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陆娣《鹬蚌相争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4-22506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23:38: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陆娣《鹬蚌相争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曝”、“喙”、“鹬”、“蚌”、“箝”“禽”六个生字,并理解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鹬蚌相争的情景,懂得当发生冲突时,学会权衡得失,懂得谦让。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并运用到生活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导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政权更迭,并逐渐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的局面。战国七雄中, 秦国最强。它总想一统天下, 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 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 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 赵王为了出出心中的不平之气, 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 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苏代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游说家苏秦的弟弟), 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巧舌如簧,他只给赵王讲了 一个故事, 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 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鹬蚌相争》。

2、板书课题,强调“鹬”、“蚌”的写法、记忆字形的方法。

3、认识“鹬蚌”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师出示幻灯片

二、介绍《战国策》

1、学生汇报《战国策》资料

2、师小结:《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谋士们劝说君王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因为面对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国君,所以这些谋士就不能横冲直撞地对君王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常常拐弯抹角地假托一个故事来达到说理的目的,《鹬蚌相争》就是这样被成功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都出自这部书。

三、复习、交流:学习文言文寓言的方法

1、学生自主汇报

我们今年学的是文言文的寓言,大家想一想怎样才算学好了这则寓言?

2、师小结方法:

(1)读通顺----(2)解文意-----(3)明寓理

文言文的语言表达跟现在的白话文差别很大,所以要先读准确读通顺,意思也比较深奥,所以我们还要结合课文注释理清重点词语和每个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解文意。那么对于寓言而言,故事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才是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所以最后还要明寓理。

四、学习课文(一)读通顺

1、初读课文:读准确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适当及时点评

读重难点生字:曝 箝 喙 舍 禽

2、再读课文:读通顺 男生读、女生读

(二)解文意

1、读译文(自由读)

2、给古文重点词语加注释。(学生汇报后幻灯出示)

3、古今对读(师生对读、小组对读)

4、复述故事(指名2位学生)

5、概括主要内容

鹬(啄)蚌(肉),蚌(夹)鹬(嘴),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渔翁得利)。

(三)明寓理

1、带着问题,深入朗读。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它们为什么挣?怎么争?结果怎样?

2、同桌互相交流

3、读想结合(环境、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师:“蚌方出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鹬啄其肉”想象“鹬”辛辛苦苦找到食物的情境? 师:“蚌合而箝其喙”这句中的“啄、合、箝”3个动作时,如果你是蚌,你会怎样合和箝”

4、讨论交流:鹬蚌是怎么挣的?

同桌互相朗读文中鹬蚌的语言,老师及时点评,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和感情。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

◆蚌被鹬紧紧地啄住了,如果你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 续写练习

鹬: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蚌: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鹬()地说: 蚌()地说: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鹬蚌相争的语言

A、师:鹬和蚌谁也不肯放过对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在沙滩上,岸边树上的叶子耷拉着脑袋。鹬饥肠辘辘,可是还是使尽全力,死死啄住蚌肉,恶狠狠地说:“!”

蚌也不甘示弱,恶狠狠地回应道:“!” B、师:渐渐地,太阳落山了,鸟儿都陆陆续续飞回自己那温馨的小窝里。蚌累得气喘吁吁,身体也越来越干,仍然紧紧地夹住鹬嘴,不肯放松,怒气冲冲地说:“!” 鹬也毫不客气地说:“!”

6、讨论交流:鹬蚌挣得的结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想象此时此刻,渔翁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7、深入探究:(同桌交流)

如果你就是鹬或者蚌的话,你又会怎样做呢? 如果当双方都放了对方后,结果又会怎样呢?

8、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凡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化解矛盾冲突,否则第三方得利。

五、回归原文《战国策.燕策》

1、当赵国要出兵攻打燕国时,苏代讲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是在拐弯抹角地向赵王提出建议。同学们想想在这里面,谁是鹬?谁是蚌?谁是渔翁?

2、理解原文最后一部分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六、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生活中当你和家人、同学、朋友、陌生人发生冲突的话,你会怎样做?

(和为贵,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包容,学会权衡利弊,分析得失,退一步海阔天空。)

七、课堂作业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许多年之后,鹬和蚌的子孙在河边相遇了,这一次,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注意尝试使用环境、语言、神态、动作、心里活动描写)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赵燕相争)鹬啄蚌 蚌夹鹬

渔翁得利

(秦国得利)

权衡得失 互相谦让

第二篇: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5)出示小黑板: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7)指导朗读。(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毫不费力)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全班反馈。(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齐读课文。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第三篇: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课本剧

人物:

老婆子: 老翁:梦中老翁:大树: 兔子:鹬: 蚌: 场景

(一):

旁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个守株待兔的老翁又在做起了梦。大树、兔子、梦中老翁、老翁上场

老翁在晒着太阳做梦:去下地干活,看见一只兔子碰到了大树上,走进看了看,兔子撞死了,老翁便把兔子带回了家。

老婆子上场

老婆子:老头子,啥时候了还在着打呼噜,咱中午吃啥啊?(老婆子拍打老翁,老翁被惊醒)

老翁:死老婆子,嚷嚷啥,把我梦都给吓跑了。老婆子:赶紧吧,马上就晌午了。老翁:知道了,知道了。

(旁白:老婆子转身喂鸡,老翁转身出门了)场景

(二)旁白:在海边有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

蚌高兴的说:今儿天真不错,我也来晒晒太阳,暖和暖和,补充点维生素D(旁白:鹬猛然间飞过去,一下子捉住了蚌的肉)鹬愤怒的说:“臭河蚌,快放开我,要不然我就啄死你!” 蚌着急的说:“你这只臭鹬,快拿走你的鸟嘴,小心我把你的鸟嘴夹扁了”

鹬狡诈的说:“嘿嘿,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成肉干,等你死了我再吃你。”

蚌得意的说:“哈哈,你想的美,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谁吃谁,还说不定呢!” 鹬:哼 蚌:哼

(旁白: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老翁从远处走了过来。)

老翁得意的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得来全不费功夫,看老婆子看说什么。场景

(三)(旁白:老翁提着鹬和蚌,往家赶,鹬和蚌被渔翁捉住了以后,它们还在争吵着不停)

蚌生气地对鹬说:“都怨你!都怨你!谁让你把我的肉夹住的,否则我就不会被渔翁捉住!”

鹬也不服气,说:“哼!还不是你先夹住我的嘴!”„„(旁白:鹬蚌继续争吵)

渔翁把它们拎回了家,朝厨房大声喊道:“老婆,你看我捉了什么回来啦!” 老婆子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没有发现什么呀?便好奇地问:“在哪呀?你到底捉了什么呀,这么的高兴?”

渔翁拿起鹬和蚌回答道:“你瞧,在这儿呢!我刚走到海边,便看到它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到手了,看出这两个家伙脑子进水了,实在是笨死了啦!

(说着,便将它们拎到了大缸上,扔了进去。)老婆子:瞧,你那样,不就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了。老翁:切!你懂啥,这叫吉人自有天相,跟着我享福吧!渔翁对老婆说:“你去拿把刀来,今天我们好好吃一顿!”(旁白:老婆高兴地将刀递了过去,转身便去烧开水。渔翁接过刀,见刀生锈了,便找来石头,在厨房里磨了起来。“嚯,嚯,嚯„„”声音越来越大)

缸中的鹬听见了,蚌惊讶的问:咦,不会是磨刀的声音吧? 鹬颤抖着问蚌:“那不会是要了我们俩的小命吧?” 蚌迟疑了一会,紧张起来,说:“应该是吧。” 鹬:你想死吗? 蚌:我还没活够呢!鹬和蚌异口同声:咱逃跑吧!(旁白:鹬和蚌,各自松开了口)

鹬:咱得想个办法,逃出这个网子,才能出去啊!

蚌:以咱俩着高水平,还能出不去?咱俩把这网子给捉开个口子,不就见得天日了!蚌在窃笑:嘿嘿……

鹬:我可以飞走吧,可是你不会飞呀!我不能丢下你不管啊,兄弟!蚌:这才是兄弟啊!咱是不打不相识啊!(旁白:鹬和蚌互相抱着,感动的哭着)

鹬对蚌说:“要不,你到我的背上来,我带你飞出去吧!” 蚌很感动,握着鹬的手说:“谢谢!有你这样的兄弟此生无憾啊!”(旁白:话音刚落,鹬和蚌把网子啄破了个口钻个出去,蚌便滚到了鹬的背上,鹬拍着翅膀,一声不响地飞走了。)

老翁磨好了刀,哼着小曲,走到大缸边,一看不禁呆了:“那两个笨家伙到哪儿去了?”

老翁提着网子,摸着脑袋,郁闷着

老婆子听到了叫声,也闻讯赶过来,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今天吃什么呢?”唉,真是空欢喜一场呀!

老婆子生气的说:叫你自认为很聪明,总想不劳而获,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啊!

鹬蚌和好高兴的说:刚才我们用事实告诉了大家,在危难到来的时候,只要我们临危不惧地面对困难,团结在一起,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第四篇: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生猜跟图片相关的寓言。

2、导入课题,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学习一则跟动物有关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生在草稿纸上写,注意鹬的写法)。

3、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鹬(一种长嘴水鸟,以吃小鱼、小虫、贝类为食),蚌(软体动物,外面是硬硬的壳,壳里是雪白的蚌肉)

二、初读课文

1、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鹬蚌相争,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争?怎样争?结果怎样?)

3、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读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有两个小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好,现在开始吧!

4、指名、齐读文

三、精读课文,感悟明理

(一)知起因,入情境

1、读准、读通课文是学习课文的第一步,细细品读课文才是理解内容,体悟情感的关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请你们一起读出来。

2、通过刚才的朗读,是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相机引导理解:猛地、立刻、牢牢地,并指导朗读词和相应句子。

3、同学们刚刚都读懂了,鹬蚌相争的原因就是:鹬啄蚌,蚌夹鹬。(相机板书)

(二)悟过程,体情感

1、(出示图片)瞧,鹬的嘴被重重的河蚌死死地夹住了,这时,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拔出嘴来)想象一下,它会怎么做呢?

2、是呀,鹬有打,又敲,又甩……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指导读好:“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

3、这时,鹬想到了什么办法?

4、读读鹬的话,哪些地方能看出鹬对蚌的威胁?(就等着瞧吧、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指导朗读。

5、你能当一回鹬,读出它的语气来吗?

6、面对威胁,河蚌屈服了吗?从哪看出来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7、理解并指导读“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8、我想你们也能读好蚌得意洋洋的话。(指名读,齐读)

9、下面老师请男同学读鹬说的话,女同学读蚌说的话,一起再现鹬蚌相争的场面。

(三)晓结果,明道理

1、鹬和蚌一个威胁吓唬、一个毫不示弱,(出示填空)一个小时过去了,鹬,蚌,可它们都不愿意退让;两个小时过去了,鹬,蚌,它们还是不愿意退让;三个小时过去了,鹬,蚌它们仍然不愿意退让……

2、指名学生回答。

3、引读“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它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怎样读鹬蚌相争的对话?(指导朗读)

4、出示“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他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渔夫,你想说什么?踏破铁鞋无觅出,得来全不费功夫。)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鹬蚌相争的结果。

5、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四、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

1、如果你是鹬、蚌或者鱼翁的话你希望自己是谁?

2、谁能帮鹬和蚌想想办法,他们怎样做才不会被渔夫捉走?

3、鹬和蚌在鱼翁的网袋里会说些什么呢?

4、如果当双方都放了对方后,结果又会怎样呢?

讲述故事: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

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今后我们在生活中与人发生冲突时,你又会怎么去面对呢?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翁得利

第五篇:鹬蚌相争

《说课稿鹬蚌相争》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五年级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 “教材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弱”,理解词语意思.3.懂得什么是寓言,明白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本课的难点是启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要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陆娣《鹬蚌相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