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24-112920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6 21:10: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2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3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4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6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7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8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1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13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无法挽回的毁灭--欢乐之家女主角莉莉的悲剧 15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 17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18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 20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 21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 23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24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26 控制学对英语家教影响的实证分析 27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28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29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3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34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35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嘉莉妹妹》中的再现 37 Consumerism in The Great Gatsby 38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40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ports Viewed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 43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44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45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47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试析《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49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51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52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爱伦坡短篇哥特式小说体与干宝《搜神记》

William Wordsworth’s Romantic Nature in Daffodils 55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57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 59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60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

The Tragedies of Meggie and Fee in The Thorn Birds 62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 63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 66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6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6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70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72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74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75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76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77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79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81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 82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83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 8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86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 88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 89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91 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94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 95 从懒和熵的视角论《去十九号房间》中苏珊的罪 96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97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98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0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103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05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 106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109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 110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12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113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114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116 英汉颜色词翻译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118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119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120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122 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 124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125 浅谈商务谈判语言的特点

《喜福会》所表现的中美文化的冲突和兼容 127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129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 130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论《都柏林人》中的情感瘫痪 132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134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 135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136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137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139 小说《老人与海》中曼诺林的象征意义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141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143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44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146 从《百舌鸟之死》探析美国种族冲突 147 《老人与海》中词语修辞格的运用 148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Wedding 149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广州及上海旅游景点公示语中英翻译错误及纠错对策 15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152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53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154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155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156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15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58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159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160 魔幻现实主义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应用

161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162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163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 164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165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166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 167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168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69

170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171 斯佳丽的性格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2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

173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174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

175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

176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77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 178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179 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平庸的恶”现象研究 180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81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182 《黑暗之心》的人性探究

183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184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185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

186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18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188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189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190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 191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 192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193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 194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195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196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

197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198 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199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 200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

第二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比较及文化差异分析

【作者】 【摘要】202_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仍将达到的2170亿美元,预计全年增长率达到11%。中国人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202_年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1020亿美元,约合6000多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奢侈品市场还是相当的火热?本文通过了解奢侈品市场的现状,比较中西方奢侈品消费的差异,并分析奢侈品消费中的文化差异。【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差异

文化差异

目录

目录..................................................................................................................................................2 第1章.比较中西方奢侈品的消费差异.......................................................................................3 1.1.现状分析.........................................................................................................................3 1.2.差异分析.........................................................................................................................3 1.2.1.消费者背景差异....................................................................................................3 1.2.2.消费年龄差异........................................................................................................3 1.2.3.消费观念差异........................................................................................................3 1.2.4.消费动机差异........................................................................................................4 1.2.5.消费对象及品牌差异............................................................................................4 第2章.奢侈品消费中的文化差异...............................................................................................5

第1章.比较中西方奢侈品的消费差异

1.1.现状分析

202_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仍将达到创纪录的2170亿美元,预计全年增长率达到11%。中国人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202_年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1020亿美元,约合6000多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其中,中国奢侈品市场本土消费仅约280亿美元,预计增幅3%,境外消费进一步增长,将达740亿美元。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高资产人群的海外购买奢侈品的倾向同去年相同,仍然是愈加明显,尤其以身价过亿的富豪为甚,51%的过亿富豪倾向于境外消费。

1.2.差异分析 1.2.1.消费者背景差异

中国消费者普遍年轻化,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的白领阶层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而在西方国家,奢侈品消费主要是来自中产阶层,年收入在3-10万的美国中产阶级约占总人口的80%左右,他们并不认几件皮包或腕表是件奢侈的事,并且这群中产人士更乐忠于物质上的消费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靠自己的实力和财富来消费的只占据4成,其余6成的人群是靠家庭的财富在消费,这部分人主要是30-35岁之间的年轻人,极大多数是炫耀,攀比的心态在作祟。而西方的消费者一般是靠工资收入进行奢侈品消费。

1.2.2.消费年龄差异

欧美发达国家的奢侈品消费主力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中国则是以年龄在25~40岁的青年人为主,40岁以上中老年占奢侈品消费人群比例还不到30%。

1.2.3.消费观念差异

中国消费者更注重奢侈品的社会符号价值,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奢侈品个人取向上的消费价值;中国消费者注重奢侈品的显性公众意义,“面子消费”居多,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拥有奢侈品的个人含义。

中国人消费奢侈品只关注商品本身的奢侈,形式上和欲望的满足。消费的对象上也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档的汽车、手表、高档服装、化妆品、黄金、钻石等物品上。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有能力消费的人群对奢侈品的消费却大相径庭,他们主要将奢侈消费集中在生活、旅游、房产这三个方面,而其他的物品只要满足使用即可。

1.2.4.消费动机差异

1.2.4.1.个人消费动机差异

中国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着投资需求,因为自从202_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下坡路。而面对着楼市的不稳定,股市的不景气,很多中产阶级更愿意购买奢侈品来实现奢侈品的保值增值。而西方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一般是自我馈赠、自我享受、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用于自身的收藏,主要用于在奢侈消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品味和修养。

1.2.4.2.社会消费动机差异

奢侈品真正内涵是艺术性、先进的工艺水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代表了一种生活格调。中国国消费者在进行奢侈消费时,以“面子消费”为主,虚荣动机比较严重。同时,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奢侈品时,存在更多的从众动机,以规避消费风险和迎合大众口味,中国消费者注重拥有物的公众意义,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拥有物的个人含义。中国消费者更注重炫耀性价值,注重于对奢侈品品牌的追求,而西方消费者相对注重个人取向的消费价值;

1.2.5.消费对象及品牌差异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是以商品实物为主,仍停留在奢侈品消费的初级阶段,享受性服务占比重较小。西方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个性化、体验式的奢侈服务,享受精神型消费重于物质型消费如在阿联酋的迪拜帆船酒店提供超五星级的服务,用户可预定通过直升机接送进驻酒店。很多时候,对于多数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而言,要买就买款式经典的、LOGO明显的,使得一看便知是某种奢侈品。相反,西方奢侈品消费者更崇尚精英消费,消费较为内敛,人们倾向购买符合自己个人风格的款式,选择具有设计感的,以及历史悠久具有内涵的品牌。在西方奢侈品文化的冲击下,由于年轻人不像中老年人那样多地替未来做准备,他们信奉“能挣会花才是现代化”的观点,使得他们成为高收入群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消费群体。

在欧美国家,主要集中在房屋、汽车、家庭旅游的消费上,注重生活质量和情调。

第2章.奢侈品消费中的文化差异

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从本质上来讲,妄用奢侈品来提升尊严则是一种文化自卑。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具有家族、关系、权威三个取向。而关系取向有关系形式化、关系依赖性、关系的互依性、关系宿命观和关系决定论的特点。关系形式化强调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来界定自己的身份,中国人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关系。中国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的集体社会,人们十分关注社会和他人的评价,在文化价值体系上更加偏重社会取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就决定了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更多关注的是外部的社会性的需求而非内在自我的需要,着眼于通过拥有和消费某种奢侈品来炫耀财富,显示身份、地位等,虚荣大于品位,从而获得其他人的社会认同与尊重。关系决定论说明对待不同关系的人有着不同的处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因此,在中国社会中,“关系”一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奢侈品消费动机中,送礼动机(社会动机)是重要的动机。由于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礼品层次体现了一个人的权力价值。奢侈品具有昂贵和稀有示象征意义昂贵、稀有、象征性强等特点,使得奢侈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满足了中国人送礼收礼的心理。

权威倾向中包含权威敏感、权威崇拜、权威依赖。权威崇拜和权威依赖使得中国人购买奢侈品不是她的使用价值,而是,而是受权威依赖性和权威崇拜的影响,为了向特定群体靠拢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该群体的标准,满足群体利益的需要。他们有着高度的社会等级观念,将奢侈品更多的看作是一种社会工具,使自己归属于某个社会阶层和等级,从而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欧洲文化主张民主自由的思想,是一种信仰,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他们对艺术的热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信仰的追求,使得他们看重的是作品的内涵和理念而不是作品本身。他们认为设计师是奢侈品的精神核心,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奢侈品品牌是需要通过历史文化的积淀的。美国文化是一张手清教徒影响颇深的文化,他们认为靠自己双手积累起来的财富才会是真正的财富。因此,占总人口的约80%的左右美国中产阶级是奢侈品的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年收入在3至10万美元左右,他们乐忠于物质上的消费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此外,美国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他们在行为处事方面可能会更加注重自身的需要和要求,主张个性独立,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存在意识的体现。所以他们的奢侈品消费一般是自己喜欢、自我享受的,是自我馈赠的方式。他们对奢侈品选择上会偏向个性化的产品。总而言之,西方成熟消费理念主张通过奢侈品消费获得自我享乐经验、追求产品中的个人意义、会按照自己的品味和标准来判断产品的好坏,即追求个人导向”的这部分消费者。

第三篇:奢侈品消费

奢侈消费在中国 与西方奢侈品消费的区别

西方人消费名牌的年纪偏大,身份偏高,种类偏多,东方人则年龄偏小,身份偏低,种类偏少。

中国的名牌店在豪华建筑物内建店中店的形式,一道道森严的围墙使得这些精品店因重重设防更显尊贵,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表明名牌的地位。西方的奢侈品消费则不像国内这般正襟危坐,就像国外的高级社区和大学都没有围墙一样。

深谙名牌之道的人超越了以物论物的阶段,会透过名牌看名人与名牌的关系,看经济背景人性善恶,看生活方式的不同表现,认同名牌所蕴藉的文化内涵。

在国外,人们的实战经验较国内远为多。即便是位于贫民区的百货公司,也有专门的柜台出售各种各样的饰品。在国内,生活方式相对粗糙,好容易出现了“小资”一族,还被人们揶揄批判着。世界奢侈品在上海 NO.1 I.T店 奢华指数:★★★★★

来自香港的I.T是一家云集世界一线品牌的名牌店铺,位于上海新天地南里,三层楼的深灰色玻璃外墙尊贵典雅。

I.T吸引了无数上海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关注,但低调的作风让它很少接受采访。

I.T经营的品类非常专一,只包括时装和配件两种,一层全部是各大品牌的当季新款时装有我们熟悉的ANNA、SUICD、GUCCI、CHANEL、PRADA等等,也有国内比较陌生、但在欧洲鼎鼎大名的SONIARYKIEL、CHOLE、Blumarine、Missoni、DrieVan Norten等等。这里的品牌陈列非常简单,同一个品牌的时装全部放在一起(鞋子等配件则在楼上统一展示),旁边有吊牌标明是哪个品牌。

I.T的营业时间上还可以看出它的奢华属性,上午11时到晚11时。NO.2 恒隆广场 奢华指数:★★★★★

恒隆是浦西第一高楼、它不仅仅成为国际顶尖品牌在上海的汇聚地,更主要的是,更青睐具备个性化的商品,在恒隆购物不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象征,而且是有文化有品位的象征,恒隆正在成为上海真正高级时尚的控制中心。

在外面看,LV、Cartier、HERMES、CD的巨型广告牌,丝毫不输国际城市水准。

恒隆从B1到5层都是商场,法国Cartier、德国Escada/意大利Agnona、英国Dunhil、美国BCBG、西班牙Loewe、DIOR、LANCEL、BOSS/ TODS„„诸多国际著名品牌都可 以在这儿看到。一层,这里完全是顶级名牌,往楼上走,品牌的价位要稍低一些,但更注重个性化的定位,使得许多藏龙卧虎的牌子都潜在此地。恒隆还是沪上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 商务写字楼,office里的金领白领们就是支持楼下生意的重要人群。NO.3 美美百货 奢华指数:★★★★★

上海滩多年的昂贵商场曾经开上海奢华消费之先河,刚开张时,被老百姓称为贵族商店。美美地处淮海中路和常熟路路口,以女装见长,聚集了大约30多家国际品牌。好玩的是它坐落在街角一栋普通的住宅楼下,和市井生活为邻,装饰着白领的衣橱,也挑动着他们的欲望。除了GUCCI、PRADA这样比较时髦的牌子,一般的世界名牌在美美的货品都比较保守,服装看上去有些老气,对于潮流人士来说,可穿性不强,倒是很适合40岁往上的人士的口味。NO.4 连卡佛 奢华指数:★★★★

坐落在淮海中路大上海时代广场之中的连卡佛是很多时尚中人最喜欢的宝地之一。这个占据了时代广场二层和三层的店中店是著名的时尚百货公司,在香港不乏它的踪迹,但目前在内地只有这一家。连卡佛不仅云集了很多一线品牌,而且最可爱的是,里面有专门的售卖鞋子和包包等配件的区域,想想看,当几十个品牌的漂亮鞋子乖乖地聚在一起,难道不足以晃花女人的眼? NO.5 锦江迪生 奢华指数:★★★★

锦江迪生在淮海路的北边,长乐路和茂名路的交叉处,南面是上海有名的新老锦江饭店,四层的砖红色建筑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它的设计正适合欧美服装专卖店的准则,闹中取静,尊贵典雅。里面有4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和美美百货相反,锦江迪生的侧重点是男装,其中西武百货是上海唯一的一家。旁边就是有名的小店聚集地长乐路和茂名路,但锦江迪生依然保持着11点钟才开门的传统。NO.6 中信泰富 奢华指数:★★★★

紧邻着恒隆的中信泰富虽然也拥有一众国际品牌,但显得没有多少自己的特色,尽管 也有Cartier这样的奢华品牌在一层坐镇。但和恒隆不同的是,中信泰富楼上的奢华品牌比较少,倒是有很多比较大众 的品牌。和恒隆相同的是,中信泰富楼上也是高档的写字楼,内地人、香港人、外国人,共同形成了上海顶级消费区。NO.7 国金中心 奢华指数:★★★★★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由新鸿基地产开发,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国际金融区,并成为浦东这个繁盛的商业地域一个世界级地标。

目前商场首层已汇聚了25家世界级品牌旗舰店,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儿(Chanel)、爱马仕(Hermes)、古驰(Gucci)、普拉达(Prada)、卡地亚(Cartier)、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萨尔瓦多、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蒂凡尼(Tiffany)、登喜路(Dunhill)、博柏利(Burberry)及多喜佳伴纳(Dolce & Gabbana)等。

近年来,奢侈品逐渐流行开来,成为白领小资们追逐的对象,这不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还与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有关。或许有人并不赞同购买奢侈品,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其实,奢侈品大多与个人的喜好、品...近年来,奢侈品逐渐流行开来,成为白领小资们追逐的对象,这不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还与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有关。或许有人并不赞同购买奢侈品,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其实,奢侈品大多与个人的喜好、品味和生活质量有关,与价格的关系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试想,穿着喜欢品牌的衣服走在街上是一种快乐的心情,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自己有益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国内的奢侈品行业还远不及国外发达,尽管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人富起来了,中国的高消费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下一个增长点,西方媒体甚至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将代替美国纽约成为国际时尚中心。美国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至于以后北京是否会替代纽约的位置还未可治,但是纽约是现在的时尚中心这一点不可否认。

那么,如何能买到称心如意又价格实惠的奢侈品呢?代购无疑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比起托朋友碍于情面,私人代购不安全的考虑,专业的代购网站将成为小资们的最好选择。有人说,海南岛已经实行离岛免税的优惠政策了,那不是合算多了?我们来看奢品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shepinhuichina 的王小姐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离岛免税固然是个很好的选择,但这只对去海南岛游玩又喜欢购物的小资们来说的,考虑机票、限购数额(5000元以上)、限值限品种、限地点、运费等因素,不仅花费的不是小数目,而且无端增添了很多麻烦,还不能尽情随意选购。而代购网站则把这些问题全避免了。以奢品汇为例,无运费的困扰,直接将货物送到您的家门口;无限购金额和数量,而且支持货到付款,只要您喜欢就可以随心购买;无奔波劳累的辛苦,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选择您喜欢的商品就可以,方便、快捷;无品种限制,网站上品种繁多、种类丰富,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您买不到的。另外,与国际大品牌合作的好口碑,专业团队的贴心服务,自动、专业、无人工干预的购物流程,最重要是还免税,所有这些都让您无任何后顾之忧。

第四篇: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

西

顾婷婷工业09-1班22090373

国庆节和独立日的比较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下面来看看中国国庆节和美国独立日各自的由来、发展和习俗。

(一)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National Day)。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广播。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

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2_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2_年10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

(二)独立日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从15世纪末起,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纪到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并加强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当地人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抗。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掀起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组成了“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马克思称赞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托马斯·杰斐逊。来自各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宣言》上签了字。宣言的标题是《美利坚十三国联合邦的一致宣言》。《宣言》全文约2500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著名的人权原则,《宣言》指出:“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二部分谴责英国殖民当局的种种暴政。第三部分宣告13个殖民地独立,建立独立国家,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关系。《独立宣言》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愿望,激发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奋起参加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对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推动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法国的《人权宣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独立宣言》发表以后第5年的9月,英国军队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被迫同美国讲和,并于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洲出现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在美国各地都举行隆重的盛典,进行歌舞、体育、游行等活动。早期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主要是游行和演讲,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以后增加了体育比赛等户外活动。有一个时期,美国人民燃放鞭炮、烟火庆贺国庆,20世纪以后,政府为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和火灾明令取消了这种形式。每年的独立日这一天,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而头一个敲响的是费城的自由钟。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这一天,举国欢腾,万家同乐,展现着

美国人民的爱国热诚。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JohnAdams)说,这个节日将成为重大的周年庆典,人们应铭记这个获得解放的日子……从东岸到西岸,从现在直到永远,都应该举行盛大庆典和游行,都应该通过表演、娱乐、体育竞赛、放礼炮、鸣钟、放烟火和张灯结彩,隆重庆祝这个日子。7月4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公民日,体现深植于英-美政治自由的传统。每年,大批游人会在独立日前后拥到国家草坪广场(NationalMall)──即美国国会山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大草坪,参加一向在7月4日前后两个周末举行的史密森民间艺术节(SmithsonianFolklifeFestival)。今年的民间艺术节展示不丹国的文化风情,得克萨斯州的音乐、饮食和葡萄酒,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发展史。202_年民间艺术节的国际文化主题曾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北爱尔兰。在7月4日这天,从首都的国家大草坪到地方城市公园,全美各地普遍举办大大小小的烟火晚会。在纽约市,梅西百货公司(Macy'sdepartmentstore)赞助的独立日烟火燃放活动已有31年历史,号称是美国7月4日最大规模的烟火表演。梅西30分钟的202_年烟火晚会将燃放35000枚礼花弹,由停泊在东河(EastRiver)和纽约港的6艘驳船发射。据梅西估计,将有300多万人直接观看。近年来这项活动一直得到全国电视转播。7月4日也是家庭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到郊外野餐或者在户外烤肉。美国的7月夏日炎炎,成千上万美国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去海滩或其他度假场所避暑。美国的很多法定假日固定在星期一或星期五,但独立纪念日例外。很多上班族会利用年假让自己享受一个长周末。有时,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选择在7月4日开工。伊利运河(ErieCanal)、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Monument)及美国第一条铁路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BaltimoreandOhioRailroad)都是在7月4日破土动工,从而让这些改善民生的工程更具象征意义。

独立日在美国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以纪念美国独立。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美国人民总是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喜庆。美国的独立日,与宗教、民俗节日一样隆重,老百姓在节日前清洁院落,装饰家居,悬挂国旗。美国人庆祝国庆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民众自发参与程度很高。到了这天,不用联邦政府动员号召,一些地方和非政府组织或者社区机构,都会组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比如花车巡游、燃放焰火等,举行各种露天艺术Show(表演),普通美国人也非常乐于参加。早期独立日的庆祝活动主要是游行和演讲,并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后来又增加了户外活动、体育比赛等项目。燃放爆竹、烟火的活动一度也十分流行,20世纪后才被取消,以防发生危险。直到现在,各地居民自发地进行庆祝游行,有的扮作骑马的旧时牧师或坐着古式马车的贵族小姐举行化妆游行;有的组成家庭小乐队参加游行,还有的全家祖孙几辈载歌载舞,边舞边行。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车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前途,景象十分壮观游行结束,人们往往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在一片乐曲声中,人们或翩翩起舞,或席地野餐,商人们忙着叫卖纪念品,政客们乘机进行竞选演说,孩子们则在草地上做各种游戏,全美各地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欢乐景象。

第五篇:谁在消费奢侈品?(范文)

奢侈品,是一个舶来词,其英文对应的单词是luxury。在牛津辞典中对luxury的解释是“奢侈品是一种昂贵、愉悦的但又是非必需的东西”。这个解释真恰到好处。刚好可以概括奢侈品的几乎所有的特征:富贵的象征、看上去就好,个性化、距离感。

但如果我问,谁在消费奢侈品?答案一定五花八门。因为,奢侈品本就是一个非常主观而相对的一个概念。

有学生说,对于她来说,梦想就是奢侈品。我问,是梦想这件事,还是梦想的内容?她腼腆的说,是梦想的内容。当时,我的心里狠狠的动了一下。其实,有些人,或许,连梦想本身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或许说,他们只顾得去追求物质上的奢华,而忘记了精神上的丰腴。

当然,这里的昂贵,正是,奢侈品的先决条件。而昂贵则是相对的,有可能是相对于自己的收入也可能是相对于大多数人的收入。根据行家观察,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近年来,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让人瞩目,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且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产业的主要增长区域。这无疑与中国经济整体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

这里的非必需,也是相对的。对于每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收入限制和偏好下,必然奢侈品也就表现不同。对于有的人,吃一顿比萨就是奢侈。而有的人,开着豪华游轮,吃着山珍海味,也不过是稀松平常事,许,到太空遨游或者去南极居住,才有点奢侈的意味。不过,一次202_万美元的外太空旅行,在全世界65亿人口中,也只有三位超级富翁过了这种瘾。

从经济学的解释来说,所谓的奢侈品,就是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应该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奢侈品作了一个最本质的规定。但往往,奢侈品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绝不仅仅止于此。

学经济的人最容易将奢侈品理解为需求定理的反例。需求法则的完整表述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其实,奢侈品的消费并不能推翻需求法则,而只是以特殊的方式验证了需求法则。消费者作为一个经济人,总逃不过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宿命。以“奢侈品商品”来说,偏好的改变使得消费者更加追求其它的效用。这就与需求法则强调的“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前提不同。人们也并不是单纯的“买贵”,而是讲究品牌和质量的。这从根本上并不违背需求法则。当我们把一辆名贵的汽车和一辆普通的汽车提供给一位富豪时,他虽然选择了前者,但不要认为他是“买贵”,因为这对他的实际需要来说,也许并不贵。他的需要不同于普通人对于普通汽车的代步需要,他更主要的需要可能在于体现实力和地位的炫耀性需要。重要的是旁人艳羡甚至嫉妒的目光。所以,社会学或经济学把奢侈品的消费叫做“炫耀性消费”。也就是说,有的人消费奢侈品,注重的是它的“炫耀性消费”。其实,就是在昭示自己的个性化和距离感。特显自己的高贵地位。所以,奢侈品,也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有人,因为是坐在劳斯莱斯的车上,所以,喇叭按得特别响。有人,因为戴了一幅lotos眼镜,透出来的眼神就特别有神。这些附加品,让他们觉得与众不同,自己似乎高人一等。

因此,当中国人面对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其实,奢侈品的真正内涵并不与金钱有直接联系,这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格调。

有钱购买奢侈品的人肯定不是穷人。至于富裕到什么程度的人才愿意消费奢侈品,则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世界首富盖茨没有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头等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档次。但有的收入可能在填报肚子之后略有节约,就要打肿脸充胖子,即使是借钱也要用名牌来包装自己。攀比心理在奢侈品的选择中往往占据很大的因素。在山西曾经有个轰动一时的新闻———山西的煤老板们一次集体买进了20辆悍马;在太原,一位老板,一人拥有3辆不同颜色的劳斯莱斯。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山西私人拥有宾利、悍马、劳斯莱斯等顶级豪华车的数量已经突破100辆。对于一个人口3300万,人均gdp排名中部六省第四的省份来说,这样的密度是罕见的。1990年代,这些煤矿老板,只要有一个人买奔驰,其他人便一拥而上,同时跟着买奔驰。“你买啥车,咱也买啥车”基本成了他们买车的一条原则。盲目攀比性使他们对车的性能与认识几乎没有,有的只是一种对品牌的麻木追求。

而这种攀比心理的形成,归根到底,是长期小农意识膨胀的结果。长期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农民,一旦暴富,急切需要得到别人艳羡的目光。据山西当地人讲述,这些暴富起来的煤矿老板们,大多只有小学文化,自幼家境贫寒,在煤矿效益不好的时候,靠借钱或贷款把煤矿买下来经营。后来,随着国家煤炭资源的紧张、煤价的一路飙升,经营效益就会立现,有的一天就有近十万,甚至近二十万的收入。这样财富的增长,远不是简单的衣锦还乡或者如古代立块牌坊之类的能够满足的。

当然,也不尽然如此。有些奢侈品,则是一种高贵生活格调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素养与品牌熏陶。而如何去选择、甑别奢侈品,则需要财富与时间积累,文化的沉淀。

象北京长安俱乐部这样一些顶级俱乐部,中国企业家入会基本条件包含:45—55岁之间的男性,是企业的“一把手”,公司资产至少在5000万以上,要有国际化的意识,最好会说英语。所以在此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国内著名的企业家,包括经常在媒体上曝光或是比较低调的。这里,也成为了他们彼此拓展人脉关系和彼此相识的渠道。

谁消费奢侈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消费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利弊。

就象本文前面所说。对奢侈品的追求,本身可能就是属于一部分人的梦想。只要消费的钱取之有道,这样的消费并无可指责之处。毕竟生活背景和生活态度的不同,导致消费的导向也一定是大相径庭的。况且,欲望也并非是万恶的。其实,正是这样一种欲望,成为了我们努力生活努力创造发明的原动力。奢侈品消费,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促进了我们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就业。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越发多姿多彩。

但让人担心的是,在奢侈品消费背后富豪动力。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