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洁《拣麦穗》教学反思
张洁《拣麦穗》教学反思
1、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这一支撑,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文本,相对独立又互相支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梯度合理、形式多样的活动训练中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环节实施和课堂运作中,我觉得教师不能只追求课堂形式上的活跃,只满足于口头上热闹愉悦的“来言去语”,而是要想方设法将文本的学习体验落到实处。在本课设计中,本人结合学科个性、文本特点、学生实际,本着“有趣、有序、有益、有效”的原则,将文本学习“物化”为一个“艺术人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完善自我,进而完成语文素养和人格境界的全面提升。这是比较丰富的生成、体验与积累,这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痕迹”!
3、现代接受理论认为,一部作品的意义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课文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可以容纳不同的见解,等待你去把它开掘出来。教学过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拟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形成教师、文本、学生及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老师的延缓评价与真诚期待下,学生们凭着经验、体验、同伴的启示,实现了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对某一问题便能作出有个性的且有依据的解读与理解,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随着对话的深入,又往往会产生出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这就是对话教学策略所追求的效果。
总之,课堂设计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但这也成了我们永远追寻的缘由。
第二篇:拣麦穗
拣麦穗
张洁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的那段往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拣麦穗的时节,也是最能引动姑娘们遐想的时节。在那月残星稀的清晨,挎着一空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拣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 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又在想的是什么? 唉,她还能想什么!
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生活过,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从这一颗颗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发生什么样的痴想。
她拼命地拣哪、拣哪,在这个拣麦穗的时节或许能拣上一斗?她把这麦子卖了,再把这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也不见她戴,谁也没和谁合计过,谁也没和谁商量过,可是等到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装进她们新嫁娘的包裹里去。不过当她们把拣麦穗时伴着的痴想,一同包进包裹里的时候,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的是多么的傻。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想的那个男人,又有多少的不同。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情怀了。
这又算得了什么?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们的身后拣麦穗了。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老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我也少有拣满一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好不容易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跳出来,重新回到地上。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稀稀拉拉盛着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理。”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给谁啊?”
是呀,我要嫁给谁呢?我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说:“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为他的脸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如半个葫芦的脑袋后面,残留着的、尽显旧代遗风的齐颈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啊”
他张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残留在半个葫芦后头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 “我要天天吃灶糖呢。”
他把旱烟锅子往鞋底上磕了磕,说:“娃呀,你太小哩。” 我说:“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就该进土了。”
听了这话,我着急了。他要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绉巴地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嘴笑了:“你莫死啊,等我长大。” 他笑眯眯地答应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煮在哪搭呢?”
第三篇:拣麦穗
《拣麦穗》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写作技巧的深层含义,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教学思路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
三、教学步骤
(一)熟悉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我们早在初中的《挖荠菜》中已经认识那个在贫困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却从不放弃的倔强的小女孩。
张洁以“人性”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二)整体感悟
1、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些什么?
提示:一些人一些事一首歌一幅画,其他诗其他文章。
2、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
这篇叙事散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的失落的梦,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是一篇非常精致的散文。
3、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一个小女孩对一个老汉的依恋之情。
(三)研读赏析
1、赏析第一节
提问:文章主要写“我”的童年梦想,为什么还要在开头写农村拣麦穗这一节? 通过诵读、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提示:(1)写景的句子描写了自然环境。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2)写了社会环境:农村的风俗习惯——拣麦穗,攒钱,备嫁妆。描绘了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情——文中多次出现“幻想”一词。交待了姑娘们最后的结局——嫁了一个与幻想差距很大的男人。
作者通过议论表明农村姑娘们的梦都是会破灭的,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第一小节的作用:
①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做对比,用她们的结局来昭示“我”的结局。②为下文作铺垫和映衬。
2、赏析第二节
提问:怎么理解“我”的梦想——要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1)从“我”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中体会“我”的年龄、性格特点。——不懂事、贪玩、天真无邪、很可爱、但又孩子气。(2)从外貌、语言、动作来分析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年纪大,但他很慈祥,爱笑,对小孩子很亲切,说话符号儿童的心理。
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在“我”的眼中,他应该是不错的人。
(3)分析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为什么“我”回越来越依恋他?
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这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 “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
3、赏析第三节
提问:怎么理解“我与老汉之间的感情?(1)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地方,(2)怎么理解“这时,我真的担心了……难道之前我不是真的担心吗?
(3)“烟荷包”中寄托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4)“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答案略)
(四)小结
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题材写童年的经历,反映大家熟悉的心理历程,表达共通的、可理解的情感。内容上营造了田园诗一般的氛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纯洁美好的感情。
《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农村姑娘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还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忧伤而美丽,充满了爱与感动、天真与纯洁。
第四篇:《拣麦穗》教学设计[范文]
《拣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导读课 一课时
师生共同走近散文的天地,探究课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远 恬淡而深沉的意境。预习自读:早读: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朗读课文。
思考:“我”拣麦穗与村姑们拣麦穗有什么不同,结果是否相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配乐投影:乡村麦田、金色的麦浪、拾穗的身影等画面
(肖邦钢琴曲《月光》)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
二、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导读、赏析、比较、探究课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远 恬淡 忧伤而深沉的意境。
师:朗读第1、3—8自然段
生:聆听 感知 村姑拣麦穗的习俗
师生:赏析环境描写,注意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方法)品味、交流、共同。
探究:“村姑们”怎样拣麦穗?
“村姑们”为什么要拣麦穗?
穷苦
村姑拣麦穗习俗想像的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痴梦 痴想
生:朗读:女生齐读第2、12—37自然段,其中对话、灶糖老汉:男生个读
大雁:女生个读。
探究:“我”如何拣麦穗?
“我”为什么要“嫁”灶糖老汉?
老汉是怎样一个人?
“我”和老汉关系怎样?
师生:品读细节描写、注意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细节,感悟、交流、探究:
“我”:天真无邪、向往快乐 美好、可爱、真挚、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少女、渴求、依恋“人之间真诚”的爱
“老汉”:卖灶糖老头、貌丑、慈祥、孤独、居无定所、纯朴、善良、疼爱、善解人意、持续关爱
习俗(童真)
少女拣麦穗往事人之间真诚的爱
情怀(少女梦想)
师生探究: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细节,对比、品悟、交流:
投影:
1、“村姑们”拣麦穗的结果怎样?
2、“我”长大后和老汉的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
3、小火柿子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小火柿子象征意义?
4、灶糖老汉死了,“爱”和对“爱”的渴求就不存在吗?
5、“我”与村姑拣麦穗有什么不同?
6、“我”与村姑拣麦穗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7、你对村姑们拣麦穗的习俗或我拣麦穗的往事有什么感想?
师:小结:纯朴
痴梦幻灭令人感叹
认命
至真至善至美的爱的永恒
爱永恒 执着引人深思
对至真至善美的爱执着的渴求
三、拓展探究:散文美不美?美在哪里?艺术特色?
1、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效果:(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渲染烘托 铺垫背景 线索)背景:时间乡村社会背景
月夜下的麦田:环境描写烘托:空旷恬淡忧伤
意境:幽远深邃田园诗
“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
小火柿子:象征意义
“我”对朴素的爱的渴求 执着
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是作者童真的情怀和梦想追求的寄托。
2、人物刻画:性格突出(纯朴 认命的村姑们;天真无邪、可爱、真挚的“我”和慈爱、孤独的“老汉”)
反映社会现实(村姑们命运的“可叹”)
3、思想性:
引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的永恒及执着追求)
4、文学性:含蓄深沉、文笔清新、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四、知识点击:师:投影:介绍张洁相关资料。
五、朗读课文:(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年复一年。┄┄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六、专题探究:“人性美的回归” 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
“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体现?怎样才能使世界充满爱?
七、课后作业:
1、预习《我与地坛》自读课文思考:作者二十岁突然截瘫,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2、拓展探究:“生存环境与命运”
第五篇:《拣麦穗》教学设计
颜赵娟
学习目标
1、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学习重点和难点 文章主题的探讨。学习活动设计
一、教师导语
“文学绝不仅是镜子般地反映人们的不自由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且是不自由态的自由补偿。受着社会与精神种种羁绊的人们,可以在文学营造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某种自由感。”所以在本单元的散文世界里,淡雅的荷塘、朦胧的月色消解了朱自清先生现实世界的惆怅,精神“家园”的追寻体现了冰心老人对爱与美的永恒忆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拣麦穗》仍是一篇呼唤爱与美的力作。
幻灯展示有关张洁的内容。
二、阅读习惯养成活动
1、交流预习过程中自己关注到的生词。
2、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妙语。
3、交流你对本文有疑问的地方。
4、教师幻灯展示应该让学生关注的字词。
三、文本解读活动
(1)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整体的感受,可以不作理性分析。提示:惆怅和失落。①课文:“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幻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 ②课文:“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了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提示:此处是梦想丢失的失落之情。
①体会农村姑娘边拣麦穗边做梦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抓住景物描写的清幽、动作描写的急切、心理描写的热盼来感受梦想的美好。
②体会梦想变味后的苦涩是难言的。抓住前后心理描写的变化、如:“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的,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
③讨论:农村姑娘想嫁一个好人家的梦想为何不能实现? 此处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给出自己的看法。①体会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情谊的朴素、纯真之美。提示:抓住卖灶糖老汉与我对话的语言体会。
②体会这种纯真之情随着老汉去世和我的成长而流逝后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