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考体育生的短跑的力量训练方法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4-52471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5 04:1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考体育生的短跑的力量训练方法

高考体育生的短跑的力量训练

众所周知,在短跑训练中速度训练是核心,快速力量训练是基础。如果没有很好的快速力量作为训练和比赛的基础就很难取得较好成绩。高中体育特长生学习比较紧张、训练时间有限,所以教练员更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快速力量训练。

短距离跑是指400米之内,包括400米的所有径赛项目。快速力量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爆发力,是指在短的时间内使器械或人体本身移到尽量远的距离的力。顾名思义,这种力就象火药爆发一样,能在一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目前,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和教练员对发展快速力量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正处在高中阶段的短跑特长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这个年龄阶段是发展快速力量的敏感期,因此教练员要根据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科学地安排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快速力量训练的原则

现在训练提倡高效全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可以缩短训练时间而且更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有限,为了更好更快更科学地提高短跑成绩;为了体育高考或体育特招更要注重高效全面的训练。所谓高效全面训练是指:在同一训练手段中注入一种或多种训练因素从而有效提高训练的效果。如:在柔韧素质训练中注入力量素质训练和速度素质训练;在力量素质训练中注入速度素质训练;在耐力素质训练中注入力量素质训练等。这种训练能够引起大脑皮层多种运动中枢同时兴奋,使得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这符合现代田径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及要求

2.1发展臀部和大腿前部肌群快速力量

2.1.1身后提拉蹬

方法:双手掌心向后,在髋部两侧握杠铃于身后,双脚以肩宽间距左右开立,下蹲至大腿于地面平行的姿势后恢复开始姿势。一组重复8次,完成3~5组。

要求:微抬头,躯干保持伸直,下蹲时吸气,站起时呼气。当练习者一组完成四次后,同伴迅速在左右杠端取下10~20公斤的杠铃片,然后练习者再迅速完成剩下的4次,完成后快速高抬腿10秒钟。

2.1.2蹲跳

方法:肩负轻杠铃,双脚以肩宽间距左右开立,双手握在体侧杠铃杆上,下蹲至大腿与地面成45°姿势后,迅速向上跳起。落地后恢复开始姿势。一组重复8次,完成3~5组。

要求:微抬头躯干保持正直,落地后尽快跳起。完成四次后,两同伴轻扶杠铃两端,当练习者向上跳起时两同伴稍用力将杠铃向上抬送。练习者以这种形式再完成4次。一组完成后快速高抬腿10秒钟。

2.2发展大腿后侧肌群快速力量

2.2.1俯卧屈膝拉胶带

方法:俯卧在垫子上,踝关节上系胶带,一同伴在后拉紧胶带,拉力方向向下。练习者双臂在头两侧稳定上体,双腿交替快速进行屈膝练习。每组60次,完成3~5组。

要求:练习者脚尖勾起,小腿绕额状轴运动,快速完成练习。练习者完成30个后,同伴将拉紧的胶带放松一点,继续快速完成30个。

2.3发展下肢屈髋肌群快速力量

2.3.1仰卧提腿拉胶带

方法:仰卧在垫子上,踝关节系胶带,一同伴在后拉紧胶带,拉力方向向下。练习者双手在头后交叉,稳定上体,双腿交替快速进行抬腿练习。每组60次,完成3~5组。

要求:练习者脚尖勾起,大腿绕身体额状轴运动,快速动作完成练习。练习者完成30个后,同伴将拉紧的胶带放松一点,继续快速完成30个。

2.4发展腰腹部肌群快速力量

2.4.1仰卧起坐

方法:练习者双脚屈膝支撑于地面,仰卧于体操垫上,双手负1~2公斤沙袋于脑后连续进行仰卧起坐练习。每组30个,完成3~5组。

要求:练习者仰卧时背部完全贴在体操垫上,动作过程中颈部保持正直,不要收紧下颌。动作结束时躯干与水平面约成45°夹角。当练习者快速完成10次时,迅速把沙袋拿下再快速完成20个。

2.4.2仰卧举腿

方法:练习者仰卧于体操垫,双手拉紧后侧同伴的双脚,快速完成举腿练习,每组30个,完成3~5组。

要求:练习者举腿时膝关节不能够弯曲,当腿举至与身体成90°时,同伴迅速将其腿向下推,整个练习要求在快速中完成。

2.5发展上肢快速力量

2.5.1负重摆臂

方法:双手掌心向内,双臂屈肘约成90°,持1~2公斤的杠铃片于体侧,双脚前后开立;双臂交替,以相反方向沿体侧进行大幅度前后摆臂,每组60次,完成3~5组。

要求:身体保持正直,肘关节固定,以肩为轴双臂前后摆动,尽量快速大幅度完成。当练习者完成40次时取下杠铃片,徒手快速完成20次。快速力量训练的其它方法

3.1跨步跳(3步、5步、10步)

和快速跑动作相同,但更强调动作的技术特点和要求,因为速度水平比疾跑时要慢,所以能较容易地做到有意识地控制动作。

髋关节要充分打开;支撑腿动作舒展;摆动腿屈膝状态下抬至腰的高度;踝关节放松;臂的姿势接近于快速跑的动作。

如果上体过于前倾,摆动腿下肢很难达到动作要求的水平,所以上体要直立,面向前进的方向。

动作方面,是摆动腿以膝关节为中心向前方摆,带动身体向前,在摆动过程中要控制膝关节,体会滑翔的感觉。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不要出现臂离身体过远,上体左右摇晃或仰的情况。

短跑(100米)跨跳指标

3.2 台阶跳

使用跳箱或者高台阶等,距台阶3~4脚长距离,像起跑姿势一样两脚前后开立。

前腿屈膝接近90°,用站立或起跑姿势等待“跑”的信号。听到信号后,后腿(摆动腿)爆发地蹬上台阶。

阶段的高度(负荷)

第一阶段:高度为自己的膝关节高度。

第二阶段:自己腰的高度。

第三阶段:到自己胸部的高度。

3.3 上坡的全力跑(20~50米)

利用缓慢的上坡加速跑,距离不要过长(100米以下)。斜坡角最合适为34°,理想的负荷是比平时所用的时间多0.3~1秒。坡度稍陡时,会出现膝关节外展,支撑腿顶腰的情况,和平地跑的差距较大,所以一定要小心。

在上坡跑时,摆臂,摆动腿的送髋,上体前倾,支撑腿的蹬撑都要比平时的意识强。获得充分的步幅比步频更为重要。上下肢(支撑腿)的前倾角度要与斜坡角度(上体与斜坡)平行,并且随竞技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大斜坡的角度。结论与建议

对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说,学习比较繁重,训练时间相对有限,要想更快更科学地提高短跑成绩,快速力量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快速力量训练对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短跑成绩非常有效。教练员在实际训练中不要只注重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每个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全面的、合理地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总之,教练员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快速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要灵活运用。

第二篇: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

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力量训练和速度的关系、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力量训练的特征方法进行总结研究,旨在帮助与指导田径运动员进行更加科学的力量训练,来不断提高短跑的速度。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The discussion of strength training for sprinter

Abstract: The article adopts th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and compares with the research approach to analyse, purpose and essence trained to dash athlete's strength, strength train relation with speed, strength basic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 method that strength train should followed to train summarize research, aim at helping and instructing the athlete to carry on more scientific strength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the dash constantly.Key words: sprinter,strength training,methods 1前言:

短跑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训练方法由于各国的经济、科学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许多表现形式。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短跑训练都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能力。可见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而力量训练表现形式愈来愈多,针对性越来越细则是现代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当前对短跑力量训练的进一步深化和改善仍将是当前短跑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向之一。

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力量训练的科学化、提高短跑速度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2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素质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力量、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 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的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巴特里慈和古力格认为短跑速度完全决定于加速度跑的能力,他们和其他几个研究者一样认为:只有快速和长时间的加速跑,才能使运动员达到较高的奔跑速度,而良好发展的短跑力量使运动员达到高速奔跑速度的先决条件。我们进行力量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短跑速度和速度的动力,特别是发展起跑加速跑的力量,只有这两个方面得到发展才能使运动员获得高水平的最大速度。3力量和速度的关系

3.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在实践中,必须把力量的重点放在下肢肌群的发展上。主要包括:前群肌、后群肌、后腿肌群、臀中肌等等。同时还要兼顾发展远端肌群。如下肢外踝、内踝、胫骨、跟骨肌群等。

3.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教速跑、途中跑及终点冲刺都有很大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增强后蹬效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两腿的交换频率,从而达到提高快速跑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加强上肢肌群的力量。上肢肌群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胸大肌。同时还要兼顾发展上肢远端肌群的力量,即肱肌、指伸肌肌腱等肌群的力量。

3.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的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经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肌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其主要肌群为:腹直肌、复外斜肌和腹内肌。4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4.1专门性原理

任何专项力量的训练,其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与专项的用力特点相一致。力量训练中的专门性控制,一是对项目的主要用力部位进行确定,二是对肌肉工作性质的分析和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二是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特征。在对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后,便可依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或结论定出项目力量训练的总体方向,然后再依据总体方向的要求,通过力量训练系统内要素结构的特定组合,并通过这种特定的结构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完成对力量训练的专门性控制,以使得专项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2超负荷原理

运动成绩的不断增长,负荷不断增长是其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因此,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使肌肉承受超负荷的基础之上,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并非过度负荷,即在可控的范围内,训练负荷必须足够大,训练频度必须足够搞,严格遵循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4.3顺序性原理

力量训练应先使肌肉结构得到改善,然后再提高肌肉协调的功能。同时,由于人体许多肌肉群间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影响,在组合力量训练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个力量练习,有目的地发展特定部位地肌肉群,要分清主次,以某个练习为主合理安排力量练习的顺序。4.4量化控制性原理

所谓量化控制性原理,即在力量训练中,教练员依据一定量化指标进行控制性安排训练,其一是训练内容的量化,其二是运动负荷的量化,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实现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产生更为有效的训练效果。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其作用见表1。

表1 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其作用

强度% 重复次数 主要作用 95 1

发展肌肉内协调能力

85-95 2-3 65-85 4-7 促进肌肉肥大 40-65 8-12 提高速度力量 40以下 13以上 提高力量耐力 4.5渐进性原理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肌肉负荷,负荷与肌肉力量地增长要保持一致,可以使肌力最大限度的获得力量,一般来说进行3、4周的合理训练后肌肉会获得明显的增长。4.6周期性原理

力量训练的周期性原理,就是将力量训练的自身规律和专项竞技状态周期性发展规律相结合,对力量训练所进行的一种动态控制。力量训练的周期性控制,主要还是体现在时间发展和训练负荷的协调统一上,是从总体上对全部训练过程的负荷结构作出的一种预先的设计、规划。周期性力量训练就是使力量训练的负荷结构的总的动态变化曲线保证与专项训练的周期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完成相配合,使力量的稳定增大和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发展融为一体。4.7经常性原理

力量训练要保持经常,做到循序渐进。力量训练增长的慢,停止训练后消退的缓慢;增长的快,停止训练后消退的也快。所以力量训练应隔日为好,力量增长后,若每周进行一次训练,力量就能基本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4.8针对性原理

它是指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特点、性别、运动水平、身体条件、承担负荷的能力、技术战术水平和心理品质等各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训练任务、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4.8.1力量素质的训练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安排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爱好、习惯、特长、身体条件、承受负荷等能力进行区别对待。另外,教练员必须要制定计划进行训练,但在训练实践中必须根据运动员的特定变化进行调整。4.8.2要科学安排青少年力量素质的训练

对青少年力量素质的训练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抓住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来组织和安排训练,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力量素质练习,应以徒手和克服自身体重结合轻器械的训练方法为主。这样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练习,有利于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化速度。另外,由于青少年神经活动处于不稳定阶段,应增加训练的多样性和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4.8.3要把握女子训练特点

应根据青少年女子不同力量自然增长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手段。安排女子力量素质训练时,训练次数可多些,但每次训练的量应少些。女运动员在月经期要避免大力量训练。4.9全面性原理

不论专项技术对力量的要求是何种形式的工作,还是肌肉工作所属的性质如何,任何单一孤立的方法是难以有好的效果,必须以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刺激中枢和肌肉本身,使其所产生的适应生物改造更全面、更丰富,从而提高肌肉工作的同步化水平,改善运动中枢间的协调关系,更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地整体效果。4.10恢复性原理

所谓恢复性原理,即将负荷与恢复有机的融为一体,恢复与训练并重,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运动负荷、恢复时间、练习间隔和恢复方式,促进恢复过程的方法。在训练课的练习恢复时间,应根据运动负荷的性质和大小以及运动员恢复能力来确定,一般组间隔为3-5min。力量耐力的循环训练中可采用不充分休息。训练课之间,一般以隔日训练为好,在训练周中,可通过训练内容的变换和运动负荷大、中、小有节奏的安排来促进训练和恢复的过程。5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完全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5.1最大力量训练特征和方法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中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缩力量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加速能力,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技术,肌肉从静止状态快速蹬离起跑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的力量就是最大力量。

5.1.1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测定,亦可在完成比赛动作接近的动作中测定,既可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亦可在动态条件下测定。通常我们测定肌肉等动练习时的最大力量值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器械以各种不同速度运动时都可以表现出最大力量。

表2 发展最大力量的不同肌肉收缩方法的负荷特征

收缩方式 负荷强度 重复次数 练习组数 负荷持续 组间间歇

时间/s

/min 次极限收缩 90-100%

3-1 1-5 - 3-5 3-5 3 3 5 最大等张收100% 1 5 -

最大等长收100% 2 5 5-6 缩

最大离心收≈150% 5 3 -

最大离心-70-90% 6-8 3-5 -

向心收缩

(【联邦德国】比勒,转引自王清,1989)

表3 最大力量训练强度及负荷等级

强度等级 最大强度% 重复次数 负荷形式 最大强度 100 1 负荷等级

动力性 静力性

负荷强度

负荷次数

负荷强度

负荷时间/s 次最大强度 99-90 2-3 大强度(Ⅰ)89-90 4-6 大强度(Ⅱ)79-70 7-10 中强度(Ⅰ)69-60 11-15 中强度(Ⅱ)59-50 16-20 小强度 49-40 21-30

极限负荷 次极限负荷 大负荷 中偏大负荷 中等负荷 小负荷

90-100% 1-2 85-89% 70-84% 60-69% 50-59% 30-49%

3-5 6-8 9-12 13-18 15-20

100% 80-89% 60-79% 40-55% 30-39% 10-20%

2-5 4-8 7-15 16-35 31-60 60 数据来源:喻幕侃《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联邦德国比勒等人对发展最大力量的各类练习的负荷特征做了归纳比较(表2),发现了最大力量的不同肌肉收缩方式的负荷特征。一种途径是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收缩力量。一种途径依靠改善肌肉的内协调和肌肉间协调来增加力量。负荷强度,以负荷重量为指标,短跑运动员训练采用本人最大的极限负重量的60%-85%的强度进行和重复练习(100%极限负荷强度应慎用和少用)。练习每组4-8次,做5-8组。最后几组和次数必须坚持完成,这样肌肉的能量供应才能得到充分改善。练习的持续时间通常在4秒钟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增大。通常采用杠铃练习法,如负重下蹲、半蹲等,负荷大,次数较少,另外蹲踞式起跑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最大力量练习方法。为了避免肌肉柔韧性变差,在每次训练中必须穿插一些跑和柔韧性练习。5.2快速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强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最大力量。因此,除与最大力量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完成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而在快速力量训练中又有起动力、爆发力、反应力的训练之分。5.2.1起动力的训练方法

起动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肌肉收缩开始后50毫秒),最快的发挥下肢的肌肉力量。起动力对短跑运动强而快速有力的完成起跑动作肌在疾跑段达到项目的最佳速度极为重要。起动力的训练方法很多,常用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地形、地物的各种短跑、起跑练习;

2、沙地跑、上(下)坡路跑、跑阶梯等练习;

3、利用各种器械、仪器的各种短跑练习;

4、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动作方向跑、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或其他轻器械跑等;

5、利用同伴的各种阻力(助力)的加速跑、牵引跑、听信号改变起跑的准备姿势跑等。此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超等长练习法如跳深和各种跳跃练习也是发展起动力的有效手段。5.2.2发展爆发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点。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爆发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肌肉收缩时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可以用公式W(功率)=A(功)/T(时间),也可以表示为W=F(力)×V(速度)。它是速度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有关,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爆发力的发展取决于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爆发力的评定以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在发展强直性或反弹性爆发力为主的训练中,负荷强度应以次极限或大强度负荷级别安排为宜。因为,该强度下的练习,动作速度下降并不明显,有利于在不损失动作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力量,进而提高爆发力。通常评定爆发力多用爆发力指数为指标,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 / 用力时间。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有时以30%的负荷强度练习,有时不负重,仅克服自身体重练习。在安排重复次数和组数时,注意应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负荷特征见表(4)

表4 爆发式快速力量训练的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 组 数 每组次数 动作速度 间 歇

3分

70~90%(大)

3~6 5~8

均为爆发式

1~3分 30~50%(小)

3~6 5~15

例: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在训练的各个时期都以这种方式安排训练。

爆发力发展方法:每组练习可进行5-8次;练习的组数、次数应以不产生动作迟缓为原则,组间休息应时间长些。爆发力负荷安排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8M”负荷法,即以能够一组重复5次负荷大强度为限,在此强度下进行重复训练。当练习动作结构、肌肉工作方式与比赛动作接近时,可采用最大力量的30%-50%进行发展,练习时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重复次数以不使下次练习产生工作能力和速度下降为限,间歇时间要保证工作能力得到充分恢复,练习时间不超过15-20min。

5.2.3反应力量的训练方法

反应力量(Reactive Force),是指肌肉在先做离心式拉长,然后做向心式收缩时,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再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爆发出的力量。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反应力量主要发生在运动技术的关键环节,对许多运动项目,尤其是一些速度力量性项目如短跑等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自1972年维尔霍山斯基(Werschoshanskij)提出“反应力量”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力量能否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进行了研究。截至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以归纳为3类:

1、反应力量可训练性的机理试验。如维迪克(Vidik)和艾特玛(Ettema)等人的动物实验证明,训练可使受试动物与反应力量有关的肌肉--肌腱系统在器质形态或生理功能方面发生变化。

2、运动员反应力量训练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施密特布莱希尔(Schmidtbleicher)、高豪夫(Gollhofer)、泰戈迈克(Tegtmeier)等人对成年运动员的反应力量训练进行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和专门的训练可以提高反应力量水平。

3、青少年运动员反应力量训练的研究。原东德的保尔斯费尔德(Bauersfeld)、福思(Voss)和古德拉赫(Gundlach)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反应力量不仅对成年运动员,而且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反应力的训练方法:反应力主要有以跳跃为主的弹跳反应力和以击打、踢、踹为主的击打反应力。其中发展弹跳反应力对短跑运动有着重要作用。在此,仅谈谈弹跳反应力的训练。

弹跳反应力是以跳深为典型的反应形式,肌肉拉长是因制动向下运动的身体受重力作用被迫进行的,通常也称其为超等长练习。发展弹跳反应力的方法主要采用超等长练习法,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跳深练习。下落高度50-110cm。采用较低高度,有利于发展最大速度;采用较高高度,可发展最大力量。练习要求是跳下后立即向上跳起,尽量高跳,此练习一周可安排两次,每次4组。

2、各种跳跃练习。用最大速度做原地重复多次纵跳、多级跳、跨步跳、负重连续跳、举足跳、系统蛙跳、连续跳台阶、连续跳栏架、跳上跳下等,亦可将短跑练习和长跑练习结合进行训练。5.3快速力量耐力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耐力:运动员在运动中较长时间保持快速用力能力。它与短跑的终点跑保持速度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力量耐力分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可细分为最大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耐力。短跑项目运动员全要进行动力性力量耐力训练。下面是几种动力性耐力训练方法:

5.3.1 持续间歇法。严格控制间歇时间,使其有一定的疲劳积累,并在尚未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组练习。

持续间歇训练的负荷特征 方法 第一种 第二种 负荷强度 40%-60% 25%-40%

组数 3-5 4-6

每组重复次数 10-20 30以上

间歇时间 要求 30-90 30-60

很快 快

5.3.2强度间歇法:此法用来改善运动员抗大中刺激强度短期耐力负荷的能力,并提高其恢复能力。这就是说,运动员通过有氧无氧物质交换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度更大的耐力训练,它与扩展法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小负荷量的高负荷强度的训练。

强度间歇法力量训练的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 50~65%

5.3.3循环训练法。此训练法将数种练习按一定顺序安排,严格控制,使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5个部位练习循环4-6组,每组间歇4-6分钟,练习间歇2-3分钟。除了发展快速力量耐力外,对运动员的内脏功能有良好影响,也可提高练习兴趣。

5.3.4等动练习。此训练靠练习器的等动力量解决整个活动过程中肌肉最大的负荷和速率维持相对稳定的问题,可接反复法或循环训练法练习。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经过比较后选择使用合理的训练方法。5.3.5极端用力法。此训练特点是使用这种方法时作中等力量的重复,直到完成或不能继续为止,即直到肌群再也不能进行收缩,这对力量耐力发展有着良好作用。

6力量训练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6.1 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有差异,所承受的负荷量不同,因此训练要因人而异。如有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有的运动员相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因此不要千篇一律,最好给每个运动员都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使之缺什么补什么,达到全面发展。

6.2 力量训练后要注意肌肉放松。力量训练之后,通常采用慢跑或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的方法进行放松。

6.3 力量训练要同速度训练结合起来。特别是半蹲,深蹲练习后要做一些短距离快速冲刺,使力量同速度转加快。

6.4 力量训练要持之以恒,一般每周安排2-3次。儿童少年短跑运动员适当减少1-2次。

6.5要根据我国竞赛制度和训练周期。在准备期、竞赛期、调整期合理安排力量训练,使之全年力量训练科学化、保证专项成绩的提高。7结束语

组数 3~6

每组次数 15~20

10~30秒(循环)

间歇

60~90秒(站)

200次/分 心情效率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从项目的自身特点入手,着重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个体差异不同,力量训练的负荷评定指标及训练负荷量安排就不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完成质量的监督者,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指标是不同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并根据对短跑技术特征的认识和对运动员个性的了解,选择与设计一些符合现代短跑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提高既有利于运动员长远目标的实现,又不影响运动员近期运动成绩的提高。8参考文献

【1】 周永奇,吴兆红,赵海波.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54-56,59 【2】 孟祥新.田径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56-57,71 【3】 张昌言,周曰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426-427 【4】 郝一伟,李雪艳.浅谈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0(2).112-113 【5】 乔平,熊文.试析田径运动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93-95,99 【6】 张俊青.力量训练科学化控制的理论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55-59 【7】(澳)曼夫瑞德·赖特则尔特.短跑力量训练的目的[J].体育科技信息,2002.6(22).1-3,16 【8】 陈小平.反应力量和反应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1.21(5).36-39 【9】 许月云.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新途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3).50-51 【10】 陈小平.对反应力量可训练性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2).25-28 【11】 田菁.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原则的再探讨[J].【12】 黄玉伟.略论发展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与最大力量训练方法[J].2001.19(2).69-70

第三篇: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训练方法

高抬腿,我想这个不用我多说了,许多人都知道动作要领,重要作用是提高步频,所以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尽量快速

小步跑,这个也是经典训练动作之一,练的是一种感觉,脚蹬地的感觉

跑楼梯,以高步频来爬楼梯,距离不要太长,力求短期加速

4摆臂练习,眼睛直视前方,肩部尽量不晃动,手臂大约成90度角,放松自然摆动,可以体会不同摆动速度

起跑训练,作为一个短距离项目,起跑十分关键,可以让同学帮忙发令,找到一个感觉,提升反应速度

韧带训练,其实韧带也是跑步的一个核心,压好韧带,成绩又会有新的突破

深蹲,练习腿部肌肉爆发力,还是很有效果

100米训练。

一 针对100米起跑加速的技术环节所采用的训练手段

100米起跑后的主要特点是:1快速摆脱静止状态,2 步幅小,快速提高步频,3重心低,4距离较短,根据以上特点,本人采用的训练手段有:: 1> 篮球场内,半场折返跑,每人每组跑5次,3组。整个篮球场内可以8——10人同时进行,便于操作指挥。每人每组可以有10次启动加速训练,有效的提高了起跑慢的训练效果。

2> 标准篮球场长28米,在篮球场的一端起跑,另一端终止,采用上体前倾与半高抬腿快速加速的跑法。每人每组5次,慢跑返回,统一发令再次起跑,5——8组。这种训练方法适合100米起跑的重心低,步频快,距离短的特点。二 针对100米途中跑技术环节所采用的训练手段

100米的途中跑技术特点是:上体正直,重心较高且平稳,步幅大,步频较快,大腿摆动高,后蹬充分,且角度小,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有:

1> 身穿沙衣行进间高抬腿跑,50——60米,慢跑返回,3-5次,5组。符合重心高,频率快的特点。

2> 身穿沙衣车轮跑,50——60米,慢跑返回,3-5次,5组。车轮跑更加接近途中跑技术 3> 身穿沙衣后蹬跑跑,50——60米,慢跑返回,3-5次,5组。大幅度后蹬跑能够有效减小后蹬角度,同时提高摆动腿的摆动幅度。

4> 阻力摆臂练习,方法:两根橡胶带的两端,同时系在约1,2米高肋木上,并套在肘关节处,单腿支撑直立,另条腿脚尖点地,放在身后维持身体平衡,上体微前倾,头正,在橡胶带没有拉伸状态下,开始快速摆臂,10——15秒,5——8组。

5> 单腿阻力高抬腿练习。用一根橡胶带系在肋木最底部,另一端系在换关节处,一腿支撑,一腿在阻力的情况下,快速摆腿,大腿摆至平行为止,上体成跑步姿势,两臂与摆动腿的摆动协调一致,速度要快,10——15秒,5——8组。

三针对100米重点跑技术特点所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有

100米终点的特点是,速度下降较明显,训练不久的高中体育特长生常常出现两腿发软,上体不稳,过于前倾或后仰,或者出现上体左右晃动的现象,针对此现象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有:

1》 加强腿部力量训练,主要采取杠铃深蹲跳起的方法,两脚平行站立,两脚后跟处垫起3-5厘米厚度的木板,下蹲时不要过于前倾,重心落在两脚尖处,后面有人保护。起来时要两脚尖充分蹬地,蹬离地面10——20厘米的高度,重量要适当。连续5——10次为宜,3——5组。2》 连续跳栏架,栏架10个,距离1。5米左右,高度1。14米,双腿连续跳起,上体正直,两臂同时摆动,能够有效提高弹跳能力,腰腹力量。

3》 加强腰腹肌力量,增强上体的稳定性。负重仰卧起坐,背起,单臂斜侧支撑前后摆腿等

提高100米速度的训练方法很多,影响100米成绩的因素也较多,关键是能否及时发现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经行加强弥补,达到提高成的目的,有待教练灵活掌握。

100跑

分为四个环节,即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我们以各个环节为对象,来谈谈100米跑的训练方法

一、起跑(加特林起跑)平时训练注以下几点: “各就位”的口令下达后,运动员抖抖身体,放松心情。...100米跑分为四个环节,即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我们以各个环节为对象,来谈谈100米跑的训练方法

一、起跑

平时训练注以下几点:

“各就位”的口令下达后,运动员抖抖身体,放松心情。调节好起跑器,把有力的脚放在靠近起跑线的后蹬器上,全脚掌着起跑器。另一只脚放在另一个后蹬器上,前脚掌着起跑器。形成左、右手,左、右脚,力量稍微薄弱腿的膝盖共五点着地。动作要自然放松。“预备”口令下达后,运动员身体前倾,两臂自然下垂,身体重心低并稍前移,在此环节中,应做到两个动作,即重心前移,臀部高于肩部。

枪响后,靠脚的力量迅速蹬离地面,双臂应迅速脱离地面,做有效而有力的摆臂,当两脚蹬离起跑器后,双脚做有力的侧蹬,(就象速度滑冰的起跑一样)侧蹬可以使自己尽快达到最高速度,缩短加速时间,增强加速效果。不要过早的完全抬起上体,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际大赛上,优秀运动员一般是在30米之后才把上体完全抬起,在30米之内上体是逐渐往上抬的。这样做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加速效果。最后,双臂的动作做到后摆的幅度与力量应超过前摆的幅度和力量。这样可以使大臂与三角肌充分用力,使摆臂的力量增加,有助于大腿快速交换,频率加快。

二、加速跑 从起跑到达最高速度的过程称为加速度跑过程,该过程的目的是使自己尽快达到最快速度。常见的加速跑训练方法如下

(1)

原地支撑快速高抬腿:这个练习既可以提高爆发力,又可以加快步频;

(2)

快频跑楼梯:通过富有弹性的快速跑楼梯来提高步频,步频在加速跑中作用巨大。

(3)

30~60米计时跑:训练动作速度体会侧蹬和避免过早抬头、抬体。体会膝关节为“小发动机的”的肌肉用力感觉。注意:以上三个练习,量不易安排过多,过多就成了练耐力,从而失去了训练速度的效果。比如:30~60米跑安排七、八组就绰绰有余了。

百米起跑的侧蹬类似于短道速滑选手的侧蹬 枪响后上体不要过早抬起

三、途中跑

途中跑是100米跑的主要部分,当我们的速度达到最高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放松、大步幅的、快频率的往前冲。

现在世界100米跑的技术已明显快速发展,表现在摆动腿抬的较高,并积极下压“扒地”很快转入后蹬。摆臂动作大而向前,因此,跑的动作给人有力、放松、快速而舒展的感觉。在步幅与频率的结合上,采用了保持高频率的前提下,以放松、协调的动作去获得更大的步幅,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该动作必然要求肌肉在单位时间内更快地收缩。而使神经处于肌肉高度紧张状态时难以持久保持速度。因此,途中跑的过程需要放松跑。

途中跑的放松大步幅跑 下面是几个放松跑的训练方法:(1)

下坡跑

放松能力必须在高速跑中进行。利用下坡跑统共了一个高速条件,使运动员充分体会到肌肉的放松感觉,在下坡跑时,要求步子轻松,步幅要大。(2)

顺风跑

道理与上面相似,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高速运动时的感觉能力,顺风跑时要求风速在2~4米/秒以上进行。要求跑时动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频的大的步幅。(3)

匀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于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一般采用跑道或草地上进行80~120米中等强度的加速跑、重复跑来体会放松跑技术,建立放松跑的意识、概念。要求用舒展、协调、富有弹性的动作,充分摆髋,适宜的快频进行。鲍威尔堪称放松跑的典范

(4)节奏跑

在训练时利用洪亮有节奏的加速信号或跑的节奏来训练运动员的快速放松能力,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根据教练击掌频率的快慢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或者运动员按某一规律行的节奏跑动,使其产生韵律感,这种感觉既能发挥速度,又能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合理化。例:一般采用变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经过慢跑的几步放松调节之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弹性和放松感,以提高运动员放松跑的感觉能力。

四、冲刺跑

冲刺跑也是100米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常指百米跑的最后20米。在该阶段,要求保持步频和步幅。

如何保持步频和步幅,就需要大腿的力量,因此,冲刺跑弱的人多进行一些下肢力量练习。比如:单足跳、深蹲杠铃、拖物跑、快速蛙跳等。快速蛙跳练习

此外多跑跑120~150米的重复跑,限制休息时间(一般每组休息2~3分钟),提高速度耐力。最后注意冲刺跑的压线动作 终点压线动作

以上便是百米跑四个阶段的训练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每次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受伤,训练结束后,记得进行放松,使机体各方面能力得到恢复,利于更好的进行下一次训练。

200米

弯道起跑,主要就是起跑要好,为了方便于弯道起跑后能有一段直线距离进行加速,就在弯道右侧安装起跑器,没有起跑器应该在这个地方做起跑姿势,方向对着弯道的切线方向。弯道起跑后,前几步应沿着内侧分道线的切线跑进,加速距离应当缩短,在进入弯道时,沿着内侧跑,身体及时向内侧倾斜,加大右侧腿和臂的摆动力量和幅度。直道上就和百米跑的中途跑技术一样了。

二、跑步技巧要撑握的技能

1、前脚掌还是后脚跟先着地

开始跑步时,我是用后脚跟先着地,后来改成前脚掌。然后有一段时间跑得慢时用后脚跟先落地,跑得快时用前脚掌先着地。现在无论快慢,都用前脚掌先着地。

用前脚掌先着地有下面两个优点:

第一、脚接触地面的时间短

第二、能更好地缓冲落地时地面对膝盖的冲击力。

因此,如果想提高速度,就练习前脚掌着地吧。不过无论是脚掌还是脚跟先着地,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应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

2、如何提高速度

首先注意到,在长跑中后阶段速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步频的下降引起的。因此,提高步频是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方式。马拉松一般提倡快频的方式。

另外,步频上的差别也是与专业运动员的主要差别。

跑步一直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频率。后来在一次马拉松中,第一次采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频率,并且全程坚持了下来。前半程1h26’30,后半程1h25’03,基本上保持匀速。由于步幅变化基本上不大,因此我觉得可以用呼吸控制速度。

3、蹬地

增大蹬地的力量、或蹬地时用脚掌扒地,会直接导致速度的提高。增大蹬地的力量大约会同时导致步频于步幅的提高。但是这个比较耗体力,这些都有一些强化的训练方法。

如前所述,蹬地时应尽量水平用力蹬出。

4、大腿带动小腿

一般关于跑步姿势中有“大腿带动小腿”一句话,一般不太引人注意。这个其实比较重要。

主要有下面两个因素:

第一,大腿带动小腿,能提高小腿前伸的速度、加快频率。都知道所有踢腿的动作都是大腿带动小腿的,如跆拳道中的横踢,散打中的鞭腿,足球中的踢球,自游泳中的打水,等等。为什么要大腿带动小腿?这可能是有助于力发于腰。在自由泳中,手推完水后小臂立刻放松,大臂带动小臂前伸。而此刻正是自由泳整个环节中最快的。

这些相似性大约是由于人体结构造成的,相同的结构决定了达到类似效果时须采用相似的动作,用《生理卫生》的话来说,是结构决定功能。

第二,大约这样能够有助于小腿的放松。每次训练完都会小腿紧张,然而现在即使跑完马拉松,小腿都很松软。可能与这个关系较大。

5、放松

从小就被告知考试要放松,但是真正认识到放松的意义是近年来的事情。放松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传统武术有一个关键字便是放松,一个“松”字,值得人们去追求一辈子。

放松讲究的是:该用力的肌肉用力,不用力的肌肉放松;该用力时则用力,不用力时则放松。

马拉松过程中讲究“放松省力”。比如腿蹬地后,小腿、脚踝立刻放松。这样肌肉紧张-放松-紧张-放松,如果能够达到死循环就完美了。

跑200米的技巧

跑短跑的时候,建议要穿背心短裤,这样的服装比起长袖长裤的运动服,可以减少不少阻力。2

如果在日常训练时能够借到钉鞋,那是最好不过的。钉鞋的抓地力强,而且又是前脚掌着地,这两样都是让跑步速度加快的技巧。(不过小七始终觉得有种开挂的感觉--)和100米一样,200的起跑也很重要。要提高对指令的反应灵敏性,全神贯注,一旦听到信号身体就能条件反射地向前冲。

200米是一个弯道加一个直道,跑弯道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越在里面的跑道越占便宜,因为转弯的幅度小,不会因为离心力而多跑一些冤枉路。跑在外侧弯道的就要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向内侧倾斜,在不会串道的前提下沿着弧线的外切线跑。

比起小步伐快频率来讲,小七还是更倾向于大步伐中上频率,感觉这样体力不会很快消耗,而且同样时间内跑的路程会比较长,也就更接近终点一些。所以跑步时要尽可能地加大摆臂与步伐的幅度。在直道的后半段就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比的就是冲刺。以往看别人比赛的时候都会看到有选手在临近终点线的时候突然慢下来,就好像汽车刹车一样慢慢减速溜过终点,那种感觉真的很不爽。比赛比的又不是看谁到达的位置最正点,所以只要放开胆子,一门心思冲过终点之后再减速

第四篇: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我在平时的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1、跳深;、2、纵跳;

3、负重纵跳;

4、负重蹲跳起;

5、负重深蹲;

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体前屈练习;

2、把杆拉腿;

3、纵、横臂叉;

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

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

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星期一,1、跳深;15组*10次 星期

二、负重弓箭步交换跳10组*30次

星期三,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著

星期五,柔韧的练习、踢腿10组*30次,负重纵跳10组*15次

星期六,负重深蹲15组*10次;30米冲刺-60米冲刺-100米冲刺全程6组

星期日 积极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训练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不可少。

第五篇:浅谈学校体育中短跑技术和训练方法

浅谈学校体育中短跑技术和训练方法

摘要: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短跑的技术、训练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通过对现代短跑的特点归纳了一套自我感觉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在短跑训练中加强专

项能力和放松技术训练与方法总结。本文通过大量的理论依据及运动员的动作分析,简述了现代短跑技术特征。通过对跑技术的再认识看出短跑技术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短跑技术和训练逐步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化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使人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且各种学科知识如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丰富了人们对短距这一项目的认识,因此,短跑技术也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现代短跑技术、专门性练习、放松能力;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项目,其供能方式以无氧代谢方式为主。短跑是力量、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典型项目。

在学校体育中短跑是田径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短跑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为进一步掌握其它运动项目奠定良好

基础。现在根据我多年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谈谈我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一些总结和看法。

短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世纪初的“踏步式”到芬兰人克里麦特的“迈步式”再到瑞典体院对迈步式的改进逐渐形成了“摆动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塑胶跑道的出

现使得短跑成绩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修正了传统观念“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唯一动力”的理论。现代短跑更加强调大腿积极前摆高抬和蹬摆的结合,要求动作的轻松、身体的协

调、富有弹性和向前性好。

一、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带动小腿的积极拔地”是短跑现代短跑的本质特征。强调以髋为轴的摆动,以摆

促蹬、蹬摆结合注重摆动效果,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强调上下肢和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重视高速跑动中的肌肉放松与协调能力。

二、短跑专门性练习的发展

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跑的专门性练习是掌握和提高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专门性练习与现代的短跑技术要求都存在不足之处

1.传统的小步跑主要是体会脚拔地技术,发展步频,基本上是足踝和小腿活动,而现代短跑要求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摆动腿快速伸髋下压大腿,主动肌是大腿后部肌群,所以我

们在训练中应该强调着地的动作幅度与速度,提高摆动幅度与速度,用力的部位应该是为了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

2.传统的高抬腿主要强调的积极的提大腿是练习爆发力现代短跑要求快速的下压大腿快速前摆、制动和快速落地的能力,所以高抬腿不仅要快速的上抬而且要快速的下压,以提

高途中跑大腿摆压转换速度和快速下压的技术和能力。

3.传统的后蹬跑练习要求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充分伸直,以便提高腿部后蹬力量和下肢蹬伸能力,现代短跑技术特点看,如果过分强调支撑腿后蹬时充分蹬直,则会延长支撑和腾

空的时间,影响跑的时效性,所以提出了屈蹬式,不完全的伸直的跑法。

五、折叠腿跑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关节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3.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缓冲。

主要作用:

1.体会折叠摆腿技术。

2.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

3.发展大腿后群肌肉力量。

三、途中跑中的放松能力

途中跑是100米中最长的一段距离,根据本人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现许多学生和运动员在途中跑中不善于放松,全身肌肉紧张,盲目的用尽全力,有的咬牙切齿、紧握拳头、耸肩,不

知道放松造成力量过度消耗,技术动作变形,跑起来很僵硬,这是因为肌肉中现成的ATP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于是运动员在短跑中就会出现减速现象。要

想保持较长时间的最高速度,就必须在两次收缩之间,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继续进行ATP的合成。所以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掌握的越好,越能提高速度耐力,则保持高速度的时 间就越长。正如我国著名短跑教练沈孝智所说:“高速度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因此,肌肉放松能力是短跑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个放松跑的训练方法:

(1)

下坡跑

3——5°的斜坡,距离在40——80米,用100%——120%强度,从上往下跑。使运动员充分体会到肌肉的放松感觉,在下坡跑时,要求步子轻松,步幅要大。

(2)

顺风跑

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高速运动时的感觉能力,顺风跑时要求风速在2~4米/秒以上进行。要求跑时动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频的大的步幅。

(3)

匀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于发展肌肉的放松,要求体会放松跑技术,建立放松跑的意识、概念。要求用舒展、协调、富有弹性的动作,充分摆髋,适宜的快频进行。

(4)节奏跑

根据教练击掌频率的快慢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或者运动员按某一规律行的节奏跑动,使其产生韵律感,这种感觉既能发挥速度,又能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 合理化。例:一般采用变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经过慢跑的几步放松调节之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弹性和放松感,以提高运动员放松跑的感觉能力。

(5)牵引跑练习

可用摩托车等做牵引跑练习,方法是取一根长绳,一端系在练习者的腰上,另一端系在摩托车上,练习时摩托车的速度稍高于练习者的速度,借助摩托车的拉力强迫运动员在 跑动中发挥出极限速度,提高短跑成绩。

四、加强小腿三头肌趾屈肌等力量练习

很多教练员只关注一些大肌肉的力量训练而忽视一些小肌肉的训练,其实对小肌肉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短跑训练中,速度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称为“速度障碍”

此阶段如果教练员发展一些小肌肉的力量能够很好的突破障碍。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小腿三头肌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在缓冲阶段,小腿三头肌承受了主要负荷,如果小腿

三头肌力量不足,将会延长缓冲时间。现代短跑要求的是以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股后肌群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股后肌群的力量不足,就不能达到有效地快速向前伸髋。趾屈肌能

够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即用力由大肌群到小肌群,从而产生力量的叠加效果,保持后蹬动作的流畅、紧凑,达到最佳用力效果。要提高后蹬速度,就是提高向前伸髋、伸膝和趾

屈肌群的收缩速度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小腿三头肌、屈肌、股后肌群、脚踝处等一些较小的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的锻炼。

五、加强专项力量和速度训练

速度越快,力量就会越大,同样力量越大速度就会越快。在短跑中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和速度能力是平时训练中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

练中,我觉得训练中必须加强专项能力的提高。在力量训练中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而这个并不符合短跑专项的特点,因为在短跑中最少也要跑45步~48步左

右,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速度能力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根

据提高专项能力这个思想来制定训练的计划。

六、重视跑道外的训练

跑道上的训练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忽视了跑道外的训练。它对短跑成绩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受各种天气和场地的影响。跑道外可以进行力量、速度、弹跳力和爆 发力的训练。

1、摆臂技术是短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两腿的频率、动作和用力的方向。30~50秒的原地徒手摆臂练习5~6组,10~30秒的手持哑铃的摆臂练习3~4组,要求动作

由慢到快,摆臂轻松、自然、协调

2、单腿下蹲起也是也个很好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腿部力量与爆发力.可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

3、抬脚尖(提踵)可以加强踝关节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当脚尖抬到最高点 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4、俯卧撑的训练可以加强摆臂的力量。在训练时要循序渐进。30-40个一组,完成5-6组

5、蛙跳练习是对于爆发力、弹跳力的提高也是很有用的。例如半蹲跳、纵跳、快速蛙跳、负重跳。

6、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

以下方法:

1、体前屈练习;

2、把杆拉腿;

3、纵、横臂叉;

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

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

6、快速的蹲立练习。

参考资料

李鸿江主编,田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龙川县赤光中学,关于浅谈短跑训练 2009.9

高考体育生的短跑的力量训练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