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模版)
八单元
牛和鹅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
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
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
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
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
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
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
现,新的感受!
五、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会默写。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1.飞来峰、庐山的图片介绍。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1.自读。
2.指名读,正音。3.齐读。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缘:因为、由于。
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二>、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四>、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4.齐读。
<五>、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六>、尝试默写这首诗。<七>、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西林壁》。<一>、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二>、板书诗题,理解。题:题写。
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三>、交流资料,了解作者。1.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
(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四>、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3.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六>、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不识:看不清。缘:因为。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5.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6.练习背诵、默写。
二、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3.教师小结。
三、展延伸。布置举行赛诗会。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作者看似在观峰写景,实则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读来耐人寻味。我们祖国的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象这样蕴涵深刻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多多从古诗词宝库中去采撷,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比比谁朗诵得好,谁能够成为我们班的朗诵家。
教学目标
两个农夫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家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 “阅读小提示” 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丢失的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大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二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三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四看见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骆驼主人和四兄弟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一点不错”“谢天谢地”“真奇怪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畅所欲言 初显身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题“角度”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2、培养学生在平日里,在生活中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为学校画一幅画或拍一张照片。教学过程:
一、畅所欲言
教师谈话:通过“角度”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看待问题、处理事情要正确、全面。今天我们就将“角度”这一话题带入我们的生活。
1、投影出示两个话题。
(1)有时,老师和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意见出现分歧。这时候该怎么办呢?(2)站在不同的角度,有时对一件事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这种情形吗?
2、指名读题。
3、选择其中一题进行独立思考。
4、小组内交流
5、全班围绕上面的问题展开广泛交流。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有的为学校画了一幅画,有的为学校拍了照片,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图片展示。
3、比较各自选取的景物是什么?
4、谈谈自己选择这些景物的考虑。
5、比较、交流各自选取景物的不同及原因。
第二课时 笔下生花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
2、借助写作练习,换位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详实丰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平时,我们常常有和大人们不同的见解,我们总觉得有些事情可以有另外的结果。今天,换个角度来思考,写一写:假如我是„„
二、学习例文《假如我是爸爸》。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交流收获。
三、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写什么;怎样写。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四、独立作文。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由创作:
把自己要写的内容全部写下来。
二、指导学生修改文章。
4、独立修改。
5、同学间相互修改。
三、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地方。
2、说说哪里比较难写,小组帮助,提出修改意见。
3、欣赏佳作。
第二篇:牛 和 鹅
牛和鹅
北师大版五年级
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好,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这个愿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神话故事。《牛鹅换眼的故事》牛和鹅将眼睛换了以后,他们与人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任务: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4、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成果:学生能够应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资料,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能仔细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把他们背下来展示给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找找类似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说说其中的道理。过程:
1、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文要学会的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和展示学习情况。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反馈如何解决。
3、教师引导疏理问题的脉络,以提供多媒体展示。4、多媒体展示:《牛鹅换眼的故事》,大家的观点,我对牛的态度,我对鹅的态度,金奎叔的经验,感悟文意,体会文章的寓意,小故事,作业。
5、师生互动,梳理文章的写作方法,多媒体显示。6、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原因。(交流、展示、激励)
7、自我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
8、展示自己写的表达对这则文章的感受及看法。资源:百度,新浪搜索这类故事。
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实际生活,谈谈碰到类似事件时该如何处理。评估: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和评价分值
分工协作 优秀(5分)良好(3-4分)继续努力(3分一下)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有较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任务分配合理,任务分配较合理,任务分配不合理,有小组分工职责明细。有小组分工职责明细。无小组分工职责明细单。
信息来源 优秀(5分)良好(3-4分)继续努力(3分一下)
能使用适当的搜索引擎,能从网络、书籍中获得信息,能从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信息,从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并较合理地选择信息、但信息选择不正确,并合理地选择信息、使 使用信息 信息使用不恰当 用信息。
信息加工 优秀(5分)良好(3-4分)继续努力(3分一下)
准确合理地对所搜集 能较合理地对所搜集 不能准确合理地对所搜集 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进行加工 的信息进行加工 成果要求 优秀(5分)良好(3-4分)继续努力(3分一下)
有感情地朗读并 能熟练地背诵自己喜欢 基本能背诵,在写文时,背诵自己喜欢的 的段落,能讲清课文的 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观点。
段落;通过一个小 所含的哲理 故事能讲清楚其中 的哲理。
总结结论 优秀(5分)良好(3-4分)继续努力(3分一下)
能够完整、清晰、能够较完整、清晰、全面、不能较完整、清晰、全面
全面、正确地向全班 正确地向全班公布自己的 正确地向全班公布自己的
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探究型教案设计实施计划
授课教师
教学单元实施前的准备 单元课程名称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学生人数 教学环境
一台教师电脑、投影设备
技术设备
软件环境 学生技能要求
计算机
教学管理 教学实施准备
员
提前打印好评价表格
资料
提前两天与主任打招呼
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确定组长和汇报windows7 ie6.0 能够熟练操作,能够熟练搜索网络
具体内容 角度 20131120 学校电教室
一台电子白板链接网络
评估: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的态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等。
2、成果鉴定:主要是从朗读和作文两方面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三篇:牛和鹅
牛和鹅
赵家小学 黄群
教学目标:
1、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提示单元主题,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们来想像一下: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有两个人,一个人站在树底下仰望它,另一个人在山顶上俯视它,他们看到的情形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棵树看上去会这么不同呢?因为两个人看树的角度不同。我再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气炎热好不好?说不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天气热,我们会觉得难受,当然不好。可有人会说好。谁?卖冷饮的人。因为天气热,他们的生意就好啊。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看事物的角度的问题呢?从刚才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遇到事情能不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很重要。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牛和鹅》。
2、指名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大家的认识,齐读第1自然段。
2、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而且都很相信这句话,所以我们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自由读3、4自然段,抓住三个“敢”和两个“才敢”体会我们不怕牛,怕鹅。
3、师: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不再害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4、过渡:究竟是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呢?(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出示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4、文中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做法一样吗?分别在文中把相关语句找出来,并在旁写上相应的体会。(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5、汇报我对待鹅的做法(5、6自然段)(1)、抓住那些语句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
①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就像眼里没有我们似的。)②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体会到鹅的霸道、神气、嚣张)
(2)、你能试着读出鹅的神气、霸道吗?(3)、你还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我得狼狈不堪)你能试着读出来吗?
(4)、谁能完整地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即把鹅的神气、霸道,又把我的狼狈读出来,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5)、我为什么这么怕鹅?
(因为,从鹅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
6、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他飞快的走了过来,„„逃命了。
(1)、自由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生动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2)、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指名读
7、鹅还是那群鹅,而我和金奎叔在它们面前表现得怎么会截然不同呢?默读9-11自然段,画出金奎叔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1)理解金奎叔说的话,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不要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而被它吓倒了。)
(2)齐读句子记住金奎叔说的话。
(3)小结:由于我怕鹅,所以鹅欺负我,而金奎叔不怕鹅,鹅反而怕金奎叔了,我们对待鹅的态度不同,因而结果也不同。
8、是啊,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明白了:
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引导学生思考两半句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以接读的方式理解。从鹅的角度出发,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但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同样,对牛而言,从牛的角度出发,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但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呀。
金奎叔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对鹅,我不怕了,对牛,我也不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小结:因此,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同学们如果遇到一
些复杂的问题,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呢?(生自由答)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领悟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读故事,想办法。(课件出示)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生自由谈后课件补充出示——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他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第四篇:牛和鹅(范文)
《牛和鹅》说课稿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的五年级下册里面的一篇课文,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课文围绕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这个道理,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生活中的哲理。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乐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积累字词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阅读故事和感悟文章道理的兴趣和愿望,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掌握字词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根据这个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课时为2课时。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设计一些牛、鹅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课文,更有针对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力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一步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这样的状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这一环节主要是重点段落的分析,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要求用直线画出作者及伙伴们对待牛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他们对待鹅的语句。重点用小圆圈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然后再分片段朗读,表演,让学生真切感受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学生把这两种态度体会到位之后,再引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的看法,这一部分多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最后再重点品读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 “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从而感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里设计了一张得益卡,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和启发,并在班里简单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在,因此,这一环节中先有学生自主思考,在读通课文基础上思考:同时本环节又是对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的锻炼,必须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找寻答案的时间和机会)
(四)、布置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的板书如下)牛 和 鹅
刚开始:欺负牛,怕鹅(1——4自然段)
通 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5——11自然段)
过 受到金奎叔的启发
后 来:不欺负牛,不怕鹅(12——13自然段)
第五篇:《牛和鹅》读后感
《牛和鹅》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牛和鹅》这篇课文,讲的是: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局的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作者敢欺负牛,但是却怕鹅。就在被鹅欺负的时候,金奎叔出现了,他不但救了作者,还教育了作者,让作者改变了以往的观点,不再害怕鹅,欺负牛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多留心、多多观察。
这篇课文中,金奎叔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这样说的:“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我觉得在我们生活中,不应该无缘无故地欺负人,也不应该惧怕于某种事物、某个人,我们想办法去不被人欺负,不惧怕世间万物!
总之,对待事情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因为这样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福建泉州晋江市晋江市东石廷都小学五年级:吴明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