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24-97086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2 03:09: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202_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项目“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ZZC121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酒店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对于人才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式下,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一、社会需求与酒店管理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1.社会需求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酒店与国际酒店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需要更多具备酒店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人才。而长期以来,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都将学生的培养目标放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一毕业就可以上岗,为饭店创造效益。但在酒店业的新形势下,这样的人才已很难满足酒店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所以,现代酒店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酒店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他们不仅有着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在工作中也在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一旦需要这些员工将他们的经验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应用到酒店管理的时候,这批员工在理论水平上的匮乏便立即暴露无遗,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达到的。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无法将好的经验和方法推广开来,不仅会使企业失去生机,更重要的是会失去市场。由此看来,现代酒店所需要的不仅是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总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酒店管理课程概况。(1)课程设置。目前,多数学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都按照“理论+技能”的模式。酒店管理课程一般为:《饭店管理概论》+《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这样的设置模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着相近科目中相近内容的重复出现的问题。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目前,各中职学校都已使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使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可遗憾的是,教学工具在进步,教学方式却一成不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枯燥过时的教材,都已成为我们进行彻底教学改革的桎梏。

二、教学实践改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总结与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饭店管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为此,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我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事例研究法、讨论指导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1.事例研究法与讨论指导法。这两种方法交替、揉合使用。在讲授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首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给出合理与常规的方案。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过程,对于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我还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有别于常规的方案,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2.角色扮演法。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把客人住店的全过程表演出来。在每轮《饭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中,我都会使用到这种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还可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3.实践操作法。在《饭店管理概论》中的实践操作不同于《饭店实务》中的操作,这里的操作主要指在学习完客房部和餐饮部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主题客房和菜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调查研究法。每学期我都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期性的作业,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哈尔滨的各大酒店,一方面是去看酒店的布置、风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了解各大酒店的个性化服务等情况,并且通过调查做一份包含现状和提高措施的报告。

5.换位学习法。换位学习法是指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做一次小老师,上讲台讲课。用这种方法时,我选择的是饭店人力资源部培训这一章节,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充当老师这一角色进行授课,不但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系统性、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也是他们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检验。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好授课内容,同时,由于参与主体的限制,必须要合理安排和选择合适的学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但要真正实现旅游教育中的教、产、学一体化,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对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酒店业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酒店业需求,授之以酒店专业知识。

2.师资方面。酒店业的发展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更新,随时关注酒店业的前沿信息,以保证传授给学生符合行业需求的有用知识。有时甚至要深入到酒店中去,亲身体验。教师的知识、素质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3.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断层的问题,即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很多教师本身在实践方面就比较匮乏,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酒店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酒店的发展计划、培训计划中去,取得教学、实习等领域的多方位合作。最终实现教育界与实业界的结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周小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2_,(07).[2]单铭磊.国外饭店职业教育模式分析及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2_,(04).[3]郑淇,李胜男.实践教育在中职院校的现状[J].经营管理.202_,(06).[4]朱云娜.浅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企业导报.202_,(01).[5]罗春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2_(02).[6]王水秀.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202_,(06).

第二篇: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及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酒店行业获得较大发展,酒店行业吸引了众多人才且打开了人才缺口,以致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众多高校中的热门专业。高校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等现象,即酒店管理缺口大量存在,但高校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本文梳理了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几点合理建议。

关键词: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作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行业,酒店行业正蓬勃发展,酒店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开设了现代酒店管理专业,为众多酒店企业培养了一流的酒店管理人才。但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因陈旧的教学方法、狭窄的教学内容、短浅的教学视野等问题,高校所培养出的部分酒店管理人才无法顺利地被企业所接纳,以至于校企合作存在断层现象。

1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基地问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环节。现代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但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高水准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难以开展,以至于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不足、实训基地建设不全面。

1.2人才培养问题

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十分突出: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相对落后,甚至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相对匮乏,许多教师没有深入了解酒店管理的一般流程,且对现代酒店管理的新动态关注不足,以至于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二是校企合作不深入,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贯彻得不够彻底,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推荐就业等环节落实不到位,过于重视招生环节而忽视培养与就业环节直接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1.3课程教学问题

一是证书与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得到贯彻,以至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大学教育背景下的现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差异不明显。这反映了现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十分欠缺。二是高校重理论培养与企业重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其重点侧重于培养大学生工具性操作技能而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大学生走上岗位之后难以适应现代酒店管理岗位。三是专业技能培养与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脱节,部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过硬,可以适应现代酒店管理岗位,但其语言能力、服务能力等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相对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发展。四是对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理解不到位,眼高手低、一步登天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

2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2.1大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积极建设现代化酒店实训基地,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与能力。将现代化酒店企业、高校与具体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形成独具魅力的个人品质与专业技能,从而成为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的佼佼者。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酒店管理的一般流程与主要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巩固管理技能与方法。

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积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从招生、教学、就业三个环节入手,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招收高质量生源,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通过推荐就业、自主就业与创新三种形式确保现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无后顾之忧。二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即从现代酒店管理企业引进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引导理论素质高的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学习现代酒店管理技能,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从整体上提升师资力量。三是积极监控教育教学环节,了解现代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掌握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2.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削减理论教学课时,在理论够用的指导下大量开展实践教学与技能竞赛活动,确保毕业与就业同时进行。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模式。同时,积极与企业、兄弟高校取得联系,通过外界来检验教学成效,并借此评估教学,从而适时矫正教学、诊断教学。

3结论

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集管理学、酒店学、社会学、心理学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门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现阶段高校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创新与改革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生源质量与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钟晓鹏,刘葆.从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看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巢湖学院学报,202_,(7):157-160.[2]祝晔.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5):72-75.[3]朱晓洁.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2_,(2):115-116.

第三篇:15_《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档案(教学改革与创新)

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 授课教师:

护理龚鸣敏 建工0902-04 园林0901 0901-02 生工

开课学期: 202_-202_-1

选用教材: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版)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班级: 0901-02 环工0901 编著: 刘永祥 出版日期: 202_年8月

课程类型: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总 学 时: 64

填表日期: 202_.11.9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第四篇: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作者根据职中生的能力特点,认为plc教学适宜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以及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 plc 案例 任务 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归宿。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中职教育者普遍探索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我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在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以案例为主线的教

plc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我在介绍plc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的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设备的配备,等等。其次,教学中对所应用的案例不妨先演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激发求知欲望。

在职业中学,plc的教学侧重于实际的基础性编程设计,如果在教学中以传统的线性顺序进行,每一个问题先分析清楚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对plc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指令很枯燥。另一方面,plc指令的数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指令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指令,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指令知识,而是一个实用、典型的案例。在教学内容变得实例化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并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学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请你设计一个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切分,从母任务中分解出一个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控制十字路口东西或南北单方向交通灯程序的设计,然后进行十字路口两个方向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比如,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交通灯控制功能的文字说明后,普遍提出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应及时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是否可以采用流程图或波形图来描述其控制流程?帮助学生通过更直观方法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一种处理类似任务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学记》中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案例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第五篇: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摘 要:财务分析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分别从改革与完善课程内容、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效果等方面分析我院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财务分析;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财务分析课程是我院会计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修读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后,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才能修读的一门课程,是各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扩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该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笔者将近几年财务分析课程在我院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展开分析,以求不断完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革与完善课程内容

财务分析,有些学者也将其称为财务报表分析,目前市面上该类课程的参考教材较多,教材名称也有所不同,比如: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等,由于财务分析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比较晚,其内容体系的安排也不完全相同,常见的内容体系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以张先志的《财务分析》为代表的一种体系,该体系由概论、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综合分析四部分构成,概论部分包括财务分析理论、信息基础、程序与方法;会计分析部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的阅读与分析,有些教材也将会计分析部分从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几个角度展开分析;财务分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包括财务综合评价、财务预测分析和企业价值评估。

第二种是以王化成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一种体系,该体系由概论、能力分析、综合分析和价值评估四部分构成,概论部分包括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能力分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等;综合分析部分包括杜邦分析、经济增加值分析和平衡计分卡分析等。

第三种以张新民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一种体系,该体系由概论、质量分析和方法分析三部分构成,其中质量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现金流量质量分析和财务信息质量分析等。

以上三种体系的设计各有所长,究竟采用哪种体系作为财务分析课程的授课内容呢,经调研发现,这三种体系在不同高校都有采用,有些高校教师采用第一种体系进行教学,也有一些高校采用第二种体系,当然第三种体系也有部分学校在采用。有效的财务分析要求分析者不仅要学会运用会计数据,而且要善于运用非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只是企业实施其经营战略的“财务表现”,忽略对企业所处环境和经营战略的分析,报表分析只能是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框架中财务分析构成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将战略分析纳入财务分析之中,这种分析框架在实务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确定财务分析课程内容时,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讲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作为课程内容,而将战略分析作为一门独立课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开设。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在考虑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框架基础上,将会计分析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分配较多的课时,重点讲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各个构成项目的解读与质量分析,在解读与分析过程中甄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披露的评价,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灵活性、会计估计的调整,修正会计数据,为后面的财务分析奠定基础,并保证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财务分析部分主要是分析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效果,主要包括对反映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比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我院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也学过这些比率计算与分析,为了避免对同一内容的重复学习,我们对这部分内容分配相对较少的课时,在这部分授课内容的安排上主要是对各个指标的深层次的分析,而不是局限于每个指标应该如何计算。前景分析的内容参照张先志的《财务分析》的综合分析部分展开,包括财务综合评价、财务预测分析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二、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与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再加之财务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很难将自己融入其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考虑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生源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在设计财务分析教学方法时,结合财务分析的特点,将教师精讲与案例分析、学生分组集体讨论相结合。教师精讲主要讲授财务分析的基础理论。案例分析主要是利用一些典型案例或新近发生的案例,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了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5个人,要求每组选择一家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按照教师授课进度,课后对所选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并制作ppt,在课堂上把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安排其他组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主讲教师掌控整个过程,并对各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并给予排名,采用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期末要求每组同学上交一份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注明小组的分工情况,杜绝小组内有部分同学搭便车的行为。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实际应用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还加入了实训教学环节,给学生安排了上机实训课,主要是利用福斯特教学软件提供的财务分析模块展开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实训,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创新考核方式

传统的财务分析考核方式一般都是“6+4”模式,或“7+3”模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试卷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计算分析等,占总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主要是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30%-40%,这种考核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财务分析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方式应多元化,注重考核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注重职业能力的测试。我院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已形成较为合理的考核方式。

具体做法是采用“5+3+2”模式,即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小组财务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种考核模式能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财务分析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在期末试卷题型的设计上,以考核学生分析能力为出发点,摒弃传统一贯的单选、多选、判断等题型,全部采用开放式为主的主观题,例如:给定一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分析中会用到的非财务信息,要求学生进行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或给出一个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对案例的理解回答问题。小组财务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分析报告格式的规范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陈述报告的明了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等,每个方面赋予一定的权重,避免教师评分过于主观,保证评分的客观与公正。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式符合我院会计专业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很好的调动,从提交的财务分析报告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财务分析课程的重视程度较高,能够认真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分析过程基本符合要求,分析也比较深入,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实现。

在学期末,我们对财务分析课程的授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财务分析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自己的财务分析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后续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_。

[2]王化成.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

[3]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4]刘谷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_,(03).[5]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2_,(06)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