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古代唐卡的画派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24-30325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18:37: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古代唐卡的画派

关于西藏美术史

中国的少数民族绘画艺术一直存在并不间断的发展着,而自成美术史系的却并不多见,藏传佛教绘画的出现为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佛教绘画自吐蕃王朝正式登场以来,走过了一条幸运而又坎坷的道路。幸运的是,条件恶劣同时又纯净至极的高原养育了既骁勇善战又敬畏自然神灵的人民,给佛教绘画制造了一方肥沃的土壤;坎坷的是,这片土壤上的天空并不总是风和日丽,朗达玛灭佛事件让吐蕃时期的佛教美术几近绝迹,就如最伟大的剧本往往写满了悲壮,最迷人的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但不论如何,唐卡的出现都是西藏绘画艺术史中的精彩一幕,它虽不比石雕石刻般坚固,却用坚忍不拔的身躯幸存至今。

唐卡准确的定位

唐卡的解释和定位有很多种说法,甚至有人把唐卡和唐朝联系在一起,也有从他的装裱特点进行描述的。其实对于唐卡来说,不用过多文字定位,“藏区卷轴绘画”六个字便可以说明何为唐卡。首先唐卡是藏民族的艺术,它来自“藏区”;其次它是与壁画有区别的,可以卷起来便于携带,所以称为“卷轴”;另外唐卡与刺绣,堆绣,缂丝等工艺有很大区别,是美术绘画作品,所以定义为“绘画”。“藏区卷轴绘画”便是唐卡的定义!

唐卡名称来历

在中国美术史中,西藏绘画另成一脉,它依附于宗教文化,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是人类艺术世界里的一朵奇葩。如果我们追溯到吐蕃时代,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千百年来,西藏人民在与恶劣环境顽强斗争的同时,还以一种谦卑的心态和令人敬仰的博大胸怀,吸收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与此同时,来自古希腊、波斯、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的文化因子,也曾经在这片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上激烈地碰撞过,最终一同融入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正如文字对于人类的意义一样,对于虔诚的西藏信徒而言,绘画被当成一部部藏传佛教的经典而被世代传承。藏族人民用他们无比伟大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绘制出了岩画、壁画、陶器画以及便于携带的卷轴画—唐卡,用以日复一日虔诚而执着地膜拜着心中的神灵。如果说唐卡是记载着西藏历史的百科全书,是藏传佛教酿造出的艺术之花,那么想要了解西藏绘画就该从了解唐卡开始。

唐卡在藏语里有三种不同的拼写方式:thang ka, thang kha与thang ga,汉地也有三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唐卡,唐嘎和唐喀。然而,西藏文字正如那片神秘的土地一样,有着复杂而独特的意蕴。“唐卡”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如果拆开来讲,“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就像在一块布上,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以只画一尊。“卡”的解释更为动感,就像变魔术,指的是空白而被填补。合并起来“唐卡” 一词的有“松树”、“平坦”和“广袤”的多重含义。而关于这种“卷轴画”为什么叫唐卡,则众说不一。

第一种说法是:唐卡一词来自汉译佛典中的“画”。然而显示“画”与“唐卡”有直接关系的证据至今没有找到。

西方学者认为:唐卡来源于古印度一种画在棉布上“从下向上卷起来”的图画。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就在《西藏画卷》一书中说:“西藏文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印度,也受到其他相关国家的影响,唐卡并不是西藏人自己的发明创造,是一种外借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想法。”但遗憾的是,这种说法缺乏历史实物的支撑,只是一种空泛无力的理论。

有藏族学者这样认为:“唐卡这一名称是由汉语直接音译过来,其制作习俗也源自汉地……”那么,如果 说“唐”字来自唐朝,年代也基本相符;若说“卡”字来源于卡片或画卡,也极有可能;毕竟这种用外来语称呼外来物种的方式,在藏区有着古老的传统。但是同样由于没有史料证明,这种说法也只能是一种推测。

唐卡艺术形式的起源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源于印度,其代表性学术人物是意大利学者杜齐。也有人认为,唐卡起源于西藏本土,其形式源于苯教使用的挂轴画。有学者们考证,唐卡可能是由吐蕃的旗幡画演变而来,受印度便携模式的布帛画神像的影响,逐渐将布帛画发展成为唐卡。据推测这一发展过程有可能是在公元10世纪中叶,也就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早期。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唐卡源自中原汉地。不过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关于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

其实,正如西藏的神秘和深邃一样,我们要说清“唐卡”这一名称的来历,并给它下个简单的结论是件很难的事。在尚未发掘出新的成果之前,我们对“唐卡”这一名词的认识,也只能凭借对它历史渊源的追溯来勾画出它从古至今的简要轮廓。而这轮廓正如一层薄薄的面纱,只会让喜爱唐卡的人更加为之着迷。

唐卡的绘画流派

唐卡曾经的绘画流派

唐卡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最初的构图简练,到造型比例适当、着重心理表现,直到唐卡绘画进入鼎盛时期,在这期间里,唐卡艺术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使得这种艺术更加繁盛与丰富。唐卡曾经的绘画流派,主要有勉唐、钦则、嘎玛嘎赤等三大派系,有些派系还分流出几个支派,各个流派各有特色,如同一棵大树伸展着的繁茂枝丫。青藏大地是唐卡艺术肥沃的土壤,藏族画师虔诚的绘制和各族人民对唐卡的热爱,无疑是对这棵大树的精心浇灌。解读唐卡各大流派,就像在梳理着唐卡之树的枝杈,顺着它的枝叶,我们可以触摸到西藏绘画史的脉搏,了解唐卡艺术流传千年的秘密。

曾经的唐卡绘画,子母画派纷乱复杂,自立门户者众多。一时间画派林立,各风并存,这一局面持续了三百多年。不同教派赞助和扶持不同的画派,画派的命运随教派兴衰而沉浮。于是,西藏绘画艺术的进程和藏传佛教的发展保持着同一节拍,始终在开放、包容、吸纳、融汇的态势中前行。而真正开始将这些艺术元素吸收后,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出本民族绘画特色作品,当数明代。尤其是明中期的“勉塘”、“钦则”及后期的“噶玛噶孜”三大主流画派的产生,才标志着西藏绘画艺术开始从外来文化的影响中逐渐剥离出来,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之路。

勉唐画派 勉唐派是西藏唐卡史中最重要、规模最大的艺术流派,尤其是其追随者多出自藏传佛教格鲁派,受到格鲁派法王高僧的庇护和赞助,使勉唐派艺术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标准样式”而统一画坛。17世纪后的新勉画派更是鼎盛一时,成为唯一正宗的宫廷画派和画坛霸主。

勉唐画派是15世纪以后在卫藏地区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主流画派,是由著名画师门拉顿珠所创。门拉顿珠不但绘画技艺高超,而且在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他的传世著作《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以7个章节对各家的造像进行评述与纠正,而成为明、清佛造像的经典著作。勉唐画派最大的贡献,是它从理论到实践为西藏本土绘画艺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此画派吸收了印度、尼泊尔佛造像中的特色及精美的图纹,淡化了来源于印度的波罗古典样式,并突破了齐乌岗画派棋格式构图及一味的红蓝色彩基调。取而代之的,是吸收了汉画中的青绿山水,让天上彩云团抱,地上山石起伏,让天界菩萨坐立于浮云之上,地间人物行走于绿色的山水之间,从而使整体布局生动活跃而富有层次。在人物表现上更是集大成为一体,即使是愤怒的神像,也是怒中带笑,融人了更多人性的特征元素。佛像的背衬也进行了发展与创造:一是将马蹄形背光统一成圆形,并从圆心放射金线光芒;二是背光边沿装饰不仅是宝珠与卷草,而加入了红花绿叶、祥云围绕;三是弱化了拱形背屏中的波罗样式。

勉唐画派人才辈出,除了创始人门拉顿珠的两个儿子加央、伦珠及侄子希瓦沃外,还有16世纪的著名大师止美、陈嘎瓦·班丹罗追桑布**,以及17世纪中叶的络扎·丹增诺布、群青·珠古次仁、素钦·切央让追、那则达龙·白贡、丹玛·桑结拉旺、主钦·白玛嘎布等,都是极富成就的大师。其中,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和同时代的曲英嘉措**最为杰出。曲英嘉措在继承旧勉唐画派精华、吸收汉地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创立了“新勉画派”,并同格鲁派建立联系,得到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支持,使勉唐派更加发展壮大。勉唐派在后世人才辈出,更受到格鲁派的鼎力相助,使其成为画坛的主要流派。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后来成为推动噶玛嘎孜画派传播的一代法王画家,也是画史上的重要人物。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有“青孜”、“钦日”、“庆鲁”等不同的音译,于15世纪中叶,因创始人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大师的名字而得名。这位大师与门拉顿珠是同门师兄,均师从扎西杰波学画。该画派与萨迦画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尼泊尔风格及齐乌岗画派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汉地绘画因素,发挥创造而成的。在造型上,钦莫大师注重实物写生,极善于描绘动物及人物细节。在色彩上,此画派则传承了齐乌岗画派,喜好用厚重、单纯的原色,从而形成色彩饱满、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与勉唐画派相比,勉唐派显得柔和、甜美、明朗,而钦则派显得厚重、强烈,因此被民谚喻为:勉唐画派如同清晨明朗的朝霞,钦则画派如同傍晚灿烂的夕阳。

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被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文一武”。钦则派的创始人贡嘎岗堆·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绘画,深具艺术天赋。他还是一位雕塑家,但作品多数已毁损,仅存的是1464年间为贡嘎曲德寺绘制的一批壁画,其画技卓越、功底深厚、境界超越,远观有夺人之势,近观虚实有变,非一般画师所能达到。在西藏绘画本土化进程中,钦则画派虽然没有勉唐派那样繁盛辉煌,却也与勉唐派一起,成为了上接尼泊尔风格、下启藏民族独特风格的过渡。该派的影响虽不及勉唐派,但在西藏绘画史中却也光彩卓著,是西藏绘画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此画派在15世纪中期以后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其画师大多受萨迦派高僧赏识和支持,因而该派的影响力与萨迦教派的兴衰密切相关。钦则画派从兴起到衰落,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如勉唐画派大,但门下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画师,如先年南杰、曲英让追、桑杰喀群则·熏努、阿旺赤列等。后世虽日趋沉寂,但至今尚有传人,该派的画风仍在拉萨的一些重要寺院中得到保留。与勉唐派比较而言,该派的影响更多反映在具体的造型与技法方面,是近世西藏绘画的重要源头之一。这一画派在十八世纪后便少有作品传世,现代画师中还在延续此派绘画的也非常少。

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与勉唐画派、钦则画派一起,被誉为西藏唐卡的三大流派,流行于藏区东部。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也被译成“嘎玛嘎赤画派”或“噶孜派”。此画派的创始人虽被认为是八世噶玛巴的转世,但并未成为九世噶玛巴,而是一个身负绘制佛神之像使命的人。他从小就拜绘画高手们为师,更师从勉唐派大师贡觉班丹学其绘画风格,在形体结构上以印度铜佛和勉唐画派为准则,而绘画风景和色彩的运用则吸收明代工笔画的某些规律及技法,从而创立噶玛嘎孜派。

此派体现出的优美诗情和淡远意境正是其画派的魅力所在。它最大的特色是突破了固定化、程式化的传统模式,比卫藏的勉、钦画派更为解放。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融入三维的透视画法,讲究层次的变化、距离的远近,将佛、菩萨、罗汉,尤其是对传承祖师、高僧任意摆布,常常放在三分之一的轴线上,还给故事情节及自然环境留下大片空间,让山石、树木、花草、流水生机盎然;让祥云、雾气随意飘动萦绕;并将热带、亚热带乃至西藏的花草植物冰川雪峰引入画面。在用色上,多以石青、石绿来进行点染,用透明画法来进行过度,使远景渐渐消失于天边,构成如梦如幻、神奇美妙的绿色世界。在线条的运用上也赋予了更多的变化,如对人物面部用铁线描,对衣袍用柳叶描,对树木用枣核描,对山石用枯笔皱等多种汉式绘画技法。这些在勉唐和钦则画风中无法达的艺术效果,却在噶玛嘎孜派画师的笔下被表现得出神入化、独具风采。如果说自然景物始创于16世纪,在勉唐画派中仅是陪衬和装饰,那么在噶玛嘎孜绘画中则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噶玛嘎孜画派的发展以德格为中心,向康巴其他地区辐射,遍及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18个县。应当说,近现代活跃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以普布次仁为代表的新门派绘画系统,和霍尔地区以朗卡杰为代表的绘画系统均程度不同地受到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在青海省玉树州地区和西藏昌都地区,此画派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新崛起的“甘孜藏画”也直接从噶玛噶孜画派中吸收了丰富的养份。

严格地说噶玛嘎孜画派有多个源头,以创始人南喀扎西为主干,噶玛斯哲和噶玛仁钦是另一路噶玛嘎孜的代表,再加上南喀扎西之前的“旧噶孜派”的噶玛却居巴和布达热强巴大师,形成“三源汇流”,合并成为噶玛嘎孜画派。南喀扎西之后,又有却扎西继承其画风,此后又有噶雪·噶玛扎西衍生出自己的画风,称为“噶雪画派”,被称为“噶孜三扎西”。在噶玛嘎孜派众多弟子画派中,噶雪画派可视为最高代表。综合此画派子系分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南喀扎西为主,噶玛斯哲与“旧噶孜派”为辅,三路汇聚成为噶玛嘎孜派正统风格,经后来的噶雪画派努力,将此派推进最高境地。另一类由17世纪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发展起来的“格智画派”,并经过**司徒班钦的“新噶孜派”的努力,使该风格发扬光大,成为与正统噶玛嘎孜派并存的风格。

噶玛嘎孜画派同样有着众多的杰出画师和传人,其中以噶尔三扎西、噶玛巴曲英多吉和司徒班钦·却吉琼乃最为杰出。噶尔三扎西中的却扎西主要在康区活动,他继承了南喀扎西的画风,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唐卡和壁画作品,大多数唐卡都保存在康区西北部康巴噶土丹彭措林寺的色东康中。噶雪·噶玛扎西师从司徒班钦**,并从噶玛嘎孜派中衍生出自己的画风,形成噶雪画派。其画风中灰白色皮肤、明亮和谐而雅致的冷灰色调,是此画派画风的主要特色。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不仅是噶玛嘎孜派历史上重要的**,同时也是西藏历史上多才多艺、开创绘画风格的一代宗师。他在噶玛嘎孜画派基础上创立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格智派,是此艺术派生出的重要画派之一。司徒班钦·却吉琼乃是第五世司徒**,也是噶玛嘎孜派重要的画家、赞助人和“新噶孜派”创始人,他的绘画风格对噶雪画派的产生具有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他与曲英多吉一起,被传统藏族学者誉为西藏绘画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天才。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一些杰出的尼泊尔艺术家,也将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早期尼泊尔画派唐卡 21--22 齐岗画派

此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他是西藏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它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方式,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调。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齐岗画派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除此之外,唐卡的流派有着明显的地域特性。藏中地区深受印度和汉地的影响,并较多地保有藏地古老画风:构图严谨,笔力精细而道劲,专色凝重,风格华丽。藏西地区受尼泊尔画风的影响较大,“三折式”的美妙动人的体态,不用山水,以许多圣众围绕主尊。藏东和康区则大胆地吸收汉地绘画风格和技艺,讲究笔墨情趣和人物的内在神韵;注重经营位置,留有一定的空白;一般设色比较淡雅而富于变化。然而青海省东南部以吾屯艺术为代表的唐卡,却设色艳丽,很富装饰性。

唐卡历史上曾经的流派,描画着各自心目中神佛与大师的同时,也勾勒出了一部自身艺术的绘画史。各大流派如同春天里争相绽放的花朵,各有色彩,也各有风韵。有人喜欢这枝的意境美,就有人爱那朵的浓烈与鲜艳。不同流派在不同教派的支持下,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绘画大师,丰富着绘画艺术,更丰富着藏传佛教影响下人们的精神世界。然而,唐卡艺术的流传,不仅渗透着各个流派的争香斗艳,更加张扬着一种多元素汇集而成的独具特色又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第二篇:四川民族学院唐卡画艺术协会简介

四川民族学院唐卡画艺术协会简介

―――― 会长:洛吒·充翁贡布5月于川民院

四川民族学院唐卡画艺术协会是在学校有关领导和组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艺术团体。本协会通过学生自发自主的艺术实践活动和对自身民族的认知,积极开展有关宣传及活动,不但能够有效展现大学生的艺术形象和文化风采,更成为我院校园民族风情的主要载体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文化艺术的中坚力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和拓展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流程,强化了高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及民族风情进一步的认识。

四川民族学院唐卡画艺术协会简介: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经济、科学飞跃发展的世纪,也是各国各民族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广泛交流、相互传播、彼此渗透融合的世纪。

四川民族学院唐卡画艺术协会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应运而生,它是热爱民族文化及藏族唐卡艺术的在校学生自发组成形成的,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传承藏民族唐卡艺术”为宗旨,集教授唐卡绘画技巧、唐卡艺术画赏析和藏语言文学研究、交流、传播于一体的社会性联合体,(学校注册号:2010260000)。唐卡画艺术协会是学校内外所有热爱中华文化和唐卡艺术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专家、学者参与的艺术殿堂,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藏民族唐卡绘画艺术更是独具风格。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以及我们在与外界社会及其他大学的交往中如何向社会、学校展示和传播中国优秀的藏族文化唐卡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创造出具有校园一流竞争力的民族文化艺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未来四川民族学院学生所共同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是我们唐卡画艺术协会的重要历史使命。经过我们的努力,协会必将在学习和借鉴美术界其他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藏民族的文化艺术,推进我院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广泛提供我院各系优秀学生间的文化交流与增进友谊共同建设和谐校园。唐卡画艺术协会与包括弦子锅庄协会、民族研究协会、邓研协会、书丛文学社、应用数学研究协会、法学协会、心理协会、文艺创作表演协会、就业创业协会、英语沙龙协会、普通话协会、演讲与交际协会、环保协会、计科协会、旅游协会、书法协会、武术协会、足球协会、弈海棋苑、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KBA动漫协会、摄影协会、日语交流协会等学院各个协会的广大同仁一道,在稳定现有唐卡艺术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结合本协会油画、国画、设计、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和音舞等各个专业的学生共同肩负继承和繁荣中华民族优秀绘画艺术及民间歌舞文化,共同建设和谐、健康、时尚、优秀的大学校园。对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先进的文化艺术,推进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增进各民族优秀文化共融入于我院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唐卡画艺术协会自成立以来,按照学校有关组织和部门关于社团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绘画和文化艺术研讨交流活动并与校内大中型各个协会、团体进行友好合作等多项工作,在校内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崇高的声誉,真正成为四川民族学院热爱艺术热爱民族文化的同学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走出大学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篇: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真、善、美的真情演绎

看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禁感慨,整部影片是梦幻与现实的交融,饱含人生哲理,充满着宗教哲学的蕴味,将悦神悦志的审美价值取向发挥到极致。本文从作品的审美价值追求出发,探究其道德导向的社会功用和艺术魅力。

被人们公认为审美精品的作品,究其根由,全在一个“情”字。情感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是立足于此,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现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影片以回忆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主人公派自幼在动物园长大,他热爱自然,喜欢动物。幼小的派真诚善良,天真的以为可以和老虎为伴,当他亲眼看见老虎吞食小羊,他才明白,父亲是对的,从老虎眼中看到的只有自己。在学校里他努力证明自己,坚持信念,积极正向地生活着。从小信奉各种宗教的他,对信仰、对人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懵懂天真的少年渐渐长大,总要走出美好的童年去体验百味人生。人生路漫漫,经历了不平凡,派才能成长。经受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够历久弥新。派的父母决定举家搬迁,移民加拿大,动物也一同带走,乘轮船,去海外寻找新的生活。这时的派刚刚邂逅阿婻蒂不久,这个独有灵性的女孩儿点亮了他的心房。派还在体验初恋的甜美,就体味到人生第一次诀别的苦痛。这次远途成为了派人生的转折点。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驶着,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造成了这次沉船海难。派是幸存的佼佼者。派跳上救生艇,同他一起的还有一匹斑马,一条鬣狗,一个猩猩和一只老虎。就这样,派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的征程。

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从“历史理性”中求“真”的。诚然真的并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却一定是真的,没有“真”,“善”和“美”就失去了根据和依凭。随之而来的是一段真实而残忍的画面:适者生存,几个动物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鬣狗咬死了斑马,又残杀了猩猩,然后老虎厮杀了鬣狗。经过这般凶狠的互相残杀,最后只剩下派与老虎。派是一个虔诚的信徒,面对赤裸裸的兽性,他显得手足无措、弱小无助。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给受众以强烈的艺术感动,能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诉诸审美大众的兴趣、趣味和激情,是因为影视作品并非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机械描摹,而是深深渗透着导演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当导演把他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真善美诗意地摄取到影视作品中时,就会激起观众肯定的情感评价,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当导演把生活中的假恶丑揭露在作品中,并给予批判性或否定性的情感评价时,则会相应地引起观众对丑恶事物的厌恶、憎恨、愤怒等情感态度,并由此唤起对真善美的渴望和憧憬。而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总会以自己的前理解,从作品中寻找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取向,以期寻找心灵的相通之处,产生共鸣。

一段奇幻旅程由此开始。未知、孤独、恐惧、绝望伴随着派,他甚至怨恨上帝夺走了他的一切。抱着活下去的心态,派学着面对现实,尝试着与老虎共处一船。面对幼年的孟加拉虎帕克,派从开始的惊慌失措,到企图与帕克势不两立,最后竟做到了和它共生死。是帕克让他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与它斗争,他才会有活下去的希望。他也不断与上帝对话,坚持上帝爱世人的信念,他的内心经过激烈的挣扎,最后不得杀生来维持生命。他接受了上帝的恩赐,感谢上帝化作一条鱼拯救了他。他一直在证实自己的猜疑,也一步步坚定自己的信仰。派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他慢慢找到心中的上帝。其实上帝就是派心中坚定又慈悲的自己。

在茫茫大海上数日无尽的漂泊,他再一次绝望,抱着奄奄一息的老虎坐在船头大哭。绝处逢生,奇迹再次降临,一座美丽的食人岛出现在派的面前。他们在岛上补充了体力,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岛上的美景让派有了留下来的念头。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朵含苞的花朵中有一颗人的牙齿,他又一次警醒,这只是一个桃花源,他要回到文明的人类社会。囤积了食物,他同帕克再次踏上漂泊的旅途。派离开岛的时候说,上帝在他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还是关注他的,上帝给了他这个启示。上帝时刻都在,在人的心即将迷失方向时,他会化身你所触及之物,无意或刻意为之,为你指明方向,而后为生活添加向上的动力。

船终于靠岸,派获得了重生,老虎头也不回地跑向丛林。这看似近乎完美的结局还在继续。日本公司对此次海难负责的保险调查员前来调查真相。派迫于无奈,讲述了第二个故事。对应的,鬣狗是厨子,斑马是水手,猩猩是派的妈妈,老虎就是派。四个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变成了四个人之间的相互搏斗。厨子杀了水手和派的妈妈,派潜藏于内心的兽性做出应激反应,杀死了厨子。

显然这样的真相难以让人接受,但这正是这部作品最珍贵的地方。影片从人的最深的本性出发,将人的人性和潜在的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众带来心灵的冲击。影片追求的深层内涵是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老虎最后头也不回地走掉,代表派不忍面对自己漂流过程中,为了生存而应激的兽性烟消云散。影片以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裁判”,蕴含着对美好情操、美好生活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阴暗的兽性的排斥。唯有这样的价值取向的情感,影视作品才会抑恶扬善,给受众以积极正向的精神影响。

最后,中年的派坦然地问记者选哪个故事,记者选了有老虎的那个。记者代表了大多数受众者,选择了跟随上帝。人性是是向善的,这个结尾体现了无限的人文关怀,反映着普通人对爱、正义、幸福的热望与追求。影片中的“美”不仅根植于对人的两面性展现的“真”,它还源于人性的尚善,而“善”恰恰是对社会人生有着实际意义的价值取向。

导演浓墨渲染了第一个梦幻美丽的漂流故事,对第二个故事只是寥寥几笔,这既满足了人们一种补偿和宣泄的渴望,又使受众提升了自己的心灵境界,增强了自己的生活智慧、力量、信念。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做到了悦心悦目、悦心悦意,更重要的是它做到了悦神悦志。这部影片可以当做一面照应如人生的镜子,可以使人直面人生、自我拷问,参与对生命和人性奥妙的探索与揭示。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自我灵魂深处的假、恶、丑的卑劣因素得以烛照、荡涤,而真、善、美的人性种子得以滋润、培育和升华,这也就是李安的最终追求。

第四篇:青春派

《青春派》观后感

由于公选课的期末作业,所以写了。现在分享出来。

青春如歌,歌唱生活的传奇;青春如花,描绘人生的画卷;青春如舞,舞动生活的魅力。

我喜欢看电影,在网上看到青春派的介绍时,以为这应该不好看,因为国产的青春片如全城高考等不是很好看。但是我下电影时还是把它下载了,因评价不错。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青春亦如流水和细沙,在不经意间就从指间滑落。珍爱青春,用心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

16岁的时候,居然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泰戈尔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在喜欢的人面前,便是懦弱。”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走一步,退两

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阿姨第一眼见你吧,就特别的喜欢你,就觉得呢,你是又聪明又懂事的女孩儿。那会儿,就是怕耽误你们俩的学习,不是不希望你们来往。”其实,回头看挺酸的:是居然的妈妈,要黄晶晶过来 哄居然读书。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而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不能言说的痛。知道了这些,很难再幼稚下去。所以,我们体谅、我们担当、我们分担、我们才可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高考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没有什么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所以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熬过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等过了半年再说。现在你们最高的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奋战一百五十八天!为了孩子美好明天。”中国的教育以高考为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考上的,一种是没考上的一考定终身。”这种教育埋没了多少人才,使多少家庭投入全部,而不能得到期待。

虽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晓凡都考去了人大,虽然居然懂得了晓凡换发型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居然这一次要紧紧抓住爱自己的那

个人的付出,但青春总伴随着来来回回。说不定他会再次放弃爱他的人选择他爱的人。但是,在复读恋爱的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总要尝试,不在尝试中失败,哪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呢?

电影的最后,居然说我恨老师,又很爱老师。这是真心话!也是高考学生的真实写照,凡是想有所作为的学生都认同。

全篇最好的台词就是你说你拼爹不行,还不拼你自己。是啊!这就是中国!

如果让我给《青春派》给星的话,我给4颗星。它算不上一部经典之作,可就目前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来说,已经算是很上乘的了,青春里的青涩初恋,高考的压力,青春的稚嫩叛逆,这些都表现出来了,而且流畅,有层次,节奏感强,不刻意,不做作,真实接地气,一部很用心,很有诚意的作品。

可能我们曾经做错过,但是至少要让我们的未来无悔,青春是奋斗的季节,也是迷茫的时代,可能我们会走上歧路,但是我们一定要回到正轨上,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勇于承担,不要因为错失或者过分执拗而伤害他人和自己,周强是个例子,黄晶晶也是个例子。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

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青春是天上的一颗流星

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

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第五篇: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否与爱情有关

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在一个很有情调的地方,对Ta许下一生的承诺,然后成为一辈子的记忆。有不少朋友选择在电影里对Ta许下承诺,这让我始终坚信,电影与爱情有关、生活与电影有关。

近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叫好更叫座。这是一场奇幻的关于漂流的电影,一人一虎在茫茫太平洋上,在一叶孤舟中,既互相对峙又彼此依存。3D镜头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绚丽图景:满天星斗的夜空下,鲸鱼从荧光闪闪的海面一跃而起;还有那白天令人流连忘返、晚上却吞噬生命的食人岛。观影后很多观众发问,这些梦幻般唯美场景都是电脑合成的吗?

其实不然,电影中的墨西哥海湾就是台湾省的垦丁白沙湾。导演李安在台北动物园拍摄犀牛、黑熊;在台中水湳机场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动波浪装置水槽,制造海难和惊涛骇浪;在垦丁白沙湾拍摄理查德帕克步入丛林离开了派的镜头……

辽阔的大海,惊险的旅程,让我们不仅想象,这奇异的旅程是否有爱情有关。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在一眼无迹的大海上漂流,没有方向没有目的。能伴我们一生的,也许就是身边的他(她)。偶尔也会想,他或者是她是否是一直老虎,彼此即对立又合作,又来抚摸旅途的寂寞,寻求心灵的安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优美的海景让人浮想联翩,不紧感叹李安导演的出色才华,诚然如些。应该看到电影背后的人文气息,这是一场没有种族分别的人文讨论,讨论的对象是我们生活的自然,讨论的是我们与世界的相处。就像我们爱生活,爱电影,喜欢谈论爱情,喜欢与朋友相处。

一部出色的电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新的圈子,明天,我们应该携手与朋友出去旅行,与恋人谈谈生活。

那么彼此的冷漠应该谈然了吧,彼此的对立也我们将来的生活写下更难忘的回忆。期待着好莱屋的颁奖时刻,始终坚信一部优秀的电影会得到公平对待,这些无关种族,肤色,文化。仅仅有关的是你与我的感受,生命与爱情的传递。相信生活会更美好,无论梦境与现实。

让我们像少年派一样去漂流放飞我们的思想,放飞我们的梦想。

当他们到达彼岸的时候,幸福也会随之而来。这是一个有爱情的话题,也有关幸福的话题。

古代唐卡的画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