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4-22027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13:38: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著名的大学,我被邀作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却是真的。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宁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

我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但我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国人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就摆脱平凡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倾向仿佛渐渐成为文化的主流。这一种文化理念的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了平凡,谁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谁是狗熊。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此种文化倾向,www.teniu.cc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的下一代,如果他们普遍认为最远三十五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平民们的某些下一代那儿,不畏死,而畏“平凡”了呢?

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另类”同行的交谈。我问他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答曰:“为了出人头地。哪怕只比平凡的人们不平凡那么一点点,而文学之路是我唯一的途径。”见我怔愣,又说:“在中国,当普通百姓实在太难。”于是,我又联想到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着一种平凡的东西。”她追问:“究竟是什么?”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我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我告诉她,国情不同,故所谓平凡之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不能相提并论。我说你是出身于几代中产阶级的人,所以你所指的平凡的人,当然是中产阶级人士。中产阶级在你们那儿是多数,平民反而是少数。你们的平凡的生活,是有房有车的生活。而一个人只要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那样的生活并不特别难。而在我们中国,那是不平凡人生的象征。

当时想到了本文开篇那名学子的话,不禁替平凡着、普通着的中国人,心生出种种悲凉。想那学子,必也出身于寒门;其父其母,必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然,断不至于对平凡那么恐慌。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的平凡人的基本愿望时,文化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人的种种生活方式刺激前者。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

一半以上不平凡的人皆出自平凡的人之间。

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同样的。

因而平凡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为不平凡的人们的心理基因。

倘文化暗示平凡的人们其实是失败的人们,这的确能使某些平凡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变成较为“不平凡”的人;而从广大的心理健康的、乐观的、豁达的、平凡的人们的阶层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较为“不平凡”的人们。

后一种“不平凡”的人们,综合素质将比前一种“不平凡”的人们方方面面都优良许多。因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起来,并非由于害怕平凡。所以他们“不平凡”起来以后,也仍会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

而一个由不平凡的人们都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的人们组成的国家,它的前途才真的是无量的。反之,若一个国家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只不过将在别国极平凡的人生的状态,当成在本国证明自己是成功者的样板,那么这个国家是患着虚热症的。

我们的文化,近年以各种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太多太多所谓“不平凡”的人士了,而且,最终对他们“不平凡”的评价总是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一种穷怕了的国家经历的文化方面的后遗症。

而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有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的人们大唱赞歌了,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于是眼睁睁不见他们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

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包括某些精英们在内的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第二篇:读梁晓声的《我们为什么对平凡的人生心怀恐惧?》

当我谈一篇文章时,我该谈些什么

——读梁晓声的《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此文可贵之处在于贴着地气,不是为写而写。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

乍看之下,会以为作者打算引用典型案例,批评社会风气,教导年轻人安于现状,不要好高骛远。但会发现作者笔锋突转,开始干实事儿——追查“不成功毋宁死”的原因,深挖“不做平凡人”的根源。原来年轻人之所以如此想,是“情有可原的”,社会环境如此。

阅读中,我依稀看见韩寒《青春》中,那个骑电动车上下班、每月挣2500块的青年;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中那个做深思状的学者……现实社会并不如前者那么悲观,叫人消极避世;也不像后者那么乐观,劝人大有可为。社会现实之所以现实,就是因为它很现实。现实就是不偏不倚,按照既有规律和逻辑亘久运行。

现在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尚有人搭理的作家,可分为两种,一种视而不见,指鹿为马,一如既往地劝人从善、做良民;另一种是愤世嫉俗,和拥趸者一起骂人、骂政府。后者尤其吃香,因为大家都装了一肚子的怨气,骂骂人图个嘴上痛快,阿Q一下。梁晓声异于以上两类。他算是一个大腕儿了,就我所知他有三种身份,做过三件重要的事情:写“知青小说”、改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注社会问题(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从这些身份的转变,我能觉察到一位有责任心的作家的成熟轨迹,那就是越来越踏实,不流俗。他同时也具备这样的条件,理论功底自不用说,1977年复旦大学毕业生,经历过上山下乡,生活阅历也积淀得够厚。要说这些都是最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愿意说真话,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现实既不是冰冷,也不是炽热,而是温吞吞的,教人昏昏欲睡,却时时强迫自己警醒。有的人贴的太近看不清楚,有的人离得太远,不愿看清楚。只有一种人,保持适当距离,看得最清楚。

我本来是说一篇文章,结果成了关于作者的长长短短,这可能是我最想说的。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深怀梁思成专题

深怀梁思成

——《梁思成传》读书心得

论文摘要:

梁思成是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大师于一生的传奇人物。在日本的美好童年使他养成了积极乐观的性格,而与林徽因的美好爱情与婚姻也使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即使遭遇多大的挫折,也能坚强乐观面对并克服。他是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是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的开创者,他为中国建筑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是对祖国一片赤胆忠心的人民儿子。梁思成传奇的一生,既有神采飞扬的一面,也有孤寂落寞的一面,实在称得上是精彩之至。

关键词:梁思成 建筑 爱国

1901年4月20日,对于流亡日本的一代大师梁启超先生来说,是一个令人最感舒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的“长子”出生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但也多灾多难的梁思成。在这样的一个家族生长着,这样的父亲的教导下,梁思成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梁思成是伟大的,梁思成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除了坚实的专业功底,我觉得,高贵的情操与高雅的乐趣赋予了梁思成特殊的性格魅力,使它能够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人生旅程中的阳光灿烂和风雨挫折,成就了这位建筑巨人的伟大事业,也奠定了梁林这对情侣爱情的基石。

梁思成是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大师于一生的传奇人物。作为一名建筑师,他所设计的建筑作品一向讲究以人为本,以人为先,处处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家,他在北京城的规划中竟然想到将雄伟的城墙设计为“环城公园”,这不仅是一项世界绝无仅有的伟大设计,而且还把对人的关怀“捧上了天”。作为一名建筑教育学家,他时刻体现出“君子爱人以德”的理念,不仅毫无保留地将学识教授给学生,还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传递给每一个需要温暖的弟子。作为一名古建筑保护专家,他不仅提出了“但愿延年益寿,不希望返老还童”和 “修旧如旧”等这些如今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物保护的重要原则,而且还发出过“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就像剥去我一层皮”这样痛彻心扉的惊人呐喊。作为政坛明星和学界巨擘梁启超的儿子,他并不曾陶然或湮灭在父亲那辉煌的光晕之中,而是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20世纪最美丽、最有才华女子林徽因的丈夫,他以自己坚实、沉稳而宏大的结构在支撑妻子的轻盈和灵动之外,依然在自己或者说在他们共同的学术事业中,创建了至今也无人能比肩同行的成就。作为父亲,他用慈爱、温和、风趣、乐观和民主的家风滋养着两个孩子的同时,也将自己高贵的品格传递给了一双儿女,使他们在各自领地里自由地奔突前行。梁思成传奇的一生,既有神采飞扬的一面,也有孤寂落寞的一面,实在称得上是精彩之至。

梁思成的童年是极为幸运的,他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得以在大自然中畅游。梁思成的美好童年都是在日本度过的,他的记忆从横滨开始,他经常跟随姐姐思顺到有长长石台阶的小山上去玩耍。到后来迁到须磨的“双涛园”,在父亲梁启超的鼓励下,他们游泳、爬山、郊游、野餐、骑自行车,做尽一切顽童所做的事,“双涛园”给了梁思成一个魂牵梦索的童年生活。

梁思成的身上流淌着父亲梁启超的血液,他继承着父亲的优良品格,尽管他从事的是一门艰深晦涩的专业科学,但他的生活依旧充满了乐趣。他的兴趣广博而高尚,除了爱好音乐 1 和美术之外,小时候脚有残疾的梁思成竟对体育运动也十分热衷,他这种健康而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在无形中也培养了他积极乐观而又敢于进取的精神和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对梁思成来说,性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赢得了伴随一生的美妙爱情和幸福婚姻,也是他在颠沛流离的艰难困苦和“文革”那无比凄惨的境遇中,勇敢地战胜了人生中的两大敌人——消沉与妥协。

梁林俩人的爱情故事一直都备受关注,梁林第一次见面,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梁思成后来在回忆与林徽因初次相见的情景时,话语里充满了一种美好和甜蜜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了他终生。而林徽因呢?“如此富有朝气,广播扎实的学识,幽默不俗的言谈,毫无富家子弟的轻浮与做作”的梁思成,同样给年少但较为早熟的林徽因留下了一种深刻而心动的记忆。

梁思成,赤诚的爱国者。每当仰望国旗,看着国徽的时候,总会想起他。是他参与了国旗、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他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为国人留下了美好的北京古建筑,是他为我们保留了这么美好的中华古迹,是他使我们的中华文化得以真正的传承。对于出生在日本,并在日本度过美好童年的梁思成来说,对日本的感情“总是交杂着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憎的矛盾思绪”,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形势的变迁”,他“对日本的憎恨和厌恶占据了上风”。而对于在美国度过美好大学时光的梁思成来说,他是一直怀有美好感情的,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才有所改变。由此可见,梁思成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他曾经说过“多年来我感到幸福的是国家需要我,因此我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一切”,这就是梁思成的爱国情怀。

在晚年陷入无尽落寞和遭受空前批判的梁思成,虽有一腔爱国主义的无比热诚,但病弱的身体已经严重地衰落下去,他这时已经不起外界任何不良的侵袭和干扰。最后,梁思成还是抵不过病弱的身体,于1972年1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71岁。

别了,思成。别了,近代建筑教育的奠基者。别了,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别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别了,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的开创者。别了,建国初期几项重大工程的主持人与设计者。别了,对祖国一片赤胆忠心的人民儿子。

参考文献:

1.窦忠如著《梁思成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2.林与舟著《梁思成的山河岁月》,东方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3.李辉著《梁思成 永远的困惑》,大象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第四篇:深怀感恩之心

深怀感恩之心,激扬奋斗之志

——学习“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心得体会

文化路社区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学习结束后,我深深感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作用,与其说这是一种精神,不如说这是一场春风,吹遍天山南北;是一场春雨,滋润我们各族群众的心田。

我们不仅要热爱伟大祖国,还要致力于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爱祖国,就是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热爱伟大祖国,就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祖国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共同缔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民族人民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情感。我们要发扬这种可贵的优良传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把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把加快发展、造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变成实实在在的美好现实,真正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目标。任何时候、䛻何民族的个体都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这☯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义务。热㈱伟备祖国,就要同܁图分裂祖国的“三股势力”作坚决的斖争。这是一切土诚的爱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建设美好家园,也要爱岗敬业。爱岗敤业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伜日,体现在每一个摮通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䕬业奉猪的粺神写在人生奋斗的䗗帜䘊。希望我们人人都能成为一个爱岕敬业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无私奉献,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把᛽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使新疆的廏洎更加繁荣,以具体行动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沛久安作出贠献,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作为社匸工作者的我们,还身肩着对下一代的教育。试想现在的孩子们有几个知᛽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又怎么能知道我们今堩的幸福生活是怎栧的来之ญ易?我们既要深䀀感䁩之心,又要激扬奋斗之志,用Ǫ己的双手一代一代继承这一神圣的责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兽家园。

第五篇:平凡人生

平凡人生

作为一名护士,我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我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我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尴尬场面……但我们无怨无悔。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二十二病区的护士长xxx同志,从她23年来的点滴工作中,所折射出的护理行业和护士工作的平凡与伟大。

曾听护士长声情并茂的讲述她孩童时代的深刻记忆:一天,父母都下地了,只有她与妹妹在家。妹妹不小心把自己的左手食指削下了一块肉,鲜血直流。当她把妹妹送到医院,医生把妹妹的手包扎好,让她这个年仅6岁多的姐姐去交费时,她茫然了,她哪里有钱呀。是一位好心的医生给了她3元钱,交了费。此刻,一种感激之情,一种感恩之心深深地烙在了她幼小的心灵深处。

15年后,6岁的姐姐已然成长为人民医院的光荣护士。在工作中,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技术上,她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她热情周到,细致入微。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一颗仁爱、善良的心。在我们科,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病人,谁家有难处,只要她听说,就会非常热心的帮忙;尤其对那些农村

来的病人,常常是不声不响的就帮病人把钱垫上了。最最难得的是她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助人不留名。

有次,我和护士长下班后一起上街。大街上,有位70多岁的老奶奶,双眼一直望着,径直向我们走来,热情的拉住护士长的手说:“王大夫,你不认识俺了?俺是你的病人,你还给俺交过100元钱呢!”这样的事还有不少。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着人生百味,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我们是健康的使者,驱除病魔,托起患者生活的希望。曾几何时,我们放弃了万家团聚的日子奋战在护理一线;曾几何时,我们舍弃了花前月下的浪漫去照顾病人;曾几何时,我们不怕脏和累,冲在拯救生命的第一线;曾几何时,我们已全无了生物钟的作息规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巡视于病房间.....护士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内容,通过一次次晨间护理,了解患者的睡眠、早餐进食等情况;通过帮助患者翻身,了解其皮肤状况,有没有褥疮产生等等„„.在这些看似平凡而重复的劳作中,孕育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记得去年3月份,我们病区38床,xxx,女,81岁,双眼白内障,在手术后的第三天,家中 临时无人陪护的情况下,要去卫生间大便。这时,我们护士长正给同病房的39床拔针,她看到38床双手抚摸床帮,就赶忙询问说:老奶奶,您需要帮助吗?老奶奶就说,我要去卫生间大便。护士长二话没说,就搀扶

着老奶奶来到卫生间,她细心的帮老奶奶擦洗完后,又搀扶着老奶奶慢慢回到病房。面对老人及家属的感谢,她说没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有人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心情格外舒畅;临终病人看到新生婴儿时,眼睛里也会闪烁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什么呢,大概这就是婴儿那酣酣的微笑给人带来的生命的震撼!病人住院,本身在心理上就承受了一定了的压力,所以为了更好的护理病人,达到理想的护理目的,微笑服务在我们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人们也通常把工作在医疗战线的医疗工作者称为天使,洁白的燕尾帽下那张微笑的脸,口罩上方那双敏锐而又带有可亲的目光,始终和那张微笑的脸在一起。

前几天,我科新入院的9床,xxx,男,76岁,患右眼带状疱疹。因疾病心情不好,加之实习生为他打针时,一针没有打上,病人情绪烦躁,甚是激动,不愿配合护士工作。护士长发现这一情况后,一边帮助9床整理床铺、擦拭桌凳等,一边从病人的饮食、休息,对待疾病的认识、信心等进行春风化雨班的耐心交流,慢慢的化解了病人易烦躁,易激动的心理因素,又通过深入的微笑服务和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终于使病人的情绪平静下来。

从开始的烦躁、易怒、不配合工作,----到心情平静、愿意配合工作,----到对护士工作支持、满意,----再到对护士工作非常感激,这是多大的变化呀!这一变化,又倾注了多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和爱呵!

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多年来,对护理工作和做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她常说,要成为一名合格而出色的护士,既要有一颗对工作、对患者、对生命的热爱之心,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始终热爱本职工作,并以工作为乐。她说,工作、生活与做人是不可分割的;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常怀感恩之心;做事,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常念责任所系;生活,要有爱心、良心、要学会省心,学会满足。这也是我在护理岗位上不断进步,取得一点成绩的动力源泉。

是啊,多么质朴的语言!说的多好啊!

我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她让我们理解了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正是平凡孕育出伟大。让我们在护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把我们的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关心和责任心投入到所要钟爱的护理事业中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满意为最终服务目的,使护理服务更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

会,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深刻内涵,展示新的风貌,创造新的业绩,让青春在白衣下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二0一三年六月十八日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