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
(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
(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
(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A、B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A、B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
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
1.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观看录像:组织学生看录像,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或者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录像,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
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
1、冰雪覆盖的地区
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导B组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A组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
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 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2.自然环境
气温低
(1)南极地区
降水少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风力强
(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
企鹅——南极的主人
(北极)北极熊的故乡
扩展延伸: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3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条件,简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 因?
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
(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2_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3)北极以海洋为主,南极以陆地为主;南极表层覆盖厚厚的冰雪折射反光,得到热量更少。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 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
教师板书:1.长城站和中山站
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观察课文1~4自然段、课本P105图 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P106图10.8“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P107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
汇总点拨:在组织学生阅读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方面所了解的信息,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汇总点拨讨论的结果。
(1)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2)每年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而且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致使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北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比南极地区更具有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为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场所。因此,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肯定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一些方法和基本过程,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以及科考工作的艰辛。
教师板书:
扩展探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人类巨大的固体淡水库,为什么?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给人类带来什么资源?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影响?(2)读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思考:南极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这说明了什么?在图中找出南极地区最高峰的名称和高度。
(3)展示从网上下载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以及在近几年对两极考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评价点拨: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学习小组边讨论、边交流、边评价点拨。
(1)南极地区93%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2_多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其体积大致同大西洋容纳的海水相当,是一个巨大固体淡水库。
南极大陆海洋上的冰山是由于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冰川,成了南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102阅读材料“南极冰山的形成”的描述,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形成。
众多的冰山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也可介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的情况,让学生探讨冰山的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冰山融化等的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漂移在海洋上的冰山会妨碍海上航运。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就是撞上冰山后沉没的,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2)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有煤、铁、锰、石油及铜等,其中煤和铁矿资源分布的地区范围较大。
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说明南极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南极地区的最高峰是文森山,海拔5140米,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首次在文森山上发现了赤铁矿带,当时她激动万分,当即在铁矿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国家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3)对于学生介绍近几年我国赴两极地区科考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应以评价为主,适当点拨补充。
读图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105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国际科考队经过了哪些科考站?(长城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
(2)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怎样改变的?(甲 乙 文森峰 阿蒙森—斯科特站 东方站 和平站)
(3)在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
评价点拨: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一方面用投影或画板图(上图)指导学生辨别国际科考队前进路线方向的变化。一方面结合在科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南极做考察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科考队员们卧寒冰,浴风雪,置生死于度外,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承转过渡:两极地区是世界科研的宝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在北极也建立了许多陆基综合考察站、浮冰漂流站和无人浮标站。202_年8月22日,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过程中,考察队员们成功地将第一套极区海洋水文卫星跟踪浮标布放在北纬78度24分、西经149度05分的一块3米厚、350平方千米的浮冰上,实现了中国极区卫星跟踪浮标零的突破。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那么,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洁净的土地呢?
教师板书: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阅读讨论: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P107的新闻报道和课文第1自然段,以及P108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然后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并结合P108活动1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
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订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如《南极条约》的签订;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对两极地区环境的保护,进而上升到对全球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板书:1.签订条约,和平利用
2.共同保护,持续发展
扩展引导: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讨,看看南极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南极科考队员热爱大自然,精心地保护着南极不受污染的环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随地扔塑料袋、不随地吐痰等等,保护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环境。
[课堂小结]
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尽管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它还是有巨大的诱惑力,因为它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极大的科研价值。
第二篇: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同步测试
黑龙江省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张成全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创)从纬度位置看,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B.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C.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北 D.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极圈以内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答案:D
解析: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原创)从极点上空看,能很好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考查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答案:B
解析: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正面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实际从任何方向观察地球永远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3.(原创)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在考察时不可能经历的现象是()
A.“冰雪高原” B.“白色荒漠” C.崇山峻岭 D.酷寒、干燥和烈风
考查目的: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答案:C
解析:南极地区纬度极高,“酷寒、干燥和烈风”是气候的基本特征;尽管降水量很小,但蒸发量几乎为“零”,天长日久大部分地区覆盖了厚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 “白色荒漠”之称。
4.(原创)南极洲地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煤铁资源 B.油气资源 C.固体淡水资源 D.有色金属 考查目的:南极地区的资源。答案:C
解析: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油气等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原创)“我有流线型的躯体„„像身穿燕尾服的绅士”和“我住在寒冷的北半球„„最有资格代表本地区的生物群体”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动物?()
A.企鹅和北极熊 B.袋鼠和鸸鹋 C.企鹅和桉树熊 D.鸭嘴兽和北极熊
考查目的:南、北极地区的代表性生物。答案:A
解析: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6.(原创)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二月,与此无关的是()
A.正值南半球暖季 B.白昼时间较长 C.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 D.陆地露出,易于行走 考查目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及暖季各种现象。答案:D
解析:每年二月正值南极暖季,并且白昼时间长,各国几乎都选择这个时候去南极活动,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
7.(原创)为了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生活垃圾妥善处理 B.禁止滥杀海豹、海象等 C.保护极地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D.建立军事基地 考查目的: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答案:D
解析:“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是指我们要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军事基地违背了对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的原则,而且无益于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8.(原创)《南极条约》的签订,极大地说明了全世界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视,下列不属于极地地区正确使用目的的是()
A.和平使用 B.科学考察 C.据为己有 D.环境保护 考查目的: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答案:C
解析:南极地区仅限于“和平使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9.(原创)中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考查目的: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时间。答案:A
解析:1985年2月14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南极圈外);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南极地区上建成了中山站(南极圈内);202_年7月28日我国在北极地区建成了黄河站;202_年2月2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昆仑站(纬度最高);202_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
10.(原创)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考查目的: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答案:C
解析: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11.(原创)中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考查目的:我国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答案:A
解析: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12.(原创)近年来南极旅行成了一种时尚,旅游者在南极大陆附近的海面上能欣赏到的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雨林景观 B.常绿阔叶林 C.草场广布 D.冰山 考查目的: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答案:D
解析:受气候影响,南极终年严寒,冰山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13.(原创)南极地区的年均温比北极地区低得多,其原因是()①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南极地区低 ②南极地区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考查目的:南北极地区自然特征的差异。答案:C 解析:南北极地区年均温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和地势影响。
14.(原创)小明列举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时可能遇见的危险,其中不可信的是()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酷烈的寒冷,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印记 C.遭受暴雨袭击,科考站被淹没
D.冰雪覆盖冰隙、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
考查目的: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C 解析:南极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在那里不会遭遇暴雨天气。15.(原创)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认为正确的是()
A.均有定居人口 B.均是气温低、降水多 C.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针叶林分布广 考查目的: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答案:C
解析:南北极地区均是气温低、降水少;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没有定居人口和森林分布。
二、综合题
16.(原创)连线题。
小强是一位地理爱好者,他搜集到了许多世界各地的美丽图片,你知道都是哪里的吗?尝试连接起来。
考查目的:区域的自然景观差异。答案:A──b B──c C──d D──a
解析: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狗拉雪橇是北亚地区常见的运输方式;东南亚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形成别具一格的“水上市场”。
17.(原创)阅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全球纬度最高也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2)M纬线叫,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N点的纬度是。
(3)北极地区主要位于M圈以北,包括A大洋的大部分及其周边的D洲、E洲 和F洲 各一部分。
(4)B大洋是,呈“ ”型;C大洋是,面积居四大洋第 位。
(5)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唯一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黄河站 B.泰山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6)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A.企鹅 B.鸭嘴兽 C.斑马 D.北极熊
考查目的: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
答案:(1)北冰洋(2)北极圈 北温 北寒 90°N(3)亚洲 欧洲 北美洲(4)大西洋 S 太平洋 1(5)A(6)D
解析:(1)所有经线最后汇聚在极点,所跨经度是360度。(2)地球五大纬线圈是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其中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极点的纬度最大为90度。(3)北冰洋被亚洲、欧洲 6 和北美洲包围。(4)北冰洋和大西洋、太平洋是相通的,大西洋轮廓是“S”形。(5)我国在南北两极地区均有科学考察站,在北极地区只有一个黄河站,在南极地区有四个科学考察站。(6)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含有地域名称的特征──“北极”熊。
18.(原创)阅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极洲是一块陆地,周围却是一片汪洋,给地球带来了神秘色彩。南极大陆周围的大洋依次是E、F、G。
(2)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漂浮入海,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3)南极大陆素有“ ”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 ”,也被称为地球上的“ ”,可谓环境恶劣至极,但仍有生命存在,例如 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4)南极考察不仅是各国科技水平的象征,更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自从 1985年以来,中国在南极共建立了4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我国最先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位于南极圈以 ;202_年2月建成的内陆考察站D是,选择这个季节建站的理由是正值南半球 ;纬度最高的考察站C是。
7(5)南极考察象征国家实力的同时,也孕育着环境保护意识。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 》,和世界人民一道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6)B站大致位于C站的 方(东/南/西/北)。考查目的:南极地区相关知识。
答案:(1)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2)冰山(3)冰雪高原 白色沙漠 风库 企鹅(4)长城站 北(外)泰山站 暖季 昆仑站(5)南极条约 南极地区(6)北
解析:(1)南极大陆周围大洋分别是:“嘴大、背印、腹平”既鸟嘴附近是大西洋、背部是印度洋、腹部是太平洋。(2)南极地区终年酷寒,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冰山。(3)南极地区又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和风库;南极的特有动物是企鹅。(4)1985年2月14日,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南极圈外);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中山站(南极圈内);202_年2月2日,我国在南极建立昆仑站(纬度最高);202_年2月我国在南极建立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是南极地区暖季,并且昼长夜短,利于人类考察活动。(5)为了保护南极地区,很多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6)判断方向时,含经纬网的一定要看经纬网。
19.(原创)地球两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堪称地球尚未开发的“聚宝盆”。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两极地区冰层融化,开发两极自然资源已由幻想变为可能。伴随着202_~202_国际极地年,一些国家针对极地的“圈地”运动硝烟四起。极地资源争夺更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担忧。
(1)两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以及 资源。
(2)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 的趋势。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引起全球海平面。
8(3)“保护极地,人人有责”,请以此为题,写一句警示语:。
考查目的:极地地区资源与环境保护。
答案:(1)石油 天然气 矿产(2)变暖 融化 上升(3)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以步代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每日熄灯一小时,保护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南极地区等。
解析:(1)极地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2)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所写的警示语与“缓解全球变暖”相关即可。
第三篇: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1.独特的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1)位置和范围
①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②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气候
两极地区的共同气候特征是严寒,降水少。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
①南极地区: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②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风速远不及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的原因:南极地区海拔高,地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南极地区没有人长期定居,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3)代表动物
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2.科学考察的宝地(1)自然资源丰富
①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②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和北极熊、海豹等生物资源。
(2)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也在极地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如下表所示:
科学考察站
南极地区 1985年在乔治王岛上建立了长城站;1989年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202_年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建立了昆仑站 北极地区 202_年在挪威的斯瓦巴尔群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
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北端,正对着南美洲,未进入南极圈,位于西半球;中山站在印度洋沿岸,位于南极圈以南,位于东半球。
3.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滥捕滥杀,破坏环境近年来,由于滥捕滥杀,南极地区的鲸陷入危机之中。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也遭到人们的滥杀。(2)和平利用,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为了保护南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南极条约》协商国于1964年、1972年、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协议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南极洲的世界之最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一个大洲。因此站在南极点上,任何一个方向都是北方。(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整个南极洲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3)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所有经线都交会于南北两极,所以南极洲跨经度360°。
(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平均海拔在2 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 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5)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大洲。南极洲常年受极地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6)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的冰体积占世界冰体积的90%以上。(7)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 ℃以下,被称为“寒极”。
(1)判断方向
①北极地区:靠近北极点是向北,远离北极点是向南。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自转方向为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②南极地区:靠近南极点是向南,远离南极点是向北。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自转方向为东,相反的方向是西。(2)判断东西经度
在两极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东经度,从0°经线开始,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到180°是西经度。
1.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
B.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C.北极比南极更寒冷
D.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2月前后 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上储存着大量的()A.煤炭资源
B.固体淡水资源 C.铁矿资源
D.海洋生物资源
3.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
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量很少 C.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作用 4.在两极地区,对航运船只威胁最大的是()A.暴风雪
B.寒冷
C.洪水
D.冰山 5.到南极洲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6.南极哈丁山是我国独立提出并批准的“南极特别保护区”,此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有利于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有利于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 C.有利于大力开采矿产资源
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地
7.成功完成对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52名乘客救援的雪龙船,北京时间202_年1月7日下午18时,已驶出乱冰区,目前进入清水区航行。右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科学考察站示意图,其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昆仑站
B.长城站
C.中山站
D.无法判断 8.下列四种动物中,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9.我国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
()A.3月—5月份
B.6月—8月份
C.9月—11月份
D.12月—次年2月份
10.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A.南极洲
B.大洋洲
C.非洲
D.亚洲
11.在我国下列的法定假日中,你认为哪个法定假日去南极考察最合适()A.劳动节
B.中秋节
C.国庆节
D.春节
12.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世界,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B.长城站有极昼现象
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 D.中山站濒临大西洋
13.如果去南极考察,最适宜的时间是()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14.南极的科考队员们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A.倾盆大雨
B.酷寒烈风
C.烈日炎炎
D.阴雨绵绵 15.南极洲有世界“寒极” 之称,其酷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跨经度最广
②地处高纬度
③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
④受海洋影响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
D.企鹅和白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
1.代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分别是 A.天鹅、大熊猫
B.企鹅、大熊猫 C.企鹅、北极熊
D.灰熊、海豹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酷寒、烈风、干燥 B.寒冷、烈风、暴雨 C.酷寒、暴雪、潮湿
D.冬冷夏热、大风、湿润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和东方站 B.长城站和中山站 C.和平站和中山站 D.和平站和长城站
4.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煤炭资源
B.铁矿资源
C.生物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
5.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定居,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极其寒冷
②南极地区风太大
③环境污染太严重
④到处冰雪覆盖,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的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内容是 A.矿产、淡水资源的考察 B.海洋生物资源的考察 C.森林生态系统的考察 D.原始自然环境的考察 7.南极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北极熊
B.冰山 C.海豹
D.海狮 8.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还要寒冷 C.北极地区的降水比南极地区少
D.北极地区周围海洋上的冰山大约有1万多立方米 9.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
A.正南
B.正北 C.正西
D.正东 10.中国南极地区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11.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是地球上跨纬度最大的大洲 B.北冰洋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大的大洋 C.南、北极地区四季分明,季节相反
D.南、北极地区一年四季均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 12.关于南极洲的正确叙述是
A.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南极洲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洲隔海相望 C.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 D.南极洲的陆地都在南极圈内
1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的纬度是北纬90° B.北极地区是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C.北冰洋的一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是大部分被冰雪覆盖的陆地
14.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乔治王岛按地球旋转的方向绕南极海域航行一周,他们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5.造成南极地区酷寒的主要的原因是 A.地表有巨厚的冰层 B.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处高纬,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第四篇: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板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出示自学目标】: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100-104,思考下列问题,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结合课本图10.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2)结合课本图10.2,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3)参考课文内容回答:两极地区气温、降水、风速,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差异?比较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原因?
(4)酷寒的气候对两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查。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2.检测,点拨
投影展示: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3)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4)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板书:
1.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观看录像:组织学生看录像,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或者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录像,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为什么?(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
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提问:两极地区气温、降水、风速,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扩展探讨: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假设你在南极地区生活,清晨直接操斧头砍柴,会出现什么现象?(3)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4)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会发生什么变化?
(5)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个地区更冷?分析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汇总点拨:
(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2_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斧头会折断。因为南极地区非常严寒,这时斧头失去了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很容易折断。南极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8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3)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
(4)不到第二天就会被大风吹得光亮如新。南极地区,风速常达30米/秒至50米/秒,这已经比我们所知道的最大风力12级台风(32.6米/秒)大得多了,而其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大风速,这种风可以把202_千克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把装满汽油的油桶卷到10千米外的冰山上去,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库”。
(5)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冰雪对阳光有较强反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陆物理性质不同。
板书:2.自然环境
(1)南极地区:酷寒、干旱、大风——冰雪高原
(2)北极地区: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终年冰封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板书:(3)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系统小结。
三、当堂训练
1.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洲是()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洋是()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在北极点,前后左右的方向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南极地区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A.坐东朝西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北朝南 5.北极地区是指()A.北极点 B.北冰洋
C.60°N以北的地区D.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6.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A.北极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极地区
D.高原地区 7.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8.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亚洲
B.南极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9.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A.西伯利亚地区 B.北极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D.南极地区 10.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A.巨鲸
B.白熊
C.企鹅
D.磷虾 11.北极地区象征性的动物是()A.企鹅
B.北极熊 C.海豹
D.巨鲸 12.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地区是()
A.沙漠地区 B.高山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板书设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2.自然环境
(1)南极地区:酷寒、干旱、大风——冰雪高原
(2)北极地区: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终年冰封
(3)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教学后记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出示自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104-108,思考下列问题,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阅读P104的两段新闻报道,看看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哪两个考察站?描述两科考站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2)过去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主要是以探险为主,而现在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请大家继续看图10.2想想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3)南极既不是温带,更看不到森林为什么也会有煤呢?
(4)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查。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2.检测,点拨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
(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教师板书:1.长城站和中山站 提出问题:
(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导阅读:课本P105图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P106图10.8“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P107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
汇总点拨:
(1)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2)每年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而且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致使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北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比南极地区更具有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为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场所。因此,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肯定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一些方法和基本过程,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以及科考工作的艰辛。
教师板书:
扩展探讨:
(1)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人类巨大的固体淡水库,为什么?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给人类带来什么资源?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读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思考:南极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这说明了什么?在图中找出南极地区最高峰的名称和高度。
(3)展示从网上下载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以及在近几年对两极考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评价点拨:
(1)南极地区93%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2_多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其体积大致同大西洋容纳的海水相当,是一个巨大固体淡水库。
南极大陆海洋上的冰山是由于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冰川,成了南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102阅读材料“南极冰山的形成”的描述,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形成。
众多的冰山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也可介
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的情况,让学生探讨冰山的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冰山融化等的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漂移在海洋上的冰山会妨碍海上航运。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就是撞上冰山后沉没的,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2)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有煤、铁、锰、石油及铜等,其中煤和铁矿资源分布的地区范围较大。
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说明南极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南极地区的最高峰是文森山,海拔5140米,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首次在文森山上发现了赤铁矿带,当时她激动万分,当即在铁矿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国家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3)对于学生介绍近几年我国赴两极地区科考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应以评价为主,适当点拨补充。
读图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105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国际科考队经过了哪些科考站?(长城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
西南(2)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怎样改变的?(甲南乙文森北西北峰南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3)在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评价点拨: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一方面用投影指导学生辨别国际科考队前进路线方向的变化。一方面结合在科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南极做考察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科考队员们卧寒冰,浴风雪,置生死于度外,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承转过渡:两极地区是世界科研的宝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在北极也建立了许多陆基综合考察站、浮冰漂流站和无人浮标站。202_年8月22日,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过程中,考察队员们成功地将第一套极区海洋水文卫星跟踪浮标布放在北纬78度24分、西经149度05分的一块3米厚、350平方千米的浮冰上,实现了中国极区卫星跟踪浮标零的突破。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那么,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洁净的土地呢?
教师板书: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阅读讨论: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P107的新闻报道和课文第1自然段,以及P108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然后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并结合P108活动1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
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订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如《南极条约》的签订;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
从对两极地区环境的保护,进而上升到对全球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板书:1.签订条约,和平利用
2.共同保护,持续发展
扩展引导: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讨,看看南极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南极科考队员热爱大自然,精心地保护着南极不受污染的环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随地扔塑料袋、不随地吐痰等等,保护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环境。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系统小结。
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尽管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它还是有巨大的诱惑力,因为它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极大的科研价值。
三、当堂训练
1.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A.南极圈以内 B.南极半岛C.拉斯曼丘陵 D.乔治王岛 3.横穿南极大陆国际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名叫()A.李乐诗
B.秦大河
C.金庆民
D.李华梅 4.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A.海洋
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
D.大江、湖泊 5.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A.194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93年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7.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A.成群的企鹅 B.皑皑的白雪 C.多彩的极光 D.漂浮的冰山 8.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A.为了自然探险 B.为了观光旅游
C.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D.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长城站和中山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签订条约,和平利用 2.共同保护,持续发展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极地地区》
●教学后记
第五篇: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教案(第一课时)碧塘学校欧卫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会阅读两极地区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辨别方向的能力;
3、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宝地,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和平利用两极地区资源的前景,加强保护两极地区的环境意识;
4、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两极地区》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的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堂设计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南极点)
2、观察地球仪,说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最北端是海洋,最南端是陆地)
3、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北冰洋和南极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地球上这两个神秘地区吧。(首先同学们看到书本60页,讨论完成活动题1、2、3)
北冰洋的位置特点是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洋。南极洲的位置特点是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北冰洋周围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永兴县的纬度是北纬26度。(距离北极点大约7104千米,距离南极点大约12876千米)。下面我们去探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里和我们不同的世界,极地冰雪,极昼极夜现象,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
(板书)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地图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千米。问:北极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是,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比北冰洋大。
就好像我们碧塘中学是不是碧塘学校呢?碧塘学校包括碧塘中学和下面的小学 阅读:北冰洋
简单介绍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几千年前,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进发.他们哪里料到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因纽特人且战且退,最后终于退至北极圈内,时值寒冬,印第安人以为因纽特人不久便会被冻死,便停止了追杀.谁料,因纽特人在北极奇迹般生存了下来,他们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历史:因纽特人世世代生活和居住在北极,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他们过着一种没有文字、没有货币、却是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代的推移,因纽特人已经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拉普人被日耳曼民族和芬兰民族驱逐 问:南极地区就是南极洲吗? 不是,南极地区包括南极洲(多媒体展示)南极地区图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跨经度360度,位于三大洋之间。
读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归纳南极洲的地形特征:南极洲海拔高,约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阅读)南极洲
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63页活动题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思考)思考:两极地区酷寒的原因
(1、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很小,太阳辐射弱
2、表面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太阳辐射。
同学们想一想南极洲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南极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海拔高)阅读:海上冰山
海上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极地冰川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处缓缓移动,冰川移到海里,形成数量众多的冰山
为什么说冰山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 在水下的部分体积庞大,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冰 山撞毁而沉没。阅读南极冰盖
1、你知道南极大陆的自然环境如何吗? 冰雪覆盖的大陆
2、海平面上升会产生什么后果?
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岛屿和低地将被淹没,如东京、纽约、上海、天津等城市。
2、北极地区是否也如南极地区一样酷寒?(寒冷程度不同)
3、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
(板书)
二、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征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对极地地区产生兴趣。学会在两极地区辨别方向。
学生通过看图,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
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计算,加深对两极地区位置与范围的理解。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如“冰雪覆盖”、“人烟稀少”等,锻炼表达能力。
学生借助各方面材料进行自主分析、小组讨论,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指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影响气候的因素”,对南极地区的气候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的不同,以及两地在降水量、风速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