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教案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4-86196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6 01:10: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教案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专题五 质量与密度

【考纲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4.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

一、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要点诠释:

(1)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测量: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考点

二、密度及测量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要点诠释:

(1)公式:

变形:

(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

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4)图象:如图所示:ρ甲>ρ乙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②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①原理:ρ=m/V

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考点

三、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空心实心。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第二篇: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章教案 (500字)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联系起来。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科学内容 ◇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全 章 概 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两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公式的应用过程。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与假设方法、实验方法等。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 度、两个概念。要使 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 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 的重要性。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内容围绕质量、密度、两个概念展开。重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加强。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密度的探究。在这些探究中有的相对完整地层现了《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 的七个环节,有的则重点展现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怎样来制定计划。教材中还对“交流与 合作”和“评估与反思”两个探究环节专门作了探究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这两个探究环节。此外,全章内容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上也作了适度加强,如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索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

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2)

-5-53-2(克=80毫克。)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千克=8.0×10×10克=8.0×10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讲台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

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① 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② 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

③ 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

④ 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三、布置作业

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教学目标

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器的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 重点 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 难点 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教具 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量杯1个 烧杯 水 木块 教法

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课时安排:

1答)

2.造怎样?

和量筒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学生: 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学生回据学生回答: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学生回答)问天平的构一(引入新课): 那么如何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学习使用天平

二(讲授新课):

(一)学会使用天平:

1.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7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同学

们阅读一下,然后与同学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提问: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呢?(学生回答)

2.教师板书 使用天平

保养强调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要做到“物左码右”?(学生回答)

2.让学生完成课本119页第一题,讲评,适当变形1若物体 与砝码放错位置,那么铜的质量为___重力是______。2.若要用这个天平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如何测量?3.如何测量出50ml水的质量?引入量筒或量杯的学习

(二)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1.出示量筒和量杯,要学生观察。

2.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10,7-11完成探究23页第4、5题。(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

3.(板书)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3)________________

(4)

4.(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种方法叫做“排液法”并要学生学会这种方法。

5.练习课后3题,讲解,并变形:

(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

(2)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1.探究23页《开放作业》2、3、4、7;

2.指导,提示,讲解做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四)课堂小结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

2.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

3.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

(五)拓展性学习

要学生完成探究25页-26页,讲评。

六(作业与预习)

1.上交作业:

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3.如果没有量筒和量杯,怎么测液体的体积呢?

4度. 预习: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

指导.

d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3、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5、[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

33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6、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7、[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8、巩固练习

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测量固体的密度,会查密度表,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动手实验来掌握测密度的方法

3、介绍科学史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

1、密度的理解

2、密度的应用

教学用具

投影仪、量筒、量杯、天平和砝码、挂图

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问:

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

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无关系?

二、引导过渡:

问题:

1、怎样才能测定密度的大小?

2、用什么测物质质量?

3、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

4、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又该怎样测量?

教师展示;量筒、量杯

讲解:

1、用途:用来测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形状:见实物

量 程

3、观察 分度值

单位:ml

1ml=1cm3

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挂图

提问;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

查密度表

33记住ρ水=1.0×10kg/m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测物质密度可以来判断物质材料

2、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下一节课拓展)

介绍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

【教学反思】

“密度”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知道密度的应用.

(2)掌握用天平、量筒测量密度及其他间接测定密度的方法.

(3)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1.回忆本章所学知识

在学生汇报本章知识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涵义、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密度知识的几个方面(列表板书略).

2.例题

[例1] 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读作______,意义是______.如果冰的质量是1.8千克,它的体积

是_____分米3.如果这块冰全部熔解成水,则它的质量是______,水的体积是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这说明______.

3.填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b.对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c.对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d.对不同物质,ρ与m成正比.

(2)一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把它分割成相等的三小块,那么每一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为:

[ ]

4.例题 3[例2] 体积是50厘米的铜球,它的质量是0.4千克.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在其中

空部分铸满铅,球的总质量应是多少?

因ρ<ρ铜,故该球是空心的.

0.4千克的铜球其实心部分的体积=0.0449×10-3米3=44.9厘米3. 333v空=v-v铜=50厘米-44.9厘米=5.1厘米. 33m铅=ρ铅v=11.3克/厘米×5.1厘米=57.63克

m总=m铜+m铅=400克+57.63克=457.63克.

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其他的解法.

5.学生口答

要测定不规则的铝块的密度.所给的器材有:铝块、天平、砝码、玻璃杯、水、细线,还需要选用______来测量铝块的______.

如果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在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b求出铝块的体积.

c

d

(1)

(2)

.把铝块全部浸入水中,观察水面到达的刻度,并计算两次的刻度差,.用天平称出铝块的质量. .计算铝块的密度. 试问: 此实验过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不增加实验器材).在此实验中.观察量筒水面刻度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变题1:如果铝块是规则的,可选用_______测铝块的体积.

变题2:如果要求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石蜡块的密度,需要增加的器材有______,方法是______. 在点拨学生解决口答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块的体积时,关键要使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可用压入法、悬挂法和排水法.实验步骤是否合理要看能否尽

量减小误差.

6.讲解例题

[例3] 若没有天平.你能用量筒“量出”酒精的质量正好是500克吗?

试简要说明所用的方法和依据(ρ酒=0.8×103千克/米3). 3只要用量筒量出625厘米的酒精,它的质量便为500克.

变题1:怎样用量筒“量出”一瓶空气的质量?

变题2:怎样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变题3:怎样用天平“测出”一卷细铁丝的总长度?还需要选用什么器材?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功能.

7.概括本节复习课的要点(略)

8.布置作业

(1)如果实验桌上只放一架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及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杯,只允许你使用一次天平,你能设法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吗?若能,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列出所依据的公式.

(2)一只杯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500克,用它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450克,求这只杯子的容积(ρm=0.8

×103千克/米3).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 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中考撷要

密度是中考试题中重要的考试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并能用密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近几年中考中,有关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题也经常出现。

教学工具

天平、各种金属块、酒精等常见物体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________,其中符号表示密度的是________,表示质量的是________,表示体积的是________。

二、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物体的质量用来鉴别物质行吗?

密度的单位是:

自学导航

一、实验探究:物体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二、建立概念

从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

3三、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

知识梳理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ρ=m/v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

3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技能迁移

1、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了体积为100mL的液体,总质量为130g,求该液体的密度。

2、一个空瓶质量是200 g,如果装满水总质量是700 g,今先向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总质量为1 kg,然后再向瓶内装满水,则三者质量

第四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

第一节 质量

教学目标:

一、目标与技能: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验、讲解生活里第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4、通过观察图片及实物,初步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对质量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通过对宇宙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拓展学生视野,基本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质量单位及换算。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木桌、木凳,铁钉、铁锤图片,讲述物体和物质,从而引导学生辨别物体所含有的物质有多少之别(ppt)

二、新课学习:

(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活动一:请同学们预习课本8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椅子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桌子和椅子哪个含有的木材多?(2)铁锤、铁钉是由什么构成的?铁锤和铁钉哪个含有的铁多?(3)教室里的铁门和铁窗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教师:这里的“桌子、椅子、铁锤、铁钉、铁门和铁窗”是物体,含有的“木材、铁”是物质。

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由物质组成,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教师: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物理符号:m

3、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 1t=103kg

1g=10-3kg

1mg=10-6kg 1公斤=2斤=1kg=1000g

4、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实验讨论

(1)一个牙膏皮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2)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3)飞船从地球飞向月球,空间位置改变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了吗? 思考讨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二:

1、估测物体的质量。

2、比一比。

5、物体质量的数量级

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质量的数量级

过渡:用什么测量质量?测量质量的工具是什么?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了解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2、观察天平图片,在实物上辨认出天各个部件的名称

(三)课堂练习见ppt 本节课的收获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会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板书

第一节

质量

一、质量

1、定义:

2、符号:

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4、单位: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结构

第五篇:5.1《质量》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获奖教案

5.1 质量

核心素养

通过对于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的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使学生形成对质量的物理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②常识性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学情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认识测质量的工具。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认识到测量工具的重要

/ 7

性,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下一节托盘天平的使用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教学难点:质量的初步概念的形成 教具准备

教具:橡皮泥、苹果、矿泉水、食盐、托盘天平学具:矿泉水、硬币、50g钩码、托盘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菜市场买过菜或水果?请同学们观看这样一段视频(安徽电视台的寻找良心秤)。

提问: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信息?(通过“寻找良心秤这档节目,商贩短斤缺两现场被揭穿,我们去买东西时希望足斤足两,不要缺斤短两,我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是我们买到东西的?)提问:对于质量你都知道些什么?你们想知道有关质量的一些知识吗?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有关知识。板书:5.1 质量

二、进行活动,开展新课 活动一:试分类

/ 7 请把大玻璃杯、小玻璃杯、铁钉、铁锤、桌子、椅子进行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出分类依据.提问:如果按制作材料分类,以上物体该怎么分呢? 师生共同小结: 讲解:我们把有一定形状、体积、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实物称物体;把组成这种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请学生找出以上例子中的物体和物质。以上例子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以上例子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师总结:这也就反映了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质量这个物理量来区分物体的这种性质。

提问:同学们能根据大屏幕上的分析说出质量的定义吗?(教师引导)板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m 活动二:看变化

出示一个苹果,让一个同学咬掉一口,问: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①问题一: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其质量会改变吗?为什么? 把一铁块做成铁锅,其质量会改变吗?为什么? 把一根铁丝变成圆形,其质量会变化吗?为什么?

/ 7

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师扔掉铁丝圈,刚才做法中,铁丝的什么发生变化?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化? ②问题二:神七翟志刚太空漫步,身后的五星红旗从地球到太空,什么发生了变化?其质量会变化吗?为什么? 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空间位置无关。

③问题三: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熔化成水后,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化?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活动三:知单位

媒体展示:他们在干什么?(测体重)想必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板书 45t 52g)老师刚才写的有没有问题?(我们关注一个物理量定义的同时,还要明确它的单位,否则就要闹笑话了。)请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找出与质量有关的一些知识。阅读并思考: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符号是什么? 2.什么是国际千克原器? 3.质量还有哪些常用单位? 巡视。

学生阅读完后,请学生把从中获得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 7

生边说师边板书。板书: 3.单位:国际制:千克 ㎏ 常用:克 g 毫克 mg 吨 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巩固练习:5t=________Kg 50Kg=________g 10g=________mg 50mg=________g(学生写完后进行投影展示)媒体展示:生活中质量的单位及与国际单位的关系 单位:公斤、斤、两 换算:1千克=1公斤=2斤 1斤=0.5千克=500克 1斤=10两=500克 1两=50克

老师出示一组图片,只有数字没有单位,请学生帮忙填上单位。

生活小常识:过量食盐的坏处,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直观感知:出示一个50g的钩码、一元硬币分别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 请学生用手掂掂实验桌上的物品(物理课本、一根粉笔、一瓶矿泉水),估计他们的质量。

请学生把自己的估计质量跟同学们交流。

/ 7 教师提出:想知道谁的估计本领最高吗?你有什么办法? 活动四:认工具

请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都有那些测量质量的工具?(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吊秤、估重计、地磅)提问:如果想测一个人的体重,应该用什么秤?案秤行不行? 如果想测一把青菜的重量,应该用什么秤? 如果测一头大象的质量,应该用什么秤? 刚才老师称6g食盐质量,应该用什么秤?或者称比较小的质量应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 媒体展示: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天平、超微量天平。认识天平:各小组同学拿出天平结合书本中插图,对照认识天平结构 学生指认天平各部分结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1、阅读P86“信息窗”,了解自然界不同物体质量的数量级。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托盘天平的称量原理。

3、完成下一课《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预习任务 板书设计: 5.1质量

一、物体与物质

/ 7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常用字母“m”表示。

2、特征: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等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三、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教学反思:

/ 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