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念奴娇教案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24-82369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4 19:18: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界首中学 李春飞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3、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诗歌诵读通常有四个层面,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这四个层面逐层深入,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进而体会诗中情感,感受诗歌之美。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文辞优美,感情浓烈,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因此,本课设计采用诵读感悟的方式,结合情景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手段,让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苏词的意境和风格。【教学准备】 PPT课件 【运行环境】 WIN XP MP3播放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导入。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面对滚滚江水,不禁豪情涌动,放声高歌:“大江东去„„”(多媒体配乐,教师范读。)

二、出示课题,学生介绍苏轼。

三、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

2、提示词中读音和节奏。

3、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4、学生齐读。

四、再读,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教师串讲点拨。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3、齐读感知,读出气势。(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五、三读,赏析品味,揣摩词中情感。

1、赏读赤壁气势磅礴、雄奇壮阔之景,体会诗人对壮美山河的赞叹;赏读周郎雄姿英发、风流倜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赏读诗人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苍凉感概。

2、理解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铺垫作用,理解诗人在对比之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3、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绘壮丽之景、画英雄人物、抒豪壮之情。

4、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5、学生齐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六、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阅读比较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人物塑造上的差异。(留作思考问题,学生课下讨论解决。)七、四读结课,感受苏词之美。

让我们来到东坡赤壁,仰望苏学士的气度风范,让我们一起放声高唱:“大江东去„„”(多媒体展示黄州赤壁之景、苏东坡雕塑图片,引领学生配乐齐读。)

第二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猜看: 他是谁?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 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轼

二、【作者、背景介绍】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题目解说】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四.一读: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一: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基调。

1.学生自读 2.名家朗读。3.自由朗读。4.男女分读。5.全班齐读(朗读提示: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第一句在朗读时体现豪迈的感情,要读出长江一去不复返的雄浑气势,读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赞美。

第二句叙述,引出“周郎赤壁”,感情要舒缓,语气变得平直一些。三四句情感的高峰,朗读描写的语句加进想象,用激昂的语气表现出对英雄豪杰的由衷赞美。四五句又是一个情感的阶段,朗读时语速从舒缓到急促。舒缓,再现周瑜谈笑风生中歼灭敌

人的赫赫战功。

故国神游到结尾是感情的最后阶段,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叹,语气舒缓,语调使用降调。)2.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在读中思考)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五.二读:赏读上阕,品味语言 朗读活动指导二:读出字词句的力度

1.上阕写了哪些景观?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2.开篇第一句有何感受?

写所见所感,场面宏大,意境开阔,由实到虚,为周瑜的出场造势。3.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江山如画”)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为吟咏周瑜做好了铺垫。六、三读:赏读下阕,体会情感

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句子的有哪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小乔”句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发有为。“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

“羽扇”句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

“谈笑”句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写他的战功卓越。

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英俊潇洒,春风得意、年轻有为、从容儒雅、指挥若定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

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

功业无成的感慨、旷达洒脱的情怀兼而有之。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被荡涤了,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七、【当堂背诵】 【归纳总结】

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且旷达洒脱之情。

第三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并在电脑上插上U盘)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导入部分:5分钟)

师:好,各位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书吗?

生:《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师:很好,大家都回答得很准确,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是四大名著中哪

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

生:三国演义。

师: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且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的是哪个战役呢?

生: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师,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虽然也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但是它是加速了曹操

统一北方的步伐,而不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真正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 础的是赤壁之战,好,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赤壁之战是谁指挥的 呢?

生:周瑜、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

(切入正题:5分钟)

师:虽然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大败曹军,但是真正起到指挥作用的是

周瑜,诸葛亮在借完东风后就离开了吴国,所以一般我们都说赤壁之战是由 周瑜指挥作战的。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周瑜的词(PPT展示:念 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

生:赤壁怀古。

师:那“念奴娇”是什么呢?

生:词牌名。

师:很好,那词牌和题目哪个是跟内容息息相关的呢?

生:题目。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

生:苏轼。

师:好,哪位同学简单地说下对苏轼的了解呢?

生:宋代词人,唐宋八大家~~

师:(展示PPT 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北宋豪放 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在“诗”方面,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词”方 面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文”方面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 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书法”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绘画”方面则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东坡肉)

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看下注释,这首念奴娇是苏轼什么时候写的呢?1

生: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壁时所做的。

师:那是在人生失意时还是得意时做的呢?

生:失意时。

师:接下来,我们分组朗读一下这首词,(PPT展示:念奴娇全文)一二组的同学读上阕,三四组的同学读下阕,开始。

(生朗读课文)

(课文讲解:25分钟)

师:总体还是不错的,但是有点小问题,我们来听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你们自

己看看有哪些地方出错了。(播放音频: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好了,有谁可以告诉我刚才你们的阅读有什么错误呢?

生:应该是“羽扇纶(guan)巾”,而不是“羽扇纶(lun)巾”,“小乔初嫁了(liao)”而不是“初嫁了(le)”,最后一句是“一樽还(huan)酹江月”,不是“(hai)酹江月”

师:这是在字词阅读上的错误,还有呢?情感上呢?你们读的和音频里面的一样

吗?

生:不一样。

师:那不一样在哪里呢?

生:他读的比较有气势。

师:对,就是气势,你们就是少了这一点,你们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大江”这两个字描绘了多么磅礴的气势,你们读就没有读出这 种感觉,我们可以想到还有哪个豪放派的诗人也很擅长于描写很有气势的水 呢?

生: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很好,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什么意思呢?是大浪淘尽了千百年来大江中的风流人物吗?

生:好像不是吧~

师: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应该是指时间吧,时间慢慢流逝,风流人物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了

师:是的,这里词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之前我们学过的用水比喻时间的还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

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呢?我们是

不是在哪里听过类似的句子呢?

生:刚才老师放的主题曲中,第一句歌词听着很像。

师:没错,我们再听听看歌词是怎么唱的(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

听清楚了吗?前两句歌词是?(PPT展示歌词)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写下苏轼的这这句词,换成“千古英雄人物”呢? 生:可以。

师:为什么觉得可以呢?

生:因为两者都是指有杰出贡献的人物

师:有没有人反对他的意见呢?

生:没有。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你们想想苏轼为什么不用“英雄”而用“风流”呢?

生:也许是出于词的音律要求。

师:音律?“英雄”和“风流”是分别第几声?

生:第一和第二。

师:没错,这两者都是平声,所以绝不是处于音律的考虑,再想想是因为什么? 生:~~

师:好,想不出来没有关系,我们先接着看下面的内容,边学边想这个问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几句是前面那句的具体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生:“故垒”具体化了“大江”。

生:“千古”具体化为“三国”。

生:“风流人物”指的就是“周郎"。

师:很好,我们前面说了,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在哪里?

生:黄州。

师:那真正的“故垒”是在哪里呢?

生:在湖北蒲圻。

师:所以苏轼游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呢?

生:不是。

师:所以苏轼在这里说的“人道是”是听别人说的意思,不是苏轼自己以为的。

那接下来我们考虑看看是不是可以把“周郎”换成“周瑜”呢?

生:不可以,周郎给人一种年轻,意气风发的感觉,周瑜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很好,再想想,为什么说“周郎赤壁”呢?周瑜和赤壁这里是一种并列的关

系,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生:周瑜是因为赤壁之战才名留青史的,而赤壁这个地方也是因为周瑜才开始出

名的。

师:非常好,说了那么久的赤壁,赤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句子“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家考虑一下,这个句子分别 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赤壁的呢?想想,我们是怎么样看的时候可以看到“乱 石穿空”?是描绘赤壁的什么?

生:仰视,是写形的。

师:没错,写出了赤壁的形,写出了古战场石头的奇形怪状,参差不起,突出了战场的特色。“惊涛拍岸”呢?

生:俯视,是写声音的。

师:是的,试想一下如受惊的马一样拍击着岸边是什么样的情景,写出了赤壁的浪涛是非常猛烈的,是一江怒涛。我们看这句话一个是从高处写,一个是从 低处写,而“卷起千层雪”主要是往深处写,突出了颜色。苏轼从江面写到 岸边,再由岸边写到江面,这样一来,赤壁的雄伟、壮阔就一览无遗了。接 下来的“江山如画”就是对赤壁场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则是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阕做铺垫。如画的江山是多少豪杰施展的舞台,而一时指的就是三国时期,下阕就集中在描写本文的重点周瑜这个英雄豪杰。好,我们先齐读一遍上阕。

生:(齐读)

师:大家注意到,“公瑾”是指?

生:周瑜。

师:好,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前面用的是“周郎”,而这里要用“公瑾”呢?可

不可以用“周郎”或者是“周瑜”代替呢?

生:不可以,公瑾是周瑜的字,这里用字是为了表示对周瑜的尊重,再用周郎就

会重复了。

师:很好,那接下来的“小乔初嫁了”为什么是这个“初次”的“初”,而不是

“出去”的“出”呢?要知道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他们两个已经结婚十年 了,而不是刚刚结婚。

生:因为他们两个感情好,一直跟新婚一样,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没有了感情。师:没错,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性情中人。

师: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理解为什么苏轼用“风流人物”而不是“英雄人物”? 生:英雄人物就是很会作战,但不一定有儿女情长,而周瑜不只善于作战,而且还有感情,所以要用“风流”。

师:很好,苏轼的目的就在于这里,把赤壁之战同十年前的新婚燕尔放在一起写

就是为了突出周瑜儿女情长的一面,不只是具有英雄的坚韧不拔,即文中的 “雄姿英发”,那么为什么要写周瑜“羽扇纶巾”呢?这可是文臣的打扮。生:是因为周瑜很有文采吧。

师:所以在苏轼眼中,周瑜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用“风流人物”来形容他栽恰当

不过了。大家想想,我们之前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学过一句是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试想看看,这两个“风流人物”是一样的 意思吗?大家踊跃发言,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探讨下。

生:《沁园春.雪》中毛泽东认为风流人物不只要有武略,还要有文韬,要对历史

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的,而苏轼的“风流人物”则没有 这一层的意思。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如果说前面这几句是对周瑜的正面描写,那么接下来的这句就是`~

生:侧面描写。

师:有什么作用呢,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周瑜指挥作战时的气定神闲。

(研究探讨:10分钟)

师:接下来这几句,我希望你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在学术界存在着几

个问题,我们来试着讨论一下,看谁有比较深的见解,希望大家大胆地说出 自己的看法,这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不用怕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来 看下是什么问题呢?(展示PPT)

一 由于版本不同,有的版本是“强虏”而不是“樯橹”你更倾向于哪个版本?为什么?

二 “故国神游”,“神游者”指的是谁呢?是苏轼还是周瑜?

三 “多情应笑我”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指苏轼在人生的低潮期还怀想着“风流人物”,太多情了,指的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诗“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即在第四个字后面加了逗号,把“我”归属于下面这句,就是说“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四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我们首先来看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先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更倾向于“强虏”,直接显示了人的强大,更有作战时的气势。“樯橹”代

指的是舰船,不符合作战时的恢弘气势。

生:我更倾向于原文的“樯橹”,大家都知道,词和诗都要含蓄,不可以太直接,才更有意境,而且在这里“樯橹”不只指的是舰船,应该指曹操的八十万大 军。

师:我发表下意见,我更倾向于“樯橹”,原因就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更含蓄,也突出了水战的特点。这是我的个人的观点,我不反对你们有不同的意见,这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们可以把你们的见解写在周记本上,让老师看看你们的独特见解。我们接下来看下第二个问题,“神游者”是谁呢?

生:我觉得是指苏轼,他来到古战场,在这边想到“乱世穿空,惊涛拍岸”的场景,想到周瑜等等,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吧?

师:那你同意课本上的注释,“故国”指的是“旧战场”的意思吗?

生:是。

师:还有没有同学对“故国”有不同的理解呢?

生:“故国”应该是指曾经的故乡,这里并不是苏轼的故乡,我觉得神游者指的应该是周瑜,这里才是他的故乡。

生:可是周瑜已经死了,怎么神游啊?

生:指的是周瑜的灵魂啊,灵魂的神游。

师: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神游者是指周瑜,我们以前学过,“故国”指的是曾

经的故乡的意思,如果是苏轼神游“旧战场”应该说是“古国”而不是“故 国”。当然,你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第三个问题呢?

生:如果刚才的“神游者”指的是周瑜,那么多情人也应该是周瑜,因为周瑜看到苏轼在怀想他,所以笑他。

师:这位学生的观点还蛮独特的,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把你们的观点写在周记

本上让老师看看,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个问题,这句话也有两个理解,一种理 解是此时的苏轼比较达观,会自我安慰,对于被贬谪的事情也看得很开了; 另一种理解诗此时的苏轼意志消沉,愤懑无法排解,所以才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从整体诗的格调来说,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苏轼还是比较达观的。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那么,我们现在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再有

感情地朗读一遍。开始。

生:(齐读)

师:下课后,要求同学们把这首词背下来,下节课抽查。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走出教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学情分析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按其艺术风格,宋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同学们对于豪放派词人苏轼是不陌生的,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人苏轼的典型代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三、教学重点:

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当年雄姿。

四、教学难点:

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

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苏轼。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苏轼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三)、朗读全文: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提示:该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四)、欣赏上阕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4、这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与作者用词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功底,为什么?

赏析三个词――淘、穿、卷。

(1)淘。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

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

写出了浪花的汹涌,形象真切。

5、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6、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五)、赏析下片

1、下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羽扇纶巾”,从服饰上写周瑜虽身为主帅,身当大敌,却羽扇便服,不着戎装,这里把周瑜写得多么闲雅、雍容,真是风度超人。“谈笑间”从神态上写,周瑜不是“叱咤风云”的大声疾呼,而是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结果使曹操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可见他韬略过人、战功显赫。作者写战争,写豪杰,不渲染金戈铁马的紧张气氛,而着笔主帅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列的。)(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3、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怀抱。周瑜年轻时即战功显赫,垂名千古,而自己呢?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读这首词的人,一般都说结尾消极。联系前边怀古的内容看,他写的意气飞扬、气概不凡。因此可知他不是真消极,真消极就要隐退,不会“遥想公瑾当年”了。但面对现实的政治迫害,四十七岁的苏轼,又不能不感叹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但他这种感叹,正是对所受政治迫害的不平,正是不忘世事的表现。所以在表面的消极中,含蕴着他的不甘消极的用世精神在内,这是这首词中的主流。)

4、朗读下片,总结。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思想感情:(1)全文线索:

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描画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由景而人,由人而己。)

(2)一方面,对英雄充满了无限的倾幕与向往,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示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作者看破红尘,借洒浇愁,以寻求精神的解脱。

概括要点: 咏赤壁,怀周瑜,抒情怀。

2、艺术特点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内容很好地照应了标题。将写景、怀古、抒情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词特点:豪放的风格。

A、明确:《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B、归纳豪放的风格:

词风飘逸豪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宽阔、深刻;气象恢弘雄放,格调高昂、健康;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

八、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完成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醉看

江山如画

写景

遥想

英雄当年

咏史

激奋

旷达 沉思

人生如梦

抒怀

感伤

超脱

十、课堂总结

作者本来胸怀报国之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梦。词中所写的壮丽山川、古代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酒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丽、雄浑的意境。都体现了全词豪放的风格。

十一、课后反思

第五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穿空险峻雄伟(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江城子·记梦》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短评

附: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雄伟 拟人

上阕 写景 歌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洪大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鲜明 比喻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下阕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八.教学反思

收获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

琅琅的读书声应该一直是萦绕在语文课堂上的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诗词教学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设计上,我也采用了诵读法

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最后诗歌讲解结束时,学生评价同学的诵读,哪里该激昂,哪里该舒缓,有板有眼,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诗歌,走进了苏轼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收获之二: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 一直以来,好像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想起周瑜这位大英雄?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在对比中学生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收获之三:导语的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念奴娇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