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策略
低年级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策略
【摘 要】智障儿童在语言表达和交流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教师可针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本文阐述了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的五种策略:精心设计教案,分类分层进行训练;强调先听后说,养成倾听习惯;创设各种情境,引导进入语训氛围;适当改编教材,拓展延伸语训范围;各门学科融合,多方创造语训条件。
【关键词】智障儿童;低年级;语言训练;教学策略
语言是思想交流交际的重要工具。在多年的培智教育工作中,发现多数智障儿童在此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吐词不清,发音困难,很难与他人正常交流是他们的常态,从而影响了他们整个身心的发展。因此,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对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呢?教者在培智语文教学工作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精心设计教案,分类分层进行训练
好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要上好语言训练课,教者首先就要对语训教材深入研究,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领会教材精神的基础上,设计精妙的计划。智障儿童由于在年龄、智商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所以要做到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分类设计,分层教学是教者常用的方法;无论学生的智商情况和学习情况怎样,老师都要想法让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口练习说话,说长说短都要说。比如在《小白兔运南瓜》一课中,分层教学让我地教学得心应手;在句式训练中,我是这样做的:“小白兔运南瓜。”指导孩子逐步扩展“小白兔_______地运南瓜。”“小白兔_______地运南瓜。”“_______小白兔_______地运南瓜。”
二、强调先听后说,养成倾听习惯
说是语言的输出,听是语言信息的摄取和输入;无论是智障儿童还是正常儿童,学习语言表达就要从听开始。由于智障儿童的特殊性,许多时候他们的行为不受控制,往往是老师说的时候他们随声附和,这样就丢失了听的信息输入,在接下来让他们说的时候又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过激,要以温和的言语来进行引导,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就要先集中注意力,安静、耐心地听教师讲话,然后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复述和表达。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边听边想,就能抓住重点学习老师的语言运用技巧。
三、创设各种情境,引导进入语训氛围
智障儿童的形象思维相对抽象思维比较发达,要他们开口说话,必须要给他们真实形象的语言交流环境,否则他们就是想说也不知怎么说,或者说是说了,但是说得不对门,因此,我很注重根据教材创设合适的情境,诱导他们说出心中想说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的心灵是单纯的,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是喜欢小动物的。在教学《快乐》一课时,我就设计了如下情境:出示画面,进入情境;朗读指导,渲染情境;角色扮演,升华主题;以上情境主要是通过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创设而成。
还有一种情境,真实简单又直接,那就是动手实践,边做边说。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就学会了!是的,这句话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比如,在教学《刷鞋》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刷子、脏鞋子、肥皂等,边复述课文边刷鞋子,一个一个地说,一个一个地刷,最后再组织一次比赛,比比谁说得好,比比谁刷得好,真实的劳动情境令这群智障学生对这节课始终记忆犹新。学生的语言潜能都被挖掘了出来,相信那一课的学习对学生之后的语言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适当改编教材,拓展延伸语训范围
要很好地开展语言训练,离不开优秀的语训教材。所谓优秀的语训教材主要是指教材要符合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篇幅要短,语句精炼,内容生动,容易让学生理解。现有的语文教材中不乏这类优秀的语训内容,但也有一部分内容,语句挺好,但是配的插图比较呆板,不够有趣,教者就把它挑出来,重新配上适当的图片,进行教学;还有一些内容过长的,教者就在不改变原文思想本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它更易被学生接受。教学中仅限于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我常常上网搜寻一些短小有趣的文章,挑选出来,加以删改,配以合适的教具,收效甚佳。我还把智障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改编成小故事,训练他们听话再说话,故事中有他们自己的影子,学生通常都很感兴趣,而且表现得有话可说。
五、各门学科融合,多方创造语训条件
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一度走入了简单模仿普小的误区,分科教学,各门学科基本上是独立的,死板而又缺乏趣味性,语言训练也以本为本,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为了更好地对智障儿童进行补偿与矫正,我力求将各门学科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代偿作用,将音乐、美术、体育、游戏等知识有机渗透到语言训练中来,为学生练习说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上是我结合平时对低年级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教学分析与思考,总而言之,智障儿童智力发展有缺陷,语言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地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逐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尚丽丽.语文课堂上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尝试[J].课外语文,202_年10期
[2]苏丹.低年级智障儿童语言训练摭谈[J].新课程(下),202_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第二篇: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体体验的终结语言,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智障儿童也不例外。
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者,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以智障儿童语言特征为基础,遵照思维与语言发展的特征,以及听话与说话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智障儿童,又称智力残疾儿童、弱智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智力低下儿童及智力落后儿童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残疾儿童。由于他们大脑发育方面的缺陷,听觉分化功能差,加上他们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家庭教育不良、单调的生活环境等影响,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学习说话的早晚有很大差异,一般要到二三岁才会说简单的单词,五六岁时才能讲简单的句子,到入学时他们的语言水平大大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中有的属于不会正确发音,主要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当;有的是由于智力低下导致语言能力低下;当生活与教育条件不恰当,如受到种种歧视与冷遇时,则更加重他们这方面能力发展的障碍,使智力残疾儿童的落后程度加重。智障儿童理解语言能力低直接影响说话能力的发展,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时,讲不请、无条理、不连贯是经常发生的,甚至用手势,用点头、摇头来表达意思,而不愿意用语言。因此,语言发展必然是缓慢的。
二、听力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是在不断聆听母语后再学会说。也就是说,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听人讲话然后记忆模仿来进行的。听话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智障儿童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比较低,训练中更要体现小步子,多循环,逐步提高要求。
1、加强趣味性
培养听的注意力
智障儿童听话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注意的水平比较低,集中注意是训练听话能力的前提。听力培养中,只有首先唤起学生的集中注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才能听到、听清、听全、听准。因此,加强趣味性,选择好的话题,运用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唤起学生听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培养他们听的注意力。
在实际听话训练中,可以运用头饰、图画、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看图说话《运南瓜》,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采用头饰,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听的兴趣。首先老师戴着小兔头饰按“它去做什么?”“它看到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它碰见了谁?”的过程讲述故事,根据情节进行表演,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符合儿童好奇心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进行听的注意能力的训练的有效方法。
2、创设语言环境
培养听的理解力
人类的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但智障碍儿童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中,常会出现听不明白的现象,对别人说出的话不能理解,这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低。这就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培养他们听的理解力。
与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常常说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孩子正在做的事。如:“我在擦桌子” “你在看书”。每天讲一些常出现的字、词、句,并不断重复出现让孩子听明白你说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理解某一个新词的意思,孩子就会在理解语意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点滴生活中把语言训练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对智障儿童进行理解性的语言训练,以达到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个别化语言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个别化语言训练就是从学生的个别的语言能力上的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一或综合内容的语言教学。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表现不同,程度不同,造成的原因各异。在制定个别化语言训练计划前必须要对每个学生的语言情况有所了解。如:我班的12名智障儿童的最初语言状况是:2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2名轻度语言障碍;5名中度语言障碍;3名重度语言障碍,无语言能力。基于以上的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的语言训练。
1、图片、实物与名称配对
说名称对应实物和图片,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法。针对班级3名重度语言障碍的儿童,根据他们无语言能力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个别化语言训练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如:让儿童听“香蕉”一词—→拿出实物给他看—→再将“香蕉”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当儿童听到“香蕉”的发音,就能指出图片或实物。下一步进行的就是长期目标——发音训练。在训练发音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强化物介入训练,这样能够让儿童与教育者自愿合作。如:在学生最想要强化物时进行(如:零食)—→显示食物给学生看(非语言刺激)问:你想干什么?—→要求学生说出“吃”(可作出吃的示范动作)—→最后学生在饿时,会作出吃的动作或发出不清晰的声音。在这时一定要立即给予强化物作为鼓励,哪怕是儿童发出任何与吃无关的一种声音,都要做出正面的积极强化。在反复训练后,能听名称指出图片或实物,能看到图片或实物发出特别的声音,这样语言训练的效果就会上升一个水平。
2、对口型,“一对一”进行训练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智障儿童中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对成人的指令作出意识反应的口齿不清的孩子,运用“对口型”的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途径。如:让儿童与成人一对一坐在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水果,成人拿起一种水果,对着儿童说出水果名称,适当夸张口型,鼓励他模仿。有单个的字的训练再到词的训练。这种“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动用的人力、时间较大,但效果明显。
四、创设情境,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情感、经验、愿望等需要说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积极起来,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地习得语言。智力残疾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更应在一种生活化、活动化的环境中进行。
1、善于抓住生活场景和时机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是口语训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弱智儿童的生活素材,让弱智儿童在曾经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形成心与心的碰撞。
在学校开展亲情关爱系列活动之一——“给学生过生日”的活动中,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特大蛋糕,孩子们激动的欢呼起来。班里几个语言能力极弱的孩子也跟着发出不清晰的嚷嚷声,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因势利导,老师们建议每个孩子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一句祝福的话,也可以是一两个字词的发声,表达自己的祝福。学生都很踊跃,有的模仿着说,有的重复着说,有的说了一次还想说一次。
令人垂涎的蛋糕,还有新鲜香甜的水果……这些直观形象的实物,都能很快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易于智障儿童的观察,促进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听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清晨我们的校园里总是飘荡着悦耳的诵读声,连班里语言能力极弱的孩子都能跟着节奏一起发音。
好的听读训练帮助孩子语言启蒙。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经典古诗、儿歌和一些生动的故事,在每天早读课的前十分钟放给孩子们听,那细腻多变的角色处理,和蔼的语调,清晰的吐词发音,都能打开孩子学习语言的心门,使他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也更有效地促进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
智力是残缺的,而我们的教育不能残缺。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应在了解智障儿童的语言特征的基础上,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准则,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智障儿童学好语言,主动全面地发展找到多元的有效之路,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奠定基础。
第三篇: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工具。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某些缺陷,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大都不善言谈,针对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我主要教授的科目为:培智二年级数学与培智三、五、七年级美工,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也很重要。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的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纵向发展,增加分析能力。只有当学生能用准确、清楚、简练的语言将有关概念叙述完整,才能反映出他思维过程的正确,才能说明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一)帮助学生完整读算式的训练。
数学课上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也应该是完整,有条理的。“15减3等于几?”当我提这个问题时,学生会很踊跃很积极的回答:12。这时候可以创造说话的机会,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算式:15减3等于12。
(二)看图叙述图意和计算过程的训练。
看图叙述图意叙述计算过程,这些都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机会,在叙述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语句要有条理、通顺。如,我教第4册第四单元“应用题
(一)”时,首先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上一棵苹果树,一个拿着篮子的小男孩,将10苹果图片贴在苹果树上,再把4个苹果用红色粉笔圈起来。弱智儿童被这图画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我一步一步用形象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图意。“苹果树上有10个苹果,小男孩摘走了4 个苹果,还有几个苹果?(伴随把圈起来的苹果摘到篮子里的动作)”轻度、中度智障生会回答:“有6个。”我要求他们说完整,“还有6个苹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出图意:苹果树上有10个苹果,小男孩摘走了4 个苹果,还有6个苹果。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动手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学具,最后引导他们列出算式:10-4=6。弱智儿童通过观察鲜艳图片和动手摆学具,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美工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在上课时,我教学生画西瓜时,也在黑板上贴出西瓜图,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水果?你喜欢吃吗?再让他们说说西瓜的颜色、形状,然后出示切好的西瓜图,再让学生说这时看到了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轻度的智障生会说:“我看到绿色的瓜皮,红色的瓜瓤,黑色的瓜籽。”
三、在家庭教育中进行语言训练。
(一)给弱智儿童创设适宜的语言训练环境。
最初,弱智儿童是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说话的,所以家长经常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至关重要。作为老师要通过家访,经常与家长沟通,分析其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让家长极力配合学校,了解训练的内容,学生达到的效果,还有努力的方向。
要求家长平时多与孩子进行交谈,要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尽量告诉他,向他描述你正在做的动作。比如:“我正在扫地。”“你在吃饭呢。”“你是在玩捉迷藏。”在不断的重复中让儿童把物、动作和代表物、动作的词联系起来。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不能因为他们说不好或不完整而代替他说。给孩子讲故事,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语言要注重形象性,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培养他们听话和说话能力。
(二)扩大弱智儿童的生活空间,增加其社会经验。
智障儿童往往生活范围狭窄,社会经验贫乏,因此他们语言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有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家长就要把他们带入社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直接的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教给他们具体的社会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
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阶段,只要老师和家长能树立学生的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指导、方法恰当,他们最终是能与普通人正常交谈的。
第四篇: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
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
摘要 智障儿童,是指在胚胎期或者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智力落后或发展水平低下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而以智能低下为其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从智障儿童的特点出发,围绕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教育智障儿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智障儿童的教学教育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智障儿童;教育;课堂教育
有研究者认为,从整体上看智障儿童并非是一个同质的群体,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相当大,因此不存在有适合所有的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特点的概括模式。但是,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仍可看到某些共同之处。如发展的起点低,发展的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等。
一、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确是父母最感棘手的一件事。因为正常小孩一教就会,一学就懂,而对智力落后的小孩,有时教几十次还是收效甚微,所以家长对这些孩子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失去信心,由于不断尝试而又无法教会,这类孩子渐渐被冷落,甚至听之任之,最后狠心放弃。由于家长怨天尤人,不当的语言和行为往往让孩子身心再度遭到伤害;另一种是完全包办,穿衣、喂饭、洗澡、擦屁股等一概由家长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表现出极度溺爱,使原本就落后的儿童,能力发展更为滞后,因为儿童学习的机会已经被剥夺了。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并科学对待。
(一)智障儿童是可变的
有不少学者认为,四分之三的智障儿童并没有神经缺陷,他们是社会经济落后,家庭贫困的产物。他们之所以成为智障儿童,是因为没有处在一个可以促进他们认识能力增长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如若改变社会贫困,给予良好的教育,那么可以断定,那些没有神经缺陷的智障儿童就可能变成正常的儿童。
(二)必要的早期干预
利用连贯系统的教育和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限制和排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可以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对于智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早期教育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可以控制环境对人的自发影响。
由此可见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不过,早期干预应注意:①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②坚持正面教育,正面管教;③强调个体能力水平;④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积极的心态对待
这部分儿童并不是什么都智障,要尽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积极因素,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许多研究表明,由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联系、要求和交往等产生的社会刺激,可以促使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对待他们不能歧视,应避免用“白痴”一类带侮辱性的词来称呼他们。要适当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照顾,使他们在多于正常儿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成为健全的人。
(四)良好的环境影响
家庭的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成长助力。家长的生活习惯、举止言谈、待人接物、处事方式,以及传统的家教家风,为孩子所创造的生活、文化环境等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提供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智障儿童在家里总会受到冷落与忽视,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得不到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智障儿童,再教也是智障,故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给儿童讲故事,不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导致智障儿童缺乏这种锻炼言语的机会。因此,在智障儿童发展的早期,父母就应多为这些儿童提供言语锻炼的机会。
2.丰富生活经历,广泛开展活动。通常,智障儿童在家里,父母羞于带他们出去。在一般学校里,被排斥在许多有趣的活动之外,因此会丧失很多发展语言的经历。而对于儿童来说,只有有趣的经历和活动才会激发他们将情感、经验和愿望表达出来,才会有言语发展的动力。因此,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智障儿童言语的发展。
3.减少情感上的挫折。智障儿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遭到情感上的挫折,从而使他们变得胆小怯懦,沉默寡言,甚至完全自闭。因此,要尽量减少这种挫折,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早年。
(五)有的放矢的教育
根据智障儿童的活动能力水平和日常表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轻,中、重三级。
1.轻度迟缓者称为可教育者,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幼儿园、早教机构能提供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小学阶段可进入正常班级随班就读。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对这一批儿童的教育以参加基本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标。
2.中等迟钝者称为可训练者,他们在特殊学校中接受各种自我照料技能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在职业训练方面,他们往往在“保护工厂”中工作,在熟悉的教师和专业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生产技能,为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做准备。少数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在专门训练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3.严重迟钝的儿童,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妥善地护理并防止发生意外。
据初步统计,我国的智障儿童极大多数是属中等程度的,也就是可训练者。他们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在适当的支持下,可以在专门的工作岗位或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对于这类儿童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同时提供有效的早期教育。
二、优化智障儿童课堂教育的策略
(一)设置形象情境,提高认知能力
智障儿童由于感知有缺陷,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的事物表象十分贫乏,影响到认知的发展。所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丰富智力落后儿童的感性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l.实物呈现。将书本中抽象概念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中的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智力落后儿童形成正确的思维框架。例如学习“蔬菜”“水果”这样的词汇,教师把具体的蔬菜,比如白菜、菠菜等直接呈现到他们眼前。甚至把不同的蔬菜加工成菜肴让他们亲口尝尝,通过多种感官的实践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2.生活展现。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甚至是直接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产生具体的可感知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比如在学习《有礼貌的孩子》时,利用早晨学生入学跟老师说“早上好”、跟家长说“再见”这样一些生活情景,来诱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礼貌的孩子”。
(二)设置情绪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绪是智力的翅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能源。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l.音乐渲染情绪。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极其简单,靠单纯的说白来感悟语言的内涵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很难完成。而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的身心状态,诱发想象,启发思维,强化他们的感受,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情感层次。
2.趣味激发情绪。学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是靠教师去调节的,教师教学的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积极、快乐的学习情绪;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教具的趣味化。
3.言语调节情绪。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部分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智障儿童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低下,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感染性,才能使学生有所悟。例如学习“我们热爱五星红旗”,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智障学生理解、感悟,教学中可以创设言语情景。比如刘翔身披五星红旗奔跑、杨利伟身穿带有五星红旗图案制服升空、南极站科考队员冰天雪地中升旗……结合这些图片,再利用大段充满激情的语言文字解说,学生听着必然动情。
(三)设置实践情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亲自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到知识,通过活动激发了形象思维,加快了感知,丰富了表象,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1.亲自演一演。教师指导学生如同演戏般扮演文中角色,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学生表象。例如学习《让梨》一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渗透的“谦让”思想,可组织学生扮演文中角色进行分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动手做一做。俗话说“心灵手巧”,可见手的能动性与智能之间密切联系。多动手能有效促进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太阳”“月亮”。让学生动手 画画。
3.实地练一练。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演练。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例如学习“商店”“邮局”等公共设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带学生去实地看一看,亲自动手练一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设置思辩情境,开启思维的闸门
学起于思。思维障碍恰恰是智力落后儿童的典型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刻板僵化,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弱智儿童的思维缺陷,教师应该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思辩情境,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提供思维支点。
例如学习《太阳》一课,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白天不用开灯,而夜里要开灯?为什么晾在外面的衣服会干?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为什么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能积极地认识起太阳来。
(责任编辑:林文瑞)
第五篇: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 波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 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一天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 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
八、“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 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 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 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教会智残儿童与人交往》高利群 缪晓晴《现代特殊教育》202_.1 2.《帮智障儿童插上交流的翅膀》黄艳婷《现代特殊教育》 202_.6 3.《全日制弱智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4 4.《早期教育和天才》木村久一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2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