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讨论式教学法在公选课教学中的研究
讨论式教学法在公选课教学中的研究
摘 要: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不能够满足于新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本文将重点对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在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公选课;讨论式教学
高校公选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尤其有的学生认为公选课只选不修。但是公选课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完成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展现出新时期人才的特色。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措施,同时通过探究讨论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公选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完成公选课教学的目标。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公选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公选课与其他课程具有着明显的不同性,课时紧,学习层次不同,认知结构也不同,如果单纯的依靠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必然会促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所学知识也只是被动的接受,更不用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之一,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公选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利用课程知识体系,搭建有效的讨论平台,是公选课讨论式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大学公选课是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应该认真研读所教课程的内容,掌握教学重心,并且利用课程知识结构的联系性,甚至辐射到其它课程的相关性,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并且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地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价值性。讨论式教学方式的确立,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通过对知识的研究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以及重点知识的印象,同时讨论式教学也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搜集产生一定的驱动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同时理论间又存在着必然性、联系性,展开讨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入。
(一)引导和情境创设是讨论式教学的前提
公选课是各专业教师根据的专业情况面向全校开设,有些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跨越,文科学生在修理工科的课程,理工科学生在学文科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仅能依靠课本知识以及教师的讲述进行了解,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往往较为枯燥,因而为了能够勾起学生对课程学习了解的欲望,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创设出相应的讨论情境,或者设立某一项讨论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巧设问题,对比讨论
讨论式教学活动的重点问题是要利用知识点的联系性,巧设问题,对知识点前后进行对比,展开讨论。例如在公选课《flash动画制作》中,在讲到遮罩层动画时,先用一个有填充色的矩形做遮罩层,观察结果后,再用一条线条来做遮罩层中的物体,让学生猜想能不能有遮罩效果,让学生讨论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当然在问题情境的提出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案例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融入于课堂教学中,进而能够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观点予以鼓励并肯定。
(三)联系实际营造讨论情境
一般来说,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如果直接对讨论话题进行切入,难免会显得有些突兀,因而往往需要进行联系实际,勾起学生内心中的求知欲,从而才能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联系性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可以设定一定的讨论情境。如在公选课《office办公软件专家》讲述电子表格excel时,假设你是公司的文员,要处理公司员工的数据,员工人数有好千人,面对表1形式的表格,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问题1:职工号可否自动生成
问题2:利用身份证号码可否自动生成性别、出生日期列的数据
问题3:利用出生日期,可否自动生成年龄列的数据
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立即给予答案,而是要交给学生去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后来完成,让学生们知道excel函数的强大功能。
二、总结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当然,教师对于讨论主题以及讨论任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布置,从而能够让学生有所准备,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朝霞“.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2_(08).[2] 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 [ J ].中国大学教学,202_(1):65-67.[3]郑明良.浅谈数学课改中探究性学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2_(04).
第二篇: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新课程改革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它是以教师单一的讲述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适应教师的教。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克服讲授式的缺点,新课标向教师们推荐了讨论式教学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教给学生,更需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和一种精神,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一只装满宝物却无法开启的箱子。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中,师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2]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课标的要求,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完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独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还可以与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目标,在这样的合作和交流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因材施教,他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3]。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出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讨论式教学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使其在近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被重视并应用到各学科中,本文主要探析的是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谈到讨论式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用辩论和对话的方法发现真理,将其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因此,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实,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其“诲人不倦”的作风也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鲜活例证。在《论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与其弟子们就某一问题的讨论与对话。我国清代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革[4]。历代智者先贤都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法,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必定有其独特的益处。那么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和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给予评价,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的目标是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根据其他学生的观点补充或调整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以求得到问题的解决和明晰[5]。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这一“辩”字使学生们更加清楚透彻的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独立地解决问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一次新的转变,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3.1.1因材施教,恰当设计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并且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提出最恰当最有价值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建议:
(1)问题的难易要符合学情
讨论的问题如果设计的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讨论就可以轻松回答,那么很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如果问题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无法说到关键之处,这会浪费许多时间而学生仍懵懵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懂懂。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要恰当地设计问题,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考虑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年龄层次等设计不同难易的问题。例如,高中必修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的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时“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属于哪一阵营的?各阵营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阅读课文之后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并不需要讨论。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有的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是“‘园中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成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暗示着什么?”我认为这一问题对于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的,他们对于“左”倾年代的历史不了解并且也想不到政治方面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想应该落在它的美上,感受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体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既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学生在努力思考和讨论之后得出答案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更加乐于参与到讨论中。
(2)确保问题有条件讨论
曾听一位教师讲《苏武传》时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是苏武你能坚持三十年吗?”,中学生还不知道三十年有多长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条件讨论而且也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还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仅通过阅读和思考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查阅资料,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很难在课堂中讨论了。因此,教师在设计共同讨论的问题时要确保该问题有讨论的条件,才能将讨论落到实处,成功地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3)避免教学目标偏离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时,有的教师常常为了讨论的热烈,学生有话可说,将讨论的问题设计的偏离了教学目标,使得讨论只是流于形式而偏离了初衷变得毫无意义。如《归园田居》(其一)设计的一个讨论问题是“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选择归隐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但是却与课文关系不大,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也毫无益处。还有的教师将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谈感受,结果学生讨论出来的都是浅显的正确的空话。因此,教师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防止偏离。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的苗春宝老师在《祝福》一课设计的研讨问题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例子。其教学目的是把握人物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象和小说主题,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6]。其重难点是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其设计的讨论问题是①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故事拟一个题目,然后紧扣题目中关键词复述课文。②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本故事的悲剧性?③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④祥林嫂是否进行了反抗?这些问题是逐步深入的,并且每一个问题也都是与课文息息相关的。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4)问题要有助于拓展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仅理解一篇课文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因此,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不仅要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源于课文的问题并且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上适度拔高,设计一些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必修课文《故都的秋》可将共同讨论的问题设计为:下列描写秋的诗词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为同学们简要的赏析你最喜欢的诗词。给学生提供几首写秋的诗词,如刘禹锡的《秋词》《望洞庭》、范仲淹的《苏幕遮》、杜牧的《山行》、王维的《秋夜曲》等。这些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再如,学习《故乡》一文时分析闰土的形象,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从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来说一说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②从他的变化、经历、命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③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7]?学生通过这几个讨论的问题不但可以深刻地了解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并且也学会了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3.1.2做好预习,充分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成功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做好预习。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整体的了解,设想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对本堂课有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和方向以便调控好课堂,防止课堂讨论一片混乱找不到重点。学生要对课文做好预习,对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从没有读过课文,不知道它大概写了什么,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字词也不认识、不理解,那么又何谈让他们讨论、发现和深入挖掘呢!因此,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和学生务必要做好预习。如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祝福》一课,教师要查找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这些资料,如史承钧的《重新探讨〈祝福〉的主题》,钱理群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鲁迅的《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之节烈观》等。教师还要预设共同讨论的问题,如为了揭示《祝福》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们共同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引导学生从社会环境和周围的人对她命运的影响两方面着手。学生在课前要自己解决生僻字词,通读全文,弄清《祝福》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划出自己有疑问之处。3.1.3科学分组,优势互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有时会出现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只有少数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成绩好的同学尽情讨论,其余同学几乎不发表见解也不提出疑问。长此下去,他们变得习惯了沉默,仿佛这个课堂和他们无关。教师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在那些经常发言的同学身上而完全忽视其他同学,那么讨论式教学法在这个课堂中的应用是彻底的失败的。成功的语文课堂是让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要避免其他学生仍被动学习,在优等生的光芒下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出现厌学心理,成绩大不如从前而导致班级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分组要讲究科学,盲目的分组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课堂更加混乱。所谓科学的分组,首先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特长、能力等,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分为一组,使他们彼此依赖,优势互补。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知识水平差了一些但是组织能力强,可以让他组织小组讨论使本组的讨论井然有序;有的学生比较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他可以担任小组的发言代表,将本组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或者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辩论[8]。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优势,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地增加,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3.2讨论中的注意事项
3.2.1充分民主,学生自主
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讨论式教学法的这些优势要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挥出来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民主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切不可反客为主,过分干预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看似是讨论的形式然而在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追问下,讨论俨然变成了提问,这种所谓的讨论是万万不可取的。学生不能自由地充分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的答案简单肤浅甚至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如果只是把答案抛给学生又开始问下一个问题,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仍然不会思考,思维也会更加混乱。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充分发挥民主。3.2.2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不断地探索新知。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道路上来。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然而如果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缺乏讨论的兴趣就会大大削弱讨论式教学法应有的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优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讨论的兴趣成为了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呢?我认为灵活的设计课堂讨论方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讨论的方式。如竞赛式的讨论、自由式讨论、逐步深入的讨论等。竞赛式的讨论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将课堂教学中注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9]。3.2.3明确目标,抑制放纵
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有时会突然出现难以预料的扰乱教学方向的问题,如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虽相关但没有价值的、根本不值得学生们花费时间去探讨的问题,这时教师决不能以民主为由纵容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上大谈特谈,否则教学目标会被学生扰乱,教学活动事倍而功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辨析每个要讨论的问题,不能放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纵学生过分偏离教材,讨论不着边际的问题。3.2.4及时评价,正反结合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非常活跃,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发表更多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尤其是要及时的调整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见解和思路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民主,教师不应该给予评价要让学生自由,还有的教师认为评价会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评价或不评价。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民主并不意味着容许学生犯错误而不纠正,相反越是这种自由的讨论教师越需要给学生及时的正确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一味的没有原则的表扬也不能尽是批评,要尽量做到正反评价相结合。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发言,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发表的见解都说“好”,这就可能肯定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答案和观点,实在是不可取[10]。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其思维是否出现偏差,是否抓住了重点,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也要及时给予评价,及时调整学生错误的思路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相反,如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经过推敲就和学生们用大量的时间热烈的探讨,那么这堂课必定不会成功。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极高,很少表扬学生,并且他们常常认为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必要的,而对学生的鼓励是可有可无的。可以想象得到,学生长期受到批评,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在课堂中越来越沉默,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批评,最终使课堂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其实,教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必要的。另外,教师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以便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一定不可忽视评价,切记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和纠正错误相结合。结语
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本文仅提供了一点小小的建议,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演绎出它的精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刘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2_,(17):32-3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3.[3]吕德雄等.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132.[4]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_,(10):166-168.[5]张建荣,贾亚莉.讨论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实施[J].价值工程,202_,(15):282-283.[6]韩其文等.《祝福》三人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2_,(01):18-23.[7]陈玉秋.语文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韦瑞玲老师《故乡》案例评析[J].语文建设,202_,(03):42-45.[8]鲍小玲.课堂讨论中的“三欠“问题与改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2_,(17):23-25.[9]王贞纯.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2_,(7-8):53-54.[10]刘真福.课堂合作研讨的有效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_,(06):29-30.
第三篇:《讨论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自觉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式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讨论式教学法,在各类教学图书上难以见到系统的介绍了,但在教学中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其应用也是灵活多样的。下面,我就物理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归纳如下:
一、问题式讨论法
课前教师针对某节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称为问题式讨论法。因为问题对思维的启发、促进、深化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式讨论法,既可以用于新课的导入,也可用于讲课过程中,还可用于一堂课的结尾。导课式讨论法,是上课一开始就用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加以引导而导入新课;结尾式讨论法,是在课的结尾提问学生或组织他们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归纳;最典型的应用还是用在讲课过程中。
如讲高一物理《弹力》一节内容,讲完绳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后,我让学生讨论杆所受到的弹力一定沿杆的方向吗?学生自发的讨论随之展开,开始时学生的看法不同,后来意见趋于统一。最后教师通过典型例题来说明并加以总结。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通过讨论和争论,能使学习水平趋于一致,学生解释问题更易被学生接受,胜过教师的苦口婆心。
二、实验式讨论法
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问题或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展开讨论的方法,称为实验式讨论法。物理课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挖掘实验中的问题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比如对于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不应该全由教师连做加讲带归纳地完成,而应根据实验主题,由教师做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指点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牢不可破。应该强调的是,不要只让学生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而应通过讨论引发他们的抽象思维,这才是较深刻的。又如演示平抛物体的运动,先指导学生观察两球运动的特点,而后让学生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样得到的知识学生记忆深刻、运用自如。
三、习题式讨论法
在习题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诱导出问题而引发讨论的方法,称为习题式讨论法。这种讨论法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暴露知识缺陷、暴露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整个能力结构的核心,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可把题目分类分段,在每讲完一段题目后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教师巡回解疑,发现共性问题再引导讨论。有些综合题、隐含条件较多、解题思路不
一、解题方法也较多。这时,可先由教师分析题意,给出一种基本思路、解法,然后发动学生协作讨论。如题:一列客车以速度v1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在同一轨道上有列货车正以速度v2沿同方向匀速前进,且v2 这道题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典型的相遇问题,我讲完基本思路解法后要求学生进行讨论,看能否找到其他解法。经学生的积极思维、讨论,发现了列方程利用判别式法、图像法、平均速度法等多种方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可见这种方法在习题课中所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效果非常显著的。 四、随机式讨论法 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去讨论的方法,称为随机式讨论法。这是一种是有新意且实用性强的讨论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用讲授法授课时,学生会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教师应及时发现。如当他们表情迷惑时,表明他们对所讲内容有疑难;当他们无精打采时,显示学生的身心困倦、缺乏兴趣。当他们东张西望时,说明学生还有什么心事未了,这时教师不应靠提高嗓门或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来维持授课,而是应停下来。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以暴露并解决他们的问题或教师授课的问题,随后进行教学,这样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这种讨论看似耽误了时间,实际上是促进了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讨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分组讨论和集中讨论;有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等等。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对革新教育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灵活地运用讨论法,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讨论式教学法,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讨论式教学法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社(品生)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如下修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传统的品德教学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品德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总在教师的思想里兜圈子、从众心理较强,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很多的课堂中已经开始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较多地运用了讨论式教学,但往往是游走于形式,看似热闹,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分析下来原因主要在于讨论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和灵活地运用合适的讨论形式,有的反馈形式过于单一,都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设计了各种问题、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体验的机会。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讨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在丰富多彩的讨论反馈中,学生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经过认真地探讨与研究,感到要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于是我们确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教学过程要符合人的心理认知秩序。教师要按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人类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遵循从个别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秩序。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他们只有在遇到问题并感到疑惑时,才会调动起自己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 10.25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交流内容: 一 情况分析 我校《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担任,教研组成员呈老、中、青结合,在教学中,老师们能努力探寻本期课改的精神实质,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实践,能运用新理念新教法新手段组织教学。二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导处计划及品社教研组细则为工作核心,将《两纲》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渗透,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方式以及教学规范、评价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重点工作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3、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常规听课,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1)品社课规范化听课,教研组长和行政对一至五年级的每位教师听随堂课,并当堂打分,与上课教师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导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3)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 (4)课堂教学与学校的行为规范相结合,与本学期学校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与“两纲”教育相融合,列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在每篇课文中渗透切入点,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整合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2、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准备。力求在上课时做到准确把握认知目标;有机挖掘情感目标;科学寻求行为目标。 (2)、充分发挥区学科中心组的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大组与中心组的联动活动,每学期向全区做一次开放性教研活动展示。在保证每次区教研活动由相关年级组一人参加的基础上,以提供教案、讨论案例、解答困惑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为主线,提高教研质量。 (3)、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以群众性的研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点带面,尽力使任教教师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教学规律,提炼教学经验。 3、精细教学流程管理细则 (1)落实开学初与学期末的两次教师备课检查与评比打分。(2)出好期末品社练习试卷,试卷要求符合二期课改目标。 (3)完成两次学生课后作业的抽查,作业中要注重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4)根据各年级制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利用成长纪录册,开展品社学科的全面评价:具体以“评价内容科学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评价形式多元化——口头、书面、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时间分散化——日常评价、综合评价、考查评价;评价结果激励化——等级”为主要标准。 (二)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三个融合 结合教材中“两纲”教育渗透的内容,将心理辅导活动与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三者融合,既丰富了“两纲”教育的形式,有丰富了品社课的课堂教学内涵。 1、与“两纲”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进行两纲教育进入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 (1)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出教材中具有显性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2)挑选其中的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3)以年级组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或教学实践,力求凸现两纲精神教育内容 (4)进行集体评课,根据两纲精神教育的渗透实效,形成简单的环节式教学案例。 2、与心理辅导活动的融合,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在品社学科渗透一览表中,结合学校心理辅导开展的内容,把相同年级、内容相近的进行整合。一个年级设计出一个配套的系列活动。 3、与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的融合,通过参观学习,加深学生的体验,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紧密结合,即本学期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根据每月行为规范要求,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进行教育,使课内外形成合力,落实行为规范教育。根据品社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切入点,以及学校的各类演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三)、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1、开发《品德与社会学科两纲融合的课外活动课程》 2、推出一堂校公开实践研究课 (四)、每月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品社教研组计划。 2、搜集寒假中整理出的上学期教材中具有显性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3、检查品社备课并评比打分。十、月份: 1、听各年级品社随堂课,组长与上课老师及时交流评课。 2、交流上学期教材中两纲渗透课文的情况与改进方法,做好本学期两纲渗透课文搜集的准备。 3、检查课后作业情况并反馈意见。 十一、月份: 1、为学校教学评比做准备。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听校级品社公开课并参与共同评课。 十二、月份: 1、各年级进行《两纲渗透品社学科》汇总 2、组内听课 3、评课,形成简单案例 元月份: 1、体会交流 2、完成成长纪录册品社学科评价 3、学期小结,资料规整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应遵循问题创设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新课程,历史教学,课堂效率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新课程在我省已经实施近四年,但我们通过随堂听课,与广大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了解到,教师的教育理念有较大转变,教学行为有很大改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够协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很充分,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调节教学和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讨论式教与学法”教学模式。 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主动质疑和思考,开发学生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探索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取得了一些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鸦片战争》一课中,传统的教学问题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情况怎样?2.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3.林则徐怎样禁烟?4.鸦片战争的经过怎样?5.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而也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改为这样的问题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4.“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史论结合”,既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历史问题应建立在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形式,不能因强调后者而排斥前者,而是应将两者优势互补。 因此,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机地统一于历史问题之中。教师通过点拨示范,将大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指点迷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为此,教师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有明确指向的诱导、点拨、示范,实现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我采取了自学―(学生)提问―解答的方法教学。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令人刮目相看,诸如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到底有哪些?2.古代农业政策?等。这些问题都透视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的设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问题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和较高概括性。一个“好问题”应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后提出的,应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学生领会要求。如果题目偏离教材过多,设问过大,涉及的内容过多,学生将难以把握。如教师在设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时,如将其分解为金融问题、工业问题、农业问题、失业问题,不仅切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又能化解问题难度,也使问题明确而具体。 问题设计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好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答案是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应在设问中尽量避免,但同时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回答。教师也可以通过铺垫降低问题难度,帮助学生解答。 问题设计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重要因素。即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质量不错,但如果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未必积极参与,这将大大降低课堂的效率。因此学生兴趣是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在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19世纪中叶,处在农奴制下的俄国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如果你是当时俄国的一位考察员,你在进行社会考察后将如何回复亚历山大二世?”通过将问题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专题式课程结构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跨度大,头绪杂,因此,设问时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既要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专题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对同类历史问题,可以打破章节的界限,放在一起进行设问,使问题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方面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可以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设问;而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时联系必修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形成因果联系。 结语: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学科、内容、老师而异,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学模式走向教条化。问题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也应遵循问题创设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这样才能使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焕发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第四篇:讨论式教学法
第五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