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江西版初中最全美术说课稿(本站推荐)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4-100878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5 04:24: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江西版初中最全美术说课稿(本站推荐)

《捏塑造型的乐趣》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下面请跟随我走入快乐的美术课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捏塑造型的乐趣》。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江西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设计﹒生活”类型学习领域,这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具有巩固旧知识,引领新知识的作用。根据美术课程教学理念,我将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别设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学习,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它还同时焕发个人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捏塑创作的快乐。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造型、构图的基本要素及泥塑的技巧及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用橡皮泥或泥材料动手捏造出有创意,生动形象的作品。

二、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接下来,我将从感受、体验、创作、展示、拓展这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作品赏析、讲解示范、练习创作等教法、学法。让学生体验到美术课堂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了,增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我将呈现老师泥板浮雕作品“过新年”来导入课题《捏塑造型的乐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进行赏析。

2、技法示范,体验如何捏塑浮雕”过新年”的步骤方法

课前我先叫学生准备好教具:泥材料、橡皮泥等材料。为了降低新授难度,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我将示范讲解老师的范画作品《过新年》,同时在我讲完每个步骤后,让学生进行分解练习,并在练习时加强巡回指导,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我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范画,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创作过程及捏造方法,告诉学生用绘画的手段把造型构思出来;然后,选用橡皮泥或借用其它辅助材料来表现;最后,可以在捏塑好的作品上添加颜色或其它图案,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和分解练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绘画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3、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体验捏塑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动手捏塑人物类、水果类、动物类等。老师则下到学生中间去,为学生指导、示范、答疑。通过动手参与让学生体验到捏塑的技法,并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捏塑创作的快乐。而老师的巡回指导,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捏塑的方法。

4、多元评价,展示作品

为了让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接下来,我将进行学生评价作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把刚才所做的课堂练习做一番自我评价,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再把有代表性的作品收起来,在讲台这块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及点评。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而且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欣赏。而老师有争对性的点评,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四、作业布置

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课后收集资料,捏塑其它类型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对艺术、对美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为了使整个板书重点突出,我的板书是这样的设计:中间是我的范画,左边则是捏塑纲要。我力求把我的板书设计的直观明了,示范性和直观性强,学生将对本课的知识更明了、更清晰。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的基本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创新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巧手编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巧手编织》是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节课主要介绍传统手工艺编织品艺术价值和艺术特点,通过欣赏,培养 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让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手工编织,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一节集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于一体的课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并学会把民间传统编织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编织的文化内涵、特点和多种工艺品编织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实践动手能力,但是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所不足,对事物独立分析能力还存在欠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独立完成一个手工艺品的创造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手工编织的艺术特点,体验手工编织的学习过程;通过讲授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通过演示,更能够直观的传达给学生本课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手工编织的特点,并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把学生带入编织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编织品,引导学生在轻快、悦耳的音乐中观赏视频:中国工艺史——编织从中体验编织的传统艺术美。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聊天。观赏着作品,谈论自己所喜欢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制作编织品做好铺垫。

(二)授课

1、讲述:

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里面包含颇具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感染力草编金鱼、中国结、麦秸、毛线编的鸟和羊;有人见过的街头老艺人用马 莲草在编织小动物,从以上图片及其文字说明,学生了解了原始编织的产生传统编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结。谈一谈让学生谈谈除图片中的编织作品中,你还了解哪些编织品?然后让同学从编织的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来评价它们。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然后向同学们展示表现编织艺术现代运用的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组合的藤椅的图片,学生从中了解了编织艺术在现代的运用及美化生活的作用。通过图片欣赏,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身边还有哪些作品是运用编织的形式来创意完成的。学生通过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

这个环节将播放视频,观看几种编织的操作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申情境,了解编织方法,为制作做准备。接下来通过详细讲解演示吉祥结制作方法的步骤图,让学生尝试制作,遇到疑问可以在小组内作交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看图、质疑、讨论、操作,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有疑问的环节我将给予指导、点拨。

3、练习

在基本掌握编织制作的技巧上,请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身边任何可用材料,运用编织技术,结合艺术的形式编织一件作品。在制作过正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讲评:

组织一次编织品展,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由同学们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造型奖等,鼓励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他们的作品给予一定的表扬,并请同学相互之间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小结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熟练的掌握编织的制作过程,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体会传统工艺的独特艺术魅力。

六、板书设计(略)

《红杜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赣版初中美术教材第16册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红色的杜鹃是革命圣地井冈山的标志性自然景象,本课通过对井冈山红杜鹃的欣赏,在缅怀革命年代峥嵘岁月的同时,以杜鹃花为题材,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绘画对于不同的植物所赋予的人格特征,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征,本课在内容上也体现了主旋律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和爱家乡思想教育的好材料。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形式、特点及表现手法; 体会中国绘画艺术中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摹仿写意杜鹃花,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从而提高学生运 用中国画的笔墨表达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领悟红杜鹃与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并教导学生面对各种恶劣的环境,都要能像红杜鹃那样直起腰杆,以倔强的性格、非凡的勇气去战胜困难。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花鸟画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花鸟画构图中的取势和枝干的组织变化。

二、说学情

初中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动手能力,但是耐心和表达能力等还有所不足。经过小学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的技法和知识,具备一定的笔墨表现能力。但是对中国画意境和托物言志的特征的理解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遵循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准备采用的主要教法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热情,便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教师亲自的示范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清晰明确的掌握花鸟画的绘画过程,同时辅以讨论法、提问法,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美术创作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初,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让学生感受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时多媒体展示井冈山的相关风景的图片,多数是井冈山盛开的杜鹃花的图片。之后提出设问:

1.“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

2.“这些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喜欢杜鹃花呢 ? 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最后用以下导入语引入本课课题:“这些是映山红也叫杜鹃花,是井冈山市市花,由于它独有的品质和革命的象征意义而被很多画家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杜鹃花的世界,去感受杜鹃花的笔墨情趣。”通过以上的设计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新授:

1.讲述

学生欣赏不同角度拍摄的杜鹃花的图片和一小段自然纪录片片段,认真观察杜鹃花的生长习性、形态、色彩等方面的特征。之后学生就此问题踊跃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总结讲述杜鹃花的相关知识:

(1)杜鹃花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在井冈山的笔架山上,有一个十里杜鹃长廊,两侧的山脊上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杜鹃花树,形成10余里的杜鹃林带。每年春夏之交,杜鹃花盛开,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把整个山峦装点得如同彩龙玉带。

(2)杜鹃花喜生长气候凉爽、空气湿度大的地方,耐瘠薄,比较容易繁殖。杜鹃花品种多样,形态各异。每年春季开花,常说的映山红颜色是鲜红色,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

(3)叶有俯、仰、等多种形态,树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杜鹃花花小成簇,花形漏斗状,五个花瓣。

以上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杜鹃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2.讲解

(1)作品赏析:多媒体展示王晋元的国画作品《血染的杜鹃》、《遍青山红了杜鹃》,欣赏与分析:这两幅画属于什么画种?运用了什么技法?从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 以上问题在学生互相讨论后作出回答。教师总结: 这两幅画都是借井冈山的红杜鹃,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思念之情。中国画具有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以植物象征性格特征。

(2)讲解国画相关知识和作画步骤:首先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文房四宝。其次我示范杜鹃花的画法,学生认真观察和体验笔墨的韵味。在示范的过程中,我会传授小知识点,主要有国画的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用墨——干、湿、浓、淡等;花鸟画构图取势——俯式画法和仰式画法。同时,通过我具体演示杜鹃花叶、枝干的画法,讲解国画花鸟画中线条的疏密、花瓣的聚散和朝向、勾花与点花的技法特点。3.练习

要求学生用写意的画法独立临摹或创作完成一幅以杜鹃花为题材的国画作品,用墨和国画颜料作画,纸张采用2尺生宣纸。我会在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学生完成。4.讲评

展示部分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我会要求评价时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构思有什么特点 ?

(2)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

(3)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

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最后以一个拓展思考作为本节课的结束: “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杜鹃花与哪两种花被称为“三大高山花卉”?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四君子”指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略)

《中外古代建筑艺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赣版初中美术教材第17册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主要介绍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重要成就。在课程安排上,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 l、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主要特点。

2、重点欣赏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特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建筑艺术美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建筑的屋顶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古建筑的主要特色。

难点:通过对故宫建筑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和艺术美,提高欣赏水平。

二、说学情

初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尚不能对问题产生独立的见解。他们已经能初步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懂得了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一般区别,具备一定的鉴赏力,但是由于对建筑这一艺术形式还比较陌生,对于东西方不同艺术形式的对比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将成为我上课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

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深入,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说学法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尝试和探索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机会主动的尝试自主的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积极思维。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交流法可以培养学生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设计采用如下的导入语来进入新课;“同学们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只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等等。看看你们去过胡哲熟悉哪一个”此时播放一些北京著名古代建筑的图片,一边欣赏一边请学生说出来建筑的名字。通过以上的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新授

第一环节: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纪录片片段《故宫100》: a、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b、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 c、故宫外部颜色主要是哪两种?

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我作出总结:故宫是我国保存的最完备,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为清朝所建,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屋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示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串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

最后再播放中国其他地区的宫殿建筑,学生分组讨论出其中的一些共性特征。第二环节:

继续播放中国古代佛教寺庙建筑和佛塔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佛塔建筑的造型特点,之后我总结出佛塔建筑的几种类型,如密檐式、楼阁式、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结合图片进行讲解。之后请个别学生谈一谈:你生活的周边地区有没有塔?它属于什么类型?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达到对知识的基本理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原则。第三环节:

欣赏纪录片《中国建筑探秘》片段。结合图片总结出中国建筑艺术的几个重要特点:

1、木构架结构

展示木结构建筑的图片,结合讲解,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木构架结构建筑的作用以及优缺点。尤其着重讲解斗拱这一重要的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

2、布局

展示古代长安城和故宫布局的平面图,结合讲解,认识中国建筑布局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播放动画视频,加深同学们对纵轴线结构艺术魅力的感受,了解古建筑与封建社会文化背景与审美思想的互相联系。

3、屋顶造型

展示各种类型屋顶图片,认识古建筑的屋顶造型类型,欣赏古代建筑造型柔和优美、灵动精巧的艺术美,欣赏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屋顶,领略古代建筑师们的高超技艺和伟大创造力。

4、色彩装饰

展示古建筑色彩装饰图片,认识古建筑色彩装饰的类型、作用和等级关系等。了解宫殿建筑色彩装饰和民间房屋色彩装饰的区别。

(三)小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的知识点,同时引出下一课的内容:“同学们,这节课已经全面了解了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那么下节课我们将主要学习外国的古代建筑艺术,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习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与分析。”在课后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各个国家的古代建筑图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

《绿来自我的手》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绿来自我的手---美术与环境》是江西美术出版社版出版的九年级下册第2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绿化为题,学习黑板报的设计应用。黑板报是宣传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本课通过对黑板报的具体的学习的运用及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黑板报宣传作品,体会板报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和影响,思考板报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板报宣传的印象,并引发更多的思考。通过欣赏板报宣传的作品,感受其带给我们美感和意义、对黑板报的作用会有更深的理解。这节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并进行改变。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明确黑板报宣传的重要性,了解黑板报的设计的基本规律,认识板报功能的不同,搭配的要求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并运用所学的办板报知识,了解板报的组成部分,能够掌握设计黑板报效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板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通过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黑板报是以功能性、实用性与欣赏性要求为前提的。不同的设计和组合关系会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氛围和艺术情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教学难点:能够清楚掌握黑板报的组成部分的应用和设计。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具备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想进行美术创作。这个阶段学生思维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感知与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黑板报的设计,并能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调。另外,初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体验创作的乐趣,并能在美术创作中体验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我本着为学生服务,以启迪智慧,培养能力为目标。首先我会采用情景导入法,使学生全面理解板报的设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设置一些问题,并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最后借助讨论法来充实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的特殊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情感交流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说学法

科学合理的学法会与教法相得益彰,引领学生获得真知。因此我在选择学法时把学生情况放在第一位。由于初三学生分析和探讨能力较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将在教学中安排探究交流法,通过探讨,学生敞开心灵之窗,不仅有助学习,还在合作讨论中学生形成了沟通协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会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讲述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构思,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授课时我首先利用情景导入法。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组有关于环境日益恶化的影片,让学生通过直观观看引发出对自然保护的强烈感情。并设置问题:现在能用什么方法能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引出黑板报及黑板报的宣传作用。我板书课题并揭示课题:《绿来自我的手---美术与环境》。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表达,训练学生的表达及观察能力。既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

1、讲述

《绿来自我的手---美术与环境》一课旨在欣赏各种板报作品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运用流畅富有变化的形式来设计各种主题黑板报,因此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播放出优秀清晰黑板报作品图片的同时提问学生:黑板报各个组成部分?接下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一同细致地观察。了解板报的构成是有班级名称,题头,报头,标题,正文,花边,尾花组成。之后个组选代表汇报,不足的并可由其他小组成员来补充。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又能真正使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研究,在交流中共同成长。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接下来我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板报设计的作业。通过渗透多种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体会黑板报的美感。从欣赏中了解黑板报的重要性及宣传的重要作用。

2、讲解

通过分析教材上的版面设计的示范作品,请同学讨论并回答黑板报设计的顺序及注意的地方。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到黑板报的设计过程,突破了难点,又丰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使学生感受源于生活的艺术美,对板报艺术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又符合了新课标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发言后,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用线描的黑板报的结构关系,边示范边讲。主要示范讲解步骤、穿插关系、大小比例、构图方面的内容。

3、练习

作完示范讲解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各种材料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有关于绿化的黑板报,作品的大小不限。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会做循环指导,同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启发指导,同时及时提示制作的步骤,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4、讲评

组织有序的作品展示,让学生们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互相鉴赏及评价使学生发现并感受板报的设计美。学生完成后,每组依次向大家展示作品,并派出代表来对大家做出他们的设计理念。然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并通过互相鉴赏及评价使学生感受美和发现美。

(三)小结

回顾本课的要点以后,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留意更多的板报方法美化教室。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美术手段制作出的板报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六

说板书设计

(略)

《画当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画当年》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三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选取“画当年”这一红色主题,运用速写和淡彩画的教学。将革命传统教融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利用速写的形式,提高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在绘画中让学生体会革命情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速写、淡彩画的形式、特点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向往和缅怀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速写、淡彩画的形式,掌握其特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线条造型,绘制一幅风景速写。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浓厚,思维方式正在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动手能力,但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不足。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速写的知识,懂得如何运用色彩,但是对独立创作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所以我要特别注重在教学中速写、淡彩技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贯穿本课,根据本课内容,针对小学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欣赏——引导——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红色革命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演示,更能够直观的让学生学习速写淡彩的绘画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采用观察、讨论、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给学生欣赏一段有介绍红色革命地区的视频,再看这样的一首诗“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是毛主席当年写的一首诗词。让学生体会历经了革命战争洗礼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而今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今天的课题——《画当年——红色摇篮》。

(二)授课

1、讲述:

接下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以上看到的资料,要求学生探讨,现在看到的美景与我们的革命先烈有什么关系,并想想当年的先烈们的生活情景。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发言,或轮流发言,共同启迪和探究并总结,行成文字材料进行汇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学生通过讨论已经对红色革命圣地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当我们前往这些革命圣地参观游览的时候,可尝用什么形式绘画来快速准确的表现革命的遗迹和旧址呢?”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一组运用速写淡彩绘画形式绘制的革命遗迹、旧址的图片,体会速写淡彩绘画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并总结出速写可分为铅笔速写和钢笔速写两种形式,而淡彩画是指用铅笔或钢笔变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形态和明暗,再在画面上罩上单纯明快的水彩颜色的绘画方法。通过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对绘画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讲解:

通过之前对绘画形式知识的了解,学生对速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风景速写是通过速写这一绘画手段来表现自然景色,以此开拓我们的视野,感知山水草木的精神,体会大自然的灵性,锻炼自己的绘画能力。接下来我会以铅笔速写为例,对学生进行现场绘画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了解速写是如何构图、如何运用不同的点线面进行画面设计,这样可以为之后学生外出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演示过程中我会向学生强调速写构图要具有稳定性,整幅画面透视要合理。并说明铅笔速写的特点是线条的浓淡、轻重、粗细可以随感觉而变化,层次感丰富,比较容易掌握。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直线是平和舒缓的,曲线是流畅舒展的,折线是紧张匆忙的。领悟线的变化:长短、刚柔、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等等。在不同的画面中理解线条的不同美感。经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写的基本技法,并能进行独立创作。

3、练习:

将学生带领到革命旧行写生,运用速写的手法在8开的速写纸上进行风景写生,要求构图准确,用线灵活。可用钢笔也可用铅笔绘制。

4、讲评:

将学生已完成的作品贴在班级中,请大家说一说自己作品,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谈一谈优秀的作品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后,我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的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三)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速写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不同的形态,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课后可根据速写基础再进行淡彩画的创作。在风景写生的同时体会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的历史和当年斗争历程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表现作品,并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革命历史旧址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略)

《欢快的节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欢快的节日》是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节课介绍了采用各种材料和工艺制作的面具,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颜色特点被广泛运用在节日庆典、祭祀和表演等集体活动中,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具造型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教材中展示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面具作品,帮助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各地民俗、民间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爱惜和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的目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民俗风情,了解中国面具艺术,掌握自主制作面具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设计、制作面具提高学生动手、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面具历史文化背景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对民间艺术价值的正确取向,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面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面具的制作。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浓厚,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动手能力,但是生活经验还有所不足。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造型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民间美术知识的理解还有所欠缺。这些内容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要注意的要素。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欣赏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可以,充分帮助学生掌握面具艺术的特点。直观演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制作技能。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环节将利用多体媒播放一段带着面具的藏戏、川剧视频,让学生欣赏。告诉同学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戏中,仍然有用面具来唱戏的习惯,并向学生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别人戴面具的?”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

1、讲述:

根据今天的课题向同学们介绍面具的历史,穿插播放一组世界各民族的面具,并说明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曾产生过面具。

中国面具文化已有4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民间仍有大量面具流传,如跳神面具、傩戏面具、戏曲舞蹈面具等等。这样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面具的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后面学生根据面具特点从而进行制作。请同学欣赏面具历史记录片的视频,然后以小组讨论方式并说说视频中都体现了面具都有哪些的作用,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同学们可以总结出面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祭祀、欢庆节日、舞蹈表演还可以作为雕塑品、手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其中祭祀是面具最早出现的功能,面具源于远古的中原祭祀,是一种驱鬼除邪仪式。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面具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接下来给同学们展示几个面具实物并请同学们归纳出这些面具在造型上有哪些造型艺术特点。由我进行补充说明:面具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面具的性格特征,色彩搭配鲜明,制作精美。

2、讲解:

通过实物展示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面具都有哪些材料制造而成。然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除纸笔刀等基本工具外,其实很多废旧物品如:羽毛、易拉罐、泡沫、毛线等也是我们面具制作的可用之材。接着进行示范讲解,用多媒体显示面具制作步骤,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着重说明在制作中要注意设计有个性的面具时应该对脸型、表情、发型、颜色等进行夸张的设计。为学生之后的自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够合理运用不同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造。

3、练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规定材料制作方式,制作一个富有个性创意的面具,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会对制作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技巧指导,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完成面具的制作。

4、讲评

将同学们只做好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进行一个小型的面具展览,同学们相互参观评价。我会总结同学的作品,激励、肯定学生作品。让学生们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互相鉴赏及评价使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三)小结

通过学习制作面具了解了民俗活动的艺术特色,我们不仅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设计制作出了了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强烈、个性凸显的面具作品!在课后请同学们带起制作的面具举行一个化妆舞会,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六、板书设计(略)

标志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崐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美术课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而不是其它的。

三、学法指导 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设计》。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结合课本30页左上角图例讲受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2>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3>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31页右列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

2、作业要求

1)展示课前制作标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

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 3)进行细部的加工 4)填充颜色 2)学生作业

从课本中选择太阳神、三联电子等标志中的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本课的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讲授20分钟,学生创作20分钟,小结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篇:江西初中美术说课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初中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十四册中的第7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的教学综合化,在巩固已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强调对色彩的搭配练习。

二、说学情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术课中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具,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当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如此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事实表明:在学生欣赏视频的时候,色彩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说一说民间美术的在种类

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目的:通过设疑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以疑惑带动兴趣的新教学理念,并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为深入地探究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目的: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师明确具体步骤

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以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5.通过再次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进一步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发现等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且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结,这样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且通过教师总结,使知识得以正确全面的呈现。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进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环节四:放飞想象,实践创新

根据学生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特点的理解,利用画图软件来完成民间玩具涂色练习,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独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应用的乐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并感受到民间艺术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征。

环节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评价作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拥有讲台,拥有说话的权利,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体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同时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环节六: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并把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后学生之间可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进行后续的学习。

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张个性表现,强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五、说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民间美术的种类

二: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第三篇: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说课稿范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寸之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

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单元课程,是继《黑白世界》一课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学目标 :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篆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表现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

A、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B、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3)发展目标:

A、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篆刻艺术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 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的两种方式,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 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刀法尝试)——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点

欣赏一些古今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介绍篆刻方法步骤

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稿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如:切刀法、冲刀法、写印稿等。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篆刻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肖形印, 直接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课堂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篆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第四篇:初中美术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说。

一、说教材:

龙的形象学生已十分熟悉,并在小学阶段描绘过,本节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本课为设计·应用课,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利用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教学目标我们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阐述有三点:

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会夸张、变形龙的方法;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

3、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1.直观分析、比较法——课件简要归纳龙的造型特征和内涵。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龙的制作首先要抓住龙的形象特征,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这一重点。2.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所以投影仪——示范三种不同材料的龙的主要制作方法。这三种龙从易到难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让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发挥、让程度低的同学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为设计·应用课,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所以大量龙的图片留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在屏幕滚动播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以边参考边设计。欣赏部分的图片量不多,有代表性地引出龙的特征及内涵。

三、说学法:

学法过程按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掌握龙的特征,了解龙的内涵;在教师的直观示范中掌握基本纸立体技法。

2.学法指导中根据学生熟悉龙的形象这一实际,重点放在龙的特征的夸张概括和剪、刻、折、粘贴等技法上。这样学生就有了制作和创新的基础。

3.提示学生在分组后——进行分工并讨论技法在材料上的灵活应用,争取创新。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作业展评与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新课:(1分钟)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课件展示巨龙图片——提问:龙总体的外部特征?给学生熟悉的形象一个总的概括: “大、长、起伏变化”。

(二)讲授新课:(14分钟)

分成欣赏和示范两个部分。

1.欣赏部分主要是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看。(5分钟)展示12生肖图片——提问:龙和哪只动物最为相似?他们的相似之处是什么?把学 生引导到龙和蛇以及其它动物的联系上来。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 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又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龙图腾源于蛇,又综合了哪些动物的特征?提问:龙的九似 “角似鹿、头似驼、顶似蛇、腹似蜃(蛤蜊)、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知识延伸——“龙”图腾的寓意: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课件欣赏民俗活动,体会龙的精神。在喜庆的节日当中,我们中国人经常用舞龙、赛龙舟、挂龙灯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欢乐的心情,从中也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奋发、欢腾的气氛。

2.展示各种龙的立体构成图片,示范怎样制作立体造型的龙。(9分钟)a.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的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制作的基础 B.采用剪、刻、折、粘贴等方法制作龙头、龙尾.——重点示范 c.穿、插、捆等方法连接龙身。——视频演示

提示学生根据龙的造型特点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去积极探究、创造巧妙的构成方法。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25分钟)要求:选择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内容完成。分工合理,体现合作精神。指导要点:启发、鼓励

四、小结:(5分钟)

1、让学生大胆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给予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优点的机会,使学生小有成就感,同时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把分组做好的几只龙一起展示,归纳优缺点。主要从整体感觉和局部特征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

留心生活中的立体构成,观察其材料的应用和制作方法。课余时间试试能否用其它的材料完成龙的造型。

第五篇: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巧做鱼挂饰》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一堂八年级美术课《巧做鱼挂饰》。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说说这堂美术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

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平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近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 :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

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

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 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近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习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江西版初中最全美术说课稿(本站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