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问题探讨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24-107585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3 14:16: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问题探讨

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问题探讨

攀枝花市十五中 梅静

等效平衡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热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历来都是一个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能灵活应用,在考试中应变自如,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一些探讨,力求有所突破。给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帮助。

一、等效平衡类型:

根据等效平衡的特点,我将等效平衡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物料守恒的等效平衡:比如 2 SO2+O22 SO3 的反应中,在等T、P、V下按如下几种情况加入反应物(1)2molSO2和1molO2

(2)1molSO2和0.5molO2和1mol SO3(3)不加SO2和O2只加入2mol SO3 上述的三个反应在达到平衡后,是等效平衡。其分析如下:

因为平衡的建立只与反应条件有关,在同样的条件下,只要加入的物料相同,就是等效平衡,而与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还是从生成物开始、或是从两边同时开始是没有关系的。这种题只需要用完全转化的方式(即让生成物最大可能的转化为反应物,或让反应物最大可能的转化为生成物),只要几种情况下所加物料完全相同,就是等效平衡,而与是否是按反应比例加入是没有关系的。

上述题目中:完全把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时:(1)中2molSO2和1molO2可以恰好转化成2mol SO3就相当于加入了2mol SO3 ;(2)中1molSO2和0.5molO2可以生成1mol SO3,再加上本来就加入1mol SO3了,也相当于加入了2mol SO3 ;(3)本来就加入了2mol SO3。故上述三个平衡就是等效平衡。

2、物料成比例的等效平衡:比如仍以上述反应为例 2 SO2+O2在等T、P的条件下按如下情况加入反应物 SO3

(1)在体积为1L的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2)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4molSO2和2molO2

(3)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和2mol SO3 上述的三个反应在达到平衡后,也是等效平衡。其分析如下:

在同样的T和P下,(1)相当于是一份物料加入到1L的容器中,而(2)则相当于是两份物料加入到2L的容器中,而(3)先利用物料守恒的全转化,也相当于在2L的容器中加入了4molSO2和2molO2,与(2)相同。因此,也可以假想2L的容器中间有一个挡板,将容易分成两个1L的容器,而我们是将两份反应物分别加到挡板两边的,那两边的反应就完全和(1)是一样的,等反应达到平衡后,去掉挡板,因为两边的反应完全一样,所以平衡不会移动,仍然与(1)完全一样。而(3)与(2)也是等效的。故上述三个平衡时等效平衡。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比如

2HI H2 + I2(气)的反应中,在等T、P下按如下几种情况加入反应物(1)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气)(2)在体积为1L的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气)(3)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气)和xmol HI 此反应特殊在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如果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压V正 和 V 逆 会同时增大,并且增大的程度完全一样,即仍然有: V正 = V 逆那么平衡就不会移动,即加压前后反应是等效平衡。

因此:上述反应(2)可以认为相当于在反应(1)的物料不变的基础上将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也就是压强变为原来的两倍,也即是加压了,而因为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所以平衡不移动,故(1)和(2)是等效平衡。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温度不变,加入的H2 和 I2的比例完全一样是,不管容器的体积为多少,得到的就是等效平衡。而(3)中无论加入得HI为多少,它完全分解产生的H2 和 I2都是1:1,也即是与与(1)(2)中的物料是成比例的。所以(3)和(1)(2)也是等效平衡。

二、难点解析

1.先弄清楚“等效平衡”概念,先要学会判断哪些属于等效平衡,哪些不属于等效平衡。再利用上述的几类等效平衡解决问题

例1.恒温恒容:(1)A容器中加入1gSO2和1gO2反应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为a%,在同温同容的B容器中加入2gSO2和2gO2反应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为b%,则a%____________b%;另一C的容器容积为A容器的一半,在其中也加入1gSO2和1gO2,则b%____________c%,a%____________c%。

(2)2HIH2+I2(气)平衡,增大HI的物质的量,平衡____________移动,新平衡后HI的分解率____________,HI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3)N2O42NO2平衡,减少N2O4的物质的量,平衡____________移动,N2O4的转化率____________,N2O4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N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分析:(1)同温:

①B和C是“等效的”

②AC

A变为B也相当于加压。

B容器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更多的SO2和O2转化为SO3,a%<b%;b% = c%,a% <c%。

(2)(a)判断平衡移动:增大反应物HI浓度,平衡正移(或反应物HI浓度增大,v正增大,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理解:加入HI原平衡被破坏,新加入的HI又分解为H2和I2,即正向移动(注意:不能得出HI分解率增大的结论)。

(b)判断含量变化和分解率变化:同温下,比如原起始时1molHI(VL),现起始时相当于2molHI(VL),相当于加压,分别达到平衡,两平衡中HI的分解率相同,同种物的含量相同,HI分解率不变,体积分数不变。

(3)减小反应物N2O4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或反应物N2O4浓度减小,v正减小,v正<v逆,说明平衡逆向移动=。理解:原平衡破坏,小部分NO2又化合生成N2O4(注意:不能得出N2O4的转化率如何变化的结论)。

结论:(1)判断平衡移动:应用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来判断。

(2)判断含量变化和转化率变化: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增大(或减小)此物的量,相当于加压(或减压)来判断;若反应物不止一种,同倍数增大(或减小)各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或减压)来判断。

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例2.恒温恒压:

(1)加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N2体积分数为a%,N2转化率为b%;若再加入1molN2和3molH2,平衡正向移动,新平衡后N2体积分数为a%,N2转化率为b%;若减少0.5molN2和1.5molH2,平衡逆向移动,新平衡后N2体积分数为a%,N2转化率为b%,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2)H2+I2(气)2HI,加入1molH2和2molI2(气)达到平衡,若H2减少0.5 mol,I2减少1mol,平衡逆向移动,各物质含量不变。

分析:(a)判断平衡移动(略)。

(b)恒温恒压,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为VL,则又加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为2VL,各同种物的浓度相同,是等效的,转化率相同,各同种物的含量相同,平均摩尔质量相同。

结论: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保持相当于两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可以任意扩大或缩小),即各同种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均是等效关系。

二、在可逆反应计算在高考中也常常出现,要学会应用极限法和三步计算模式,“等效平衡”在计算中的应用。

如果求得简便易懂的方法,难点不攻自破。一般可以将三步计算模式(始、变、平)改变为“变形三步”模式(始、变、始′),用于“等效平衡”的计算非常简单易学。关键是理解其中“平”变为“始′”,所以“变形三步”中的“始”与“始′”是等效关系。例3.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SO2和1 molO2通过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SO2,O2,SO3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__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__;

(3)若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__。

分析:均是等效平衡关系。

解:(1)c=2 (2)2SO2+O2

2SO3

始 2 1  0

变 1.5 0.75 1.5 

b=0.25 始′ 0.5

0.25 1.5

c=1.5 (3)2SO2 + O22SO3

始  2   1  0

变  2-a1-b c

始′

a  b

c

(2-a)/c=2/2 a+c=2 (1-b)/c=1/2  2b+c=2 恒温恒压时,必须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值代入计算。

例4.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充入3molA和2molB,反应:

3A(气)+2B(气)xC(气)+yD(气)

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将0.6molA,0.4molB,4molC,0.8molD作为起始物充入,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

解:3A + 2B xC+yD

始 3 

2  0

0 变3-0.6 2-0.4 4 0.8

始′0.6 0.4

4 0.8

 (3-0.6)/4=(3/x) x=5  (4/0.8)=(x/y) y=1

应用上述去理解等效平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搞懂等效平衡,在作业和考试中能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易学、有钻研兴趣。

第二篇:等效平衡教案

常见盐类水解应用17例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但是同学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不知何时考虑有关盐类水解。现将有关常见的盐类水解问题归纳如下: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显 碱性.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要分析二者的水解程度,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者是中性。.(2)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弱碱的阳离子(如Al3+、Cu2+、Fe3+、NH4+等)与弱酸的酸根(如HCO3-、CO32-、AlO2-、F-等)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共存。因为两种离子都水解,分别和水电离出的H+、OH-结合互相促进水解,使两种离子数目减少。(3)根据盐溶液的PH判断相应酸的相对强弱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NaX、NaY、NaZ的PH依次为7、8、9,则相应的酸HX、HY、HZ的相对强弱为HX?HY?HZ(酸越弱,其强碱盐就越易水解,故溶液的碱性就越强)。

(4)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Na3PO4晶体中Na+和PO4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在其溶液中PO43-水解,则[Na+]:[PO43-]?3:1。

(5)比较溶液中离子种类多少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Na2S、Na2CO3、Na3PO4的溶液中哪种溶液中含阴离子种类最多?因为三种酸根均要水解,且Na3PO4的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种类最多。

(6)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的配制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实验室配置FeCl3溶液,由于FeCl3溶于水要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 Fe(OH)3+3H+,因此为了抑制其水解保持溶液澄清,是将盐先溶解于稀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同样的方法可配置CuSO4溶液等。

(7)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时应考虑盐类水解:若用强碱滴定弱酸,反应达到终点后,因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若用强酸滴定弱碱,反应达到终点后,溶液显酸性,故要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8)部分活泼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Mg条在常温下与水无明显反应,但是放入氯化铵(CuSO4)溶液中有气体产生。(因为氯化铵发生水解产生较多的H+)。(9)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混合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果有难溶于水的物质生成,则发生完全双水解(如.AlCl3和Na2CO3溶液混合:2Al3++3CO32-+3H2O==2Al(OH)3↓+3CO2↑)如果没有难溶于水的物质生成则发生不完全水解.(NH4Cl和CH3COONa溶液混合H2O+ NH4++CH3COO-CH3COOH+NH3·H2O。

(10)弱酸弱碱盐的制取时应考虑盐类水解:由于弱酸弱碱盐强烈的水解,因此对应的溶液的制备不能溶液之间的反应得到,如Al2S3的制取,若在溶液中则会双水解生成Al(OH)3和H2S。

(11)加热蒸干溶液后产物的判断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在加热时会促进盐类的水解。加热蒸干Al2(SO4)3[Fe2(SO4)

3、KAl(SO4)

2、CuSO4]溶液和碳酸钠[Na3PO4、Na2SiO3]溶液得到原溶质(因为它们水解的产物会重新反应生成原物质)。加热AlCl3(Al(NO3)3)溶液因为水解产物之一为挥发性物质,便得另一种水解产物,此时要考虑得到的该水解产物的热稳定性。加热蒸干FeSO4溶液时,溶液中的Fe2+被氧化生成Fe3+,而Fe3+水解生成Fe(OH)3,等物质的量的Fe(OH)3,不能硫酸中和,故最后的产物为Fe2(SO4)3和Fe2O3的混合物.(12)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的保存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如,碳酸钠溶液不能储存在玻璃瓶塞

(13)热纯碱的去污原理时应考虑盐类水解:加热可以使CO32-水解程度增大,因而使溶液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

(14)净水剂的净水原理时应考虑盐类水解: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在水中发生如下水解:Al3++3H2O Al(OH)3+3H+,生成的Al(OH)3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杂质。(氯化铁溶液的净水及止血的原理同上)。

(15)泡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时应考虑盐类水解:泡末灭火器内装的是饱和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它们分别装在不同容器中,各自存在下列水解平衡:Al3++3H2O Al(OH)3+3H+;HCO3-+H2O H2CO3+OH-当两种溶液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使生成大量的H2CO3分解产生CO2使灭火器内的压强增大,CO2、H2O、Al(OH)3一起喷出覆盖在着火物质上使火焰熄灭。

(16)肥料的使用时应考虑盐类水解:长期使用(NH4)2SO­4的土壤因NH4+的水解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另外草木灰(K2CO3)和氨态氮肥(硝酸铵)混用,由于CO32-和NH4+的水解相互促进,使NH4+变为NH3降低氮肥的肥效;同样草木灰(K2CO3)和过磷酸钙混用会降低磷肥的肥效。

(17)物质鉴别:例如用简单的方法区别NaCl、NH4Cl、Na2CO3三种溶液。可以根据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的不同,即通过测定等浓度三种溶液的pH或用紫色石蕊进行检测。同样NH4Cl用于焊接金属是因为它能够水解产生HCl从而达到除去焊接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的目的。

第三篇:“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

作者:朱伟郑志华 来源:福清一中化学教研组

日期: 202_-10-9

“等效平衡”的问题已有较多的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重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能灵活应用,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一

些探讨,力求有所突破。

一、难点分类

“等效平衡”的教学难点:一是“等效平衡”概念,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化学平衡中,各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些化学平衡均属等效平衡(包括“等同平衡”)。关键是“各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二是“等

效平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应用;三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四是在计算

中的应用。

二、难点分散渗透

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将上述难点分散渗透在三节课中。

1.先渗透“等效平衡”概念,并举例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属于等效平衡,哪些不属于等效平衡。再讨论第一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应用。

例1.恒温恒容:(1)A容器中加入1gSO2和1gO2反应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为a%,另一同温同容的B容器中加入2gSO2和2gO2反应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为b%,则a%____________b%。

(2)2HIH2+I2(气)平衡,增大HI的物质的量,平衡____________移动,新平衡后HI的分解率____________,HI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3)N2O42NO2平衡,减少N2O4的物质的量,平衡____________移动,N2O4的转化率____________,N2O4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N

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分析:(1)同温:

①B和C是“等效的”

②AC

A变为B也相当于加压。

B容器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更多的SO2和O2转化为SO3,a%

<b%。

(2)(a)判断平衡移动:增大反应物HI浓度,平衡正移(或反应物HI浓度增大,v正增大,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理解:加入HI原平衡被破坏,新加入的HI又分解为H2和I2,即正向移动(注意:不能得出HI

分解率增大的结论)。

(b)判断含量变化和分解率变化:同温下,比如原起始时1molHI(VL),现起始时相当于2molHI(VL),相当于加压,分别达到平衡,两平衡中HI的分解率相同,同种物的含量相同,HI分解率不变,体积分数

不变。

(3)减小反应物N2O4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或反应物N2O4浓度减小,v正减小,v正<v逆,说明平衡逆向移动=。理解:原平衡破坏,小部分NO2又化合生成N2O4(注意:不能得出N2O4的转化率如何变化的结论)。

结论:(1)判断平衡移动:应用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来判断。

(2)判断含量变化和转化率变化: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增大(或减小)此物的量,相当于加压(或减压)来判断;若反应物不止一种,同倍数增大(或减小)各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或减压)来判断。

2.先练习巩固上次的思路,再讨论第二类: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

例2.恒温恒压:

(1)加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N2体积分数为a%,N2转化率为b%;若再加入

1molN2和3molH2,平衡正向移动,新平衡后N2体积分数为a%,N2转化率为b%;若减少0.5molN2和1.5molH2,平衡逆向移动,新平衡后N2体积分数为a%,N2转化率为b%,平均

摩尔质量不变。

(2)H2+I2(气)2HI,加入1molH2和2molI2(气)达到平衡,若H2减少0.5 mol,I2减少1mol,平衡逆向移动,各物质

含量不变。

分析:(a)判断平衡移动(略)。

(b)恒温恒压,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为VL,则又加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为2VL,各同种物的浓度相同,是等效的,转化率相同,各同种物的含量相同,平均摩尔质量相同。

结论: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保持相当于两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可以任意扩大或缩小),即各同种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均是等效关系。

3.第三次渗透是在可逆反应计算学习以后,学生已学会应用极限法和三步计算模式,再讨论第三类:“等效平衡”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探求简便方法

如果求得简便易懂的方法,难点不攻自破。我们将三步计算模式(始、变、平)改变为“变形三步”模式(始、变、始′),用于“等效平衡”的计算非常简单易学。关键是理解其中“平”变为“始′”,所以“变形三步”中的“始”与“始′”是等效关系。例3.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SO2和1 molO2通过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SO2,O2,SO3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

白:

(1)若a=0,b=0,则c=__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__;

(3)若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__。

分析:均是等效平衡关系。

解:(1)c=2

(2)2SO2+O2

2SO3

始 2 1  0

变 1.5 0.75 1.5 

b=0.25 始′ 0.5

0.25 1.5

c=1.5 (3)2SO2 + O2

2SO3

始  2   1  0

变  2-a1-b c

始′

a  b

c

(2-a)/c=2/2 a+c=2 (1-b)/c=1/2  2b+c=2 恒温恒压时,必须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值代入计算。

例4.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充入3molA和2molB,反应: 3A(气)+2B(气)xC(气)+yD(气)

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将0.6molA,0.4molB,4molC,0.8molD作为起始物充入,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

解:3A+ 2B

xC+yD

始 3 

2  0 0

变3-0.6 2-0.4 4 0.8

始′0.6 0.4 40.8

 (3-0.6)/4=(3/x) x=5  (4/0.8)=(x/y) y=1

应用上述方法教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思路清晰、方法易学、有钻研兴趣。学生作业和测试结果均是做题快,准确度高。

第四篇:中学生数理化学习方法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方法介绍

做了很多年的数理化教育工作,忽然见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的简单。

首先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成绩偏好,但是也许在不经意的时候产生失误,或者做不到百分百的成功,这是第一类的学生。有些学生课堂听的明白,听的懂,提问什么知识点,都可以说的清清楚楚,可是课下做题就始终差强人意,考试成绩也是领人担忧。这是第二类学生。有些学生是基础薄弱,对知识点,做题思路和方法掌握的不准确或者是本身就不知道,这是第三类学生。还有些学生上课不怎么听课,经常不自觉的就睡着了,课下作业也不怎么做或者干脆不写,抄袭作业,这是第四类学生。还有些学生,聪明绝顶,可是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兴趣全都放在了别的上边,这是第五类学生。

分析完了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再思考一些到底这几类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理化,明显的提高成绩。

首先 我们说化学。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刚才所分析任何一类学生都可把化学学习的非常的好,非常的棒。因为学习化学的核心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除了物质推断的题以外,其他的大部分题都可以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去思考,去对方。那么怎么形成知识体系呢?这个也不难,就是把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都认真的细致的总结出来,常见的题型规划提炼出来,那么化学就会变的非常的容易。我曾经有一个初三的学生,化学学习的非常的不好,在班里的成绩简直就是倒数。但是我把化学的知识体系给他整理了一遍,什么都不让她做,就让她按我说的记忆,思考。结果5次课后,这学生的化学成绩到了85分,进入班里前10名,还打电话很高兴的向我报喜。没有别的,学习化学就是那么简单。

然后 我们来讨论 数学学习。数学在中学阶段是个博大精深的科目。内容多,结构烦琐,而且往往就章章相连,这一章节的解题也许会用到下一章的知识点。学好数学的核心是掌握理论,多练习。一般的学生学习数学步骤有⑴感知(事实):感知就是知道数学学习的“是什么”,才能进一步地探索“为什么”从而才能理解和应用知识。⑵理解(事理):为了对一个数学结论能够理解,必须明确它的原理

它的来龙去脉。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结论的解释等,都要弄懂搞明白,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事实的原理。⑶应用(事用):数学教材当中,对例题的总结,练习题的解答,及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都是“事用”掌握的过程。⑷系统化(事体):“事体”指的就是“知识体系”。数学学习材料之间具有种种联系,如果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就能达到由此及彼的作用。但是对于以上的几种不同类型的人我们应该个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第一类学生,他们基础扎实,思维敏捷,但是往往粗心大意,漏洞百出。所以对这类学生要使他们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做一些简单的习题,考虑这类学生的年龄和学龄的限制,毕竟有些知识和问题会令他们想不到,所以也要深入拓展,多见新颖的题型。有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可是前几天他告诉我他还为他们班的第一名讲题了。原因就是他们刚刚接触了一章新的知识,我的这个学生在我这里提前学习了,各种题型也全都教会了她,而他们班的第一名却没有接触过新颖的题。由此可见,再聪明的头脑也有想不到的知识,也需要灌输新颖的知识。

对于第二类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的是典型习题的训练,再好理论依据,如果脱离了练习和实践,也照样打不中把心,不能赢得胜利。所以老师适当的给这类学生提供一些典型习题,保证这些学生成绩突飞猛进。

对于第三类和第四类学生来说,他们基础薄弱,知识点欠缺,最重要的是自信心不足,要想快速提高起成绩的方法就是采用空降学习法。这是专为那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而写的。一般人都会认为,基础很重要,要从基础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回到基础上来。由于这么想,学困生就会放弃学习数学,但空降学习法认为基础差的学生不需要有内疚感。省略登山过程,直接乘缆车也可欣赏高山的风景,不懂半导体的原理,也可操作电视观看。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在下决心学数学时,不必要在很低的知识基础开始复习,可以从正中央部分开始。学不好数学的人,如果认为应该要先完全了解基础,那就等于是在等待黄河被疏清一样。空降学习法,只要用跳伞的方式降落到“目前所学的地方”就好了。其道理是只要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清楚,前面不懂的地方也就会了解。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初中数学基础较差,但认真地将高中的集合、函数、立体几何学好了,初中数学内容就会觉得很容易理解。因此,学困生不必为没学好基础而自卑,应该利用“空降学习法”的思想,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的确遇到了以前知识不理解的困惑,那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降落在所需基础知识的层次上,将这一基础随时补上即可。

对于第五类学生,他们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其兴趣导向。这类学生不可一簇而就,而应该一点点的引导和培养起学习的兴趣。不断的树立起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其一点点的进入学习的正轨。

但是不管是那类的学生,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本身的兴趣,主动性,态度和自信。所以老师家长一定要想办法的建立起学生的本身的学习素养来。

最后我们来谈谈物理的学习方法。物理和数学,化学不同的地方在于物理是规律的学科,物理的核心学习方法是深入思考概念,掌握规律。各种类型的学生在物理上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数学上谈论的大体类似,这里就不在重复了。

无论数学,物理和化学,如果能坚持八环节学习法,也就会游刃有余。所谓八环节学习方法

:⑴制订计划,⑵课前预习,⑶认真听讲,⑷及时复习,⑸独立作业,⑹解决疑难,⑺系统小结,⑻课外学习。

数学物理化学其实都很简单,主要就是掌握其中的深奥,我就涂鸦到这里,祝愿同学们能过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第五篇:中学生数理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cete1987@vip.163.com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jcjy@xkcyj.com 都市家教·上半月:yanjiu818@163.com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jiaoxue119@163.com 北京教育·普教版:bjjybjb@public.bta.net.cn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jyltzz@vip.163.com Jyjxlt003@163.com

Jyjxlt001@163.com 班主任之友:bzrzyxxb@vip.sina.com 数学学习与研究:sxxxlw@163.com sxxyyj@163.com 江苏教育:jsjyjygl@21cn.com 甘肃教育:jyzh2@163.com sxlhjy@163.com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guancha365@126.com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参考:edreview@moe.edu.cn 学苑创造·A版 学苑创造·C版 广东教育·综合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现代教育探索:jiaoyu08@yeah.net 黑河教育:heihejiaoyu@163.com 湖南教育·上 湖南教育·中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河南教育·中旬刊 中国教育学刊 继续教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教育与管理

小学教学研究:jxxxjxyj@163.com

xxjxyj@qq.com 教育与教学研究:edjy@chinajournal.net.cn

教师博览:jsblbjb@188.com 新课程导学:xkcdx@163.com 现代教育科学:xxjszz@126.com 教师·下 教师·上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学苑创造·B版 中外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江西教育·综合版 教学交流·理论版 江西教育·教学版 江西教育·管理版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广西教育·C版

数学教学通讯:sxjk@vip.163.com 湖南教育·下 陕西教育·教学

教育艺术:jyys_bj@sohu.com 信息化建设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zgxwjyllb@163.com 首都教育学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基础教育研究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天津教育 新农民·农村教育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教育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学习·上 新课程学习·下 新课程学习·中 当代教育发展学刊 当代教学论坛 新华教育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当代教育 中国教研交流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成功·教育 学术理论与探索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教学与研究

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教育界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华夏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 现代教师与教学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青岛画报·魅力教师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源流·教育版 中小学教育·下半月 中小学管理 教育科研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科教研讨 中华科教论坛杂志 教育与探索 创新教育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论版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教育前沿与探索 学问

教师教育科研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广东教育·教研 教育视界 现代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研究 西部教育参考 家庭与家教 教育管理 教学交流·下半月 教学交流·中 教育研究学刊 中国教育创新 课堂内外(小学版)红蕾·教育文摘 ·小学阅读

小朋友·童话+幽默 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中高年级)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低年级)红蜻蜓 棒棒英语 快乐语文 小火炬 小爱迪生 作文大王·小学版 作文大王·低年级版 新作文·小学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作文与考试·小学版 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班主任之友·小学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综合阅读 小猕猴学习画刊 时代漫游·魔力双语 时代漫游·魔力智慧 小星星·低年级版 小星星·高年级版 小学教学研究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小学生时代·综合版 小学生时代·大嘴英语 小学生·新读写 红蕾·故事宝库 红蕾·快乐读写 小学生·探索心理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河南教育·基教版 学与玩

故事作文·高年级

素质教育博览(阅读与写作)素质教育博览(学习与成长)新作文·小学高年级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研究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七彩语文·低年级

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 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 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数学大世界·小学低年级辅导版 数学大世界·小学中高年级辅导版 七彩语文·写字 七彩语文·画刊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世界儿童 小学德育

小学生之友·上旬版 小学生之友·下旬版 小学生之友·中旬版 小学生导刊(低年级)小学生导刊(高年级)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 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 数学大王·低年级 数学大王·中年级 数学大王·高年级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小学时代·教师版 新课程·小学 创新作文·小学版 创新作文·奇趣故事 第二课堂(小学版)小溪流(故事作文)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语数外学习·八年级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科学大众(小学)小学生·教学实践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小学教学参考(综合)小学教学参考(数学)少年天地(小学版)小雪花·成长指南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读写算·小学低年级 红领巾(1-2年级)红领巾(3-6年级)小天使·六年级数学人教版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文学少年(小学版)读写算

读与写·小学低年级 读与写·小学中高年级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阅读·低年级版 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华师大版 中华少年 红树林·都市少儿 小学生作文辅导 小学生文学社作品选

小学生作文辅导·今天写什么 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小青蛙报

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学生之友小学版·快乐童话 小雪花·小学趣味英语 少儿科技博览 作文世界(小学版)·综合阅读

法学教育 中华少年·教学版 课外生活

少年文艺·阅读前线 聪明数学 聪明语文 探索地理 探索历史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学习博览 当代创新教育 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人民教育

英语学习·新锐空间 作文一百分 英语学习·阳光英语 中学生天地(B版)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 花刊 化学教与学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疯狂英语·口语版

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 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中华家教 七彩语文·习作 英语文摘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新时代教师 疯狂英语·原声版 中学科技 教育科学论坛 润·文摘 师道 教育学刊 作文周刊(综合版)作文周刊(教师版)成才之路 英语沙龙·时尚版 英语沙龙·实战版 英语沙龙·阅读版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科学大众(中学)当代学生·读写版 地理教育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 年轻人·中学生读本 第二课堂(中学版)小溪流(成长校园)幽默小读者 学理论·中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学生之友

东方少年·阅读写作版 教育前沿·理论版 中小学电教 新校园·理论版 趣味作文 学生·家长·社会(快乐成长版)学生·家长·社会(精美阅读版)男生女生(银版)男生女生(金版)科学大众·教师版 莫愁·家教与成才 中小学校长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三角洲 外语学刊

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外语电化教学 中国文化遗产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湖北招生考试·出彩作文 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 湖北招生考试·理论 体育师友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东方青年·教师 新校园·学习版 聪明泉·少儿版 科技知识动漫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研究 经济数学 高校招生 时代教育 理论纵横 新语文学习·教师 英语知识 云南教育·视界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当代学生·时政版 都市家教 教育前沿·综合版 教育大视野 新课程导学·上旬 新课程导学·中旬 教学世界·下 SAYHI开口说英语 花火·A版 中学理科·综合版 少年科学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问题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