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 你现在还玩撞拐吗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4-24907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0 01:40: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 你现在还玩撞拐吗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 你现在还玩撞拐吗?

2012年08月31日 09:29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小姑娘跳的多开心

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经常跳橡皮筋,不仅有效地增强内脏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促进骨盆的生长发育,发展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是提高弹跳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开展跳橡皮筋的游戏,有针对性地编出各种花样的跳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跳橡皮筋运动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实效性。跳橡皮筋设备简单,只需一条橡皮筋,况且还可用废弃的轮胎内带取而代之。课间学生三五成群轻松地跳一阵橡皮筋,可以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促使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转换,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课的学习。另外它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不受季节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它具有花样多、兴趣高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对锻炼身体确实行之有效。

小学生每天跳橡皮筋五分钟,并非难事,天长日久反觉有趣,若有音乐伴奏,其效果更佳。

跳房子

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跳房子活动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小朋友们在玩跳房子 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也有的地区跳房子时,全部格子跳完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格,据为己有,下次跳至该处时,可双足着地休息片刻后再跳,其他人或瓦片到这个地方时,必须跃过或踢过,不准入境。当一方占格子超过一半时就算胜利。

当投瓦片时投错地点或瓦片压在线上,跳格时脚不小心踏在线上或瓦片被踢出格外或压线,均算失败,由对方跳。

江苏各地称跳房子为踢瓦,活动方式与各地基本相同,不同点是:一方将所有格子跳完后,就可以“盖屋”。“盖屋”要求跳格子的人背向“城”(格子),将瓦片从头顶向“城内”丢,丢进“城内”就算“盖屋”成功,再踢时,可以在“盖屋”的格内休息(双足可以落地)。所有的格子都盖完了的人算优胜。

丢沙包

“丢沙包”曾经风靡南北,是一个经典的群体性游戏,极受男孩子欢迎,也有不怕痛的女孩子参与,但大多数只有做观众的份。

沙包丢到你就算输了

丢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

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游戏重新开始。圈内的人没有沙包,赤手空拳,还要遭到不断飞来的沙包袭击。他们跳跃躲避,宁可让沙包击中身体,也不愿意让沙包击中脚部。沙包虽然不大,但圈外的人为了准头,并不吝惜力气,打在身上也很痛。不过,孩子们玩得兴起,那点痛也算不了什么。在这种玩法中,谁坚强到最后,便谁了不起。但圈中人纷纷淘汰出局,最后只剩下一个,遂成了众矣之的,沙包纷袭如雨,左支右绌,任由他如何灵敏,终究要被击中脚部。

还有一种玩法也很常见,同样是在地上画上一个大圆圈,通过抓阄之类的方法,选出一个“犯人”,投入圈中。在这里,那个圈子就要表示监狱,倒是颇有画地为牢的意味。圈中人可就惨了,圈外所有人的沙包纷纷向你掷去,他可以躲,也可以接,但沙包纷落如雨,双拳难敌四手,只听得噗噗连声,身上早被击中了十下八下。

他被打中,也是白打。他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像八臂哪吒一样,双手疯狂挥舞,希望能接住一只沙包。只要他能接住,便能得到解放,提前出狱,否则要一直被沙包掷下去。当圈中人出来,游戏告一段落,要重新挑选“犯人”,方。便重新开始。这种玩法相当野蛮,尽管十分刺激,很少有女孩子敢于参与。当然做投手就很不错了,就怕不幸被关进牢里。

骑马打仗 骑马打仗。骑马打仗,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唐朝李白也曾在《长干行》中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说的是小孩子拿竹竿当马骑,在房间里跑来跑去。长大一些的孩子就不再骑竹马了,变成互相当马,背在背上。

大多数80后都玩过这个

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主要在沙地上打,否则摔下来太疼。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当马的孩子不准动手拉扯对方,但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做一匹好马是很要学习一些战术的:一般开始对冲的时候都是两三对一起冲到对方最厉害的一对面前,合力给他拉下来。但也不是太奏效,因为对方总会有别的人保护。所以大部分情况是比较厉害人和对方正面拉锯,不厉害的就想办法迂回到对方后面去偷袭。如果迂回的时候受阻被干掉也只好认倒霉了。骑马打仗。

踢毽子

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民间传统体育娱乐项目之一,深受该地区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女孩子是非常喜欢的

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我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我国以后,踢毽子仍为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踢毽子比赛。

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女子盘踢我交踢的冠军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盘踢冠军是上海的周克扬(成绩接近5000对),交踢冠军是南京的戴金尧(成绩140对)。程月珍盘踢成绩是1494对,交踢是36次。

器材--古代,一般用羽毛和金属钱币做成的。发展到现在,毽子制作的种类繁多,除延用古代的办法以外,一般的说有三种。其一,用金属片为底,以纸剪成各种花色缨的纸毽。其二,以各种色布条为缨,以大组扣为底做的布毽。其三,以塑料做成的各色花毽。

场地--比较简单,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场地面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主要根据参加人数和水平而定。例如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地盛产桐油和油茶,踢毽水平高的人,站在枯饼上进行比赛或表演。

基本动作--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盘、拐、磕、蹦四种。盘:用脚内侧交踢,俗称“盘毽子。” 拐:用肢外侧反踢,习称“打拐拐脚”。磕:用膝盖将毽子向上弹起。

蹦:用脚尖踢毽,习称“叮叮猫打镖鸡”。除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踢法。竞赛--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单人赛以每人踢毽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集体赛按个 人技术高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技艺高超者可连踢数千次而毽不落地。另有一种团踢,即一群人共踢一毽,当毽落到谁面前,谁可任意选择踢法将毽复踢给任何人,他仍以此法踢毽给任何人,毽掉在谁面前谁为负。

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老鹰捉小鸡

多人游戏,游戏方法为: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老鹰捉小鸡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游戏规则,若老鹰用手拍着小鸡的身子便算捉到了,小鸡便要从队里退下来。一场游戏结束后,重新分配角色,上一轮被抓到的小鸡则成为下一轮的老鹰角色,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以石头、剪子、布定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后,老鹰和鸡妈妈,相对玩老鹰捉小鸡的萝莉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老鹰为胜。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不要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鸡妈妈的身体为防止老鹰的捕捉,可以左右移动,在鸡妈妈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鸡妈妈身后的小鸡仔们也随着以相同方向来转动,万一老鹰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仔时,小鸡仔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得重新站在鸡妈妈的前面,游戏就不得不重新开始。而老鹰一旦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右手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鸡仔后,就算老鹰捉小鸡是老鹰为赢,游戏就得从石头、剪子、布那儿重新开始。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玩起来非常简单。选择一片平坦、空旷的地面,面积根据人的多少来决定。选好地方后,几个人以石头、剪子、布,或者先是手心、手背等形式,分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来,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特别简单,没有更多的花哨,没有现代孩子们爱玩的游戏玩具那样复杂,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排成一队的“小鸡”们,他们之间必须要配合好,大家齐心,随着鸡妈妈那个人而动,随叫停而停,不然的话,最后面的小鸡就容易被捉到。

滚铁环

流行年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游戏玩法:滚铁环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玩法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技术好的孩子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水塘上楼梯,别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艳羡的份。那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推铁环是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娱性强,还可以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随着少年儿童现代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尤其是机动车日益增多,给推铁环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曾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推铁环活动,日渐冷落下来。从拓宽体育课程教材外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荐具有地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锻炼学生体质的目标出发,可以鼓励儿童参加校园内的推铁环活动,或在加强安全教育前提下,倡导山区儿童在田间小路上推铁环。因推铁环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中,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项目。

制法及玩法:通常是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比谁跑得快时,几个人同时出发,滚着铁环拼命往前跑,快者胜;比谁慢时,停在原地不动,必须保证铁环不倒,时间长者胜。滚铁环的技术一学就会,又熟能生巧。初学时,先将铁环向前转,然后拿“车把”赶快去推着向前走,不倒就行。以前路上车少,在路上滚铁环安全几乎不成问题。孩子们上学一路上滚着铁环走,不但能够免去行路的单调,而且加快了行走的速度,乐趣无穷。一路上铁环哗啦哗啦地响着,声势浩大,还能推出许多花样来。技术好的人,单手拿铁钩将铁环往前一送,铁环就乖乖转动起来。滚在路上也能“停车”,即铁环斜靠在“车把”上,要滚时弯钩轻轻起动就行。累了,用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大小不一的铁环,靠着一根铁钩推动向前,谁要落下,谁就输了。有的孩子的铁环实际上是个钢圈,这种铁环有滚好长一段路而不倒下的优势,凸凹的路面和水坑也不在话下,自豪得不得了。当时有些孩子搞不到真正的铁环时,大多用滚木桶上的铁圈或竹圈代替。

扇洋片

当年的纸牌引起你童年的回忆了吗?

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南方地区有的叫摔纸板,也有叫做打方牌的,还有叫做打方宝的,总之名字还真是多啊!彩色印刷术刚传入中国那会儿,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五颜六色的小画片。小画片上画着洋人洋船,还有洋枪洋炮,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洋画。

最喜欢洋画的是孩子们,他们除了欣赏洋画、收集洋画之外,还拿出一些多余的洋画来玩游戏。拍洋画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们把洋画合在一起,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那时候经常听到孩子们喊:“谁跟我拍洋画,赶紧跟我走。不跟我拍洋画,那是你没有。

常见的玩法:

双方2张,轮流用各自的洋片扇对方放在地上的,以翻过另一面为取胜。

多张并列,双方扇时手掌稍弓,猛抽向洋片边缘,为了借助风力将所有的洋片都翻到另一面。取胜方法有正反来回,留一张、两张不翻等等

也称拍画片 游戏名称:拍画片

流行年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游戏玩法:拍画片是那时候的男孩们最迷恋的游戏,它的玩法很简单,两个人或者很多人,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一张画片,然后每个人顺次用手去拍,如果有人把画片拍的翻了过来,那么这张画片就是属于他的了。那个时候画片是几角钱一大张,一大张里面有很多小张,用剪刀把大张画片剪成小张,这些小张就可以用来拍了。画片上的图案一般都是卡通人物、葫芦娃、黑猫警长、神话人物之类等。

丢手绢

上幼儿园时的一种游戏,游戏的规则在一首同名的儿歌里有叙述。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只要想起这首至今让人熟悉的儿歌,记忆里的场景总会清晰地出现:大大的操场,一张张纯真可爱的脸,欢乐的笑声,围成一圈的时候,多像一个美丽的花园。

男女同学最爱玩这个游戏了

几乎整整一代人,都是在这种游戏中度过了童年时光。

那时候,手绢是每个少年的必备品。记得在我的袖口或者肩上,母亲总会别一块手绢,粗布做的,方方的。

晚上,母亲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起床时再别上。我还记得,当我长大一些,手绢就从袖口和肩上转移到衣兜里,手绢也由自己来洗。直到上了小学,好像才彻底告别了手绢——以我这个年龄计,一方小小手绢,像是时光和记忆送给我们的小小仓库,珍藏着我们所有的欢乐。

一网不捞鱼:

玩法:两个孩子相向而站,双手互相拉起高举过头,其他孩子排队依次从手下钻过,边钻边唱:“一网不捞鱼,两网不捞鱼,三网单捞小尾巴,尾巴------”直至套住某个小孩时才说出“鱼”字,大家欢笑一阵,之后接着在玩。

跳竹竿

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

跳竹竿,很富有节奏性

玩法:场地一般为8-12米长,6米宽的平地。这项活动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一般多为男女青年。比赛时,分成两组,每组4——8人。一组打竹竿,一组跳,然后再轮换。打竹竿的人分成两排距离约3.5米,面对面盘腿坐下或双膝跪地,每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竿的顶端,成若干组平行状。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人统一指挥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随着节拍,同时向下不断地敲打粗竹竿,并且每对细竹竿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时开时合,不断地变换节奏、图形和方位。

跳竹竿的人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统一从一面进另一面出,可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或成队跳。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参加者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既不能踩着竹竿,也不能被不断开合的竹竿夹着。跳竹竿者巧妙地跳跃其分合之间,或用单脚,或用双脚,做出各种旋转及舞蹈动作。表演舞花扇、翻斛斗举等高难险技巧花样动作,跳竹竿现有“穿山过海”、“情人上路”、“邀游八卦阵”、“骏马跳桩”、“飞跃龙门阵”、“勇闯斩头台”等多种套路。“跳竹竿”过去是“女打男跳”,如今已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

抽陀螺

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抽陀螺的游戏历史久远,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此游戏从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种木质旋出的,像个漏斗上圆下尖样的一个锥形体,在尖头上安有一个小钢珠。为了转起来好看,亦可在陀螺上着几圈环形色彩,转起来就非常好看,另外还需制作一个鞭子,即用约二尺长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头系上一根绳或细皮条、布条即可。

玩法:玩时先将鞭子的绳在陀螺上绕几下,然后用劲把陀螺放在较平的场地上,让钢珠着地旋转,玩者应用鞭子抽打,使其不停地旋转。

有些玩技好的孩子,可一人同时抽打2至3个陀螺,亦可2至3人同时各抽陀螺,比谁转的时间最长者为胜利者。

抽陀螺游戏是一项盛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男孩游戏,当时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因那时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之愤恨。抽陀螺是一项很适合少儿们的室外游戏,很值得推广。弹球儿

玩的是不亦乐乎啊

弹球儿。准备:先在地上画个长方形的小格子,叫“锅儿”。离“锅儿”一丈多远画一横线,先往“锅儿”里续一两个球,而后在距离相等的地方往横线处扔球,按扔的远近顺序开始从横杠处向“锅儿”中弹去。弹出“锅儿”归己,掉在“锅儿”里的为“烧死”。

玩的人弹出“锅儿”里的球可以接着弹,至弹不出为止。把“锅儿”里的弹完,这一盘就算终止。再玩下盘。在“锅儿”里的球没弹完之前,一方的球(叫老子儿)如被别人弹中,亦叫“死”,只得把自己从“锅儿”里弹出的球归胜者。

打水漂儿

记得放学了就到河边打水漂,你还记得吗?

打水漂儿。玩法:孩子们在河边或池塘边,捡一块块石块或瓦片儿,用力朝水面投出,让它旋转着飞出去,就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抛出很远;水面上即出现一个一个的水圈,既有趣又动人。要注意,拣的石头要越扁越好,仍的时候,要让石头保持平着飞出去的距离越长越好,于湖面的高度越低越好。

翻花绳

翻花绳,一种流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八十年代的儿童游戏。又叫“解股”“翻绳”、“线翻花”、“翻花鼓”、“编花绳”、“挑绳”等。土族、满族、蒙古族等称之为“解绷绷”,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有称“解钩钩”或“解勾勾”;“在杭州称为“挑花花线”。

胖胖的小手多可爱

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你玩过翻花绳吗?翻花绳就是一种利用绳子的游戏,一条绳子加上灵巧的手指就可以翻转出许多的花样,让人消磨许多快乐时光。只是要小心,不可以拉错线,翻错弯,否则绳子可是会打结。其实这项童玩在日本江户时代,也是女孩子之间流行的游戏。在多啦A梦的漫画故事中,孩子们也都是很喜欢玩花绳的。

演示图

工具介绍:取粗细适中的棉线或毛线,长度一米左右,将绳两头打结,做成绳圈即可。游戏玩法:游戏的玩法是先打个小巧的结,环绕于双手,撑开在空中,准备动作就做好了。翻花绳分单人和双人两种。翻花绳

单人的玩法是将绳圈套在双手上,用双手手指或缠或绕或穿或挑,经过翻转将线绳在手指间绷出各种花样来。双人翻花绳的玩法是:一人以手指将绳圈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不同的花样,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线绳翻花在世界上不同地域和种族中都是非常普遍的游戏。现今有数千种翻法,其中一些还非常复杂。一些常见的花样有专门的名称,如“面条”、“牛眼”、“麻花”“手绢”等。

一个人就可以玩翻花绳,赶快找条绳线来试试看吧!

如果两个人玩时,一定要记住,最好伙伴要跟自己一样的“聪明伶俐”最好,不然就会常常发生打结的现象,而且搞不好还会让你教到气个半死,这是过来人的惨痛经验证明,还有,绳子必须长一点。

1.将绳子绕过肥肥的手掌!2.从后面绕过中指及无名指到前方。3.平行穿过大拇指,一定要平行才可以哦!4.再平行套到小指上。5.然后打一个可爱的叉叉。6.将叉叉套在食指上。7.抓住现在我手中抓的那条线。

8.往前一拉就出现一个可怜的叉叉被困在正方形中。9.中指跟无名指穿过叉叉下方。

10.穿过后就变成这样了,要好好检查喔!不然就功亏一篑了!

11.将绳子往下用力往下一扯,用力一扯,绳子就掉罗!...还是不要太用力比较好,不然会痛痛哦

撞拐

这个游戏应该影响深刻

撞拐是锻炼平衡和耐力的一种游戏。弯起一腿来,北京人叫做拐起腿来。这个游戏,就是一条腿向前拐着,可用手搬住,以另一条腿跳动行走,用那条拐着的腿互相碰撞,谁被撞得失去平衡,拐着的腿放下来了,谁就输了。基本运动形式是以单脚支撑,单膝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取胜目的。这一基本运动形式在民间是以童年游戏出现,称谓有多种,北方多称为“撞拐”、“斗拐”,南方多称为“斗鸡”。

据了解,绝大多数中国人童年时,都有参与这个游戏的美好回忆,有专家称,这一游戏是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是许多中国人最质朴的运动体验。

编花篮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头有小孩,小孩名字叫什么?叫钢蹲儿。蹲下,起来,蹲下,起来„„这一首童谣,说唱在孩子们玩经典老游戏“编花篮”之时,其韵律此时依稀还在耳边,实为流转岁月的稳妥沉淀之一种。

姑娘家最喜欢编花篮了

编花篮最好是四个人参加。A曲弯向后抬起一条腿,把脚架在B的手上,C也如势抬起一条腿,将脚架在A的膝弯处,D则将脚架在C的膝弯处,B再将自己的脚腕架在D的膝弯处,并将手擎的A的脚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弯上,然后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左手则叉在自己腰间,如此,一个错落有致的花篮就编好了。

这是紧凑得恰至好处的花篮。除此也有三个人编的,不过太紧了,很有点儿别腿;也可以多人一起编,但人愈多,花篮愈松,愈不易于长时间转动。

说唱前四句歌谣时,朝一个方向回旋跳动,后随“蹲下,起来”之声而连做蹲起动作。有起不来的,或途中有腿掉下了,花篮就散了。再重编。此游戏不讲输赢,只为好玩,而今想来,有助于锻炼孩子的体力、耐力和毅力。

过家家

过家家那时候真是个有趣的游戏

过家家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进行。几个人一起玩时,有当“爸爸”、“妈妈”、“弟弟”;有的去“买菜”,有的“煮饭”,有的抱“娃娃”等,也有摹拟种瓜等生产活动的,模仿大人过日子,十分有趣。

也可以认为是玩一种夫妻游戏,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拔根儿

拔根儿,又称拔劳根,是一种中国北方儿童在秋季玩的民间游戏,一般多在上小学的男孩子之间的流行,比谁的根儿最结实。

谁的结实谁就笑到最后

拔根游戏所使用的道具一般是从杨树上凋落下来的叶子。游戏时两个儿童各拿一片树叶,双手抓紧叶柄的两端,并且与对方的叶柄交叉。然后互相用力往自己的方向使劲,叶柄被拔断的一方输掉游戏。能够拔断许多叶柄的称为“劳根儿”。

为了让叶柄结实,有韧力,儿童经常会把叶柄放在鞋子里,并且将鞋子穿在脚上,经过数小时被脚掌的挤压,据说能够使叶柄不容易被拔断。

在北方又称为拉大宝,秋天到了,树叶都落在地上,我们就找那些坚硬的带叶子的杆,拿在手里,两个人交叉使劲往后拽,看谁的杆最坚硬,把另外一个拽断,谁就是大宝,哈哈,真的很有意思

第二篇:回忆儿时的趣味游戏

回忆儿时的趣味游戏------劈甘蔗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绍兴城区流行一项儿童趣味游戏-----劈甘蔗。甘蔗是一种水果,是用来吃的。劈甘蔗的游戏,是在吃之前,先做一道劈的游戏,劈后才可以吃。一个劈字,寓含了这项游戏的真谛。

我童年时住在肖山街探花台门里,台门外就有一个甘蔗摊。甘蔗摊靠墙而立,摊主将贩来的整捆头甘蔗,解捆后按大小、长短、粗细、好坏分类挑选,依次排列,标出售价,放开喉咙,吆喝喊卖。

要说那年代的物价,真是低得惊人;那时代的人民币,真叫值钱!现在市面上十多元一支的甘蔗,那时只需七、八分钱;一角钱一支的甘蔗,长度肯定能在两米以上。

四、五个小伙伴,每人只要凑出2分钱,就能玩上一场十分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前奏,是抽蒙捉签。这是最体现公平、公正、确定游戏顺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小伙伴中的一个孩儿王,往往在这时候呈现出一个头儿的风范。由他做签并确定抽签的顺序,其他人先抽,最后一根签留给自己。要知道:最后一根签是大家拣落剩的,从心理上讲,一定是最坏的一根签。

要抽的签往往是就地取材。或用扫帚丝、或用稻草杆,反正只要能比出长短的细草、细棍都可以。做签人按照出资游戏的人数,制作好长短不

一、相应数量的签杆,将签身紧紧握在自己的拳头中,拳头上部露出签头。做签人为了最后留给自己的那根签能如自己心中的顺序意愿,往往做出许多误导抽签伙伴的假象:或是将最短的那根签露出得最长,或是将最长的那根签露出得最短,有时侯则是将所有的签露出得一样齐头,使先抽签的伙伴们,挑这根也不是,挑那根也不好,费尽了心机。抽完签后,小伙伴们比试签的长短,最终确定游戏的顺序。

说到抽签,一般来讲,都想抽第一,因为第一代表了主动和先行。但劈甘蔗这项游戏,抽得第一签的却往往会唉声叹气,抽得第二名的也不会那么高兴。这是因为:长长的一支甘蔗,上段是梢头,吃起来淡淡的,甚至有猫尿臭;下段是老头,甜味虽足但节硬渣多,也不尽如人意;最好吃的是中段,甘甜而且汁露多,节头长、渣沫少。劈甘肃游戏,是从上向下劈,抽到第一、第二签的,往往只能吃到上段的梢头甘蔗;而抽得第三、第四签的小伙伴,劈下来的甘蔗大多是中段,从这一角度看,劈甘肃这项游戏,抽得第一、二顺序签的,并不是好签。

记得那一天傍晚,十多个小伙伴聚在探花台门内的大道地里,大家有的跳房子,有的旋木柁,一会儿玩追逃,一会儿又玩起了老鹰捉小鸡,路过的大人们直摇头:这群小孩玩疯了。

疯玩中,不知是谁说了句:好几天没有劈甘蔗了,今天玩玩吧!一语唤醒满道地的小伙伴。大家不约而同地停止了玩耍,聚拢到一起,几个年长的小伙伴开始凑钱。一会儿功夫,三胖、阿池、有福、长顺、小龙五个人,每人凑出2分钱,由长顺负责,到台门口甘蔗摊里,买回来一支两米多长的青皮大甘蔗。趁买甘蔗的空间,三胖去家中拿来了一把近三十厘米长的裁纸刀,聊充劈甘蔗游戏的刀具;阿池则从旁边围墙上的一只破竹篮上,抽出几根旧篾丝,做了五根签。

抽签结果揭晓:阿池哥为第一签,留给做签人的最后一根拣落剩的签,果然是坏签;其后分别是:三胖第二签,长顺第三签,有福第四签,小龙第五签。说明他们四个抽签都是手指生眼有灵气。游戏开始,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围聚到上道地高畈坎前。探花台门大道地紧连上道地,畈坎高差约50厘米。要知道:青皮甘蔗连头带尾足有2米多,去掉梢头后,还有一米八十左右,小伙伴们的身高当时都不过1.4米左右,不借助一个高畈坎,根本劈不着甘蔗。上道地高出大道地50公分,参加游戏的小伙伴,人站到高畈坎上,正好略高于甘蔗。

第一签是阿池哥,当年14岁。他是我们这群小伙伴中的孩儿王。只见他站在高畈坎上,拿着甘蔗在道地上寻找最佳着落点。大道地与畈坎相离15公分左右处,正好有一处石板拼接的斗角,因为石板道地年代久远,斗角处已经腐蚀成一个小坑洞。阿池哥将甘蔗底部在石板的斗角小坑里狠狠地拄了两下,试了一下甘蔗自立的平衡性,就开始操刀了。他将那把裁纸刀用四根手指紧紧握住,腾出大母指抵住甘蔗顶端,在小伙伴们的一片开始声中,撤回母指,换用那把裁纸刀的平面压住甘蔗顶端,继而用迅捷的速度,举起刀来,翻转刀刃,向甘蔗顶端直劈而下。只听见刷的一声,从甘蔗顶端处如愿削下一片边皮,可惜只有5公分左右长。阿池哥叹了一口气:唉,今天真背,手发抖了。边说边横转甘蔗,切下了已削去一片边皮的5公分左右的梢头甘蔗,随手掷给为他喝彩喊嗬的一个小伙伴。看着他暗淡的神情,小伙伴们都为他感到可惜。

第二签是三胖,那年他13岁,长得圆鼓鼓的,身体很壮实,但缺点儿心眼。只见他接过阿池哥交给他的刀,嘴里含糊其词地咕噜着:阿池哥本事也介差,看我的吧!说话间,竖甘蔗、伸母指、压刀面、劈甘蔗,几个动作一气呵成。但见一条长长的甘蔗边皮掉落地上,用手一量,足有35公分长。三胖拿眼瞅着阿池哥:怎么样?本事还是我好吧。阿池哥坏坏地笑着:你的本事确实好,可惜脑子缺一腔,还是吃甘蔗吧。边说边帮三胖切下了那段长达35公分的甘蔗梢头。三胖吃着劈下来的甘蔗,嘴里淡淡的,心里闷闷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三签是长顺,长顺与阿池哥同岁,在小伙伴中间也有相当的威信。只见他拿着刀,扶着甘蔗,端祥了一会,走下了高畈坎。原来,那支甘蔗,去梢后的长度约1.8米,被阿池哥和三胖劈去40公分后,现实长度已只有1.4米,长顺身高1.4米左右,站到高畈坎上,超过1.8米。如果俯身劈甘蔗,一是劈不到底,二是人容易前冲跌落畈坎,引发危险。因此,从这一签开始,剩下的甘蔗都在大道地平地上劈了,不再借助高畈坎。

长顺哥重新寻找了一处小坑洞,将甘蔗老头拄了又拄,直到感觉甘蔗直立的平衡性较稳时,才不慌不忙地撤大母指换刀身,翻转刀刃一刀劈下。这一刀,赢得了全场小伙伴们的大声喝彩。只见掉落地上的甘蔗边皮足有40公分长,这一段甘蔗,已属于中段,甘甜多汁少渣。长顺签抽得好,劈甘蔗技术高,临场劈刀眼目灵、手不软,放到生意场上,叫做赚了个盆满缸溢。当然,长顺也不吝啬,这劈下来40公分长的甘蔗,场上足有五、六个起哄看热闹的小伙伴们受到了长顺的恩赐。

接下来第四签是有福,他与三胖同岁,但没有三胖壮实,人倒不矮,但显得瘦一点。虽有一点灵性,但总是毛毛燥燥的。这时候的那支甘蔗,还有1米长,甘蔗直立的性能比前三签更显得稳定,甘蔗顶端的断面也比前三签要粗大了许多,人与甘蔗间的俯劈角度也最为适当。只见有福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菩萨保佑,一刀成就。说真的,当时的那段甘蔗,只要劈刀技术好,一刀到底完全有可能。就在大家纷纷预测有福这刀能劈多长?特别是第五签的小龙,脑子中想得最多。因为如果有福真的一刀到底,自己的第五签就将成为空签。就在这时候,有福出刀了。说是迟、那时快,甘蔗边皮还没落地,道地里响起了一片啊呀声,就见有福丧气地把刀丢弃在地,傻立一旁。仔细一看,劈下的甘蔗皮将将只有10公分,离有福预想的希望和结果,差了十万八千里。原来,有福在一片大好形势面前,忘乎了所以,出刀时心浮气燥,刀锋偏转,马失前蹄了。阿池哥代有福切下了这10公分长的甘蔗,递到有福的手中,同时劝慰道:阿福,别懊丧,这是游戏,能参与就好。

最后一签是小龙。游戏的五个人中数他最年轻,当时他还只有13岁。简短直说,小龙年纪虽然最小,但面临的局面也最好。一是到他手中的甘蔗已只有90公分长度,呈现的是最佳可劈状态;二是有福的心浮气燥、以致马失前蹄,为他敲响了警钟。前车之鉴,岂能再犯。只见小龙气沉丹田,循规导矩,一刀下去,立见成就,竟也给他劈下了20公分长的一段。这一段甘蔗虽然并不太长,但汁多味甜,只把小龙嚼得津津有味。

第二轮了,仍从第一签阿池哥开始。

第一轮中,阿池哥只劈下5公分的梢头,小伙伴们都为他感到婉惜。其实,那是阿池哥虚晃一枪,礼让三分,聪明才智,他是在合理利用游戏规则。作为一个孩儿王,他抽到了最差的第一签,又不原意自己吃梢头,为别人做嫁衣裳。于是乎在动手劈甘蔗时,心计一动,手腕一转,刀锋偏处,边皮斜切,只拿下短短的5公分,在别人不知不觉间,他将自己的第一签让给了第二签,自己实际上转化成了第五签。

要说阿池哥的劈甘蔗水平,那叫真高。看着他挽起袖口,握刀在手,神情肃穆,循规导矩,大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样子。众目注视下,阿池哥一刀劈下,一长段甘蔗边皮掉落地下,好家伙!足有40公分长。阿池哥哈哈大笑,满脸欢愉,无形中更彰现出一个孩儿王的霸气和睿智。当然,这长长的一段中段甘蔗,阿池哥自己只享受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恩赐给了那群为他喝彩喊嗬的小伙伴。

阿池哥后,又轮到三胖了。这时的甘蔗,只有30分分了,是标准的甘蔗老头。吃起来虽然渣多一点,但甜味特别足,也不失为上品。三胖刚才收获的是甘蔗梢头,吃在嘴里淡出了一只鸟。现在还有最甜的一段等着他去拿,而且简直可以说能够手到擒来,绝不用大费周折的,可以说:这是老天爷给予的补偿,真是满心欢喜,急不可待。满脑子憧憬之中,一刀已经下去。只见30公分的甘蔗老头一刀两半,散落成两瓣。三胖一声雀呼,丢刀就捡。只见捡起来的这段甘蔗,虽然已劈为两半,但甘蔗蒂部因为老头根子的纵横错结,却还藕断丝连,阿胖捡起了这一半,另一半却还晃晃悠悠地连挂在一起。几乎同时,有几个声音响起:没劈开!没劈开!三胖一下子呆住了。这真是:到嘴的肉,夹嘴夺落!在阿池哥的发号施令下,一个小伙伴跑去台门口的甘蔗摊,拣来一根稻草,阿池哥将已经劈开的两半边甘蔗老头合在一起,打了一个稻草箍。

第三签的长顺又轮到了。这一次,甘蔗长度只有30分分,直立的稳定性无与论比;而且已经劈开,全靠一个稻草箍箍牢;长顺又是劈甘蔗的老手,从未有过三胖那样的失手。真可谓是:项项因素都有利,万事俱备,水到渠成,只等长顺一劈。说话间,长顺的刀面已经翻转,刀刃已经劈下,锋口顺着三胖已经劈开的甘蔗缝,直贯而下,那个稻草箍一下爆开,刀口直达道地的地面,甘蔗再次劈开为两半。这时候,长顺不象三胖那样急不可待地去捡起甘蔗,而是在刀口劈到地面相平时,微微抬起刀柄,只用刀尖着地,向着身前着地一拉。这一拉,显出长顺的水平来了,只见连着两半甘肃的蒂部全部根筋,根根断裂分明。小伙伴们议论纷纷:一是赞叹长顺的高超刀技,二是婉惜刚才三胖的功亏一簧。

一支1.8米长的大甘蔗劈光了,游戏结束,小伙伴们又恢复到游戏前的状态。你跳房子,我旋木柁,组团玩追逃,或者老鹰捉小鸡,反正是没有大人来叫,绝不自己归家。

笔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一年还只有10岁,与比我大几年的哥哥们还夹不上帮,遇到劈甘蔗游戏时,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的身后喊嗬喝彩。受赐的几片甘蔗边皮,吃得不亦乐乎,至今记忆犹新。现趁着退休在家无事,特予敲击键盘,追忆成文。

秋天的牛

2015年8月31日

第三篇:瑞雪啊你勾起我太多的回忆散文

呼市整个冬天没有雪花光顾,天气也不是很冷,不经意间呼市已经迎来壬辰年的春天。也许是龙年的缘故吧,今早起床后,准备出去散步,让肺部置换一下室外的空气,顺便释放一下几天来上班的郁闷情绪。

推开底楼安全门的瞬间,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路面,天空中飘着碎银一样的雪花。哇塞!昨晚下班后上楼时还是黑黑的路面,已经被洁白的瑞雪覆盖,就像是人工铺设似的,均匀、洁白、毛茸茸的,让人油然心生愉悦,对龙年里九龙治水的古老传说又多了一份神秘。

天气没有一丝风,虽是早晨,但一点也没有料峭的感觉。小区里的保洁员、保安员都在手持扫把,争先恐后地“破坏”着路面上的天赐娇容。面对着残忍的场面,心底隐隐的对这些平日里肃然起敬的人们,衍生出淡淡的怨恨。

带着几分不情愿,小心翼翼地把长长的脚印复制在银色的雪面上。脑海里浮想着上学时的情景,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岁月一下子回到“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的童年时代。上学时最喜欢的,也是经常哼在嘴里的“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小路上,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深来,有的浅,有的弯来,有的直,朋友啊,道路该怎样走?……”就是这首宝岛台湾的校园歌曲,伴我度过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就是这漫天潇洒的雪花,让年过半百的我依旧做着童年的梦。

雪花轻轻的、温柔的吻着我日渐稀疏而泛白的头发,甜蜜地亲吻着我记录着坎坷岁月的脸颊。雪花融化粘连了我的头发,弄湿了我的面部。我不觉得讨厌。打心眼里喜欢。觉得是难得的享受!

雪花似乎读懂了我的心,继续把爱赐给我。身上的“红豆”牌春秋装似乎也和我一样,喜欢春天里的雪。我舍不得抖掉爱我的雪花,用我的身体扛着、背着、拥抱着、携带着满身的碎银,静静地行走在城市喧嚣的马路边。

雪花飘舞的空间里,录入眼帘的雪花像絮像银更像特殊的雾,一切都是素色之美!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山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 轻盈,你的身影是那样的晶莹……

我径直朝前走,我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预定的目标,不担心前面的路没有尽头,不恐惧脚下的路有多少坎坷与泥泞。只担心这种难得的享受突然终止。那样我会真的受不了!

如果雪花戛然回府,将是对我心灵最大的摧残!因为陶醉在雪花里的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它。雪花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雪花已经是我灵魂的伴侣。

雪花已经植根于我枯燥的精神家园。雪花是我记录往事的仓库;雪花是我卸载烦恼的码头;雪花是我享受温馨的港湾;雪花是我倾诉的情人;雪花懂我,我懂雪花。我俩一颗心。

雪花是我精神家园的一颗无暇之树,它给我生命的动力;智慧的启迪;冷静的理智;它给我信心、力量。它是我的依赖!我的精神世界里不能没有它——洁白的雪花!

雪花在空中飘舞,我在雪上静静地走。举目苍穹,遥想广袤的粮田沃土,脑海里再现出“冬麦春盖三层被,麦农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的画面,人们幸福的微笑荡漾心间!

眺望故乡通辽,广袤的科尔沁草原雪后的美景依稀眼前。雪花啊,你给了我太多的故事,你给了新生活的开始!

雪花啊,今生怎能把你忘记,三十年前的冬天,北风怒吼,电线嘶鸣,大雪飘飞,积雪阻塞交通的农历十一月初二,我和妻子走上了婚姻的殿堂,简单的婚礼在你的怀抱中举行,人生的第二个精彩在你的伴舞下开始。

从此,你我情同手足,共同跋涉在前进的路上,共同走过春夏秋冬的风霜雨雪。

雪花啊,你在我心中永远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温柔的、最善解人意的、最值得尊敬的、最值得深爱的!

雪花啊,每一次与你邂逅,我都是一次欣慰;每一次与你分别,我都是一次撕心裂肺!

雪花啊,你来时 飘进我眼里,你走时融化我心里,你说我今生有不爱你的理由吗?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 你现在还玩撞拐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