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上海话儿歌 比尾巴 教案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24-86153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5 19:14: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上海话儿歌 比尾巴 教案

上海话儿歌

比尾巴

徐汇田林第六幼儿园 严华

设计思路:

幼儿乡土文化教育是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已经逐步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上海话。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个别外地孩子都能够较快学会。鉴于上海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我根据“阿拉上海人”书中收录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来指导孩子们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常用的上海方言词汇,所以是开展“沪语儿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机了。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我选择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用沪语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培养幼儿学说上海话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如猴子、公鸡、孔雀、鸭子、松鼠、兔子。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小动物

1、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沪语说一说这几个动物的名称。

3、鼓励幼儿用沪语说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让同伴来用普通话翻译。

二、观察小动物的尾巴

1、引导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励幼儿尝试用沪语来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不同样子。

三、学习沪语儿歌——比尾巴

1、指导幼儿将儿歌中的一些字、词的沪语发音练习正确。

有关字、词:尾巴、啥人、长、短、像、把、伞、扁、弯、扇。

2、学习儿歌

3、可以引导幼儿用问答的方式来反复进行练习念儿歌。

4、鼓励幼儿试着边念儿歌边适当加入一点动作增加一点趣味性。

5、引导幼儿在来园游戏“小舞台”中表演所学的这个儿歌。

附录:

儿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

啥人尾巴扁?鸭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虽然班中有部分外地来的幼儿,但是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沪语。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老师尽量让幼儿先试着将普通话内容让幼儿用沪语来说,这样一来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和表达的机会,他们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给予纠正,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

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小动物图片都是我自己设计绘制的,看来孩子们很喜欢,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开展沪语儿歌教学活动我借鉴平时的儿歌教学方法看来还是可行的,无论是普通话教学还是沪语教学都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根据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这些特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将继续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沪语儿歌和相应的游戏。

《风中之叶》(语言)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文字想象叶子随风飘荡的画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创编儿歌《落叶飘》。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活动室内布置有小河、草地、马路。

2、材料准备:人手一张不同形状的树叶。

3、事先教唱歌曲《小树叶》。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捡落叶”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树妈妈的小宝贝,你们猜猜是谁? 幼:是小树叶。

(2)师:一阵风吹过来,小树叶吹走了,赶紧去捡起来吧。幼儿每人捡一片自己喜欢的落叶。

(3)请幼儿描述一下自己的落叶长得什么样?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叶子的造型。(长长的、宽宽的、尖尖的、圆圆的、破一个洞的------)

2、游戏:“风中之叶”

(1)幼儿围坐在“草地”边上,边听教师的提示,边用形体进行表演。师:叶子被微风吹得轻轻动了几下(幼儿做相应的动作)。风越来越大,叶子也飘动得更厉害(幼儿改变动作)。终于叶子被风吹落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幼儿再次改变动作)。风轻轻吹过,叶子的脚被风轻轻吹起,稍稍一动,有不动了(幼儿进行表达)。然后,一阵大风,叶子被吹得滚来滚去,飞扬起来,最后,缓缓地落到地上(幼儿进行表演)。

(2)幼儿听音乐,以乐曲代表风,请“叶子”(幼儿)随着乐曲“飘离树枝”,到处“飘荡”,乐曲快就飘得快,乐曲慢就飘得慢,乐曲停叶子也挺下。

3、游戏:“树叶找家”

(1)请幼儿描述自己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并用形体语言进行表达。(2)集体边玩游戏边进行儿歌创编,说出树叶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

4、游戏:“叶子宝宝与树妈妈”

师: 这么多的叶子离开了树妈妈,树妈妈好担心哦,让我们用歌声来安慰树妈妈,好吗。

幼:全体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结束。四.活动反思:

整堂课,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中进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把枯燥的教学过程穿插在游戏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幼儿感到轻松而愉悦.让他们玩的天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与表演能力.把在空中飞舞的叶子表现的淋漓尽致.文档仅供参考

第二篇:上海话儿歌 比尾巴

上海话儿歌

比尾巴

徐汇田林第六幼儿园 严华

设计思路:

幼儿乡土文化教育是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已经逐步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上海话。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个别外地孩子都能够较快学会。鉴于上海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我根据“阿拉上海人”书中收录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来指导孩子们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常用的上海方言词汇,所以是开展“沪语儿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机了。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我选择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用沪语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培养幼儿学说上海话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如猴子、公鸡、孔雀、鸭子、松鼠、兔子。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小动物

1、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沪语说一说这几个动物的名称。

3、鼓励幼儿用沪语说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让同伴来用普通话翻译。

二、观察小动物的尾巴

1、引导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励幼儿尝试用沪语来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不同样子。

三、学习沪语儿歌——比尾巴

1、指导幼儿将儿歌中的一些字、词的沪语发音练习正确。

有关字、词:尾巴、啥人、长、短、像、把、伞、扁、弯、扇。

2、学习儿歌

3、可以引导幼儿用问答的方式来反复进行练习念儿歌。

4、鼓励幼儿试着边念儿歌边适当加入一点动作增加一点趣味性。

5、引导幼儿在来园游戏“小舞台”中表演所学的这个儿歌。

附录:

儿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

啥人尾巴扁?鸭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虽然班中有部分外地来的幼儿,但是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沪语。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老师尽量让幼儿先试着将普通话内容让幼儿用沪语来说,这样一来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和表达的机会,他们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给予纠正,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

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小动物图片都是我自己设计绘制的,看来孩子们很喜欢,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开展沪语儿歌教学活动我借鉴平时的儿歌教学方法看来还是可行的,无论是普通话教学还是沪语教学都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根据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这些特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将继续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沪语儿歌和相应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神秘非非”

一、主题选定

去冬以来,一种极具流行的疾病“SARS”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传播开来,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这一群人小鬼大的孩子们似乎也感觉到了生活的异常,终于有一天,陈可小朋友问我:“焦老师,我们的玩具怎么都被泡起来了呀?”可可的问题就像一根导火索,引来了孩子们无数个问题:“老师,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怎么有好多都没来上幼儿园呢?”“老师,我们怎么每天早上来都要泡手呢?”“老师,我在路上看到好多人都戴着口罩,妈妈也非让我戴上不可···”这时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所想,所要了解和知道的,而且和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对生命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于是,由孩子们自己生成的主题系列活动“神秘非非”就这样诞生了。

二、活动理念

在《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了本园科研课题《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思想,对生成性主题活动《神秘非非》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究。在活动中,把游戏地主题精神与主题相关的、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育因素相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的主题环境中与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游戏环境,提倡幼儿在游戏性的体验中建构知识经验,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目的。

三、活动结构图

神秘SARS--神秘非非

系列活动一:非非大王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神秘非非来了 ·与父母共同收集有关SARS的资料·师生共同布置SARS宣传栏·观看有关SARS的影像资料 ·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 探索欲望·家园互动,创设与主题适应的环境 材料准备:·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切有关SARS的报刊或影像资料·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蜡烛和空瓶及已有知识经验准备·通过父母的讲解和 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对SARS病毒建立初步的了解环境准备:·将各类宣传资料布置成一个小展厅,并将资料最后装文档仅供参考

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随时翻阅 资源利用:·社会媒体资源利用:通过媒体对SARS进行 广泛大力的宣传,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家庭资源利用: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影像等有关资料,和孩子共同讨论有关SARS的话题·幼儿园资源利用:与幼儿园各部门工作人员(厨房、花房、门、房医务处)取得联系,以供幼儿参观了解家园合作:·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做好防非典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 良好的生活为生习惯环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更准确了解SARS·创设SARS宣传栏,宣传结束后装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观察:·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展示:·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SARS的了解

经验建构阶段 我与非非 ·绘画SRAS病毒·游戏:找非非·探究活动:会呼吸的肺·探究活动:我们身体里的秘密·谈话活动:它们并不可怕·探究活动:SARS我不怕你·调查活动:身边的人怎样预防SARS的 ·初步了解、认识SARS的主要病征及其防治方法·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事、物的兴趣

表征体验阶段 从我做起 ·情景表演:非非来了,从我做起·户外活动:多运动,防非典·生活活动: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儿歌:卫生拍手歌·集体活动:全园大扫除 ·了解必要的预防保健知,教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小小宣传员 ·向小班弟弟妹妹宣传有关防SARS的 信息·向家庭社区宣传有关防SARS的信息 ·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我不怕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情景短剧:抢救疑似非典病人·生成活动:非非医院 ·培养幼儿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神秘SARS--神秘非非列

活动二:非非医院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可爱的白衣天使 ·请家属中的医护工作者拍摄下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观看一线医护人员救治非典病人工作情况的录像带 ·认识医护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培养幼儿对医护人员的敬仰之情 材料准备:·医生护士制服,包括手术面罩、手套、脚套、防护服、防护镜及帽子·医疗用品(听诊器、体温计、皮下注射器、血压计…)等小型安全复制品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有一定生文档仅供参考

病和看病的知识经验活动环境准备:·室内室外布置好各个医疗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注射室、挂号室、取药室、划价室)资源利用:·家庭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力量,特别请家中家属是医护工作者的家长朋友为孩子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幼儿园资源利用:请我园园医共同配合,指导孩子的活动家园合作:·共同收集有关活动区材料,使活动顺利进行得到保障环境创设:·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游戏。观察:·观察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将目标层层递进,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知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孩子们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经验建构阶段 创建非非医院 ·请园医配合,向孩子们讲解有关SARS的防治知识·谈话活动:生病和看病的经验·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商量“非非医院”病区的 划分·谈话活动:病区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小护士 ·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丰富幼儿对非典有关信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

表征体验阶段 表征游戏:非非医院 ·操作活动:我来建构非非医院·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一)·角色游戏: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操作活动:自制钱币,并为药品定价·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二)·操作活动:调整药价·游戏:非非医院

(三)(穿上自制的小医生小护士制服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乐趣·培养幼儿之间的协作精神,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四、活动部分

系列活动

(一)--“非非大王” [活动一] 认识“SARS”

孩子和父母亲共同收集有关SRAS资料,并和同伴间相互交流,共同了解SRAS就是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种不同于典型肺炎和一般感冒的可怕病症。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SARS病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在共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和爸爸、妈妈一起剪报,网上下载资料,共同拍摄照片,为家庭成员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较为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活动二] SRAS病征

(一)通过孩子之间的观察交流,加之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的辅助教学,使孩子们初步了解SARS病毒的病征。

·生成活动:(一大早,雷雷就兴高采烈地拿着两张SARS病毒放大图片举给我看,不一会,图片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力,于是,我随机将今天的活动做了调整,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这神秘的SARS病毒来。孩子们都说,病毒像太阳公公,有的觉得中间的部分像眼睛,还有的说像花。于是我立刻提议:让咱们把所想象的SARS病毒画下来。孩子们大胆作画,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有的画出了太阳似的病毒,有的则画出了大小不一花儿似的病毒。通过这次生成的活动,使孩子的兴趣得到了延续,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指着一张画得特别大的“病毒体”说:“这个好象是大王呀!”于是最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商量后决定将我们的活动“神秘SARS”改名为“神秘非非”。)

*(通过前一个环节绘画的认识,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病毒的特征,为了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SARS的特性,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玩“找非非”的游戏。将孩子们事先画好的大小病毒藏在教室的任一角落,有孩子能看见地方,也有看不见的地方(如柜子下,床下),通过这两次的活动,使孩子更加清楚了SARS病毒的特性,知道它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我们眼所不能及的。

活动是孩子自己自发生成的,但活动怎样即满足孩子的主体性,又能挖掘到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不切时机地引导和设计一定的游戏情景,真正的为教育服务。)

[活动三] SRAS病征及其传染途径

(二)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其症状,但很多孩子对“肺部阴影”这个词的概念似乎不能理解。于是,我首先利用人体结构模型,让孩子清晰的看到了肺的特征,接着又进行了燃烧的蜡烛实验,使孩子真实地看到了,当瓶子里没有空气后,燃烧的蜡烛就会熄灭,而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如果它被病毒入侵后,人没有氧起就会死,同时还利用了正常人的肺部X光片进行辅助讲解,让孩子知道当肺部被病毒入侵时,就会出现阴影,拍X光片就能知道并能对病人进行及早隔离。

[活动四] 小插曲--它们并不可怕

·生成活动:早上喧喧小朋友的妈妈找到我们说:“喧喧昨晚没敢独自一个人睡,文档仅供参考

说是白天看到了人的什么肺,而且还有黑呼呼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听完妈妈说的,我们首先向他表示抱歉,并向她说明了原因。家长表示理解,并也提出了它的疑惑:“是不是对孩子讲得太深奥了呀?”

针对喧喧妈妈的反映,我又随机问了几个孩子,都说:是的,它(模型)很可怕,象鬼一样,还有那个黑呼呼的(X光片)也很吓人。看来,这种对孩子造成的恐惧心理已经远远大于孩子对非典的理解,何不把这种恐惧的理解与目前的状况相联系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于是我马上告诉孩子:“这个模型是假的,一点都不可怕,因为他们可是构成我们人的一部分呀,你们看,胃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肺宝宝可以输送氧气……”。用这样一种拟人化的形式和孩子们讲起来,孩子们似乎轻松了很多,同时也对自己身体的内部构造产生了兴趣。这时,哲哲又问:“那黑黑的呢?”我笑着告诉孩子们:“那可是医生阿姨给肺宝宝照的像呀!”“那为什么是黑的呢?我们照的相片可是有颜色的呀?”我又解释道:“你们想,你们能看见你们的肺宝宝吗?”“不能”,“为什么呢?”“因为有身体遮住了?”“对呀,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小房子,小房子没有门,没有窗,那会怎么样呢?”“哦,会是黑的。”

*(虽然了解人体构造是大班年龄段才接触的,但如果教师能多在讲解的语言上下功夫,及时考虑到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种尝试也并非不可。在这次活动中,信好我们能及时发现,及时的“补救”,及时消除了孩子恐惧心理和活动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活动中对家长的困惑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回应,要使家长真正了解活动的宗旨,活动的目的,活动真 正 的意义,使家长了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使其真正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活动五] 我们不怕你--SARS

孩子们克服了这些所谓的“很可怕东西”的恐惧心理后,我给了孩子们及时的肯定,同时我也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什么困难都不怕,可是,现在“非非”的到来,使很多人都很害怕,就像我们先前一样恐惧,怎么办呢?”“我告诉他们不怕非非,非非一点都不可怕,”“我们一起和它做斗争,”“

我们用消毒液杀死它……”

*(因为孩子们有了自己亲身的体验,所以能理解现在社会上人们对非典的恐惧文档仅供参考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了这种亲自的感受,孩子们都愿意积极的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非非”,于是通过了一系列的园内采访和平日的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各种防“非非”的有效方法,而且还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自己周围人工作的辛苦,由此,引出了,“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活动。)

[活动六] 情景表演

围绕“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主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各种情景表演,在活动中孩子们表演的惟妙惟肖,是活动得到了升华。

[活动七] 情景短剧--抢救非典疑似病人吴老师

(活动进行已有一周之久了,在谈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非非”的兴趣似乎和我省人民对非典的恐惧心理一样,变得平淡了许多。)

活动开始,我很自然的带着孩子们进行着我们的讨论,这时,事先安排好的一出戏正即将上演了(请配班教师吴老师扮做一个有着非典症状的人)。活动顺利的进行着,这时,吴老师的几声咳嗽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营造真实的氛围,我突然停止了我的讲话,并向吴老师的方向看去,随着我的表情和语言的变化,使所有的孩子也都和我一样,朝她看去,可似乎并没引起孩子们的太大的关注。于是,吴老师实施了我们预先商量好的第二套方案,我依然进行着我的活动,这时,吴老师朝我的方向走来,说:“焦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上课了,可是我觉得我现在很不舒服,头还有点烫烫的(边说边伴有剧烈的咳嗽声),我去休息了。这时,坐在吴老师身边的徐靖抬头看着她,并小声的说:“是不是吴老师得非典了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随之,很多孩子都用很惊愕的表情看着吴老师。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对吴老师进行的一系列的抢救活动(带防护镜,塑料袋当手套和昨天一个小姑娘带来的一套医疗小玩具)。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发热门诊和医生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便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产生了。

系列活动

(二)--“非非医院” [活动一] 区域分类

今天的活动,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怎样在我们班创设医院的各个区域。

首先孩子们一致认为小城堡处最适合做“挂号处”。童梓昕说:“因为那里有一个文档仅供参考

小窗户。”杜灵月说:“我们只有买了病历才能去看医生。”教师概括:“医生阿姨给我们诊断病情的地方叫‘门诊’。”陈可说:“如果发

烧咳嗽就要去‘发热门诊’。”在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大部分幼儿同意将教师预设的‘隔离区’作为‘发热门诊’。谭师棋说:“那个柜子上面有很多针、防护眼镜。” *(评析:因为孩子们和教师共同收集的材料暂放在哪儿,孩子们通过直接观察认为那里既有医疗材料有被隔开,所以很适合做‘发热门诊’。)

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怀疑是‘非典病人’怎么办呢?”陈逸翀马上答道:“需要马上隔离,要不然会被马上传染的。”这样顺利过度到“隔离区”的创设讨论。陈铭说:“我认为把寝室作为‘隔离区’最好,这样不会传染给其他看病的人。”陈可说:“不行,如果那样我们中午睡觉怎么办,我们不是会被传染的吗?”徐靖说:“‘药房’后面不是有个地方吗?那里可以作为‘隔离区’,我们不会到那里去的,就不会被传染。”刘泽为说:“如果下雨或者起风,病人不是很冷吗?他们的病就很难好了。”孩子们都点点头,林芳琪马上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放在哪儿,可以放在教室的后面。”孩子们听到后都摇头表示不同意,池卓哲说:“那我们上课不是很危险?这是孩子们都不知所措的看着我。

*(评析: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生活学习融入进去,从提出问题到寻求解决的办法,再到生成新问题找出新办法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当孩子们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一定引导和启发。)

于是我给了他们一点点提示:“我认为‘隔离区’应该是四周围起来的,不让别人随便进入,并且进入‘隔离区’的走道叫‘半污染区’。” 陈逸翀马上站起来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我知道放在哪儿。”说着手指向孩子们先商量好的“发热门诊”处,他接着说:“两排柜子中间真好是‘半污染区’。”孩子门表示赞同,我马上问到:“那‘发热门诊’放在哪呢?”孩子通过讨论决定设在“药房”背后处。

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了“划价处”的讨论,李珏皓说:“可以放在小城堡的旁边。”徐靖马上反问说:“那不是‘挂号处’吗?”欧阳震说:“小城堡旁边太小,打算盘不方便。”郑翰麒说:“可以换一换。”“怎么换?”我问。“这里可以盖章、打算盘。”他指着小城堡说。“这边可以挂号。” 李珏皓马上反映过来,孩子们都看着我,我向他们点点头。张珩农说:“划价完了,我们要去药房取药和打针。”贺思睿说:文档仅供参考

“那‘注射室’和‘药房’靠在一起最好,这样取药打针都很方便。”陈可说:“那里是‘发热门诊’呀?还有拍‘X光片’的地方设在哪儿呢?”孩子们提议将教室后面作为“放射科”。

最后孩子们决定将“隔离区”旁边作为“发热门诊”,这样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可以直接送往“隔离区”。

*(评析: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在今天的讨论中孩子们辗转反复的思考,寻找最适合的位置。我进行了一下统计,“挂号处”更换了两次,“发热门诊处”更换了三次,“划价处”更换了一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探索环境的可能性时与小伙伴相互作用,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出现了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论。这样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会,所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源泉)。

[活动二] 谈话活动(丰富活动区材料)

谈谈你觉得非非医院里还差些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准备?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商量后觉得一些医疗用品可以从爸爸妈妈给买的玩具中带来,药品可以将自己平时所用过的药品的盒子带来废物利用,隔离区的防护手套可以用小积木的塑料袋来充当,鞋套家里也有,可以带来,就是防护服和眼罩孩子们便商量要我帮忙寻找。我提议眼罩可以用透明的扎实一点的东西自制,孩子们先考虑用透明袋做,可通过实验发现太软了,不行。便发现可以考虑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碗,最后决定便用其材料自制)。

[活动三] 操作活动(我来布置非非医院)

一大早,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在家中准备好的材料带来给我看)在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按照区域的划分和种类分别摆放。在孩子们的精心布置下,一个真实的非非医院就正式落成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活动四] 自由游戏--“非非医院”

(一)孩子们按自己意愿分配好了角色(医生、护士和病人),自由、轻松地开始了第一遍游戏。

*(这次自由的活动,是一段愉快、有趣,而没有大人干扰的时间。但毕竟孩子的经验是有限,整个活动都是凭借着自己已有的经验摸索着游戏的,自然中间会有操作不正确或者错误的地方,而这时的我并没有选择介入,而是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适时地对活动进行指导。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不能准确驾驭,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了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于是活动结束后,我便延伸开展了“生病的经验”和“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活动五] “生病的经验”

[活动六] “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第三篇:大班语言教案:上海话儿歌比尾巴

大班语言教案:上海话儿歌比尾巴

发布日期:202_-08-15 浏览次数:554

设计思路:

儿童乡土文化教育是儿童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儿童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已经逐步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上海话。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个别外地孩子都能够较快学会。鉴于上海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我根据“阿拉上海人”书中收录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来指导孩子们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常用的上海方言词汇,所以是开展“沪语儿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机了。考虑到儿童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我选择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指导儿童学习用沪语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培养儿童学说上海话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如猴子、公鸡、孔雀、鸭子、松鼠、兔子。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小动物

1、出示动物图片请儿童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儿童尝试用沪语说一说这几个动物的名称。

3、鼓励儿童用沪语说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让同伴来用普通话翻译。

二、观察小动物的尾巴

1、引导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励儿童尝试用沪语来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不同样子。

三、学习沪语儿歌——比尾巴

1、指导儿童将儿歌中的一些字、词的沪语发音练习正确。

有关字、词:尾巴、啥人、长、短、像、把、伞、扁、弯、扇。

2、学习儿歌

3、可以引导儿童用问答的方式来反复进行练习念儿歌。

4、鼓励儿童试着边念儿歌边适当加入一点动作增加一点趣味性。

5、引导儿童在来园游戏“小舞台”中表演所学的这个儿歌。

附录:

儿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

啥人尾巴扁?鸭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儿童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虽然班中有部分外地来的儿童,但是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沪语。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老师尽量让儿童先试着将普通话内容让儿童用沪语来说,这样一来为儿童提供了尝试和表达的机会,他们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给予纠正,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

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小动物图片都是我自己设计绘制的,看来孩子们很喜欢,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开展沪语儿歌教学活动我借鉴平时的儿歌教学方法看来还是可行的,无论是普通话教学还是沪语教学都是对儿童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根据儿童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这些特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儿童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将继续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沪语儿歌和相应的游戏。

第四篇:新编《比尾巴儿歌》

新编《比尾巴》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马的尾巴长, 乌龟的尾巴短,狐狸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蝎子的尾巴弯,天鹅的尾巴扁,山鸡的尾巴最好看。谁的尾巴粗?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像剪刀? 猫的尾巴粗,壁虎的尾巴细,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狗的尾巴卷,鱼的尾巴好像一把扇。谁的尾巴大? 谁的尾巴宽? 谁的尾巴好像粗钢鞭? 袋鼠的尾巴大,狐狸的尾巴宽,老虎的尾巴好像粗钢鞭。

谁的耳朵长? 谁的耳朵短? 谁的耳朵好像一把扇? 小兔的耳朵长。小猫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好像一把扇。

第五篇:《比尾巴》儿歌欣赏

《比尾巴》儿歌欣赏

[情景说明]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小动物的彩色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1、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生:啊,我们没有尾巴啊?

师:对啊,我们是没有尾巴,可小动物们有尾巴呀,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呢?

生:猴子有尾巴。

生:老虎有尾巴。

生:兔子有尾巴……

2、板书课题并认读课题

师:看来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尾巴”这个词语宝宝,(出示尾巴词语卡片)(指名1-2个读)。

师:巴的拼音宝宝上面少了什么啊?(生:声调),没有声调,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谁会读?(生读)

师: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他们还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课件1)他们要比什么呢?(板书课题)“比尾巴”(生读,齐读)

[ 教学评析]通过游戏“摸摸你的长尾巴”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抓住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他们进行朋友似的交流,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呢?(课件出示词语和拼音),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读对了,他们就会出来了(课件3)。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就亲热地和它打个招呼吧!生:你好,小兔……

师:小动物们的照片不见了,你还能认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4)

生:自由读——齐读。

师:拼音宝宝也走了,你还能再认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5)

生:开火车读。

[ 教学评析]让学生和喜欢的小动物打招呼,贴近了生活,不但运用了礼貌用语,而且又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如此形式多样的认读生字,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识字,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三、诵读儿歌。

师:小朋友认识了6种动物朋友,他们是怎么比尾巴的呢?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呢?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83页,大声读读课文,难读的生字、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比赛项目有哪些呢,请看大屏(出示课件6)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师: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像只耳朵是问号(生跟读大屏幕上的问句,并在同桌间试着相互问一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读给大家听。生:我最感兴趣的是:谁的尾巴长?

师:老师听出你很想知道长尾巴的动物是谁?你把“谁的”读得再响一点,你再来试试。谁像他一样也来试试。(个别读2、3个——齐读)

师:谁来告诉大家,“谁的”尾巴长呀?(指名回答)猴子的尾巴长。要想知道谁的尾巴长,就把“谁的”回答得特别响,你再来回答。

师:我们也像他这样,老师问,你们一起回答。

师:我们来比灵耳朵,老师怎么问,你就怎么回答。

(生回答)刚才小朋友的耳朵很灵,回答得非常准确。下面这遍可更要仔细听了呀!师读:谁的尾巴长? 生答:猴子的尾巴长。

师:听出老师对什么感兴趣了吗? 生答:“尾巴长。” 师:小耳朵真灵,恭喜你回答完全正确。

师:剩下的5个问句,你喜欢问哪个就问哪个。(学生自己先试着问读)

师:谁先来问问?

生1:谁的尾巴短?

生2:谁的尾巴短?

(后面的几句,指名读后随机评价,读得好奖给学生小动物的照片)

师: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这一句比较长,可以在谁的尾巴的后面——好像的后面歇一歇气。(老师范读,学生再个别读,评价后给予奖励。)

师范读:谁的尾巴最好看? 谁来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呢?

生1:谁的尾巴最好看?我听到你把谁的读的很响。。。(生跟读)

师:问句读的真不错。现在由老师问,你们回答,如果回答正确,句子宝宝就会飞出来和我们见面呢!准备好了!

(师生一问一答,屏幕上出现答案。)

师:小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弯,有的扁,还有的像把伞呢,多好看呀!现在老师想请喜欢猴子的尾巴的同学来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呢?说的好的,猴子听了就会跳出来和我们做朋友呢!

生:因为猴子的长尾巴可以倒挂在树上,安全,灵活的在树林里窜来窜去。师:哦,原来是这样,有长尾巴真好,瞧猴子来了(课件出现猴子)。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师:喜欢兔子尾巴的小朋友也来说说吧!

生: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绒球,很可爱。

师:不错,看,兔子也来了。(课件出现兔子)。

师:还有松鼠的尾巴,谁来说说。

生: 松鼠的尾巴大大的、轻轻的,可以当被子呢。生:从树上跳下来,不会摔伤。

师:看,松鼠来了,哦,难怪说它的尾巴像把伞呢,是什么伞啊?来看一看(出示降落伞图),松鼠有这样的大尾巴,心里一定开心极了,你们也能开心地读读这句话吗?(生读)

师:公鸡的尾巴谁喜欢? 生:我喜欢,因为它弯弯的羽毛可以做毽子。

师:喜欢鸭子尾巴的来说说。生:我喜欢,因为饿鸭子有了扁扁的尾巴,就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

师:最好看的尾巴是——孔雀,为什么呢?

生: 因为它的羽毛很漂亮.(出示图)

师:见过真的孔雀吗?(出示开屏的孔雀。)孔雀的尾巴的确很漂亮。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美吗?(个别读)

师:小朋友读得真美。你能把课文连起来再读读吗?(同桌试读——指名2个小朋友上台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教学评析] 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让孩子们终身受益,教师用“灵耳朵”“和句子宝宝见面”等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说话、诵读能力,表达能力必定能得到发展,读书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师:小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尾巴也是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我们来看一看吧。(生欣赏录象)师:(欣赏后谈话)欣赏了这么多动物的尾巴,你最喜欢谁的尾巴呢?

生:各抒己见

[ 教学评析] 录象的欣赏更激起了学习欲望,增添了好奇心,看得津津有味,增加课外知识,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

四、欣赏《比尾巴》歌曲。

师:物们比尾巴比得可开心了,他们还唱起了歌呢,我们一起听听吧。

[ 教学评析] 以欢乐的《比尾巴》歌曲为结尾,使整堂课的气氛逐渐高涨,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更加感兴趣,也不知不觉得在玩中结束。

[教学反思]《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读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课的最后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最后我以欣赏《比尾巴》歌曲让学生在快乐中结束本节课,我感觉这堂课学生们学得比较轻松、开心。

上海话儿歌 比尾巴 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