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提琴入门
在许多小提琴教学中,是以左手拇指在琴颈的运行点的变动连线作为换把的左手轨迹。并以此来确定手型。根据我拉琴的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此有不同观点,因为以此为据,并不能确定和得到不断变化的各个把位正确的手型。也不能解决,把位进而不断上行或下行变化的流畅。还有可能带来在同把位由G弦到E弦手指横向按指变动不确定性的紧张。快速段落不能胜任。及手型的不稳定。音准没有保证。高把位的揉弦会遇到障碍。
我的观点是;小提琴换把轨迹从一把到高把位第十把第十二把的各个把位,应有一条确定的不变的运行轨迹。而这个轨迹不在拇指。它的起点是第一把食指掌关节离开琴颈一些(约一毫米),到琴指板高把位端琴面板最宽部位,的右侧板点。这两点之间的一条虚拟的流线.。左手的换把轨迹是,食根沿着这条流线换把运行。以此带动放松的拇指,拇指带到那算哪,不要去管拇指具体的位置。这条流线从一把到第三把离开琴颈是一个渐宽趋势,三把到第五把离开琴颈有加剧趋势。直到第七把,第九把。再高的把位手掌沿着琴侧板走,但不要挨近琴身。虽然这条虚拟的流线不存在,但它应当时刻限制左手食指根,不要越过这条线。以确保换把运动中稳定的手型。换把中,手掌心不能紧靠琴身,有被逼的感觉。应当主动离开琴身,以便给后面的换把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这样做的好处是;
手型稳定,确保各指间的度数关系。
无论任何把位,按指在G弦到E弦间来回运动时,容易松弛,快速,自如。
拉三个四个八度来回快速换把音阶,音准好,清晰干净,速度快。
各把位的揉弦不受干扰。
换把中经常有音不准的现象。这是因为,1;换把轨迹不对,手型在换把中因琴身迫使形态不断变化。2;换把过紧。3;换把不到位。
那么怎么确定换把到位否?我的经验是;四指确定法 即换把后用四指去按新把位的音,保证手型。不要伸张和紧缩,如果准了就是到位了。如不准,用整个手的移动去调整,切不可移动个别按指调整。这样一定能做到音准确无误,琴友不妨一试。
怎样锻炼较高固定把位的手型呢?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在第三固定把位,食指根离开琴颈。保持在其把位的轨迹上,进行音阶及分解三度级进练习。注意关键是食指根离开琴颈,并随着G弦到E弦食指根逐渐增大些距离。经过这样的练习手型会有质的改进。就能适应其它把位的形态要求。
舍伏契克作品第八号,小提琴换把练习,是一本换把技能极好的专业教材。琴友应当逐条,逐段,逐章。建议用我的换把轨迹方法,作为教长时间的每日必练课目进行学习。
∮淡去的琴声(453123908)2012-4-2 7:34:25 小提琴的自然辩证的哲学与练琴总结
近日也许是重新轨规整整地重新按轨道练习小提琴的原因,又翻看了以前林耀基的教琴笔记,所以也做个总结总结。我觉得西方乐派的小提琴都是很哲学的,从林老师教学中可以看出来(老师是马思聪先生,继承了法比学派,继而留学却吸取了一大部分俄苏学派的精华)。我们可以将其命定为自然的辩证主义教学法。无论是音色还是姿势还是技巧,都是循规蹈矩地遵守着一种科学的自然辩证,即当拿起琴来时,自然就要想到“动”和“静”的方面,“多与少”的方面,从乐谱的理解上来说也需要处理这种关系。譬如vibrato柔弦,首先手指是固定的,然后是波浪型地起伏,而且要辩证分析几种柔弦类型的表达方式——单一的固定的柔弦已经不能处理好众多的歌曲,西方学派尤其反对像中国式的投机取巧只用一种方法去处理众多变化音,而目前所在教学中却还层出不穷,这是我遇到的所有老师都感到这个现状的难改。并且“一定”要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理应得到诟病的。目前我的握弓的位置更加前置——为了摆脱对功根的依赖,减少这种紧张所造成的后果,貌似这种握弓方法在星海和央音也已经普遍(貌似看国外的视频的演奏者握弓位置都是稍前的,基本很少看到国内的情况。)但却有些老师说这是错的,却回答得不系统。还有拇指的方位,我们基本觉得拇指就像老人的拐棍,手指走到哪里拇指才安置在哪里,没有确定的在哪个手指之间。这些都是辩证的,没有百分百的正确和错误,只要符合客观辩证法的内容,就可以接受。我觉得练琴的精髓就是在于“减”。为了达到“匀准美”的基本要求,那就要减少很多演奏当中的多余动作。我在练习帕格尼尼No.24首3度和10度双音的时候,记得在本科总是拉得像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并且非常吃力,音还不准。倒是后来改变了一下练习方法,在每个双音打下指板之前一刹那,弓子放为极慢,听好音准,考虑下一个手指的度量,找到最快按下手指的方法(林耀基老師说是最大节省空间和时间求平衡)和弓子最直最准的动作。由此慢练,三遍可以把音准和清晰度调整出来。我跟朋友说这是“捉蚂蚱”,小时候玩多了,看到一个蚂蚱,心理定下来,动作也定格在最方便的时候思考准确的位置,盖将过去,蚂蚱就到手了。(现在孩子哪里还懂得捉蚂蚱,草地都变成房地产了!)这样,当年练了一百遍还是一个样的东西,却经过“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各个部位在规定完好的接触点使動)。省时省力而准确,因为在“减”的过程中,你的紧张的动作不为被全方位的排除走掉,身心自然,增加了肢体记忆。所以这就是很多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值得可笑的是,受到固化思维的影响,在我练习巴赫无伴奏第一首柔版的时候却又吃不消的时候,因为我一直以为保持手指打指的垂直打指是最利落的。但是事实上这是需要横放手指到n条弦上的歌,横放最为减少时间和空间,我一直在找垂直手指按弦的方法,结果发现,的确是横放地省时省力更放松。看了各位演奏者的问答笔录才知道的。而運弓更加值得庆幸的是用这个偶然机会接触了“圣彼得”学派的秘密,谁也不可能会把弓子的运行过程研究得这么细密。练了一下才发觉果然往时的運弓过于轻飘。以前学的运功理论虽然没错,但却放过了太多的弓段点。圣彼得是海菲茨等人下过苦功练习的運弓法,如果要演奏密如流水的连弓,这个方法再好不过。如果能做到一弓60秒,纯粹是连贯而稳定的,那運弓基本没问题了,这样你对每个弓段点都思考了一遍和摩擦了一遍(当然长期练才成)。林耀基老師说慢弓如逆风行走,带着这个想象,练完的话的确,弓子的音色更有饱和的力度和磁性,运起弓的话特别自然。从这个方面来说,提升练习效率的一个很大前提就是“分”separate。很多练习曲的出现就是把乐曲技巧单方面的抽出来,找一些最方便练习的旋律将其进行练习。当然,最基本的是左右和右手分开来练习。左手可以练习某个曲目的按指打指,右手可以练习某个曲目的空弦運弓。也可以对每一个音进行多次地演奏,加强在脑子里的效果。我在练习萨拉萨迪的《流浪者之歌》跳弓部分就是这样:先空弦练习跳弓——把手臂和小臂放下,相对是静止的,然后在A,E弦大幅度地摆动手腕,继而在一条弦上摆动手腕,逐渐加快,变得密密麻麻的话就是清晰的跳弓了,这样减少了大小臂的用力,在演奏这些多而长的跳弓中非常省力。当跳弓稳定之后,让左手开始按弦,每音4遍,顺应这种跳弓逐渐减少。这就是分的练习法则。Separate的练习有助于大脑和手指记忆,又能让声音清晰,几遍过来一首歌也熟悉了,比拉100遍笼统地演奏优越得多,练得太快分析难以变细,再加上重复很有可能把坏的多余动作固定下来。林耀基老師说“要建设发展而不要搞破坏,宁愿慢一点,深刻一点。” 再举一个例子,Paganini的NO.24随想曲第八变奏,是一套快速变换的和弦,初看起来极度难按的手指。我练习的时候将其先变成No.1一样的来来回回的琶音练习如第一小节 上弓6 1 3 下弓3 16,上弓1 3 3 下弓 3 3 1,上弓7 2 3 下弓3 2 7,上弓6 1 3 下弓 3 1 6,这样,你的手指会变得非常稳定,发音也比较清晰,逐渐的变成单纯的上弓或者下弓练习,这样第八变奏也显得轻而易举。同样的道理,最后一个变奏也可以将双音旋律进行琶音的练习进行。我将这些方法对广到练习巴赫的无伴奏去,那么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因而进行辩证的方法练习,处理动与静,多与少,一切根据时间空间来指定练琴的策略,懂得“减”灵活地“分”,我一直把其当作一种精髓。让你的演奏也可以变得稳定起来。
∮淡去的琴声(453123908)2012-4-2 8:10:56 ∮淡去的琴声上传共享文件3个四个标准音[分享]四个标准音的MP3和校音软件.mp3、格什温-海菲茨《序曲1》GERSHWIN-HEIFETZ《PRELUDE I》To Leo and Frankie(jpg).rar、校音 小提琴的自然辩证的哲学与练琴总结
近日也许是重新轨规整整地重新按轨道练习小提琴的原因,又翻看了以前林耀基的教琴笔记,所以也做个总结总结。我觉得西方乐派的小提琴都是很哲学的,从林老师教学中可以看出来(老师是马思聪先生,继承了法比学派,继而留学却吸取了一大部分俄苏学派的精华)。我们可以将其命定为自然的辩证主义教学法。无论是音色还是姿势还是技巧,都是循规蹈矩地遵守着一种科学的自然辩证,即当拿起琴来时,自然就要想到“动”和“静”的方面,“多与少”的方面,从乐谱的理解上来说也需要处理这种关系。譬如vibrato柔弦,首先手指是固定的,然后是波浪型地起伏,而且要辩证分析几种柔弦类型的表达方式——单一的固定的柔弦已经不能处理好众多的歌曲,西方学派尤其反对像中国式的投机取巧只用一种方法去处理众多变化音,而目前所在教学中却还层出不穷,这是我遇到的所有老师都感到这个现状的难改。并且“一定”要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理应得到诟病的。目前我的握弓的位置更加前置——为了摆脱对功根的依赖,减少这种紧张所造成的后果,貌似这种握弓方法在星海和央音也已经普遍(貌似看国外的视频的演奏者握弓位置都是稍前的,基本很少看到国内的情况。)但却有些老师说这是错的,却回答得不系统。还有拇指的方位,我们基本觉得拇指就像老人的拐棍,手指走到哪里拇指才安置在哪里,没有确定的在哪个手指之间。这些都是辩证的,没有百分百的正确和错误,只要符合客观辩证法的内容,就可以接受。我觉得练琴的精髓就是在于“减”。为了达到“匀准美”的基本要求,那就要减少很多演奏当中的多余动作。我在练习帕格尼尼No.24首3度和10度双音的时候,记得在本科总是拉得像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并且非常吃力,音还不准。倒是后来改变了一下练习方法,在每个双音打下指板之前一刹那,弓子放为极慢,听好音准,考虑下一个手指的度量,找到最快按下手指的方法(林耀基老師说是最大节省空间和时间求平衡)和弓子最直最准的动作。由此慢练,三遍可以把音准和清晰度调整出来。我跟朋友说这是“捉蚂蚱”,小时候玩多了,看到一个蚂蚱,心理定下来,动作也定格在最方便的时候思考准确的位置,盖将过去,蚂蚱就到手了。(现在孩子哪里还懂得捉蚂蚱,草地都变成房地产了!)这样,当年练了一百遍还是一个样的东西,却经过“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各个部位在规定完好的接触点使動)。省时省力而准确,因为在“减”的过程中,你的紧张的动作不为被全方位的排除走掉,身心自然,增加了肢体记忆。所以这就是很多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值得可笑的是,受到固化思维的影响,在我练习巴赫无伴奏第一首柔版的时候却又吃不消的时候,因为我一直以为保持手指打指的垂直打指是最利落的。但是事实上这是需要横放手指到n条弦上的歌,横放最为减少时间和空间,我一直在找垂直手指按弦的方法,结果发现,的确是横放地省时省力更放松。看了各位演奏者的问答笔录才知道的。而運弓更加值得庆幸的是用这个偶然机会接触了“圣彼得”学派的秘密,谁也不可能会把弓子的运行过程研究得这么细密。练了一下才发觉果然往时的運弓过于轻飘。以前学的运功理论虽然没错,但却放过了太多的弓段点。圣彼得是海菲茨等人下过苦功练习的運弓法,如果要演奏密如流水的连弓,这个方法再好不过。如果能做到一弓60秒,纯粹是连贯而稳定的,那運弓基本没问题了,这样你对每个弓段点都思考了一遍和摩擦了一遍(当然长期练才成)。林耀基老師说慢弓如逆风行走,带着这个想象,练完的话的确,弓子的音色更有饱和的力度和磁性,运起弓的话特别自然。从这个方面来说,提升练习效率的一个很大前提就是“分”separate。很多练习曲的出现就是把乐曲技巧单方面的抽出来,找一些最方便练习的旋律将其进行练习。当然,最基本的是左右和右手分开来练习。左手可以练习某个曲目的按指打指,右手可以练习某个曲目的空弦運弓。也可以对每一个音进行多次地演奏,加强在脑子里的效果。我在练习萨拉萨迪的《流浪者之歌》跳弓部分就是这样:先空弦练习跳弓——把手臂和小臂放下,相对是静止的,然后在A,E弦大幅度地摆动手腕,继而在一条弦上摆动手腕,逐渐加快,变得密密麻麻的话就是清晰的跳弓了,这样减少了大小臂的用力,在演奏这些多而长的跳弓中非常省力。当跳弓稳定之后,让左手开始按弦,每音4遍,顺应这种跳弓逐渐减少。这就是分的练习法则。Separate的练习有助于大脑和手指记忆,又能让声音清晰,几遍过来一首歌也熟悉了,比拉100遍笼统地演奏优越得多,练得太快分析难以变细,再加上重复很有可能把坏的多余动作固定下来。林耀基老師说“要建设发展而不要搞破坏,宁愿慢一点,深刻一点。” 再举一个例子,Paganini的NO.24随想曲第八变奏,是一套快速变换的和弦,初看起来极度难按的手指。我练习的时候将其先变成No.1一样的来来回回的琶音练习如第一小节 上弓6 1 3 下弓3 16,上弓1 3 3 下弓 3 3 1,上弓7 2 3 下弓3 2 7,上弓6 1 3 下弓 3 1 6,这样,你的手指会变得非常稳定,发音也比较清晰,逐渐的变成单纯的上弓或者下弓练习,这样第八变奏也显得轻而易举。同样的道理,最后一个变奏也可以将双音旋律进行琶音的练习进行。我将这些方法对广到练习巴赫的无伴奏去,那么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因而进行辩证的方法练习,处理动与静,多与少,一切根据时间空间来指定练琴的策略,懂得“减”灵活地“分”,我一直把其当作一种精髓。让你的演奏也可以变得稳定起来。
雅安∮淡去的琴(453123908)2012-4-2 7:38:42 有关小提琴换把轨迹,手型
在许多小提琴教学中,是以左手拇指在琴颈的运行点的变动连线作为换把的左手轨迹。并以此来确定手型。根据我拉琴的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此有不同观点,因为以此为据,并不能确定和得到不断变化的各个把位正确的手型。也不能解决,把位进而不断上行或下行变化的流畅。还有可能带来在同把位由G弦到E弦手指横向按指变动不确定性的紧张。快速段落不能胜任。及手型的不稳定。音准没有保证。高把位的揉弦会遇到障碍。
我的观点是;小提琴换把轨迹从一把到高把位第十把第十二把的各个把位,应有一条确定的不变的运行轨迹。而这个轨迹不在拇指。它的起点是第一把食指掌关节离开琴颈一些(约一毫米),到琴指板高把位端琴面板最宽部位,的右侧板点。这两点之间的一条虚拟的流线.。左手的换把轨迹是,食根沿着这条流线换把运行。以此带动放松的拇指,拇指带到那算哪,不要去管拇指具体的位置。这条流线从一把到第三把离开琴颈是一个渐宽趋势,三把到第五把离开琴颈有加剧趋势。直到第七把,第九把。再高的把位手掌沿着琴侧板走,但不要挨近琴身。虽然这条虚拟的流线不存在,但它应当时刻限制左手食指根,不要越过这条线。以确保换把运动中稳定的手型。换把中,手掌心不能紧靠琴身,有被逼的感觉。应当主动离开琴身,以便给后面的换把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这样做的好处是;
手型稳定,确保各指间的度数关系。
无论任何把位,按指在G弦到E弦间来回运动时,容易松弛,快速,自如。
拉三个四个八度来回快速换把音阶,音准好,清晰干净,速度快。
各把位的揉弦不受干扰。
换把中经常有音不准的现象。这是因为,1;换把轨迹不对,手型在换把中因琴身迫使形态不断变化。2;换把过紧。3;换把不到位。
那么怎么确定换把到位否?我的经验是;四指确定法 即换把后用四指去按新把位的音,保证手型。不要伸张和紧缩,如果准了就是到位了。如不准,用整个手的移动去调整,切不可移动个别按指调整。这样一定能做到音准确无误,琴友不妨一试。
怎样锻炼较高固定把位的手型呢?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在第三固定把位,食指根离开琴颈。保持在其把位的轨迹上,进行音阶及分解三度级进练习。注意关键是食指根离开琴颈,并随着G弦到E弦食指根逐渐增大些距离。经过这样的练习手型会有质的改进。就能适应其它把位的形态要求。
舍伏契克作品第八号,小提琴换把练习,是一本换把技能极好的专业教材。琴友应当逐条,逐段,逐章。建议用我的换把轨迹方法,作为教长时间的每日必练课目进行学习。
雅安∮淡去的琴(453123908)2012-4-2 8:07:19 ∮淡去的琴声上传共享文件3个格什温-海菲茨《序曲1》GERSHWIN-HEIFETZ《PRELUDE I》To Leo and Frankie(jpg).rar、四个标准音[分享]四个标准音的MP3和校音软件.mp3、校
放松其实是一个特别玄妙的词儿,是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在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或许大家都知道要放松,但事实上却并不容易做到。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于放松的一些体会。放松从感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能够敏感地对正在做的动作有一个最快速的反应。什么意思?例如右手的状态如果是松的话,握弓的手指是可以感受到琴弦的振动。左手如果是松的话可以快速的抬落,颤音的频率也可以变快。那么如何来达到这个放松的状态呢? 放松的对立面是紧张,个人认为消除每一个紧张的因素,是做到尽可能放松的好办法,毕竟拉琴肯定是要用力的,但这个力用多少?梅纽因有一句话说的很妙:用最小的力气演奏出最大的演奏效果。这个力气个人觉得就是最合适的力度。那如何消除紧张呢?我认为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而不是同时顾及几个方面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得有一次同张世祥的学生交流时,那位学生说道:张老师每节课会只会改进一个问题。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音准节奏发音一起讲,有时还要讲处理等等,这么多问题,难道只讲一个吗?事实上,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也完全知道自己音准或节奏有问题,但就是控制不了。因为注意力分散之后,来不及顾及这么多方面。所以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例如,今天我就要把节奏拉准,至于音准怎么样先放一下,并不是不重要,而是这节课学习时先以节奏为主,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节奏上。我曾试验过四个小组课的孩子,背谱将“瑶族舞曲”齐奏,并告诉他们,将注意力放在节奏上,几次录音之后,可以做到同节拍机完全吻合。大家也可以试试,但注意前提,一定要背谱,很熟的曲子,否则注意力又会到谱子上去。
以上是我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总结,各位老师也来谈谈如何放松吧
第二篇:小提琴学习心得
小提琴学习心得
学习小提琴已经快一年了,我想藉此机会把自己学习小提琴的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众所周知,小提琴是最难学的乐器,而且远远难度远远超出其它乐器许多,作为乐器王后,她有着不同的档次,小至几百元,大致几万甚至几百万,甚至有的天价小提琴高达几千万美金,而高档的琴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穿透力。相对于乐器之王钢琴来说,普通的大概在一至两万,好点的也不过三四万。除非质量太好的三角琴才高达几百万甚至上亿。价格本身是极其昂贵,再加上体型巨大,不易移动,这些更说明了小提琴的巨大优越性。而且现在可以用电脑模拟钢琴键盘自由弹奏,音色甚至不亚于普通钢琴,但小提琴是无法模仿的。因为对于小提琴,人本身就可能成为小提琴的一部分,自身的性质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占了很大比重,也就是说人对琴要有很强的自主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流出的是很不一样的感觉,这里指的是心灵上的触动。当然不管是对小提琴的技术还是音乐表现上面难度都是相当大的。
首先我会介绍一下与小提琴的自身性质相关的知识。不管是对于一个初学者还是对于一个演奏家,在小提琴的选购上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初识小提琴的人一般建议用半手工的小提琴比较合适,选用面板比较亮,背板比较柔滑的较好。因为如果外表不太好看,放上去不太舒服,容易打消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当然音色是首选,不过半手工的小提琴音色不会太差,价格一般在六百至八百之间。而网上很多说初学者应该用300-400的普及琴,其实我不太建议,初学者建立良好的听音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有过三至五年的学习者来说,选用手工琴要特别注意,其一,手工琴的音色虽好,但制琴师一般不会将它开发,所以手工琴的音量音色在开始的时候大都不会让人满意。但是好的小提琴是通人性的,经过演奏者与琴长时间的磨合,弓子逐渐能适应琴本身这套系统,音量会逐渐增大,并保持在一个均衡状态,而对于它的音色,需要演奏家长时间的与它相处,手工琴的音色一般是越变越好的。但对于普通琴,面板很薄,所以音色无法改变,一开始声音就很尖,音量很大。在选购手工琴时,建议先看一下琴本身整体的和谐度,主要看釉色是否一致光滑、细腻、均衡,琴纹是否整体和谐、饱满,琴身是否舒服。接下来要细看共鸣箱内的银主安装是否对称,稳健,是否和谐,共鸣箱的厚度如何,是否有风干的痕迹,内里有无杂质,要仔细查看琴码的脚是否有过偏移,是否沿着E弦的方向,琴码的打磨要较为平整为好。对于材料的选择可不必细看,因为实木枫木,手工琴在这方面的选择上都是十分注意的。再看一下,指板上按指是否舒服,琴头是否平,琴弓放到合适的位置,即甩起来似动非动的感觉为好。看一下发音是否和谐,容易。触弦的感觉如何,声音是否有穿透力,抛弓是否能经久不息,g弦要深沉而不出现杂音,d弦要古朴,a弦要明亮柔和,e弦要高亢,穿透力强。总之,要从音的饱满度,宽度,穿透力,亮度,和谐度,共振强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要感觉音是从f孔出来的。
其次是初学者在学习小提琴技巧时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小提琴的技术有:分弓,连弓,断奏,跳弓,飞跳弓,抽弓,击弓,双音,滑弓,击弦,柔弦,颤弦等,各大技术中又分出很多小技术,配合速度和力量,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其中分弓和连弓是技术的基本,在分弓当中,尤其是几条弦上的连续分弓,要先瞄准是换到哪几条弦上,换到什么位置,有什么规律,其次在换的时候要用慢的分弓,分弓要小,不要用太多的弓子,但速度一定要慢,要换到心中有数。而在断奏的学习中,有几点显得尤其重要。1.不要认为断奏就一定要强迫弓子去压弦,而应该是你的双手与弓子配合好,要有一种似断非断的感觉;2.断奏时尽量用中下弓,气息断的变化应该有明显的突出,要走的有力度,有层次感;3.断奏时一定要把握,手用三分力,换弓七分身;弓子本身要能出七分的力量。
第三篇:小提琴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小提琴演奏 第一学期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器乐演奏方向学生的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小提琴演奏技术,完善小提琴演奏技能技巧。达到一定的专业的演奏水平,并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小提琴练习方法、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处理作品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小提琴专业课教学。与此同时,通过介绍、分析、欣赏古今中外的小提琴名家名曲,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教授小提琴演奏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通过循序渐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曲的训练,配以程度相当的中外经典乐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各种技能,把握不同时期与流派的小提琴作品风格,培养和提高一定的演奏技能技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艺术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小提琴专业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学生的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辅以欣赏法、讨论法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作业以实践演奏训练为主,每次的作业要求在下一次课时当堂演奏,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训练效果适当调整训练进程与方法。同时,要求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讨论,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使 用 教 材:
《赫利美利小提琴音阶体系》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42首》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小提琴比作品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音协小提琴考级标准教材》 新华出版社,2000年
四、理论参考书:
1.《弓弦上的辉煌》 王玉桓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2.《小提琴经典作品演奏解释》 莱奥波尔德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3.《怎样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 华乐出版社 2003年 4.《小提琴艺术全览》 洛秦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5.《中国小提琴音乐》 钱仁平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年 6.《弦乐艺术史》 张蓓荔、杨宝智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授课时间:1课时/周
总 学 时:18 讲授:10 实践:8
小提琴演奏 第一学期总体教案
题 目: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及乐曲 课时安排:18课时 教学课型:实践课
教学目的:
1、掌握两个八度的大、小调音阶与琶音的练习要点
2、对顿弓、颤音等技巧有一掌握能力
3、对所学乐曲的风格、技巧、情绪把握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
1、两个八度的大、小调音阶与琶音的练习
2、顿弓、颤音等技巧的学习。
教学难点: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方法与媒介:讲授法、分析法、练习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基本功练习:
两个八度的大、小调音阶与琶音的练习
二、练习曲:
三、乐曲曲库介绍
1、《G大调协奏曲》 维瓦尔第 曲
这首作品由三个乐章构成,分别是快慢快的结构形式,第一乐章热情、激烈、奔放情绪相当饱满,第二乐章情绪舒缓下来,声音柔和,安静,第三乐章与第一乐章进行呼应。练习要求:
第一乐章:4/4拍,要求学生用较强的力度、丰满的音色做出效果。注意弓段分配清楚,指法清晰准确,节奏节拍稳定,乐段、乐句层次分明。
第二乐章:用弱而清晰的均匀的声音并用带有柔和舒缓的情绪奏出韵段的效果。第三乐章:3/8拍,情绪再次热烈起来,注意3/8拍强——弱——弱的节拍、节奏特点。
2、《牧歌》 沙汉昆曲
这是一首三段式作品,呈示段的旋律悠扬、宽广、抒情,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牧民放声歌唱,如画卷般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展开段:情绪稍微激昂、热情,速度加快、级进上行的音调表现了更为热烈的情绪。再现段:与呈示段进行呼应,用一个更加舒缓、柔慢的速度把旋律漫漫收住。练习要求:
音色的控制与把握能力是练好乐曲的关键,声部进行要求干净清晰,尤其注意换把的控制和处理。断句清楚,乐段、乐句呼吸自然、结构分明。
课程教学内容进程、课时安排 第一学期(34课时)第一单元(8课时)
一、音阶
1、C大(C小)音阶与琶音
2、C大(C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克莱采尔NO.2、4、6、8首
2、马扎斯NO.5、7、10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G大调第二十三协奏曲》第一乐章 《g小调第三学生协奏曲》 塞兹曲
2、中国作品
《红军哥哥回来了》 赵薇 编曲 《夏夜》 杨善乐 曲
《新疆之春》 马耀先、李中汉 曲第二单元(8课时)
一、音阶
1、F大(f小)音阶与琶音
2、F大(f小)双音音阶
维奥地 曲
二、练习曲
1、克莱采尔NO.10、12、14首
2、马扎斯NO.12、13、15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D大调第四学生协奏曲》 塞兹曲 《小夜曲》 舒伯特曲
《D大调第四奏鸣曲》 亨德尔曲
2、中国作品
《春节序曲》 司徒华城 编曲
《黎家代表上北京》 何东、李超然 曲 第三单元(8课时)
一、音阶
1、G大(g小)音阶与琶音
2、G大(g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克莱采尔NO.15、17、18首
2、马扎斯NO.20、23、25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天鹅》 圣桑 曲
《G大调第23协奏曲》第三乐章维奥地 曲 《西西里与利戈顿舞曲》 佛朗克 曲
2、中国作品
《渔舟唱晚》 黎国荃 编曲 《牧歌》 马思聪 曲 第四单元(8课时)
一、音阶
1、降B大(降b小)音阶与琶音
2、降B大(降b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克莱采尔NO.20、21、22首
2、马扎斯NO.20、23、24首
3、菲奥里洛NO.6、16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C大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顿 曲 《G大调第三协奏曲》第一、二乐章 莫扎特 曲 2 中国作品
《红河山歌》 廖胜京 曲 《跳龙灯》 马思聪 曲 第五单元(2课时)复习
第二学期(34课时)第一单元(10课时)
一、音阶
1、D大(d小)音阶与琶音
2、D大(d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克莱采尔NO.25、26、28首
2、马扎斯NO.26、28、29首
3、顿特NO.5、6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a小调第九协奏曲》第一乐章 贝利奥特 曲 《a小调第七协奏曲》第一、二、三乐章 罗德曲
2、中国作品
《思乡曲》 马思聪 曲 《庆丰收》 张靖平曲 第二单元(10课时)
一、音阶
1、降E大(降e小)音阶与琶音
2、降E大(降e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克莱采尔NO.34、35首
2、马扎斯NO.43、46首
3、顿特NO.8、10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叙事曲》 波隆贝斯库 曲 《辉煌的快板》 哈夫 曲
2、中国作品
《海滨音诗》 秦咏诚 编曲 《伟大的北京》 刘自立 曲 第三单元(10课时)
一、音阶
1、A大(a小)音阶与琶音
2、G大(g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罗德NO.2、8、17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a小调第22协奏曲》维奥地 曲 《沉思》马思涅 曲
2、中国作品
《喜见光明》 李自立 编曲 《节日的喜悦》 权吉浩 曲 第四单元(4课时)复习
第三学期(17课时)第一单元(8课时)
一、音阶
1、降A大(降a小)音阶与琶音
2、降A大(降a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罗德NO.21、24首
2、顿特NO.14、17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g小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 布鲁赫 曲 《青年协奏曲》第一章 卡巴涅夫斯基 曲
2、中国作品
《回旋曲》 马思聪 曲 《金色的炉台》 陈钢 曲 第二单元(8课时)
一、音阶
1、E大(e小)音阶与琶音
2、E大(e小)双音音阶
二、练习曲
1、维尼亚夫斯基NO.2、5、6首
2、顿特NO.11、12、22首
三、乐曲
1、外国作品:
《b小调第三协奏曲》 圣桑 曲 《无穷动》 里斯 曲 《前奏与快板》 克莱斯勒 曲
2、中国作品
《阳光照耀塔吉库尔干》 陈钢 曲 《苗岭的早晨》 陈钢 曲 第三单元(1课时)
复习
四、教学要求:
1、通过音阶、乐曲、练习曲的训练,巩固提高所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音阶、琶音、双音、和弦、泛音以及各种弓法与演奏法。
2、进一步开阔视野,熟悉各种类型、风格的乐曲,增强演奏能力和处理作品能力。
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学会独立理解、处理乐曲,能根据乐曲需要控制不同的音色、力度,提高对乐曲风格、感情的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与交流,逐步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小提琴的教学能力
五、教学程度和规格
第三学期选择选修小提琴的学生,应是小提琴课学习成绩优良者(80分以上),程度在开塞练习曲以上,在小提琴学习上有潜力、有发展的学生,通过本人申请,器乐教研室审核,经领导批准,考试成绩合格方可选修本课程。学习年限为三个学期。
选修小提琴的学生,除了在技巧、程度上继续提高外(修毕业时至少要达到小提琴考级八级以上水平),还应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适当参加艺术实践,完成一定量独奏、协奏的演出任务。
对个别素质好,有潜力的学生学习类型与数量由各专业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安排,在此不作具体规定。
六、考核方式
三个学期均为考试 学生上台演奏 器乐教研室教师集体评分
第四篇:小提琴教程
前言
虽然五百年来小提琴教学已经系统的形成了以沃尔法特,开塞,马扎斯,克莱策尔,罗德,顿特……等等为主的教材体系,但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学和做的东西更多,而用于学习小提琴的时间就更少了……于是,既大大减少练习曲教材数量又保证演奏质量已成为国外小提琴教学的新趋势。本教程借鉴了很多欧美最新教材里的新方法:最简单的基本功——最简单的小乐曲,稍加难度的基本功——稍加难度的乐曲,较复杂的基本功——较复杂的乐曲…….来编排教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感悟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故本教材的学习内容前后安排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不同情况作适当调整,小提琴教学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不能一刀切,灵活地利用本教程是我所提倡的。
大约二次大战后,国外开始出现全新的小提琴教学法,即基本放弃或部分放弃上述传统教材,另辟捷径从而大大提高了练琴效率。目前已被世界各国音乐学院逐渐接受并采纳,反观国内小提琴教材和考级曲集还是以传统练习曲为主,因此有必要引进国际最新教学理念,让广大学琴者受益。这也是我编写本教材的宗旨。
本教材共有二册,第一册为入门至初中级程度,第二册为中级至高级程度。另外本教材以针对性较强的精简短小练习来代替传统练习曲。其中大多数的内容是国内从未出版过的。当然目前国内大多数小朋友的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参加考级故本教材的编辑完全可以与考级相对应的。一般学完本教材第一册即可考五级左右的级别。学完本教材第二册即可考九级和十级。另希望师生注重二重奏的培训,对学生的节奏,音准,强弱控制有很大好处,且对乐感的培养以及学会听别的声部和默契配合都有很大好处。
章步军(网名巴顿老师)2007年夏
学术资料
内部交流
小提琴的简单介绍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她在乐器中占有极重要位置,是交响乐团的支柱,也是其它小乐队的基本元素,当然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小提琴的出现已至少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可考证的对小提琴最早明确记载是公元1556年出版于法国里昂的《音乐摘要》。那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如果加上她的前身(定型前)的历史那就更长了。
小提琴的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她的发音近似人声,适合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戏剧性的强烈情感。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作曲家为小提琴写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演奏家又在小提琴上发展了精湛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得她更加吸引人,从而被称为乐器中的女王。小提琴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合奏,故被很多爱好艺术之人士所喜爱,也是很多孩子的想往。小提琴是通过琴弓对琴弦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因此怎样让她发出优美的声音是具有物理上的科学性的。
选自章步军写于1999年的教学笔记
第五篇:梨子小提琴
梨子小提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梨子小提琴》,我说课的流程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活动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活动过程。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梨子小提琴》是一个情节有趣的童话故事。由小松鼠捡到一个梨子做成了小提琴,引发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篇幅相对适中,语言简洁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小松鼠做小提琴的故事。这则童话故事优美的意境和音乐的熏陶。吸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同时教育幼儿与同伴之间要和睦相处,友爱团结。
二、说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温馨、友爱的情感色彩。(重点:倾听故事是理解故事、学习表演的前提,而且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也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理念。)2.尝试用与故事想匹配的语言和动作表演故事。
(难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是进行表演的基础,在表演中需要幼儿和同伴合作、商量分角色来进行;由于故事中没有直接的对话,需要幼儿自己来组织语言并表演,这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懂得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幼儿不懂得与他人有好交往相处,这则故事可以让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睦友爱。)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能力。
(2)活动难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小提琴上掉下来的叫音符,种子发芽了为什么也叫音符。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
四、说教法
(一)、说活动准备
1、《梨子小提琴》教学挂图,故事课件一套。
2、录音磁带
(二)说教法(1)直观法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
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
(2)提问法
提问发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运用思维,并根据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3)猜测讨论法
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进幼儿积极言语。
五、说学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幼儿通过观看图片或者课件直接获取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猜测和讨论中无拘无束的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是锻炼幼儿说话的一个好机会。
六、说活动过程
1、从前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到处都有音乐。也许你们会问“森林里拿来的音乐呢?”说起来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出示挂图将故事完整的讲解一遍。
3、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谁,捡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呢?
(2)狮子、狐狸为什么不吃小动物?他们去干什么?
(3)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呢?
(4)为什么小提琴上掉下来叫音符?
(5)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呢?
(6)种子发芽了为什么也叫音符?
(7)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小提琴呢?
4、活动延伸。
师:故事中的小松鼠做了梨子小提琴,用优美的音乐感染了同伴,使森林里充满了友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和同伴有好相处、和睦友爱呢?
(这样的提问让幼儿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来思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也萌发幼儿的其他情感。)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梨子小提琴》这则童话故事篇幅相对适中,语言简洁优美,从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小松鼠做小提琴后的故事,这则童话故事优美的意境和音乐的熏陶教育幼儿与同伴之间要和睦相处和友爱。
2.教育价值:这是一个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活动内容,在教师的配乐讲述中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在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时可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合作、等待能力的培养;故事中的词句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年龄判断: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为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奠定了基础,而且大班孩子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强,这有利于幼儿学说故事语言能力的提高,另外,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这能够促使幼儿在故事表演中的角色分配,能够促进表演活动有效开展。因此我将本次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温馨、友爱的情感色彩。
(重点:倾听故事是理解故事、学习表演的前提,而且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也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理念。)
2.尝试用与故事想匹配的语言和动作表演故事。
(难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是进行表演的基础,在表演中需要幼儿和同伴合作、商量分角色来进行;由于故事中没有直接的对话,需要幼儿自己来组织语言并表演,这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懂得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幼儿不懂得与他人有好交往相处,这则故事可以让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睦友爱。)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小动物头饰、音乐、故事挂图。
1.小动物头饰:是为了让幼儿在表演时用来区分各自的角色,促进幼儿表演。活动后可以丰
富区域角,让幼儿利用头饰再次进行表演。
2.音乐:结合故事内容,教师配乐讲述故事,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容易感受故事美的意境。
3.故事挂图: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故事内容,为角色表演做铺垫。4.梨子:以梨子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梨子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师:小朋友瞧,这是什么呀?
(教师以梨子的直接出示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去倾听故事。)
(二)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这个梨子被小松鼠捡去了,他会用来干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好听的故事。(教师在讲述故事前的提问有利于集中幼儿,并提高幼儿倾听的效果。在教师第一次讲述完之后,倾听能力较好的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故事中的内容;但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还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因此我通过下一环节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三)结合挂图再次讲述,进一步了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再次讲述故事。(挂图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为故事表演做铺垫。)
2.师:小朋友听出来了吗?小松鼠是怎样拉小提琴的?(当幼儿回答之后,我会请幼儿学习拉小提琴,我故事表演做准备。)
3.师:狐狸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狮子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这里的提问是我结合故事内容对幼儿进行地有秩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梳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了呢?(通过提问让幼儿知道掉下来的是梨子的核,核掉在地上有发芽长大结出很过梨子,就这样树林里到处都可以听见音乐声,到处都是快乐。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对于故事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为表演做好铺垫。)
(四)组织与故事相关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进行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可以巩固幼儿对故事的记忆、理解,也是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等社会性发展的良好途径。)1.师幼表演 2.同伴表演 3.集体表演
(教师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进入故事表演,这样可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顺利完成表演。另外多种形式的表演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合作,使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师:故事中的小松鼠做了梨子小提琴,用优美的音乐感染了同伴,使森林里充满了友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和同伴有好相处、和睦友爱呢?(这样的提问让幼儿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来思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也萌发幼儿的其他情感。)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引入主题——欣赏故事——感受故事内涵
——故事表演——延伸活动五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使整个活动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