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2_.6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林坊中心小学 林金妹
21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其背后是教育的竞争,是创造教育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在优化的情境中激励儿童质疑问难,激发创新动机。
引发学生创新动机的关键,就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第八册《苦柚》一课,我这样导入新课:别人都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有这样一位小摊主,她对自己所卖的柚子,不但不夸,反而还一直自贬。你说,她这样能卖得出去吗?奇怪的是,她不但把柚子卖了,而且是全卖了出去。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位小摊主有什么绝招。或者这其中另有奥秘?这一课的导入,我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住。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指导观察,培养创新思维。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思维是创新的载体。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体验,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如教学《画杨桃》一课,在学文之前,先把若干个杨桃按不同的方位放在讲台桌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组与组之间调换位置再次观察。通过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杨桃,学生明白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杨桃样子就不一样。通过这样展示实物,指导观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创新思维。另外,利用电教手段帮助指导学生观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中,詹天佑设计“人”字行线路解决火车爬陡坡困难,“人”字行线路火车怎样走,学生较难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火车走“人”字行线路的全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放飞想像,发展创新思维。
1.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
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有想象的参与。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课堂中,教师须采用多种形式学启发生思维、展开想象。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的内容,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邱少云》一课时,我问道:“三十年后,人民为他立了碑,塑了像,你们想一想,这是一座怎样的塑像?”学生一下子展开积极想象,纷纷举手发言:“一定是他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形象。”“一定是他强忍着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紧绷着脸的形象。”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不仅检验了学生的理解情况,使邱少云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得以升华并屹立于学生的心中,还达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另外,运用假想性推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假想性推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有意引导学生开展“如果„„会怎样”的讨论。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出“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会怎样?”学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提问:如果董存瑞不舍身把暗堡炸掉,那会怎样?由此,通过各种各样的想象,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2.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素材。
对于一些缺少感性的课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查阅可爱书籍、访问有关人士、上网查阅资料了等)去搜集有关的资料,丰富表象。例如在教学《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学生对地道的结构、样式、作用等缺乏直观的感性材料,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地道战的资料,相当部分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地道战的录象获得了感性材料。上课时他们就很容易从文中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海滩、海岛的美丽富饶。这样的文章对于一个生长在山村从未接触过大海的孩子来说是较难展开想象的,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景色展示出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随着课件的播放,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了大胆、奇特的想象,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中的感人情节、重点词句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感。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让学生划出文中最重要的一个动词——“炸”,接着让学生带者“董存瑞为什么炸暗堡?”“怎样炸暗堡?”等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同桌质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描写敌人火力点猛烈,董存瑞主动请求去炸暗堡的关键词,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气氛渲染,激发学生想象,在先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
底,右手猛拉导火索的场面。让学生仿佛看到导火索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立的英雄形象,仿佛听见暗堡炸毁的巨大响声,从而激起学生对董存瑞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敬之情。
第二篇:优化写作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推荐)
优化写作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烈山区古饶初级中学
杜淑玲 优化写作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烈山区古饶初级中学 杜淑玲
在人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中,潜藏着很多创新能力。依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挖掘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以后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心理品质的培养,优化写作教学,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想象力
放飞创新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想象,可把学生带到室外、走出校园。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大胆想象。一次作文课上,我指着校园里的松树问学生:“松树的叶子跟其他树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很细、很尖。”然后我又问:“你们觉得它跟什么相似?”“像针”。颜色呢?请进一步联想。我的话音未落,学生们活跃起来了,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眼中的那颗宝塔松,它像巨人一样挺立在校园里,茂密如针的叶子一簇簇紧挨着,像大一个家族;一阵微风吹过,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似乎在给我们弹奏乐章······”由此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合理想象,学生的语言才会生动,写文章也形象有文采,给读者以身临其境 之感。
二、培养观察力
练就创新慧眼
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历史上的发明都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记得一位科学家就曾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每件事物都有它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的“一点”。在这方面,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中抓住特点。如:学生写作文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大部分都常用“炯炯有神的眼睛,脸红的像苹果,一笑两酒窝”等。从描写中看不出人物的年龄、性别、特点。把所有的人物都美化了,成了“千人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自己的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校园里观察同学,并趁机指导:观察人物要先看身高、体态、面部表情等。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写作中抓住了人物个性特点。有学生写到:我的奶奶背微驼,脸上布满皱纹,手像松树皮,说话时嘴角微微颤动······
三、重视发散求异
突出创新灵感
求异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不邯郸学步。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反映学校生活,师生感情的文章举不胜举,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从小学到初中在校喝水本是司空见惯的,但却是不易察觉的写作题材。然而我班的学生独具慧眼,以 喝水的演变为线索,描写了真实的学校生活。将家长的关爱、学习生活的苦衷和学生纯真的懒趣、调皮劲,真挚的友谊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生活如水一样既甜美又苦涩。中考拼搏向来激烈,很多学生作文时描述这段生活总是叫苦不迭,调子很低。但有位同学却与众不同,他描写的每个初三学生都乐观开朗洒脱,心态平常,状态很好,赢了就赢了,输了也没什么,还有感情,还有友谊······。这位同学的作文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下健全的学生风采,让人看到了创新精神,创新希望。
四、提倡敢于争论
拓宽创新空间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针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争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例如,我指导学生写《小议“班门弄斧”》作文时,我先给学生一番点拨引导,然后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争论。接着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做人必须谦虚,班门切忌弄斧。”有的则认为“在日新月异的年代每个人都应创新,班门偏敢弄斧.。”还有的提出“作为一个中学生在班门前要先学斧,再弄斧,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学生的种种意见,我适时总结:如果第一种见解为正向立意角度,而第二种见解就是它的反向立意角度的结合。当我们为一道作文题找出一个立意角度后,可以从反面想一想,看是否能成立。如果也能成立,那么一组“正—反—合”的立意角度就出来了。经过我的点拨,同学们的争论,学生的作文思路一下开阔了,新的立意也增多了。写作时择优而从,得心应手。
五、多角度开拓 多思维立意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一种事物、现象、甚至是一道作文题,思维不能单一。要多角度去看,也就是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直至每个因素出发,展开思考、联想。这样,每个思维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立意。
例如,我给学生们一副围棋,有黑白两种棋子。让学生据此实物为材料作文,这是有难度的。学生思维易形成定势,多数会围绕“棋”说话,写与棋有关的人、事、趣、德等。这些可以写,但全班都写,就难出新意。我摆脱这单一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去联想、思考。
从形状看,棋子像个馒头,白的是白馒头,黑的是黑馒头。黑的象征贫困,白的象征富裕。我们要从黑馒头走向白馒头,建设我们的家乡,创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新的立意。
在我的引导下,有个学生说:“把两个棋子的平面相合,就成了一个球体,形状如地球,黑的代表南半球,白的代表北半球。南北半球要合作,白种人、黑种人要平等,不应有种族歧视。我们要消除对峙歧视,让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共同建设和平繁荣的地球村”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其他同学也从不同角度思考立意,结果这次作文写得特别出色。
总之,自然界的山水草木需要创新观察想象,人世间的社会百态也同样需要创新观察。只有多观察、思维、联想、体验,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第三篇: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江泽民也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阵地,那么,如何从优化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建立平等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氛围。实践表明,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在这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萌于问题意识,浓厚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参天大树得于成长的肥沃土壤。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语)数学老师也形象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源泉。而问题是从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不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就没有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这时的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个性的,充满童趣的世界,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和培育。
1、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可以把原本枯燥、抽
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情趣。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特感兴趣,热衷于钻进去充当一个角色。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
融进故事、童话世界,不仅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
生高度投入的热情。到中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投入热情。例:教学.连乘应用题时设置例题:“一个商店运进5
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创设情景:假如你是这个商店的经理,你会怎么
卖?由于给学生赋予“经理”的职务,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各位小
“经理”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各出招数,灵活经营,从零售到批发,再到成套出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求异思
维等。
2、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创
设各种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好的感知和理
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时,叫学生看一看自己班级有几排课
桌?每排各有几人?怎样根据各排人数计算全班人数?然后,让两排的同学对调一下叫座位,问学生:现在各排人数合并起来,跟刚才的总人数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再让学生从左排挨次计算总人数,反过来从右排挨次计算总人数,问:为什么按不同顺序加,结果不变
呢?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不管几个数相加,他们排列的次序和相加的顺序,与得数大小是无关的,因为总是把这些数合并在一起。于是
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和实质,因而能正确地
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运算步骤。这样先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现象,通
过观察思考上升为数学现象,从中概括出数学知识,最后用概括出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以生
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学得扎实,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主题意识,培育创新品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就是充
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
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
知识,生动活泼的发展。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商的提高,还要通
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肯定和表扬他们身
上积极的主体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克服焦
虑浮躁心理,学会控制情绪;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形成坚
忍不拔的毅力;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形成创新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团结
协作精神,为创新成功培育必备的情操品质。
四、发挥合做优势,开发创新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化兴趣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从知识的传受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在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让他们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拼,有的摆,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自己 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的学生不时的争着补充、修正。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合作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发挥了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遵循课改规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第四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摘 要:小学作业设计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所以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意义深远。本文从作业设计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我国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语文科目提出了优化小学作业设计的建议,希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创新能力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与特定活动相关联的,对小学生而言,作业是与创新能力相关的重要活动。因此,本文认为,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对小学作业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确立和稳固。
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设计成品化,作业练习一刀切,作业练习以应试为导向。
1.作业设计成品化。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习题集等成了老师们直接现成的选择,老师们倾向于不加思考地将这些资料作为作业,少有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贴近学生生活地去设计和布置作业,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作业感到乏味甚至“毫无知觉”,使他们难以产生联想、难以积极思考,当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作业练习一刀切。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爱好等方面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学习优秀的会认为很简单而草草了事,成绩欠佳的则会认为太难了,自己不会做而产生恐惧、抵制等情绪。所以,对所有的同学搞“一刀切”,不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是难以让不同的学生都产生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原动力。
3作业以应试为导向。期中考试考什么?期末考什么?毕业会考考什么?当这些成为老师们所唯一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一切都会围着考试转圈了,在作业设计上就表现为:布置大量的习题,强调重点知识点,强调标准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的答案。
那么,鼓励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结合生活解题这些呼吁也就被撇在一边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日复一日的习题中逐渐枯萎了。
二、优化作业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了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本文认为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模式可以借鉴。老师可以有比例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乐趣、丰富知识、增强运用和创新能力。1.操作型作业。操作型作业是指以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动手能力为目的的作业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运用此类作业。例如,讲授到《巨人的花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绘画出来,或者让学生自由形象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分成小组,最后将他们的绘画贴出来,以起到自我评价的作用。这样的作业,显然可以增强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
2.观察性作业。这类作业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自由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组织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比如,学完《神奇的张家界》后,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张家界(或者学校附近的山地景观)实地观察,让他们观察、感受并思考这些景观神奇在什么地方,并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景色。这样,他们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文字景色”了,而是亲身观察到的,并加入了思考和探索,也就是说他们学到了新的东西或者在尝试接触新的东西,而这不就是创新么?
3.调查型作业。调查是增加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到乡村,让他们看哪些植物是知道名字的、哪些是没有见过的、这样,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无形之中创新的素质也就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不再是空谈。
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真心希望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尤其是作业设计上的优化,逐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我们要满怀信心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顾少志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2_,5(2):686-687。
[2]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2_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2_:3-5。
[3]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2_,11,18(003)。
[4]高爽谈小学科学教学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2_,10(2):676。
[5]熊祎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江苏教育报[N],202_,9,22,(005)。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淮安市车桥中学 陈学胜 223221 淮安市车桥中学教科室推荐
【摘 要】在新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承担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重任。教师更应主动迎接挑战;勇挑重担,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关键词】理论素养 氛围 质疑 实践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其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其次,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最后,还应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我们可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应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我认为,教师应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
其二: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二、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环境,营造一种探究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兴趣是一个人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的重要环节。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或让学生就同一材料、信息进行讨论,探究不同答案,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自由、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青少年正处于长智力、长身体的特殊时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激发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呢?我的经验是:在没有进入正课时,利用一些小故事或小幽默营造快乐的气氛,使教和学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开始,从而为创新思维准备好思想的开端。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探索和创新,“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的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但学生能够质疑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要转起来,思维要活起来,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大胆设想,大胆疑问。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结合资料和众人的思考给出答案,从而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四、重视实践,启发想象,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如:《哈姆莱特》这篇戏剧可让学生自导自演;说明性质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创造思维。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在中学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办手抄报。到学校阅览室看科普杂志,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动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社会公益劳动,品尝生活甘苦。开展“今天我值班”、“学当推销员”等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班干部、班主任的艰辛;以推销员的身份去“说商品”,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卖得快。然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时,启发学生想象诗人询问苍天的场面时,你会发现学生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不同的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学生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的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绽放。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是给学生串讲课文内容,那只是灌输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目前,科技迅速发展,教学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既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又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强化重要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它还能扩大教学密度,加强教学的反馈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性强,能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既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能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
在新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承担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重任。教师更应主动迎接挑战;勇挑重担,大胆探索,不断实践。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我们要时刻按照当代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绍森,陈东有.试论教育创新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2_(1).[2]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2_(3).[3]陈儒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M].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202_.[4]赵传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