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工
华工:
1机械类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班)
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熟悉本学科发展的方向;熟练地运用一门以上外语;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胜任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本硕连读学习年限为6年,达到相关的要求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本博连读学习年限为8年,达到相关的要求后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在创新班学习的6年或8年中,本硕连读,前三年为机械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1年为机械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最后2年为研究生课程学习及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本博连读,前三年为机械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1年为机械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最后4年为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本科阶段主要课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机械设备数控技术、CAD/CAM等。
硕士阶段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数值分析(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现代控制系统、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等。
博士阶段主要课程: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理论、方法与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设计理论、高等摩擦学、现代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等。
毕业去向:可到工厂企业、高等学校、研究设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制造、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从事机械装备、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设计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应掌握把机、电知识综合应用和解决机械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备数控技术等。
毕业去向:可到工厂企业、高等学校、研究设计、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制造、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同时,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单位,旨在培养未来工程研究和实践中产品创新设计的主动探索和执行者、基于知识表达的财富创造者,或者实践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领导者。规模为每年30人,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并单独编班。
恪守“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理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4+2”(本科+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企业课程”为逻辑体系的人才培养。其中,本科阶段采用“3+1”模式,前三年为学校基础课程学习,后一年为企业实践课程学习(实践学习基地:广汽集团等);工程硕士阶段采用“1+1”模式,第一年为学校创新课程学习,第二年为企业创新实践学习。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学生可获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应的学士或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去向:可到工厂企业、高等学校、研究设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制造、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和独立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层次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机学、电器学、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控制、电气测试技术、变频技术。
毕业去向:可在电力系统企业、发电厂、电力设计单位、电力设备设计与制造企业、建筑电气设计单位、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4自动化创新班(本硕连读)
为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广东省本科名牌专业,开设自动化本硕连读班,培养适应我国自动化以及相关领域工作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自动化高级优秀人才。
创新班的培养模式为“3+1+2”,前三年为自动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中间一年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为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阶段。在第三学年,学生可以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选择继续连读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选择本科毕业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培养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后授予该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本-硕连读创新班中进入连读硕士的学生再完成硕士培养计划和硕士论文后授予硕士学位。
自动化本硕连读班将建立分流机制,学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将转到本院普通本科自动化专业继续学习:①本科阶段(前三年)有1门及1门以上必修课不及格;②第七学期前(不含第七学期)全国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成绩未达到500分以上、英语六级成绩未达到426分以上。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检测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电气控制与PLC、系统工程导论、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及应用,以及创新实践课程等。
毕业去向:可到各种企业、研究所、高校、IT行业、金融、商业、政府机关、军队等工作。5建筑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本科教育由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构成,其目标是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建筑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作为建筑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本专业培养在建筑设计方向精专,具有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素养,具有广泛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研究潜力的建筑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毕业去向: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6工程力学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工程力学创新班给予对力学学科感兴趣的优秀学生一个平台,使得他们在经历严格的本科训练后将继续深造,接受硕士、博士阶段的培训。学生能利用较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良好的创新意识,研究新型交叉的工程科学问题,成为可以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合格人才。
创新班培养模式是“3+1+2”和“3+1+4”两种模式。对于普通优秀学生采取“3+1+2”模式,前三年为力学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中间一年为力学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为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对于特别优秀学生采取“3+1+4”模式,前三年为力学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中间一年为力学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后四年为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学生在本科阶段第一学年末实行导师制。为了鼓励学科交叉和人才交流,允许有一定比例的创新班学生免试交换到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课程:力学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及工程软件、实验力学、振动理论、高等结构力学、板壳理论、结构工程塑性力学、力学基础知识综合强化训练、数值方法、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CAD、现代测试技术、科技文献检索等。
毕业去向:可在道路、桥梁及工民建等土木工程部门,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从事设计、计算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7化学工程与工艺
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毕业去向: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
第二篇:华工 文档
华南理工大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华南理工大学校徽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华南理工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学校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学校主页:http://www.teniu.cc/ 中文名: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现任校长: 王迎军
外文名:
Technology 知名校友: 李东生、黄宏生、张志东、朱江洪
简称: 华工大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 校训: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土木与
主要院系:
创办时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1952年
间: 国家重点
12个
类别: 公立大学 学科: 学校类硕士点: 204个
工科
型: 博士点: 110个 主管部院士: 2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门: 博士后流
24个
学校属动站:
211工程、985工程
性: 目录 学校地位 排名情况 历史沿革 目标定位 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校容校貌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院系设置
广州天河区五山校区 广州番禺区大学城校区 科研机构 重点学科 学校领导 学校文化
校徽 校训 校歌
知名校友
经国之才 实业栋梁 学界泰斗 文体名宿 学校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大学城校区 北一门 北三门 工会
社团联合会 东一门 东五门 北四门 东二门 东四门
近年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学校地位 排名情况 历史沿革 目标定位 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校容校貌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院系设置
广州天河区五山校区 广州番禺区大学城校区 科研机构 重点学科 学校领导 学校文化
校徽 校训 校歌
知名校友
经国之才 实业栋梁 学界泰斗 文体名宿 学校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大学城校区 北一门 北三门 工会
社团联合会 东一门 东五门 北四门 东二门 东四门
近年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地位
华南理工大学[1]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国家首批“202_计划”、“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是国家“111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亦是“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成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千人计划基地)高校之一和教育部批准的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知名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2]。是我国著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3]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2_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500强。[4]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提出的202_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中国内地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5] 编辑本段排名情况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提出的202_年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
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
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25名。
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按照此标准,202_年中国内地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6] 202_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202_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二、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2_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500强。[7]
三、中国校友会网公布最新的202_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华南理工大学名列第六。校友是大学最杰出的产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财富;“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著名大学的常态,是对大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已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和检验校长执行力的重要标准。[8] 中国校友会网202_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202_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四、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202_共有36所研究型大学。[9] 2013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按科研得分排名)
2013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陆续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202_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2_年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1952年,华南理工大学(前华南工学院),由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私立)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省立)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公立)武汉交通学院、(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及华南农学院等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这些院系汇集了华南地区理工科教育的精英,同时,这些院校也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础和推动民主科学思想的策源地。
华南工学院虽然组建于 1952年,但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乃至清末时期。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理工学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学整体迁入广州石牌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办学;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简称“工专”)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广东工艺局,“工专”几经变迁,历经勷勤工学院(1933年)、勷勤大学工学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于1943年夏复办。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以及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农产加工组;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农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及土木专修科、建筑专修科;岭南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广东工业专科
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修科、水利工程专修科、化学工程专修科;湖南大学化工系;广西大学化工系;南昌大学化工系;武汉交通学院桥梁专修科;武昌中华大学化学系(部分)等9所院校的工学院和有关系科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校址于中山大学原址(石牌)。院系调整后,实行专业设置,全校共设15个专业、14个专修科,分为6个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以轻工为主,又以化工见长。1952、1953年经院系调整,华南工学院的水利学科、专业、师生和设备调入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2_年合并到武汉大学)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热力发电厂装置专业、电机工程系的发电厂配电网及配电系统专业、水利工程系的中小型水力发电站专业、电机系发电站变电所电机专修科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
1953年,华南工学院铁道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202_年组建合并成立中南大学)1954年,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至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1954年,华南工学院水利系(科)调至武汉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202_年合并到武汉大学)1955年,华南工学院测绘专业的师资、设备调往武汉组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2_年合并到武汉大学)1956年,由当时的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三所院校的电讯工程专业合并在四川成都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52年至1956年,武汉大学、武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南京工学院、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西南农学院、四川化工学院及成都工学院等7院校有关专业又陆续并入。前后计有机械、电机、土木、建筑、水利、化工共6个工程系15个专业。至今,在学校的办学史上,先后有中南、西南及华东3区,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南、湖北)、两江(江西、江苏)及四川7省,一共18所院校相关专业与系组建或合并到该校。
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1958年8月,华南工学院被拆分成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3] 1962年8月,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0年10月,华南工学院再次被拆分,分为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 1977年10月,广东工学院恢复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2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均位列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俗称的88所)
1978年7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 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
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3] 1995年,广东电力专科学校并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3] 202_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2_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2_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继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202_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3] 202_年,教育部、广东省决定继续重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编辑本段目标定位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0]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风光(11张)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广州全境拥有两大校区。五山校区坐落在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址之上,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老国立中山大学的建筑大气恢弘,与现代化楼群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立足于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校之初就以建立花园式大学为目标,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两个校区联系紧密,协同发展,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3]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3]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2_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2_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2_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202_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3]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1个博士点,200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3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2个领域)和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8个本科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在国内不断取得辉煌的同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日益增大。202_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中,我校位列世界500强名校之列,其中工科排名更是进入前150名,化学学科的排名进入前200名。同时,我校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5个学科跻身ESI前全球前1% 排名。202_年以来,本科生共有35人次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 等国际顶尖科研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93.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5.63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4万平方米,藏书333万册,数字资源量33561GB,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合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85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2_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前六名,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3]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639人,其中专任教师257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4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研究生导师18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54人)。202_年有各类学生9189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567人,本科生24906人,继续教育在校生46748人,留学生1672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202_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46%,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9.42%。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26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3]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3] 编辑本段校容校貌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坐落在原国立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址之上,校内丘壑起伏,东湖,西湖,北湖,南湖环抱,一座座独具岭南风格民国时期的建筑矗立其间,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其中,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坊,原国立中山大学校训石,五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楼),七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楼),八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室),九号楼(同八号楼),十二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楼)相继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内,以建筑红楼,工商管理学院楼,公共管理学院楼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群与新建的逸夫人文馆,励吾科技大楼等现代化建筑群交相辉映,其气魄令人感叹。[11] 202_年,华南理工大学经过全校师生的投票,华工十景之一:灵石育英(致远石)选出了“华工十景(五山校区)”:北湖晚照(北湖)、凤山雅筑(12号楼)、西湖岛影(金银岛)、古石生辉(校训石)、灵石育英(致远石)、伟人英姿(中山像)、黉门晨光(南门)和平湖钟声(人文馆)。
“致远石”置于逸夫科学馆旁边的草坪上,该石是1996年春华工建筑设计院建造新楼时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由于刻上篆体“致远”两字,赋予石头“育人”的生命力。“致远”二字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含义深广。激励着华工人勇往直前,拚搏无止境。石前湖水漫漫,碧波荡漾;石后绿树环绕,百花争艳。四时风光,尽入石眼。12号楼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半山西路西侧,是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故址(今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学、科研之所),原为纪念海外国民党人士及侨胞捐资而建,华工十景之一:凤山雅筑(12号楼)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林克明教授设计。工程始建于1934年10月,竣工于1935年11月,总投资造价为39.8万元国币,总建筑面积为3972平方米。这是一栋传统的中国古宫殿式的三层建筑,绿色的琉璃瓦双层重叠,凝成飞檐屋顶,显得俏丽而飘逸,屋檐下绘制精美的洗石米彩画和屋脊上栩栩如生的脊饰,充分展现了古式建筑的神奇魅力;正面红砖墙上间隔镶嵌着十根厚实的圆柱,直达二层,稳重而坚实。正门口上方“法学院”三个遒劲的大字,以及大门西侧下方奠基石上镌刻的“海外同志、海外侨胞,捐资纪念”,均出于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之手。整个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丛林之中,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12] 华工北校区正门中山路北端校园中轴线上的中山广场,华工十景之一:伟人风姿(中山像)
耸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塑像。这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先生等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尊室外孙中山先生混凝土塑像,曾获1987年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奖。塑像高5.3米,重约8.7吨,原立于广州中山纪念堂,1999年9月迁至华南理工大学。金银岛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西湖中,伴随着学校几十年的沧桑历史,金银岛也经历了由简单到丰富的巨变。国立中山大学在广州石牌办学时期,金银岛这一名称已有之,但当时的小岛只是浅浅水塘中一个杂草丛生、灌木葱茏的孤岛。1948年5月11日到6月14日,中大学子为加强游泳锻炼,用锄头和箕畚,凭着冲天的干劲,将西洞庭湖(即西湖)掘深、拓宽,历时1个月,建成了洞庭湖泳场。同学们将掘出的淤泥堆积在金银岛四周,扩张了岛的规模。岛上绿树成荫,小鸟鸣唱,石桌石椅相间其中,四周碧水荡漾,曲桥卧波,风景宜人,是同学们晨读、休憩的好去处。[13]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就拥有一批资历深、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如建筑、造船、飞机设计专家罗明燏,电子专家冯秉铨,建筑工程测量专家陈永龄(以上均为一级教授),化学家康辛元,硫酸专家李敦化,造纸专家王宗和,制图学专家徐学澥,建筑学家陈伯齐,陶瓷专家张光,机械学专家余仲奎、朱惠照,食品工学专家余蔚英,电子专家林为干,力学专家周履(以上均为二级教授),还有古建筑史专家龙庆忠,名画家符罗飞,建筑设计专家林克明、夏昌世,土木结构专家罗崧发、谭天宋,化学家邓颂
九、誉文德,数学家卢文和力学专家方棣棠等。
截至202_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有教职工4481人,其中专任教师22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7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长江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研究生导师14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95人)。
第三篇:华工调侃(范文模版)
华南理工大学没什么可牛的 分享
1. 学校整体排名不行,全国综合排名也就只能排在24名,理工院校第8名。2. 两院院士不多,才27个人,也就比浙大多1个
3. 邹鲁校长在民国二十三年手书的孙中山先生赠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刻于石碑之上,一直存于华南理工大学北区,这也是华工校训的来历,被N多学校山寨之。某百年名校居然还于04年山寨这块校训石,汗。。
4. 华工毕业生出路比较窄,都喜欢跑去做企业家,TCL、康佳、创维、格力、腾讯、七喜、珠江啤酒、21CN……都在里面做老总。
5. 华工的建筑也不怎么牛,只是被BCI Asia评为亚洲十大建筑设计院而已。出了了六个院士,九个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而已。世博的会中国馆是现任院长何镜堂设计的。6. 轻工与食品学院不起眼,开设的专业像制浆造纸、轻化工程、制糖等基本都是全国第一。7. 数学系不强,出了个侯一钊,挺会算偏微分方程的,为了鼓励他给颁了一个“晨兴数学奖”,也有人说它是“诺贝尔数学奖”。
8. 计算机学院实力不行,“微软杯”全国高校软件开发大赛第一名,趋势科技百万程序竞赛冠军,得了奖也就能去西雅图看看BILL,毕业还指不定被分到GOOGLE还是甲骨文呢。9. 电力学院不行,就业比较困难,长年供需不协调保持在1:10左右,大部分学生连省局都去不了,还只能去地方市局。
10. 华工有个叫成思危的不好好学无机化学,跑去研究金融股票这些玩意,还不是被别人骂成“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1. 华工MBA不是很行,也就才开了十七年,可以跟全美排名第八的密苏里州立大学MBA互换学生,毕了业也就能去海尔当当副总裁之类的,中国造富大学榜不小心年年排名第六 12. 没什么名人来做演讲,外国的有得过诺贝尔的弗农。史密斯、主野依良治,Skype创始人尼古拉斯;中国的也只有丘成桐、李开复,张亚勤
13. 华工风光也一般般,传说中的华工十景有“平湖钟声”、“西湖岛影”、“黉门晨光”、“凤山雅筑”、“红楼映翠”……灯据说西湖也有个什么十景跟这个类似的
14. 学校有个叫华南木棉BBS的东东,学生无聊起来就在上面激扬文字,教育部评选全国十佳BBS榜上有名,有个巨牛B的X大未名却没入选。
15. 学校电子竞技实力不行,有一支叫SYMBOL的战队也就在在教育网上打打CS,据说杀人如麻但苦无对手,后来也只能去三星杯了,有好事者追寻其IP,发现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东一~东二宿舍。
16. 国家不是很重视,也就进了985,不知道何年何月进的211。
17. 华工学术风气不好,大学专利申请量才排在全国第五位,那些被某报纸报道过学术造假的大学都排在华工前面。
18. 图书馆规模不行,6.7万平方米,全国高校中排第一
19. 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游泳场,三个足球场,六个网球场,三十个篮球场,四十个羽毛球场。
20. 学校里看电影不太方便,学校只有一个电影院,只能在周六晚上花五块钱看最新大片儿。
21. 学校面积较小,仅4417亩,四个湖,里面通公交车,也就十来个站。
22. 学生素质很不行,业余做的机器人也就能在RoboCup和FIRA的比赛中得得冠军,假期做点小课题在两年一届的“挑战杯”上得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什么的。
23.平时生活比较枯燥,白天去多媒体教室人机交互对话,下午去广州本田参观访问,晚上和艺术学院、传播学院童鞋在西湖厅切磋下舞技。
24. 学校吃饭地方不多,也就7个饭堂,两个咖啡厅,一个自助餐厅,门口就是世界最大连锁快餐店KFC和M记。
25. 学校的网络质量不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就在校内,校内上网也就为了凑近就直接接到地区网络中心,每秒也就一百来兆吧。26. 交通工具可选择也不多,校内坐穿梭巴士,门口地铁和公交,小型水上飞机可以降落。27. 学校购物不太方便,校园内超市才四家,东门口是绵延数百米的“走鬼”一条街和一个休闲购物广场,去个大点的世纪联华还得再走多几十步远。
28. 学校金融服务不行,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各一个,另外还多出一个邮政储蓄所。29. 华工交响乐不行,完全由学生组成的乐团也就是第一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非艺术类院校。
30. 曾经有人问我SUN YAT-SEN UNIVERSITY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答:在中山大学站坐197坐12站到
第四篇:华工发电所
75年前它曾是一座发电所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2_年10月26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肖阳
这座老建筑,现在有了相当现代化的“商业功能”。
“发电所”三个字还有建筑正门左侧的奠基石碑文,已透露了这座“果吧”的确不同反响。
作为75年前发电所的“证据”:一座天台、一个吊钩、二楼上还有两列带状的天窗。
一座楼龄75年的老建筑,是两座学校的记忆,也是广州城市的记忆,更是许多许多学生的记忆,更可能是民国时代发电所的一个“孤本”,这个记忆连接起了尘封已久的城市肌理。这座老建筑,现在有了相当现代化的“商业功能”——果吧,给人感觉到沉稳、直率、简洁、自然,它是那么的不事张扬,让很多每天经过的人都有点不以为然、甚至毫不知情;但只要进入了,分享到了它的醇厚,便会自此念念不忘。
■城市探秘
发电所改装成校园果吧
夜色中,华南理工大学,西湖之滨,一座红砖楼,矗立。浑身散发着优雅、恬静的魅力。老师或学生,学校里面或是学校外面的客人,来到这里都自觉地放慢了脚步,自觉地放轻了声音,自觉地放低了心态和姿态。
深秋的夜晚,风凉。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的五山校区,以前因为考公务员、考英语或报名考试多次来到华工,都是白天匆忙而过,带着紧张而亢奋的情绪而来,带着疲惫而颓废的心情而走。今晚的心情异常放松,吃饭聊天。突然,发现,西湖边上的这座老旧得有点让人怀念的建筑醒目起来,外墙红砖渗透的红不是鲜红,却有散发着岁月酒香、一如红翡般质感的红。
于是,欣欣然走进“发电所”,也正是现在的校园果吧。服务员告知,“有鲜榨果汁、咖啡、茶,吃饭的话也有多种选择。”随着现场服务员的指向,发现了作为75年前发电所的“证据”:一座天台、一个吊钩、二楼上还有两列带状的天窗。
■揭开面纱
与中大石牌坊同日奠基
第二、三次来到果吧,为了翻寻她过去的故事。
进门之前,“发电所”三个字还有建筑正门左侧的奠基石碑文,已透露了这座“果吧”的确不同反响。奠基石碑文的内容介绍了这座“发电所”奠基时间以及学校董事的名单。如下: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校门奠基于此。董事:胡汉民、萧佛成、邓泽如、林云陔、陈济棠、许崇清、林翼中、区芳浦、邹鲁立石,校长邹鲁书石。
“发电所”在华工西湖北路和嵩山路交界处,这座红砖楼至今已有75年历史了。碑文中所指的“学校”是指当年的“中山大学”。现在华工的老辈人有称她为“发电厂”的,也有干脆叫她“电灯房”的,是原来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的发电工场。从奠基石碑文的内容来看,是1934年11月动工的,同一天奠基的还有著名的“中山大学”石牌坊,还有现华南理工学校里面的多座老建筑,可见,发电所对于当年的学校来说,意义重大。
记者查阅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些资料,这所发电所,建筑体量很小,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基本上立方体,为框架结构,是当年一位德国设计师设计的,带着仿欧式的风格。这座老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当年“中山大学的办学理念——中西结合,西为中用”。别看她外部全是清水红砖外墙,但实际上内里大有乾坤,内部框架是混凝土钢筋结构。据说当时的建筑质量、用料都非常之精良。华工里面同期的一批老建筑物,旧的红砖拆下来,都还可以重新使用。
改装受到何静堂的赞扬
“发电所”四面都设有“高通窗”,有点“落地窗”的感觉,为的是保证采光。屋顶还设计了两列带状的天窗,据现场服务员介绍,“如果天气晴朗的话,坐在天窗底下的桌子,还可以看到星星;如果是下雨天的话,还可以观赏到雨景,是熟客们的最爱”。
整座建筑的窗玻璃基本还保持原物,只有个别窗玻璃换过,因此看起来十分古朴、厚实,窗用压花玻璃,花纹别致,使用了黑漆钢腹门窗和钢制小阳台等具有西方现代特点的金属构件。整栋建筑在外观上形成红砖、黑漆金属、压花玻璃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强烈对比,是当时石牌校区中颇具特色的现代风格建筑。
据说,这座小小的发电所还有着一段革命的往事。在广州解放前夕,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在中共广州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政府迁校到海南的应变护校的公开斗争。其中成立了由电机系教授与工人参加的水电管理组,担当起维护、保卫该所的任务。
随着岁月的更替,75岁的发电所到今天还在发挥着光热。以前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水电后勤服务场所,去年,内部做了欧式装修,改成了“校园果吧”。华工后勤产业集团的产业,外墙、屋顶、玻璃、门窗、楼梯等均保持原装,内部装修也都是在没有破坏原来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也就是说内部重新做了一个钢质框架,新加上的构件是完全依附在新框架之上的。现在进入果吧,正门左边上方,还保留着当年发电所的一台天车及大铁钩。据说,发电所的“改装”还受到了何静堂院士的高度赞扬。这座建筑还有一个显赫的身份:是“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玩家说道
黄文茜 果吧 负责人:成为学术交流之所
据西湖苑副总经理、果吧负责人黄文茜介绍,“果吧现在成了华工,甚至是五山附近众多高校、师生们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的好地方。比如每年的‘校长有约’便会在果吧里举行,气氛热烈;9月份还有个团体,十多位女士穿上旗袍,希望能在我们果吧上拍摄;华工的MBA学生穿上学士服的时候也到果吧来拍毕业照;学生拍电影、拍宣传片子、新产品的发布等,都曾经在我们果吧举办过。场面最幸福的还是,曾经有华工的一对毕业生跟我们提出,希望在果吧里拍摄结婚照,因为他们是在西湖边上恋爱,又同是华工学生,所以要让西湖、让华工这座老建筑见证结婚的幸福时刻。”
黎小姐 华工教工:城市里的一片净土
我从小就住在华工里面,对这一带很熟悉,也很依赖。这一带以前是华工的机械厂,小的时候经常在这边玩。现在机械厂搬迁了,这座由于是古建筑所以就保留下来。自从开了果吧之后,我经常会带家里人或者朋友一起过来,有时一个人周末下午也会过来喝杯咖啡、喝杯果汁,完全喝得出这里的果汁没有掺水,而且完全是新鲜的、时令的水果鲜榨的,跟外面的果汁不同的还有,这里的果汁,是将水果的果肉一起榨,不仅有果汁还有果肉纤维。喜欢在果吧吃饭还有一个原因是,非常符合我减肥的需要,尤其是“南瓜红米饭”那一款,每次过来都想吃;多数食品都是健康、环保的食品,还有减肥功效。而且比较起外面的价格,在果吧吃东西很划算,环境又好,服务生也好,感觉很安全,感觉就是城市里的一片净土。
撰文:本报记者 肖阳 摄影:本报记者 黄集昊
第五篇:华工演说家宣传语
华工演说家,用语言传递正能量
敢说、敢做、敢自我改变从现在开始
用演讲改变世界
寻找华工最会说话的人
说得更比唱的好
见证你的改变
说话改变命运,每个人都有可能。《华工演说家》见证你的改变!
语言是我们的工具,质疑、妥协、还是坚持?永远不要压抑,只有畅快的表达才能够创造,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够拥有力量。无论你是谁,请来到话筒旁,留下你的声音,用你最有力量的语言来震撼我们。你我同行,让我们用说话来创造奇迹。《华工演说家》,说得更比唱的好!
语言是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有的时候它是杀人的武器,但有的时候它是救人的工具。即便这样,我们仍无可否认语言的力量。在这里表达自己,你的演说改变你,也影响我们。你我同行,让我们用说话来创造奇迹,在《华工演说家》见证你的改变!
用心倾听每一个精彩故事,寻找华工最会说话的人。《华工演说家》,说的更比唱的好!
外表不一定能决定你的魅力,但说话可以;高音不一定能决定你的高度,但说话可以;履历不一定能决定你的命运,但说话可以;越来越大的电视屏幕,越来越少的娱乐方式,当来自全球的娱乐节目占据你的眼球,我们是时候停下来,听听发自内心的声音,亟需有营养的感悟。说吧,说出你的心声,说出你的故事。简单、真诚、直接,用你最有力量的语言来震撼我们,《华工演说家》,期待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