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帝故里详细解说词
编写:樊战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
热诚欢迎您前来中华圣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 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景区参观考察,并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战国时代,《庄子·盗跋》篇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莫不尊祀黄帝为始祖,莫不称自己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国君,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五千年前,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在新郑率领先民们一统天下,而后务农桑,兴医学,制舟车,服衣裳,创文字、定历律,由野蛮步入文明,真正成为中华第一大帝。后世为纪念黄帝功德,汉朝时,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黄帝故里祠,此后历代都有修复;明隆庆四年(1570年)进行了修葺,并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至202_年、202_年,新郑市人民政府先后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使得这里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轩辕丘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旧城北关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景区面积已达到近百亩,主要由轩辕广场区、轩辕故里祠区、黄帝鼎坛区、轩辕丘区四部分组成。景区布局突出了“中华之根”这一主题:广场区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古树翁郁;祠殿区古朴肃穆,供奉轩辕黄帝及其两位夫人;鼎坛区雄伟壮观,有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文化长廊、客家第一步等景观,构成了一幅立体的雄浑的历史画卷;轩辕丘区气势宏伟,庄严神圣,有造型独特的黄帝纪念馆。其中故里祠区,是整个景区最古老的部分,它始建于西汉时期。
树高千尺总有根,河流万里必有源。我们10多亿炎黄子孙的“根”在哪里?根,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么,就让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来踏着远祖的脚印,遍寻自己的祖根吧!
第一石坊
它是由香港中华民族国际友好协会为庆祝202_年4月2日举行的中华民族子孙龙禧千年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大典而修建的。牌坊,是门洞性的建筑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文治武功何彪炳,艰难缔造五千年”,它立于祠前,提醒人们,永世不忘黄帝功德。此牌坊为四级六柱坊,高11米,宽17米。坊额上雕有黄帝像,横额和楹联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题写。
外联为“依具茨溱洧起波涛,滨颖淮有熊降轩辕”。它诗情画意地表达了新郑作为黄帝出生地的地理和历史。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山岭、岗丘、平原兼而有之,河流湖泊密布,是十分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具茨”指位于新郑西南的具茨山,“溱洧”指流经新郑的两条古老河流,即溱水和洧水;“滨颖淮”指新郑地处淮河、颖河流域,有熊指新郑在黄帝出生时期为有熊国。
内联为“始祖功德盖天地泽披九洲,华夏文明灿古今誉播八方”。它高屋建瓴地表明了黄帝的丰功伟业,天地难以负载其德,九州永远铭记他的恩情;由黄帝肇始的华夏文明,光耀古今,天下共仰,骄傲地跻身于世界文明之列。
横额“中华圣地”,意为黄帝的诞生地,是中华儿女心中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
乾坤浮雕盘
石坊后的乾坤浮雕盘,是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的一个具象,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中间的金属指针,叫日晷,是古人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在日晷外侧,为太极图、四灵像、八卦、十二生肖和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它融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宗教、科技于一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第二石坊
第二石坊为三级四柱坊。其楹联引用了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的前两句。孙中山先生首举义旗,结束了202_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如此高度评价轩辕黄帝,其意义尤为深远。《祭黄帝》诗,高度地赞扬了轩辕黄帝及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表述了黄帝开创中华文明史,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坊额上的“轩辕故里”四个字由国家原领导人薄一波亲笔题写。
轩辕桥
是古轩辕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2_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说明从古到今,轩辕子孙的心是相通的。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姬水河
这是一条象征性的姬水河。真正的姬水河,在市区西南10公里,发源于具茨山,流经新郑南部,汇入淮河。春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意思是说,黄帝和炎帝为兄弟俩,黄帝因成长于姬水,而姓姬,炎帝因成长于姜水,而姓姜。
古枣树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枣文化历史悠久。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枣核化石。据说枣子的大规模栽培,最早是从黄帝时开始的。新郑西北一带,多沙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上说:“旱涝之地不任耕稼,种枣则可矣!”大约黄帝最早发现了这一作物的生长特点,又发现大枣不仅可以鲜食、干食,还可药用,所以,就在他的故里大种起枣子来了,使有熊国成为大枣之国。目前,枣树已成为新郑的市树。
这是一棵千年古枣树,远远望去,发现树干像是插在一个大花瓶之中。你看,枣树靠近底部的那段树干,格外粗壮,圆溜溜地,像不像大“花瓶”?花瓶上,还有斑斑驳驳的纹路。这是新郑人特有的栽培技艺,当地人称作“开甲”,是一种增产的办法。每年枣树花期的5月下旬到6月下旬,枣农都要用斧背砸伤树皮,形成斑痕,减少养分的向下输送,以集中供给果实,使之结果又多又甜。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齐民要术》上就有“反斧斑驳椎之”的记载!我们应当向祖先的勤劳智慧致敬!
新郑枣,皮薄、肉厚、核小,吃起来特别甘甜。我们这儿有一句话:一天三颗枣,红颜不见老。到新郑来,不尝尝新郑红枣可算是一种遗憾。
黄帝故里景区还有一种特色树种——银杏树,又叫公孙树、白果树,传说黄帝的父亲姓公孙,因为他曾亲自栽培此树,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公孙树”。
国槐,又称黄帝槐,是有熊国的特色树种,沉稳坚毅,顶天立地,是新郑人民性格的像征。
轩辕黄帝之碑
“夫天地悠悠,生生灭灭,而亘古及今其名不泯并受后世尊崇者,其行必有殊勋,其品必有盛德。念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惟我始祖炎黄二帝其可当之„„”。该碑于202_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敬立,中国著名碑文专家、河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李铁成撰文。行文庄重酣畅,意境高古,高屋建瓴阐述了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带领臣民,告别蛮荒,创造发明,设官司职,扩土开疆,一统中华的不朽功业。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二)
故里祠门口
大家看一看这对看门兽是什么动物?我国大多庙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狮子,寓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这里却把熊作为镇祠之兽。这是因为在五千多年前,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是一个很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
故里祠前厅
这前厅的四周图画是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央视直播的掠影,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拜祖盛典。下面我们就要进入黄帝故里遗祠,里面供奉着我们炎黄子孙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和他的两个夫人嫘祖和嫫母。
故里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故里祠。我们看到的大殿和东西配殿始建于汉代,以后历代都有修复,最后一次修复是在90年代初。轩辕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开国的第一大帝,是五帝之首。在我国,“五帝”有几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与黄河中上游文化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长城外的红山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区的先民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民族。在各族不同的宗祖神中,黄帝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世代为人们所敬仰,人们一直把他敬若神明,历代的贤达人士和平民百姓都来此寻根问祖,烧香还愿。至今在西配殿山墙上还留有为修复大殿时留下的功德碑。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有林则徐拜祖碑。提到林则徐,我们都知道他是近代的民族英雄。他什么时候来拜谒过始祖呢?这还要追溯到道光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37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到广东赴任时途径新郑,在当时新郑县令李丞的陪同下拜谒了始祖。林则徐之所以能取得虎门硝烟的成功,是和他拜始祖分不开。
大殿
这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黄帝诞生]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嵩山东麓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领为少典,从居住在河洛一带(今洛阳地区)的有娇氏部落,娶了一位名叫附宝的女子,在轩辕丘产下一子。因出生于此,而取名轩辕。传说,一天,少典的妻子附宝,到郊外祭神,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突然间,乌云翻滚,天昏地暗,继而电闪雷鸣,如同白昼,就如同一条巨龙,绕北斗而降,把附宝惊倒在地,电闪雷鸣过后,已是星斗满天,附宝觉得头晕目眩,发现自己怀了孕,阅二十四月,生帝于轩辕之丘。画上面的那位男子就是黄帝的父亲少典,女的就是黄帝的母亲附宝。据史书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年后,宽厚仁慈,见识渊博,善恶分明,深得部族拥戴,继任有熊氏部落首领。
[创造舟车]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这个是民用车,可以乘坐人和工具,中间的是指南车,上面按装着一个木头人,无论车行至什么方向,木头人的手都始终指向南方。这里是打造的各种兵器和民间用具。这个是训兽的场面,原来动物都是野生的,通过训练,大型动物用来作战,小的动物就在家里饲养,中国最早的家禽饲养就是从黄帝开始的。最上面是我国最早的船只。当时人们用石头把大圆木中间凿空放在水里,用来载人载物。
[黄炎结盟]当时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领导的神农氏部落逐渐衰落,部族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物,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而黄帝修德治兵,制造舟车,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威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今河南扶沟县,一说河北涿鹿)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使之归顺于已。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驽,侵略其它部落,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前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皆惊魂落魄,溃散四逃。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豹、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弟兄,个个铜头铁额,英勇善战,又惯使刀戟弓驽等兵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冀(今河北冀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至今在河南新郑风后封地风后岭一带还存有风后遗址及唐代军事家独孤及的《风后八阵图记》。
[建都有熊]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又挥师北上,驱赶走向南方扩张的荤粥族,天下有不顺者,进行征伐,然后班师回有熊新郑,诏告天下,并在西泰山(今新郑龙湖镇)大会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郑),举行开国大典,各部族首领共尊黄帝为天子。黄帝划野分州,封官司职,设三公(风后、天老、五圣)、六将(常先、大鸿、大隗、力牧、太山、应龙)、史官(苍颉、沮涌),设左右左右太监,监于万国。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陇右,北达燕山,南抵长江,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版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有熊国都新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都,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华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
[高擎龙旗]黄帝统一万国部落以前,以熊为图腾,统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作为有熊帝国的族徽和旗臶。它由熊的头、马的嘴、蛇的体、鹿的角、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蚩的尾等组成。龙是各部族大溶合、大团结的产物,因此五千年来,炎黄子孙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最吉祥、最嵩高的保护神,鼓舞我们不畏难险,勇往直前,振兴中华。自古以来,人们把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称为真龙天子,称帝王的身体为龙体,穿是龙袍,住的是龙宫,后人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
黄帝定都有熊以后,致力于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部落联盟体制,也就是现代国家的原型。其所辖区域东至于海(渤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开发农牧]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男子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解决人们吃饭问题;教女子在家养蚕、抽丝、织帛,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中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也就从黄帝时期开始了。
[肇造文明]黄帝和他的臣下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发明创造房屋(宫室、銮殿、庙观、城池)、衣裳(布帛、丝绸、冠冕、足履)、车船(战车、指南车、记里鼓)、阵法(风后八阵)、兵器(弓箭、弩、刀、盔甲)、音乐(箫、琴、钟、鼓、号角、磬)、文字、算术、历法、图画、医药、祭祀、婚丧、铸铜等等。按照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标准:文字、城堡、铜器、祭祀等,黄帝时代都已发明创造,使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比肩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黄帝时代所创造的文明,四五千年相传不衰,至今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享用着它的福荫。因而,黄帝被奉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它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据史书记载,黄帝族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了70多个国家,繁衍了600多个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繁衍247个姓氏。黄炎二支发展到853个姓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中总计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东配殿
供奉的是黄帝的元妃,也是他的第一夫人。她是我国古代最早养蚕织丝的人和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性代表。《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宋《通鉴外记》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为纪念嫘祖功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先农坛供奉她,敬奉她为“先蚕”。嫘祖生昌意、玄嚣,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及夏、商、周、秦都是她的后代。
关于嫘祖发明抽丝养蚕,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嫘祖十五六岁时,在山上摘桑椹吃,看到一枝干桑枝上吊着几个枣样大小的东西,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就摘下来带家玩;玩腻了,就随手扔到了屋角的破筐子里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她听见屋里扑扑棱棱响,走过去一看,见那个破筐子沿上有几只飞蛾,正扇动着翅膀爬,一爬过去就繁下一串串的籽;又过了不知几天,她又去看那筐里的飞蛾,飞蛾不见了,筐子里却生了许多蚂蚁大小的虫,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她想:这小虫是从桑树上摘下来的,兴许它一定吃桑叶。她就把筐子端出来,把它撒到桑树上。谁知到桑椹红的时候,桑叶吃光了,桑枝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茧,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一下子摘了九大筐!她想这些东西煮熟后肯定很好吃,就把它放在锅里煮,谁知煮了一会儿,用根小木棍一挑,不一会就缠了好多好多闪光发亮的丝坨坨。后来,她就把这些丝织成了衣服,穿在身上,漂亮极了!村上的姑娘媳妇们见了都跟着学了起来。后人不忘嫘祖的功德,就在家里的织布机上,敬着嫘祖的牌位,称她为“先蚕娘娘”。
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共有四位夫人,第二位是方雷氏,第三位是彤鱼氏。
西配殿
西配殿供奉的是黄帝的第四位夫人。这位娘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织布工具“织机”,后人尊她为“先织嫫母”。她是中国远古时代最丑陋最贤慧的一位女子。据史书记载,嫫母相貌奇丑。《列女传》说:“黄帝妃嫫母……甚丑而最贤。”《丑人篇》说:她是黄帝时代极丑的女人。她的前额和鼻子像秤锤,身体像个黑竹箱。黄帝为什么要选一位最丑的女子为妻?传说,建国之初,各部族经常抢夺俊男美女,往往引起部族之间的冲突。有人主张用暴力加以制止。黄帝不赞成采用暴力,可是又想不出好办法。一日他到野外视察,在河边见到一位十分丑陋的女子,与之交谈,觉得她聪明贤慧,就把她选为妃子,并通告各个部落。各部落首领以为黄帝定是选了美女天仙,都纷纷前来祝贺,谁知一见,都“哇——”的一声惊呆了。轩辕黄帝在这方面真是给我们做了表率,以后抢婚的事大大减少。嫫母非常贤慧精明。她用松香、硫磺和木炭发明了火药。她见嫘祖种桑养蚕缫丝,就昼思夜想,发明“织机”,解决了用蚕丝织帛问题。后来嫘祖随黄帝南巡而死,黄帝立嫫母为正妃,使其掌管宫室,外出监护于道。嫫母生苍林,其后代北狄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三)
甬道铭文
这青石甬道,别具匠心,称得上是一部中国通史史纲。青石板上潺潺流水,正如孔老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天,不舍昼夜。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三皇五帝到于今,表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强不息,国运绵长。无论顺历史长河由远到近,还是溯历史长河追忆往昔,对这一伟大民族五千年的重大事件、沿革变迁、英勇奋斗、英雄辈出、民族融合、科技发达、教育昌盛、文化璀璨,你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客家人脚印
青石甬道两旁有三排硕大的脚印。这是谁的足迹呢?请看这五个篆字“客家第一步”,哦,你明白了,这是客家人远离故土,情意难舍,一步一回头留下的。
说起客家人,他们本是中原人,司马氏统治的西晋,实行分封制,成为后来的“八王之乱”的祸根。“八王之乱”先后闹了16年,使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再加上上层统治阶级大谈玄理,清淡误国,终于引发末年的“永嘉之乱”,匈奴族灭亡了西晋。之后,中原地区五湖十六国战乱频凡,民不聊生。于是许多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居家南迁,从中原分别迁到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地,有的辗转去了东南亚地区。为了和当地人相区,他们自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根在河洛,源于炎黄,虽客居他乡,仍念念不忘桑梓,深深眷恋故土。改革开放以业,海内客家社团不断组团到黄帝故里寻根拜祖。特别是202_年10月27日,来自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客家乡亲回到黄帝故里,参加了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这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甬道铭文,详细记载了客家人的五次南迁历史。
民族图腾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著名歌星宋祖英唱的那首《爱我中华》曾无数次地拨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弦。甬道铭文两侧的10个柱子叫民族图腾柱。上面镌刻着中华56个民族的族名、族徽、中英文简介。中华56个民族大都血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如满族的祖先是女真族,女真的祖先是东胡,东胡的祖先是鲜卑,鲜卑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厌越。蒙古族的祖先是匈奴,匈奴的祖先是古鲜卑的一支,祖先是黄帝之孙悃。回族的祖先是安息族,安息的祖先是黄帝之孙安。藏族的祖先是羌族的祖先是舜之子,也是黄帝后裔。维吾尔族的祖先是敕勒族,敕勒族的祖先是匈奴,也是黄帝后裔。高山族的祖先是百越人,越人的祖先是夏代少康子于越,也是黄帝后裔。苗族的祖先是黄帝孙禺号。瑶族、壮族、侗族、傣族、布依族出自百越;傈僳族、纳西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彝族、白族出自羌族。其他布朗族、崩龙族、景颇族、阿昌族或与百越,或与羌族有渊源。各个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流动迁徙,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着我们这个富饶而美丽的中华大家园。
黄帝宝鼎
矗立黄帝故里祠后的这个气势恢宏、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它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一度成为“天下第一鼎”。
史书记载,黄帝最早铸宝鼎,使鼎由炊器变为国家礼器呢。《史记·封禅书》说:“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帝五世纪》说:“(黄帝)得宝鼎,兴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黄帝领导制作铜鼎礼器,用以祭祀天、地、人。祭天,是乞求风调雨顺;祭地,是企盼五谷丰登;祭人,是祭祀祖先,希冀子孙绵延昌盛。这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我们的始祖就已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必须和谐。此后,历代帝王都把鼎视为神器、国之重器。凡宗庙活动、国家大事,皆行鼎祭。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鼎,逐渐变成为国君、各级官员的专有礼器,所谓“钟鸣鼎食”鼎之多少,成了身份、级别和地位的标志,成了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国家与国家,礼尚往来的信物。古代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候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平民百姓是不能用鼎的。
这尊黄帝宝鼎,采用的是8000年前我们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鼎形式,为圆鼎。鼎腹有九龙,寓示九洲,龙首有宝珠,象征国家之光;鼎足为熊足,寓意黄帝立国于有熊。
黄帝宝鼎周围的八个小鼎,4圆4方,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代表仕、智、爱、丰、安、嗣、寿、财之意。游客可依自己愿望选鼎而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
中国鼎文化源远流长。鼎作为中国最早的礼器,是礼仪的标志物,是礼仪文化的象征,是以礼仪治国的一种集中体现。鼎,最初用来作为炊器,造饭煮肉,后来亦作为葬器、刑具(鼎镬)、香炉。随着历史沿革,使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文化内涵也愈来愈丰富,先是抽象为立国重器,喻为政权,如定鼎、问鼎;天下局势,如鼎立、鼎足;形容盛大,如鼎盛、鼎族、鼎姓;表示显贵,如鼎贵、鼎辅、鼎臣;标明第一,如鼎甲、鼎元;气象更新,如鼎革、鼎新等等。
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特征。我国向联合国总部就赠送了一尊宝鼎。北京,也特立了世纪宝鼎。这是中华鼎文化在历史新时期的表现。
鼎坛长廊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鼎文化区两侧,是两道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碑刻艺术长廊。用行草隶篆、乃至甲骨文、钟鼎文等书体,集中展示了当代海内外炎黄子孙中的名人、大家,歌颂始祖黄帝的楹联。或歌颂始祖功德,或心系轩辕热土,或抒发圣地情怀,或展望民族未来。天地人、诗书画,笔端流露的,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悠悠爱国之心和拳拳报国之情。东边亭子里的碑刻,就是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
黄帝像前
这个广场叫拜祖广场,可容纳1万多人在这里同时拜祖。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郑市人民政府等单位,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而202_年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一次升格为主级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参加,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恭读拜祖文,每内外近万名嘉宾参加了这次拜祖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国际频道、河南卫视直播,在全球亿万华人中引起巨大轰动,被媒体誉为本年度最大的一次华人盛典。
为什么要在农历三月三拜祖呢?据说,这天是黄帝统一中华,成就伟业的吉日。从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为相开始,郑国这里便兴起了三月三拜祖先活动,以表达对轩辕黄帝的崇敬之情,一直沿袭至今。为适应全球华人寻根热的不断升温,新郑市人民政府从1992年开始,便每年举办以寻根拜祖、经贸洽谈为主题的拜祖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炎黄子孙。目前,拜祖大典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海内外华人的盛大节日。
近年来,在这里出现许多很神奇的事,202_年3月,当黄帝宝鼎从洛阳运抵此安装到鼎坛上时,哪天是晴空万里,突然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空隐现黄帝像; 202_年10月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前落成。据说,黄帝像从北京运抵这里时,天空正下着小雨,当黄帝像安放到位时,天空突然雨霁支收,彩虹贯天,霞光万丈。在场的老人说,这是黄帝显灵了;202_年3月31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当徐光春书记恭读完拜祖文,《黄帝颂》的合唱声响起时,黄帝故里上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这吉祥的象征,令中外贵宾感到无比神圣和惊喜。可谓彩炼当空舞,万众齐欢腾。4月9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策划、中央电视台张晓海一行到黄帝故里上香还愿,黄帝故里上空再次出现了彩虹。大典中出现彩虹奇观,对此,郑州大学物理工程系的智老师解释说,彩虹产生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光的折射和散射。雨后放晴,天空中残留小水珠,光的折射作用,使人们在特定仰角观察天空,会常看到彩虹。但只要具备形成条件,正常天气也可形成彩虹。不过,从河南的地形地貌特点来看,正常天气出现的几率极小,可以说黄帝故里出现彩虹堪称奇观。有人说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大典展盛世和谐,彩虹降人间吉祥。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华盛典,我们景区于每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及初一、十五等吉日都举行隆重拜祖仪式。景区根据游客的捐资数额及要求,随时为其举行规格不等的拜祖仪式。仪式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目前拜祖仪式成为景区一个重要品牌。凡省里、郑州市有重大活动都安排到新郑参加拜祖仪式。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四)
轩辕丘
巍巍具茨,泱泱姬水,轩辕之丘,天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传说,黄帝母亲附宝在此游玩,突然感光受孕,孕24月,才生下轩辕黄帝。关于轩辕丘的确切位臵,史书、碑刻也多有记载:晋代《天下名胜志》说:“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清嘉庆二十八年和民国十九年《密县志》记载:“密县大隗镇3里许,有‘七圣庙’,新郑轩辕丘距此四十余里。”实际上,轩辕丘是以轩辕故里为中心绵衍数十里的大土丘。
此土丘下,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型,好象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纪念馆内
[四灵象]屋顶两侧壁画为四灵象,也就是上古的四方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相传青龙是东方太昊的丞相,白虎是西方少昊的丞相,朱雀则是南方炎帝的丞相,而玄武是北方颛顼的丞相。他们后来被人们尊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在这里,他们都是轩辕黄帝的守护神。你们瞧,中央的麒麟身的龙图案,就代表黄帝。
[蟠龙榕树根雕]纪念馆内的大型榕树根雕,称“中华根脉”,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中华根脉强壮有力,源远流长。两支粗大的主根,一支象征黄帝族,一支象征炎帝族。根雕中央刻有六龙戏珠,象征炎黄子孙心向始祖,根在黄帝故里。众多茂密的根系层层交织,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根连根,心连心,团结一心,风雨与共,傲然雄踞于世界之东方!中间这颗宝珠,是黄帝宝珠,乃社稷之光,严冬能给人民带来温暖,盛夏给人以凉意,黑夜给人以光明。它是以黄帝不朽民族精神,永远光芒四射,环球同此凉热,造福千秋万代!
[客家文化展]大厅内两侧为客家文化展。“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民系,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儿女。历史上,他们由黄(河)淮(河)之间,迁居闽、粤、赣、蜀、黔、滇、台、港、澳等地有的又乔迁海外,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庞大族群,对所在地区或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远去了的秦汉烟云,黯淡了的两晋星光,未能使他们淡忘祖先;洋装虽然穿在身,但他们依然是一颗中国心,一颗怀乡的心。黄帝和炎帝的血脉,将永远连接着华夏子孙的情缘。
[宫内浮雕]大家看楼下四周的墙壁上,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一个门类的画像石,是在石面上刻制形象,多为平面浮凸形式,但也有线刻法的。绘画史专家们认为,画像石与商周铜器纹样和秦代瓦当、空心砖,有岩明显的继承关系。我们统观这8幅图,画面宽广,构图严谨,线条清晰,人物众多,场景宏大又重点突出。每幅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深刻寓意。画工们运用传统的浅浮雕和线刻手法,力求准确把握物态、质感、运动状态。特别是在处理宏大的场面时,驾驭空间,统一布局、安排物象,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岩画通过描绘黄帝传说故事,展示了轩辕黄帝出生、创业、肇造文明的历程。
第一幅,黄帝出生:相传,轩辕黄帝诞生那天,新郑溱洧河间,两条巨龙盘旋于空中,彩霞满天,凤凰云飞,鸟兽欢腾,普天同庆。这幅浮雕,就表现了黄帝出生的情景。上面的蛇身龟头,通过神化的形式,象征黄帝出身不凡。而龟即天yuan(上元,下龟),郭沫若认为,是轩辕族的族徽。
第二幅,黄帝率七圣拜大隗:《庄子·徐无鬼》中记载了黄帝率七圣拜大隗的故事。相传,黄帝曾率方明、昌寓、张若、昆阍等六人到今天新郑的具茨山,拜访一个叫大隗的人,求教治国兴邦的道理。路上,他们遇着牧马的童子,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回答说:知道呀。又问:你知道大隗在哪里吗?答曰:是的。黄帝感到奇怪,就随口问他,怎样治理天下?那位牧童说:治天下和我牧马一样,除去害群之马就是了。黄帝钦敬称谢。到具茨山,见到了大隗,黄帝交谈了牧童的见识。大隗说:治天下要知天下,治军要知军情,如同牧童牧马,他查到了马群中有害群之马,便要除去。他又说,治天下者要访天下,知民心者得天下。后来,黄帝采用了大隗的建议,在与蚩尤大战中获得了胜利。
这幅浮雕,就展现了黄帝迷路和牧童交谈的情景。上面有一个夸张的月亮的图案,月亮里一个蟾蜍。
第三幅,黄帝拜华盖童子:华盖童子是谁?相传华盖童子是一位出身于华阳城,常在始祖山顶修德行道的老人,是黄帝的父亲少典的好友。他曾获健身宝物,终日修炼,年过六旬,须发皆白,却精神焕发,鹤发童颜,人称“华盖童子”。他一贯关心黄帝统一中华之大业,不断指点黄帝逢凶化吉,反败为胜,并为黄帝培育了两位得力的助手——玄女和风后。后来,黄帝大功告成,组织绘了华盖老人遗像,授为神芝图,选定三月三日,登山祭拜华盖老人,这幅浮雕就是黄帝拜华盖老人的场景。上面有一个夸张的太阳图案,里面有一个叫金乌的神鸟。
第四幅,黄帝大战蚩尤:这幅浮雕讲的是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浮雕上头像为蚩尤图像。
第五幅,升龙旗,兴龙的传人,黄帝灭蚩尤,统一天下之后,立都有熊(今河南新郑),综合各部落的图腾,创制了象征各部落大统一的图腾——龙。几千年来,“龙”,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第六幅,获宝鼎,迎日推策:《史记》中记载“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也。”当年黄帝统一万氏部落、建都有熊之后,为表彰功臣、名将的功绩,铸造了一座铜鼎,在具茨山顶迎日峰上举行集会,发布政令,并且举荐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分工督察九州,治理天下。至今,始祖山上还留有风后顶、大鸿寨、力牧峰、常先口、大鸿屯兵处、力牧台、迎日推策处等遗址。迎日推策,就是迎向太阳,观测天象,掌握规律,推算季节时日。
第七幅,地划九州,分封诸侯:黄帝统一中华之后,诸国和睦,在祭祀天地神灵的封禅大典中,各方都来参加。黄帝顺应天地的法则,阴阳的变化,奉行养生送死的制度,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因而将中华版图划分为九州,分封给诸候,使各部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和平相处。他自已因为享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黄帝。
第八幅,黄帝选贤妃:传说中黄帝有四位妃子,一位是正妃嫘祖,另一位是嫫母,还有两位是女节和彤鱼氏。刚才我们在黄帝故里祠内已经介绍过了,黄帝选妃,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以德才选人。这幅浮雕就反映嫘祖和嫫母种桑养蚕,织丝纺帛的情景。
第九幅,告别蛮荒,肇造文明:黄帝时期总结前人经验,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认真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等状况,勤思考,多实践,多倾听,勤观察,节约使用水火等材料,成功地开发农业,发展牧业,建筑宫室,制造工具,烧陶造箭等,使中华大地早早地告别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农业文明的国度。上面的陶器,为仰韶时期“人面鱼纹”彩陶。
[黄帝铜像]黄帝像上面的苍穹圆形图案,为古代天文图,是根据河南安阳出土汉代壁画而绘制的。像下面的拜台,装饰有伏羲八卦图。
这尊始祖铜像,为轩辕黄帝的中年坐像,威武、庄严、神圣、睿智、深邃、慈祥。像重6吨、高5.9米。黄帝像后面的背景图案为九大行星图,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历代文献展]赫赫始祖,轩辕黄帝,中华之魂,民族之根。关于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轩辕丘,历代史书多有记载。战国《竹书纪年》曰:“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汉代《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集解》引:“皇甫谧曰:(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宋代《太平御览》、《册府元龟》、《通鉴外纪》等皆云黄帝居有熊国轩辕之丘。明代《大明一统志》、《河南通志》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清代《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刘统勋等编著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皆记述:“轩辕黄帝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宝,见电光绕斗感而有孕生帝于轩辕之丘(在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即新郑)。”民国年间《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台湾《中文大辞典》、《最新世界名人大辞典等》也都记述黄帝生于河南新郑的轩辕丘。应当说,从战国到近代的史书、碑刻,对黄帝原籍新郑,多有记载,言之确凿。1992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确认河南新郑是轩辕黄帝故里、故都。正如当今著名的碑文专家李铁成先生所述:“新郑乃有熊氏故墟,有轩辕之丘,故为黄帝故里。此史有明载,地有确迹,代有传述。”现在我们还要加一句,叫“天有感应”。
[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展]黄帝故景区从1990年正式开放以来,得到了中央、省、郑州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热切关注。中央政治局常委、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等领导,都亲临黄帝故里视察指导。这里展出的就是各级领导、海外炎黄子孙的视察或拜祖图片。
每年三月三举行拜祖大典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便汇聚到这里寻根拜祖,他们在这里焚香叩拜,以寄托对祖先的绵绵情思、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真可谓:春潮涌动柳色新,轩辕故里拜帝君,年年花开多烂漫,岁岁赤子常光临!
第二篇: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相聚在一起。我是来自阳光旅行社的导游,姓胡,大家可以称呼我小胡或胡导。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常年驾驶这类旅游车,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有了他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今天的黄帝故里之行就由我和王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我们会竭诚为你们解决,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大家旅途愉快,也希望大家能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黄帝的父亲少典就是有熊的国君,黄帝是少典次子,姓公孙,名轩辕,俗称轩辕黄帝。他是我们中华的人文始祖。他出生在我们新郑,而且在这里统一了天下,播撒文明的种子,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也被誉为了“中华第一故都”。
俗话常说:“木有本,水有源。数典不忘祖,叶落要归根。”中华民族,敬宗睦祖,求本寻根,人求此心,心同此愿。如今的黄帝故里已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是国家4A级景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说到了郑州,那我们就来简单的认识一下郑州吧!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称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现在城中还保存有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郑州引领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它也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赢得了“绿城”和“商城”的美称。郑州今日的辉煌也得益于四通发达的交通,其中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线在此交汇,107、310国道,连霍和京珠高速公路也在此交汇。郑州成了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客货运枢纽中心,最大的无水港。
说话间,我们已进入了新郑。新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它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多年的郑韩文化。他也是战国思想家韩非,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家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等历史名人的故乡,总之,他以它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他的繁荣与不凡。
新郑还是“中国第一枣乡”,俗话常说“灵宝的苹果,潼关的梨,新郑的大枣甜如蜜”。新郑大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深受人们的青睐。除此之外,新郑大枣,种类也特别多,其中鸡心栆和灰栆为主栽品种,其面积和产量均占枣树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9%,为栆中之珍品。新郑大枣中的红栆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含糖量比甘蔗,甜菜的还高,可以和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干相媲美了。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且含量也比苹果,蜜桃高100倍左右,比柑橘高7-8倍,享有“活维生素C丸”之美称。大家参观完故里后,可以买些回去,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好了,朋友们,黄帝故里到了,我们的游览时间是两个小时,十一点我们在车上准时集合,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准备拜谒我们的祖先!
景点导游
各位朋友,“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有理由知道,占了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根在哪里?姓氏起源于哪里?共同的祖先是谁呢?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站是闽粤沿海地区,终点却是河南。那么,就让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来踏着远祖的脚印,遍寻自己的祖根吧!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该广场是07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建的,它长宽各130米,是一个正方形广场。广场四周种植着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这960棵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说道姓氏广场,不能不提到让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姓氏,姓氏起源很多,并不断发展,历史上我国出现过的姓氏有2.3万多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万姓同根,根在人祖。史载,黄帝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炎黄二支与其它民族融合中总共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参观了姓氏广场,了解了我们的姓氏之源,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走进故里来认识下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了解发生在5000年的故事。穿过牌坊,迈上轩辕桥,过了几水河,就来到了故里祠。故里祠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大殿供奉的是轩辕黄帝,东西配殿供奉的是他的第一夫人先蚕嫘祖和先织嫫母。黄帝一生功绩显赫,大殿的八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每幅图的背后都有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先看这几幅,5000年前这里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部落首领为少典,他娶有胶氏附宝为妻,生黄帝轩辕,这幅图为皇帝诞生。再来看看这幅图,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大家看中间的这辆指南车,上面安装一个木头人,无论车行到什么地方,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这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的雏形。
接着这幅图则为炎黄结盟,五千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兴起了许多氏族和部落,当时居住在陈丘一代的炎帝部落势力逐渐强大,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与炎帝部落进行了三次激烈交战,最终打败了炎帝,从此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这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左边的这两幅图分别是征战蚩尤和龙图腾的出现。黄帝打败蚩尤后被拥护为万家部落首领,他定都有熊,即今天的新郑,创制了这个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的龙旗,象征着各民族的统一,这之后龙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就成为了龙的传人。
好了,朋友们,黄帝故里的讲解就先告一段落,现在大家可自由参观一下,40分钟后我在大门口等候大家,请大家注意安全,准时集合。谢谢大家。
第三篇: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
新郑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这里,并在此统一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由此,新郑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它是我国第二十一个国际机场、全国十大国际机场之一的新郑国际机场就在这里。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为五帝之首。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成年后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有熊氏。古时,人们认为五帝是万物为主宰,金木水火土为万物之本,为五德,有熊氏部落崇尚土德,土为黄色,人们故给他取名为黄帝。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今河南灵宝),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西北)。相传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此,后人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好了,各位朋友,新郑黄帝故里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准备拜谒我们共同的祖先吧!黄帝故里导游词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202_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_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广场内还设有中华姓氏文化广场,其中中华姓氏墙上镌刻有3000多个姓氏。
穿过轩辕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故里祠的山门之前。各位看一下门口的这对看门兽。它是石熊。因为在五千多年前,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有熊部落所居住的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在当时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有熊部落人们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它当作自己部落的图腾。左侧这座“中华民族子孙千禧龙年寻根祭祖纪念”碑是由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提写的。
故里祠的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相传元妃嫘祖是最早养蚕和发明织布的人,后人都尊她为先蚕娘娘。大殿西边的配殿,供奉的是黄帝的第四夫人嫫母,她是中国最早发明织布机的人,尊她为先织嫫母。
请各位进入人文初祖大殿。迎面看到的是轩辕黄帝塑像。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是8幅壁画,生动的展示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黄帝出生在新郑,继任有熊氏首领;识渊博分善恶,创造舟车为民用。黄炎联盟和睦处,征战蚩尤获全胜;融合民族大团结,荟萃图腾化为龙;建都有熊行大典,中国版图基本定。
种田养蚕织丝帛,开发牧业五谷丰;文字城堡铜祭祀,缔造中华古文明;高擎龙旗统天下,黄帝王朝从此兴。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第四幅是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所向披靡。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车,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
接下来是建都有熊和高擎龙旗。黄帝平定蚩尤以后,定都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黄帝建都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是各部落图腾的统一体。之后,龙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他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
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
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景区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旅游观光。今天黄帝故里的讲解就告一段落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配合,半小时后我们集合上车,谢谢
第四篇: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导游词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黄帝故里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郑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重建。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2_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穿过轩辕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之前。各位看一下门口的这对看门兽。它是石熊。因为在五千多年前,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有熊部落所居住的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在当时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有熊部落人们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它当作自己部落的图腾。左侧这座“中华民族子孙千禧龙年寻根祭祖纪念”碑是由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提写的。
请各位进入故里。这门楣上是原中央领导薄一波的题词“轩辕故里”。这屏风上是中央领导人陈云的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殿之前。这门楣上的匾额是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的题词“人文始祖”。进入大殿,迎面看到的是轩辕黄帝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是8幅壁画,生动的展示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第四幅是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所向披靡。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车,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冀(今河北翼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
接下来是建都有熊和高擎龙旗。黄帝平定蚩尤以后,定都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黄帝建都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是各部落图腾的统一体。之后,龙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他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在大殿后边有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两侧有东西两配殿,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今天黄帝故里的讲解就告一段落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配合,半小时后我们集合上车,前往下一个城市,七朝古都开封,早听说了开封的小吃很出名,别忘空出肚子海吃一下。谢谢
黄帝故里--新郑沿途共计1520字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一路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亿万河南人民欢迎朋们的到来.我是
XXX的导游„„„这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新郑黄帝故里景区的旅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对黄帝故里景区有新的认识.我们将要去游览的景点就是新郑的黄帝故里,我们现在所处的机场就是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它为新郑开辟了一条连接海内外的空中通道,新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远古时代被称“有熊”,当时的少典氏族是以熊为图腾的,所以被称为有熊,黄帝的父亲少典就是有熊的国君。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俗称轩辕黄帝,是中华人文的始祖,他出生在新郑,并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
新郑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战国思想家韩非、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等历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册;裴李岗文化遗址、黄帝故里、东周车马坑、郑韩故城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熠熠生辉,每年都有大批的海内外炎黄子孙,慕名而来,寻根拜祖。
(新郑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西亚斯国际学院、升达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省职工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入驻,为新郑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金芒果”香烟、“白象”方便面、“好想你”枣片等品牌享誉海内外,新郑烟厂、正龙集团、统一企业、天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产销两旺,增强了新郑经济的活力,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近年来,新郑市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实施了平安新郑、信用新郑、文化新郑、生态新郑建设工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段249字,根据自己的时间此段可不讲)
大家请看远处高高的土城墙,那些就是郑韩文化的遗迹,郑国、韩国相继在此建都540年。春秋战国时期居列国中心地区,为中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最大的商业都会之一。郑国是一个诸侯国,原来在陕西后来迁到这个地方,改名为新郑,意思是新的郑国。202_年修建民居钻探时间发现的墓葬-车马坑。是郑国某代国君的墓。可惜被盗过了,随葬的物品部分被盗走了,只留下了墓道里随葬车马坑,很庞大,当时出土的时候马车还有颜色,十几分钟后才被氧化消失了。可笑的是在墓葬的前头上面一层,会有一俱小孩的墓葬和一个残疾人的墓葬,据专家考证那是后来灭郑国的韩国为了诅咒郑国,怕他们翻身而特意安排的,意思是压住郑国的气势。说道韩国,就不能不说韩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了,他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据《史记》记载:“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由史记可知,韩非子因为口吃,因此才写书。就是遗传至今的《韩非子》,可是,又不能让人理解。也就是他的理论未被韩王所接受,但却受到秦始皇的赏识,并因此对韩国发动战争,韩非子被派往秦国,受到同门师兄李斯的陷害致死,幸运的是他的思想主张为秦始皇所实践,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每年农历三月三都在这里隆重举行拜祖大典。我们路边所见到众多卖枣的农户,他们所出售的就是新郑的特产---新郑大枣,等会我们游览完黄帝故里后会给大家留一定的时间去品尝。好了朋友们,黄帝故里到了,我们在黄帝故里的游览时间是两个小时,十一点我们在车上准时集合,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XXXX,我的导游旗是蓝色的――XXXX。请带好我们的贵重物品下车集合,一会我办完够票手续后我们集体进景区。
黄帝故里景区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请排好队依次进入景区。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黄帝故里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郑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重建。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2_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穿过轩辕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之前。各位看一下门口的这对看门兽。它是石熊。因为在五千多年前,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有熊部落所居住的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在当时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有熊部落人们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它当作自己部落的图腾。左侧这座“中华民族子孙千禧龙年寻根祭祖纪念”碑是由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提写的。
请各位进入故里。这门楣上是原中央领导薄一波的题词“轩辕故里”。这屏风上是中央领导人陈云的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殿之前。这门楣上的匾额是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的题词“人文始祖”。进入大殿,迎面看到的是轩辕黄帝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是8幅壁画,生动的展示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第四幅是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所向披靡。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车,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冀(今河北翼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
接下来是建都有熊和高擎龙旗。黄帝平定蚩尤以后,定都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黄帝建都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是各部落图腾的统一体。之后,龙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他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在大殿后边有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两侧有东西两配殿,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今天黄帝故里的讲解就告一段落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配合,半小时后我们集合上车,前往下一个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谢谢
第五篇:黄帝故里欢迎词
黄帝故里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首先呢,我以南阳美玉的典雅,信阳毛尖的回甘,白象方便面的鲜美,双汇火腿肠的芳香,龙门的豪情,牡丹的富贵,少林寺的博大,黄帝故里的厚重,代表着河南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厚重,美丽的河南。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今天为大家一起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别看我们的李师傅年龄不大,但是有十分丰富的驾龄,大家尽可以安心放心。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新郑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我们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在新郑市下高速,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在京珠高速沿途。大家可以看到,在这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两旁,种植着我们河南的一大特产—红枣。请大家仔细看,您会发现那里种了组多早熟,然而这些枣树的根部都非常地臃肿,这是为什么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年在春暖花开季节,就拿斧头在枣树的根部砍几刀。这样结出的枣儿又大又甜。枣不仅有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还是绝佳的礼品,有兴趣的朋友可带些本地的特产给亲人朋友。
新郑市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有着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至于我们的市情,我想用以下五个字概括就再贴切不过了,那就是——中、通、古、丰、美。
“中”呢,是指我们新郑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州之中,北临郑州市区,南接魏都许昌,东依七朝古都开封,西面九朝古都洛阳。
“通”呢,是指我们新郑市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境内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纵贯其中,还有我们中原最大的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
“古”是说我们新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不仅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还被中华古都协会认定为“中华第一古都”。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裴里岗文化和5000多年前的炎黄文化,还有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
“丰”,是指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矿产资源。大家来看窗外,那大片大片的绿林就是我们的新郑枣林了,新郑特产——鸡心小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品尝过,有机会我请大家吃哈。我们新郑种枣历史悠久,在裴里岗就出土了堪称最早的炭化枣核。在古枣园里有棵古枣树王树龄竟达600多岁。
“美”呢,则是说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黄帝故里,还有始祖山,郑王陵博物院,欧阳修墓,郑风苑等著名景点。我们新郑也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除了高原以外,平原、丘陵、盆地、山地俱全,也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杰地灵”。
好了,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著名的古城墙也即我们市区北门的主要标志——郑韩故城了。
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市区,距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还有5分钟的车程。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AAAAA景区。早在202_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遭战火毁坏,明清时修葺。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黄帝故里欢迎词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华姓氏广场,广场是202_年新建的,是一个长宽各130米的正方形广场,广场上种有960棵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一棵枝叶纷繁的大树,但脉络清晰,每个姓氏都是这棵大树上的春华秋实,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自己是这棵大树上的哪根枝条,哪片树叶,这就是修建中华姓氏广场的根由。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的姓氏有2.5万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有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史载,黄帝族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朋友们,咱们现在就要进入故里,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坐像,东配殿为黄帝的第一夫人先蚕嫘祖,西配殿为他的第四夫人先织嫫母。大家跟我来,大家看,这殿门的匾额就是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的题词“人文始祖”。请大家随我进殿,想必大家已被东西墙上的彩色壁画吸引了,大殿的八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实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欺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军队在坂泉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以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矗立在我们面前便是中华姓氏鼎坛,这个气势恢弘、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鼎坛高
3.9米,宝鼎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为“天下第一鼎”。
轩辕丘巍巍具蒋,泱泱姬水,轩辕之丘,无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鑫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纪念馆 纪念馆内为客家文化展、领导名人书法展、炎黄子孙拜祖展等内容地宫内
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分别反映了黄帝出生、访贤问道、战蚩尤、升友旗‘铸宝鼎、分封诸侯、选贤妃、肇造文明等内容。位于地宫内的这尊始祖铜像,为轩辕黄帝的中年坐像、威武、庄严、神圣、睿智、,像重6吨,高5.9米,黄帝像后面的背景图案为九大行星图,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轩辕丘巍巍具蒋,泱泱姬水,轩辕之丘,无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鑫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故里景区的参观活动到此结束,下面大家自由活动,最后,祝愿各位来宾在新郑期间游得开心,玩的顺心!愿始祖黄帝永远保佑名位来宾事业发达、合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