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经典诵读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24-97024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1 13:38: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经典诵读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

经典诵读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

导读:经典诵读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上津镇中心小学,用西方的理论机械地图解我国的语文教育,最早肇始于《马氏文通》的西方语法理论造成了现在徒劳无用而又繁琐的语法教学,自从1903年语文学科独立之后“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中国语文教育在操作上的总体思路,而这样的思路所导致的就是我们现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讲轻读”“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语文教育从语文学科独立开始就犯了方

经典诵读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 上津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就照搬西方的理论,用西方的理论机械地图解 我国的语文教育。最早肇始于《马氏文通》的西方语法理论造成了现在徒劳无用而又繁琐的 语法教学;其次,自从1903年语文学科独立之后“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 姓》、《千字文》、《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的琅琅诵读声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对一看就懂、索然无味的白话文的繁琐分析。五四后,中国语文教育在操作上的总体思路,即四个字“举一反三”。每学期以二三十篇文章为“例子”,进行非常“科学”细致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以此达到让学生“循例”学会听说读写、“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的目的。前面师生对二三十篇“例子”文章的拆解、把玩、历练,即“举一”,后面学生“循例”“繁衍”大量言语即“反三”。而这样的思路所导致的就是我们现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讲轻读”“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背诵”。所以,语文教育从语文学科独立开始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整治。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回归传统,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最近几年来,各地相继举办了围绕着“与经典同行”主题相关的讲座或比赛,如台湾王财贵博士极力倡导儿童读经活动,以及北京、天津等地也举办了儿童诵读《大学》、《中庸》、《论语》和《弟子规》等活动。伴随着优秀诗文这样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新学期开始,我校一年级至六年级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实验。我校所进行的“经典教育”实验,是在广泛吸取国内外“读经运动”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科目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课程的调整,将中国古代的经典经文、诗、词融入到课程之中去,让孩子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全方位修身养性,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快乐的经典人生。

作为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在任教语文学科的同时承担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任务。我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入手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此,我提出了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

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

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典教材都是文言,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基础。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意义: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最受益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师也能在这一研究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归宿。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3、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6、尝试在半学期内将课本内容学完,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古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问访谈调查法、观察法。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导读:《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类型:小学课题负责人:马雪,开题时间:202_年3月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1、课题提出的背景,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学生进入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 课题类型:小学课题 负责人:马雪 开题时间:202_年3月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近几年来,我县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

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

倍”。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典教材都是文言文,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文基础。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3、课题研究的目的何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意义: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最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师也能在这一研究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归宿。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目标

(一)主要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3、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访谈调查法、观察法。

1、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专栏”,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必须熟背《唐诗宋词》及优秀书籍。

(三)研究途径

1、听,即听录音。

2、看,即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

3、读,每天读10分钟,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4、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

5、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6、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还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我读经典,我读古诗文”比赛等活动

(四)研究目标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以经典诗文,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诚信精

神。

2、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让儿童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6—13岁,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吸取最具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并能学以致用,口语、习作水平明显提升。

3、开朗,自信乐观,乐于交往,有优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2_.4——202_.8)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2_.9——202_.12)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3、汇总阶段(202_.1—202_.3)

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统计好实验数据,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字词能力评价工具。准备实验的鉴定、验收。

四、课题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组 长:高彦红 副组长:马雪 组员:郝春燕 宋月萍 张彦 马登俊 何占峰 戸鹏凤 张合庭 李晓红 何学军 石文岐 王韶红

高彦红:具体组织课题的开展;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马雪:负责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编写,负责主要文件的文字编辑等工作。

郝春燕 宋月萍 张彦 马登俊

(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何占峰 马雪 戸鹏凤 张合庭(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李晓红 何学军 王韶红 石文岐(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第三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十堰市房县青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让学生从小多读诗文,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应该倍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回归传统,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这需要我们将经典文学内容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弥补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享受快乐人生。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基础;通过“陶冶”、“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语文教学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认读写。小学一、二年级是认识汉字重要时期;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

五、六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诗经》、《国学读本》、《三字经》等诵读经典可以增加识字量,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三、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人人热爱祖国,以经典诗文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记忆力,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吸取最具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髓,并能学以致用,口语、阅读、习作水平明显提升。

3、通过读中华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整合的研究。将经典诵读与一、二年级的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经典诵读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培养学生品读、赏析能力和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经典诵读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让学生积累经典诗句,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4、经典诵读内容精选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辅性的研究。通过经典诵读来陶冶学生情操,端正学生品行。

五、课题研究遵循原则

1、经典性。阅读的作品,一是要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能够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这样的诗词文章才称得上经典之作;二是要能够传递跨越时代的人文思想,能够传递永恒的真善美精神,让读者从中接受健全人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大纲

一、绪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1探索教学规律 2发挥指导作用 3推动改革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

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

a.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现实或历史情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形式有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访谈法

b.观察法:指在被研究对象处于自然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抽样、追踪、综合观察法)

c.实验法: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研究假说,主动操作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结果并检验研究假说的一种研究活动。(定课题、选对象、定计划、施研究、理实验、写报告)

d.经验总结法:就是把对个别事物特征的认识概括为它所属的同类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e.个案研究法: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社会机构或团体以及某种情景的发展过程为对象,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f.内容分析法:是对确切的资料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量化、单个)

g.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A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 B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C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

工具性(思维、交际)、人文性(熏陶感染)、综合性(教学目标多元,功能多重,内容广泛,原则复杂,方法多样,程序多层次)

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A社会发展制约性

B教育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C课程性质(各因素中决定性作用)

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次重点)

素质是指以个人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结构和能量。

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 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

A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品德:就是一定社会道德和规范意识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系统。B智能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耿二(语言—智力)吴三(内容-操作-产品)林四五(听说读写)”

C审美素质(审美观、感受鉴赏创造美能力)D心理素质(志趣意志品质)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A转变旧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三个转变 两个观念:人才观质量观)

B拓宽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材料大、环境大、设置大、方式大、评价大、结果大)

C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D围绕课标优化学法指导(训练序列及内容同步,开展活动)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控制严格的、硬性的。

课程标准指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的是某一方面或领域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不设最高要求,没有上限规定,只有底线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评价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的空间。

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两个标准六部大纲:

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爱国主义、听说读写要求高、识字量要求不明)、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明语文科性质、德育要求、重视识字教学——新中国第一部完整规范大纲)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工具性、重读写重双基、第一次写入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工具)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比较完整表达语文教学目的、减少识字降低作文要求)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着眼素质教育)202_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2_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202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的与条件关系)

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识记层次)A整体性(九年一贯三维度)B阶段性(四个学段)C交融性(三维)D可创性

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前五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着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后五条从语文能力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体现三性: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

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A教材应有开放性

B应关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反映科技成果增强与生活联系 C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兴趣认知水平。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总体规划)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地有计划的指导下,主动的学习发展,使自身发展水平逐步达到《课标》中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实际操作)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

A教学准备

B教学实施

C教学反思与调整

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依据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走出封闭,走向开放(重在目标和内容开放)B搭建平台,主动发展 C提供资源,生成构建

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后以讲述的方式向倾听对象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述说自己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三种类型:研讨性、示范性、评比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准则。特征:A主观性和客观性B继承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系统性D实用性与有效性

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

A教学内容上体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B教学方式上遵循主体性与对话性统一的原则 C教学形式上关注情境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实现教学目标。)D教学理念上体现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原则。E课程建设上坚持基础性与延展性统一的原则。(内容形式结果延展)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的意义:

A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刘勰《文心雕龙》“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B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C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写字教学的意义:

A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B写字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C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D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植情感,学会拼音普通话,养成习惯,学会工具书。会认3000写2500 第一学段:喜欢有愿望,借拼音读汉字,音序部首查字典,会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成习惯,用字典独立识字,会认2500写202_ 第三学段:独立识字,会认3000写2500 目标特点:A阶段性连续性统一B三维一体目标体系C认写分开多认少写D打基础可持续

写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致力于素养培植感情,具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认3000 第一学段:培养愿望,掌握笔画偏旁,养成书写习惯,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规范书写临正楷,认2500写202_ 第三学段:体会汉字美,软硬笔写楷书,认3000写2500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

读准23声母24韵母及16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会四声会两拼三拼法

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示范、观察模仿法,BCD演示比较图示法 E夸张法 F歌诀法

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两山一所“集中识字流派(1958年辽宁黑山祁建华): A形音义统一,形为主; B认读写结合,认为主; C字词句联系,字为主 D记比说兼用,记为主。

分散识字流派(1958年南京斯霞):

A“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新词融入语言环境 B符合儿童认知及汉字规律

C合理把握教学要求,引导掌握方法,利用语境

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A注音识字(1982黑龙江):一目双行听说读写同时起步 B字族文识字(1960四川鄢文俊):借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 字理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双脑识字

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使三者建立联系。巩固识字最好方法是复现 A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笔画结构分析、形近字辨析、利用构字规律编字谜歌谣)

B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同音字归类、多音字按义定音、声旁助记)C理解字义才能牢固识字(教具助,构字法,联系生活和上下文)

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A、激发兴趣 B、教给方法 C、培养习惯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你对202_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202_《语文课程标准》突破“听”“说”分开表述传统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层次)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促使参与并热爱生活增强自信。

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在语文学习整体系统中处于先导的奠基地位,一种渗透、相辅相成的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激发、导向、细化、规范作用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识记层次)

介绍独白交往类,表演论辩想象类

4、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述。(理解层次,重点)

情境性、互动性、生成性、综合性、生活化

5、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

在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中,说的方面包括外在的言语组织能力、讲述能力、调控能力、对场合利用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听的方面包括外在显现的对言语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6、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A 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B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C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D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B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C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口语交际教学课堂结构:焦点发散式、多向聚焦式、板块合成式、线型递进式 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基本途径:

口语交际课的训练、语文课口语交际渗透、日常生活口语交际实践中指导 第六章 阅读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理解层次)

阅读教学的意义:

A、学习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B、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C、丰富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D、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九年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

2、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理解层次)

第一学段注重阅读兴趣培养感受阅读乐趣 第二学段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大量阅读

第三学段强化阅读兴趣重点在整篇课文学习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识记层次)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C、熟读课文,总结巩固

课文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教学规律

4、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识记层次)

课文教学的程序变式是指改变教学课文的固定模式,改变逐段讲读的程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A、直接切入式又称中心突破式

B、举一反三式

C、跳跃阅读式

D、由果溯因式

E、一篇带多篇式

5、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层次,重点)

A阅读心理过程的规律(感知、理解、反映、综合)

B读思结合的规律 C读写结合的规律

D课内外结合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6、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识记层次)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力构成: A阅读感受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获得鲜明印象、受到感染激励的能力(基础)B阅读理解力是读懂文本、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获取意义的能力(核心)C阅读欣赏力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从欣赏的角度阅读文本,并具有初步品评优美词句段篇的能力。

D阅读评价力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主要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作出理性鉴别与评判的能力。

E阅读探究力是在阅读中对文本的深层内涵或疑难点进行探究,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F阅读创造力:是学生运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中产生出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见解和新异结论,或在原文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作品的能力。(最高层)

7、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层次)A 激发阅读兴趣

B培养阅读习惯

C指导阅读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

浏览:是快速的对文本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从中捕捉有价值信息的阅读法 D发展阅读个性 E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小学总量145万字以上)

8、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词句教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关键词比较辨析)B段篇章教学(讲读法诵读法研读法自读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启智怡情,使教学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第七章习作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识记层次)

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一学段“写话”第二三阶段是“习作”

2、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识记层次)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的转化,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思想、感情向文字符号的转化。

这种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启发小学习作教学训练必须从内容入手,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

3、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心理特点。(理解层次)

A萌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B表达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C书面语表达需要有声语言支持

D书面语言能力发展和形成中的动态性语言表达形态

4、论述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层次,次重点)

A说与写结合的规律

B仿与创结合的规律

C积累与表达结合的规律

5、结合实际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包括A命题(切合实际、有启发性、自由命题)B作前指导(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指导环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指导编提纲)C批改(与学生修改结合、讲求实效、鼓励进步)D作后讲评(抓重点重鼓励调动能动性联 系作前指导和习作批改,方法:交流品评、文字推敲、优缺点分析

6、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重点)

A、收集材料的能力

B、审题立意的能力

C、选材组材能力

D、驾驭文字能力

E、修改文章的能力

7、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应用层次,次重点)A、收集材料能力培养

B、审题立意能力培养

C、选材组材能力培养

D、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按顺叙写照样子写,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评析遣词造句,积累语汇)

E修改习作能力培养(激发兴趣明确要求教给方法)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结合时代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试述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也是课程改革内在要求。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和个性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2、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理解层次)A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B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观察所得

C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跨领域学习D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理解层次,重点)

A开放性要求:突破传统教科书教学的限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开放)B 自主性要求:让师生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C实践性要求: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经验(保证时间、完整性)D合作性要求: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的共同成长

4、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写出反思和总结。(应用层次,次重点)活动过程:准备方案、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总结交流。

5、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信息资源。

6、综合性学习选择主题策略:从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实践中发现,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从地方文化中开掘

7、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 A指导开展资料收集 B指导整理和研究

C指导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8、对案例从主题、目标、要求及实施策略点评

点评:师生互动合作,无预设目标学习内容方式展现自主性,体现主体地位。第九章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课标》“评价建议”在评价目的、重心、方式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明显区别: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重心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走向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由较为单一走向多样化(形成性终结性定量定性)评价主体从单一主体(教师)走向多元主体。

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意义:检验改进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1、课程评价经历的几个时期。(识记层次)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历史阶段的划分: A测验和测量时期(评价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些特点。特点是评价与测量近乎同义。19世纪末)

B描述时期(根据预订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订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20世纪30到50年代布卢姆)C判断时期(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20世纪50到70年代)

D建构时期(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价值观支配。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20世纪60到70年代。

2、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识记层次)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E、反思功能

F、鉴定功能(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识记理解层次,次重点)A、评价目的的育人性(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以人为本)

B、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性、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结合,更重视定性)C、评价取向的全面性(注重整体性、综合性)

D、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关注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4、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

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的维度可以将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归纳为三种: A、目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忽视主体性和过程)

B、过程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对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尊重)C、主体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价值多元、尊重差异)

5、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理解层次,次重点)A、由侧重量化评价转向侧重质性评价 B、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C、既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D、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

E、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6、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在方法上提倡以形成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为主。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 A、对小学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评价(重视知识运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评价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B、对小学语文课程五个方面的评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评价既要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兴趣和习惯。方法:回忆自由联想随机抽样;填空替换求同求异类比归纳选择)、阅读教学评价既要综合考查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也要考查其兴趣方法习惯阅读量和速度。方法:问题问答次序排列确定要旨体味含意)、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习作教学的评价应重视习作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分析法多段短文测量、评定量表参照量表法)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关注问题意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过程和体验)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A、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终结性评价(编制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B、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尊重个性)C、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必要的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识记层次)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学习理论(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布鲁纳代表的认知主义及皮亚杰代表的建构主义加涅代表的累积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原理:整体性有序性反馈原理)

2、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识记层次)A、从单

一、孤立到系统集成网络化

B、从辅助传统灌输教学到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

C、从教材搬家、知识罗列到营造全方位网络学习环境。

3、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并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层次,重点)

A、多媒体教学:演示型、交互式 B、网络教学:讲授型(同步/异步)、讨论学习型(在线/异步)、协助学习型、探究发现型(设情境定主题、自主探究查信息、交流协作解疑难、讨论评价报成果、扩展延伸带动课外)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识记理解层次)A、科学性原则(内容、过程、技术的科学性)B、目标性原则(培养语文素养首要目标)C、有效性原则(效果和效益)

D、互动性原则(人与人、人与机)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你如何理解“整合”这一概念?(理解层面次重点)音频、视频、图像、文本、虚拟现实、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加以整顿、协调重新优化组合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均可自我控制,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十一章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定位。(识记理解层次)角色是指个人或人们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或应履行的职责。

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已由语文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者和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向与学生的交往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建构者的角色——既是校本课程的研制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还是课程实施的决策者。

2、论述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说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重点)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

A、本体性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学科发展历史趋势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思维工具及相关学科知识)

B、条件性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C、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的积累)

D、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技、工具类、艺体类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道德:

A、教育公正(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合理需求、合理评价)B、教育责任感(教师对社会所期望的职业角色的认同和承担)

C、教育爱(是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指教师对受教育者合理利益的谋求,是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

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解层次,重点)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

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4、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对自我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转变过程。包括教师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以及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和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境界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个阶段:

A、生存关注阶段(建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处理教师个人生活)

B、任务关注阶段(确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观与学生观、小学语文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有机结合)

C、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意识、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第五篇: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

(一)(202_-05-13 09:26:32)转载 标签: 分类: 整合研究课题总体方案

杂谈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研究方案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于志强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202_年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大纲变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变了,教学方式变了,评价方式变了…… 语文教学必须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由于两极性震荡思维定势的影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似乎就是越新越好,与以往的语文教学越不一样越好。实际教学中,不仅对于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如集中识字,注重积累,熟读精思等)缺乏认真的学习、借鉴,而且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被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的好的做法(注重‚双基‛,对于科学的语文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读写结合等)也没有进行理性、客观的审视、研究,从而导致语文教师思想困惑,语文教学实践混乱,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竟然不知该如何上语文课了。同时,由于一直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语文教科书实际上充当着并不称职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角色,导致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很大,往往是教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教学差异很大;而且由于教材编写水平的落后(现在使用的几套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基本上仍旧是文选型的),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不明确,加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长此以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堪忧。

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问题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他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的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断层,人们渐渐疏离、淡忘了经典。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对英语的关注和投入的精力甚至超过了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可悲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法国巴黎发表共同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二、相关研究概述

据查阅有关文献,目前国内外部分小学和民间已经有一些经典诵读的活动和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例如1994年台湾 王财贵教授发起并倡导的青少年‚读经运动‛;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也开展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全国许多学校参与实验。这些研究和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如‚读经运动‛从根本上否定现行的语文教学,力图用读经取代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这种观点和做法无视现代语文、语文教学和传统文言文、私塾教育的特点、区别,一味复古,显然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况且‚读经‛作为民间的活动没有被纳入主流的学校语文教学计划之中,效果有限。还有的学校仅仅把经典教育理解为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当然,古诗是经典,但只是经典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小学五年的时间里,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仅仅背诵几十首或百首左右的古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缺乏小学生经典诵读科学体系和有效实施方法的研究,没有从常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整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实践,致使有些实验增加了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负担,效果不够理想。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经典诵读是传承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面临民族文化断层的危机,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吴冷西等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训练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儿童抓起,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吸收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历练文化眼光,提高文化品位,在经典诵读中学生会步入文化情境,体验文化情怀,丰富文化阅历,感受文化韵味。如此,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绵亘久长乃至发扬广大才会有希望,有保障。

2.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朱光潜先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曾经就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之间效应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能力的项次记有:提升记忆力、增进日后的理解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的触角多且广、提高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语汇、认识许多字(识字)、较易了解文言文、提升专注力、持续力增加、开发理性等。

3.经典诵读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灵越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他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

4.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也就是过于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于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键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我们认为,就目前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的水平而言,要求所有教师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都能独立地、科学地创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难点)——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研究,从而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参考、参照,是在目前教材编撰情形下必要而实际的措施。

四、研究主旨和特点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1.不改变现行教材和现行教学计划,不增加课时,不增加教师、学生、家长负担;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力争效率高、效果好;

3.充分发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优势,通过给经典全文注音的方式,有效解决小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

4.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鼓励让学生以享受的态度诵读经典,只求全面体验,不为短期功利。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

(二)(202_-05-13 09:41:24)转载 标签: 分类: 整合研究课题总体方案

杂谈

五、研究内容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和不同年级特点构建相应的阅读教学模式,如‚情境朗读模式‛‚自主选择模式‛‚探究讨论模式‛‚角色体验模式‛‚言语学习模式‛等。每种模式均包括:①模式类型;②适用范围;③教学程序;④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研究

1.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能力的要求,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功能类型和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语文训练点),并设计相应的练习。

在明确年级、主题单元语文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实施‚课时目标教学‛,即要确定出每一节课的语文训练目标,做到集中、具体、可测,每节课以2-4个为宜。

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在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节课都要用开始后的3—5分钟的时间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如正音、说话、朗读、写字、速读等。

2.扩大阅读量。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

(1)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自读课本‛;二是要加强课外阅读;

(2)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开设‚自由阅读课‛,一、二年级每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二节。学生可以阅读自带书籍,也可以到阅览室阅读。

3.进行速读训练。从中年级开始进行有计划的速读训练。

(三)小学语文习作序列与教学研究

按照从‚仿‛到‚作‛的总体思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构建系统的习作教学序列,探索科学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

语言形式决定于语言功能,而语言功能又决定于交际活动的类型。要以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为基础,根据学生不同交际语言的发展施之相应的语言教学形式。在完成现行教科书安排的习作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开设‚自由练笔课‛,一、二年级每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二节。不同年级的‚自由练笔课‛可以安排以下内容:

低年级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作为调节各种活动的日常口头语言是主要交际方式。要让学生在轻松、游戏般的学习中发展交际语言。可以通过童话体作文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中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此阶段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真情实感。要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描写和认识,强调写生活文,写真人真事。

高年级学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其主导活动。根据不同对象表达语言的功能得到发展,并成为主要发展的语言活动。作文要进一步要求学生记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可以写读后感、影评、书评以及各种实用文。

中、高年级可以进行快速作文的训练。同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1.阅读类:阅读欣赏、评论型;读书汇报型;资料收集型; 读写方法训练型;速读训练型。

2.口头表达类:会话型;演讲型;朗读型;讨论型;表演型。3.听力训练型:听记型;听记复述型;听记写故事型。4.书面表达类:手抄报;想像作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5.其他类:书法小组、采访、调查。

6.此外,可以定期开展各种语文方面的比赛,如朗读、演讲、书法等。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

(三)(202_-05-13 09:49:45)转载 标签: 分类: 整合研究课题总体方案

杂谈

(四)经典诵读实施研究 1.经典诵读的内容。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具体诵读内容及字数:《三字经》1080字;《弟子规》1080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中华成语千句文》10272字(2568个四字成语或短语);《论语》15917字;《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老子》(5279字);《孟子(选)》(11280字);优秀古诗文约200首(篇)。

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初步拟定经典诵读日程安排如下: 一年级上:《弟子规》《三字经》及古诗15首; 一年级下:《百家姓》《千字文》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上:《中华成语千句文》(上)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下:《中华成语千句文》(下)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上:《论语》

(一)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下:《论语》

(二)及古诗15首;

四年级上:《论语》

(三)《大学》及古诗14首;

四年级下:《论语》

(四)《中庸》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上:《老子》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下:《孟子(选)》及古诗文32首(篇)。

2.经典诵读的实施。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

(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

(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

(4)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

(5)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营造浓郁的校园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

(6)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六、研究方法

研究分两条线进行,一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划分若干子课题,组织教研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三结合的队伍进行专题研究;二是选择8所有代表性的学校以点带面开展研究,两条线的研究互相配合和补充,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好地结合,并取得实效。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而研究‛的观念,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为行动而研究(reserch for action)‛‚对行动的研究(reserch of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rch in action)‛。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善于省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积累资料,主要包括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案例分析,自己对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的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2_.9—2007.9)

(1)查阅有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论证;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4)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拟定经典诵读的内容。2.第二阶段(202_.9—202_.7)

(1)进行课题立项工作和实验教师培训工作;(2)按照研究方案在实验学校实施‚经典诵读‛;

(3)组织实验教师以使用的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内容,分别从阅读和习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4)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联系会,交流、总结研究经验,布臵研究任务;(5)教研员和实验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6)举行实验学校现场会、实验教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生诵读汇报会、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7)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3.第三阶段(202_.7—202_.9)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预期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报告;

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汇编;

③小学语文教科版各年级课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设计汇编; ④小学语文教科版各年级习作教学资料汇编; ⑤小学生经典诵读资料。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

1.本课题主持人现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副研究员,曾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持黑龙江省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双主‛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获一等奖),具有比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组织能力。

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多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可以使此项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课题组中有中学高级教师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

2.课题主持人、参加者所在的单位为市级教育研究院、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小学校,可以从研究时间、研究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的顺利有效开展。

本课题的研究以哈尔滨市教育学会‚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为依托,并将积极争取获得省语言文字报刊社的研究经费支持,以便能够在不增加学生、教师任何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开展研究。

九、研究对象

哈尔滨市香坊区8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

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于志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语文教研员 副研究员 硕士)副组长:杨修宝(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教研员 小学高级 本科)

祁敬伟(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教研员 中学高级 本科)

隋 艳(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教研员 中学高级 本科)

经典诵读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