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说勤奋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24-96434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7 08:46: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说勤奋

《说勤奋》教学设计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万 勇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

一、回顾开篇,学习第一节。

通过昨天的学习咱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论说文,今天继续来学习15课《说勤奋》,指生读第一节。思考:

1、作者在第一节中讲了一个什么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作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强调了勤奋的作用。

2、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鲜花”指什么?(成就)作者用鲜花来比喻所取得的成就,表达了对成功者的赞美。齐读第一节。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二、三节。

说勤奋,作者一开篇就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又是如何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节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勤奋。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思考,用笔划出表现他们勤奋的词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让你的智慧通过笔尖凝结在书上,看谁最会读书。

1、学习第二节。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说说你的感受。(注意关键词语)

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出示《资治通鉴》的资料,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节。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很勤奋?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抓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出示青蛙卵图片和剥离手术的资料,让同学想象他是怎么勤奋的,练习说话。

3、既然两个事例都是讲勤奋的,那么只举司马光的例子行不行,为什么?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说一说课外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勤奋的例子。

a.让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事例。

b.在事例中用上文中表示勤奋的词语练习说,出示“牛顿”的例子。

5、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文中已经举了古人司马光和今人童第周的例子,如果让你给课文再补充一个事例举什么事例最合适?(外国勤奋的事例)这样文章就更全面更有说服力了,但由于教材的选文要求篇幅简洁、语言精炼,所以没再举例,课后大家可以试着去写一写。

三、总结全文,学习第四节。

指名读第四节,这是对全文的总结。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节中的关联词。其实不光这一节,文中还有很多,这也是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能够使语言更加凝练,说理性更强。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课后仿照着这些名言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也写一句自己的“名言”。

课后反思:

设计紧扣“勤奋”二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明显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原因是“学生是学生,我是我”,感觉没有很好的融合,总想着自己的“台词”,担心自己说错话,反而忽略了学生,因为“眼里没有学生”,所以感觉像在唱“独角戏”,唱得很辛苦,真有一种“强扭的瓜”的感觉。这也说明了要真正上好一堂课,不光要备课,更主要的是备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这一点在我做课件的时候更深有体会,一开始做了十几张幻灯片,只想着与教案吻合,却忽视了实际的教学需要,最终“四易其稿”,确定了最实用的课件,这也正符合了“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求。还有问题的设计是否是最合理有效的,要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习服务,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反思总结的,这也需要我不断总结课堂经验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教学之路漫漫,探索之心不断!

第二篇:说勤奋

说勤奋 演讲稿-周禹学

人人心中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勤奋,要有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意识到只有靠勤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大家应该都知道一代著名文学家,孔子,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通报喜欢易经,已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特别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十大,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除了“纬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送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乒乓求历史上最伟大的选手,邓亚萍,她的秘诀就是---勤奋。邓亚萍的身高只有1.5米,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的材料,5岁时候就开始学乒乓球,因为给自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不畏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1988年被选2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得亚洲管局,16岁获得世界管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皇后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雄鹰,你就应以勤奋作为翅膀,凤梨翱翔于高空,假如你是一棵数,你就应以勤奋为根,不断想大地深处汲取营养,立志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如果你既做不了雄鹰,又做不了大叔,那就做一棵小草,只要以勤奋为立足点,春天到了,你同样能为大地增添一份绿意,只要勤奋,人人都可以创造辉煌

同学们,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牢牢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课堂上专心停老师讲课,课下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能背一个单词是一个单吃,能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就能记住一个成语,我们要用我们的活力,汇着我们的汗水,加上我们不懈的努力,以旺盛的经理迎接我们人事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力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永久的遗憾

勤学之路,并不总是一帆分顺,我们会遭遇困境,但是,请记住,勤奋和努力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千万不要浪费现在的美好的时间

同学们,加油吧!

第三篇:说勤奋

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初步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重点: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难点: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司马迁编成《资治通鉴》,童第周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自学指导: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在读的过程中画画、圈圈、点点,做上记号。

三、学生自学

四、合作交流

(一)1、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指名答

(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2、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 A、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1)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哥哥、弟弟怎么做?司马光怎么做?(2)“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顺利)

司马光是怎样做到滚瓜烂熟的?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B、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

(2)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进而体会到司马光的勤奋: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呀!C、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理解和感悟读第二自然段。

(二)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小组交流讨论。

2、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A、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1)一古一今(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2)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B、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C、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出示: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到“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

五、点拨引导

1、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所以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结合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说一说“鲜花”比喻的是什么?(所取得的成功)“汗水和心血”又是指得什么?(辛苦付出的艰辛劳动)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开篇就表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课文通过古今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请同学们仿照着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了解的名人或者身边的同学是如何通过勤奋努力获得成功的,要抓住典型事例来写。

16、说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第四篇:说勤奋

一、名言导入——初步感知成功源于勤奋:

1、老师带来了几句名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天才,就是一份灵感,加上九十九份血汗。——爱因斯坦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你最喜欢哪一句,多读几遍把它记在心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4、板书:勤奋是成功的金钥匙,让我们一起来写好这个词语,读一读。

二、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1、读了题目,你就已经知道了什么?

2、好题文一半。本文的题目就像帮助我们读懂课文的金钥匙。钥匙把门打开了,那就让我们走进文章,读读课文。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大多数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交流小结:对,以前我们学过的文章大多是写人或者叙事的,是记叙文。而本文是围绕一个观点阐明一个道理,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板书)

1、那么本文中,作者开门见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呢?(板书:摆出观点)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A:这个句子自问自答,其实作者就是告诉我们—— B: 作者这样说,你相信吗?

三、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是啊,要使别人相信,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加以证明。就得举例子。(板书:举例证明)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

D: 仔细默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 再想一想,又有什么不同点?

司马光

童第周 相同点 不同点 交流:(相同点:两个人都是非常勤奋才能成功的。)解读勤奋:司马光:

1、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故事中的哪一个场景、哪句话、哪个词甚至哪个字? 大堂交流: 相机出示:

A躲:为什么要躲?你读出了什么?

引读:是啊,勤奋就是在别人玩的时候能闹中取静,依然安心学习和工作,指名读。

B: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 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

点评:读到如此流利,那要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你听,他的嗓子都哑了呢。这就是勤奋啊。

C:引读读好这句话: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出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A:警枕

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B、这样的枕头给你睡觉用,你要吗?为什么?

点评:是啊,司马光的心中除了写作就是写作,为了写作,睡觉也成了迫不得已的事情了。这样的他废寝忘食就是勤奋啊!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出示:

他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19年

终于

A: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坚持不懈 来之不易 饱含了司马光毕生的心血和汗水)B:是啊,成功的鲜花来之不易,要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读好这句话。解读童第周:

2、童第周的勤奋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

A: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你是否能听见他心底的誓言?(给自己一个目标,用行动去不懈努力,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

老师小结:起早贪黑,温故而知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天,这就是勤奋啊!

C:名列前茅

什么意思? 从一开始的成绩很差到半年后的名列前茅,你能想到什么呢?

D:出示补充材料,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b: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A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B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C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再次朗读感悟本文观点:因为勤奋,司马光合同第周都成功了。(出示幻灯片并完成表格“相同点”一栏)下面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男生读描写司马光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童第周的句子),所以,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解读不同点——了解议论文的例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

1、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天资愚钝。

司马光从小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砸缸救人)

是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那个时候他只有5岁,真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而童第周却17岁才进中学,这样两个数字,就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俩个之间的差异了。

2、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那为什么要选这两个例子呢?

如果老师要你补充一个事例,你会补充什么呢? 反馈时:

1、为什么?

预设:爱迪生(书上两个都是中国的,补充一个外国的更有说服力)

居里夫人(书上都是男的,补充一个女的事例,说明靠勤奋成功也不分男女)贝多芬(是的,哪怕身体残疾,只要勤奋,也能摘取成功的鲜花)身边的同学(是啊,名人有大成功,我们有小成功,成功无论大小,总是用心血和汗水换得)

1、刚才同学们的例子也都能说明勤奋就能成功,那就都写下来,成吗?

2、一篇文章篇幅有限,那该如何选择例子呢?

(选择两三个就可以,不要面面俱到;要选择典型的事例,不同方面的更有说服力)

4、其实,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不仅可以举正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反例,比如说谁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比如说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就开始写诗,被誉为神童。他的父亲很得意,带着到处去炫耀,从此不再读书,12岁时,他和别的孩子都没有什么两样。

四、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文章一开始摆出观点,然后用两个富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我认为可以结束了,这最后一段看来是多余的了,你认为呢?

1、总结,与开头呼应,又一次点明了主题。

2、如今 古代——现代——如今,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让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勤奋,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把最后一段多读几遍并牢牢地记在心上吧。

五、移情体验——只要勤奋就有可能创造成功 课文学到这里,我相信你对勤奋已经有了新的领悟,请你写一句关于勤奋的凡人小语来勉励自己吧。再次出示课开始时的名人名言,学生可以模仿也可以自己创作。归理拓展:

1、搜集伟人的勤奋故事;

2、搜集有关“勤奋”的名人名言,并背诵四五句。

第五篇:说勤奋

《说勤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这一部分紧承上文,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以下几步完成: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读准读顺。3再读课文,把握脉络。4探究规律,指导写字。

我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4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教学重难点:

三说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说教法

四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发兴趣

桥梁 好不气馁 滚瓜烂熟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稍微一动 有所作为 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勤奋好学。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

(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奋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成语故事? 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觉得写什么比较好?为什么?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说勤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