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一: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咏鹅》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这节课,我在多处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如:我以学生喜爱听的鹅叫的录音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看CAI动画:杨柳飘舞,几只白鹅在池水里昂首鸣叫,红掌拨水„„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听诗歌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中,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部分,如展示“曲项向天歌”的动画,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意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红掌拨清波”的动画,特写“拨”的动作和水波向四周荡开的景象,突出鹅可爱的姿态。多媒体的运用,声音和图像的想象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在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三、以读激情,启发想象。
古诗的朗读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朗读训练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范读、小组读、个别读、配音读、表演读等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体会诗句的优美,鹅的可爱,激起学生的感情。现时,许多新的念头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充满了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放飞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鹅,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大胆的想、尽情地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把艺术带进课堂,再现诗中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之后,动手画一画,学生画出了蓝天、白云、垂柳、碧波、白鹅,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和表演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教学中,我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借助表演来表达情感,在学生诵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让学生尽情表演,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可爱的白鹅,在池塘里悠闲的拨动着碧波,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了美,记住了诗句,学会了字词。
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的环节中,全身心地参与,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情中不断取得成功。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二:《咏鹅》教学反思>>(1503字)
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诗歌是第3单元中的《山村》,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思浅显,给孩童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美丽的画面。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只是这种图画是通过凝练的文字构成的。诗文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能够对孩子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做了以下探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图激趣,让学生徜徉在优美情景中。
柳条飞舞,带着春的期盼跃入我们的眼帘,飞洒一片绿色于池中。绿绿的湖水荡漾着清波涟漪,摇碎了宛如绿宝石一样的湖面,摇出片片鳞光。湖中白鹅曲项高歌,红掌拨动绿波,雪白的羽毛映衬绿波,显得那样清美,快乐活泼。如诗的画面,如画的诗歌却是一个只有七岁的“神童”创作的,这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愿望。
于是,开课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然后以开心的导语将孩子引入本课的学习:“这六个单韵母宝宝十分感谢您们,要带您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课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观察。
当我出示这幅图的时候,孩子们被眼前美丽的画面惊呆了,都不禁发出“哇,太美了!”的赞叹声。接着我问到:“你觉得画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举,然后我将孩子们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组织,变成一段话,让孩子看着图,听着我如诗的介绍,一个个听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画中。这个环节让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让孩子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诗歌的情景当中。
二、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古体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练和贯穿字里行间的和谐之美。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基本以教读儿歌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诗歌教学要利用诗歌的音韵美来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让孩子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
但是,入学后的诗歌教学这是第二次,孩子们还根本不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韵,因而,通过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能够让孩子在美妙的音韵和节奏中享受着诗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初读的时候,首先让孩子认真听老师的第一遍朗读,要求是听准字音。因为听读识字仍然是目前孩子们识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让孩子们来听老师读,这次读是让孩子们注意听清老师的节奏,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不仅使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还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感情朗读,学习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只是了解诗歌大意,重点是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在诵读中识字识词,熟读成诵积累诗歌。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达到能够让学生对诗歌有个简单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然后对应着诗歌让孩子吟诵,吟诵出诗的味道,吟诵出对诗歌的理解。
然后为了检测孩子对每句诗的了解,我将每句诗的顺序打乱了,然后随意说出一句诗的意思,抽学生来吟诵出相对应的诗句来。通过检测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将诗句意思和诗句对应起来,从而让我判断出,孩子们几乎对诗歌有了大致的了解了。
在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的理解的时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词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让学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带来的画面的明朗和优美。我的思考:
1、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平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
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三:《咏鹅》教学反思>>(1054字)
小学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执教者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北师大一年级上册选编了《咏鹅》这首古诗。这首诗简短,优美,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激趣赏画吟诗配画四部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一)激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题。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学生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赏画。学生们虽然能经过一番思考,猜出了谜底,但未必真正地见过大白鹅,我适时地出示课本插图的动画课件。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一群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这幅白鹅戏水图,色彩鲜艳,极具情趣。在孩子们欣赏完画面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夸夸这幅画,在学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
(三)吟诗。当孩子们赏画之后,我让他们想象这幅画可以配上自己在幼儿园里背过的那首诗。学生们立刻想出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教师泛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配乐朗诵,带动作表演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实现了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的目的。
(四)配画。如何引导学生“入境”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口头构画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尽情评价了画面之后,我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图画的构想,学生的热情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有几个学生的构图创意相当高明,试举例如下:
生A:满河的花瓣正随波流向远方,上空是一群群翩翩飞翔的鸟儿,河面上有两只白鹅在戏水.生B: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开满了各色的野花,一群白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
生C:一只只可爱的白鹅在河水里嬉戏,七岁的作者在河边玩耍,指着戏水的白鹅随口做出了这首诗。„„
A、B两位同学描述的画面着重渲染了白鹅,很明显,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主旨:赞美白鹅。C同学则很直接的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这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听、评别人和叙述自己构图创意的过程中,更深切的领悟到了古诗的主旨,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入了境”。
激趣、赏画、吟诗、配画四步教学法是根据古诗“诗画结合”这种特定的文学样式而进行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表达、理解等语文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赏画、评画等审美能力。
第二篇: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1《咏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唐诗,诗中的小白鹅形象生动,情境的描述虽然廖廖几笔,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间很大;歌曲的旋律天真活泼、简单易学。词曲结合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这首歌曲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学生很容易学会,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把创作表现作为重点,目的就是想利用儿童思维的特点,启发他们运用多种形式来对歌曲的情境进行感悟和探索。其实做法只是在“学科综合”的理念下,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如在朗诵创作组中,我引导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朗诵,将已有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效果不错。
在歌舞创作组中,我为学生提供鹅的头饰及皱纹纸,学生在表演中利用头饰、皱纹纸自制道具,增加了舞台的气氛,而这种表演方式也让男生兴趣倍增。
而在图画创作组及乐器创作组,则让一帮好静和好动的学生有了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
新课程标准主张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活动,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就使学生能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空间里,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2小学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执教者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北师大一年级上册选编了《咏鹅》这首古诗。这首诗简短,优美,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激趣、赏画、吟诗、配画四部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题。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学生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赏画。
学生们虽然能经过一番思考,猜出了 谜底,但未必真正地见过大白鹅,我适时地出示课本插图的动画课件。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一群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这幅白鹅戏水图,色彩鲜艳,极具情趣。在孩子们欣赏完画面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夸夸这幅画,在 学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
(三)吟诗。
当孩子们赏画之后,我让他们想象这幅画可以配上自己在幼儿园里背过的那首诗。学生们立刻想出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教师泛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配乐朗诵,带动作表演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实现了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的目的。
(四)配画。
如何引导学生“入境”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口头构画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尽情评价了画面之后,我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图画的构想,学生的热情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有几个学生的构图创意相当高明,试举例如下:
生A:满河的花瓣正随波流向远方,上空是一群群翩翩飞翔的鸟儿,河面上有两只白鹅在戏水。
生B: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开满了各色的野花,一群白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
生C:一只只可爱的白鹅在河水里嬉戏,七岁的作者在河边玩耍,指着戏水的白鹅随口做出了这首诗?
A、B两位 同学描述的画面着重渲染了白鹅,很明显,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主旨:赞美白鹅。C同学则很直接的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这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听、评别人和叙述自己构图创意的过程中,更深切的领悟到了古诗的主旨,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入了境”。
激趣、赏画、吟诗、配画四步教学法是根据古诗“诗画结合”这种特定的`文学样式而进行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表达、理解等语文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赏画、评画等审美能力。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3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诗歌是第3单元中的《山村》,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思浅显,给孩童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美丽的画面。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只是这种图画是通过凝练的文字构成的。诗文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能够对孩子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做了以下探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图激趣,让学生徜徉在优美情景中。
柳条飞舞,带着春的期盼跃入我们的眼帘,飞洒一片绿色于池中。绿绿的湖水荡漾着清波涟漪,摇碎了宛如绿宝石一样的湖面,摇出片片鳞光。湖中白鹅曲项高歌,红掌拨动绿波,雪白的羽毛映衬绿波,显得那样清美,快乐活泼。如诗的画面,如画的诗歌却是一个只有七岁的“神童”创作的,这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愿望。
于是,开课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然后以开心的导语将孩
子引入本课的学习:“这六个单韵母宝宝十分感谢您们,要带您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课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观察。
当我出示这幅图的时候,孩子们被眼前美丽的画面惊呆了,都不禁发出“哇,太美了!”的赞叹声。接着我问到:“你觉得画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举,然后我将孩子们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组织,变成一段话,让孩子看着图,听着我如诗的介绍,一个个听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画中。这个环节让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让孩子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诗歌的情景当中。
二、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古体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练和贯穿字里行间的和谐之美。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基本以教读儿歌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诗歌教学要利用诗歌的音韵美来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让孩子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
但是,入学后的诗歌教学这是第二次,孩子们还根本不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韵,因而,通过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能够让孩子在美妙的音韵和节奏中享受着诗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初读的时候,首先让孩子认真听老师的第一遍朗读,要求是听准字音。因为听读识字仍然是目前孩子们识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让孩子们来听老师读,这次读是让孩子们注意听清老师的节奏,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不仅使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还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感情朗读,学习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只是了解诗歌大意,重点是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在诵读中识字识词,熟读成诵积累诗歌。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达到能够让学生对诗歌有个简单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然后对应着诗歌让孩子吟诵,吟诵出诗的味道,吟诵出对诗歌的理解。
然后为了检测孩子对每句诗的了解,我将每句诗的顺序打乱了,然后随意说出一句诗的意思,抽学生来吟诵出相对应的诗句来。通过检测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将诗句意思和诗句对应起来,从而让我判断出,孩子们几乎对诗歌有了大致的了解了。
在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的理解的时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词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让学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带来的画面的明朗和优美。我的思考:
1、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平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
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4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这节课,我在多处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如:我以学生喜爱听的鹅叫的录音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看cai动画:杨柳飘舞,几只白鹅在池水里昂首鸣叫,红掌拨水……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听诗歌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中,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部分,如展示“曲项向天歌”的动画,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意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红掌拨清波”的动画,特写“拨”的动作和水波向四周荡开的景象,突出鹅可爱的姿态。多媒体的运用,声音和图像的想象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在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三、以读激情,启发想象。
古诗的朗读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朗读训练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范读、小组读、个别读、配音读、表演读等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体会诗句的优美,鹅的可爱,激起学生的感情。现时,许多新的念头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充满了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放飞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鹅,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大胆的想、尽情地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把艺术带进课堂,再现诗中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之后,动手画一画,学生画出了蓝天、白云、垂柳、碧波、白鹅,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和表演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教学中,我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借助表演来表达情感,在学生诵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让学生尽情表演,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可爱的白鹅,在池塘里悠闲的拨动着碧波,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了美,记住了诗句,学会了字词。
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的环节中,全身心地参与,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情中不断取得成功。
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5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境”就 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 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 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由画入境,感知全诗大意。
导入新课后,老师首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白鹅戏水”的 画面,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活动和想象中进入古诗 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吟诵,理解了诗的大意。
二、品诗画图结合,体会诗情画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 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情画意。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跳舞、描 述大白鹅的美等)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不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时,就更生动、更形象,更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效果,非常适合低年级 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课改思路。
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首古诗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走进了诗的意境。通过 语文课和艺术课的融合,使学生享受到了古诗的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 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有感情吟诵,从 而实现了古诗的教学目的。
第三篇:一年级音乐《咏鹅》教学反思
一年级音乐《咏鹅》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音乐《咏鹅》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音乐《咏鹅》教学反思1《咏鹅》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歌词简练,情绪豪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想想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准备以及对自己上课的表现感慨颇深,有亮点也有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亮点:
1、上课的热情较高,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整堂课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每一环都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导入中的律动,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然后在森林的大背景下引出了动物发生练习,衔接自然,并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对音乐的情感首先是上课应该要有热情,这种热情表现在表情、语音语调、范唱、演奏、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情感。只有教师先感动了,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种节奏型(ⅩⅩ∣Ⅹ0∣与ⅩⅩ︱ⅩⅩⅩ)的区分及运用。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进行区分,然后由教师示范,学生逐一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容易搞混的两句歌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能准确的演唱。
3、情景引入教学,注重让学生展现自我:
低年级的学生总喜欢展现自己是他们的天性,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老师先用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和活动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4、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把歌词在古筝的优美旋律中,带舞蹈动作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会把这首古诗演唱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5、真诚的赞扬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真诚的赞扬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鼓励。真诚的赞扬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在音乐课上,以自然,亲切地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地音乐课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二、有待提高之处
1、学生的音准不够好,在练声时出现了几处音高不准的地方,需要在平时上课时多注意、多练习,并引导学生学会听钢琴,用钢琴对比音准的正确性。
2、课堂调控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坐在两边的学生;在律动时没能顾及后排个别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乐器击奏时忽略了小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用乐器当玩具玩。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仅注重全局,而且不忽视小细节。
总之,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孩子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一年级音乐《咏鹅》教学反思2《咏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唐诗,诗中的小白鹅形象生动,情境的描述虽然廖廖几笔,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间很大;歌曲的旋律天真活泼、简单易学。词曲结合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这首歌曲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学生很容易学会,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把创作表现作为重点,目的就是想利用儿童思维的特点,启发他们运用多种形式来对歌曲的情境进行感悟和探索。其实做法只是在“学科综合”的理念下,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如在朗诵创作组中,我引导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朗诵,将已有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效果不错。
在歌舞创作组中,我为学生提供鹅的头饰及皱纹纸,学生在表演中利用头饰、皱纹纸自制道具,增加了舞台的气氛,而这种表演方式也让男生兴趣倍增。
而在图画创作组及乐器创作组,则让一帮好静和好动的学生有了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
新课程标准主张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活动,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就使学生能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空间里,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
第四篇:《咏鹅》教学反思
《咏鹅》教学反思
一年级八班
张娟
《咏鹅》是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古诗。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咏鹅》只有18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个句子,3个韵脚(梭坡辙),1个对子(后二句),写了4种颜色,3种动态,有声有色,单从文字上看,已是极美了。
《咏鹅》这篇课文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目标放在:认字6个,写字4个;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体会鹅的美,从而喜欢鹅,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在教学中,我做的比较好地方有:
第一个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大白鹅鹅。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感受画面。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美吗?美在哪?图上还有那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美在哪里?在这个环节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来观察图,并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个环节老师说的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还有一点,当同学观察完这幅图时,如果我能够让学生再整体的描述一下整幅图的话,效果会更好!接着,我为孩子们描述了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第三个环节,学会朗读古诗。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读的不够充分。
第四个环节,认识本课字词。在此处,我采用了“变字小魔术”,“开火车回答问题”等形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比较好。
第五个环节是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体会鹅的美及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这个环节比较失败,可能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孩子在理解诗意时比较吃力,课堂气氛顿时从活跃陷入低沉。
第六个环节设计的是古诗新唱,本来想以这个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而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完成。
本节课下来虽然有不少的亮点,但是问题也比较多。比如,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恰当,前松后紧;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没能体现出生字与拼音的关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不够多元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平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第五篇:一年级《咏鹅》教学设计
一年级《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教材分析
《咏鹅》是一首C大调,二拍子,中速的一首古诗由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并因此诗被誉为“神童”。诗人从鹅的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描绘,把白鹅浮水时的形象和神态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美丽的图画。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音乐有着敏锐的学习能力,兴趣盎然,但是学习的持久力度不够,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并设计适合一年级孩子的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通过唱游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表现与理解。(过程)
3、能背唱歌曲《咏鹅》,在演唱中感受音乐如何与诗歌相结合,体验音高与诗词韵律相结
合的美感。(方法目标)
4、复习和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能区分用这两件乐器演奏的《咏鹅》。(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重点
咏唱歌曲时如何表达音乐的韵味与认知与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听辨。
四、教学难点
歌曲里面的后小附点节奏型,休止符
五、教学准备
PPT、钢琴、终端播放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一)组织教学,师生歌声问好。
(二)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在我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请同学们看向大屏幕,猜一猜然后请同学举手回答
(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靴子,走起路来摆架子)
学生:举手回答,是一只鹅
老师:对了,那么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呢
学生:模仿白鹅的样子
老师:你们太棒了,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呢就是跟这只白鹅有关的,你们有谁知道这一张照片的情景与我们语文课所学的诗歌很像啊?
学生:老师,是咏鹅
老师:对了,这首歌曲是由后人根据骆宾王写的《咏鹅》编曲写成的,接下来就由这只白鹅带领我们去畅游在音乐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先用一段谜语猜一猜吸引学生兴趣与关注,逐步带入新课堂,然后背诵《咏鹅》,听歌曲想诗词,激起学生的语文能力记忆,为歌曲教学奠定情感基础。孩子的看、听、唱、认四者综合,为融入教学打下基础。】
二、新授课
(一)、听、读:结合诗词的意境带入歌曲当中。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写下咏鹅的诗人是谁嘛?
同学们:骆宾王
老师:对的,他是一名唐朝的诗人骆宾王,据说啊在他小时候来到湖边,看到白鹅在湖里嬉戏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
老师:那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朗诵一遍诗歌,然后想象一下白鹅浮在水面的情景。
老师;有哪位同学举手朗诵一下诗歌,并且带有感情的噢
同学:举手朗诵
“鹅 鹅 ︱ 鹅 0 ︱ 曲项 向天 ︱ 歌 0︱
白毛 浮绿︱ 水 — ︱ 红掌 拨清 ︱ 波— ︱
鹅 鹅 ︱ 鹅 0 ︱ 曲项 向天 ︱ 歌 0︱
白毛 浮绿︱ 水 — ︱ 红掌 拨清 ︱ 波— ︱
鹅 鹅 ︱ 鹅 0 ︱ 鹅 鹅 ︱ 鹅— ︱ ︱”
(4)解决重难点问题,附点。休止符处和后小附点处,多次练习,细讲举例并加上手势引导,解决歌曲中的难点:6i 56 53.和56 35 32.两个乐句的附点演唱,采用听琴模唱、手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之后学生熟悉之后休止符后加上后小附点基本熟悉一下,随琴轻声、先慢速来一遍再慢慢回原速完整演唱歌曲《咏鹅》,完全熟悉后老师带入节奏手势(休止符处握拳以示休止)激起学生上课活跃氛围。之后学生随老师一起合唱。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中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5)学生跟范唱完整轻声演唱,边唱边模仿鹅的动作还可以加上手势
(6)最后我们把这堂课所新学的歌曲结合起来,有情感的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聆听音乐和演唱歌曲的良好习惯还有待提高,就需要教师用律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稍微夸张的动作提醒学生演唱时要注意的要素,让学生多多关注老师的手势和动作,从而把大白鹅美丽的姿态从容地表现出来。】
(三)、唱、玩: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改编与创编能力,激发兴趣
(活动,拓展延伸)
用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三角铁、碰铃和响板的加入,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并请同学上前扮演小骆宾王小时候遇见白鹅的场景,情景合一
老师: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演出。哪位同学扮演骆宾王而小时候,谁扮演白鹅,老师朗诵课文配背景,同学们配合演出,将当时的骆宾王写下这诗的情景并且感受
同学:汇报演出
老师:给予鼓励与表扬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年好玩爱动,对于小乐器的兴趣非常浓厚,加入小乐器,能更 好的培养孩子们对课堂表现的注意力和加强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四)、听,认:辨认乐器的音色(自主听乐,在旋律中感受音色区别)
A、老师播放,学生听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的歌曲《咏鹅 》,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辨认大提琴和小提琴,老师示范拿弓手势与动作,然后边听边模仿老师演奏乐器的动作
B、学生欣赏视频,留意大提琴与小提琴的音色和演出人物,并简单介绍人物详情。(插入音乐赏析,巩固印象)
(①马友友,出生于法国巴黎,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大提琴演奏者,毕业于哈佛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1962年,参加了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晚会。1971年,16岁的马友友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1985年,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98年,《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1999年,与巴伦波因合作,和中东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在德国威玛演出,同年获得顾尔德奖。
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任命马友友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同年获得唐大卫奖。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授勋仪式,为马友友等颁发了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2017年2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第18次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②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1945年8月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曾就学于特拉维夫舒拉米特学院,师从丽维卡-古尔德加尔特,后进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提琴教授伊万-给阿拉米安和多罗茜-迪蕾。这两位演奏家都非常的了不起
老师:你们觉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是怎样的。(思考:怎样可以分辨大提琴、小提琴呢?)
大提琴的音色比较沉稳,低沉,听起来比较的苍凉,而小提琴对比大提琴声音比较突出,音量大,优美。
【设计意图: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孩子的想、说、模仿,激发他们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让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课堂小结
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好的古诗,音乐家又给它们加上美妙的旋律,成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曲。
我们将从今天起学习更多的古诗歌曲,加深了解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希望通过音乐的伴奏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弘扬祖国文化。学生随着伴奏音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