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开禁锢心灵的枷锁
打开禁锢心灵的枷锁,让阳光沐浴心灵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赵勇华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常感叹:计划没有变化快!所有的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我们祖国的“花朵”,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也紧随时代的潮流变化着:
四、五十代出生的一代是吃苦的代,他们尝遍了生活的艰辛,他们勤劳、善良、质朴;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能吃饱的一代,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他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吃苦耐劳;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小康的一代,他们赶上上了祖国的改革大潮,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们虽知道享乐,但也不乏开拓创新;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吃要好,穿要名牌,父母忙于挣钱,他们忙于花钱,整日无所事事、呼朋唤友,在网吧、游戏厅中昼夜奋战、流连忘返;二十一世纪出生的这一代是掉进蜜罐的一代„„
与家长在一起听到最多是:现在的孩子长辈拿他们当‘宝’,他们拿长辈当‘草’;自私自利,干什么都以“我”为中心;追求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与老师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现在很多的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玩世不恭;不爱学习、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抗挫能力差,悲观厌世;沉迷网络,爱好暴力游戏,性格冲动,犯罪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近年来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一少年因父母离异,从小由婆婆抚养长大,一天向婆婆要钱外出上网,婆婆不给,遂将婆婆杀死在家中;一少女因嫌父母管教不自由,为了‘自由’将父母双双杀死;一在校女生勾结黑社会团伙诱骗、强迫女同学卖淫;前几天在中央十二套《法治世界》栏目中,又看到一名19岁的年青人一天夜里连续杀伤两人,被抓获,在笔录中发现:该男子本意于当晚杀死三人后自杀。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向先前打工的老板提出辞职,老板未予挽留(第一次提出辞职,老板虽挽留但未为其加薪,其他同事提出辞职时老板挽留后为同事加了薪),他认为老板对他不公,他要报复老板,报复社会。这样的案例简直不胜枚举,人们不禁问道: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怎么了?现在我们应怎样去教育他们?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一个人的思想指导他的行动,要想改变他的行动,必须了解他的思想,走进他的心灵,洗涤他的灵魂,让阳光照亮心房。
现在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正是上个世纪九十代出生的一代,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信息化时代中迷失了自我,偏离了人生的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枷锁,扶正人生的航向。
首先我们应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
青少年自私、冷酷、不思进取、游手好娴,好吃懒做,并不是生而有之的,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与当前我们这个社会大环境有关,与家长、学校的教育有关。当今这个社会是一个崇尚经济利益的社会,“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许多人急功近利,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这无形中在青少年的头脑里刻下了“钱才是好东西!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挣什么都不如挣钱!”;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青少年正值青春年少,懵懂、不谙世事、辨别能力差,接受、模仿能力极强的年龄阶段,现在的电视、电影、网络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为了争取票房,为了增加点击率,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暴力、血腥、甚至淫秽的场景,青少年由于好奇,寻求刺激千方百计去观看,学习,更有甚者将所学的东西不加分辨一股脑地应用于现实生活,至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许多家长喊叹:现今生存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改善生活条件,他们不得不远离故土外出务工。为了减小经济负担、多挣些钱,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中让 婆婆、爷爷、外公、外婆、亲戚朋友帮忙代管。“隔代教育”多半是不成功的,祖辈们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过分溺爱孩子,养得了孩子的身,却教不了孩子的心;亲朋代养,害怕教育孩子引起孩子走极端而承担责任,费力不讨好,疏于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还有一些父母对婚姻、家庭极不负责,一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轻率地提出离婚,对孩子不想负责,孩子成了累赘,被当成皮球相互推诿。久而久之,孩子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内心亲情严重失衡,行为习惯发生偏差,恶习养成,不服管教,难于修正。
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体制为应试教育,近年来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落到实处的并不多。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老师为了追求好的教学成绩,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大家把知识学习放到了第一位,对德育教育并不看重,许多时候“一肥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管成绩好的,对所谓差生不闻不问,甚至进行讽刺、挖苦、漫骂、体罚,致使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反抗,致使差生越滑越远。
其次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症结的所在,“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社会大环境我们无力直接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所处的小环境去影响大环境,从而最后去改变大环境。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父母、亲戚、朋友、师生这一小环境中,大人们应首先从思想到行动做到淡泊名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让孩子充分意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对已有定势思维的青少年我们可以导演故事,让他们在金钱面前多“碰壁”,从而扭转他们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父母要不断地“充电”提高,对新知识,新技术要多学习,多了解,孩子每天在干什么,干了些什么,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有时间、有机会的情况下我们应陪同孩子一道学习、探究,达到共同进步。
记得一位刑侦专家说过:“除激情犯罪外,大多罪犯所背负的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亲情缺失是导至当今青少年犯罪比例居高不下,并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远离三年五载难见一面,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无人帮助,在苦闷时无处倾述,在是非难辨时无人指路,在犯错时无人及时纠正错误,他们在家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会了“坚强”。父母离开时孩子还在襁褓中牙牙学语,回乡时儿女已出落成人。我曾在我校调查过:一个班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属于留守学生,他们对父母情感淡漠,解决问题的方式粗暴,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和责任感,对同学朋友缺乏信任和同情,爱猜疑,小肚鸡肠„„。面对这样的青少年做为父母首先应抽出时间多陪他们聊天、学习;其次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以融化他们心中那块孤独的坚冰,打开他们心灵的那把锁,让他们理解父母,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同时我还要归劝那些还在外面务工和正打算外出务工的父母:父辈们在外打拚无不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经济的保障;如果孩子一旦学坏,那是无论多少钱也无法挽回的,请你们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家中至少留下一个人),给他们充足的父爱、母爱,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从孩子出发!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国家机构,承担着传道、授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社会责任,老师作为教育教学具体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国家教委再三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应先谈成人后才谈成才。我们不能因学生成绩差,表现差就将他们打入“另册”,德明纳尔曾说:“改变人的心灵,比征服许多国家更高贵。”改变差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首先老师应做到爱差生,一贯以来老师对优秀学生从不吝惜自己的爱,但一提到对差生的爱无不惊问:“差生,他学习差,表现差,他哪一点值得我爱?我从哪里爱得起来?”其实我曾经与这些老师也有同感,但一件事情却改变了我,我带的高2004级班中有一个叫蒲政的男同学,他成绩不太好,白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天天睡大觉,晚上偷出校门到网吧上网,特别是放假后常收不到人,为此我没有少批评他,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依然我行我素,沉迷网络游戏中。记得有个五一节学校放了七天假,收假时又不见他人影,听同学说他在某网吧上网,晚自习下课后我到该网吧找人未果,第二天中午我找遍了学校附近的所有网吧终于在一间距离学校最远的网吧中找到了他。当时的他头发凌乱不堪,脸色惨白,精神恍惚,看样子他已有几天几夜没合眼了,我气得抓住他就往学校拖,拉回学校时我把他放在值班室,准备清问情况,只见他双脚颤抖,无法站立,我连忙问道:“吃饭没有?”,只听他有气无力地说“没有,我三天都没吃饭了。”当听到这句话,我不禁一惊连忙把他拽到我家中,给他下了一碗鸡蛋面,他一边吃一边流泪。等他吃完后,我立即让他回寝室睡觉,事后问他才得知那个五一节他全是在网吧中度过的,身上的钱用完了,饿了三天肚子,经过这件事后,他再也没有在上课期间到网吧上网,收假时定能在教室中看到他的人影,学习也认真了,有时还主动与我交流他的思想情况。通过这年事使我充分地认识到,老师一个小小的爱的举动定能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激发他痛改前非的决心,触动他内心那温柔的一幕,打开上锁的心灵。其次,教师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做错事,本身就惧怕老师批评指责,如果我们还板着面孔喝斥,甚至辱骂,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你老师再说什么,他的心中早已竖起了一道墙,耳朵也早已成了“穿孔耳”,左进右出,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应充分了解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平心静气地与学生交流,找到他那样做的动机和目的,指出错误的所在,提出整改的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的教育心服口服,才会与老师交心;最后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及时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优点我们应用显微镜找,谁不渴望成功?谁不希望受表扬和鼓励?我班有个周洋平,除了蓝球打得好,其它没有哪一项能拿得出手,针对这个特点,我任命他为体育委员,我班蓝球队队长,在比赛时我为他们准备好饮用水并亲自到扬指挥比赛,为他们加油、助威,胜利时在班上为他们庆祝,对他们的付出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败时给他们以安慰:“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通过多次表扬激励,虽然学习起色不大,但他身上的恶习渐渐地少了。
教师灵魂的指引者,让我们一起帮助学生打开那禁锢心灵的枷锁,让他们的心灵接受阳光的沐浴吧!
(联系: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王成,***)
第二篇:卸下心灵的枷锁
卸下心灵的枷锁
----<<心灵捕手>>观后感
奔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如一棵树般独自站立,却又和许多树心手相连构成一片片森林。不管多么强大和乐观的人,面对着爱与信任、理想与现实、坚持与放弃这些问题时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心灵的城池上飘着阴影。有些人走过这段旅程,清风淡月,一步步走进了人生的佳境,有些人没能趟过这条河流,搁浅在了青春的中途。电影《心灵捕手》,是一个关于心灵挣扎的故事。
本片的主人公威尔是一名很普通的清洁工,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对数学却具备与生俱来的天分,再加上他的勤奋与刻苦,使得他在数学领域表现出超凡的能力。但是由于他小时候被继父虐待,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与自卑,所以在他与人交往的时候处处表现出敏感和戒备,同时他努力想要证实自己的价值,努力想让别人让社会接纳他,承认他,但是却又因为深切的自卑使得他无法坦然的去面对身边的一切。造成了他狂傲却又懦弱,敏感而又自甘堕落的复杂性格。
影片的开头部分以具体的一些事件向我们展示了威尔的复杂性格。但是他的数学才能还是被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林保发现了,因此才有了该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林保请心理学家为威尔作心理辅导。
林保教授用了很多方法希望他能打开心结,走进他的心,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家,都被这个有着惊人的高智商的小子洞悉心理而反遭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异常聪明而又固执倔强的年轻人。肖恩同样是位“性情古怪”深居简出的教授,和威尔一样饱受心底深处黑色阴影的困扰,在一番斗志斗勇之后,两人终于惺惺相惜,慢慢融化了冰封的心,成了忘年之交。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影片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深层次的内涵:人应该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的过去。威尔的内心第一次开始回忆过去受继父虐待时的情景,肖恩准确把握了威尔这一情感上的变化,一连十几句:“It’s not your fault”,肖恩使得威尔的情绪由平静到激动到愤怒到流泪,最终伏在肖恩肩头痛哭出来,将影片推至高潮。至此,肖恩成功的打开了威尔的心结,使威尔认清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肖恩就像一个机敏而富有智慧的猎手一样,在桀骜不逊的威尔面前,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娴熟的心理咨询技术打开了威尔的心扉,捕捉到了威尔的心灵,找到了威尔的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这个富有才华的年青人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使他把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抛诸脑后,重新打开心胸拥抱生命。观此影片后,我百感交集。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不经意地遇到大大小小的暗礁,如何去避开或者碰到后如何去修复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继续远行。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卸下心灵的枷锁,去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生活,正视我们的未来,使自己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这也许就是该片最想展献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内涵吧。
第三篇:放下心灵的枷锁
心灵捕手》观后感((心理电影影评优秀文章)
发表日期:2006年5月26日出处:汕医团委作
者:汕医团委【编辑录入:】
《心灵捕手》观后感
——
卸下心灵的枷锁
奔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象一棵树独自站立,又和许多树心手相连构成一片片森林,不管多么强大和乐观的人,面对着爱与信任、理想与现实、坚持与放弃这些问题时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心灵的城池上飘着阴影。有些人走过这段旅程,清风淡月,一步步走进了人生的佳境,有些人没能趟过这条河流,搁浅在了青春的中途。《心灵捕手》就是一部描写青年人走过青春阴霾,解除封闭自守,释放心灵的感人片子。
本片的主人公威尔是一名很普通的清洁工,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对数学却具备与生俱来的天分,再加上他的勤奋与刻苦,使得他在数学领域表现出超凡的能力。但是由于他小时候被继父虐待,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与自卑,所以在他与人交往的时候处处表现出敏感和戒备,同时他努力想要证实自己的价值,努力想让别人让社会接纳他,承认他,但是却又因为深切的自卑使得他无法坦然的去面对身边的一切。造成了他狂傲却又懦弱,敏感而又自甘堕落的复杂性格。影片的开头部分以具体的一些事件向我们展示了威尔的复杂性格。但是他的数学才能还是被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林保发现了,因此才有了该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林保请心理学家为威尔作心理辅导。
林保教授用了很多方法希望他能打开心结,走进他的心,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家,都被这个有着惊人的高智商的小子洞悉心理而反遭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异常聪明而又固执倔强的年轻人。肖恩同样是位“性情古怪”深居简出的教授,和威尔一样饱受心底深处黑色阴影的困扰,在一番斗志斗勇之后,两人终于惺惺相惜,慢慢融化了冰封的心,成了忘年之交。
肖恩给威尔的辅导一共有八次,八个场景处处叫人难忘。
其间第一个场景,是一个小时的沉默。最终威尔首先说话了,两个人打破了沉寂。肖恩说出了妻子的缺点,但即便这样她仍然是自己的妻子,两个人在一起就要兼容对
方的优缺点,并以此激励威尔的信心与勇气。接着,肖恩说出威尔自身也并不十全十美,让威尔相信没有人完美。如果我们发现自身的缺陷又不敢承认,就容易造成问题。当威尔对肖恩产生兴趣而反复提问时,肖恩嘎然而止,指出时间到了。好一招欲擒故纵!
而在最后一次咨询中,影片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更深层次内容:人应该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的过去。在他内心却第一次开始回忆过去受继父虐待时的情景,肖恩准确把握了威尔这一情感上的变化,一连十几句:“It’s not your fault”,肖恩使得威尔的情绪由平静到激动到愤怒到流泪,最终伏在肖恩肩头痛哭出来,将影片推至高潮。至此,肖恩成功的打开了威尔的心结,使威尔认清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整个咨询过程是一个曲折而又艰辛的过程,但是经历了种种的波折,肖恩就像一个机敏而富有智慧的猎手一样,在桀骜不逊的威尔面前,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娴熟的心理咨询技术打开了威尔的心扉,捕捉到了威尔的心灵,找到了威尔的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这个富有才华的年青人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使他把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抛诸脑后,重新打开心胸拥抱生命。
观此影片后,我百感交集。我相信,很多人在小孩时都曾受到过家长不同程度的语言或者身体上的教训,我也
不例外。但是每次与父母争吵之后,自己都会想想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并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做好。有时候自己会想,究竟为什么活着,究竟意义何在?人的一生,是否就应现实地随波逐流,圆滑世故的投身于社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名利双收,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究竟什么样才算是幸福快乐的生活?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以前就曾经与父母交流过,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人活着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快活自在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奴役。能让自己生活得充实快活,那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和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样也才能使替你着想,为你担心的人幸福与快乐。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生活方式。
我一直都相信家庭是很好的避风港。当我刚刚离开家,步入大学殿堂的时候,心想着终于摆脱了束缚,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其间感受到了一些挫折,比如考试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时,唯有打电话给家里,倾述自己的苦衷。这时,父母便会一一给我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缓解我的压力。事情远非很大,但是却能够让我正确合理的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他们给了我最无私的帮助与忠告,也是我能够保持快乐、健康心态的力量源泉。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不经意地遇到
大大小小的暗礁,如何去避开或者碰到后如何去修复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继续远行。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卸下心灵的枷锁,去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生活,正视我们的未来,使自己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这也许就是该片最想展献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内涵吧。
林增海 03诊断 200352006
第四篇:解开心灵的枷锁
解开心灵的枷锁
人生,该说的要说,该哑的要哑,是一种聪明。人生,该干的要干,该退的要退,是一种睿智。人生,该显的要显,该藏的要藏,是一种境界。可以相信别人,但不可以指望别人,不要拒绝善意,不要停止微笑。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礼,无胆不挣大钱。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乐与亲人分享。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情是一点一点换回来的,人生也是这样一页一页真实翻过来的。做人低调,说话重要;做事低调,努力重要;感情抓牢,缘分重要;生活平安,快乐重要;时间溜走,意义重要。
第五篇:打开心灵密码
人生放下就自在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在世都经历着种种的历练。面对风风浪浪,起起落落,有人可以轻松应对,有人可以从容自若,有人就会怨天尤人,有人就会消极沉沦。我一直好奇是什么让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如此的大不相同。慢慢的,通过学习、体验,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感悟,我认识到,很多时候自己伤心、痛苦、郁闷、难受、愤怒、压抑,都是源于自己的纠结。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在揪着不放,纠缠不放的时候,必然就会有抵抗、抗拒,结果一定是不好受的。越是得不到的话就会越去抓紧,如果这里抓不住就会去抓别的东西,而结果也是必然让人失望的。
每个人因为因缘不同,各不相同的成长经历,教育学习背景,养成了不同的个性性格、心理素养。当遇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应对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我们也了解,之所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是因为各自心态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这个价值观中再往里面探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那个自我,它会指引我们做出很多的判断、选择。如果我们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带跑,不能和内心的这个自我同步,那人生种种的纠结就会出现。
用我自己来说,我成长在教育家庭中,父母都是老师,有一位非常温顺乖巧的姐姐。我从小开始学琴,为了追求艺术的发展,每天都是长时间的练琴,一直到大学。家庭给我最正向的教育,同时也是严格严厉的。家庭中有种种的规条,同时还有来自父母把我和姐姐比较的压力。在学校生活中,我常常要受到整体环境对我的期待、监督、观察等等,我知道我必须要做好,因为我的父母是老师,我不能给他们丢脸。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一直训练着我要尽善尽美,要十全十美,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都是要完美无瑕的。我不能放过我的一个错处,因为这就意味着不够好。我必须要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一直到我成年,我都带着这份完美主义走进我的工作岗位、我的婚姻、我都亲子关系。前几年,我常常很郁闷很痛苦,我总觉得一切表面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内心总是觉得不满足。总是认为有很多很多不够好的部分,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该如何去调整。于是生出来很多很多的烦恼。无论是在工作中、婚姻中还是亲子关系中。好像每一样事情我都不满意,但是越想去改变,又无力去改变。
带着这份彷徨迷茫,我不断的自我提升,慢慢的修炼自己,我发现,很多的郁闷纠结,就是源于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很多、很高,无论对同事朋友、伴侣孩子,还是对我自己。这些要求没完没了,在我的模式中不断反复出现,连自己有时候都无从觉察。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于是我学着慢慢一个一个的梳理、理清,一件一件事情都是在回看自己的机会,然后学着放下,放下一个一个的执着。当我慢慢把身上的执着放下,发现周围一切都变得和谐起来。
温柔的对待自己,人生就开始自在;放下执念执着,人生就开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