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23-99148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1 02:22: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小组成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2_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经济相互依赖深化。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中国—东盟关系其实收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合作仍将是中国—东盟全面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

1、资源间的优势互补

2、经济、贸易上的差异互补

3、产业结构上的互补

4、利于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自贸区建立的利益分析

1、自贸区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竞争力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也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奉献,维护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关税的降低能够增进我国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东盟市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促进加快中国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国际分工。

3、关税的降低也会使东盟的进口转向中国,扩大我国出口规模。贸易结构优化。由于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

4、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自贸区建立后,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5、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通过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三、自贸区建立的弊利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环境复杂。东盟国家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大,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欠发达国家,不同的国家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承受能力和目标也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因此情况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沟通和协调。

2、由于我国的经济重心在第一二产业上,服务产业相对较弱。自贸区建立后,行业开放,东盟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将会进入中国国内,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竞争压力,对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3、关税的降低会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的产业,并且还会使我国与东盟贸易逆差扩大化。我国与东盟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还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都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关税降低后,不仅会加剧我国与东盟同类产业的竞争,还将会导致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缺乏竞争的产业。

4、自贸区建立,关税、非关税壁垒降低,东盟各国将无需在中国建立企业,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既可维持其贸易,这样则会导致东盟各国在中国的投资锐减。

5、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上关系更加密切,双方的依存度也会将进一步加深,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复苏,双方合作的潜力会变得更大。经济利益的巨大牵引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前进。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难以一帆风顺,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地区的经济整合和一体化步伐不会停止,中国也必须直面和克服这些挑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实现互利共赢局面。

第二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10级国贸四班 39 贝定镒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及亚洲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愈益受到各国的关注。自从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于 1990 年倡议建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其成员包括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东亚逐步向一体化迈进。中国与东盟 202_ 年 11 月 4 日在金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它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范围、措施、时间表,它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计了基本架构。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将面临来自区域内外的一系列挑战,但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机遇远远大于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中国、东盟、亚太乃至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其中比较分析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PEC 方式、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的比较,另一方面是根据收集的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产品等的数据的比较。实证分析法主要是基于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对相关理论和结论进行分析论证,比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理论模型就是采用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主要是依据有关经济一体化理论,结合《框架协议》,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的经济影响。均衡分析法贯穿全文,如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中的理论解释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证研究,还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的影响等。本文运用大量的经贸历史数据,注重数据的新颖性,力求收集最新数据以展示中国与东盟发展的最新状况,从而更加详细的分析其成立后的影响。

区域主义强调区域一体化(RegionalIniegratinnArrangements:RIAs)的基础上优先实现小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Lipscy根据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程度和成员之间相互让渡权利的多少从形式上把区域贸易合作划分为六个阶段:特惠关税区:是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施特别的关税优惠。自由贸易区:指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与地区组成的贸易区内部成员之间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仍保持各自对非成员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壁垒。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各成员之间建立对非成员国家与地区的共同关税税率。

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各成员之间生产要素也可自由流动。经济联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要求各成员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金、劳动力和服务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分析了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动态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益、竞争效应及其他效应。

由于关税同盟理论主要是从欧盟这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体化组织得出结论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以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陆续提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一化理论。这方面的理论以印度经济学家阿兰·默罕穆德和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印度经济学家阿兰·默罕穆德从发展中国家利益出发,根据市场原理,提出“建立在供应决定相互依赖关系基础上的一体化”理论。另外,拉美地区

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化、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拉美地区工业化相地区合作的发展,其在实践中形成—套具有拉美特色的发展思想和理论,理论代表者是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他是从一系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思想中,提出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主张的。然后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理论模型。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目的是用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这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全新尝试。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已有基础,而且它们的市场规模相近,因此把东盟视为一个整体和中国组成自由贸易区,另外还有被排斥在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整个世界就分为三个部分,从而建立了三国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规模效应及动态效应。

本文选择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原产地规则、保障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这些规则关系到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区内成员的经济增长潜力。全文在系统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组织的经验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建立自由贸易区应遵照由易到难的方式,从双边谈判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到和多个国家组成的地区整体进行谈判。同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时,应遵循先建立主体框架,再逐步充实合作内容的方式。

第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设置一套高效组织机构,以协调员

国的法规和政策,这些机构应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得到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尽可能采取税目改变标准作为实质性改变标准,这样,可以为区内贸易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该在一般磋商制度、实施跨协议的“交

叉报复”的明确界定、争端解决机构的设立等方面作具体改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建设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于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不足,对其法律制度和规则还比较陌生,我国学界至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不多,研究这一问题,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加之本人能力有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能不够深入和全面,还有待学者们继续进行这一领域的探索。

东盟这个区域一体化组织要想进一步向前发展,要想在将来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

一、进一步加强内部合作;

二、走与区域外国家合作的道路。因为东盟合作存在的问题中有一些是自身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与区域外国家进行合作才能使东盟更具生命力,比如,东盟与中国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模式);积极发挥东盟的作用,倡导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0+3”模式)。本章主要分析如何加强内部合作和开展“10+3”合作,下一章再详细研究与区域外国家合作的另一条重要道路: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

一、加强内部团结,恢复昔日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组织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东盟的扩大以及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东盟成员国的团结有所削弱,凝聚力下降,影响了东盟的合作发展。所以东盟各成员必须消除分歧,努力协调各 国之间的关系,紧密团结在“东盟”旗帜下,这样才能恢复惜日凝聚

力,推动东盟合作的发展。

二、努力促进经济复苏,保持政局稳定东盟 10 国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的稳定程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区域内其他国家,也会影响到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比如,东南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然后影响到其他国家;马来西亚的安瓦尔事件不仅影响到马来西亚的稳定,而且在本地区引起不同反响,进而影响到马来西亚同其它成员国的稳定关系。金融危机使得东盟各国的经济出现衰退,从而导致了政局的不稳定。所以东盟各成员国必须采取一切办法努力促进经济复苏,只有经济复苏了,政局才会稳定,政局稳定了就会促进合作地不断发展。

三、努力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异。协助新成员国解决实际问题,缩小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异,是今后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任务。东盟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今后还将继续存在,这将是影响未来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东盟正是考虑到新老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投资区的建设上采取了不同的时间表,允许新老成员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确定实施计划的日期。东盟还通过东盟秘书处实施培训计划,对新成员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社会发展计划、投资项目评估、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新成员加速本国经济发展进程,从而缩小各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不过这项工作是长期和艰巨的,也是东盟未来合作发展必须努力解决的。

四、应将金融领域的合作作为今后东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点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东盟各国已经认识到开展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并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一是建立了东盟金融预警机制。1998年 10 月,东盟各国财长举行会议时就对区域内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签订了协议,要求东盟各国向东盟秘书处提供包括贸易、国际收支、财政收支、利率、汇率以及资金流向等经济数据,每年由有关专家共同分析研究这些资料,预测地区经济的发展形势,防范再次出现金融动荡。二是共同培训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东盟国家希望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培训合作,提高区域内金融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扩大货币领域的合作。1998 年 10月,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同意使用区内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并计划制定出一套使用区内货币进行贸易的方法,推动早日建成区内共同货币。所以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已日趋重要,东盟应将其作为今后经济合作的一个重点,这样,才能使东盟合作发展具有新的生命力。

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面也分析了东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东盟的产业结构距离发达国家尚有一段距离,其主要是围绕出口加工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创新能力低的特点,因而竞争能力差。东盟国家要想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通过加强合作,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选择有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以适应全球化新技术革命新形势的变化。东盟部分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已经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基本完成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使他们在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处于

较主动的地位。所以,东盟国家今后应加强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区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东盟的技术水平,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成为东盟今后合作发展的又一重点。通过前面对东盟合作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国都不能关起门来发展经济,只有把本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才符合历史潮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第二,经验表明,参加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能够获得比一国时更大的利益。正如彼得 罗布森所说:“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并非取得经济成功的必要条件,虽说这并 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那些未参与一体化而取得成功的国家,如果 成为一个合适集团的成员,可能会更加成功”。第三,从东盟合作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再到东亚合作,可以得出,任何一个区域一体 化组织都不是完全排他性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向外溢出、扩张,欧盟东扩,北美自由贸易区南下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了区域一 体化并不是与全球一体化相对立的,而是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是在全 球化短期内难以实现下的一种次优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 程度必然向全球化发展。

同样,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经济 已开始完全融入世界经济圈中,在区域化、集团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 键性的一步。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了坚实的合作基

础,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双方应积极努力,共同推进合作步伐,以 取得“双赢”的结果。

最后,尽管本文对东盟合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的建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但主要以归纳法为主,如 果能建立一个关于区域合作的模型进行分析就更完美了。希望在今后 的研究中再加以完善。

第三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发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202_年第一季度)》4月30日在北京发布。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份季度经济报告,其中分析了中国—东盟打造自贸区“升级版”的重点和难点,并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出六点建议。

这份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编的报告提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十多年来,对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中国和东盟要提升合作水平,要从单纯以双边贸易为主,转变为综合合作关系,即以贸易、服务、投资,特别是投资为基础的服务和贸易合作。202_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202_年4月,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各项准备工作,但各方对升级版倡议草案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对此,报告提出,打造好中国—东盟升级版自贸区,不仅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实现、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建设,对世界经济增长也将作出贡献。报告为此提出六条建议。

一是加强沟通和协调,携手打造升级版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应尽快启动升级版自贸区谈判,确保自贸区建设达到互利共赢的预期目标,巩固和发展双方经贸关系。

二是大力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和行业对接。不仅双方政府间加强产业政策互相通气、互相协调,双方行业商协会也应加强对接,为双方政府间的产业对接和行业合作探路。三是促进双方贸易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双方应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和促进双向投资。区域内各国应做好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实施工作,进一步相互开放投资市场,推进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创造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快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促进体制,加快开展重大项目合作。

五是商会应进一步发挥促进合作的桥梁作用。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参加自贸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更稳固的经济社会基础。

六是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积极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202_年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双方经贸合作应进一步体现创新性、配套性、互利性。发布季度报告,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并希望以此促进中国与东盟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促进双方实现共同制定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目标,促进自贸区内各国发展和地区繁荣。

标签: 贸易研究报告 零售商贸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贸易行业资讯

第四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已变成多数国家及地区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勾画与实施正是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规律。202_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到202_年该贸易区正式成立已有半年时间。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贸易效应,深入研究中国与东盟地区建成后为中国带来的新的机遇及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不仅关系到中国、东盟的经贸发展,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贸易现状,对两国的贸易变动情况作了细致的对比。并且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政策建议。对于区域贸易一体化道路应该如何走下去,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给出了可行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 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1.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美国经济学家那位和李普西系统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的组建会产生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1.2.2.1 静态效应

静态效应是在不考虑经济总量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一体化组织在贸易、经济发展和福利方面对成员国的影响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和增强集体谈判力量几个方面。1.2.2.2 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指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推动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动态效应对于成员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加强竞争、获取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扩大投资三个方面。1.2.2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与关税同盟理论不同,综合发展战略理论是用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鲍里斯塞泽尔基。该理论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要求有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来保护较不发达国家的优势。所以,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是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素。1.2.2.1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原则

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局限于市场的统一;两极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拒绝古典和现代一体化理论中所阐述的一体化成功条件。1.2.2.2 发展中国家地区一体化的考虑因素

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的一体化,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也要考虑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一体化主要从从经济因素、政治和机构因素来考虑。

经济因素包括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各成员国之间现存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而相互依存状况等。

政治和机构因素包括区域政治协调程度、对外政治关系模式和共同机构效率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背景及进程

2.1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

2.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各 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世界经济的整合。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与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比较迅速,越来越多的追求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都在积极推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2.1.2 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缓慢,需要搭乘中国这班经济列车

1997年发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东盟国家之前的高速经济增长暂时处于停顿,也凸显了中国与东盟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于此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印尼等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条件,受援国必须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进行更自由化的市场管理,甚至必须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使得东盟国家极度不满。而中国在此期间顶住巨大的压力,以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最终帮助东盟国家走出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的负责任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而迅速改善和发展。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加快经济一体化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2.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 2.2.1 萌芽阶段

萌芽期出现在1999年,当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得联系。

202_年11月,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自贸区的构想。

202_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正式成立。专家组认为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11 月,在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并提出了两点:建议确定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根据各自的优势产业来确定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在今后10年,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2.2.2 发展阶段

202_年,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的关系进入了发展阶段。

202_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同盟国家,并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不论从中国还是东南亚经济合作的角度上看,此举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表明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走上快车道。

202_年11月,中国又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202_年7月起,出202_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2.2.3 成熟阶段

自202_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在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世贸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开始一直到现在。

202_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商谈的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和东盟的发展情况

3.1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情况 3.1.1 中国和东盟进出口额的改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2_年初建成,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_年1至5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118美元,增长近58%,东盟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4-202_年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由132.8亿美元增加到1058.79亿美元,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2_年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方贸易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他年份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

表1

202_-202_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 202_ 202_ 202_ 202_ 中国对东盟出口 522.57 650.10 779.45 855.56

同比增长率% 26.37 24.4 19.9 9.77

中国从东盟进口 611.36 749.51 931.72 1069.76

同比增长率% 31.73 24.31 14.82 28.46

进出口总额 1133.93 1399.61 1711.17 1925.33

同比增长率% 27.31 23.43 22.26 12.52

数据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联盟官方网站数据整理做成

3.1.2 中国和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改变

202_年中国是东盟第五大出口市场,并以12.9%的比例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东盟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东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可见目前双方的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已成为对方不容忽视的重要贸易伙伴。(见表2)表2

202_中国和东盟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来源

中国主要出口市场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占比% 中国主要进口来源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占比%

东盟主要出口市场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东盟 欧盟 日本 美国 中国

占比% 27.6 12.8 11.9 11.5 9.7

东盟主要进口来源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东盟 日本 中国 欧盟 美国

占比% 25.9 12.9 12.9 10.8 9.6 欧盟 20.5 美国 17.7 香港 13.4 东盟 日本 8 7.9

日本 13.2 欧盟 11.4 东盟 11.4 韩国 台湾 9.4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数据整理做成

而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规模占东盟对外贸易的规模的比例逐年增长。202_年占比是202_年占比的两倍,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

东盟已逐渐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在东盟的发展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同时双边贸易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202_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使得两国在贸易上的关系更加密切。

表3 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占东盟对外贸易规模的比例

年份 占比% 202_ 6 202_ 7.2

202_ 8.3

202_ 9.3

202_ 10

202_ 10.6

202_ 11.3

202_ 12.7 资料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数据由笔者整理做成

3.2 中国和东盟吸引外资的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过程中,东盟的大体上中国和东盟在吸引区外直接投资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而且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东盟十国,表现出更强的投资新引力。202_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保持了对外商的投资吸引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外商对中国经济充满信息,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

************.72180.22242.35353.42396.29549.67694.82605.96

图1 202_-202_年东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整理而得

1000800727.*********0072008407.15468.78527.43535.1606.3603.25923.95835.21

图2 202_-202_中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使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开展的更加方便和快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双方继续发展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4.1.1 东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2_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首次由逆差变为顺差,202_年1月至6月,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为12.93亿美元。随着《货物贸易协定》的实施,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降税的逐步启动,中国出口规模正呈不断扩大趋势,中国对东盟的顺差已经引起一些东盟国家的重视和担忧,担心自贸区的建成和相互市场的开放会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涌入东盟。现在东盟仍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需要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增加外汇储备,担心失业的增加,而中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不少东盟国家害怕会冲击本国产业,担心中国迅速转化为顺差大国,有关行业商会己经向本国政府提议不能开放市场或放慢开放市场,印尼、越南等纷纷出现防御动作,如印尼贸易部区域合作司长伊曼就曾表示,由于害怕中国商品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印尼可能向东盟提出正式申请,要求延缓实施自贸区协议关税,对与中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降低关税的部分内容推迟执行。今天,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正成为一对矛盾而影响双方的贸易发展。4.1.2 中国企业缺乏对自贸区规则的了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2_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货物实现了“零关税”,双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实现了便利化。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利用自贸区规则享受关税优惠,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自贸区的规则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利用原产地证书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可以帮助降低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中国产品在东盟国家的竞争力。类似于原产地证明书的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4.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结构缺乏足够的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各国都实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且都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由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出口产品存在同构性,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竞争。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较难形成区内叫完整的产业水平分工结构。目前,双方的贸易产品数量值低,多数产品仍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如何确定合作领域,加快合作的步伐,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摆在中国与东盟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4.1.4 中国与东盟双方行业商会对接不够

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我国的行业商会对东盟相关行业的信息 了解不够,双方行业商会之间缺乏有效和及时的沟通,行业对接薄弱,合作不够,直接影响了双方在更大范围内的互利合作,这不利于区域内产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新的产业链还有待加强,合作空间有待大力开发。

自贸区建成以后,为双方的企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双方取消了关税这道门槛以后,在11个国家的共同市场内,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为双方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互利合作创造了条件,这需要双方的行业商会一起探讨,在区域内做好规划、分工和优势互补,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使区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同开发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要通过开放市场密切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使这个区域能够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4.2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存在的问题 4.2.1 中国企业缺乏对东盟投资意识

虽然近几年我国投资东盟国家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贸区的建设意义和带来的机遇,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贸区为企业直接投资东盟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保障,有些中国企业甚至认为大多数东盟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没有投资价值,缺乏投资东盟的意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和优惠政策,缺乏对投资东盟国家商机的认识,面对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没有应对方案,以至于错过良好的投资机会。

比如,文莱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相对落后,其大量农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水域没有污染,适宜养殖鱼虾,但自身养殖和捕捞技术落后,目前文莱有近一半的海产消费品靠进口,政府鼓励外资与文莱本地公司开展渔业合作:印尼具有发展热带农业的良好条件,长期以来是重要的棕搁油、天然橡胶和可可等热带农产品的出口大国,而我国又是印尼棕搁油和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国。因此,农业和种植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老挝在木材和森林产品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是企业从 事木材和橡胶加工丰富的原料供应基地,由于老挝劳动力素质和当地管理水平低下,投资木材和橡胶加工厂有广阔的前景。除此之外,东盟还有很多具有开发潜力的领域值得中国企业及时发现商机,加大投资。4.2.2 国际化专营的专门人才不足

国际化经营不能简单照搬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和本国企业文化,中国企业需要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能够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经营调整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开发新市场的优秀人才不足己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4.2.3 政府对东盟投资信息服务缺乏时效性

中国企业缺乏对东盟投资的相关信息,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东盟投资信息服务尚不完善,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要收集全面准确的投资信息十分困难,目前商务部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是每发布一次,对投资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针对已经走向东盟国家的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相关信息,如行业的供需状况及市场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没有提供足够的实时信息,这使得中国企业要想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像大海捞针。因为信息的不通畅而导致企业不能根据当前的行业状况和现有竞争对手状况对经营战略做出相应调整,不能及时发现投资机会和商机。4.2.4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融资难目前仍然是阻挡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大问题,解决融资难问题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对银行的收益贡献不大,因此银行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也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和财务不健全问题,资信度较低,而不像国有企业有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担保,这就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其次,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其服务主要面向大型企业,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而在国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方式来筹措资金已经相当普遍。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债券发行的法律门槛较高,同时还要求有实力雄厚且信誉较好的单位为之担保等,这一系列的条件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使其很少有能力进行股票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东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5.1.1 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首先,中国企业应认真研究东盟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发布预警,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其次,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分析能力,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给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最后,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

5.1.2 提升企业利用自贸区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自由贸易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要向企业提供自贸区信息,完善服务工作,发展与自贸区相连的服务机构和服务经济,这会增强企业对自由贸易区的了解。比如在202_年,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金额达3924万美元,与202_年相比增长32.7%,此地 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出现较大增势的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工作的加强,该局在网站上建立了区域性原产地证书专栏,详细介绍各种情况,组织企业人员举办培训班进行义务讲座,面对面解答企业疑难问题。

其次,企业也应及时根据市场规模的变化,制定出新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了解《货物贸易协议》和具体的降税时间表,抓住降税机会,在出口产品前可以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网站进行查询,弄清楚自己产品的税率,以更低的成本方式进入对方市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1.3 增强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着产业的同构性、出口贸易竞争激烈等问题,但如果对产业进行细分,仍然会发现其互补性,这也是双方进一步扩大贸易的重要基础。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产品目前主要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东盟的比较优势在国家森林、矿藏和热带作物等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则主要是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服装与鞋类、蔬菜及加工食品、车辆等。此外,双方电子信息产品在双方贸易结构中都占据相当的比重。中国与东盟之间应尽快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突破目前以一般性资源互补为基础的双边贸易,使得两国之后的发展空间更大。

相对于东盟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中国的产业技术相对成熟,相对于新加坡这样的较发达的国家,中国可以吸取其资金与科技产业的经验,来为自身谋求发展。

因此,中国与东盟双方可以在这些互补性交强的产业部门加强合作,提高双方的贸易依存度。

5.2 推进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政策建议

5.2.1 企业加强市场研究,对外投资“因国制宜” 企业应增强投资东盟国家的意识,及时发现商机并重视进入对方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合理选择投资国别和投资领域,制定有效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真正做到“因国制宜”。

5.2.2 积极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

中国企业不能简单的照搬国内企业文化,在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也往往不适用于国外新市场,应努力培养开发新市场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大对当地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当地管理人员的提拔和使用,使企业能够快速开辟新市场并更好地扎根当地。

同时,企业聘用当地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还能为附近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避免文化冲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合作共赢,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例如格兰仕在进入东盟市场时就成功的实施了“人才本土化”战略,通过猎头公司寻找熟悉技术、设计、工艺、管理、市场和渠道的当地人才,为格兰仕快速占领当地市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5.2.3 完善政府信息服务职能

为了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并避免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海外投资的国别和行业选择等进行指导,提供丰富的市场信息,制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东盟规划,成为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的智囊团和助推器,如通过建立东盟投资环境信息库、东盟吸引外资项目和中介机构信息库等,为企业提供东盟经营和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资信等信息。

5.2.4 加大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首先,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增量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 款给予适度的补助。政府通过适度补助的方式,可与金融机构共同承担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责任和风险。中小企业贷款相比于大型企业以及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来说风险更大,地方政府通过给予一定补助的形式有利于形成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从而提高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对风险补偿的额度、受益范围、使用规则和管理方法应尽快出台相应细则加以明确。

其次,设立企业联合组建的和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同时也需要政府成立信用度较高的再担保机构,在银行和再担保公司之中起到协调作用,调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扩大信用担保规模的积极性。

再次,应要求大中型银行成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营机构,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得到加强。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现状的研究,看到了自贸区的建立给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影响。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合作也越加频繁。但同时也看到了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若不及时的想出对策,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来的正常运作。由于数据的时效性和本人能力有限,此次论文不能在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方面给予更加具体的数据分析,建议可以从关税同盟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来进行研究。

第五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基础上,适用以下规则:

规则1: 定义

对于此附件:

(a)“缔约方”意为协议的各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莱、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b)“原料”应包括配料部分、部件、组件,和/或那些可经过物理合成另一商品,或那些从属于另一商品生产过程的商品。

(c)“原产品”是指符合原产地规则2中规定的产品。

(d)“制造”意为获得商品的方法,其中包括种植,开采, 收获,饲养,繁殖,榨取,采集,收集,捕捉,捕捞,诱捕,狩猎,制造,生产,加工或装配。

(e)特定产品的原产地规则是指原材料的税目号发生了改变或产品经过了特殊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满足增值标准或同时满足上述任意几种标准的规则。

规则2:原产地标准

1、鉴于此协议,进口到缔约方的产品,如能满足以下列出的任一原产地要求,就能享受优惠待遇:

(a)在规则3中所陈述和定义的完全获得或生产的产品;或

(b)非完全生产或获得的产品,特指符合规则4,规则5或规则6的产品。

规则3:完全获得产品

按规则2(a)的意义,下述产品应被认为是完全生产或获得于缔约方的产品:

(a)植物和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b)生长和饲养的活动物;

(c)获取于上述b项所指活动物的动物产品;

(d)通过狩猎,诱捕,捕捞,采集或捕捉所得的产品;

(e)从土地、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矿物及其他自然产生物质,但a项至d项所列不包括在内;

(f)缔约方从其领海外的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产品;只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该成员国有权开发这些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

(g)由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该方旗帜的船只自公海捕捞的海产品和其他水产品;

(h)于已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缔约方旗帜的捕捞船上加工并/或制作的产品,上述(g)项所涉及的产品除外;

(i)所采集的物品既不能再发挥其原有作用也不能被储存或修理,只能供回收原料用或用于循环再生目的,和

(j)在缔约方境域内获得或生产的货物只限于上述项目(a)至(i)所涉及的产品。

规则4: 非完全获得产品

(a)鉴于规则2(b),如果符合下述要求,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

(i)产品源自任何缔约方的成份应不少于40%;或

(ii)如果源自非缔约方的原材料、零件或产品的总价值不超过该产品离岸价的60%,且该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在缔约方境域内完成。

(b)鉴于该附件,规则4(a)(ii)中所列出的原产地标准可以参考“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40%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非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价值+来历不名原料价值

-----------X100%<60%

离岸价

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含量=100%-非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至少40%

(c)非原产原料价值应为:

(i)进口时原料的到岸价;或

(ii)在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缔约方境域内最初确定购 买未知原产地原料的价格

(d)鉴于此规则,“原材料”被认定为哪国原产,判断符合这些规则,原产国应与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国家一致。

规则5:原产地累计规则

除非特殊规定,凡在缔约国境内加工成型的商品,在满足规则2中原产地要求的前提下,只要源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的累加成分含量不少于最终产品含量的40%,就可将该缔约国视为此商品原产地。(例如,完全原产地累计,适用于所有缔约国)

规则6:特定产品的原产地标准

那些在缔约方经过实质性改变的产品可被视为该缔约方的原产品。那些满足附件B中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的产品应被视为在该缔约方经过了实质性改变。

规则7:最低限度的操作和加工

属于下列目的的单一或组合操作或加工被认为是最低限度加工。并且不能作为确定商品是否属于一国家完全原产的参考:

(a)以确保商品保存良好为目的的运输或贮藏;

(b)方便装船或运输;

(c)为出售而进行的包装;

规则8:直运

下述情况被视为从出口方直运至进口方:

(a)如果商品运输途径任何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境域

(b)如果商品运输中未途径任何非ACFTA成员国境域

(c)如果商品运输中途经一个或多个非ACFTA成员国,但商品未在该国转船或做临时贮藏,必须符合以下情况:

(i)途径是由于地理原因或出于特殊运输要求

(ii)商品未投入市场销售或交付当地使用;并且

(iii)除了为保持商品保存良好而进行必须的卸载和重载外,在当地未对其进行其它任何处理

规则9:包装的处理

(a)为方便进口税的征收,一缔约方将对进口自另一方的货物与包装分别对待,当然也会分别对其包装进行原产地判定。

(b)当将商品视为整体进行原产地判定时,上述条款(a)不适用。包装将被视为与商品一体,而不必考虑运输或贮存商品所用的包装是否进口自非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

规则10:附件,备件和工具

如果进口成员国把附件,备件,工具及其它相关材料与商品同归一类并征税,则在判定商品原产地时将对附件、备件、工具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原产地不予考虑在内。

规则11:中性成分

除非特殊规定,否则在判定商品原产地时,将不考虑在获得商品过程中所用的动力,燃料,车间,设备,机器和工具的产地,也不考虑那些只在生产中涉及而未形成商品残留或商品组成的材料。

规则12:产地证

持有出口缔约方政府机构签署产地证声明的商品才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且该产地证应与附录A中列明的签证实施细则相一致.规则13:审核和更改

上述这些规则可能会在必要情况下,依据成员国要求进行审核和更改。经过[贸易谈判委员会]同意的审核和更改结果也将对外公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