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字画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3-93406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4 01:00: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字画

两字

博雅,藏珍,步月,补勤,畅神,畅怀,苍润,翠美,粹美,翠微,澄怀,滴翠,达观,福寿,福禄,归真,孤高,孤贞,国香,广博,广裕,怀德,寒碧,寒烟,惠风,含芳,鹤寿,居德,静观,极致,乐道,流辉,凌云,梦蝶,妙境,墨痴,墨缘,墨趣,兰馨,清旷,清真,清悟,仁寿,慎思,尚志,天趣,天香,天祉,天禄,听雨,听月,听涛,馨远,雪浪,祥瑞,祥祯,悦心,雅趣,吟雪,致远,醉墨,三字

碧连天,白玉脂,伴君醉,德润身,达心志,道无穷德天趣,东篱菊,独暄妍,度秋声,蝶恋花,龟鹤寿,广陵涛,观沧海,翰墨缘,唤春归,金石寿,苦含香,凌云飞,凌云竹,满庭芳,南山寿,千秋月,仁者寿,四时春,水竹居,守静笃,天行健,舞春晖,雪傲枝,饮清露,欲凌云,志於道,知无涯,寿而康,四字

美玉无瑕,百忍成金,百福具臻,博学笃志,博学笃行,博学慎思,博览精思,博爱向善,笔精墨妙,笔情墨趣,笔歌墨舞,抱朴含真,抱璞藏真,抱璞守拙,冰心玉壶,澄怀观道,春和景明,椿萱并茂,呈祥献瑞,淡泊明志,登云钓月,达者为师,笃静悟初,德厚流光,风鹏正举,福慧双修,德寿双高,耕云种月,皓月禅心,河清海晏,鹤路云天,兰风桂露,眠云卧石,琴心剑胆,踏月寻桂,霞唤椿庭,月皎桂疏,金风玉露,鸣凤栖梧,品茗抚琴,管鲍之谊,兰玉联红,长乐永康,卧思增智,清风盈袖,室雅兰香,雅室祥居,逸气飞虹,游峰饮香,清风徐来,积墨藏宝,故国神游,惜时如金,梅香入梦,纳福迎祥,风华正茂,以虚为德,恭谦为德,梅香枫红,文康载道,禅语洗心,戏墨听禅,度比江河,博雅达观,清气若兰,浮生若梦,观海听涛,和风朗月,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明月入怀,宁静致远,气若幽兰,踏雪寻梅,云鹤游天,云淡风轻,游目驰怀,室雅人和,福寿康宁,上善若水,闻鸡起舞,养德泽福,政通人和,五字

萤窗万卷书,心与浮云间,闲谈白云中,心孤欲近禅,六字

花雨禅心俱寂,岂能尽如人意,七字

水在瓶中云在天,好书悟后三更月,腹有诗书气自华,垂帘不卷留香久,一帘疏雨琴书润,岩泉久滴石玲珑,莲池浸玉月含秋,对联,诗词

一等人忠臣孝子

笔墨书中画 两件事读书耕田

性情画中诗

气清更觉山川近

几处早莺争暖树 心远方知宇宙宽

谁家春燕啄春泥

寒雨连江夜入吴

空山新雨后平明送客楚山孤

天气晚来秋 洛阳亲友如相问

明月松间照 一片冰心在玉壶

清泉石上流 窗含西岭千秋雪

夕阳茅舍客沽酒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月小桥人钓鱼 商阜其财工习其艺

事能知足心常惬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人到无求品自高 当无事时自固气

种十亩名花何若种德 大有为者能知人

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

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关博院七间大殿落成对联

民间藏龙群英献艺包容东西八百里 俗中透雅保古修今震撼上下五千年

关博院大门对联

关中自古钟元气,望东来紫气,南来爽气,西来霸气,北来正气,气壮三秦,正气为魂,珠气包藏八百里。院内从今观国风,看衣有朴风,食有简风,居有清风,行有雄风,风淳万姓,和风是本,良风化育五千年。我家洗砚池边树

问余何意楼碧山 朵朵花开淡墨痕

笑而不答心自闲 不要人夸颜色好

桃花流水杳然去 只留清气满乾坤

别有天地非人间 长风破浪会有时

文心莹澈清如水 直挂云帆济沧海

剑气峥嵘半倚天

五科五状元,金木水火土。

四川四等位,公侯伯子男。

高堂二在知古今礼

知事忍事勿多事 太室三塗居天地中

存心动心莫欺心 天高悬日月

欲高门第须为善 地厚载山河

要好儿孙在读书 退笔如山未足珍

唯怜太白清秋景 读书万卷始通神

落叶拂衣携石归

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勉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父慈子孝满户无非安乐事

引颈登高地一声 兄友弟恭一门全是和睦风

红花惊见满春城 六朝金石古

花落家童未扫 三昧书象新

鸟啼山客犹眠 苦志读书为正事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立身行道即贤人

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华岳峰尖见秋准

玉润珠圆君子品 岳阳楼上对君山

桂馨兰秀吉人家 臣尽忠子尽孝忠孝传家

云博因风散 田可耕书可读耕读为本

道长纵马行 事业何当先田可耕书可读

剑气冲星斗 伦理孰为重子宜孝弟为恭

文光射日虹

创业万分难愿子孙夙夜莫忘先代苦

传家百字忍劝兄弟始终无信妇人言

关博院赵家门楼对联

门高通德德泽千尺金水波 台仰怀清清辉一片镰峰月

黄金无种独积勤俭人家

开张天岸马 丹桂有根偏长诗书门第奇逸人中龙 金石不随波

百卉生时多雨露 松柏知岁寒

群峰高处起烟云 静临水阁先知月

观书有德情难舍

设山门为阻云

处世无求梦不惊 龙吟冲九霄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凤鸣舞三秦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朗月照人临鉴如水

迟日浓于酒 时雨容物自叶流根

高山美有邻 春云无形

通道三千里

清风两袖 秋雨有声

做人五百年

明月入怀

老板贪蝇头小利殷勤招待

顾客图经济实惠乐意光临

神龙垂云海水立

品清若兰虚怀当竹 天马行地尘沙开

乐情在水静气同山 树影不随明月去

一溪烟水明如画 花香时与好风来

十亩桑田谁并耕 千流归大海

雨过琴书润 高路入云端

风来翰墨香 波绿生春早

雨匀万木翠 云归注雨迟

日暖百花舒 鱼跃清波彻

奇石寿太古 莺啼众绿深

好花开四时 鱼戏新荷动

闲吟步竹石 鸟散余花落

长醉歌芳菲 雨润千山秀

把酒时看剑 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

坐月观宝书

竹疏云作画

梅廋雪添神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古琴弹夜月

淡墨画秋山

水漾春山影

人吟时雨诗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一帘花影云拖地

半户书声月在天

一室图书自清洁

百家文史足风流

焚香夜读书 寻山如访友 远游如致身 竹外山初曙 藤阴水更凉 竹开霜后果 梅开雪前香 去草寻怪石 留云补断山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

人间清品如荷极

水清鱼读月 学者虚怀与竹同

山静鸟谈天 以文常会友

风柔莺戏柳 惟德自成邻

花放燕衔香 风轻一月楼

书中乾坤大 室静半枕书

日丽千芳闹

风和百鸟鸣

广庭有露桂花湿

空山无风松子香

小雨藏山客未久

长江接天帆到迟

天气

晴花满树

人家久住燕双飞

天气欲重阳几番风雨

登临望故国万里山河

九万里风斯在下

八千年林自为春

三春花满香如海

八月涛来水作山

万壑泉声云外去

数点秋色雁边来

笔下天地宽 人得交游是风月 天开图画即江山 门掩梨花深见月 寺藏松叶远闻钟 天下几人学杜甫 诗中自合爱陶潜 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一榻梦生琴上月 百花香入案头诗 几枝疏影千秋色 一

东风万户春 万花深处松千尺 群鸟喧时鹤一声 才高自觉风云阔 轻重反疑华岳轻

山外斜阳湖外雪

山溪一曲泉千曲 窗前流水枕前书

竹径三分屋二分 开卷神游千载山

日照青山山隐画 垂帘心在万山中

春临绿水水含诗 书因鸟迹方为篆

书到右军难品次 文是龙心不待雕

文比韩公能识字

诗追老杜转多师

闻鸡晨舞剑

借萤夜读书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绿水咉霞红胜锦

远山凝黛淡如烟

袍笏呼来先拜石

管弦

去独听松

读书写字种花草

听雨观云品酒茶

鸳戏清流花烂漫

鱼游碧水燕逍遥

栽竹尽成双凤尾

种松皆作老龙鳞

文到开府得纵横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 晓风杨柳翠 微雨杏花红 绿杨堤外晚风细 红杏枝头晓露浓 随时静录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课茶声细炉中雨 种墨香生纸上烟 读书已过三千卷 此墨足支三十年 座揽清辉万川月 胸含和气四时春 莫放青春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荷香半亩承朝露

莺啼暖树莺啼序 柳色一堤向外霜

鹊报新春鹊踏枝 桂子飘香花弄影

桃影横窗知月上 莲池浸玉月含秋

花香入室觉春来 幽圃落花多掩径

染指何妨因涤砚 短篱疏菊不遮山

室有兰芝气味别

胸无城俯天地宽

临水人家茅盖屋

向阳鱼舍网张门

品茗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

细雨随心苏草木

艳阳着意染河山

直上青云揽日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雨余窗竹图书润

风过梅瓶笔砚香

劲骨坚心梅傲雪

修身正气竹凌云

青山有色花含笑

绿水无声鸟作歌

折腰不惜为浇花 柳带朝烟桃献寿 花含宿露鸟鸣春 星河界里星河移 日月楼中日月长 弦上得知流水意 笔端真有造化炉 春风天意管杨柳 晴日有心烘杏花 奇石尽含千古秀 春光欲上万年枝 奇石尽含千古秀 桂花香动万山秋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桂花经雨香犹在 松下琴书晴亦润 芳草留人意自闲

竹西窗户唤犹明 松竹节操溪澄性

床头古器周秦物 山展屏风花夹篱

坐上名流汉魏人 闲栽花木知寒暑

闲情小品茶烟酒 静读诗书鉴古今

沙棠作舟桂为

浮云如帐月如钩

张颠草圣雄千古

焦遂高谈惊四筵

竹环窗外图书润

花落池中砚水香

江山画本因时异

人物风流有浪淘

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

两三竿竹见君子

十万卷书思古人

窗含竹色清如许

人比梅花廋几分

溪畔游鱼吹柳絮

竹边啼鸟避茶烟

得意挥毫字画诗 即以蓬莱作舟 不怕沧海起** 司马文章元亮酒 右军书法少陵诗 冰醒百溪川自秀 风吹千竹岭能歌 宅旁五柳莺啼序 园内群芳蝶恋花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春 两卷道书三尺剑 半潭秋水一房山 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群芳呈艳香清远 万木争荣叶绿新

漫研竹露吟唐句

翠竹临窗宜入画 细嚼梅花读汉书

红梅当院好题诗 翠竹黄花皆佛性

清池皓月照禅心

一晌销凝窗外晓莺残月

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残阳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

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 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 小院春寒燕子飞来窥画栋 空江岁晚柳花无数送舟归 云锁奇峰倚石好观沧海日 山登绝顶披襟堪

洞庭风 日暮更移舟望江国渺何处 明朝又寒食见梅枝忽相思 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 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图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花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 半岭斜阳冉冉隔离杨柳岸 一湖碧水悠悠荡尽古今愁 芳草接天涯几重山几重水 坠叶飘香澈一番雨一番风 春色无边两岸青山遮不住 高朋满座一壶浊酒喜相逢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 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欲寄此情鸿雁在云鱼在水 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丝

一二亩廋田雨笠蓑衣朝起早

两三间破房青灯黄卷夜眠迟 握笔写兰要识得凤眼鼠尾螳螂肚 出门行李无非是金石书画断纹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茅屋八九间钓鱼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浇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第二篇:字画书法

两字

博雅,藏珍,步月,补勤,畅神,畅怀,苍润,翠美,粹美,翠微,澄怀,滴翠,达观,福寿,福禄,归真,孤高,孤贞,国香,广博,广裕,怀德,寒碧,寒烟,惠风,含芳,鹤寿,居德,静观,极致,乐道,流辉,凌云,梦蝶,妙境,墨痴,墨缘,墨趣,兰馨,清旷,清真,清悟,仁寿,慎思,尚志,天趣,天香,天祉,天禄,听雨,听月,听涛,馨远,雪浪,祥瑞,祥祯,悦心,雅趣,吟雪,致远,醉墨,真赏,天道,多福,瑞云,凝香,三字

碧连天,白玉脂,伴君醉,德润身,达心志,道无穷德天趣,东篱菊,独暄妍,度秋声,蝶恋花,龟鹤寿,广陵涛,观沧海,翰墨缘,唤春归,金石寿,苦含香,凌云飞,凌云竹,满庭芳,南山寿,千秋月,仁者寿,四时春,水竹居,守静笃,天行健,舞春晖,雪傲枝,饮清露,欲凌云,志於道,知无涯,寿而康,福无边,四字

美玉无瑕,百忍成金,百福具臻,博学笃志,博学笃行,博学慎思,博览精思,博爱向善,1 笔精墨妙,笔情墨趣,笔歌墨舞,抱朴含真,抱璞藏真,抱璞守拙,冰心玉壶,澄怀观道,春和景明,椿萱并茂,呈祥献瑞,淡泊明志,登云钓月,达者为师,笃静悟初,德厚流光,风鹏正举,福慧双修,德寿双高,耕云种月,皓月禅心,河清海晏,鹤路云天,兰风桂露,眠云卧石,琴心剑胆,踏月寻桂,霞唤椿庭,月皎桂疏,金风玉露,鸣凤栖梧,品茗抚琴,管鲍之谊,兰玉联红,长乐永康,卧思增智,清风盈袖,室雅兰香,雅室祥居,逸气飞虹,游峰饮香,清风徐来,积墨藏宝,故国神游,惜时如金,梅香入梦,纳福迎祥,风华正茂,以虚为德,恭谦为德,梅香枫红,文康载道,禅语洗心,戏墨听禅,度比江河,博雅达观,清气若兰,浮生若梦,观海听涛,和风朗月,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明月入怀,宁静致远,气若幽兰,踏雪寻梅,云鹤游天,云淡风轻,游目驰怀,室雅人和,福寿康宁,上善若水,闻鸡起舞,养德泽福,政通人和,博学多思,松龄鹤寿,流光可惜,2

五字

萤窗万卷书,心与浮云间,闲谈白云中,心孤欲近禅,六字

花雨禅心俱寂,岂能尽如人意,七字

水在瓶中云在天,好书悟后三更月,腹有诗书气自华,垂帘不卷留香久,一帘疏雨琴书润,岩泉久滴石玲珑,莲池浸玉月含秋,对联,诗词

一等人忠臣孝子 笔墨书中画 两件事读书耕田 性情画中诗

气清更觉山川近几处早莺争暖树 心远方知宇宙宽 谁家春燕啄春泥

寒雨连江夜入吴 空山新雨后平明送客楚山孤 天气晚来秋 洛阳亲友如相问 明月松间照 一片冰心在玉壶 清泉石上流

窗含西岭千秋雪 夕阳茅舍客沽酒 3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月小桥人钓鱼 商阜其财工习其艺 事能知足心常惬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人到无求品自高 当无事时自固气 种十亩名花何若种德 大有为者能知人 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

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关博院七间大殿落成对联

民间藏龙群英献艺包容东西八百里 俗中透雅保古修今震撼上下五千年

关博院大门对联

关中自古钟元气,望东来紫气,南来爽气,西来霸气,北来正气,气壮三秦,正气为魂,珠气包藏八百里。院内从今观国风,看衣有朴风,食有简风,4 居有清风,行有雄风,风淳万姓,和风是本,良风化育五千年。我家洗砚池边树 问余何意楼碧山 朵朵花开淡墨痕 笑而不答心自闲 不要人夸颜色好 桃花流水杳然去 只留清气满乾坤 别有天地非人间 长风破浪会有时 文心莹澈清如水 直挂云帆济沧海 剑气峥嵘半倚天

五科五状元,金木水火土。

四川四等位,公侯伯子男。

高堂二在知古今礼 知事忍事勿多事 太室三塗居天地中 存心动心莫欺心 天高悬日月 欲高门第须为善 地厚载山河 要好儿孙在读书 退笔如山未足珍 唯怜太白清秋景 读书万卷始通神 落叶拂衣携石归

稷王庙对联

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勉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父慈子孝满户无非安乐事 引颈登高第一声 兄友弟恭一门全是和睦风 红花惊见满春城 5

六朝金石古 花落家童未扫 三昧书象新 鸟啼山客犹眠 苦志读书为正事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立身行道即贤人 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华岳峰尖见秋准 玉润珠圆君子品 岳阳楼上对君山 桂馨兰秀吉人家 臣尽忠子尽孝忠孝传家 云博因风散 田可耕书可读耕读为本 道长纵马行 事业何当先田可耕书可读 剑气冲星斗 伦理孰为重子宜孝弟为恭 文光射日虹

稷王庙对联

创业万分难愿子孙夙夜莫忘先代苦

传家百字忍劝兄弟始终无信妇人言

关博院赵家门楼对联

门高通德德泽千尺金水波 台仰怀清清辉一片镰峰月

黄金无种独积勤俭人家 开张天岸马

丹桂有根偏长诗书门第 奇逸人中龙 6

金石不随波 百卉生时多雨露 松柏知岁寒 群峰高处起烟云 静临水阁先知月 观书有德情难舍

屡设山门为阻云 处世无求梦不惊 龙吟冲九霄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凤鸣舞三秦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朗月照人临鉴如水 迟日浓于酒 时雨容物自叶流根 高山美有邻 春云无形 通道三千里 清风两袖 秋雨有声 做人五百年 明月入怀

老板贪蝇头小利殷勤招待

顾客图经济实惠乐意光临

神龙垂云海水立 品清若兰虚怀当竹 天马行地尘沙开 乐情在水静气同山 树影不随明月去 一溪烟水明如画 花香时与好风来 十亩桑田谁并耕 千流归大海 雨过琴书润 高路入云端 风来翰墨香

波绿生春早 雨匀万木翠 7

云归注雨迟 日暖百花舒 鱼跃清波彻 奇石寿太古 莺啼众绿深 好花开四时 鱼戏新荷动 闲吟步竹石 鸟散余花落 长醉歌芳菲 雨润千山秀 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 坐月观宝书 竹疏云作画 梅廋雪添神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古琴弹夜月 淡墨画秋山 水漾春山影 人吟时雨诗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一室图书自清洁把酒时看剑 焚香夜读书 寻山如访友 远游如致身 竹外山初曙 藤阴水更凉 竹开霜后果 梅开雪前香 去草寻怪石 留云补断山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二分诗景八分画

百家文史足风流 楼外江声天外峰 人间清品如荷极 水清鱼读月 学者虚怀与竹同 山静鸟谈天 以文常会友 风柔莺戏柳 惟德自成邻 花放燕衔香 风轻一月楼 室静半枕书 日丽千芳闹 风和百鸟鸣 广庭有露桂花湿 空山无风松子香 小雨藏山客未久 长江接天帆到迟 天气乍晴花满树 人家久住燕双飞 天气欲重阳几番风雨登临望故国万里山河九万里风斯在下 八千年林自为春 三春花满香如海 八月涛来水作山 万壑泉声云外去 书中乾坤大 笔下天地宽 人得交游是风月 天开图画即江山 门掩梨花深见月 寺藏松叶远闻钟 天下几人学杜甫 诗中自合爱陶潜 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 一榻梦生琴上月 百花香入案头诗 几枝疏影千秋色 一缕东风万户春 万花深处松千尺 群鸟喧时鹤一声 才高自觉风云阔 9

数点秋色雁边来 轻重反疑华岳轻 山外斜阳湖外雪 山溪一曲泉千曲 窗前流水枕前书 竹径三分屋二分 开卷神游千载山 日照青山山隐画 垂帘心在万山中 春临绿水水含诗 书因鸟迹方为篆 文是龙心不待雕 文比韩公能识字 诗追老杜转多师 闻鸡晨舞剑 借萤夜读书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绿水咉霞红胜锦 远山凝黛淡如烟 袍笏呼来先拜石 管弦 去独听松 读书写字种花草 听雨观云品酒茶 鸳戏清流花烂漫 鱼游碧水燕逍遥 栽竹尽成双凤尾 书到右军难品次 文到开府得纵横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 晓风杨柳翠 微雨杏花红 绿杨堤外晚风细 红杏枝头晓露浓 随时静录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课茶声细炉中雨 种墨香生纸上烟 读书已过三千卷 此墨足支三十年 座揽清辉万川月 胸含和气四时春 莫放青春佳日过 10 种松皆作老龙鳞 最难风雨故人来 荷香半亩承朝露 莺啼暖树莺啼序 柳色一堤向外霜 鹊报新春鹊踏枝 桂子飘香花弄影 桃影横窗知月上 莲池浸玉月含秋 花香入室觉春来 幽圃落花多掩径 短篱疏菊不遮山 室有兰芝气味别 胸无城俯天地宽 临水人家茅盖屋 向阳鱼舍网张门 品茗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 细雨随心苏草木 艳阳着意染河山 直上青云揽日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雨余窗竹图书润 风过梅瓶笔砚香 劲骨坚心梅傲雪 修身正气竹凌云 青山有色花含笑 染指何妨因涤砚 折腰不惜为浇花 柳带朝烟桃献寿 花含宿露鸟鸣春 星河界里星河移 日月楼中日月长 弦上得知流水意 笔端真有造化炉 春风天意管杨柳 晴日有心烘杏花 奇石尽含千古秀 春光欲上万年枝 奇石尽含千古秀 桂花香动万山秋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若能杯水如名淡 11 绿水无声鸟作歌 应信村茶比酒香 桂花经雨香犹在 松下琴书晴亦润 芳草留人意自闲 竹西窗户唤犹明 松竹节操溪澄性 床头古器周秦物 山展屏风花夹篱 坐上名流汉魏人 闲栽花木知寒暑 静读诗书鉴古今 沙棠作舟桂为 浮云如帐月如钩 张颠草圣雄千古 焦遂高谈惊四筵 竹环窗外图书润 花落池中砚水香 江山画本因时异 人物风流有浪淘 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 两三竿竹见君子 十万卷书思古人 窗含竹色清如许 人比梅花廋几分 溪畔游鱼吹柳絮 闲情小品茶烟酒 得意挥毫字画诗 即以蓬莱作舟 不怕沧海起** 司马文章元亮酒 右军书法少陵诗 冰醒百溪川自秀 风吹千竹岭能歌 宅旁五柳莺啼序 园内群芳蝶恋花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春 两卷道书三尺剑 半潭秋水一房山 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群芳呈艳香清远 12 竹边啼鸟避茶烟 万木争荣叶绿新 漫研竹露吟唐句 翠竹临窗宜入画 细嚼梅花读汉书 红梅当院好题诗 翠竹黄花皆佛性 清池皓月照禅心

一晌销凝窗外晓莺残月

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残阳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

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小院春寒燕子飞来窥画栋空江岁晚柳花无数送舟归云锁奇峰倚石好观沧海日山登绝顶披襟堪 洞庭风日暮更移舟望江国渺何处明朝又寒食见梅枝忽相思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图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花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 半岭斜阳冉冉隔离杨柳岸 一湖碧水悠悠荡尽古今愁 芳草接天涯几重山几重水 坠叶飘香澈一番雨一番风 春色无边两岸青山遮不住 高朋满座一壶浊酒喜相逢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 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欲寄此情鸿雁在云鱼在水 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丝

一二亩廋田雨笠蓑衣朝起早

两三间破房青灯黄卷夜眠迟 握笔写兰要识得凤眼鼠尾螳螂肚 出门行李无非是金石书画断纹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茅屋八九间钓鱼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浇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世长势短不以势处世

人多仁少须择仁交人 14 能将忙事成闲事 读书身健方为富

不薄今人爱古人 种树花开总是绿

满襟和气春如海 青山城郭红泉磴 万丈文澜月在天 黄绢才华绿 琴 书田 粟饶真味 随地山林诸老会 心地兰芝有异香 袖里红霓冲 色 笔端风雨驾云涛 明月二分山一角 荷花十里桂三秋 醉后方知乐 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万事皆零落平生不可思 唯余酒中趣 不减少年时 汉国山河在秦陵草树深暮云千里色何处不伤心一天弦管万人春 湛露凝珠滋翰墨 卿云流彩焕丝纶 天漫人华风趣 地大物博妙心 一日今年始 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 应与一年同 半朽临风树 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 长庆两年春

鸟宿池边树 树木丛生

僧敲月下门 百草丰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此夜曲中闻折柳 最是一年好春处

何人不起故园情 绝胜烟柳满皇都

沾衣欲湿杏花雨 乱花渐欲迷人眼

吹面不寒杨柳风 浅草才能没马蹄

独怜幽草涧边生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上有黄鹂深树鸣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道狭草木长 种豆南山下

夕露沾我衣 草盛豆苗稀

谁言寸草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

报得三春晖 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看两不厌 会当绝凌顶

只有敬亭山 一览众山小

随风潜入夜 野旷天低树

润物细无声 江清月近人 16

春秋多佳日 春归花不落

山水有清音 风静月长明

波绿生春早 鹤饮泉中水

云归注雨迟 人观井中天

云卷千峰色 长笑对高柳

泉和万籁声 贞心比古松

日出东南隅 迟日江山丽

照我秦氏楼 春风花草香 大漠孤烟直 倚石得奇想 长河落日圆 看云多远怀 桂子落秋月 美花多咉竹 荷花羞玉颜 乔木自成林 幽林听鸟语 深谷看云飞

关中博物院对联

此山不语人道是高也深也博也远也何其壮也美也

斯院有容我只知收之藏之爱之护之无非忧之乐之

民生有本华夏有根风流谁不数关中 天道无言太平无象文化何曾让海内 17

第三篇:粮食字画

粮食字画

一、粮食字画概述

粮食字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人们日常食用的各种五谷杂粮颗粒制作而成,是经民间艺术家牟水元潜心研究、摸索创新,独立发明的一套利用各种粮食作物天然色泽制作书画艺术品的工艺技术,即“一种粮食字画的制作方法”之发明专利技术,它采用粮食作为原料,通过选粒浸泡、晾晒风干、作字构图、封面防腐,装框而成。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粮食字画能防虫蛀、防腐蚀、不霉变、不褪色,可长久保存,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立体感强、灵动飘逸、自然质朴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市场前景的书画艺术品。粮食字画作为一种新兴、特殊的书画装饰品,为人类文化艺术装饰行业增色添辉;同时它又是一种最具有民俗书画艺术的新种类,它的问世开创、填补了国内外粮食文化和艺术史上的一大空白。发明创造“一种粮食字画的制作方法”,202_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载入《中国专利发明人年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编入《重点高新技术项目汇编》;202_年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入《走向新时代》(理论成果特辑);202_年在“中国移动杯”暨第七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上获优秀奖。

二、起源及工艺 据史料考证,粮食艺术最早起始于清朝末年,清代的官员以粮食为料,摆成一定的造型,用于祭祀和朝贡;民间的百姓也把五谷作为避凶邪、镇污秽的视禳之宝。但这些仅仅是粮食艺术的一个雏形而已,其艺术功能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1998年牟水元开始琢磨着用粮食作字画。粮食作字画,存在的问题是粮食颗粒短时间内就会生虫、发霉、变质。为了克服这个难关,牟水元整整花费了6年时间,反反复复做实验、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经浸泡、晾晒后可以做字画的配方。经过这种配方处理后的粮食颗粒,不仅保持了粮食原有的自然色彩和光泽不变,而且还可防霉变、防腐蚀、防风化,从而独立发明出“一种粮食字画的制作方法”专利技术。

特别是他用粮食制作的仿毛体诗词书法,可谓世间稀物、非常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他把毛体书法龙蛇大草、气吞山河的独有韵味用粮食仿制的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精湛至极,实属世间艺术奇迹。粮食字画其实也是一门很奇妙的艺术,同一个底稿,不同的人做出的效果绝对不同。因为每一粒粮食的大小、粗细都不同,再加上摆放方向的差异,所以天底下没有两幅完全相同的粮食字画。粮食字画作品的制作全部是用手工,从选粒到浸泡、晾晒(风干)、制版、做字(构图)、防腐(封面)等7道工序,作品达到了防虫蛀、防腐蚀、防风化,不霉变、不褪色、不变质,可 长久保存,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三、价值及意义

粮食字画的出现,带给全社会的是一场艺术革命。粮食代表中国九亿农民,粮食是我们的生命,是农民的财富,用代表农民化身的粮食仿制毛泽东书法,古代名人字画等作品,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粮食字画作品广泛运用于宾馆、饭店、酒楼、酒店、饭馆、农庄、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豪华装饰;也是婚庆、寿宴珍藏、馈赠之最佳礼品。粮食字画已远销欧美,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特别是仿“毛体”书法诗词,更是倍受欢迎。现已被文化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北京民俗艺术博物馆、香港众艺苑、台湾民艺社等十多家单位收藏,并在《中国文化报》、《香港青年报》等报刊专题报导,被堪称中华一绝,中外粮食文化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粮食字画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必将成为世界文化又一艺术奇葩。

粮食字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是一种纯手工制作工艺。如同刺绣一样精细,每一粒都要恰到好处,方能出神入化的反映它的艺术风格,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名人书法、字画、警句、格言、诗词、年画等不同内容,制作成一幅幅灵动飘逸、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粮食字画与传统的字画作品相比,具有创意独特、灵动飘逸、立体感强、苍劲有 力、手法高妙,使人耳目一新等特点。粮食字画作品适用于传统字画装饰的一切场所,其装饰范围极其广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会议厅,挂上粮食字画能充分体现公仆的为民情怀,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土地,把人民时刻放在心里,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面,其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民以食为天”,粮食字画用五谷杂粮所创作,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落尽繁华,一派天然,淳朴亲切,返璞归真,为装修装饰行业独树一臶,增色添辉;尤其是酒楼酒店、宾馆饭店、农家饭庄等饮食行业,挂上粮食字画,有天然融合的独特韵味,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生活中的人们都需要至情至爱的关怀,其作品作为礼品赠送友人,能体现最纯真、最朴实、最信誉的感情与友情。

四、市场及效益

(1)市场前景:粮食字画制作工艺简单,用料简便,品位却高雅。十四岁儿童、六十岁老人,凡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都可以制作。在家居、工艺品、旅游市场销售火爆。成本低、利润丰厚,适合农民朋友、下岗工人、在职人员利用业余、自有时间制作。产品可摆摊设点自销,也可代销,更可开店专卖,是人们创业致富的新门路。其作品不仅具有北方的粗犷、豪放,也具有南方的细腻、清雅;既有雕塑艺术的造型特点,又有绘画艺术的笔墨色彩效果,真可谓气势雄伟、精湛绝伦,是其它作品无法企及的。时下,个性化饰 品大受欢迎。个性化消费营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旅游纪念工艺饰品市场蓬勃发展。因此,粮食字画作为市场上一种富有创意的行业,让捷足先登者赚取“时尚”热钱。

(2)投资分析:粮食字画系纯手工制作,迎合了现代人们绿色环保、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悬挂在正堂客厅、酒店宾馆、农家饭庄、会议厅、办公室等场所,能带给人乡间田野的感觉,久看不厌、陶冶情趣;在家居装饰、旅游市场等领域正形成消费热潮;生活中的人们都需要至情至爱的关怀,其作为礼品赠送友人,能体现最纯真、最朴实、最信誉的感情、亲情与友情。粮食字画艺术风格独特,题材多样,它通过创作者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创作带给人们淳朴的生活气息。

粮食字画艺术作品投资很少,在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各种粮食和创作者的双手,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制作粮食字画只需购臵几件制作用的小工具,费用不超过百元。做字画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五谷杂粮,加上有机板等每幅成本不足20元,再加上画框每幅综合成本25元左右。经营粮食字画利润高:以制作60×40厘米的字画为例,每幅成本40元,市场价400元左右,每人每天可制作1~2幅。具体明细如下:

①工具投资:只需购臵一些必用工具,如:裁刀、剪刀、摄子、直尺、胶水、小楷毛笔等,投资100元即可。②材料投资:各种粮食和画框、有机板、KT纸板等按每月制作45幅计算,共计1800元。

③场地投资:无需专门投资,利用空房间和自家房屋即可制作。

(3)利润分析:以制作60×40厘米规格大小的粮食字画为例,一人每天可制作1~2幅,每幅市场售价为350~450元;一人每月平均制作45幅,每月产值15750~20250元;扣除费用、材料成本1800元,每月纯利润约为13950~18450元。

(4)营销指南:由于粮食字画是利用各种粮食本身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艺术构思,制作的字(画)幅创意独特、灵动飘逸、立体感强、苍劲有力、手法高妙,能使人在工作之余,日常休闲之中自我放松,自己制作。当看到自己制成的粮食字画,那种得意、快乐的感觉不言而喻。将制作好的粮食字画直接送到画廊、工艺美术店、旅游品专卖店委托零售,或通过展览、展销活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销售;也可直接在风景区摆摊设点销售,用此方法销售利润高。如果扩大制作规模后可销售到大的批发集散地,如浙江义乌批发市场,山东临沂批发市场等,统一批发给字画商。

第四篇:字画书写内容

1、以和为贵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宰相肚里能撑船

4、握手言和情谊深,低头不见抬头见

5、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6、事不三思终有后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7、得撒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8、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9、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朋友一生一起走,矛盾过去不再有

1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篇:古字画鉴定

古字画鉴定

一、古字画常见作伪方法

1.照模

摹是最易得其形似的,古字画鉴定。摹书有三种方法:先勾后填;不勾径自影写;勾摹兼临写,又修饰之。第一种,古法先用涂熨黄蜡较透明的纸(称为硬黄)蒙在原迹上面,以浓淡干湿墨填成之,所以也称为双勾廓填。第二种,以纸蒙在原件上,运用浓淡墨依样摹写。第三种,先勾淡墨廓后,再用笔在廓中摹写(有异于不见笔法的填墨),碰到虚燥笔锋处才略为填作。以上之法,因为勾摹时必须映于向明处(古代没有透明线),所以都可称之为响拓。所见唐、宋摹仿晋帖,以及宋以来摹晋、唐画等,大都用上述三种方法。五代两宋画法逐渐复杂,如出现皴染兼施的山水画等,根本无法勾摹,因此三法渐废,而大都以临写来代替了。但临写时也有先取透明纸,依形象(多半是绘画)轮廓,用浓墨约略勾出部位,取下后,再将纸绢盖在浓墨勾的稿本上,然后看原作临写,这种作法可说是半摹半临(基本上算是临本)。

2.临拟。

纯粹的对临,不可避免会稍离原作的形貌。它的方法是把原作放在案子前面,边看边临,这种方法是对付一些草书和比较写意的画面进行的。因为勾稿映看而摹易受拘束,草书和写意画一受拘束就显出死板的样子来,对临正可以避免这个毛玻但任何事情往往是有利也有弊,对临固然比勾摹要灵活,可是又容易失掉形似,甚或露出临写者自己的面目来。例如三希之一王献之《中秋帖》,就是北宋米芾的临写本。米氏是纵逸不守法的,因此这临本(有近于仿)也大露本相,试拿《宝晋斋法帖》中王献之原作石刻本辅以米芾自书来对比,就能真-相大白了。又临写时如果希望搞得像一些,就必须边看边作,所以在书法中的行款方面就会上下左右不相呼应(这与勾摹本的不呼应不大一样),而且在结体上也容易出毛玻绘画中山水的皴笔等,对临的有的也会出现些脱节或浑腻纷乱的现象。

3.仿作。

一般在讲,仿作是没有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但因为自然活泼,也有容易欺人的一面。还有虽有原本,但作伪者略取大意,不予照临,亦可谓之仿。

4.臆造。

根本不管某人的作品是怎样,随意凭空伪造,所见较多的如宋岳飞、文天祥,明海瑞的一般书法;具体的如元泰石华的画石,杨维桢的鸡、明方孝孺的松等。如泰石华(达石花)等三人,根本未闻他们是会作画的,这种明明不可能有的事,稍有美术常识的鉴别工作者,是闻而必伪的,所以也最容易鉴别出来。用这种方式来作伪画的原因,主要是取其无有对证,易于欺人,所以原为书画名手而一时又有不少伤口存世的,是较少有人去造它的。

找人代作书画,落上自己的名款,加盖印记,叫做代笔。书法代笔当然边名款都是代者一手所写,只是印记是自用的;绘画则有的款字出于亲笔,有的也可以另找一人代写,也只有印记是自用的。代笔书画虽然是经本人授意而成,和私作伪本不同,但从实质上讲,总是出于另一人之手而用着本人的题、印,仍属于作伪的行径,这仅仅是出发点有些不同而已。

二、鉴别古字画依据

1.书画的时代和个人风格鉴别

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有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如写字,自古至今就有过许多变化。宋以前人写字,席地而坐,一手拿简册,一手悬肘挥写,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法也随之而改变。再后来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明代规定虽要写小楷,但书画还未限制。由于写小楷笔锋活动的范围有限,手指握管离开笔毫的距离变近了,手臂也随着贴着桌案。清代试卷到康熙以后更为严格,要求行行整齐,字字匀称,横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连手腕都挨着桌面了,形成了所谓馆阁体的书风。这固然属于科举仕禄范围的现象,但却是在野的文人、方行的僧道,由于种种关系的影响,也常无形中反映出那一时期的风气。若问某时代的书风究竟是怎样,这便须把各代的字迹摆出来观摩比较,才能理会。只凭观摩,不作有意识地比较分析,不会看出差别;而只从理论上讲求差别不多接触实物,也仍然是空谈而已。

再以书法为例:不仅书法本身关系重要,即从文学方面来看,不论是诗是文,词汇的运用,事迹的叙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都能看也它的时代风格。例如陆机《平复帖》的句法语气,在明朝人的句法中是不会有的。再就书札行款格式来说,自晋唐至明清也有很大的变化,连称呼都不相同。今天我们用千古作为对死者的衷悼,明代却用来对生人表示尊敬。清人书画题款惯用的某某仁兄雅属,明人是不会这样写的。不同时代的字,笔画也不同。武则天时新创的字,不可能在南北朝时出现。古代写书、刻本的书籍可以凭避讳字来断定朝代,这种鉴别方法对书画又何尝不适用?还有作者的生卒年代、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制度等等,也都直接或间接有助于判断时代、区别真伪。

不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不同的风格。古代绘画创作的操作方式也和元明以后文人案头作画的方式不同。唐宋以前,壁画盛行,画家们是站着画的,就是在绢至少上作画,也多绷在框架上,立着束画,像今天画油画似的。大约从宋代开始,将纸绢平铺桌上的作画方式才渐渐兴起来。框架绷绢的画法后来只在民间画工中还沿用下去。这种立画的用笔角度和手臂的力量与平画不同,它的效果也就处然两样,这与上述的书法效果问题是同一道理的。

2.纸绢鉴别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绢和纸的鉴别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根据和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是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

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又一标准。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它的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作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隋、唐、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唐亩兰亭序》、杜牧书《张好好诗》,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经卷,无不如此。北宋以后则急剧减少,但北方辽金的经纸还用麻料。以后用麻纸作书画的则几乎没有。

隋、唐之间,开始看到有用树皮造的纸,大都用楮或檀树皮,它们的特点是纤维较细,同时又随着手工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精细的佳作。此种质料亦发暗无光,仅比麻纸稍亮一些,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还有用桑树皮造的纸,其特点是纤维更细,发亮,纸面容易起长毛,纤维束为扁片形。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以后,树皮纸产于全国。竹料的造纸用于书画始于北宋。竹料坚硬,最难制浆,前人无法处理它,所以不采用。竹料造纸其纤维最细,光亮无毛,纤维束或硬刺形,转角外也见棱角。北宋中期后,造书画纸的原料已无不具备,因而从此就不易以纸质来区别时代的前后了。

3.装潢鉴别

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

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天碧绫为装裱,并精制漆匣藏于秘书库,计有画幅六百四十六件,古董鉴定《古字画鉴定》。

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唐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临近画心那一部分多为米色绫(或绢),立轴有的有诗堂,有的则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显著不同。嘉庆以后,宫廷装裱的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成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而且显得比较笨拙。手卷比康乾时期也显得粗些。

4.印章鉴别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别书画的佐证。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的书画作品,钤盖上书画家本人的印章为数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并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现了极少数油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保

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变化,出现了圆朱文樱质料有木、象牙、铜、玉等,印色大都采用油印和水樱自元代王冕开始采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渐多起来。

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但显得较淡,并略呈黄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后期印章以石质居多,其它如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有。字体有古文篆体等到各种形式。这一时期印色大多是油制的,颜色也有浓淡之分,也还有少数画家使用水樱

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的篆文变化并不大,但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种流派,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印色从为油质,水印已不见使用。

5.服用饰与生活用具鉴别

因时代不同,各历史时期的服饰与生活用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宋代官服帽子,有两根较长的燕翅,分向左右两边。元代主要统治者是蒙族,他们衣冠服饰与宋代明显有异。明代人衣冠服饰又有变代,人们都是留发满头,衣服也没有领子。清代的衣冠服饰则为长袍短褂马蹄袖。

6.题跋鉴别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是人所共知的。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因此书画鉴定不能不注意它的 张变幻。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见之事。画上如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他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题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是米芾临的。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弘历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都差,往往弄假成真。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后来对真本他反说是假的。文征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鉴别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分,还须看他对作品的负责态度如何。董其昌经眼过很多书画明迹,但在评真上极不严肃,因此不能对他的题跋完全相信。总的说来,前代的鉴赏家去古较近,见到的东西多,有比我们占便宜的地方。他们的题跋虽不克尽信,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

7、其它一些证据

别字:历来把写别字看得很严重,书画作者等都不至于有此等错误。如书画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画的题款等等出现了这种情况,都被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脚。

避讳: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笔。在书画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以断定书画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期,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这一问题,一向作为无可置疑的铁证。

年月:书画上或题跋上所题的年月或作者的年龄、生卒不符,或与事实有出入,也将被认为是作伪的佐征。如张大千藏《湘江风雨图》与卷,曾影印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中。纸本,长幅。画墨笔水石风雨竹。自识;风林顾有终,志行昆季,求予写《湘江风雨》已三年矣,而予倥偬未能酬之。今年予上京师,与友携酒追而送别于鹿城之南,乘兴一挥而就,但愧用笔不精而情谊则蔼然也,时正统丙寅岁(十一年,1446年)秋七月望后一日,东吴夏昶仲昭识。钤朱文东吴夏昶仲照图书英太常卿图书等樱另北京文物研究所存一卷,画法款题印记,和张氏藏本完全一样。画在生纸,而末尾题识处纸色拖浆煮熟。细看两卷画笔均欠沉着,款字略有文微明法派,完全是一手之作。再拿夏画真迹中题记印亲校勘,乃知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年)夏氏还在吏部考功习,而他官太常卿,则要到天顺至成化五年已丑(约1457年--1469年)间,所以不可能正统中已用太常卿图书的印章,因此肯定这两卷多是明代中期人凭空仿造的伪本。作伪者对夏氏的生平事迹,没有仔细调查研究过,所以露出了这样的破绽来,下述几例书法伪品也是以此判断鉴别的。

唐代颜真卿《裴将军诗卷》(这本身是假的,姑不论),后面有宋初以蔬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闻名的诗人林通的题跋,系伪造,因为该跋的字体是学黄庭坚的,考林通死后17年黄庭坚才出生,不可能学到黄的字体。

唐代欧阳询书小楷《般若婆罗蜜心经》本署书写年月是贞观九年十月四日。而《心经》乃玄奘法师从西域诸经中的一种,玄奘于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才奉敕开始译经,欧阳旬岂能预书此经?由此可以断定此帖非欧阳询所书。

唐代李邕书《少林寺戒坛铭》末署杭州刺史李邕书,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查 《新唐书》本传,李邕书开元甘三年始为杭州刺史,史事不合,可知其伪。潜惠堂刻《灵飞经》后有赵孟俯二跋,其中一跋作于泰定四年(1327年),赵氏时年 应74岁,而赵孟俯卒于至治二年(1322年),享年69岁。可见此跋不可能为赵书。

明代馆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沈度有一帖,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考沈度卒于宣德九年(1434年),至成化于十四年(1478年)已死去45年了,凭此即可断定它是伪作。

三、书画鉴定学识

与书画鉴定有关的学识是很多的,这里只列举比较密切的几方面:

1、历史知识。

古代的升华习惯、器用服饰等等,自是历史知识,但还不止于此。鉴定者除了要看见作品的意识价值外,也要看到它的历史价值。例如司马光的《通鉴稿》,书法并不佳,但从历史文物的角度来看却十分珍贵。又如明人手札,存世件数以万计,它们除了可供研究当时的书法艺术外,还不知蕴藏着多少历史材料。缺乏历史知识,既无法对这些东西作出恰当的估价,也不可能根据历史材料来判断它的真伪。

2、文学知识。

鉴定书画需要有文学知识。古代书画家往往同是文学家。如果我们读过染的集子,熟悉他遗迹他同时代的诗文,对他们的思想、感情、风格就能有更全面的然认识。遇到这一家的书画时,对他的了解就不仅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给我们的知识,而含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这对鉴定也是有帮助的。

还有,前人写字常录古人的诗文,画幅也常题古人的诗句,或标明写某某人诗意。明人写唐诗,宋诗固然常见,如果宋人、元人写了明人的诗便露了马脚。作伪者有时将诗文的作者弄错,张冠李戴。

3、艺术欣赏和对操作方法的了解。

书画的鉴定真伪固然不等于对某一书画家和他的作品作全面的艺术评价,但也决不等于说书画鉴定者不需要具备艺术欣赏能力。前代书画流传,世代传人珍重爱护,原因虽不止一端,但作品的艺术价值,往往是首先被人考虑到的。一般地说来,历史的评价,总是公允的。如果一个鉴定工作者,毫无艺术欣赏能力,那么他对作品真伪的判断也不能算是全面。历来对于画真假与好坏的关系有这样两句话: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但这毕竟是例外而不是一般,前人的作品毕竟是真而好的多,假而红的少。有不少真伪的判断是考虑了俗话的艺术价值才作出决定的。无论代表作,还是一般作品,或是较差的作品,这种高下的品评也是要靠艺术欣赏能力来分类评级的。因此,经常注意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欣赏水平,是一个鉴定工作者应当不断努力以求的。鉴定书画时,要求澄必定虑,不可粗心照应,专心致志地看,不要心神不定,观书法,先看用笔结体,精神照应,再看人为天巧真率造作。还要考证古今跋序相传来历,辨别收藏印识,纸色绢素。看名画要懂名画之神韵,妙手之作:人物顾盼语言;花果印风带露飞禽走兽逼真;山水林泉,清问幽旷;屋庐深邃,桥棹往来;石老而润,水淡而明;山势崔嵬,泉流丽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历分晓。而人物如尸似塑;花果类瓶总所插;飞鸟走兽但取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楼阁模糊错杂,桥约强作断形,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或高大不称,或远近不分,或翁淡失宜。点染无法,或山脚浮水面、水源无来历。凡此种种皆为画病,定是俗笔,不列名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