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4-98813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5 23:27: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教学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当教学目标明确后,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环节。同一个教学方法有时可以为多种教学目标服务,而同一个教学目标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

一、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主要阐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据客观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加速教学进程和提高教学效果。它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最优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教学原则不仅反映了“教”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学”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学原则也是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二)直观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创造性原则

(五)由宏观到微观的原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特点

(一)教学方法概念

关于教学方法的定义,较具代表的观点如下:

(1)凯洛夫: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决定的学生的工作方式。

(2)巴班斯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办法。

(3)斯塔尔: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

(4)藏原三雪: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成长,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5)王策三: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

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6)李秉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7)李如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作策略。

尽管中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方法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手段这两个基本点上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由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共同决定,这也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

(1)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实践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显而易见。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影响媒介、作用方式、具体步骤、详细要求等都是可**********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又是检验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另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问题,它实质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水平。

(2)耦合性: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在行动上协调一致的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授方式是直接相关的,假如教师长期只使用单一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是死板的,这种“迁移”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双边性。

(3)多样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每种方法都有其长短,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即便在一节信息技术课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常常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富于变化并体现出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各种具体方法彼此互相补充,密切配合,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

(4)发展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为提高教学实效,历来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有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时代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条件,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实际要求,是值得所有信息技术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常规性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各学科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授法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基本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

(1)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传递信息,利于学生接受;

(3)易于教师控制所传递的内容,所授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单位时间的效率高;

(4)不受学生数量上的限制;

(5)可以锻炼教师的多种教学能力。

讲授法的局限在于:

(1)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讲的能力;

(2)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听讲能力;

(4)局限于教材系统性强的内容和较高年级的课堂;

(5)只强调学科知识的结论,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6)易削弱实用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教学,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作的能力;

(7)课堂交流与沟通方式单调;

(8)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

讲授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有讲述、讲解两种形式。前者指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生动地描绘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等过程及实验方法与**********作步骤;后者指教师向学生较严密地解释、论证概念、原理、联系等。

讲授法成功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2)内容安排要合乎信息技术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3)语言要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避免照本宣科。

2.交流式教学法

交流式教学法采取案例研究、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分析调查、实验**********作、设计讨论等多种方式教授新知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思维和合作态度,关心应用并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交流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要求;

(2)阅读、查找资料或通过实验**********作,自学新知识;

(3)开展交流活动,促进能力培养;

(4)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掌握技能。

交流式教学法在本质上兼具传统的讲授法、现代的探究教学法的合理思想内涵。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看,交流式教学法仍属结论式教学,但这些结论并非由教师直接口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问题的激发和引导下获得。从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运用的过程看,交流式教学法又属过程式教学,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让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人际交往。

3.复习教学法

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学习,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往往复习所支出的时间并不少于首次学习的时间。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与应用技能,但它又不仅仅是起巩固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改造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结构,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同化,提高学习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复习不只是学生的事,应该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保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活动和接触活动的频度或强度越大,知识结构就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不仅能保持原来的水平,而且会有质的变化。

提及复习教学法,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记忆与遗忘,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是学生把感知的信息,经过理解和经验,以认知的结构形式贮存在大脑里,随时以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建立短时神经联系的过程。而遗忘却与此相反,它是对感知和经过的事物,在大脑中失去保持和不能再现的结果。复习巩固的任务就是使知识牢固地贮存在记忆中。

及时进行一次复习巩固,遗忘的数量就会明显减少。在实际教学中,复习巩固都是多次进行的。但复习的方法更为重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记忆行之有效的条件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强调理解的记忆,即信息的加工,要多途径地输入信息,强调思考。

常规的复习方法主要有新课前的引入复习、边讲课边练习、课后复习、小结性复习、应用理解性复习等。

(二)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教学方法

1.媒体演示讲解法

信息技术教学,更应该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正是体现这种优势的途径,这就是所谓的媒体演示讲解法。这种教学法指教师不仅运用语言,还应使用数字化的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矢量图形、波形声音、实际**********作演示等手段传递信息,使学生的视、听觉最大强度地接受新知识与技能训练。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作技能,仅凭教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运用媒体演示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1)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或听清楚演示的对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表象;

(2)在演示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演示的对象与**********作过程,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抓住本质与内在联系;

(3)演示要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与过程,增强演示讲解的效果;

(4)通过演示与讲解的有机配合,不使学生停留在事物与过程的表面,而是尽快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理解**********作原理;

(5)媒体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媒体的选择应该围绕着教学知识进行。

2.实践仿效教学法

建立关键词表达式,如何缩小查询范围等,教师在实践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实践仿效教学法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它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3.发现(探究)教学法

发现(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实际上它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把学生当做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其基本过程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料,创设出情境,向学生提出将要研究的范围。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对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学生共同讨论,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路径,并将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决

步骤。

在发现(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讨论交流。为了体现讨论的必要性,必须正确把握讨论的内容。一般说来,当知识内容可以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时,当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却未能得到解决方案时,当教材出现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当一个问题可以从多渠道进行解决时,适时的讨论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需求驱动教学法

需求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构造过程,主体(学生)是结构之间建立联系的中心,导致形成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同化作用”。同化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因此,需求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出这些需求与目标的关系,设计从需求出发以至到达教学目标的各项任务,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信息处理的要求,以需求案例串接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调整、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以支持需求驱动的学习与协作式探索。让学生在应用学习中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拓宽继续学习的知识面。

第二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与水平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推进的模式,以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仍以传统教育思想及观念指导自己,仍以传统教学方法——黑板加粉笔教授知识,这种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的教学方法必然被淘汰。因而新教材各部分内容都是从完成某个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教师示范操作或阅读课文完成任务掌握所学知识,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教师要彻底丢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好新教材和计算机多媒体,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上的主动者,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一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做到既要生动形象又要通俗易懂,示范动作要慢,一定要让学生看得清。

2、以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独立的性质来完成某一任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实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出问题原因。

3、以网络教室为主的机房中上课,对操作性强的内容,教师讲后学生马上可实践操作。效果较好,学生掌握较快。

4、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借助CAI和软件嵌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其关键是合适的课件和软件,如指法训练、鼠标练习等。也可尝试使用市面上使用的教学演示光盘。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当代教学就是致力于包括智力发展在内的学生整个个性,整体素质的提高的教学,其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潜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功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然后再讲授本课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快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为主,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信息技术课中我们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而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引导学生找方法,发现方法,千万不要把他们的思维框死在一条思路路上。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更新,课堂教学必须加以改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的更新,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其内容含有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具有促进思想潜能开发的作用。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深思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去设想,只有让学生大胆去设想,主动去探索,才能萌发出创新的意识。因此,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巧设提问,诱发学生主动性,营造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主动创新。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手中的“专利”,变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武器”。只有这样,教育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教育才能更快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然,个人看法可能失之肤浅,期抛砖引玉——大家来共同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让我们来共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第三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简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简介

发布时间:202_-04-15 13:2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简介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而且标志着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根本变革,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的研究是师范类学生及现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保障。

本课程阐明了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信息技术培养的任务、目标与内容,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给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讨论了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本课程一共五章。

 作者: 黄旭明ISBN: 9787560231587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_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教学中较常采用 但不易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并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这一

学科的特点,极力推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建构主义

为了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我国中小学已逐渐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该课程的开设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和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综合性,且逐渐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关心教学的方法,结果导致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由度不够高,不利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信息技术课程在这几年中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该如何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自然而然地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一般课程看待,因此在教学中较多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讲授法

讲授,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WORD文档中剪贴画的插入时,先用讲授法讲剪贴画在WORD文档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图片插入的操作步骤。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缺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听久后自然感到枯燥无味。1.2 演示法

演示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教学的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等)或利用到某个软件来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电脑,对此教师可以展示所要传授的知识。在某些知识的教学中,借助教学设备来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尤其是软件的使用,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和复习课。缺点: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学生不能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1.3 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多次地、多方面地、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知识的方法。就学生来说,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练习法的意义还在于培养技能和技巧。技能技巧是被理解了的知识的反复应用,达到会用和纯熟的结果。如打字技能、编程技巧,都需反复练习才能得到,主要适应于训练技能课。缺点:有些学生没有来得及弄清楚所学的知识,就盲目的尝试与猜测。1.4 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本教材或课外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看书的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创造精神。例如在学习WINDOW2000附带的“画图”软件工具箱的操作时,就可以采取了自学加指导的方法,首先讲解如何获得帮助,指导学生利用帮助菜单,边学边练,先学会画图工具箱一些工具的使用,再让学生掌握一些使用技巧,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工具箱的使用步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掌握操作步骤以及出现错误时如何纠正,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缺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责任心,学生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另外,学生可能学不到系统、完整的知识。1.5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的活动较多,因而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及时得到解决。进行谈话法教学,教师的意图要通过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并且要求全班学生都处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状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谈话提纲;另一方面在实际授课时,谈话要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问题展开,并善于结合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启发诱导,灵活执行课时计划,主要适应于复习课。缺点: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否则有些学生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在谈话当中会容易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1.6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各个小组的成员围绕着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能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意见;这种方法增加学生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主要适应讲授新课和复习课。缺点: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知识体系的逻辑性降低;时间较长;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只适合于能力较强并积极发言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易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3)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信息技术课程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一一作细致介绍,然后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学生一般觉得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学方式单调,使学生缺乏耐心和兴趣,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当教师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他们虽然被屏幕上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住,但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能有心无力,难以完成教师要求的练习。再之,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所以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久的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它不利于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行不通,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本人极力推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中得到一种符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方法 —— 任务驱动法

3.1 何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人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终于摸

索到了一种比较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这几年期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逐渐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中学会知识,这就是每一位老师所希望的。3.1.1 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主流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所以说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这一门课程的教学。

3.1.2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以能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制作漂亮的幻灯片”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精美漂亮的幻灯片,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展示给学生,通过视、听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出问题:“你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漂亮的幻灯片呢?”以引出本节“制作幻灯片”的任务。

3.1.3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并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让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通过任务分析,提出问题,然后在软件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在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中,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动性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将原有知识库中相关的知识再现出来,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教师就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例如:可以让学生玩“空当接龙”来学会鼠标的单击,玩“拼图”软件学会鼠标的双击。然而运用“任务驱动法”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3.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可以从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学生们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空间与时间的尺度。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利用它来画出一幅《雪人》的图画,然后运用电脑展示这一幅图,配上音乐。使学生感觉到电脑绘画真漂亮,电脑真神奇,产生一种强烈想了解、学习电脑画画的愿望。而后,我层层构建任务。《画图》软件的启动,我要求学生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去试,“画图”的工具和颜色使用的初识,我也是要学生先去试。“画图”工具和颜色的使用,如何使用?让学生去探索它们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兴趣,你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画一画?„„ 学生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图画。教师在学生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任务驱动法在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之后,教师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学生对上课时所掌握的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更多的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堂练习。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灵活性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授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只有敢于动手操作才能从信息技术课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知道只有敢于动手,才能将知识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才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3)对信息技术教学时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出学生们的顽强意志。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使学生们更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4)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可以锻炼了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会了彼此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3.4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Word2000的“表格”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将“表格”如何建立、编辑、格式化或者对表格内输入的文字做稍微的处理这一系列的使用方法一一作详细介绍之后,让学生编辑一张课程表。在这种方式下,教师讲解时间长,学生练习时间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完后,再让学生编辑一张课程表时,部分学生已记不清表格的使用方法。然而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张表格,这张表格包含了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老师应该首先明确今天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对“表格”的使用。学生一开始就被这张设计周全的表格所吸引,并为自己能够亲自制作这么一张表格而兴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共同交流如何设计好一张表格。限制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表格的使用方法,更加熟练地掌握表格的使用技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础稍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在多边共同研讨活动中迸出灵感的火花,尝到了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它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样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在设计时也会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最后也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3.5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完美,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到几点要求:

(一)在教学评价上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以传统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学生按时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不能只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作品,教师在此只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审美水平,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交流合作机会。

(二)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它不再像以往的教学方法那样,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作用。在此学生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去摸索得到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使用任务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价工作。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如何开发它的教学方法是当今最关注的问题,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很多知识内容的教学也不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研究出更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2_年第3期。

2. 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3. 张梦宝,《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段》,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2_年5月,第 20 卷,第3期。

4. 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中国电化教育钱晓菁,202_年第9期。5. 雁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山西省雁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6. 《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之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法篇。

7. 史春华,《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校园》,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8. 何克抗教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This text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th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detail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often used but not easily to make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e true.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 will commend a new teaching way to you —— Assignment Drive Standard.【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ssignment Drive Standard Constructivism

第五篇:浅谈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浅谈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作者姓名:马军明

工作单位:彭阳县第四中学邮编:

联系电话:

756500 ***

浅谈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彭阳四中马军明

[摘要]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本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方法也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本文围绕如何使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归纳性地简述了几种典型教学法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级中学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信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从202_年开始从事农村初级中学计算机教学,至今已整整10年。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从零开始一直在探究适合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及模式,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改变那种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几年来常采用以下的几种典型教学方法。

(一)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没有这些条件的也可以安装电子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使用它给学生展示教师上课的演示过程。这样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

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

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

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 XP》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总之,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