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链》教案
项链([法] 莫泊桑)
●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性的思考。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玛蒂尔徳人物形象的分析。
2、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
●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们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更由于其价值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一起走进莫泊桑的艺术世界。
欧•亨利(1862—1910)
《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契诃夫(1860—1904)
《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莫泊桑(1850—1893)
《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中学毕业后被征入伍,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羊脂球》而登上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发表短篇小说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其中短篇小说成就最为突出。
二、理清小说的脉络
1、小说的线索:项链
2、情节的发展: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舞会而去问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就在她出足风头、似乎站在幸福的顶点时,项链的丢失改变了她的人生。为了赔偿项链,她用了十年的光阴去偿还债款,在此期间,她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然而她刚要为自己还清债务而“得意地笑”时,却从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得知丢失的项链是假的,远远不值这十年自己所付出的代价。
板书:
借项链
丢项链(命运的转折点)
赔项链
识项链
“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作者对此有一段感叹,请找出。作者说: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段话很明显是针对“失项链”这件事而发出的感叹。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的有关片断来谈)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三、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分析”。(以下答案仅供参考)⑴ 好幻想、爱慕虚荣
传统的评价都把玛蒂尔德定位为一个受资产阶级思想毒害的爱慕虚荣的人,从而加以批判,但是,这部作品在今天依旧深受读者喜爱,这就暗示我们有必要对玛蒂尔德进行重新评价。小说一开始,就写了玛蒂尔德内心的痛苦:现实与梦想的矛盾。玛蒂尔德出生贫寒,“没有陪嫁的资产”,只能嫁给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员,过贫穷的日子。
环境:寒伧、黯淡、破旧、粗陋
梦想:古式、精巧、珍奇、华美、奇异、名贵(她“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欢这些”)心理:伤心、悔恨、失望、困苦
玛蒂尔德只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美貌,以及这种美貌的价值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反差,同时,她的内心并未成熟,所以会产生少女的幻想。因此,玛蒂尔德只是代表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即使有一些虚荣心,但不应该站在批判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人物。
⑵ 单纯
小说在结尾处,由佛莱思节夫人一语道破真相——项链是假的,十分出人意料。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过三次暗示:①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十分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②当她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表明这串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③当她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对于这些细节上的不自然,玛蒂尔德都没有去留意,可见她还是一个很单纯的姑娘。⑶ 守信
玛蒂尔德在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没有推卸责任,吹牛撒谎,甚至远走高飞,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开始承受。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靠自己十年艰辛的劳动来偿还巨额债务。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⑷ 自尊心强
在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没有去乞求别人施舍,更没有利用自己的姿色去换取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梦想,而是面对现实,决定自己赚钱赔偿。“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对于她这个什么也没有的人是难能可贵的,她捍卫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正因为如此,当她再见到佛来思节夫人的时候,“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把债都还清了。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她走上前去。”“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这是追求人格尊严的胜利者的微笑。⑸ 吃苦耐劳
玛蒂尔德为了赔偿项链,偿还巨额借款,她辞退了女仆,自己做“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她洗杯盘碗碟,洗内衣和抹布,原本细嫩的皮肤变得粗糙。她每天要早起,把垃圾搬下楼,再把水提上楼,累得每走一层都要休息。她穿着平民妇人的衣服,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杂货店和肉店去讲价钱,去挨骂,仅仅为了节省几个铜子。也正是她的这种吃苦耐劳,才使得他们在十年后还清了所有借款。(热爱生活)
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于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总结:玛蒂尔德是一个好幻想,有些虚荣,有些单纯,同时又很诚实,有很强的自尊心,能够吃苦耐劳的人。在分析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时,我们要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不能一概而论;同时,要注意对于小说的整体把握,以及对于细节的具体分析,并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作品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作业:
为这部小说加一个结局。要求:想象合理;300—500字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对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有了全面的了解,那么在这节课中,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作者希望通过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什么思想。
二、作品的主题
着重引导学生朗读、品析以下片断、设计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
1)赔项链的过程:她为什么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可让学生联系现实,假如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
2)十年的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吗?(比较前面的现实与梦想及感受)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来思节夫人”:她为什么一定得去?(比较第一部分见佛来思节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为什么是得意的?
5)学生讨论回答:“怎样理解‘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的含义”。(1、对玛蒂尔德而言,丢失项链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
2、对此,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对于玛蒂尔德而言,丢失项链是命运与她开的玩笑,在她感受到人生幸福的时候,厄运降临在她的头上,之后的十年,她每天都活在贫穷和痛苦之中,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于她而言,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生。然而,这十年艰辛却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纯真本色,一种内在的的美,在物质世界贫乏的同时,她的精神世界却日趋丰富,这也算是一种成全。我们无法衡量,究竟是败坏的多还是成全的多,但是,不可否认,就是因为不慎丢失项链这极细小的一件事情,使玛蒂尔德成长了,她的人生观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十年前,她一直感叹己不如人,但从来不想通过自己来改变命运,只是沉溺于幻想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开始行动起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还清债款。偶然的事件,使一位女性从好幻想的女孩儿,成长为了敢于面对现实的成熟女人。这应该就是小说传达出的最主要的思想。
板书:
借项链 女孩(幻想)
丢项链(命运的转折点)
赔项链
识项链 女人(现实)
三、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生讨论回答:“小说除了出神入化的人物描写(在上节课做人物形象分析时,已经涉及)之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⑴ 伏笔
小说的结尾作者才说出这挂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尾“有些也出人意料”,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为什么不在玛蒂尔德去赔项链的时候设置一个情节,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不用经受十年的磨难?
对于“项链是假的”这一结局,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过三次暗示:①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十分大方;②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 “没有打开盒子”看;③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上节课已做过具体分析,只需简单陈述)这三处暗示很自然地融于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恰倒好处地埋下了伏笔,使结尾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明确:一方面欣赏结尾的艺术,体会前面三处铺垫的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讽刺。情节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⑵ 留白
中国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透过空白,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中深远的意境,而且每个人的感受又各不相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魅力。小说也采用了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
从文中找出留白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会缩小读者的思考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作业中,同学们就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天马行空,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做点评)。这样,作品就会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暇思。
四、小结:
当然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还有其社会原因:
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女性只有凭着美貌与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遗憾的是玛蒂尔德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锁。
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合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题。
通过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部好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一定是多侧面的,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也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而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整体把握结合细节分析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会令读者回味无穷,引发读者对于自身的思考。
五、拓展阅读
第二篇:项链教案
《项链》
[教学目标]
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 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目标A、B
[教学难点] 目标C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其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莫泊桑简介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350多篇中短篇小说,除了成名作《羊脂球》(1880),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等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游记三部。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使得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正因此,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三、创作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职员的妻子因参加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以及由此引起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尖锐辛辣地批判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四、段落层次疏理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小说以什么这线索来将情节串连起来?
2、本文共七节,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假项链这一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分明。
第一节:玛蒂尔德家世、生活现状、性格背景
小说的开端,很显然是“得请柬”,但作者在此之前却用了六段文章,近千字去写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写了什么内容,它与后面的情节关系是?主要采用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这一背景主要从外貌、出身、婚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写了玛蒂尔德的现实与梦想及它们之间的反差,她的痛苦来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写。
环境:寒伧、黯淡、破旧、粗陋
梦想:古式、精巧、珍奇、华美、奇异、名贵
心境:伤心、悔恨、失望、困苦
这一部分是对后文的铺垫,是从面上去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个性格背景,后面的情节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自然发展。
第二、第三节:借项链。
1)、当路瓦栽先生得意洋洋的带回一个“费了很大气力才弄到手”的舞会请柬后,玛蒂尔德有哪些神态变化呢?
得请帖:A.高高兴兴—懊恼—恼怒—流泪
B.费了很大力,才抑制住悲痛,擦干两腮,平静
C.郁闷、不安、忧愁
直接描写 2)、当借到项链时玛蒂尔德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借项链: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惊喜——迟疑 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起来、搂、亲、跑
无首饰的郁闷、不安、忧愁
发现钻石项链的激动、神往,想开口借而唯恐对方拒绝的犹豫不安
终于得到对方允许的极度欢欣.兴奋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第四节:失项链。
1)、晚会上玛蒂尔德大获成功了吗?四个忘情的“陶醉”将她如痴如醉、恍若仙境般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她人生的巅峰。
2)、她的丈夫呢?(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
3)、就他一个人吗?(不,还有三个男宾)他们的妻子呢?(也正舞得快活)4)、这些男宾和女宾当时各自有怎样的心态呢?
女宾们都有玛蒂尔德式的心态,都想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满足梦寐以求的虚荣心,结识上流社会的男士,以便进一步往上爬;而男宾们不是舞会的主角,自然受到冷落,又不能抛弃妻子而去,无奈之下只好一睡了之,任妻子“攻关”去了。
5)、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之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6)、而她这种爱慕虚荣也使得丢项链即使偶然又是必然,为什么?她走时怕别人看见那朴素的家常衣服,赶快逃走。
第五、第六节:赔项链。
1)、丢了项链以后,她有没有立即向佛氏说明真相?
没有,还是出于虚荣心,爱面子,寄希望能找到项链。结果令人失望,只好用36000法郎买了一挂项链赔偿。为了一夜的风流、片刻的荣耀,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精神代价。
2)、十年后,玛蒂尔德有什么变化?
已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粗壮耐劳的平民劳动妇女,而且明显的老了,这正是爱慕虚荣的后果。
3)、她就此彻底告别了爱慕虚荣的思想的吗?
没有,她没事的时候在窗前独自回想当年那个令人倾倒的舞会。第七节:假项链,明白真相,以假偿真。
1)、结尾时,面对邂逅的佛氏,玛蒂尔德为何“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A、还项链没被女友发现,感到计策周密,手段高明,而女友粗心大意,所以得意的笑了。B、她爱慕虚荣之心不减当年,所以天真的笑了。
C、赔了项链未被发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与信誉;债务又经自己的吃苦耐劳而还清了,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自豪,所以得意天真的一笑。
2)、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说出假项链的真相,真是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三处暗示,哪三处?
A、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B、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C、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3)、故事在此戛然而止,在高潮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一片很大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不妨再次展开联想,说说玛蒂尔德听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的想法呢?
“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难道就这样一笔勾销,毫无价值了?”她自鸣得意的笑影刚刚还凝聚在脸上,转眼间就被这晴空霹雳震得杳无踪迹,剧烈的冲击使得她大脑几近麻木,“为什么命令如此捉弄我,让我白受这十年罪呀!要是早知真相,说不定我早就成了阔太太了。”设想合情合理!
五、人物形象分析
思考一:
1)、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所着力塑造的人物是谁?是怎样一种形象?
明确: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2)、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主要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典型的是心理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很多,除了旁白外,还有内心独白,用动作或者神态显示,用景物衬托以及梦境或幻觉来表现等几种。)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爱慕虚荣)
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3)、一个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好,有自己的梦想,不好的心情,这不允许吗?这有错吗? 4)、那是否认同马蒂尔德的做法?为什么?
不认同。我们承认人都有虚荣心,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面对恶境,无动于衷,并不令人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向发展。马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过于强烈,所以才会有不幸的结局。故事情节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虚荣心的推动下,一步步趋向高潮。5)、文章以悲剧收尾,除了马蒂尔德的个人因素之外,不会不会有其它原因呢?
还有社会因素。特定的阶级总会有特殊的反映,马蒂尔德得到请柬之后的对话,多多少少透出一点当时上流社会的风气。尽管这在文中表现得非常含蓄。
6)、在深味虚荣的危害时,你同情马蒂尔德的遭遇吗?若有,想想是什么使你有如此感受。
2、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请阅读“还债务”和“明真相”两部分。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还有其它的侧面或者说她的性格是否有改变,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请找出依据。
1)赔项链的过程:她为什么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可让学生联系现实,假如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
2)十年的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吗?(比较前面的现实与梦想及感受)
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来思节夫人”,她为什么一定得去?(比较第一部分见佛来思节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为什么是得意的?
5)“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为“失项链”这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了她?
总结: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承担责任,诚实讲信用”这一侧面,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变成“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作者对这一点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
3、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你觉得除以上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吗? 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对小资产阶级生活得尴尬的同情等等。
六、艺术特征:构思的精巧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主要体现在小说构思的精巧上。1)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以外,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
2)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3)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4)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作者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由一个极细小的事件造成的,其实,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的因素在。从文中可看出,追求虚荣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从她本身看,她追求虚荣的性格执着不变,故她的悲剧是必然的。
因此,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悲剧,又是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崇尚奢华的必然产物。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则是必然的。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必然的可悲命运,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诅咒和嘲弄。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续写后面发生的故事。
第三篇:《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天等县职业技术学校 陶祖贺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其作品。②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③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④把握小说主题。
二、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文章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虚荣的危害;感受人性的光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2.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 3.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课堂导入:师:今天,我来到了崇左东盟学院,发现这里的景色很美,环
师:(示意)来,第一幅。
生:她向那个……她向她的朋友借项链。师:谁?
生:(低头看书寻找)
众生:(低声)佛来思节夫人。
师:佛来思节夫人,是吗?她向朋友借项链,为了参加舞会。请坐。(示意)后面,生:(沉默)
师:对着镜子一声尖叫。生:哦,她发现那串项链没了。
师:发现项链丢了,请坐。(示意往后)第三幅。生:她去寻找项链。
师:她去寻找项链,寻找,然后试图要——啊,这里好像是在拖地板哎。(众生笑)
师:在寻找项链吗?怎么说? 生:她在挣钱。师:挣钱干嘛? 生:挣钱还项链。
师:哦,挣钱还债赔项链,是吗?很好,请坐。(示意)后面,最后一幅。生:后来碰到那位朋友,得知真相。师:得知真相,真相是什么? 生:那根项链只值五百法郎。
师:哇,只值五百法郎!原来是一根假项链,请坐!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整个情节。
生: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师:(示意)非常好,请坐。(出示PPT)
师:看到这里,我心情沉重,噢,我心中的女神玛蒂尔德,不过是人生中短短的十年,你怎么就从女神变成了洗地板的老妈子了呢?是谁把你害成了这样子?!哪位同学能告诉我? 引导同学:
1、这十年玛蒂尔德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艰辛、苦楚)
2、十年来,她都是做着一件同样的事,什么事?(还债)
3、为什么要还债?(因为她把朋友的项链弄丢了)
4、在哪弄丢的?(舞会)
5、如果她不去参加舞会或者退一步讲去参加舞会,也没有必要非得戴项链,前面的事情还会发生吗?(不会)
6、那为什么我的女神玛蒂尔德非要去参加舞会、而且非要戴项链呢?这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爱慕虚荣)
7、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表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P187页)
师:所以说,害玛蒂尔德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的虚荣心。我们作为物流专业的学生,以后会接触到一些贵重的物品,不能虚荣心太强、见财起意,而是要脚踏实地,用我们诚实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作为制糖专业的学生,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不能虚荣心太强、好高骛远,使我们甜蜜的事业变味,而是要脚踏实地用我们诚实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的结尾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但是又太让人意外,那么,在小说中,作者对这个结尾在事先是否有交代和伏笔呢? 学生:有
教师:请大家看书找出来。
学生:买项链来赔的时候,老板说只卖盒子没卖项链。
教师:很好!大家试想一下,一件价格需要十年的辛劳才能偿还的物品,就相当于现在十年按揭的房子吧,可能只卖盒子不卖项链吗?假如你去买XO,老板会不会对你说:我只卖瓶子,至于酒请到对面的铺子里面打散装的,用水壶装来灌上?(学生大笑)教师:还有呢?
学生:借项链时候对方的随意,还项链的时候没有打开盒子,装项链的方式很随便。
教师:对,很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他高妙的文笔,为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离奇,但是又切合生活实际的故事,并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探究:应如何看待马蒂尔德的梦想和虚荣心?
师:我们前面得出了一个结论: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她的虚荣心和她所处的社会。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完全同意的。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应如何看待马蒂尔德的梦想和虚荣心的问题(出示PPT).师:大家都认为马蒂尔德爱慕虚荣,去参加舞会非得要戴项链,不戴项链能死人啊?在头上插朵鲜花不就行了吗?又美又经济实惠。对不对?可是我要问了,戴鲜花就不是虚荣了吗?有些女生还999朵玫瑰呢!还有人说马蒂尔德得梦想不切合实际,说她出身低微却梦想过着高雅和奢华的生
第四篇:项链(教案)
张连生 《项链》【一】 目的:
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重点
1.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2.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难点
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的分析 方法
解读、分析 过程
一、作者简介
吉•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在老师福楼拜的指导下,在著名的《梅塘晚会》小说集中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又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他“像流星一样地进入文坛”,一生也像流星般一闪而过。43岁时,因癫痫病复发而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中,引出有声有色的故事,使人情世态真相毕露,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别具匠心的构思布局和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细腻、深刻的人物心理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以及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简洁、质朴、优美的文体风格,处处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他的文章如一泓清水般清新流畅,又不乏幽默机智。
二、情节结构
外貌、出身、婚烟
不幸、痛苦、苦恼
一张请柬带来一个机会
一副穷相显出一个矛盾
一把眼泪解决一个难题
新的衣服
新的忧愁
新的矛盾
新的办法 新的满足
会上--幸福的云雾--成功
散会--现实的人生--寒枪
回家--再次的端详--不幸
全部家当
各项借款
还债务 辛苦十年--粗壮耐劳
回溯十年--往事美好
外貌对比
真假对比 价值对比 《项链》【二】 目的:
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重点
1.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2.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难点
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的分析 方法
解读、分析 过程
一、分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的心理描写特点有二:(1)采用了旁述式、对话式、通过行动表现心理等多种方法,灵活多变;(2)善于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想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本文的心理描写方法多样,细腻深刻,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领会。
二、释疑解难
①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因为如果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项链之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在晚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的“赶快逃走”,都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边的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路瓦栽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
②如何理解“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 对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作者是同情的,对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作者是讽刺批判的。但路瓦栽夫人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不是丢失项链这一细小事情本身,而是她摆脱不了那个社会为她安排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她那种爱慕虚荣的思想正是那个社会的产物。作者认为人生是变幻无常的,人们的生活命运具有不稳定性,这并不是最完美的归因。③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路瓦栽夫人虽然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在她身上还有恪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的品格。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走向极端。同义词辨析 目的:延伸课文学习内涵 重点:同义词辨析
难点: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分析 方法:练习、解析 过程: 词语辨析
黯淡:暗淡。指(光、色)不鲜艳。
黑暗:指没有光。
两个词都有“暗”的意思,而墙壁只能说不鲜艳,而不能说没有光。
破旧:陈旧而且不完整。
陈旧:旧时、过时的。
两个词都有“旧”的意思,“破旧”形容式样陈旧而又不完整,“陈旧”只说明过时,“破旧”比“陈旧”词义更重。
粗陋:粗糙简陋。
粗朴:粗糙朴素。
两个词都有“粗”的意思,前者着重于简陋,后者着重于朴素。
珍奇:稀有而且珍贵。
珍贵:价值高。
两个词都有价值高的意思,而“珍奇”还含有稀有的意思,词义更重。
想望:希望,仰慕。
希望: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
“想望”比“希望”多了一层“仰慕”的含义。
精巧:(物器构造)精细巧妙。
精美:精致美好。
两个词都有“精”的含义,前者常指技术或物器的构造,而后者指物器本身。
郁闷:烦闷、不舒畅。
烦闷:烦躁、心情不畅快。两个词都有心情不舒畅的意思,“烦闷”含有烦躁的意思;“郁闷”含有苦闷、压抑的意思。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迷:深深地迷恋。
两个词同是指对人或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爱好。前者措进入得意的境界;后者指迷恋到过分程度。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
决然:形容很坚决。两个词都有“坚决”、“毫不犹豫”的意思。“决然”除此之外,还含有“必然”的意思。
宽敞:宽阔、宽大。
宽广: 面积或范围大。两个词都是形容词。“宽敞”多指室内空间,用于房屋、庭院,表示面积宽、空间大,很舒畅。“宽广”多指面积和范围,用于自然环境或形容道路、桥面广阔。“宽广”还可以形容人的气量大,如“胸怀宽广”。
第五篇:项链教案
一、导入: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也有另一方面,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漠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在生活的追求中付出什么代价呢?下面请同学们翻到书P145。
二、教学目标
1、作者简介
2、正音
3、理清结构
4、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5、课后作业
三、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最擅长的就是把人物复杂的生活经历浓缩到短小的篇幅中,用巧妙的情节表现出来。关于《项链》: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链》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项链》发表于1884年,原题《首饰》译成中文时为《项链》。小说通过一位小职员的妻子因参加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以及由此引起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尖锐辛辣地批判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四、检查预习:
• 黯()淡
惊骇()
• 契()约 誊()写 • 寒伧()打盹()
• 褶()
自惭形秽()• 佳肴()面面相觑()• 亲昵()
赝()品 • 粗陋()惆怅()• 债券()请柬()
五、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项链”为标题,又以项链为线索。
• 请同学们思考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
六、分析人物性格:
请同学们按照丢项链前、丢项链后来分析下女主角马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七、总结:
玛蒂尔德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令人讨厌的女人。然而丢失了项链后的马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没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为了为明确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在这漫长的十年还债的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十年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的真本色,磨练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美好的可爱女性形象。
八、课后作业
•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1、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2、续写:马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怎样的生活呢?(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