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子疑邻 台州路桥
《智子疑邻》教案
吴莎莎
教学目标:
一、课文导入,了解作者和寓言
翻开课本,到160页,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智子疑邻》,它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作品都收入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中有许多的寓言故事,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螳螂捕蝉》等。
什么是寓言呢?翻到158页。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如何学习寓言?
一、把握情节;
二、归纳寓意;
三、学以致用。
一、把握情节
(1、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
3、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帮学生圈出两个多音字。雨
父 检验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
2、疏通文意,试着翻译一下。
总共四句,刚好四组,一组一句。(最后一句最长,但我相信我们班高手如云,卧虎藏龙。)
小组汇报,注意:先把句子读一遍
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圈一圈,并解释
最后整句翻译 „„ 检验: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天雨墙坏:下雨,动词 不筑:修补
其子:代词,他(的)——《论语》中“其恕乎” 大概,也许 暮而果亡:晚上;果然,果真;丢失,(歧路亡羊)——逃亡,流亡:逃跑 而疑邻人之父:却 3,复述课文
小小提示:(1)故事发生的地点
(2)被盗的原因
(3)形成可以自由出入的条件
(4)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此时看法是否相同?结果又怎样?
二、归纳寓意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小提示:(1)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夫。(用简单的板书提示)
(2)当别人给你提意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3)当你向别人提意见时,应注意些什么?(结合同学们刚刚回答的)
听别人的意见时,应当听正确的,而不要在意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来的,对别人不能有偏见。
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和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使提的意见是正确的,效果也不见得就好。
三、学以致用
扩写《智子疑邻》,用白话文。扩写应注意:(1)扩展故事情节,如着重细节描写,使故事更加的丰满。
(2)加入一些合情合理的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篇:智子疑邻教案
《智子疑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翻译并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义;
3、理解文章的寓意。
一,故事导入:据说我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长相不甚帅气有一次他做客一家网站,有网友说:你的能力我佩服,但你的长相不敢恭维。而李部长迅速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有人说过我就是最帅的,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妻子眼里丈夫总是最帅的,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最好的,这里面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给人自信让人温暖,但有的时候,这样的主观情感也会导致人们判断出现偏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智子疑邻》中去看一看。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走进朗读间——一读读准字音。
1听范读,注意字音。
2、请同学正音。字的读音因为词义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3、请同学读。4齐读全文。
1,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
(1)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
雨:Yù 下雨 父:Fǔ 对年长男子的尊称
2,《智子疑邻》这篇文章中有五个“其”字,它们究竟有多少含义? 我们一起把这五个“其”字找出来。
学生(齐读并回答):他的。教师(补充):对,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
三、走进翻译厅——二读读懂文意。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得弄清文章字词的解释啊,请同学们走走,到翻译厅中坐坐,看看这篇和我们相隔几千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富——富有的意思。形容词活用动词,富有。
“天雨墙坏”,我觉得读yù。有没有同学支持我的观点? 我也觉得读yù,因为我觉得这个字在这里作动词使用。
教师:作动词的话,这个字应该怎么解释? 学生:解释成“下雨”。所以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将——将有。一词多义,将有,带领。
父(fu3)——老年男子。
云——古义:说 今义:指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
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而——顺承关系。亡——丢失。一词多义:丢失,逃跑。智——以„„为聪明。形容词活用动词。而——转折关系。
四、走进故事屋——引读梳理内容。
1、故事发生的地点: 宋国
2、故事中主要人物: 富人(板书:其子邻人之父)
3、富人家被盗的原因: 天雨墙坏
4、富人被盗前,那些人向他提出过建议: 其子 邻人之父
5、两人提的建议相同吗?是什么?——不筑必将有盗(板书:相同)
6、这个建议正确吗?文中哪句话可以证明:暮而果大亡其财
7、被盗后,宋人对这两人有何不同态度: 智疑(板书)
请同学关上书复述文章内容,能复述了,能背了吗?根据老师提示背背看!不提示行吗?齐背!
告诉我们的道理:
它告诫人们,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很好。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第三篇:智子疑邻读后感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子疑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子疑邻读后感1《韩非子》中有这么一条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家中的院墙遇到大雨倒塌,儿子认为,如果墙修补不及时,肯定会有人进来偷窃。而隔壁老人也这样说。到了晚上,富人家中果然失窃。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说的对,而怀疑邻居老人就是小偷。
就该故事本身来讲,儿子的话与事实相符就是聪明,而邻人则成了偷窃嫌疑人。在旁观者看来,这个结果自然是愚昧可笑的。但那富人的怀疑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亲儿子那自然是为自己好的;而邻居虽然说了同样的话,但肚子里还不一定是什么坏水呢。多少年来,这则寓言可能许多人都看过,看过后也会大骂这富人愚蠢,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不是这么回事了。因此,我认为韩非子写这则寓言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那么,感情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犯过一个受感情亲疏影响的错误——五个小孩子来我们家里玩,我便拿出玩具来。小朋友们走后,我发现平时我最喜欢的那个玩具车没有了。这五个小朋友当中,有四个是住在我们楼下的,平时我和他们玩得多一些;而另一个小男孩平时和我挺生的,也没有什么感情。于是,我本能地怀疑那个玩具车是被他拿走了。我去找其中一个小女孩,向她道出了我的怀疑。她也认定那玩具车就是小男孩拿的。于是,我就去找那个小男孩。男孩很生气,说他才不稀罕那玩艺呢。他越辩解,我越觉得他心虚。第二天,我到床底下找东西,吓了我一跳:那个玩具车呆在床底下呢!我从此不敢再和那个小男孩见面。见了面,我就赶快走开。多少年了都是这样。我真的对不起人家。这件让我汗颜的事情至今还留给我教训,那就是判断事物不受感情亲疏的影响,不下轻率的结论。
任凭感情亲疏来左右自己的判断认知有时候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就是“感情决定一切”的忠实拥趸,明知二弟云长性烈如火,在自己不得不去西川征讨时还是让他镇守荆州,而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大救星诸葛亮说也不能左右他的选择。当然,最后他这个最亲爱的二弟意气用事丢了荆州,他自己也因此死在白帝城,而那个不在乎感情亲疏,坚持客观判断、“任人唯贤”的`曹操却越来越强大,逐步为后代打下了一统江山的雄厚基础。
总之,亲情友情自然是人们不可多得的财富,但只能供我们参考而已。对于事物真相的认知,一定得靠自己的理性思维。这样才能不下轻率的结论,使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智子疑邻读后感2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来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是韩非子的一篇寓言,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有钱人,有天下雨,他家的墙被雨水泡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对他说:“如果不修墙,小偷就会来。”可是他没有修,当天晚上果然被偷去了很多东西,通过这件事,富人觉得自己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是小偷。
读完我觉得这位邻居真的很冤枉,为什么明明是想好心提醒一下富人,却被那富人认为自己就是小偷,邻居一定很后悔提醒那富人吧,因为即使提醒了富人,富人不但没有补墙,还把罪过推托在邻居的身上,认为邻居就是小偷。早知如此,何必去当那雷锋,还落得个好人没好报的下场。
看着这寓言突然想起雷锋的死因,据说是在帮部队指挥军车时被撞到头部,也就是说雷锋是在他助人为乐的岗位上牺牲的,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活该,即使他不去指挥,部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远没有失去一个队员的损失大。况且对雷锋其本人更有利。
做好事时最好还是想一想该不该去做那好事,当那好人,这样就不会明明是做好事却被人误解成坏人,好心没好报还得来个恶果了。
智子疑邻读后感3七上的语文最后一课《寓言四则》中收录了这么一则寓言,题目叫做《智子疑邻》,大概内容是说: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天下大雨毁坏了墙。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有盗贼(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这个寓言告诫我们不能以感情的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但是我发现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却很符合这一标准。
有时早晨或课间往往会遇到学生主动和你问好,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对你视而不见的学生。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你教过的学生。一般说来,学生遇到自己的任课教师态度都会比较亲密,这也许是因为和你熟悉的关系。对于没有教过自己的老师,他们自然的会以一种保持距离的方式来疏远与你的关系。
这样的现象年级越小越是明显。无论是刚入幼儿园的小孩,还是刚刚上小学的学生,他们对于老师的话是奉若圣旨的。即便是家长发了话,他们也还是会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的老师,渴望从老师的嘴中能到那最后的“特赦令”。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老师和其它人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谁说只有成人才会察言观色,孩子在这方面可是无师自通的高手呢。
如果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相比较,那自然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更亲密些。因此对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指示,二者若取其一的话,学生往往会选择班主任。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不正是《智子疑邻》的最好写照吗?
【智子疑邻读后感】相关文章:
1.智子疑邻读后感作文
2.《智子疑邻》教案
3.智子疑邻翻译及原文
4.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5.智子疑邻的扩写
6.智子疑邻的原文及翻译
7.智子疑邻课文翻译
8.智子疑邻的评课稿
9.《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第四篇:智子疑邻原文
《智子疑邻》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寓意【说明】: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⑧而折其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⑾。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翻译: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塞内,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十有八九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主旨: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第五篇:智子疑邻教案
《智子疑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字词。
2、从人物出发概括寓意。
3、理解寓言的寓意,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智子疑邻》。
难点:多角度理解寓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一、导入
昨天老师读了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咱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智子疑邻》,(板书课题)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很国人……PPT出事韩非资料。二初读感悟
<1>
1、自由读寓言,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
2、抽生读,师听字音,指导重点字读音。雨字音yù,下雨,词类活用,名字作动词。父字音fǔ,老人。
3、抽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抽一到三个,检查是否完全掌握。
4、齐读。<2>
1、其实这是一个盗窃案,我们来破破案,你是小警官到案发现场你会对当事人询问哪些情况?根据课文找答案
案发时间
丢失物品
失窃原因
嫌疑人
暮
大量财物
不筑墙坏 富
? 根据学生回答,疏通字词
坏:毁坏
筑:修筑
盗:盗贼(古意:盗贼 今意:贼窃)亦云:也这样说
亡:丢失
智:认为…...聪明
2、富人家丢失了东西,夫人却怀疑上了自己的邻人,他的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3、富人的儿子也知道他家的墙坏了,且叫他筑墙,为什么就不怀疑自己家的儿子呢?为什么富人会有这种态度?
(富人与儿子关系亲近)
4、两个人意见相同但富人却对这两个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
对人不应该有偏见
听取意见不管是谁提出的都应该听取
要根据事情去判断不能以自己的意见去评估
5、寓言以劝喻性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每一则寓言都有寄托或隐含的某种寓意,谁来说一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PPT出示寓意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齐读)<3>
1、巩固文言字词,PPT出示,开火车形式检查落实情况。
2、自由读,试背课文。
3、能背的合上书背,不能背诵的同学翻开书跟读。
三、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是否有听到、看到或者遇到过文中这种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四、小结
许多人接受忠告,只有聪明的人从中受益
——西拉士
听取意见应该是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意见是谁提出的,这也是我们这则寓言的寓意之一,希望我们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能正确对待。
板书:
智子疑邻
案发时间
暮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丢失物品
大量财物
失窃原因
不筑墙坏 富
父:老人
嫌疑人
? 检测问题
1、教师自身而言,问题的连续性不够,问题的针对性不够强
2、文言文的容量太少了
3、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渗透不够,学生参与度有待加强
4、文言课文的拓展不够
5、文本研读的不够深入,联系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