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4-100078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9 14:59: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教学目标】

通过对温庭筠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唐五代词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深入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集体背诵学过的唐五代词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引出花间鼻祖温庭筠,赏析他的菩萨蛮,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2、背景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三、置身意境 找出全词的物象: 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镜、花、人面、绣罗襦、金鹧鸪

构成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诵读体验——美好而又绵密的意象

四、理解词的内容,整体感知

(一)赏析上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2、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3、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4、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在词人的联想中,发鬓如云,故生飞度之感。“欲”度,则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5、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6、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7、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8、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百无聊赖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9、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译文: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像云一样的鬓发披拂,微掩如雪香腮。慵懒的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仪容,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上片从素妆写起,到起床后的梳洗。写女主人起床前后的情态、动作。

(二)赏析下片“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罗襦:丝绸短袄。

2、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3、梳洗打扮过后,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拿出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花与人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译文:以两镜前后相映,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红花和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熨平的绫罗群襦上,绣着一双双金鹧鸪。

下片梳妆已罢,照镜观看及穿衣登活动及内心的感触。

五、课堂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六、思考讨论: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

第二篇: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菩萨蛮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介绍

1、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诵读诗歌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至少三遍

3、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口述,PPT展示)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三、鉴赏探究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四、问题探究

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2)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3)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

五、拓展延伸

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PPT播放)

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六、课后作业

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揣摩其中寄寓的情志。

第三篇:《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师版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

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他还被称作“温钟馗”,大家都知道“钟馗捉鬼”的传说,而作者被称为“钟馗”,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正是因为面子问题——温庭筠长得不好看。据说,他的长相是“隆口巨鼻”,想想确实挺吓人的。不过,虽然其貌不扬,写出的词却是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三、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花间集》中收录温庭筠的词最多,影响也最大,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此处可补充“花间词”的得名缘由和优美含义:我们经常读到“花间集”这三个字,因为太经常,反而不去仔细探究其中的内涵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实,“花间集”三字蕴含着很美的意思。有人是这么翻译这三个字的: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也就是说,在花丛间唱的歌的歌词集。而花丛呢,又有两个意思:自然界的花丛,或者是比喻许多美丽的女子。不管是哪一个“花丛”,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探究案】

一、整体探究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A级)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二、鉴赏探究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B级)“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B级)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A级)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B级)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三、问题探究

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B级)

(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2)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3)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C级)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

第四篇:温庭筠菩萨蛮 Microsoft Word 文档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1页

菩萨蛮

温庭筠

知人论世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貌丑而有才 《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貌丑、不修边幅,但自动好学,苦心砚席,才思敏捷,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才却不第 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温庭筠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不第成鼻祖 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温庭筠,诗清婉精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被称为“花间派”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花间词派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庭筠词的风格主要是绮靡、细密,在表现手法上多罗列景物、精心雕镂。其次,比较注重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绝少表现作者主观感情。韦庄的词,首先用民歌传统中的白描手法,以明白吐露见长,以简劲清淡取胜,开启了文人词以白描手法直抒其情的道路;再者,与华美秾丽、缺乏个性、注重客观的温词相比,韦词开始具有作家主观情性,体现出文人词的发展。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本解读

◆词牌解读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mán),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jì),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词牌句式:7755,5555。

【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评解】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 1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2页

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集评】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这首词是以什么为描写内容的?

【明确】这首词选取“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描绘了一个闺房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的过程,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富贵、慵懒、孤寂。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原文1-2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赏析“度”字的妙处。

【明确】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这里的“小山”并非指自然界山水之山,”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另一解认为指眉。《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唐明皇造出十种女子画眉的式样,有远山眉、三峰眉等等),“小山重叠”即指眉晕褪色,浓淡不匀,如山峰重叠;唐代的妇女喜欢在额上涂上黄色,叫做额黄,“金明灭”是说“褪色的额黄有明有暗”。另一说”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但一般都认为“小山重叠金明灭”乃是写妇女初醒发状,以示其惺松懒散神态。“鬓云”,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如乌云般的发鬓;“度”即飘度,纷披,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腮”当然是指面庞;“雪”则白嫩,或指敷粉。短短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原文3-4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明确】上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女人的美貌,自古以来有着令人遐想并艳羡不己的说法,“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卫风〃硕人》,是赞美卫庄公妻子庄姜的)说的是动人的笑容与眼神,“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说的是诱人的肌肤与体态,“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说的是女人化妆时迷人的风情。此两句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一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原文5-6句】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明确】下半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说她不但梳洗、画眉,而且还簪花照镜。那女子为观察鬓侧和脑后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面的妆镜外,更把一镜臵于左右及脑后,2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3页

将形象反映于眼前的另一镜中,便自己得以观察所簪之花是否位臵适当,不但写了照花的动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妆时对自己的珍赏之情。“花面交相映”,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是说人面与桃花一样的美丽。“交相”二字用得极好,因为前后镜中的形象是相映相生的。

【原文7-8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明确】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步步写到穿衣,穿的是有贴绣花样的,或是刚刚烫平的最好的衣服。罗是很好的质料,“绣罗襦”表明罗袄上面还有“贴金”,那是用金线秀好的一对对的鹧鸪鸟。绣有花纹,再加上刚刚熨平则更是好上加好。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分解设问】——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明确】“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明确】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 话说回来,这首词艺术技巧固然很高,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清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但另有人把它斥为黄色作品,我看也未免过分。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说得相当中肯的。通过对温庭筠词艺术技巧的探讨,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

(1)细致入微——描摹女性的外貌及心理

本篇主要描写妇女的容貌。如:鬓云欲度香腮雪。服饰。如:新帖绣罗襦。情态。如;双双金鹧鸪。唐圭璋先生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曰:章法极密。惟细乃能密,亦惟细易伤于纤巧。幸其“层次极清”、“深美闳约”,正见高手。个中道出温词的一般风格。(2)凝炼含蓄——创设情景交融艺术境界

温庭筠在酝酿词的意境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通感手法运用得好。如:“双双金鹧鸪”。以雌雄对鸣,形影相随的鹧鸪,喻对爱情的渴望。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美丽的艺术境界, 而在当中又能含蓄地透露人物的情思。例如“照花前镜后, 花面交相映”,不仅衬托出怨妇如花的美貌, 也暗示她命薄如花。词人善于创造优美的意境, 并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感, 使词作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3)巧夺天工——注重声律谐协和严谨措辞

温庭筠很讲究词的韵律和字句的修饰, 辞彩华丽, 描写细腻, 对词走向成熟、,谨严和 3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4页

格律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本篇:“小山重叠”之“重”,“鬓云欲度”之“欲”,“懒起”,“梳洗迟”等词,凝炼含蕴, 状景抒情, 意味深长。但由于温词香软丽密, 给花间词派及后来的词人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造就了:“花间一壶酒,人生复何求?”的颓靡风格。【译文】

画眉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纷披,飘在洁白的脸庞。懒绵绵地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慢吞吞,不慌不忙。

照镜插上花朵,举起后镜,眼睛从前镜里张望,红花与容颜,交相映衬,两样辉煌;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金鹧鸪一双双。

第五篇:菩萨蛮温庭筠原文翻译

导语: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菩萨蛮温庭筠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1,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3,弄妆梳洗迟4。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5,双双金鹧鸪6。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作诗凡信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4]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