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参考教案2
面包发霉了
一、教材分析
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霉菌是一种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是微生物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面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教材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面包及其他物体上的霉。霉菌是造成食品、衣物发霉的主要微生物。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发霉的馒头、面包、橘子等都非常熟悉,并且也很感兴趣,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面包或馒头、橘子皮上的霉人手,首先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用肉眼直接或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是生长在物品上的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由许多的菌丝构成,真菌表面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绿、黄、青、棕、橙等,生长在馒头、面包等淀粉食品上的,通常是浅黄色、褐色、黑色、红色的曲霉。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谷物和各种有机物上,常用于酿酒、制醋等,生长在橘皮上的是呈蓝绿色的青霉。
其次,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曲霉的菌丝直立,顶端膨大成球状;青霉的菌丝直立,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让考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和菌丝形状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认识霉是什么?首先,认识霉是一种既不是动物又不是植物的微生物,通常叫霉菌。霉菌有多种颜色。其次,了解霉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空气、土壤、动檀物以及仪器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到它。第三,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丑霉给人和物带来的危害。(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并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2)人们利用霉菌制酱、酿酒、制醋、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3)霉菌也会引起食物、物品等霉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例如各种癣病和灰指甲,甚至人和动物的肝癌等。第三部分: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霉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受温度、湿度和阳光等条件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霉菌是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这部分教材分别从温度、湿度和光三个角度设置六个条件,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去探究霉菌适宜生存的条件,并且特别强调要挑选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两种组合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例如温暖、潮湿、阳光与寒冷、潮湿、阳光为一组对比条件;温暖、潮湿、阳光与温暖、干燥、阳光为第二组对比条件;温暖、潮湿;阳光与温暖、潮湿、黑暗为第三组对比条件。在设计好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第四部分: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教材中第一幅为真空包装的肉制品,真空包装的目的在于用高温将肉制品蒸熟,并杀灭病菌、霉菌后,使食物与空气中的菌类隔绝,保持食物卫生,易于保存。第二幅图是挂在阳光下的衣物,霉菌不易在阳光下生存。第三幅图是装有食物的冰柜,霉菌不易在低温环境下生存。第四幅图是装有干燥剂的食品盒,干燥剂可以保持食品盒内干燥,使霉菌不易生长。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科学知识
●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仪、镊子。
(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
四、教学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认识霉。
谈话,将学生引入探究课题:夏天,食品和衣服上会发霉长毛,你们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霉的知识,好吗?(板书:霉),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发霉的食物,你们带来了吗?请你说一说,你带来的霉是什么样的。(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导入,激发探究欲)
2、组织学生研究物品上的霉。
(1)学生详细介绍用眼睛看到的霉的样子、颜色。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霉详细地叙述了出来,你们想怎么去研究它呢?需要用到哪些器材,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3)学生思考并回答。(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这一部分教学,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直接观察到的与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霉的颜色、形态特点作好记录;其次要组织学生认真观察霉的现成装片或教师当场制备的涂片;最后,学生要将显微镜下看到的霉的形态特点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出来。此外,学生研究完霉之后,要强调将双手洗净。这是本课的重点。
3、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霉的颜色和形态以及学生事先收集的有关霉菌的资料,师生进行交流。
(1)知道霉是微生物,通常叫霉菌,它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
(2)霉菌的分布很广泛,霉菌有多种颜色。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体以及食品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它。
(3)霉菌可以被人类利用,同时霉菌也会给人和动植物带来危害。(举例说明)
4、组织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的产生条件。(第二课时)(1)谈话:虽然霉菌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它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因此我们在吃食物时一定要小心、仔细。你们带来的食物是怎样发霉的呢?(2)学生回答、讨论霉生成的条件有哪些。
(3)教师总结:霉的形成和温度(温暖寒冷)、湿度(潮湿干燥)、光(阳光黑暗)这三组条件有关系。霉的形成与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有关呢,还是与其中两个或是三个都有关系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4)组织学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面包(或馒头、橘子皮等)发霉的条件。
①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填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要明确,没有被控制的变量只能有一个,实验时要挑选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两种组合,作对比实验,并要写上简单的操作办法。
实验结论:
②小组分配每个同学回家要完成的实验任务。①几天后交流实验结果。
5、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这样做的原因。
五、参考资料
[青霉素的来历] 1928年的一天,细菌学家弗莱明(W.Flemmingl881~1955)正在研究细菌。他把葡萄球菌小心翼翼地移人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就在他打开培养皿盖子的一瞬间,空气中的青霉孢子落到了培养皿里。当时,弗莱明并没有察觉到。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几乎布满了葡萄球菌,惟独青霉抑制了周围葡萄球菌的蔓延。对此弗莱明分析,青霉可能产生了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通过多次试验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假设,并提取了这种物质——青霉素。
[真菌]
真菌是微生物王国中最大的家族,它的成员约有25万多种。真菌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陌生,其实生活中你经常接触到它。例如,味道鲜美的蘑菇,营养丰富的银耳、木耳,延年益寿的灵芝,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茯苓,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冬虫夏草,诸如此类早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菜佳肴、珍奇药物,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酿酒、发面、制酱油,都离不开酵母菌或霉菌的帮助,而它们正是真菌大家族的杰出代表。
第二篇: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参考教案
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2.展示交流
(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生代表汇报(2)相互补充,探讨交流。
师适时归纳板书。3.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三、总结评价 1.小组自评
谈谈本次观察实验活动中的收获,自身表现,合作情况„„ 评出优秀观察记录员。2.班级总评(1)小组汇报(2)评出优秀实验组
第三篇:面包发霉了
3.5《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食物放久了会长霉菌这一现象。(2)学会借助放大镜以及比较观察物体的方法。(3)使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4)坚持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2.过程与方法:
(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观察现象)(2)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方案)(3)课外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验验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的欲望和自信心,养成严谨的探究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思路
面包是小学生喜欢吃也很熟悉的食物,当我们把吃剩的面包放置一段时间后,面包会有什么变化?把学生引入到本课的研究问题上来。要研究霉菌,就要对霉菌进行观察,霉菌是一种微生物,需要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进行观察。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学生自然会想了解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需要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展开讨论,因为先前已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学生同样也会想到比如:水、空气、温度等条件。学生的讨论和假设要得以验证,就要做实验,设计实验时注意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教师也可提供方案供学生参考,因为这个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限制,课上完不成,所以教师还要督促学生科学实验的观察要耐以和细心,要有持久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每组6块面包片,写有1、2、3、4、5、6的号码纸片,4个塑料袋、纸袋内放(发霉的面包)、水、滴管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面包、揭示课题
1.师出示新鲜的面包,“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欢吃的食物,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想和大家分享,你们看这是什么?”(面包)“想吃吗?不过吃了之后还要完成一项任务,就是要来描述一下你吃的这块面包,所以吃之前要看清,吃得时候要品味哦?”(学生品尝并描述)
2.出示发霉的面包:为了奖励你们刚才的表现,老师这还有一块面包,谁想来尝一尝?学生上前但不敢吃,请他说一说为什么?
3.当众出示发霉的面包,面包怎么啦?揭题:面包发霉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对新鲜面包的特点和时间长了会有什么变化,使学生对发霉这件既普通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养成留意和研究自己身边现象的良好习惯)
二、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初步观察发现霉菌 发霉的面包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们像刚才一样充分得运用我们的五官朋友仔细观察,当然不能用嘴尝了,为了观察清楚,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放大镜,观察之后请描述一下。2.小组合作共同观察并记录。
(设计意图:观察霉菌借助于显微镜会更清楚的观察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很多的细节,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所以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细小的霉菌,对霉菌的形状、结构等进一步的观察感知,这样也比肉眼看的清楚的多,同时配备一定的资料,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
3.小结:霉菌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霉是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吃的。
三、面包发霉的条件 1.提出问题
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还想研究什么? 2.面包发霉的条件猜测
(1)教师提问: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你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2)集体讨论
(3)师生交流。(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教师根据实际板书:
水分的多少
温度的高低
……
四、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1.研究实验方法
(1)以“水分的多少”这一因素为例集体设计实验计划
①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有没有养分、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等因素有关,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先以水分的多少为例,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水、滴管、2块面包、2个塑料袋),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②小组设计实验方法
③汇报交流,在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两块面包,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
④小结并提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有关,在做实验时我们还要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样使每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⑤观察中我们不要忘了实验记录,记录指导: 我们的猜测是面包发霉与什么有关?
我们实验中第一块面包的条件是?(干燥)第二块面包的条件是?(潮湿)实验记录表
面包发霉的条件
我们猜测:面包发霉与
因素有关。(水的多少)
第一块面包 第二块面包
()()
第 一 天 第 二 天 第 三 天 第 四 天
第 五 天 第 六 天 第 七 天
(2)小组讨论设计其余几个因素。2.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实验操作。3.后续观察活动
由于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只能放到课后去观察了。请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设计意图:根据自己的猜测或推想设计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探究的必备能力。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实验方案,领悟影响现象的多种因素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逐步学会研究多种因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说明: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板书设计
3.5面包发霉了 霉菌是一种微生物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水分
面包发霉的条件
空气
营养……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5.面包发霉了教案范文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板书设计:
面包发霉了
营养 温度
霉菌——生长条件
水分
空气
光照 „„
第五篇:《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为了上这节课,半月前我特意留了一块面包,让它发霉。本以为放置一段时间,自然会长出很多霉菌,所以,从放置在那里开始,直至上课前一天我才拿起来看。由于家里温度湿度都不够,面包上只长出了黑斑,导致上课时的实验材料不够典型。主要是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太少,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对于霉菌的整体形态、结构认识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后实验材料的准备应当更加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另外,对比实验——验证水分、温度对于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都是我来口述这个实验的过程,如果能引导孩子们自主地提出问题,开发他们的思维,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方案,然后强调对比实验应该注意的条件。在引导孩子们说出该怎样控制这些条件的变化,如何操作应当放手让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
好在孩子们对实验的结果做出了预测,也有一大部分孩子跃跃欲试,想要自己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另外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条理性,还需要随时关注并及时反馈,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