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家长学校活动教案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24-104064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8 19:10: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长学校活动教案

家长学校活动教案

主题:第七章让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诀

授课人:李文英

活动培训时间:202_年6月至29月 活动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吗?

二、家庭教育有成功的秘诀吗?

三、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四、实施秘诀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

3、明确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家庭教育的真正目标、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引入:

成成中学初中部家长培训学校之家长测试问卷(请家长入场后做答并交回)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请各位家长在3分钟之内完成问卷测试《你是合格的家长吗?》中的40道题。

1、当众批评孩子。()

2、很少去表扬孩子。()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她)。()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7、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或不感兴趣。()

10、对孩子的事情什么都想知道。()

11、不愿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常常不统一。()

14、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16、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19、不认为息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20、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25、认为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27、当孩子不听话时经常打骂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31、常在生气时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

32、你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33、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你”。()

34、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制造的。()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38、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好坏全在孩子了。()

40、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自己却急得团团转。()

导言: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首先请各位家长朋友回顾一下您刚才填写的测试问卷《你是合格的家长吗》的填写结果。

请问:40道题目中,您选择打“√”的共有几道?

请有5个“√”左右的家长举手示意一下!----您应该加强学习了。请有10个“√”左右的家长举手示意一下!----您必须警惕了。

请有20个“√”左右的家长举手示意一下!----您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的前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问卷中的40道题中所描述的作法全部不正确!!关于从试卷中所反映中的家长的情况,我会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再与各位家长进行专题交流。另有一份空白的问卷请家长带回家,做为以后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行为参考。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吗?

二、家庭教育有成功的秘诀吗?

三、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四、实施秘诀的有效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吗?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重要吗?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哪个更重要? [家长活动一:] 请您根据你的经验,填写出“我认为在一个人一生所受的教育当中,家庭教育占,学校教育占 _,社会教育占。(用百分比来表示)” 解析: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补充。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在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最根本、最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

各位家长,请注意:这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基础没打好,学校和社会再努力也怕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好比盖高楼,地基(家庭教育)还没夯结实呢,就着急着盖楼(学校教育)了,就着急着搞小区的配套设施(社会教育)了,这样的楼您觉得安全吗?说不定哪天就得出大问题了!

常见误区:(我身边就有这么两种家长)

一:认为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或花钱为孩子报各种班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孩子学好学坏就看他自己了,反正自己是该花的钱都花了。----把花钱等同于教育。二:认为自己没多少文化不懂教育,或者是忙于生计而顾不上管孩子,所以自己孩子的教育就全靠老师了。努力与老师搞好关系,很真诚地对老师说:“孩子就交给您了,您多费些心,要打要骂随您,我们知道老师是为孩子好…”----把教育的责任基本上托付给别人了。

而事实的真相是:谁选择让老师、学校和生活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就会很难取得成功。为什么?

2、家长为什么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因为目前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善的 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人的其教育模式是流水式作业,且因为国情,短时期内仍是大班教学。这就决定了,一个老师再怎么负责,面对五、六十个孩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的品格、个性发展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其二,学校的教育内容也是有缺陷的。比如以下几点很重要,但目前学校基本上是不涉及的:引导孩子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如何进行科学的理财、性教育、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或妻子,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所以,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面对学校教育的不足,我们不能等待,更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对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千万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3、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谁?

我们先一同来看两个真实的例子,这两个事情是我在同一天听到的,其对比的鲜明更令我难忘: 两个例子:

其一:女,从小就长得挺漂亮,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一方是大学里的老师,另一方是一所学校的校长。

现状:上高中,但常逃学、甚至很多天不回家,交男友,没钱就回家想办法要上或骗上就又走了。

其二:男,从小因小儿麻痹双腿残疾,不能走路。

现状:40多岁了,做过家电维修,当过一级厨师,现在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公司300多名员工均为残疾人,引领残疾人创业。

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家长,尤其是母亲。----孩子的素质教育应从教育母亲开始。(董P94)

4、家庭教育的成功或失败对谁的影响最大?

当然是对孩子本身,然后就是他的父母,即我们做家长的。家庭教育搞好了,可以避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苦难和家长的许多烦恼,家庭教育没搞好,只怕是越大越操心,越大麻烦越多。有家长跟上孩子享福的、有家长跟上孩子受累的、有家长跟上孩子丢人的、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丢了性命!有人把人分为五种——专门利人的人,这种人伟大;先人后已的人,这种人高尚;公私兼顾的人,这种人正常;损人利已的人,这种人不正常;害人害已的人,这种人就是坏人了。家长要让孩子至少成为第三种人,最好是第一、二种人;如果孩子成了第四、五种人,那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魏书生语)“一个人成了好人,邻里受益,集体受益,社会受益,国家受益,而受益最大的,还是好人本身和他的父母、亲人。” “一个人成了坏人,邻里受害,集体受害,社会受害,国家受害,而受害最深的,还是坏人本身和他的父母、亲人。” “一个好人的身后,必有一位好长辈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也往往有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都难于摆脱的误导。” 实例:生活中因不得当的教育方法而产生的家庭悲剧不在少数!杀父弑母的、自己小小年纪就邢事犯罪了的,甚至有不少是常人眼中成绩不错的好学生,突然有一天遇到点事儿就想不开自杀了。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搞好家长教育当然是为了孩子,但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灵的快乐、为了自己老有所依、为了自己的不断成长。

二、家庭教育有成功的秘诀吗?

如上所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进行好家庭教育呢?换而言之,家庭教育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 答案是“有”!

前提是家长得先学习!

1、家长是具需要训练却又最没有训练的职业!

在座的,有哪位家长在当上父母之前接受了过相关的培训?没有!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没有训练的职业,许多的职业在正式上岗前都需要进行培训甚至是数年专业的学习,而家长这个培养生命的职业却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训练。

好多人,是“一不小心”就当上父母了!甚至有的人,当上父母了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呢,孩子是玩着带大的,或者是老人带大的。据我了解,我所带的学生的家长里就有和我同龄的。

2、家庭教育有没有规律性?

当然有!而且是100%有规律可循的!

只是因为比较难寻,所以就有了许多错误的解释。

比如,有迷信解释的(人家孩子好,是人家祖坟的风水好);有遗传解释的(人家孩子聪明,是因为人家爹妈基因遗传的好);还有意志品德的()等等。举个例子,当我们面对人(自己的同事也好、爱人也好、孩子也好)时,因为自己是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思维方式叫“以己推人”、“将心比心”,认为我喜欢的事情,你也应该喜欢。所以,我们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当成真理去与爱人相处、对教育孩子。比如,如果是在严厉父母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苛求、打骂、不通情达理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在做父母教育孩子时会分成为两类极端,一类是继续严厉地管教孩子:“我爸我妈就是这样做…我在那样的条件下都长大了。现在你的条件这么好,你怎么能这样…”另一类是“我决不能让孩子受我妈对我那样的苦…第一类是是缺乏反思能力,是上一辈人教育方式的翻版,后一类人则走上了溺爱的歧途。

我曾经跟很多人包括在家的部分家长推荐过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不知道有多少人找来读过。如果你认真地读过那本书,你会发现,生活中你与你家里那位的很多矛盾根本无关乎对错,更多的是由于两性之间的差异,由于男女面对同一问题时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相互理解的方式。

比如,女人习惯于用交谈来释放并缓解自己的情绪,通过说话,女人来感受对方的体贴、关心与支持。真正需要的,是倾听的过程,而不是男人的建议。而男人则是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当他遇到问题时,他多数会沉默,会通过看电视、看报纸、打游戏来释放压力。所以,男人要学会倾听,认识到说话只是女人的本能,不是要抱怨指责自己,耐心与专注就能让妻子快乐 [你知道吗?]: 科学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的大脑结构有显著的不同。所以培养男孩与培养女孩的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女孩需要更多的关心,男孩需要更多的信任。如果给女孩太多的信任,她会觉得自己不被关心而难过;如果给男孩子太多的关心,他会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参考:《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男孩来自火星 女孩来自金星 男孩需要因为做了更多的事情而受到赞赏。女孩需要更多的珍惜。要承认他做的事情。要称赞她本人。男孩需要激励与鼓励。女孩需要支持和安慰。

当男孩或男人感觉到他被人需要并且能提供别人当女孩或女人觉得能得到所需要的支持时所需要的支持时,他们最幸福。最幸福。男孩首先需要信任、接受和赞赏,他才会变得关心女孩首先需要关心、理解和尊重,她才会变他人并且受到激励。得信任他人并且自信。

3、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其一: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面对孩子出现问题,作为家长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家长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效果。大到孩子走上了不归之路,小到孩子心理产生逆反心理,绝大部分都是源自于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和指导孩子过程中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实例1:近几年来,我所带的班中,只要一发现上课有问题的孩子,下来找班主任一了解:100%、无一例外,全是家庭有问题!这些孩子多数单亲家庭,少数是父母忙得顾不上管,靠老人带着。实例2:我弟弟,13中的老师,其二:优秀的孩子背后要么是家长通过学习按教育规律做对了事,要么是幸运的孩子的父母在“无意中”做对了事。

总之一句话: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

对于好孩子,我想我们多数老师是不敢居功的,没几个老师敢说:“这个学生学得好,完全是因为我教得好!”----人家的家长在后面不知使了多少劲儿呢!对于有问题的孩子,我们老师也不会放弃,可是,怕就怕老师在学校好不容易鼓励得孩子有点学习的欲望了,回家家长几声呵斥、一个巴掌就给“拍”回原样了!(来自初二一位班主任的实例)

三、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秘诀一:按“科学规律”进行家庭教育。(不能凭经验或凭感觉进行教育。)——家长要学习、掌握科学的、核心的教育理念!

这第一大秘诀就是家长由家庭教育的“外行”变为“内行”、家长由原因按“经验习惯”教育变为按“科学规律”进行教育。不能凭自己的经验或凭感觉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比如,如何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等……

上一个学期,我给我的学生强调学习方法时曾经说过:好的学习方法好比是坐飞机,不好的学习方法就好像是在赶牛车。千万别说,我虽不知道坐飞机的方法,可是我可以靠下苦功呀,可你一天24小时拼了命地赶牛车也赶不上人家坐飞机一个小时。也千万别说,那坐飞机的方法不适合我,我自己探索新的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有你那摸索、绕弯路的时间,不如发扬一下“拿来主义”,把那些已经经过前人验证了的核心理念及好方法加以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改良,内化成适合自己的。各位家长,我们教育孩子时,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一定要通过学习掌握核心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家教方法,别用不良的方法与孩子一同“慢性自杀”!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孩子害得很惨,毁了孩子完了自己还万分委屈:我为他会出了那么多,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让人伤心呢? 请家长一定牢记: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差异可太大了!好的教育方法能让你的孩子像生活在天堂,不好的教育方法能推你的孩子的入地狱!有人说,家长可分三类: 一类家长:(通过学习)懂教育又负责,这类家长太棒啦!孩子幸福,学校欢迎、老师欢迎!

二类家长:(不善于学习)不懂教育又挺负责,这类家长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家长在自己虽然不懂教育的情况下却“无意中”做对了事,那他的孩子可真是太幸运了!另一种有意无意都做不对事,还挺负责,这就成了非常可怕的家长。为什么呢?这类人很有可能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孩子害得很惨,毁了孩子完了自己还万分委屈:我为他会出了那么多,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让人伤心呢? 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也不负责任。我相信在座的家长都不是这类人。

有一次,我在儿童公园里向一位家长推荐《儿童经络使用手册》这本书。那位家长说:忙得没时间看书。我就奇怪了,为了自己的孩子的身体健康,怎么可能就没有看一本书的时间呢?

同样的,各位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心灵健康,家长一定要花时间与精力去学习那种“坐飞机”式的教育方法,千万别拿孩子当实验品,这次不对,下次重来呗!

秘诀二: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对社会有正面意义的人。(不要让短期目标代替长期目标。)

——家长要耐心做好“塑根”的工作。[家长活动]:

1、请写出你认为孩子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你常孩子说的学习的目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你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意以下观点的家长举手示意一下: Ø 你希望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吗? Ø 你希望你的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吗? Ø 你希望你的孩子找到一个好工作吗?

Ø 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生拥有一个健康身体吗?

Ø 你希望你的孩子找到合适自己的伴侣并婚姻幸福吗?

Ø 你希望你的孩子能从事一份让自己快乐并成就感的事业吗? 解析:

你认为上述的几条目标中,哪些更重要?

前三者是后三者的先决条件吗?

今年的5月初,我对学生做亲子关系的调查,意外地发现,最后一道题本是问孩子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结果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的回答是“考上个好大学”。我开始特别纳闷,为什么要让家长去考大学呢?难道是家长的知识水平太低,孩子希望家长去学校多学学?后来,才反应过来,这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有点问题,答反了。答的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最大的希望。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什么是真正的人?

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能不断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加法的、拥有幸福人生的人!如何培养真正的人?

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树:树冠是孩子的智力(主要是老师的工作领域),树干是孩子的身体(遵循自然规律的领域),树根是孩子的心灵(家长的工作领域)根深才能叶茂

[新观念]: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塑造:

事例分析:带孩子学书法的父母----为什么被说成应该“就地正法”?

一、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骨 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他生命之初就必须先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必须先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尊重自己。即他自己的内心认为他很好,他值得人爱和尊重,他的内心产生了自我价值。自尊心是一个孩子由“动物”变成“人”的关键:是自尊心的作用者使孩子按“人”的方式来行为。否则,对于一个没自尊心的人来说,他的行为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他自己根本不在乎,动物的本性会让他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做。有自尊心,是人(有了羞耻心与上进心),父母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无自尊心,没有羞耻心与上进心,只能用对待动物的方法(打骂、威胁)来强制他按成人的意愿来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他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了他自尊,他就会和你对抗。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认为“反正你认定我不好,那么就是不好了!”这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这时你就无法用去语言去校正他的行为。就人常说的“没皮没脸”了,别人的目光和话语对他也就失效了。例:学校中令老师头疼的“软硬不吃”的学生。(我们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说“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1、尊重孩子:

尊重”的含义包括“尊”和“重”两个方面,“尊”是指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的人看待,“重”是指对孩子的一切(思想、情感、愿望、喜好)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要变教导训斥的口气为平等交流的口气;要变居高临下的批评教育为协助交流式的谈话;

2、不恶意批评:攻击孩子的人格,甚至打骂会剥夺其自尊心

二、自信心---进入大脑的主程序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做出积极的选择。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把“自信心”当作教育的灵魂,或者说,孩子没有自信心,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最有成就的成功教育家刘京海认为:“人是怎么生活的,靠自我概念!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你才会像个好人一样去生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你便会像个坏人一样生活。所以,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能人!这就是自信心,人格的核心也是自信心。10岁左右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自我概念,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有信心,人的能力才能释放出来!

大脑很神奇,它受控于人的信念。人是怎么生活的,靠自我概念!想要自己的孩子学习好,首先必须培养孩子对自己自信心!

§ 有信心时,大脑会想出办法把事情做好,进入工作状态。

§ 无信心时,大脑就会停止寻找办法,转而去寻找解释为什么做不好的理由。

例如:两道题。

孩子某学科学不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学不好。观念在做怪,而非能力所限。孩子在智力上表现的差异,不是遗传基因造成的,而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导致的自信心不同造成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积极的心态,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不断品味成功,积累自信。进行正面确认:“我相信你能行!” “没关第,重新来!”

三、责任心----管住自己心锁

责任心相当于自己心里的“警察”,可以对自己进行监督。

要求孩子只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做是培养没有用的废才的最有效的方法!大事小事都父母包办,时间长了他就什么都不会做了。他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更没有学会对别人负责。例如:电视报上登的21岁自杀的女孩。当一个母亲为孩子做了所有事,她以为她付出了全部,而在教育家眼中他是极端自私的!她满足了自己去爱的要求,获得了价值感,却夺去了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的权利!

爱孩子就要让他学会负责,就要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对社会是有影响和作用的,让他找到自己价值感,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负责---“这是你的事情。”

2、让孩子参与并分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其目的不在于减轻家务负担,而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他属于这个家庭,他对其他人负有责任,他不能无偿地接受别人的劳动!---“你在帮我做家务吗?”

3、要让孩子知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责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不完善,需要人来转变!

四、上进心(主动进取的精神----激发生命潜能)

§ 让孩子必须有一个理想、一个目标,借着这个理想和目标往前走,否则他没有前进的动力!

§ 一个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率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 及时表扬,让孩子体验成功、爱上成功的感觉,进而自我激励,主动追求成功。

§ 切断后路,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追求与进取,不能依靠父母。(啃老族与养出租车)

§ 增强孩子的目标意识,学习规划自己的行动。例如:新学期的作业)

五、学习兴趣----学习的生理学动力 问题:努力、刻苦是学习好的秘诀吗? 学习的大奥秘是“快乐”!

人做事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有了兴趣---被激励---品味快乐---进入“乐此不疲”状态!

§ 孩子学习什么知识其实并不重要,比知识重要十倍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学习能力重要十倍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一旦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了学习兴趣,那学习能力就非常容易培养起来。有了学习兴趣和能力,那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快乐的旅程,他会很容易地学会他想学的任何知识。

例如:初一晚睡的学生,看书如饥似渴的人、经络的书

没有学习兴趣,被动学习,低效,还会让人在走出学校后逃避学习,从而限制了人的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家长要注意自己传递的信息,营造求知的氛围。学习=快乐?----容易 学习=痛苦?----困难

向孩子传递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的观念。爱书,表扬

2、引导孩子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六、良好习惯----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需要反复训练,不良习惯的改正需要加倍下功夫。“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 事例分析:爱迪生与爱因斯坦

小时候,爱迪生刚到学校里学习了三个月,就被学校开除了。原因是他总喜欢文老师一些很古怪的问题,被老师认定是个低能儿。爱因斯坦直到4岁还不能正常说话,进行学校以后更是除了数学以外其他门功能全不及格。他的老师甚至有点担心他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

就在这决定爱迪生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母亲却坚定的对爱迪生说:“孩子,我坚信你是一个天才,将来一定会成为很伟大的人。从今天起,妈妈给你当老师。我要尽全力的帮助你,一定要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人物。”就因为有了来自母亲的伟大信念,爱迪生才有了电灯、留声机等多种的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爱迪生的传记里说:“我从来没有一天能够忘记我的母亲。母亲总是对我充满了理解与信任,正是她的不断地激励与支持,使我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

爱因斯坦的母亲每天都会对他说很多次这句话:“你的身上有世界上其他孩子所没有的优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事情在等着你,你一定要找到它。孩子,你要记住,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杰出和伟大的人。”

孩子成长三阶段:成人(先培养自尊心)、成材(先培养自信心)、成功(先培养责任心)

成人(先培养自尊心)---(没有自尊心的、往往是被家长打皮了、骂滑了的,也就是我们老师说的“软硬不吃”,说什么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的孩子。这种孩子对老师来说是最不好教育的,而病因多在家庭。成材(先培养自信心)

没有自信心,就好比煤气的阀门被关住了,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能量的输出。而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例:爱因斯坦与爱迪生

成功(先培养责任心)---告诉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责任的,这世界上有事些是需要他们去完成的。

秘诀三:家庭教育的最大秘诀是 _!(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要做的头等大事!)——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摆正位置。

1、调查结果的分析:

2、如何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正常:孩子与家长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对人有礼貌、听师长的话、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

不良:孩子与家长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孩子的行为一定扭曲,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上网吧、与同学打架。你在家与孩子笑得多还是少? 关于学习不良与上网的关系: 学习遇到困难,自己无力解决 没能及时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学习变得痛苦

逃避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以得到暂时性的快感----男生多游戏、女生多网聊 家长责骂、负面批评 矛盾激化、恶性循环 据调查:九成以上的迷恋网络的孩子都与家长的亲子关系不良!不当的教育方式将孩子推向网吧!

[家长活动]:我是孩子的_________。(用至少三个词来形容)[新观念]:我一定要成为孩子__________ 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摆正位置。

1、精神供养者,而不仅是物质供给者“衣食父母”。

2、人生导师,(生命的教练)引导孩子从平庸走向杰出千万不要做孩子的“训兽师”。做饭的与厨师

3、知心朋友,理解、倾听孩子的心声、化解情绪问题

4、啦啦队队长,不断地欣赏、鼓励和表扬,增强信心,激发进取心 学会做孩子的“啦啦队” 千万不可做孩子的“裁判”。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竞争与拼搏的旅程。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但是,父母一定能给予孩子一种力量,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种力量就是“啦啦队”的力量。我们应将自己的位置摆到看台上,远距离地进行助威,无论孩子是处于优胜者位置上,还是暂时落后,都应当给以积极的掌声,因为孩子要走向成功的终点,不能没有父母的“加油声”

注:孩子不是我们的财产,而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有自己的使命,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我们不能决定他的发展方向,但负有责任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爱(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确信自己被人深深地爱着,无论这个我是好还是坏。”

问题:你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你爱孩子的方式是孩子所喜欢接受的吗? 调查表的统计

2、通过尊重、理解与倾听,建立良性的沟通才可以为孩子输送精神营养; 你与孩子交谈时的位置是怎样的?你能让孩子表达出他的负面情绪吗? 尊重才会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倾听才会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

3、用正面的方式(肯定、欣赏、鼓励、表扬、接纳)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 三个实验:日本人的水、韩国人的洋葱、美国人的花 对生命来说,肯定的语言是增强成长的正面能量,否定的语言是削弱成长的负能量。

4、创造民主、和谐、良性、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夫妻不和对孩子是一种大伤害!孩子的言行可以反映出家庭的氛围 秘诀四:想让孩子变,家长得_______!(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家长要先改善观念、情感与行动、并要持之以恒!

你学习好了,我就对你好,如同农夫对庄稼说:你长好了,我就给你浇水、施肥。---家长千万别说:他要懂事点,好学点,我能对他这样吗? BBC的关于学习的录像。

掌握一样新技巧需要不断的反复。刚开始的过程甚至可能是痛苦的。

我好友的一个朋友,孩子刚上学,与我样遇到很多的困惑,我这位好友将我送给她的一本书《我家小孩有教养》转借给了这个人。结果,她看完以后觉得更痛苦了。为什么?因为她以前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教养孩子,当孩子出现某些所谓的问题的时候,她会动手打孩子。而现在,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了,可她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对孩子对手。可心里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又挣扎又痛苦。甚至,她有时会觉得,“知道还不如不知道呢”。

各位家长,这样的矛盾阶段也许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会遇到。接受新的观念,改掉旧的不当的行为,不断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会有收获,也会有挣扎。

只是,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我们知道如何去飞翔,谁还愿意再继续在地上爬行的日子!尤其是当你体味到飞翔的乐趣的时候!

各位家长,我们也一样,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味到科学教子的乐趣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也感受到自己的心灵的成长的时候,你会有更多的理由将“学习并改变着”坚持到底!

四、实施秘诀的有效途径:

1、父母只做三件事?

1)、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真谛。2)、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习如何科学的利用大脑

2、积极养育的五大技巧:

(1)、为了让孩子合作,要请求----不要命令;

用“…好吗”或者“…行吗”,而不要用“能不能”

女人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如何以一种激发男人(包括男孩)而不是排斥他们的方式寻求支持。因为女性通常会把她们讨厌的事情说出来,但不会接着提出要求,所以很难得到想要的回应。

一定要让孩子觉得他们是在合作,而不是必须服从。大量用“请”这个词。请求时不要说修辞性的问题,不要解释,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会让孩子找反击点)不要向孩子表达自己 的“感觉”(会削弱权威)。提出问题一定要直截了当,并尽可能正面提出。

(2)、要想把孩子的抵制降至最低程度并改善交流,要聆听和培养----不要纠正。

(3)、要想增加你对孩子的激励,要奖励---不要惩罚。(4)、要想维护你的主导地位,要命令----不要强求。(5)、要想保持控制,要让孩子“暂停”----不要责打。

2、多鼓励、慎批评 所有的孩子就一定会犯错!错误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东西。孩子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中以及从他们犯错误时父母的反应中学会爱自己,并接受自己的不足。批评不会使人进步!与他人做比较,“你看谁……”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鼓励的重点应该是”努力”上,而不是“能力”上。(1)、如何表扬孩子?(优点可以“无中生有”)正确的表扬的步骤如下:

1)陈述事实:明确说出孩子做对的地方与行为,以便孩子继续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表扬他 3)表达感受:家长一定要表达出为孩子高兴的感情。是“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我真高兴!”。

a)让孩子知道良好的行为与成绩是自己的事,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不是为了家长而学习。4)表达期望:表达宏观期望,不提具体要求。“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 5)身体接触:让孩子直接感受家长的正面感情

2、如何批评孩子?

适用批评的场合:明知故犯,初犯。

批评只能针对行为,不能针对人,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批评公式=陈述事实+ 批评的理由 + 表达感受 + 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表达期望。

3、引导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放手,孩子动手

设计意图:

针对相关调查发现,在家长、家庭事事代劳的照顾下,儿童对家长的生照顾及解决困难的依赖性强而出现自理能力倒退现象。为了让孩子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解难能力。同时鼓励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身教”为子女树立学习楷模,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理习惯,特开展此项活动。教学目标:

1、了解家长放手,孩子动手,即“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到缺乏自理能力的危害。

2、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3、明白在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2)、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家长运用一定方法主动参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有关调查表。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四处寻找孩子的生活寝室。找到寝室后,又帮孩子挂好了蚊帐。另一位同寝室新入学的大学生,正在打电话,向家庭询问自己旅行箱里各种东西的作用。

教师: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自理不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心里是如何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长放手,孩子动手》

二、初步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1、师:亲子活动时:比赛中焦急、卖力描画的是家长,而孩子只是陪衬,装装样子,更有甚者孩子完全成了摆设,一切都由家长独立完成。刻意地追求结果使原本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演变成了家长的比赛,孩子完全体验不到活动的乐趣,更不要说能力的培养。(1)、不能自己独立吃饭的孩子(吃饭不好的孩子)(2)、早上自己起床、叠被并自己穿衣服的孩子:

(3)、在家帮助家长劳动的孩子:(如擦桌子、洗碗、扫地等)如今许多家长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自我实践的机会,孩子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我想将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会茫然, 会无从下手。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要努力转变观念,不怕添乱,要相信孩子,抓住这个关键期,保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从小培养,从平时的日常生活小事

开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力所能及的事,理智、健康地去爱孩子。因为你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能行!

2、家长谈自己对孩子“自理”的认识。(根据家长谈话引出自理能力的作用)

三、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教学反思: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刚才,家长们对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给大家传授了很多好的经验,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学目的:

1、家长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家长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对孩子有良好的影响。教学重点:家长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学难点:家长如何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孩子。教学方法:讲座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自信心——孩子成功的源泉

哲人说:“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头。”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随着中学阶段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越来越对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满怀信心。

孩子们渴望帮助大人或单独去干一件事,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孩子们的自信心又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父母的关心。保护,否则便会凋谢、枯萎。

为此,建议家长:

鼓励孩子去尝试他(或她)想千的事情,而不应怀疑孩子的能力,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要注意以孩子现有的能力为基础,引导孩子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何不再尝试一次。

创设尽可能的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家庭中,父母应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

适时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如足球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退缩与孤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是孩子自卑心理的特殊表现。

自卑心理,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由于连续的挫折、失败造成的。自卑心理既可以成为孩子奋发图强、长大成人的内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极端,导致孩子退缩与孤独。所以当孩子有这种现象时,父母应设法协助他(或她)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发展人际关系。

建议家长:

1、赞美孩子的优点,肯定他(或她)的专长,建立其自信心,克服自卑。

2、帮助孩子养成在失败中学习解决困难的习惯与勇气。

3、教孩子克服退缩与孤独,去面对问题或与人交往。鼓励或陪伴他(或她)去尝试。先教会孩子解决该项事情所需的能力。

4、安排一位性格开朗、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带领您的孩子参加正常活动。

5、提供一些教人发奋图强的书籍,介绍名人成长的书籍,汲取自信的力量。

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不断地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朋友似乎并不明白鼓励是什么意思,甚至以为鼓励就是给孩子说好听的,其实不然。

鼓励重在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期望要有“度”

不可否认,期望具有神奇的效力,但期望要有一定的度。家长过高的期望反而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抱有浓厚的兴趣与期望:

有的人,期望孩子成绩超众,跳龙门,升入名牌大学。

有的人,期望孩子有经济头脑,将来发大财,做大商人、大企业家。

有的人,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有的人,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将来献身科学事业„„。

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职业的期望,选择最高的分为医生 24.8%)、技术员和工程师(22.09%)、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17.05%)、演员、运动员、翻译家(16.67 %),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不足2%。那么,家长究竟怎样正确的把握对待孩子的期望呢?

〇父母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只限于智能与学业。

〇父母的期望务必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

〇父母对期望的表达要适度,重在激发孩子的行为动机。

须知,我们的事业行行需要人才,行行出状元,如果期望孩子能在一两个领域里出类拔萃,做一个高级技师,做一个出色的熟练工人,也不失为现实的期望。

三、让孩子尝试错误

孩子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他自己做了准备工作。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而且也没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妈妈并没有给儿子提示。

过了两天,妈妈问回来的儿子:‘“怎么样,玩得开心吗?”

孩子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问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少带了呢?”

“我以为那儿的天气和这里一样,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孩子准备去做或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教育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往往会预计到有可能发生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是成功或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失败或是错误的。如果是成功或是正确的,教育者当然不会干预,但如果已经估计到孩子准备做或正在做的事可能会失败甚至有“错误”,许多教育者采用的是“马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避免失败或少犯错误,而孩子的母亲却采用了让孩子尝试“错误”的方法。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著名的教育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经验的确是孩子们学习的好老师。我们知道,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就是指一种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常常采用的‘局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表面上是帮助了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的良好机会。再来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首先,她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在尝试中,而且是在尝试“错误”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经验。正是由于这样的经验,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也为他今后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孩子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

上面的故事还使我们想到,经验必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大人的“经验”如果告诉孩子,那还仅仅是一种“知识”,并不是孩子们自已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现代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让孩子们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重要得多。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会学习是必须以孩子们的原有经验为基础的。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甚至是尝试失败和错误,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积累起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更好地去自己解决问题。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

赢在起跑线上

-------家长学校培训内容

刘振增

教学目的:

1、贯彻上级关于家长学校精神,引起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

2、了解教育孩子的一些知识,指导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

2、难点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教学参考:

“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梁红梅老师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家长学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你们百忙中参加家长培训会,感谢你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过去我们学校名称是“滦南县司各庄镇南集完全小学”,现在,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个校名,叫“家长学校”。就是说,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变化,学校不只是教育学生,同时还兼有培训家长的任务。

今天的会议,是家长培训,目的主要是引起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并了解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如果真的对孩子成长起到了一点作用,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由于水平有限,有些内容我们说的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谅解。(主要参考“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梁红梅老师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家长学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记录。)

教学内容:

一、起跑线在哪里

我说的起跑线,指的是孩子接受教育,并随之成长的起点。过去定位在小学一年级,后来定位幼儿班,现在定位在出生或坐胎。总之,现在统一的观点,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老师是助跑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学会做老师学会教育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二、了解家庭教育新特点

(一)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

1、早熟

生理:女孩子月经1985年14.5岁;202_年13.8岁;现在9.2岁。青春期比30年前提前3.3岁。过早成人化,如果总拿小孩子看待,会产生很大的对抗。小学开始有搞对象倾向,因为生理早熟,已经到了青春期。

知识和习惯:善于观察,储存信息多(聪明)。如果不主动在更早时间,用好的家庭环境、好的教育占领孩子的大脑,就会被其他的东西占领,以后再想用自己希望的东西挤占,容易吗?老师不是神。2岁玩手机,你觉得孩子聪明很高兴,以后玩手机玩游戏会上瘾!

2、心里复杂

思维具有批判性,喜欢纠错:《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为什么砸缸,有很多办法救人,为什么砸缸?把文章的思想性引到别处,不是你说啥就是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说了很多话,但是有一句不入耳,就深深地记恨。

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强:小大人意识,越“管”越逆反。学会撒谎。很小的孩子,要他手里的东西吃,把手背到身后说“没了”,感觉聪明好笑;作业没完成,说落在家里,搪塞过关。孩子不会撒谎,这句话不成立。

3、独生子

自我为中心,少伴,很难接受规则,不会和人分享。容不下别人,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孩子玩,别的孩子的玩具必须让自己玩。自己的食物不让别的孩子吃,别的孩子的食物必须让自己吃。

(二)今天的父母和昨天的父母不一样了

1、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太强了,但是又不懂法。只想到维护自己的权利,侵犯他人权利,影响孩子成长。例1,我村一家长说“我又到学校收拾了校长老师一顿”,像一个战争中的胜利者,学校是战场吗?;例2,学校的事,在学校办公室,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谁欺负你,别理他,告诉我,我打死他!”你敢打吗?打了行吗?家长太强势,还在会很弱势,变得内向,不会很好的找到和同伴相处的好办法,离群;例3,学校的这个班,家长曾经成群结队找学校,找老师,给孩子们留下怎样的思考?课上,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说“我叫我妈来找你!”教育孩子的基础逐渐丧失。

2、特别溺爱孩子,孩子重于自己的生命,容不得孩子受哪怕是一丁点委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动一下手指头,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句不爱听的话。尽最大力量满足孩子各种需求:好吃的,好衣服,好手机等。大量的金钱投入和情感投入换来孩子健康地成长了吗?

3、期望值越来越高,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龙是凤,标准太高,不切实际。

4、没时间教育孩子。忙于挣钱,忙于自己娱乐享受(打麻将,玩手机),把孩子丢给老人。自生自灭,孩子能按照父母假定的方向往前走吗?

(三)今天的社会和昨天的社会不一样了

1、由封闭走向开放

视角多,信息量大,世界太小了,可接受的东西太多。电脑打开,啥事都有;村子不大,啥事都出。

2、由贫穷走向富裕

富裕了,有了经济条件,孩子可以挥霍金钱,感受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失去了对劳动的认识机会。

富裕的生活条件带来物质和金钱的攀比,冲击我们家长对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

(四)现在的老师不是过去的老师了

过去是随性教学。比如小孩子吃药,先是加点糖,好话哄骗,实在不吃,掐着鼻子从嘴里灌进去。

现在是理性教学。还是说小孩子吃药,现在是多加糖,加好糖,好话说得自己都絮烦,还是不吃咋办?“掐”违法,“灌”更违法,老师们得依法施教啊。

三、处理好家庭教育两个问题

孩子发展制约因素:基因和环境。遗传基因有很大不同,不能改变;环境影响很大,可以改变,并可以弥补一些遗传基因的不足。

(一)调整期望值

参考孩子基因,调整期望值,我曾经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大出息,但是现在想想,我没出息,孩子不可能有大出息,做个普通老百姓是最正常不过的;如果要提高期望值,就必须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弥补基因的不足。

只有先学会做人,然后才会很好做事。家庭教育做人,学校教育做事,家庭教育是突破口。家长期望值一定先把孩子做人放到首位。

(二)重视直接教育,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重视直接教育

孩子出生开始就模仿,开始接受教育;家长干啥,孩子干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玩手机,孩子抢手机,玩手机,二三岁孩子会玩手机;家长打麻将,孩子很早认得麻将牌。

孩子教育,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

父母不能等同于家长,父母不等同于老师,但是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家庭不是学校,但是家庭是教育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家庭教育环境是关键。

2、提高自身素质,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自身素质:

语言素质:家长语言粗俗,有骂人的口头禅,孩子会骂人;大人文明,孩子言谈文明,孩子不骂人。

行为素质:自己抽烟喝酒打麻将,还不被沾染这种习惯吗?放学时,家长车辆杂乱无章摆放,回家后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容易吗?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并在国旗下讲话,拒绝零食,孩子受得了,你受得了吗?

思想素质:与人为善,遵守公共道德,孩子会做个同样的人。3月学雷锋月,有三个同学被评为“小雷锋”,如果你的孩子捡到钱,捡到手机,让他归还失主吗?

教育能力:吃饭的时候,孩子抢筷子,抢饭碗,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家长一把夺过来,也就剥夺了孩子学习主动性。孩子玩水玩土是天性,也是学习过程。孩子放到人群里,开始会与同伴打架,但是逐渐会学会与人交流,懂得一些规矩。作为家长,成为一个师者。

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少看手机,少看电视,少打麻将,腾出时间,和孩子共同读书,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聊天。家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孩子也会大度宽容阳光。

尊敬的家长,如果感觉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从今天开始,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打开孩子成长的空间。

第五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庭:人的第一学校

一、家庭教育是家长的基本职能

家长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寄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业”是什么?“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马克思一句话就把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说了个透。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强弱的根本大事。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

我国有三亿多个家庭,六亿多个父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孩子这粒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如何履行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承担起缔造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为父为母者亟须深思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尽管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会有所不同,但对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于家庭固有的血缘、伦理道德、感情上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家长在担任教育者时,在许多方面有着学校教师无法超越或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长必须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基本职能。

二、父母——孩子的第一老师、亲密的朋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同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一般子女最乐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写照。父母自身的事业心、责任感、会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彼此情感亲切真挚。而情感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孩子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从出生、成长到走上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教师了解学生偏重于某一阶段,而家长对孩子每个阶段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于对父母的亲昵而显得随便,这使他们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随时都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喜欢“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进行教育时,针对性就强,且有连续性。另外,家长能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某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节性教育;看戏看电影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外出旅游、参观甚至逛马路商店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各种知识教育;在家读书、看电视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用眼卫生教育等等。又由于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亲自实施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灵活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决定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必须首先把孩子作为亲密朋友来对待,否则老师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我们曾对不少后进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调查,这些孩子反映了许多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创伤。有学生写道:“本来我应该是快乐的,可我从来没有欢笑……他们总是找岔子骂我。我对这个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别人所能得到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每天放学我便到处游荡,到晚上六点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我也曾为改善这种关系作过努力,可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来和我做朋友。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件件事照办的木偶。我对这个家彻底·失望,总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桩事情没按父母的意见办,他父母就“大发雷霆,处处找我的岔子,使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我承担这种无形的而又是无比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实在是受不了。如果长此以往,我的精神会崩溃,这是真的。”落款是“一个处在困顿、压抑状态下的等待您帮助的学生”。

针对两代人的“代沟”问题,我们也作过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你希望和父母之间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几乎每一次问卷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满意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还十分反感。他们在问卷中写道:“父母·和孩子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是管教干部和劳改犯的关系”;“不敢说话,害怕父母”;“儿子像风筝,父母紧紧拴住它,不让它高飞。”孩子们对父母应怎么教育子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作为大人不应该以长辈自居”;“大人不能以大压小”;“作父母的不应该包揽属于孩子的权利,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父母不应该发号施令,好像孩子是他们的附属晶,要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我们,使我们产生抵抗情绪”;“父母是正确的听父母的,父母不正确的,也应该听听我们的”;“父母做错事,要有勇气向儿女认错。”这些都是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沪喊。我们做家长的难道不为之触动吗?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对孩子的积极要求要支持。我们要保证对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资。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游或公园游玩。对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答复。对孩子一些必要的购买要求应满足,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办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对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给予具体指导。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对生日很重视,凡有一位好友过生日,他们就想送上一份礼物。送什么呢?这时往往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指导。父母应告诉孩子,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孩子来说,生日庆祝,不应过高地追求物质,而应以祝贺生日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主。当然买一支钢笔或一本日记本赠给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坯体现在评价自己孩子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过分乐观,又不悲观失望。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华和能力,又要承认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当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为之庆贺、勉励;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真诚宽慰、激励。对孩子的长处,父母要赞扬、肯定;对孩子的过错,父母要批评帮助。

特别是对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静、理智。要认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要给孩子更多的爱,鼓励他重新做人。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要坦诚地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点和失误,用自己的精神、行为去感染孩子,增强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他们首先是由家庭开始踏上社会化征途的。

(一)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堕地始,在随后的家庭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

如某一位家长因子女在同学中打架吃了亏,请别人去报复,自己感觉是在替子女出气,或挽回面子,却无意中在向子女实施了相互仇恨,目无法纪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长因子女的错误,主动带子女到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就是在自觉地向子女实施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教育。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是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人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决定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或“好”或“坏”两个效应。良好的言传身教过程犹如阳光雨露般地滋润着子女的心灵,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利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人。相反,会损害子女的心灵,使他们身心扭曲,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家长创造、设置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功能。人们常讲的“音乐世家”,“教育世家”,“书香门第”的形成与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功能是分不开的。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才,对社会作出贡献,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与家庭生活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母是一个史官,从小学习了许多诗书和历史,立下了要写史书的愿望。司马迁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跟着父亲博览群书,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不仅学会了写文章的本领,也树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后,他能够继承父业。当他受刑以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千古名著<史记)。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原上海向明中学学生吴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学的教师,夫妇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对四、五岁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伦理教育和辅导。一到晚上,父母学习和工作,儿子坐在父母中间,也自觉自愿地开始自己的学习,在纸上画各种图画,很沉得住气。父母看几个小时的书,他就画几个钟点的画,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小学,父母对儿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一定量的书。又培养了他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自学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熏陶,使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创造、设置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购置的电脑、打字机、科技和文艺书籍,以及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工艺、摄影等用品和装饰。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议论主题,对社会、学习、工作的态度,父母在家庭的行为,语言的表达,处世态度等。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而且是惊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二》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至于孩子将来成什么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二)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的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必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热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祖国”带有民族性的意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一般来说,每个人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爱和认同意识。在与民族利益和声誉有关的问题上,对民族的多数成员来说,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前途命运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昌盛、民族强大才有个人尊严的保障。因此,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应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

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因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尤其需要发扬民族自尊和自强的精神。为使孩子的心灵里扎下爱祖国的根,做家长的应该自身先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爱祖国首先应该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在当前,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民族赢得荣誉。一个好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工作、事业的发展,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往往在家长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现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关心。同时,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不要因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对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强词夺理不予承认。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会影响子女在接受家长或老师教育时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不要在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的“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勤劳、谦虚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一个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人。我们家长做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母亲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伟大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戴和老师、邻里的赞誉。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好家长,就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做人准则,保持内心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东西很多,不能把那些丑恶的东西当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人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切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

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劳俭朴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根正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础道德教育好。

(三)为人的一生塑造个性特点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场所。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创造这一气氛的关键就在于让“爱”弥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夫妻间的情爱,有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兄弟姐妹间的互爱。这种种爱,应洋溢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如果不和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投入阴影。使孩子觉得在家中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和出走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和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间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阴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好的个性特点的养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处的民主家庭,对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了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尤其初中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过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应当采用平等的说理方式进行。说理就应避免打骂和体罚,对子女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动。子女的同学来家作客时,要热情欢迎,并不在同学面前讲孩子的过错,以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遇事互相协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应协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规定或子女自作主张,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利于家庭民主的发扬。

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对孩子个性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亲要求严格,而母亲却溺爱、放纵。二是表现在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严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却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评孩子,老一辈马上出来袒护。三是表现在教育者教育态度前后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随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对孩子很迁就,态度也和颜悦色,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耍态度,甚至迁怒于孩子。这种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机可乘,学会钻空子。或者它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执拗、神经质的毛病。

家庭成员间的教育不一致会使各种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配合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队伍。

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运用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宗旨。学校应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校园生活也需生动活泼。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环境,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而且有教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必须懂得教育儿童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家长对孩子培训的责任。

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社会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是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也更为复杂和迫切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要以这部法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从新的高度,以更强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家长学校活动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