现在在修六环,可以想象越来越拥挤,污染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创新的问题,将来我们一定要走这条路。谢谢!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共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