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家长学校教案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24-113118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8 14:02: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教育教案之一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教学重点:家长育子基本知识及学校规定 授课时间:新生入学前

一、导课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还有几天,你们的孩子将开始正式的学习生涯了,将从人生的起跑线上正式开始起跑,这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家长对孩子培养方式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在孩子入学的时候,家长也正式加入了芳华路小学家长学校,成为一名家长学员了。

在和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家长有一种这样的想法,认为“现在把孩子全权交托给学校,我们就省心了!”实际不然,孩子上一年级,正是我们家长对孩子实施长期培训计划的重要开端,有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一年级学习和生活,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

“孩子入学,家长入校。”孩子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家长的育子意识是否先进,孩子的习惯是否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环境中点点滴滴、慢慢积累的养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一生。不管这个习惯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好习惯受益终生、坏习惯危害终生。今天,让我们带着“把孩子培养成有爱心、明责任、敢做事、有毅力、善探索、会交流的国际人才”之心情,进入我们的第一节课。

二、授课

(一)认识孩子。看看我们能否给孩子订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为此不懈努力。

1、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小学家长学校教材》P1-3)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家庭教育是最初始的教育、最基本的教育、最广泛的教育。(P4-5)*家庭教育的特点:(P7)*家庭教育的内容(P9)*家庭教育的方法:(P12)★举例: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是咱们河南人的骄傲。她出生的时候,父亲邓大松40岁,母亲蔡荷珍36岁。邓亚萍的父亲性格很内向,不爱说话,属于意志品质特别顽强、特别有韧劲儿的那种人。母亲性格外向,很机智也很要强。邓亚萍的性格养成是父母点滴教化和机智配合的结果,他们把自己最闪亮的人格和性格传给了邓亚萍。

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她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她到工人俱乐部看打球。邓亚萍从小打球特别认真,就是脾气不好,不能输球,一输就急,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场不可。因为这个急脾气,邓亚萍小时候没少挨父亲说。每次邓亚萍输了球,父亲并不怨,但他会不停地给邓亚萍讲,告诉她输在哪儿了。邓亚萍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父亲推着车,一路上不停地唠叨。有时候进了家门,坐在饭桌前,父亲还在说。这时候妈妈就会提意见:“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看着小亚萍输了球撅着嘴,妈妈就逗小亚萍:“瞧你撅着嘴,都能挂个油瓶了。” 邓亚萍13岁那年获得全国冠军,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到北京后,邓亚萍经常收到父亲的来信,教育她要刻苦训练,早出成绩。等邓亚萍拿了世界冠军,父亲又告诫邓亚萍:要谦虚谨慎,从零开始„„97年邓亚萍在一次国内比赛中输了球,自己没有太在意。过了很久以后,父亲见到邓亚萍时竟提到了那次比赛,很认真地说:“我对你那场球不满意。” 邓亚萍当时挺惊讶,女儿都拿了十几个世界冠军了,父亲对一国内比赛还是那么看重。现在邓亚萍才明白父亲一直用高标准要求她,不管邓亚萍拿了多少冠军。

(二)帮助孩子、科学管理、少走弯路、家长要不断学习、不断试验、不断提高自己。

1、认真学习校规校纪,明确管理内容(请家长认真记录、并严格执行)*基本校规:

① 上学、放学规定:

上学管理规定:

上午7:50分前、下午1:30分前孩子不准离开家到学校门口两侧或对面的100米以内玩耍。家长负有学生安全监护责任。一、二年级家长要将孩子送入学校大门后才能离开学校。*放学管理规定:

上午11:30分前、下午4:30分前,一、二年级家长要到学校门口接学生。

放学后,不准学生在学校门口两侧或对面的100米以内逗留、玩耍。家长负有学生安全 监护责任。

②饮食、卫生规定:

家长必须对学生的三餐负责,特别是早餐必须督促学生吃饱,上下午也应合理搭配食物 让学生吃好。

家长必须对学生的卫生负责,夏季每天洗澡、换衣。冬季三天一换衣、一周一洗澡。

家长必须对学生的健康负责,督促学生午睡、晨练。进入学校不准携带任何食品和玩具。

③书、本整洁规定:

课本、作业本必须包皮,保持整洁。家长在管理学生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教会孩子整理书包、按顺序排好课本、作业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要逐件落实,不留问题。

④请假、销假规定:学生请、销假必须由家长负责。

一天内可以电话与班主任请假,说明原因由班主任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日志》上。

一天以上五天以下,必须以书面形式面见班主任,写明原因由班主任向教导处汇报,并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日志》上。

五天以上,必须以书面形式面见班主任,写明原因由班主任向教导处汇报、由教导主任签字备案,并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日志》和《学校工作日志》上。

假期休满时,家长负责与班主任联系,及时销假,确保学生安全。⑤来访规定:

来访家长要衣装整洁,干净卫生。不准穿背心、拖鞋,更不准赤胸裸背。来访家长要文明礼貌,不准讲粗话、脏话

* * 授课题目: 家长的基本职责 授课人: 黄国辉 目的:

家庭是家庭成员赖以生存的区域,使每个家长明白自己应尽的职责,来共同维系自己家庭的稳定,履行在家庭中的各项义务。

意义:

是每个家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可以为家庭生活和子女学习提供保障,还可以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子女成长。

第一节

家长的基本职责

一、为家庭生活和子女学习提供保障

(一)提供家长的物质生活保障

1、必备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家庭存在的前提。

2、必备的家庭物质生活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需要

3、家庭的生活保障有赖于家长的辛勤劳动。

为此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2)、勤奋工作,增加收入(3)、勤俭持家,为子女着想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生活氛围 1家庭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2)、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3)、为孩子营造和睦的心理氛围

(三)当好子女的法定监护人

1、经济生活保障

2、法律执行保障

二、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一般都是关心、重视子女教育的。那么,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应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呢?

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所

中学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这一时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因此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

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3、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长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兴趣。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5、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孩子进入学校,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他们希望家长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导员”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激励孩子的向上心理。这对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何谈专心致志地学习?

五、怎样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放手,孩子动手

设计意图:

针对相关调查发现,在家长、家庭事事代劳的照顾下,儿童对家长的生照顾及解决困难的依赖性强而出现自理能力倒退现象。为了让孩子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解难能力。同时鼓励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身教”为子女树立学习楷模,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理习惯,特开展此项活动。教学目标:

1、了解家长放手,孩子动手,即“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到缺乏自理能力的危害。

2、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3、明白在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2)、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家长运用一定方法主动参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有关调查表。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四处寻找孩子的生活寝室。找到寝室后,又帮孩子挂好了蚊帐。另一位同寝室新入学的大学生,正在打电话,向家庭询问自己旅行箱里各种东西的作用。

教师: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自理不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心里是如何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长放手,孩子动手》

二、初步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1、师:亲子活动时:比赛中焦急、卖力描画的是家长,而孩子只是陪衬,装装样子,更有甚者孩子完全成了摆设,一切都由家长独立完成。刻意地追求结果使原本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演变成了家长的比赛,孩子完全体验不到活动的乐趣,更不要说能力的培养。(1)、不能自己独立吃饭的孩子(吃饭不好的孩子)(2)、早上自己起床、叠被并自己穿衣服的孩子:

(3)、在家帮助家长劳动的孩子:(如擦桌子、洗碗、扫地等)如今许多家长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自我实践的机会,孩子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我想将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会茫然, 会无从下手。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要努力转变观念,不怕添乱,要相信孩子,抓住这个关键期,保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从小培养,从平时的日常生活小事

开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力所能及的事,理智、健康地去爱孩子。因为你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能行!

2、家长谈自己对孩子“自理”的认识。(根据家长谈话引出自理能力的作用)

三、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教学反思: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刚才,家长们对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给大家传授了很多好的经验,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学目的:

1、家长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家长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对孩子有良好的影响。教学重点:家长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学难点:家长如何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孩子。教学方法:讲座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自信心——孩子成功的源泉

哲人说:“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头。”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随着中学阶段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越来越对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满怀信心。

孩子们渴望帮助大人或单独去干一件事,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孩子们的自信心又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父母的关心。保护,否则便会凋谢、枯萎。

为此,建议家长:

鼓励孩子去尝试他(或她)想千的事情,而不应怀疑孩子的能力,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要注意以孩子现有的能力为基础,引导孩子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何不再尝试一次。

创设尽可能的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家庭中,父母应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

适时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如足球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退缩与孤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是孩子自卑心理的特殊表现。

自卑心理,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由于连续的挫折、失败造成的。自卑心理既可以成为孩子奋发图强、长大成人的内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极端,导致孩子退缩与孤独。所以当孩子有这种现象时,父母应设法协助他(或她)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发展人际关系。

建议家长:

1、赞美孩子的优点,肯定他(或她)的专长,建立其自信心,克服自卑。

2、帮助孩子养成在失败中学习解决困难的习惯与勇气。

3、教孩子克服退缩与孤独,去面对问题或与人交往。鼓励或陪伴他(或她)去尝试。先教会孩子解决该项事情所需的能力。

4、安排一位性格开朗、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带领您的孩子参加正常活动。

5、提供一些教人发奋图强的书籍,介绍名人成长的书籍,汲取自信的力量。

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不断地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朋友似乎并不明白鼓励是什么意思,甚至以为鼓励就是给孩子说好听的,其实不然。

鼓励重在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期望要有“度”

不可否认,期望具有神奇的效力,但期望要有一定的度。家长过高的期望反而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抱有浓厚的兴趣与期望:

有的人,期望孩子成绩超众,跳龙门,升入名牌大学。

有的人,期望孩子有经济头脑,将来发大财,做大商人、大企业家。

有的人,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有的人,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将来献身科学事业„„。

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职业的期望,选择最高的分为医生 24.8%)、技术员和工程师(22.09%)、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17.05%)、演员、运动员、翻译家(16.67 %),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不足2%。那么,家长究竟怎样正确的把握对待孩子的期望呢?

〇父母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只限于智能与学业。

〇父母的期望务必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

〇父母对期望的表达要适度,重在激发孩子的行为动机。

须知,我们的事业行行需要人才,行行出状元,如果期望孩子能在一两个领域里出类拔萃,做一个高级技师,做一个出色的熟练工人,也不失为现实的期望。

三、让孩子尝试错误

孩子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他自己做了准备工作。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而且也没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妈妈并没有给儿子提示。

过了两天,妈妈问回来的儿子:‘“怎么样,玩得开心吗?”

孩子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问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少带了呢?”

“我以为那儿的天气和这里一样,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孩子准备去做或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教育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往往会预计到有可能发生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是成功或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失败或是错误的。如果是成功或是正确的,教育者当然不会干预,但如果已经估计到孩子准备做或正在做的事可能会失败甚至有“错误”,许多教育者采用的是“马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避免失败或少犯错误,而孩子的母亲却采用了让孩子尝试“错误”的方法。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著名的教育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经验的确是孩子们学习的好老师。我们知道,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就是指一种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常常采用的‘局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表面上是帮助了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的良好机会。再来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首先,她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在尝试中,而且是在尝试“错误”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经验。正是由于这样的经验,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也为他今后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孩子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

上面的故事还使我们想到,经验必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大人的“经验”如果告诉孩子,那还仅仅是一种“知识”,并不是孩子们自已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现代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让孩子们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重要得多。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会学习是必须以孩子们的原有经验为基础的。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甚至是尝试失败和错误,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积累起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更好地去自己解决问题。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

赢在起跑线上

-------家长学校培训内容

刘振增

教学目的:

1、贯彻上级关于家长学校精神,引起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

2、了解教育孩子的一些知识,指导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

2、难点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教学参考:

“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梁红梅老师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家长学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你们百忙中参加家长培训会,感谢你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过去我们学校名称是“滦南县司各庄镇南集完全小学”,现在,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个校名,叫“家长学校”。就是说,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变化,学校不只是教育学生,同时还兼有培训家长的任务。

今天的会议,是家长培训,目的主要是引起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并了解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如果真的对孩子成长起到了一点作用,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由于水平有限,有些内容我们说的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谅解。(主要参考“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梁红梅老师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家长学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记录。)

教学内容:

一、起跑线在哪里

我说的起跑线,指的是孩子接受教育,并随之成长的起点。过去定位在小学一年级,后来定位幼儿班,现在定位在出生或坐胎。总之,现在统一的观点,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老师是助跑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学会做老师学会教育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二、了解家庭教育新特点

(一)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

1、早熟

生理:女孩子月经1985年14.5岁;202_年13.8岁;现在9.2岁。青春期比30年前提前3.3岁。过早成人化,如果总拿小孩子看待,会产生很大的对抗。小学开始有搞对象倾向,因为生理早熟,已经到了青春期。

知识和习惯:善于观察,储存信息多(聪明)。如果不主动在更早时间,用好的家庭环境、好的教育占领孩子的大脑,就会被其他的东西占领,以后再想用自己希望的东西挤占,容易吗?老师不是神。2岁玩手机,你觉得孩子聪明很高兴,以后玩手机玩游戏会上瘾!

2、心里复杂

思维具有批判性,喜欢纠错:《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为什么砸缸,有很多办法救人,为什么砸缸?把文章的思想性引到别处,不是你说啥就是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说了很多话,但是有一句不入耳,就深深地记恨。

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强:小大人意识,越“管”越逆反。学会撒谎。很小的孩子,要他手里的东西吃,把手背到身后说“没了”,感觉聪明好笑;作业没完成,说落在家里,搪塞过关。孩子不会撒谎,这句话不成立。

3、独生子

自我为中心,少伴,很难接受规则,不会和人分享。容不下别人,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孩子玩,别的孩子的玩具必须让自己玩。自己的食物不让别的孩子吃,别的孩子的食物必须让自己吃。

(二)今天的父母和昨天的父母不一样了

1、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太强了,但是又不懂法。只想到维护自己的权利,侵犯他人权利,影响孩子成长。例1,我村一家长说“我又到学校收拾了校长老师一顿”,像一个战争中的胜利者,学校是战场吗?;例2,学校的事,在学校办公室,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谁欺负你,别理他,告诉我,我打死他!”你敢打吗?打了行吗?家长太强势,还在会很弱势,变得内向,不会很好的找到和同伴相处的好办法,离群;例3,学校的这个班,家长曾经成群结队找学校,找老师,给孩子们留下怎样的思考?课上,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说“我叫我妈来找你!”教育孩子的基础逐渐丧失。

2、特别溺爱孩子,孩子重于自己的生命,容不得孩子受哪怕是一丁点委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动一下手指头,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句不爱听的话。尽最大力量满足孩子各种需求:好吃的,好衣服,好手机等。大量的金钱投入和情感投入换来孩子健康地成长了吗?

3、期望值越来越高,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龙是凤,标准太高,不切实际。

4、没时间教育孩子。忙于挣钱,忙于自己娱乐享受(打麻将,玩手机),把孩子丢给老人。自生自灭,孩子能按照父母假定的方向往前走吗?

(三)今天的社会和昨天的社会不一样了

1、由封闭走向开放

视角多,信息量大,世界太小了,可接受的东西太多。电脑打开,啥事都有;村子不大,啥事都出。

2、由贫穷走向富裕

富裕了,有了经济条件,孩子可以挥霍金钱,感受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失去了对劳动的认识机会。

富裕的生活条件带来物质和金钱的攀比,冲击我们家长对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

(四)现在的老师不是过去的老师了

过去是随性教学。比如小孩子吃药,先是加点糖,好话哄骗,实在不吃,掐着鼻子从嘴里灌进去。

现在是理性教学。还是说小孩子吃药,现在是多加糖,加好糖,好话说得自己都絮烦,还是不吃咋办?“掐”违法,“灌”更违法,老师们得依法施教啊。

三、处理好家庭教育两个问题

孩子发展制约因素:基因和环境。遗传基因有很大不同,不能改变;环境影响很大,可以改变,并可以弥补一些遗传基因的不足。

(一)调整期望值

参考孩子基因,调整期望值,我曾经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大出息,但是现在想想,我没出息,孩子不可能有大出息,做个普通老百姓是最正常不过的;如果要提高期望值,就必须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弥补基因的不足。

只有先学会做人,然后才会很好做事。家庭教育做人,学校教育做事,家庭教育是突破口。家长期望值一定先把孩子做人放到首位。

(二)重视直接教育,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重视直接教育

孩子出生开始就模仿,开始接受教育;家长干啥,孩子干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玩手机,孩子抢手机,玩手机,二三岁孩子会玩手机;家长打麻将,孩子很早认得麻将牌。

孩子教育,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

父母不能等同于家长,父母不等同于老师,但是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家庭不是学校,但是家庭是教育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家庭教育环境是关键。

2、提高自身素质,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自身素质:

语言素质:家长语言粗俗,有骂人的口头禅,孩子会骂人;大人文明,孩子言谈文明,孩子不骂人。

行为素质:自己抽烟喝酒打麻将,还不被沾染这种习惯吗?放学时,家长车辆杂乱无章摆放,回家后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容易吗?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并在国旗下讲话,拒绝零食,孩子受得了,你受得了吗?

思想素质:与人为善,遵守公共道德,孩子会做个同样的人。3月学雷锋月,有三个同学被评为“小雷锋”,如果你的孩子捡到钱,捡到手机,让他归还失主吗?

教育能力:吃饭的时候,孩子抢筷子,抢饭碗,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家长一把夺过来,也就剥夺了孩子学习主动性。孩子玩水玩土是天性,也是学习过程。孩子放到人群里,开始会与同伴打架,但是逐渐会学会与人交流,懂得一些规矩。作为家长,成为一个师者。

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少看手机,少看电视,少打麻将,腾出时间,和孩子共同读书,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聊天。家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孩子也会大度宽容阳光。

尊敬的家长,如果感觉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从今天开始,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打开孩子成长的空间。

第五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庭:人的第一学校

一、家庭教育是家长的基本职能

家长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寄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业”是什么?“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马克思一句话就把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说了个透。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强弱的根本大事。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

我国有三亿多个家庭,六亿多个父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孩子这粒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如何履行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承担起缔造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为父为母者亟须深思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尽管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会有所不同,但对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于家庭固有的血缘、伦理道德、感情上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家长在担任教育者时,在许多方面有着学校教师无法超越或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长必须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基本职能。

二、父母——孩子的第一老师、亲密的朋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同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一般子女最乐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写照。父母自身的事业心、责任感、会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彼此情感亲切真挚。而情感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孩子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从出生、成长到走上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教师了解学生偏重于某一阶段,而家长对孩子每个阶段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于对父母的亲昵而显得随便,这使他们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随时都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喜欢“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进行教育时,针对性就强,且有连续性。另外,家长能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某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节性教育;看戏看电影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外出旅游、参观甚至逛马路商店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各种知识教育;在家读书、看电视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用眼卫生教育等等。又由于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亲自实施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灵活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决定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必须首先把孩子作为亲密朋友来对待,否则老师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我们曾对不少后进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调查,这些孩子反映了许多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创伤。有学生写道:“本来我应该是快乐的,可我从来没有欢笑……他们总是找岔子骂我。我对这个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别人所能得到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每天放学我便到处游荡,到晚上六点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我也曾为改善这种关系作过努力,可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来和我做朋友。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件件事照办的木偶。我对这个家彻底·失望,总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桩事情没按父母的意见办,他父母就“大发雷霆,处处找我的岔子,使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我承担这种无形的而又是无比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实在是受不了。如果长此以往,我的精神会崩溃,这是真的。”落款是“一个处在困顿、压抑状态下的等待您帮助的学生”。

针对两代人的“代沟”问题,我们也作过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你希望和父母之间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几乎每一次问卷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满意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还十分反感。他们在问卷中写道:“父母·和孩子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是管教干部和劳改犯的关系”;“不敢说话,害怕父母”;“儿子像风筝,父母紧紧拴住它,不让它高飞。”孩子们对父母应怎么教育子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作为大人不应该以长辈自居”;“大人不能以大压小”;“作父母的不应该包揽属于孩子的权利,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父母不应该发号施令,好像孩子是他们的附属晶,要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我们,使我们产生抵抗情绪”;“父母是正确的听父母的,父母不正确的,也应该听听我们的”;“父母做错事,要有勇气向儿女认错。”这些都是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沪喊。我们做家长的难道不为之触动吗?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对孩子的积极要求要支持。我们要保证对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资。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游或公园游玩。对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答复。对孩子一些必要的购买要求应满足,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办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对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给予具体指导。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对生日很重视,凡有一位好友过生日,他们就想送上一份礼物。送什么呢?这时往往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指导。父母应告诉孩子,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孩子来说,生日庆祝,不应过高地追求物质,而应以祝贺生日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主。当然买一支钢笔或一本日记本赠给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坯体现在评价自己孩子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过分乐观,又不悲观失望。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华和能力,又要承认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当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为之庆贺、勉励;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真诚宽慰、激励。对孩子的长处,父母要赞扬、肯定;对孩子的过错,父母要批评帮助。

特别是对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静、理智。要认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要给孩子更多的爱,鼓励他重新做人。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要坦诚地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点和失误,用自己的精神、行为去感染孩子,增强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他们首先是由家庭开始踏上社会化征途的。

(一)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堕地始,在随后的家庭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

如某一位家长因子女在同学中打架吃了亏,请别人去报复,自己感觉是在替子女出气,或挽回面子,却无意中在向子女实施了相互仇恨,目无法纪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长因子女的错误,主动带子女到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就是在自觉地向子女实施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教育。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是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人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决定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或“好”或“坏”两个效应。良好的言传身教过程犹如阳光雨露般地滋润着子女的心灵,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利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人。相反,会损害子女的心灵,使他们身心扭曲,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家长创造、设置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功能。人们常讲的“音乐世家”,“教育世家”,“书香门第”的形成与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功能是分不开的。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才,对社会作出贡献,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与家庭生活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母是一个史官,从小学习了许多诗书和历史,立下了要写史书的愿望。司马迁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跟着父亲博览群书,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不仅学会了写文章的本领,也树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后,他能够继承父业。当他受刑以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千古名著<史记)。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原上海向明中学学生吴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学的教师,夫妇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对四、五岁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伦理教育和辅导。一到晚上,父母学习和工作,儿子坐在父母中间,也自觉自愿地开始自己的学习,在纸上画各种图画,很沉得住气。父母看几个小时的书,他就画几个钟点的画,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小学,父母对儿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一定量的书。又培养了他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自学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熏陶,使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创造、设置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购置的电脑、打字机、科技和文艺书籍,以及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工艺、摄影等用品和装饰。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议论主题,对社会、学习、工作的态度,父母在家庭的行为,语言的表达,处世态度等。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而且是惊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二》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至于孩子将来成什么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二)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的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必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热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祖国”带有民族性的意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一般来说,每个人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爱和认同意识。在与民族利益和声誉有关的问题上,对民族的多数成员来说,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前途命运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昌盛、民族强大才有个人尊严的保障。因此,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应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

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因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尤其需要发扬民族自尊和自强的精神。为使孩子的心灵里扎下爱祖国的根,做家长的应该自身先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爱祖国首先应该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在当前,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民族赢得荣誉。一个好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工作、事业的发展,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往往在家长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现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关心。同时,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不要因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对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强词夺理不予承认。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会影响子女在接受家长或老师教育时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不要在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的“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勤劳、谦虚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一个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人。我们家长做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母亲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伟大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戴和老师、邻里的赞誉。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好家长,就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做人准则,保持内心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东西很多,不能把那些丑恶的东西当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人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切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

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劳俭朴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根正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础道德教育好。

(三)为人的一生塑造个性特点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场所。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创造这一气氛的关键就在于让“爱”弥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夫妻间的情爱,有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兄弟姐妹间的互爱。这种种爱,应洋溢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如果不和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投入阴影。使孩子觉得在家中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和出走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和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间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阴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好的个性特点的养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处的民主家庭,对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了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尤其初中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过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应当采用平等的说理方式进行。说理就应避免打骂和体罚,对子女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动。子女的同学来家作客时,要热情欢迎,并不在同学面前讲孩子的过错,以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遇事互相协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应协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规定或子女自作主张,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利于家庭民主的发扬。

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对孩子个性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亲要求严格,而母亲却溺爱、放纵。二是表现在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严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却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评孩子,老一辈马上出来袒护。三是表现在教育者教育态度前后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随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对孩子很迁就,态度也和颜悦色,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耍态度,甚至迁怒于孩子。这种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机可乘,学会钻空子。或者它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执拗、神经质的毛病。

家庭成员间的教育不一致会使各种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配合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队伍。

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运用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宗旨。学校应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校园生活也需生动活泼。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环境,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而且有教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必须懂得教育儿童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家长对孩子培训的责任。

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社会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是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也更为复杂和迫切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要以这部法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从新的高度,以更强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家长学校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