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复述—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4-75381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7 10:15: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复述—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复述—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湖南省祁阳县潘市镇二中 李湘辉

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

一、复述是调动学生多元思维的最基本练习

语文教学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理解词义,体会主旨,思忖结构特点。而要读有所得,就必须在读懂、读熟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字词句章、理义情法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读是基础,熟是关键。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 生的记忆、思考、说话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训练。

记忆是复述的准备阶段。要记住一些重要的词语、过渡性的语句和段落、写作要素,这就迫使学生逐句地用心去细读,树立口脑并用、扎扎实实的良好学风。学生反复读、反复记就为复述做好了准备。

思考是复述的创造阶段。复述并不是 要求学生被动地搞文字搬家。它既不同于课文背诵,又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它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不同文体的课文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课文的 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取舍和联想思维,并认真择词造句,组织安排材料,通过自己 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 地复述出来,做到中心突出,主次分明,语言清楚流畅,动作协调,仪态大方。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它进一步强化了记忆。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重视对课文的复述,如复述“武陵打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个题目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一定考虑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渔人在桃花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后来又是怎样离开桃花源的?离开桃花源后又做了些什么?在这一连串内容中哪一个是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一定是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复述时对这些问题会想得更详细具体,同时对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王国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作者的政治主张的理解也就落到了实处;而对离开桃源后的情节就尽量简化。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说话是复述的操作实践过程。复述的最大特点是用口说。复述训练坚持得好,就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张口的习惯,克服那种在众人面前说话张口结舌、羞涩局促、语无伦次的毛病,逐步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而且有利于他们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协调一致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复述应该重视的几个环节

通过课文复述,稳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长期的训练工作。它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效益。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课文复述这一重要环节呢?

(一)要明确复述的中心,不要面面俱到。例如《我的老师》

这篇记叙文,按照“回忆一依恋一思念”的感情线索,第一大段写难忘老师。第二大段写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在叙事中融会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情,表现了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第三大段写别后思念。以上内容,如果不分主次地都要求学生复述,一方面由于课文较长,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势必会加重学生课堂负担; 另一方面平均分配力量也会冲淡主题,效果不一定好,也不符合精讲多练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我就紧紧抓住“梦中寻师”这一情节,要求学生复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学生既深深地把握了记叙的六个要素,而且还把握了作者对老师思念的纯真亲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有些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复述的中心。如《故乡》重点让学生复述中年闰土的形象,让学生领会什么原因使 一个少年英雄到中年变成木偶人,从而加深对造成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弊、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以及对鲁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强烈愿望的理解。《死海不死》可以让学生复述“死海” 的死,也可以复述“死海”的“不死”,还可以复述死海的前景和未来。这主要看你的教学目的怎样定,但不论复述哪方面内容,都应紧紧抓住科普说明文语言通俗、准确、生动的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根据文体特点,复述要形式多样,不要千篇一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复述的形式。一般来讲,复述的主要形式有全文复述、片断复述、场面复述、人物形

象复述、提纲式复述、对话式复述和创造性表演复述等。我在教《狼》时,就让学生全文复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全过程,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主题。教《一件珍贵的衬衫》,让学生片断复述衬衫的来历,学习记事文可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组织材料的写法。教《分马》,让学生重点复述老孙头相马、牵马、夸马、骑马、打马的场面,理解翻身农民分到胜利果实后的喜悦心情和他自身存在的难以克服的缺点。教《一面》,让学生复述对鲁迅肖像三次由远到近的观察描写,体会细节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教《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让学生列提纲复述书的演变过程。教《刘胡兰慷慨就义》,让学生分 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复述表现刘胡兰英勇不屈、大义凜然的精神。教《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分角色复述骗子行骗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既模仿他们的动作、表情、言行即兴表演,还要表述各自的内心活动,并进行课堂评议。运用这些灵活多样的复述方 法,使学生感到趣味横生,参与意识增强,课堂中人人都想跃跃一试,一展风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复述的练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我在讲授《我的小桃树》这篇文章时,预习时要求学生全文复述,并提出了几点要求:为什么说它长的不是地方?为什么说它长得很委屈?为什么一再说它长得瘦小?为什么着重写它在风雨飘摇中受摧残的情景?原来估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复述是满有把握的,可是课堂上一试全乱了套,只好边读边引导边复述,整整一节课才将课文寓意弄懂。

课后细细一想,原来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一些表面上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师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在后来的复述练习中,我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搞一些小范围的记忆性复述,让学生尽量使用课文中的语言;后来逐渐引导学生大范围的复述,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边读边对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取舍,并在小本子上记下复述的要点,尽量用自己的话去说;然后再增加一些创造性的复述方法,如倒叙变为顺叙,第三人称换为第一人称,特别是上文提到的让学生上台表演复述,台下评议等方法,在这些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文水平。

(四)复述的练习要从长远计议,不要半途而废。复述是调动学生记忆、思考、模仿的最基本的语言训练,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年级确定语言训练的重点,抓实在的东西。对于确定的训练目的一定要坚持达到,一次不成,可以二次三次,直至学生掌握。建议今后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测试,要将复述溶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内容。要听学生普通话发音是否准确,读音是否清晰流畅,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完整、生动、简明,语态是否自然和谐,有无语病,思维是否敏捷等。只有从以上诸方面全面去衡量,才能使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二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Microsoft Word 文档

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得到了重视。但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真正意识到学生“说”的重要性。

“说”是否重要?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大诗人海涅也说:“语言(含书面的和口头的)可以把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可以把侏儒变成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开放的社会已不再把说话隐讳曲折、谈吐文绉绉、出语细声奶气公认是一种美德了。被待为座上客的是那些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得体大方、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的口才大师。

因此,“说”本身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倾注感情。唯有了情,我们教师才悉心去研究,学生的“说”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因为,“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要有个“序”。“没学会走先学跑是不行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斗,反倒停滞不前。”(我国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苟慧生《演剧散论》)。

这个“序”包括:“说”的内容的序和“说”的要求的序。从初中到高中,“说”的内容和要求的序大体是:

初一:内容――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讲述见闻等;要求――用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大方等。初二:内容――介绍课文、介绍内容简单的读物和影视剧等;要求――有中心、有条理等。初三:内容――扣住话题发表意见等;要求――观点清楚,有一定的说服力等。高一:复述比较复杂的事情(要求有中心有详略、有顺序);采访时的提问和交谈与被采访时的答问(要求看对象、场合能说得体的话,能直言或婉言)高二:讨论(要求与听结合,有中心);演讲(要求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语言生动形象、注意语调、语态)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有说服力);高三:口头报告(要求开门见山、讲得通俗、注意听众反应);即席讲话(要求注意场合、对象、目的,边想边讲,简洁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不难看出,上述“说”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说”的要求也是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多方面的。比如初一的“讲述见闻”和高一的“复述”虽然都是“述”,但前者“述”的内容是涉及一时一地一两个人的见闻,要求也很低。而后者则是讲不同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等比较复杂的事情,要求也多了;除了用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大方外,还要有中心、有详略、有顺序。

又比如,“发表意见”是一般性的说,而“演讲”、“即席讲话”则注意语调语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发表意见”要求观点清楚,而“辩论”要求不仅观点清楚,还要更进一步――观点正确鲜明;“发表意见”可只顾自己说,而“讨论”和“辩论”还需听,“演讲”和“口头报告”还需注意听众的反应:“发表意见”可事前有准备,怕席讲话”则是边讲边想,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最重要的一环是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多种多样的做法。否则,就难以取得好效果。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听说的: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做法是: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进行“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八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自我推销,显示自己才华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搜集古今中外精彩的对话、辩论、说理等故事介绍给学生;

(二)适时的搞一些小型的“说”的活动,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等;

(三)让学生经常感到有成功的乐趣。如每当学生“说”有进步时,教师就及时给予夸奖表扬;

(四)增加学生“说”的内容: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语文科扩展到其他学科……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神天使”,是干好任何事情的原动力。进行“说”的训练,更是离不开它。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要学生直抒胸臆,自我表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要学生在上课前或进行“说”的训练前大喊三声“我能成功!”我们从中应该得到一些启示。

(二)对学生进行称赞、鼓励、肯定、表扬

因为称赞,学生有了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愉悦感,从而在“说”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大胆和尽力。有一次,我在一个高一班上课提问一个较难的问题,在三个同学都没能回答的情况下,我点了一位刚当选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同学的名:“你能行!竞选学生会干部时你过五关斩六将,竞选发言时你很沉着冷静,言之有理。现在这个问题绝对难不倒你”,这么一称赞再加上提示,这位同学大胆并较正确地作了回答。试想,在这时候如果不对这位同学加以称赞,就有可能出现和前三位同学一样的情形。

在进行“说”的训练中,鼓励、肯定、表扬同样不能少。学生“说”卡壳时和“说”不沾边时,要鼓励:“可能太紧张了或者考虑不成熟,可以继续思考或听别的同学说……”;“说”出不同意见时,如划分结构、分析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的性格等,要鼓励;……

用自己的话“说”虽不合标准答案,但只要意思对,要肯定;……

“说”得好时,要表扬,“说”得不合答案,但积极大胆、声音宏亮,也要表扬;……

三、加强思路的诱导和关健处的点拨

思路诱导得好,关键处点拨得清,学生“说”时就会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和错误。

如:复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只要诱导学生抓住“(鲁提辖)问(金氏父女)――(鲁提辖)救(助金氏父女)――(鲁提辖)打(镇关西)――(鲁提辖)走”这个思路,复述就能较顺利的进行。

又如;讲述见闻和复述故事时要点拨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介绍事物时的关键处是:注意顺序、重点、数据等。

四、形式多样化

(一)课堂上“说”的训练,当然以课堂上训练为主,但也可以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布置任务…课外完成――课堂上检查改进。如采访、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可用此形式去训练。

(二)课堂上的“说”的训练可在上课当中穿插进行,也可用一节或几节课作较系统的强化深化训练。

五、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活跃气氛。

比如,教师要态度和蔼;上课或进行“说”的训练前教师讲一个故事或让学生唱一首歌、或背一首诗、或猜一个谜等。

除了上述五种做法,还可以在进行“说”的训练前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因为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象于满、程翔等全国有名的语文教师都非常注意这一点;还可以要求学生多走上社会看看听听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是怎样“说”的,从而提高自己“说”的能力等等。

以上介绍的几种做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所以,要想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时取得好效果,只依赖其中的一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而应该根据实际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做法,做到多种做法的最优结合。

总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它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训练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有情、有序、有法,还要做到有恒一师生双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尽可能每堂课或多或少的进行训练。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不仅因此淡化了兴趣,而且会影响以前取得的效果的巩固。

对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说“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从生意场上的成败得失到政治场上的升降沉浮,无处不显示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很难想象,一个纳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难怪有人提出“语言就是力量”的口号。

《语文教学大纲》(92年版)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摆在与读、听、写同等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训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的要求。

而在观摩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迟钝、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条理不清、口头语多、吞吞吐吐、语音不标准等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1、应试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虽然“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功底的目的,而且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反馈速度快。但只可惜高考、中考的检测条件有限,只笔试,不口试。因此,不少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个劲儿地训练知识点,不考的就不教不训练,“说”的教学形同虚设。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2、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无传统特色,更无教改气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仍陷在烦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泥淖中,这就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

3、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学生口头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而现在应试教学的结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僵化,内容上的单一,氛围上的沉闷、严肃、紧张、做作。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再说,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分数第一的影响,学生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近乎空白,学生自我组织的班会、团队活动等已不多见,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几乎被挤出校园,学生”说“的权利无疑被部分或大部分地剥夺。这样,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能力训练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于一句空话。

4、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从学生年龄看,一般小学到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害羞的心理不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不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踊跃,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口语训练的起步、发展阶段。而大多学生到初二以后的年龄段时,生理、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害羞心理随之而生,”怕说“更成为普遍现象。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可喜的是自2004年以来,在中、高考中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热门话题,“语文综合实践”题或“语文活动”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也越来越多。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语文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的口头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其次,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人说话,都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口头语言从构思、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转瞬即逝,不能修改。这一特点决定了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语文教学要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必须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把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说话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本文旨在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语文课内的挖潜,让学生在在活动中“说”起来。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让学生朗读、背诵,打好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朗读多了,背诵多了,一方面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书面语言,另一方面也把胆量给培养出来了。多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可先按段落内容复述,逐步过渡到复述整篇内容。特别是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更应该分段进行,企图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多让学生评析文章。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就行,有多说多,有少说少,不要求全面系统的评价。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后,再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做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价。多让学生讨论和辩论。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可以放手交给学生,把学生按照成绩和能力的搭配分好组,安排、指导他们搜集整理资料,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加深理解,共享成果,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多让学生口头作文。这种形式不能多用,因为花时间很多,一学期搞

一、两次为宜。要预先布置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分组进行,最后把各组中最优秀的文章集中起来,在班上宣讲,让同学们点评,尽量找出文章的优点来,目的在于鼓励那些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的学生。不过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写好后来读,那就达不到训练口头表达的目的了。二是课外的实战演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更需大量的课外实践。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风土民情,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学会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意见。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寓口语表达训练于活动之中。如经常组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组织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会、故事会,介绍生活小常识,模拟导游、模拟主持人,组织参观、访问活动等,尽可能地给学生增加口语表达并相互交流的机会。课外口语训练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是口语训练的重

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被忽视掉。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在课外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故事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锻炼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二、建立口头表达训练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口语训练激励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有一个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没有口头禅,没有方言、重复罗嗦等口语“杂质”;语调适中,注意节奏和重音;语态自然,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精讲,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适当的赞许,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激发“说”的兴趣,这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和胆量,口语能力就无法提高。教师在对待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物,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一番勤奋的浇灌:从发音练习到词汇积累,从语言修养到文化积累,从知识铺垫到道德涵养,从表达技巧到人格完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

四、丰富学生的话语资源。当下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语文基础薄弱,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词不达意,有的说来内容空洞、言词干瘪,有的直接无可奉告、面对话题不开口。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口语中语源的短缺,致使他们“无米之炊”难为。这一方面与他们年龄小,接触世面少,生活阅历肤浅等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退化到标准化试题和模式化文章的怪圈中,学生一天到晚死啃教课书,致使他们的知识面限制在狭窄的教科书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知识短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应抽出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课外文学阅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语源,这样在口语交际表达时,才能后积薄发,言之有物。

五、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口头表达时,要努力做到:

(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或腹稿,又不照本宣科。

(二)以理服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或是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

(三)言之语序,条理清晰,层次、角度分明。

(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

(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

(六)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七)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此外,仅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可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探索、创新,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方法,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力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社会人”。

第三篇:口头复述(刻舟求剑)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到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复述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画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复述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英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浅谈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湖北省保康县一中

王荣

内容摘要:新教材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关键词:新教材、演讲、标题、彩色插图、多媒体、课外活动

随着全球信息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个人来说,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对未来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语言的基本功能即是运用,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何在新形式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离开书本,敢说,会说,从而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势在必行。特别对于我们山区的孩子,这一点尤其显得有必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利用“free talk”.充分利用课前的二三分钟时间,给学生创造一个练习英语的平台。学生在课前要事先准备好演讲稿,主题是与每单元的话题有关的,也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本单元的限制。如果是新学年开始,学生互不相识,也可以作自我介绍。总之,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可以按当天值日打扫卫生的顺序,也可以

按名册上的名单顺序来发言。发言完毕,全班鼓掌,老师再做最后总结。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只要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

二、充分利用教材

(1)利用每单元的标题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若干版块,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训练。话题广泛新颖。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实施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作用首当其冲表现在是“指导者”。要抛开一人唱独角戏,“一言堂”的局面。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首先激发他们想用语言表达的欲望,给予学生表达所需要的语言提示。提示可以是二、三个句式,也可能是几个词组,甚至仅仅是一两个单词,这样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张口,怕出错的畏惧心理。新教材必修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个单元标题很宽泛,学生可说的内容较多,可能一下子又不知从何说起。上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我问学生,“How many festivals do you know?”这个问题简单而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熟悉有话可说,一上来课堂气氛就很活跃。不一会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How many festivals do you know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Easter.”“Christmas Day”Valentine’s Day” “……”学生七嘴八舌,兴致很高。我趁此启发学生“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estivals in our country?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因为刚过完春节,学生就更有话说了,一个个眉飞色舞的。我让他们跟同桌讨论,自己板书“吃团年饭”、“放

鞭炮”“走亲戚”“压岁钱”等词语。几分钟过后,我叫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说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家都争先恐后。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么家庭作业就有了,让学生在课外写一篇相关的作文。无形中,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所锻炼,真是一举两得呀。(2)利用文中彩色插图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好几幅插图。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从图画入手,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对照图画,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口语活动,可以是“师-生双边活动”;也可以是“生-生互问互答”。当然让学生扮演画中人物角色,自由发挥,设计台词,有多个学生参与就更好了。要做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指导学生课外稍加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到前面表演,随机抽查几组学生,让大家来评比。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

新教材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转变以自己为主体的课堂角色,让全体学生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多媒体的正确运用就是一个例子。用课件上课对传统教育是一个挑战。我们山区的教学条件有限,整个学校只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今还有一些老师觉得做课件到多媒体上课是浪费时间,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自从用了新教材,我每单元的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及语速都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英语演讲会、故事会、英语歌曲演唱赛,诗歌朗诵会,英语角。只要稍加用心,就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口语交流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口语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这四项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只要本身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对教学怀有十分的热忱。我相信,学生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将指日可待。“Put your heart into it ,nothing is impossible!”,

第五篇:有效展开复述教学 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有效展开复述教学 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复述,在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不要总是埋怨学生“不会说话”,也不要为找不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支点而愁眉不展,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第三单元重点安排了复述这个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但是,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忽视复述教学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或复述的形式过于单一的一带而过,留给学生的训练时间不足;有的甚至形式化地作为课后作业,只有布置没有反馈。学生的复述能力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展开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激发复述的激情

一般来说,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与家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高谈阔论;而一到课堂上,就出现说话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因此教师要善于模拟创设生活化的互动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复述训练由“单纯练习”变为“真实交流”。如教完《蒲公英》后,我让学生想象第二年秋天,小蒲公英又要离开妈妈啦,为了让它们都能茁壮成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哪个小朋友愿意做一做蒲公英的妈妈讲一讲文中的故事。话音刚落,教室里举起了如林般的小手。教完《三袋麦子》让学生动手制作连环画。第三节课一上课我便说“第一个上来讲故事的同学,肯定既是班上最棒的的画家又是我们班最出色的故事家。”哪个学生不愿意做最棒的与最出色的学生。引导学生分段讲完《哪吒闹海》后,我说“下面为这三段没有声音的录像配音,可以加上动作,请大家擦亮眼睛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评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复述的积极性。

二、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

复述课文的训练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定,采用灵活机动的训练方法,使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一)关键词引领,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复述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关键词引领,为学生复述提供了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蒲公英》一课第二课时,一上课在听写了“沙漠|、干死、湖泊、淹死、泥土、茁壮成长”等词后。我让学生利用课题及听写的六个词语简要的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样的简要复述训练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词语,积累了词汇。当学生在读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利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然后让学生借助课题、板书、课件来讲故事,尽量用上书上的好句,如能加上自己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更好。这样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而且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插图或自画连环画配字引导学生复述

苏教版教材中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配上的插图,合理、巧妙地用 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有的学生的绘画能力比较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情节化连环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这样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语像同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如教完课文《三袋麦子》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画几幅连环画,实在不会画的同学就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三幅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对照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第二天,让学生把自己画的连环画放在投影仪下,对照自己画的连环画讲故事。有的学生甚至画了七、八幅图,配上了课文中没有的语言。这充分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听着学生生动的复述,我想对于指导学生复述童话故事,画连环画并配上文字是再确当不过的方法啦!

(三)、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根据神话故事改编的,学生在学课文以前已看过含有课文内容的动画片。如《哪吒闹海》、《沉香救母》等课文。在指导复述这类课文时,我采取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的形式。课前,我在网上下载了“龙王兴风作浪”、“哪吒闹海”、“天下太平”三个片段。教学时,我依次播放三个片段,让学生在课文中分别找出相关的内容多读几遍,然后丢开书本加上动作把这段故事讲给同桌听。当学生准备充足后,以比赛的形式讲一讲每段故事内容,当场评选“讲片段故事能手”。当学生能生动的讲述三个片段后,我再一次播放三段录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说这个故事,如能加上动作更好。最后,全班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这样逐步地提高复述要求,让学生感觉复述课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三、重视课堂评价 伺机点拨学生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困难的决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复述《蒲公英》一文中太阳公公嘱咐的话时,加上了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落在沙漠、湖泊,只能落在土地上的原因。我及时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你真了不起,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内容也加进去了。”在复述《三袋麦子》一课时,加上了自己对三个小动物不同做法的自我看法,而且比较全面。我评点道“你看他复述时多投入呀!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主人翁,真实地说出自己这样做的想法。大家要向他学习。”。。。总之,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复述,寻找挈机教给学生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以上是我教第三单元时,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体会。我相信学生在掌握以上方法后,平时在复述课文时迁移运用并注意持之以恒,复述课文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加强读、述、背训练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读、述、背

读,即读课文,分朗读和默读。这里主要指朗读。小学阶段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式方法很多,如教师的范读、引读、指名读,还有学生的听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轮读、接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等。

述,即复述课文,分口头复述和书面复述。口头和书面复述又可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即接近原课文的复述。简要复述,即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创造性复述,即或改变课文人称、或改变课文结构、或改变课文叙述顺序、或改变课文体裁(如读歌改散文等)、或扩充课文情节、或边叙述边评论人物等的复述。复述时,可针对课文实际复述全课文,或复述重点段,或复述重点句。

背,即背诵课文,有全文背诵、段落背诵和精彩片段背诵。

二、为什么要加强读、述、背训练 1.读、述、背有助于识好字。识好字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通过读、述、背,特别是通过认真反复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读准、记住字音,认清字形,还可以正确地理解字义,学习字的用法。实践证明,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可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字的理解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识字质量。

2.读、述、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重视语言的吸收和储存。如果说理解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那么积累语言就是运用语言的基础。要发展语言,首先要打好语言的基础,即首先储存、积累语言,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读、述、背就是要把课文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可以说,读、述、背时吸收、记忆、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此外,读、述、背的过程,就是理解和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读、述、背不仅可以积累语言,还可以深刻理解和学习运用语言,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语言。3.读、述、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有人说,理想的阅读(指默读)技巧,是声音不在口边出现,只在脑际盘旋,脑子里仍是一片有声有色的境界。读、述、背,特别是朗读,是学习这种阅读技巧的一种方法。读、述、背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技巧更有着直接的关系。课文文质兼美,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句子通顺,语言生动。通过大量地朗读、复述、背诵课文,胸中积累许多范本,就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常听常读常复述好的课文,还可以增加语感,“耳治”、“口治”自己作文中的语病,把作文写通顺。4.读、述、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读、述、背课文,需要记忆、思考、想象,这无疑对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是很好的锻炼。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和创造性复述,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

5.读、述、背时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读、述、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读、述、背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用得到,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加强读、述、背训练。

综上所述,读、述、背有助于识好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智力,又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发展学生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加强读、述、背训练。

三、怎样加强读、述、背训练

1.要把读、述、背作为课文教学的第一要求。张天若先生指出:“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有些课文,其教学成败标准当然也应该包括复述和背诵。一课书教完后,当熟读者不能熟读,当复述者不会复述,当背诵者不会背诵,就不能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为了重视读、述、背,确保教学成功,应当把读、述、背作为课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一要求,并视课文实际明确读、述、背训练的具体要求。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每篇课文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感情浓厚的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性强的课文或段落要达到会复述。诗歌、散文等语句优美的课文或语段要达到会背。读、述、背的教学要求要高,训练要严,务必达到。其它要求,如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写作知识、方法,要求要降低,强调感性积累,不强调理性认识。易学易掌握的语法、修辞、篇章知识,可评评点点,实际练练,不搞讲深讲透。有些课文可不提这方面的要求,不搞这方面的讲解分析。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读、述、背训练。2.要以读、述、背训练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过程。读、述、背时阅读教学中重要的和经常的训练。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读、述、背的过程,即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不会读、述、背到会读、述、背,从会读、述、背到能读、述、背。为了突出、保证读、述、背训练,教学内容要精练,教学手段要单纯,教学风格要朴实,教学过程要简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繁琐哲学。要根据课文实际,以读、述、背为中心来组织安排教学。

以朗读训练为中心,可安排以下教学步骤:

(1)启发朗读课文兴趣;(2)提高朗读课文要求;(3)提示、指导背诵课文方法;(4)学生练习背诵课文;(5)检查背诵课文效果。如口头背诵或默写课文,或按原文填空;根据课文实际进行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练习等。3.要把指导读、述、背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读、述、背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对学生来讲,读、述、背是阅读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教师来讲,读、述、背指导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上语文课是否就是讲书?我说不应等这样„„要尽量避免讲书,认为学生不懂,要我讲了你才懂,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吕叔湘先生、吴伯萧先生也有类似的论述。吕叔湘先生说:“白话文学生完全看得懂,或者基本上看得懂,教师完全可以少讲或不讲,个别地方学生不理解的就讲一点。”吴伯萧先生说:“我不赞成讲读课中‘分析课’占太多的时间,讲读范文或经典,最好把功夫下在读原文上。”可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中问风盛行,讲风不息,分析课相当普遍。这样做就挤掉了读、述、背训练的时间,对发展学生的语言非常不利。为了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读、述、背训练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必须改变串问、串讲的教法,把功夫真正放在引导学生朗读、复述、背诵课文上,特别是要以读代问代讲,通过指导读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如,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的语势,读出课文的结构,从中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生动真实的语气,突出作者的修辞手段,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理解词句的含义,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等等。即使需要讲一点,也要言简意赅,一语破的,不要花很多时间。讲解要有了利于更好地读、述、背。至于指导读、述、背的具体的方法是很多的,这里不再详述。

4.要把读、述、背列为考查项目和内容。语文考查要改进,不仅有书面考查,还要有口头考查;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要考查语文能力和技能。读、述、背是重要的语文能力和技能,必须列为考查项目和考查内容。以考查引起对读、述、背的重视,并促进训练,保证落实。

忽视读、述、背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直接原因。我认为,只有加强读、述、背训练,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发展语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要重视读、述、背,研究读、述、背,探索读、述、背训练的教学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读、述、背训练的效果。

复述—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