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家教案例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24-107871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5 22:17: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教案例

家长会发言稿

三(4)班家长刘首钦

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孩子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是一个可爱淘气的男孩。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在一天天变化,在别人的眼里我的孩子是一个优秀的男孩,懂礼貌.而且非常的勤快,但是在我的眼里是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说是一个“问题”孩子!首先说一下它的不听话,我让他学习他总是不想学,不想看书,上课的时候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总有一种浮躁的感觉,我自己也很迷茫,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为让孩子一个月之内学会写字,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手机算,两个月学会拼音。在别人面前有种骄傲的感觉,后来上了一年级,我对他的学习,更加的重视严厉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他的作业,我们母子两都顾不上做饭.吃饭,每天写完作业我们才开始吃饭,这个作业并不是老师留的,从下午6:00的时是我自己给孩子买的各样的练习册。弄在晚上8:00,吃完饭孩子又要读书看语文课本,等到一切弄完了,也就9点多了,有时候甚至到晚上10:00,这样我的心里才感觉得到了满足一天才可以算是完整了,完成这一天的任务。刚一开始孩子非常的听话,让写字就写字,让读书就读书,第一次单元测试我的孩子考了75分,我看了卷以后我一下着急了,我我一下觉得 啊呀!孩子这么才考了这么点,我给老师打了半小时电话了解了一下情况,我又赶快给他买了一套语数单元测试卷,在我的脑海就认为多写多练他就会提高成绩,果然,不负我的心期中期末而自考两门功课都上来90多分,在班里学习排在前几名,等到第二学期,我又重蹈覆辙,又开始盲目买练习册买书,人家说这样好我就买。哪个有用就买结果,儿子这次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开始反扶了,开始不听话了,不写了。而且如果我逼他写的话他就会说“我不如死了” “你把我打死吧”!就这样我还是没反醒,还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法方式要求孩子,就这样把孩子又强加强迫了一年,又是孩子就像一颗炸弹,突然一下就爆了,就开始耍脾气,甚至放一些狠话,在他这样的时候,他爸会用更加强硬的口气震压他。甚至有时他考不好的时候还会大大出手,我不知道我这样是爱他还是害他,晃眼上了三年及这样的情况更严重了。

每一个家长我都觉得是“望子成龙”,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健康是重要的我嘴上说是这样的但是内心和别的家长一样,我的孩子其实有很多的优点,说一说其中一些,《1》我的孩子内心非常的善良.真诚.懂事,《2》他是一个爱好的孩子,尤其是学习用品和书本,用过以后有的保存起来,有的还像新的一样放起来,《3》他非常的聪明,而且还挺善辩,和人交流,性格开朗,勤奋上进,其实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好孩子,但是就是学习没有主动性,静不下来有些浮躁,脾气有些燥。

这是孩子的性格说一说我自己和丈夫,我们两个都是急性子,有些小事就可以让我们两的脾气暴躁发作,而且在孩子没有上学以前都是这样的,在孩子上学以后我们慢慢的才开始变化控制,我的丈夫其实在孩子的学习习近平时不怎么问,一到考试或者有时想起的时,脾气上来了再不分析原因的情况下打儿子一顿。

我们都不是理智的家长,而且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有错,但是我们也有不明白的,就是对淘气的孩子怎么办?你说他又时不停甚于有时还很跳我在这种时候怎么办?

我的孩子没有真正成为问题生,但是学习没有进步我的内心很着急,我怎么做才是对的我很迷茫

家 长 会 发 言 稿

三(4)班家长刘首钦

第二篇:家教案例

另一种温暖

鹤琴幼儿园 朱秀英

教室里出现了一只懒蛤蟆,女孩子们惊叫,男孩子们欢跳,乱得就像一锅粥一样。突然,林旭排众而出,抬起脚,狠狠地向癞蛤蟆踩了下去,一下、两下、三下„„,然后大摇大摆地返回队伍,朝着我咧嘴一下。教室里在一阵鸦雀无声后,顿时集体爆发惊呼:陈林旭踩死了懒蛤蟆!作为老师,我也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我一下子束手无策,只觉得心底有点发寒。

林旭是今年刚刚插班进来的孩子。聪明活泼,在活动中能积极发言,并且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动手能力很强,总是很快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在作画时也常常有神来之笔,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因为林旭的个性比较霸道,小朋友的玩具他随意地取玩,如果玩破了就随意地一扔,如果同伴不同意给他玩具,他就立刻拳打脚踢,孩子来告状,我让他道歉,他也道歉,但下一次的时候仍旧是这样,孩子们渐渐不愿意和他玩了,躲得远远地,他也不是很介意。我一直认为他只是个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但在踩蛤蟆时他冷漠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无动于衷。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无限担忧,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据家访了解,林旭家中经营着一家小饭店,只有一个服务员,父亲既是老板也是厨师,从早上经营到深夜。父亲在家时一般都在睡觉休息,母亲也在饭店中帮忙,有空的时候就外出打麻将,家中一般只有奶奶和他两人。奶奶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家庭经济收入一般。林旭的父母都只有初中文化,平时只要林旭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奶奶却对林旭非常溺爱,基本是百依百顺。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林旭缺少来自精神上的温暖。

就这次发生的情况,我决定和林旭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此之前,我也作了很多思考。

一、追溯行为发生的本源

事实上,在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后,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正是因为父亲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时,以暴力解决了问题,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孩子在受到父亲粗暴地行为影响一下,也会产生“你打我,我打猫”的行为,因此和同伴发生矛盾时,首先采取的就是暴力手段。

而在幼儿园里,林旭在做错一些事情后,貌似在老师的引导下跟同伴道了歉,实际上,在孩子下一次依旧发生同样的错误的情况可以看出,孩子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和林旭的谈话,他也说:老师让我道歉我就道歉,反正又没有关系。在这里,老师也犯下了一个错,没有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简单的把老师的是非标准,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依旧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会觉得:老师认为你错了,你就错了,而做错了事情,也只需要道歉就够了,长此以往,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二、制定纠正行为的措施

我很快找到了林旭的爸爸妈妈,复述了事情的起末,家长着急而又无助,反复的问: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一)纠正家长的角色定位。

不做“法官”,学做“律师”。因为文化层次的关系,我跟林旭的父母打了比方,家长在在家庭中不是法官而是律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是法官,不是来判断孩子是否有罪的,而是一个律师,要在孩子的的孩子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本身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刻的对他定罪,放下作为父母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二)停止家长的暴力行为。

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行为时孩子的镜子,当家长因为孩子某些错误的行为,进行体罚以后,孩子自然而然觉得动手攻击时一种正常的行为。在孩子无法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时,孩子会产生,“你打我,我打猫”的心态,而去攻击其他他能够攻击的对象。

(三)丰富家长的教育方式。

考虑到孩子家长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我给家长提供了几条教育建议。1.孩子反抗时,不要让自己的高压方式升级。

2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孩子的暴力行为——孩子关在他们的房间里,让他们自己平静下来。

3.监控孩子表现不好的行为,建立一套分数体系:孩子做得好,便可得到好分数、奖励或某些特许;表现不好,就得不到这些奖励。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行为规则,让孩子参与规则的讨论。

4.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积极鼓励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关心的情感。

同时我也告诉家长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他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目前,他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淡漠的表情减少了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幼儿园家庭合力的结果。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缺乏,缺少家庭温暖,一味溺爱,让他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林旭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伴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在对待一些特殊幼儿时,我的经验是多么地匮乏。但是我也知道,当我下一次面对这样的镜头时,我不会让震惊迟缓我的行为,我肯定会立刻将他拥进我的怀里,先给他一点温暖。

第三篇:家教案例

“是我不小心拿的”

放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整理穿着。我的余光看见浩浩一个细小的动作——捂着上衣口袋,极为不自然。当我站到他身边的时候,他的表情也开始有些异样。

我问他:“浩浩,你口袋里有什么宝贝?能让我看看吗?” 浩浩说:“没有”。我说:“可我刚才看见了。”

浩浩说:“是我不小心拿的。”浩浩还是紧紧抓住袋口。我说:“是吗?那能否让我看看到底是什么宝贝?” 浩浩说:“那好吧。”

他慢吞吞地拿出两张班级里的手工纸,说:“就两张手工纸,是我不小心拿的。”他还是捂着口袋,似乎口袋里还有什么东西。

我试探着问:“还有什么宝贝不给我看呀?”

他再次慢吞吞地从口袋里摸出一支我们新使用的记号笔。此刻,我脑海里浮现之前发生的一个事情。

那天下午午睡起床的时候,浩浩穿衣服的时候,从口袋里掉出一个固体胶。我愣了一下,问浩浩:“你口袋里怎么有固体胶啊?”浩浩停了几秒钟说:“刚才我不小心拿的。”他的神情非常紧张,生怕我批评他。从他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他的自我认识错误,我问他:“你为什么拿固体胶啊?”他说:“我在家里做手工,可是家里没有固体胶。”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你需要借一下老师的固体胶,老师会借给你,也可以送你一个,但是不可以自己悄悄拿。”我强调说:“你要记住哦,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可以拿的。”浩浩低着头说:“嗯,知道了。”完全是一种知错就改的神情。那天放学的时候我就送给他一个新的固体胶。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是非观念,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拿着占为己有。现在的家长往往只要孩子想要的,都会去满足孩子。因此,慢慢地孩子觉得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他们不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因此,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就像浩浩把自己喜欢的固体胶拿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当在浩浩身上发生第二次“是我不小心拿的”的事件的时候,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教师,我陷入了极度思考。

我看见浩浩从口袋里拿出记号笔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震撼。难道上一次的事件没有引起浩浩的谨记吗?难道我的教育没有到位?我的心中充满了忐忑。

我想:浩浩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讲的“自我中心”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没有明确的物品归属权观念,“我喜欢的就是我的”、“我喜欢的我就带回家”……如果没有被及时告知,他会认为班里的玩具就是他的,拿回去玩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孩子也有自尊,我把浩浩叫到午睡室。

我问他:“浩浩,想一想,你还记得上次你拿了班级里的固体胶之后,王老师怎么说的呀?

浩浩说:“王老师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

我说:“嗯,你记住了,可是,今天怎么忘记这句话了呢?“ 浩浩低着头不说话了。

我说:“浩浩,你知道吗?你让王老师心里好伤心,因为你没有记住我的话。” 浩浩低着头,流泪了。(其实,浩浩在平时的表现是一个胆小的男孩子,看见他紧张、害怕的神情,我心软了。)

我拉着他的小手说:“现在,王老师相信你真的会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这句话了,一定要记住不是你喜欢的就可以拿的。”

浩浩使劲点头。

看着浩浩走回教室那幼小的身影,我的思绪有些凝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甚至他的整个人生。如果,浩浩的这个“不小心”不能及时地彻底地纠正过来,将是我教师生涯的大憾。孩子的行为习惯是要靠家园同伴进行的,之前的事情我没有告知浩浩的家长,这是我的忽略了。这次再次的发生,我决定晚上要打电话给浩浩妈妈交流和沟通一下。

晚上吃过晚饭,我给浩浩妈妈打电话,电话正好是浩浩妈妈接的。(在平时的沟通中,浩浩的妈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妈妈,她为了儿子都辞去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自从浩浩妈妈上学期辞去工作到现在,浩浩的确在各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我把今天浩浩在幼儿园里拿手工纸和记号笔的事情经过跟浩浩妈妈说了一遍。

浩浩妈妈说:“他今天回家在吃晚饭的时候,就有点吞吞吐吐,说有事情跟我说。后来问他到底什么事情?他说自己不小心拿了班级里的手工纸,被王老师批评了。我当时就批评他了。。。”

我又告诉浩浩妈妈前一次的“固体胶“事件,浩浩妈妈大惊。浩浩妈妈说:“真的谢谢王老师,我们都不知道儿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前一次他也没有跟我说,这是不行的,我要跟儿子好好聊聊。王老师,谢谢你这么及时地跟我说,也非常

谢谢你这么负责地批评他,以后麻烦王老师帮助关注着,一定拜托你们两位老师帮助他。如果还发生一定狠狠批评他,可以适当打他几下。”我不可能打浩浩的手,但是我心中有希望了,得到了浩浩妈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第二天,在孩子们午睡前,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我自己编的,是关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的话题。故事讲完我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孩子们各抒己见,浩浩说:因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没有礼貌的,而且拿走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会着急。我继续问他:那如果你很喜欢这样东西呢?浩浩说:我可以跟妈妈说,让妈妈去帮我买。从浩浩自信的回答中我也同样找到了对浩浩的信任,我相信他没有第三次“是我不小心拿的”。

第四篇:家教案例

让爱陪伴女儿成长

父母的爱像雄浑伟岸的山谷,像轻波荡涤的小船,像柔和的春风,像温暖的摇篮,孩子在父母的爱中茁壮成长。

我的女儿今年9岁了,她在同龄人中也许不是学业上表现最优秀的,但她聪明、健康、善良,性格开朗,和她相处过的人都觉得这孩子特别懂事。也许这和我们教育孩子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怀孕时起,我们就开始为孩子的出生、成长做好各项准备。科学育儿的书籍必不可少,听听专家、学者的建议,大有稗益。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有关胎教、营养、喂养等方面按照专家建议去做,平时饮食起居都要围绕孩子重新进行安排。从孩子两岁多开始,我就开始抽时间带孩子去登山,女儿出生以来,所做过的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值以内,从小很少生病,一直到孩子读小学,因为没有时常在我身边才中断了这一运动,导致近一年身体差了许多,我想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养成自己或是和小伙伴们一起锻炼的习惯,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为她将来学习、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天下父母望子成龙,其心之切惟天可表。智力投资,不惜重金。我在这方面的投资金钱花费很少,在我看来,现在的孩子本身压力就较大,即使是学校老师的要求她也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还给她做过多的安排,那她的童年也许除了学习就还是学习了,还何来快乐一说呢?但是不过多的施加压力不等于放手不管,我们也在尽可能的引导孩子接触更多的领域。我们很少给孩子买高档玩具、用具、乐器,除了学校开办的一些特长班之外,没有上过其他班,也没有请过家教。但因为我和孩子爸爸本身就是老师,也有一些自己的爱好,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在引导孩子发展多方面的爱好,比如阅读、画画、手工、书法、英语等。

女儿出生后接触最多的就是书,从女儿两三个月起,我就选一些儿歌、故事、古诗念给她听,有时放录音带,其中包括了少儿英语的录音带。到一岁时,她就能与大人合作背儿歌,由她背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到一岁半时,大人说上句,她背下句。以后就逐步过渡到自己背诵。2岁时,女儿就能用清晰的语言模仿录音机里的语调绘声绘色地向人们复述故事。还能背许多儿歌、古诗。女儿两岁多,每天抱本小画书看得如醉如痴,还不时让大人给“念念”。借着她的读书兴趣,我就开始教她认字,我从图书馆找来一些旧卡片,写上字,再把这些字组成词、句子或儿歌,用玩卡片游戏的方式教她认字,果然很有效果。经过两个假期的突击,4岁的女儿不需要大人“念”书了,开始自己“读”书了。后来我又教会了她查字典,她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小学一、二年级,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说到买礼物首先就会要求买书,涉猎的书籍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少儿读物、科普读物、少儿杂志、报刊等。很多人都评价女儿词汇丰富、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等。我想,这也许是从小培养的结果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又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关键时期,父母的爱心耕耘,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育人如同种树,只浇水施肥,不剪枝修理,就会枝权纵横,将来无法成为栋梁之才。孩子不仅要有聪慧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还要有高尚的人品、美丽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简而言之,除了智商的培养情商也许更为重要。

做人先要有“爱心”。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小做起,从小事抓起。比如在家要孝敬老人,体贴大人;出门要爱护、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乘车让座,给病、残人捐款,赞助希望工程等。点滴小事,汇成溪流,养成了孩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好品德。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山区教师,每到假期我都会带孩子去进行贫困生家访,一方面让孩子融入帮助贫困孩子的公益事业中,一方面也让她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人是自私的动物。私心太重,欲望难填;公心为上,胸怀坦荡。“公心”也要从小培养。一两岁的孩子往往爱捂紧自己的口袋,拒绝把食品玩具分给别人,而看到别人的东西就信手抓来,占为己有。这就是孩子最基本的私心。我时时注意纠正孩子的做法,平常有了好吃的东西总是让她分给大人或小朋友吃,有了新玩具就叫小朋友一起玩儿,让她学会分享,对班集体的事情也要主动分担,大人也注重言传身教,平时关心集体,多做公益好事。记得202_年汶川地震,刚三岁的女儿自己主动提出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给灾区人民,那一刻我是多么的惊喜!

培养孩子的一颗“平常心”,这方面的教育常常被许多家长所忽视。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家长工作忙,经常是自己照顾自己,甚至还要照顾弟妹,从来没有产生过大家都要围着我转为我服务的优越感。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娇惯,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一颗平常心。女儿从小就知道不能“惟我独尊”。到商场不能见什么要什么,不能乱花钱,就是实在喜欢的东西,听家长说明不买的理由后,也不坚持要买。在家里干家务,人人有份,她每天负责收拾桌椅碗筷、倒垃圾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每件新衣服要爱护,穿小之后要送给其他需要的人。每次吃东西要先给家里年老的人吃,犯了错误要罚站、写检查,有时还要吃点皮肉之苦等。以上是我们几年来在和女儿的相处中采取的一些做法,这些方法和做法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深厚的爱和无限的期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孩子的成长道路是漫长而又短暂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人,千万莫缺席!我想等我们用辛勤的耕耘迎来收获的季节时,那将是天下父母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刻。

第五篇:家教案例

家教案例

孟母教子“动之眼情晓之以理”

孟轲出生于战国时期,他幼年天真活泼、博爱好学,家原居住近坟地旁,邻舍又是一家吹打响器的鼓手,轲听到看到,吸引他的年幼奇爱之心,他便以筷当鼓槌,敲打和吹锁呐式地模仿,并学哭丧送葬礼仪之事。孟母发现他的行为妨碍课读,决定搬迁异地居住。可是新址邻家是一屠户,每天杀猪宰羊,开肚翻肠,轲见稀罕,看而忘返;愿学做买卖的屠宰事。孟母得知心中反感,眼看有碍读书、误入歧途之嫌,决心再次搬迁到学馆旁边,轲天天向学友们学习,孟母很高兴地定居下来。由于轲博爱广览分散精力不收心,一次没有完成课读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所见废读贪玩情况,一怒之下用刀割断织布机杼经线,并示于轲,“子不学断机杼”,半途而废,就不会有任何成功之理。今提示于你不学习我何为苦织而成!使轲谨慎母训,改邪归正,全心攻读,日后成鲁国中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人政” “性善”的人性论。所提民贵、君轻的观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言行记录,门徒编纂共七篇论著,文笔从容流畅,长于比喻辩论,定书名为——孟子。尊称本人为孟夫子,成为鲁国的“巫圣”。对后世流传两千多年来,至今影响很广。

岳母教子“精忠报国”

岳飞幼年读书知理,尊敬母亲教养,时临国难当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岳母大义凛然,怀着一片爱国之心,伴儿成长,报效国家。于是,身教言教于心不足,任飞跪拜,解衣以背,亲手用针刺下四字“精忠报国”。岳飞尊念母意,以身许国,学文习武,历经武场比试得胜,金榜题名,成为抗全领兵元帅,力主抗金,为了阻止金兵南下,他前往三次北伐,收复河南广大地区,所领军队纪律严明,群众称他们为岳家兵,金人有感,撼山易,撼岳家兵强。他虽被当朝的主和派投降派陷害,他曾题诗云:《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他永怀“精忠报国”气壮河山,成为国人敬佩的抗金救国的民族英雄。

寇母教子勤俭

寇准的母亲勤劳纺织,孤灯伴读,不惜辛苦,教子刻苦求学,寇准后来果然德建名立、官居相位,生活人方奢侈,正如司马光《训俭示康》文中所述:“近世寇来公,豪侈冠一时,然其功业大,人莫非之,子孙习其家风,今多贫困。”说明寇准从奢影响习俗是行不通的,他时主朝政,欢歌艳舞,连他的夫人倩桃也呈词劝谏:“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响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又“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札札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以妖姬一曲歌。”按理本当纳谏而改,可见寇准和倩桃的诗:“将相功名总若何,不可即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他以诗拒谏,“我行我素”,一点都不听。时逢寿辰已到,要居家大讲排场,宴会宾客,寇家佣人刘妈感到如此挥霍远背寇母之意。随将寇母遗留交待所藏《半读图》是展示亮相的时候了。便将展示:一张课桌上放着一盏油灯,旁边放着一辆纺线车,并赋恃一首:“孤灯伴读苦含辛,盼儿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贪。”刘妈见势,挥霍过余,时不我待地将寇母遗留的这份《半读图》亲手递给寇准细看:课桌、油灯、纺车、题诗乃母亲的手笔亲训,历历在目,情不由己,触动,心情,热泪盈眶,忆及当年情景在目,尊念母意,立即收缩了人讲铺张的排场。

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不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在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

孩子上初中后,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时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教导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

所以,当父母的不要用全世界人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是要用放大镜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要鼓励孩子,让他进步。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的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家教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