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摘要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展开,着眼于不同年级实施志愿服务的情况,对其不同的看法以及在实践中的收获和困扰。共收到100份问卷,通过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得出大学生们或支持或反对志愿活动的理由,以及对志愿活动的希望。也从中可以反映出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后续志愿服务组织的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看法
前 言
本组成员多多少少都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对于大学生们整体对志愿服务的态度都很好奇。希望可以了解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希望此次调查可以为高校志愿服务提供一定的指导。
正文:
一、单题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是男生占2/3,女生占1/3。这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可能由于男女生观点有普遍性的差异而需要适当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人际网的局限性,填写问卷的大部分是大一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2/3,有5%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剩下的部分是大二学生的。从这个结果来看,问卷主要反映的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看法。
(二)、意愿类问题
1、你是否关心周围的志愿信息?
有50%的同学一定会主动了解该方面信息,45%的同学无所谓,看到就了解一下,还有很少的5%的同学看到了也不去关注。毕竟大学生们还是以学业为主,有些专业时间也很紧张,要大家主动去关注这些信息也是强人所难。要想让志愿服务的到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组织者的宣传和热心的招募是必不可少的。
2、你倾向于何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此题是多选题,结果如图:
37%
68%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这些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联系更紧密,形式多样,与支教类相比难度小,时间跨度短。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不在少数,或许今后组织者们可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其他中有同学说希望有可以宅在家里就能做的志愿服务,这个应该也代表了一部分宅男宅女们的想法,但这种服务毕竟不方便组织,只能有心的同学自己去网上找找看了。
3、参加志愿服务的途径是?
我们用一
个图来反映结果:。
其他中有社团活动,可见大家多数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组织进行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安全方面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真正帮助了社会。这告诉我们有序的组织是很必要的,高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能看到有不少同学自己网上查询报名,网络的便捷也使志愿服务延伸得更加广泛。
4、你对于志愿服务的看法是?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看法趋于统一。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参与志愿活动可以磨练自己,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占74.75%)。而这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走向社会的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是身处校园认识外界的一个途径(占64.65%)。而社会大规模宣扬的志愿服务是有爱心的表现,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却只有58.59%,低于我们的预期。虽然也超过了半数,但认可度显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前三项对比发现,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对个人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但对它的精神方面认可度不足。所以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能够主动的认可它,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为志愿服务只是形式(占14.14%)与认为学生只用好好学习(占4.04%)的有,但很少,说明大学生总的对志愿服务的看法是认可的。
5、你认为大学生一般出于什么原因参加志愿服务?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较多,但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是以锻炼自己能力为目的的,占84%,想必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主要动机。其它的选项认可度明显不如该选项。认可度紧随其后的是为他人社会做贡献,看来这也是一种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方式。追求新鲜感、学校支持、求职需要各有接近30%的认可度,看来个人、学校、社会的导向是大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学校支持大多数情况是与德育分相关,与评优活动挂钩,而不是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可。所以很多情况学生是为了德育分而参加这类活动,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付出时间,感觉是不可取的。而这种情况的改变还是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的努力。相信经过时间的洗礼这类现状是可以也必将改变的。
6、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你觉得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品质?
此题多选,结果如下:
像是“能够很好的掌握一门外语”这样的条件是根据不同服务的要求而产生的,而经验是可以通过实践产生的。我们可以看到除此之外有3项是大家共同认为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也让我们容易理解了为何大家在选择参加志愿活动的目的时多数都选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一项。志愿服务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的时候即便没有,也会在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品质,相信这同样是志愿服务的独特之处。
(三)、行动类问题
1、你在大学生活期间有过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吗?
23%的同学有过3次以上,40%同学有过1~2次,34%同学希望参加但没有机会,只有3%的同学不希望参加。联系填写问卷同学所处年级可以推测,如果有更多大三大四同学填写问卷,这34%希望参加的同学会得到更多服务的机会,那么前两者比例还会更多。这个比例已经足够说明大学生们对志愿服务充满热情,并且实践程度也很好。
2、你可以接受在学期期间利用课余进行长时间(如2~3个月)的志愿服务吗?
超过半数(59%)的同学选择了可以,这说明大家对于志愿服务的意向大多数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把志愿服务真正放在心里把它当成一件事去重视的。可见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的程度还是很乐观的。
3、如果志愿服务在你意料之外影响到了你的学业,你会怎么办?
当面对志愿服务的意外的影响,70.71%选择了与组织者协商找到解决办法后退出,19.19%选择了不管怎样也坚持下去,还有10.1%立刻中止志愿服务。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毕竟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所以约有80%的人选择退出,这是可以理解的无法指责的。相较而言,选择坚持的更值得敬重。而选择立刻放弃的人,和与组织者协商找到解决办法后退出而言,多了些随意,却有可能给组织方带来麻烦,所以劝大家就算退出,也要退出得很潇洒,不要留下一堆烂摊子。
4、你对现阶段志愿者活动的看法是?
大学生中有1/3的人认为志愿服务很有积极效果,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一般般,有收获但又不是那种很大的收获。还有不足10%的人认为这完全是形式主义,没有半点收获。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服务或都或少都给了参与者一定的收获。
(四)、建议期望类问题
1、你参与志愿服务的条件是?
参与志愿活动本应该是无条件的完全出于自愿的,而每个学生选择志愿活动的标准不同。39%的要有好朋友一起陪伴;47%要有学校或社团组织;30%的要求志愿服务时间不能太长,都无可厚非。33%没什么要求,就算是独自一人也会做下去。这是令人高兴的一个结果。只有7%的人选择了志愿服务条件不能艰苦,可见志愿活动的辛苦程度并不是一个必备的标准,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这是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值得学习与赞扬。
2、你会选择加入学校或院系的志愿者组织吗?
有90%的同学都回答会加入,联系之前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对志愿活动很热心还是无所谓的同学都不排斥加入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去了解志愿服务,去获得更多志愿服务的机会。我想志愿者组织可以考虑稍扩充人员安排,让更多的同学与志愿服务距离更近,体会到志愿服务的魅力,从而为志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对志愿者有相应的补助?
45%近半数的同学都认为应该有补助,16%的同学认为不应有,剩下39%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是志愿,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对补助有所期望的,其实这种想法也可以理解的,如果有慈善机构的支持,给志愿者一些小小的补助还是有其积极性的,可以多少给志愿者一些安慰和支持,也鼓励大家积极成为志愿者。
4、若参加志愿活动,你最期望得到什么?
结果用饼状图表示:
此题为多选,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力的提升,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别人的夸奖,物质的补贴各占到20%左右,这些也都是合理而人各有异的想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想法,请看下面的截图:
总的来说还是离不开“接触社会”这样的想法。
二、多题交叉分析
(一)、将第11、12题(题目参见附录调查问卷)进行交叉分析,用折线图表示分析结果如下:
志愿服务与学业产生冲突以后,立刻中止的同学也相应地更不愿参加志愿者组织;不管怎样也坚持下去的同学也会更谨慎地考虑是否加入组织;与组织协商寻求解决办法的同学更愿意参加组织。因此,组织者们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在强调责任感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同学们学业的负担,将制度更人性化,宽松化,让志愿者们能够在参加服务的时候减轻思想负担。
(二)、我们再把第7、8题交叉分析,同样来看一个图:
我们把目光着重放在青色条(锻炼自己的能力)上,可以看到,对志愿者服务看法消极的同学(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没有必要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的需求相
应地少,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部分同学更执着于学习,对在大学中参与这样的社会活动并不热心。这或许可以为组织者招募时提供参考,没有意愿去锻炼自己能力的同学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或许更难坚持下来。
结尾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高校学生对志愿服务关注程度很高,更难得的是半数同学还会主动去了解志愿信息(见一-
(二)-1分析),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组织工作更加有序,改善志愿服务模式,让大家不仅关注也能有适合的机会参与进来。
这就要求组织者能更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比如想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什么技能或能力,或者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希望得到一些补助,是不是组织的制度过于严格使得参与志愿服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只有积极改善,才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如一-
(二)-2,一-
(二)-5,一-
(二)-6,一-
(三)-2,一-
(三)-3,一-
(四)-3,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结论:
1、大多数同学都是希望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经验不足,在志愿服务中有一些问题,但组织者应该鼓励他们,而非直接否定。
2、不少同学期望志愿服务有一定的补助,组织者应尽量尝试拉一些小额的赞助。
3、同学们对传统的支教,慰问等志愿服务兴趣不大,但对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有兴趣,组织者对志愿服务的选取要注意多样。
4、大学生主要精力还是在学习上,有的时候有些冲突是难免的,组织上应尽量采取宽松自由的管理方式,有的时候允许一些调动。
总体说来,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但社会对志愿者的需求是不会减少的,所以还需要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再接再厉,继续鼓励同学们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事业中。
第二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曾子豪
一、单体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男女所占比例不同,男生占得比例大于1/2,因此要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本人是大一学生,所以采访对象多为大一的同学,大二以及高年级的无太多数据参考。因此,这个调查结果多为大一学生的观点以及看法。
3、你的政治面貌?
因为大部分都是大一生,所以多数都是团员。
(二)、意愿类问题
1、在活动内容上,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或哪些志愿者活动?
此题为多选题,结果如下图: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的人数是占大多数的,分析原因是这类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更贴近于社会,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另外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同学们的倾向。相反一些爱心活动则不太受同学们的倾向,如:支教、助老扶幼。也许是因为这类活动难度较大,时间要花费得多。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今后我们应把目光更多的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还有就是另有一部分的同学倾向于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这个应该也可以组织。
2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 我们用一个图来反映结果:
从中可见大家多数是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志愿服务站等组织进行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安全方面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真正地帮助到社会,这让我们知道有组织的志愿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志愿站或一些志愿的相关组织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通过一些媒体的传播,同学们也被号召起来了,这就表明了媒体的宣传是有作用的,今后也应该多提供志愿服务信息。
3、为什么你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目的的,占84.62%,想必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主要动机。其它的原因都不如该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希望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认识更多的人,都占了69.2%。看来如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不少呢,另外还知道了打好人际关系还有扩大自己的人际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人是因为学校的要求,为了评优和拿学分的,因此可能有些同学是因为这个才参加志愿活动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而这个情况的改变还是需要学校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相信时间会使得这个情况得到改善。
4、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因素是影响你参加某项志愿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服务内容是影响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的最大因素,因为也许大家都想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而不是盲目地去参加,这一点我觉得是好的。另外,劳动强度也是影响大家参加志愿活动的第二大因素,我想可能现在的大学生都很少吃苦,希望能不累的就不累,这种思想我觉得有点不好,因此,我觉得学校方面还有学生个人方面应该做好对志愿劳动强度的思想工作,不要太过注重这个而忽略了志愿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都要为志愿活动贡献自己的生命,而是希望大家为志愿活动尽力。
(三)、行动类问题
1、你曾经参加过志愿活动吗?
有接近85%的同学都有参加过志愿活动,由于填写问卷的的大部分都是大一的,因此我想如果有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师兄师姐参与调查,我相信这个比例还会更加的大。但这个比例也足以说明大学生对参与志愿活动是充满热情的,并且实践度也很好。
2、你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
大部分同学是偶尔参加的,由于是大一生,学业压力也相对高年级的要重,学习所占时间也多,因此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
3、你一般利用什么时候参加志愿活动?
和上一题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都是大一新生,学业相对繁重,因此多数人是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去参与,还有调查发现利用周末参与的同学不是很多,可能是周末,大家都想放松一下,出去玩。
4、您觉得参与志愿活动,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接近85%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很有积极的效果,而8%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还有8%的同学不清楚有没有影响。没有人认为参与志愿活动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都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收获。
(四)、建议期望类问题
1、你会带动你的朋友和同学参加志愿活动吗?
接近85%的同学会带动朋友和同学参加。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志愿活动的开展还有普及是支持还有认可的,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还有必
要性。
2、您觉得下面哪种说法最能评价自己的志愿活动?
由上图可以看出,认识了很多朋友是占了84.62%,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占了53.85%,有利于专业学习或所学知识的运用的占了69.23%,发掘了个人潜力,锻炼了自己的占了61.54%。这几个都是占了比较高比例的。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都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收获。
3、对于志愿服务期间的补贴,您同意下列哪种看法?
有接近16%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不需要任何奖励,有24%的同学认为只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有接近47%的同学认为在爆笑的基础上,有适当的奖励,另外还有16%的同学认为报销费用、有适当奖励,且在个人经济困难或支出较大时有一定的报酬。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对补助有所期望的,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慈善机构的支持,给志愿者一些小小的补助还是有其积极性的,可以多少给志愿者一些安慰和支持,同时也鼓励大家积极成为志愿者。
4、你认为参加志愿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作用大吗?
有54%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有31%的同学认为作用大,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认为作用小。其实想想看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目前志愿者的数量还不够大,社会上响应号召的还不够多,带来的影响也许只是平静湖面上的涟漪,所以只有在政府或者个人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我想这才会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大的作用。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高校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程度很高,更难得的是半数同学还会主动去了解志愿信息,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组织工作更加有序,改善志愿服务模式,让大家不仅关注也能有适合的机会参与进来。这就要求组织者能更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比如想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什么技能或能力,或者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希望得到一些补助,是不是组织的制度过于严格使得参与志愿活动有太多的思想负担等等。只有积极改善,才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1、大多数同学都是希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从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经验不足,在志愿服务中有一些问题,但组织者应该多点鼓励他们。
2、不少同学期望志愿服务有一定的补助,组织者应该给予补助。
3、同学们对传统的支教,助残扶幼等服务兴趣不大,因此,我觉得学校方面还有学生个人方面应该做好对志愿劳动强度的思想工作,不要太过注重这个而忽略了志愿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都要为志愿活动贡献自己的生命,而是希望大家为志愿活动尽力。
4、大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业为重,但是课外还是鼓励大家多些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不要经常沉迷网络,打游戏、上网、购物、逛街,唱K、看电影。不是说大家不能这样做,而是建议大家多些参与,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是很有好处的,对今后出来社会铺了路。
5、学校和一些志愿服务岗位的组织者应该多些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号召大学生参与其中来。
总体来说,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清楚,今后做的就是动员社会成员,把大家号召起来参加有意义的事业中来,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第三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学校:我的大学
学院:我的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
班级:2013班
小组成员:甲 乙
丙 丁
等
完成时间:2013040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 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资源和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性、非职业化的援助。在自觉、自愿基础上, 参与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大学生实现了自身价值,培养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锻炼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能力等整体素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可见,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开展好此项活动意义重大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心态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三、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情况
1、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与对志愿服务意愿
志愿活动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再不记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
调查显示,多数被调研对象在校学习期间都有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占到80%,没有志愿服务经历的仅有20%。在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同学中,有86%的同学愿意继续参加志愿服务,不确定的人数为14%。在没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同学中,愿意开始参加的同学有78%,不确定的有22%。而且在所有被调研对象中有9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该参加志愿服务。由此可见,当今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与认可。
2、从事的志愿服务情况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情况。每次志愿服务时间在2-4小时的居多,占到44%,2小时以下占到22%,长时间(4小时以上)约占16%。关于志愿服务方式,集中一段时间参加与时间分散但比较有连续性的参加所占比重相当。由图7很明显的得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的时间基本为双休日,课余时间与节假日(包括寒暑假)。能做到只要有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的同学比较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分配是比较合理的,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及节假日,每次志愿服务时间多在4小时内,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还值得欣慰与鼓励的是很多同学都是有连续性的参加志愿活动。
大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的内容中,大型会展、大型运动会等活动服务、环境保护与美化服务、帮助孤、寡、老、残疾人的服务、支教服务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大学生主要都是从是这些方面的志愿服务。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要指导思想是“出人力,献爱心”。帮助孤、寡、老、残疾人的服务一般都是在社区、敬老院、疗养所等地方,会展运动会等的志愿者有统一组织,也就是说志愿者是不需要花费额外费用的。在高校志愿组织自身运转资金完全依赖学校拨发有限的活动经费、而志愿者服务完全免费甚至要自贴路费的情况下, 进行成本较低的志愿服务成为必然。
分析大学生从事的志愿服务内容,除支教外,都没有对志愿者有特别的要求,最典型的如没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这也就不能将大学生志愿者与一般的社会青年志愿者区分开,也就是说,没有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从另一方面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调的体现。要想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好这一问题会有重要作用。
在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组织者中,学校遥遥领先,其次是政府系统、工青妇系统、志愿者协会、非政府非盈利等组织。在大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程度的调查中,认为非常重视的有12%,认为比较重视的有60%,认为不太重视和不重视的分别有24%和4%,这说明大学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重视的。上述两图反映出了大学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支持,也说明大学在志愿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阻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因素
在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学中,有52%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有阻力,即有大约一半同学是感到有阻力的。比较可知,无论参加过还是没参加过志愿服务,共同的阻碍因素都是时间,而且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学习相冲突都是最重要的原因。不同点是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未参加志愿活动,其阻碍因素是经济和法律的所占比重很小,而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同学,感到有经济阻力和法律不完善的比重却很大。这很能反映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由此看来,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经济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争取更多的法律支持,完善法律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也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未参加过志愿服务同学反映的主要阻碍因素还有学校社会提供的机会少,没有感兴趣的;宣传力度小,没有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很多志愿服务活动过于形式主义等。这些都是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欠缺的东西,是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
社会因素的不利影响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只有提高自身内在素质。志愿者这一概念首先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人的主观意愿是积极地。如果出现偶尔个别的不用心可能有其个人素质有关,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溯其根源应该是跟所处的环境有关,这里是指志愿者的团队气氛,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团队的领导者能否激发出团队成员积极踊跃的意识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要求参加人员要对所参加的项目,有深入的了解,既然都是大学生了在文字方面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那么必然在于宣传了,志愿活动的宣传中出现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就容易造成这一活动内在意义的被误解。最后,要求这一活动的结果一定要使参加者有所收获,至于是物质或是精神上的收获(对于志愿这一类的活动精神上的收获显然尤为重要)就取决于志愿活动的策划了。不能说活动结束后团长一拍手说解散就没了。
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用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54%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对被帮助者非常有帮助且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46%的同学认为有一定帮助,但帮助不大,可有可无,没有同学认为无帮助且有负面作用。这说明志愿服务起到了一定作用。同学们认为做志愿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有利于找工作;实现个人价值,让生活更加充实;
2、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3、将爱传播到社会,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等。简单来说就是服务他人与锻炼自己。
做志愿者的作用也就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总的来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 说明当代大学生在肯定奉献价值的同时, 也意识到利他行为对自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表明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积极的、善良的。现实社会竞争十分激烈, 个人能力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焦点,每个人都要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 以适应不同竞争环境变化。
而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 社会恰好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同时让大学生接触到社会更多群体的真实情况,从而能够锻炼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在“帮助他人”的社会行动中他们付出了人力和爱心, 收获了尊严和满足感,也感受到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综上所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者的统一结合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本质原因。
六、志愿活动的意义
关心他人,关心周围的人,提倡爱心奉献。“雪中送炭”是志愿者的心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在实际中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人,领悟奉献的真谛。也推动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奉献,培养盛会责任感。从关心人开始,上升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奉献的层次,只是志愿活动的必然过程。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注世界,关注发展,增强历史使命感。在这个“地球村”感念被运用的越来越多的时代里,任何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做法都是愚蠢的,不合时宜的。志愿活动把眼光拓展到全世界,牢记“发簪才是硬道理”,对与世界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艾滋病问题、贫困国家解决饥饿问题。扫除文盲问题,等给予了热切关注。这样,由个人到社会再放眼到世界,志愿者的视野不断地开阔。
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比较令人满意。但涉及到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时,大学生一般很难满足服务需要。某些活动需要具备专业素质才能保证质量,典型的是支教服务。调查中参与过此类活动的学生约占36%,是参与人员比较多的服务之一。它需要具备教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常常遇到很多尴尬局面,比如孩子们非常希望能上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但由于志愿者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才能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比如有的志愿者不懂孩子们的心理,缺乏对孩子们的尊重,导致讲课时孩子们毫不留意的局面。
除此之外,一些组织招收志愿者也比较随意,有的报名即可参加,有的只是进行简单的面试,并没有专业能力要求;有的虽然进行相关培训但不够系统。
2、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各种权利保障不够到位。
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主要是出于自愿,但是在志愿服务中的各项权利保障还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提供。例如提供安全保障,相关的服务证明,补贴基本费用(如交通费、伙食费)等。
通过调查显示,40%的志愿者认为对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比较欠缺。在此不得不谈到关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报酬问题。志愿者报酬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又是不可忽略的,往往会受到志愿者本人乃至社会的关注。这里,首先界定一下“报酬”的含义。报酬是指“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而从志愿者本身的含义中“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来讲,提供志愿服务应为无偿的。许多志愿者或许会混淆报酬与补贴的界线,这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有很大关系。
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主要是奉献自己的时间、体力、精神和爱心,因属于无收入阶层,相关服务费用自担无疑会加重学生及家庭的经济压力,调查显示,虽然60%学生认为学校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较重视,还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非常重视,但是调查仍显示,44%的学生表示资金不足是当今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问题之一,66%的志愿者表示经济因素是阻碍其参与志愿活动的阻碍因素之一。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大学生从事的志愿服务多为校内组织,经费主要来源于在学校(学院)拨款,自筹或个人负担。
八、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62%的学生认为管理组织不良是当大学生支援服务活动的问题之一。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然而其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对志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指导,并对志愿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才能让志愿活动健康发展下去。然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如今的支援服务活动做得还远远不够。
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
14%未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同学认为,很多志愿服务活动过于形式主义;有48%的同学认为,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对被帮助者的帮助用处不大,可有可无。
2、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于一些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者要对报名者进行相应的选拔。比如法律知识宣传方面的项目,要选择法学专业的学生,支教服务要选拔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志愿者。除此之外,组织者还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2)由于活动经费有限,许多活动需要志愿者自担费用,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其中造成阻碍。要完善对志愿者的各项保障机制,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与基本补贴等,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尝试通过商业性外联的赞助拓宽经济来源。
3)希望更多的志愿活动能够使志愿者得到权威的服务证明,这既是对志愿者无偿服务的肯定,也能对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产生激励作用。
4)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和表彰机制,对志愿活动进行有效评估,对志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5)高校应依靠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色,创建品牌活动,服务内容要不断进行革新和补充。一部分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机会少,还没有碰到感兴趣的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该用心发现学校、社会还需要什么,欠缺什么,用心去思考怎样去改变现状。
6)注重活动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减少甚至消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丧失了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意义。
九、结语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不是评论者,更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我们应怀着一个崇高的理想去求实,怀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去践行,服务社会,使身边的社会更美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而我们大学生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我们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衷心地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对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年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为志愿活动的改善提供数据支持与方法参考。我们真诚地祝愿国家与学校能更好地利用大学生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富强的社会。
第四篇: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近年来各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全世界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白菜”、“小蓝莓”在世博期间的优秀表现已经引起了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方面更是辟出世博志愿者求职快速通道,助“小白菜”、“小蓝莓”们一臂之力。志愿者在求职中一路绿灯,是因为人们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也在此得以彰显。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该说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一方面,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使其丰富生活阅历,扩宽视野,在活动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及提高个人生活品味。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对严格组织化活动的适当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实践,但却与现代社会的各类机构特征相似。现代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或者说衡量指标就是科层制,也就是组织化和等级化。而这种经历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般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体现出大学生存在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失。这些颇具新鲜感的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可以这样说,各大企业自然对有过类似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情有独钟,看重的不只是一种工作热情,更多是因为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但反过来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此外,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往往局限于钻研学习,并不包含引领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先锋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互帮互助从来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传承这一美德的最好体现和生动教材。志愿者们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并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先进群体,更是促进了全社会精神层面的整体提高。
大学是建在城市里,因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志愿服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志愿服务注重参与者的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动性,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融洽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志愿服务能够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预防、社会救助及发展性工作,服务弱势群体,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回报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好事。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可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引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第五篇:地铁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关于成都地铁运行与服务的调查报告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杨杰
摘要: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亲身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2011年7月,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花源校区团工委组建的“成职青年进地铁志愿小分队”在成都市一号地铁线进行了为期8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总体看来,志愿者们辛勤工作,踏实认真。看到了近年来成都地铁设施的逐步完善,同时也看到了地铁运行、服务中的不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都地铁一号线运行及服务现状
通过为期8天的自愿者服务,我们了解到成都地铁一共有17个站台,其中人流量最大的站台分别是火车北站、天府广场、省体育馆、世纪城。成都地铁的建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成都交通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地铁在运行、站台服务中的不足:
1、进站方向指示不明确。在自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极少数的乘客购票后就又从出站口出来了,由于是第一次乘坐地铁加上方向指示不明确等因素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出站方向指示不明确。虽然在站台能清楚的看到各种箭头指示,但是在出口的地方,标示还不够清晰,以致有少数的乘客购票后从出站口去乘车。
3、地铁安保人员缺乏亲和力。我们曾有几次看到有乘客向安保人员询问道路时,个别安保人员总是一副很烦躁的表情、若无其事地给乘客指引道路,回答完后就立刻走开了。这种行为是对乘客的不尊重,同时也对成都地铁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4、地铁票务大厅卫生间少。有很多乘客反映票务大厅的卫生间很少,我们也看到几乎任何时间卫生间都是“高峰期”,都需要排队。而且还有一问题就是卫生间是男女共用。这也给乘客朋友们带来诸多不便。
5、出站闸机出现故障情况多。在出站口几乎每天都有两三台闸机出现故障。给出站的朋友带来不便,增加了等待时间。
6、极少数乘客不知道自动售票机以及车票使用。有少数的乘客购票需要其他乘客的帮助,在出站口有些乘客用的是单程票也在刷卡处刷卡,造成闸机的不开放(单程票应投回回收口)。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进站口的指引力度。除了在天花板、地面设置路标指示外,在墙体也可设置一些路标指示。
2、在出站口也要加强指引力度。因出站口是票务中心,旁边可通过人工指引,对无效车票、余额不足等车票问题有一个及时的处理。
3、加大对地铁站务员以及安保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在专业技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提高站务员及安保人员对乘客的交流能力,做到亲切关心乘客
4、多增加地铁站的卫生间数量。票务大厅唯一一个卫生间而且是男女共用的,确实给很多乘客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强烈建议多多修建卫生间,方便多数乘客需要。
5、加强对闸机的检修次数,地铁维修人员随时到岗,随叫随到。做到一旦有机器出现故障,能立刻及时抢修。
6、增加对购票整个环节的说明介绍,使乘客购票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