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先秦两汉文学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4-79703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5 00:16: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附答案)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 》中。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 结构。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 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 的《国语注》。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12.三家诗是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 》、《谷梁传》。14. 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 》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25.有位伊人。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29.《乐府诗集》是由 所编。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 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33.孔子生于 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 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 编辑成书的。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 ”题材。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42.《尚书》一名的意思是_________。

43.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_________》。4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出自《_________》。45.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___________、删诗之说。46.《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____________》。

47.《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___________。48.《__________》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49.《孟子·滕文公》所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人物的言行集中载录于《_____________》一书。

50.《国殇》是《九歌》中祭祀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51.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52.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属于汉赋中的____________类型。

53.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______。”

5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________和列传中。55.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________时期。56.___________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57.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

58.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_________》。59.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___________为划分标准的。60.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

61.《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62.《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____________》。

63.“《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穀梁传》和____________。64.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_____________》一书中。65.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_________体和格言体。

6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出自《_________》。6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_________》。68.《________》和《湘夫人》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69.《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70.《________》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 主题。71.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72.“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________》的基本精神。73.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

7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_______、世家和列传中。

7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在先秦称作“诗”或“诗三百”至 才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76.《诗经》中的“二南”指、召南。77.《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78.《诗经》中的“三颂”是指周颂、、鲁颂。

79.《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学者,言谈者,工商,患御者、、五种人。

80.《论语侍坐章》中的“四子”是子路、、冉有、公西华四个人。81.烛之武是《左传》中的 篇中的人物。82.邵公是《国语》中 篇的人物。83.冯谖是《战国策》中的 篇中的人物。84.“形容枯槁”出自《战国策》中的 篇。

85.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86.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87.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88.班固的《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

8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 篇诗歌。

90.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91.第一部国别史是。

92.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

93.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 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9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中的 篇。95.“缘木求鱼”出自《孟子》中的 篇。96.“锲而不舍”出自《荀子》中的 篇。

97.“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中的 篇。98.《逍遥游》篇是 的代表作。

9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 》的名句。100.《楚辞》最早的注本是《 》。

附填空答案: 1.山海经;2.书经 3.孔颖达 4.轮辐式 5.字 6.班固

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贾谊 9.韦昭 10.文选 11.仓颉

12.鲁人申培 13.公羊传 14.语录体 15.《孟子》 16.重言

17.《九辩》 18.吾将上下而求索 19.《七发》 20.子长 21.淮南子

22.汉 23.抒情诗 24.公羊高 25.在水一方 26.《战国策》

27.纪传体 28.张衡 29.郭茂倩 30.张守节 31.鲧禹治水

32.音乐 33.前551年 34.《孟子》 35.国别史 36.寓言

37.刘向 38.悲秋 39.《楚辞章句》 40.裴骃 41.事物起源神话,42.上古之书 43.春秋 44.论语 45.采诗 46.大雅·生民 47.六诗

48.国语 49.战国策 50.阵亡将士 51.主客问答 52.抒情小赋

53.成一家之言 54.世家 55.东汉 56.乐府 57.创世神话 58.《尚书》

59.音乐类型 60.赋诗言志 61.《卫风·氓》/《邶风·谷风》62.《小雅·采薇》

63.《左传》 64.《战国策》 65.语录体 66.《论语》 67.《孟子》 68.《湘君》

69.《橘颂》 70.《九辩》 71.《过秦论》 72.《论衡》 73.主客问答

74.本纪 75.汉代 76.周南 77.小雅 78.商颂 79.带剑者 80.曾晳

81.《烛之武退秦师》 82.《邵公谏弭谤》 83.《冯谖客孟尝君》 84.《苏秦始将连横》

85.李斯 86.司马相如 87.通古今之变 88.断代史 89.305 90.《左传》

91.《国语》 92.《战国策》 93.文人 94.《邵公谏弭谤》 95.《齐桓晋文之事章》

96.《劝学》 97.《氓》 98.庄子 99.《离骚》 100.《楚辞章句》

二、名词解释及答案: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3.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5.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8. 思无邪:原句出于《诗经·鲁颂·駉》最后一章。春秋孔子用来评价《诗经》的总的思想倾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所谓“无邪”,就是“归于正”,亦就是《诗经》思想内容纯正的意思。

9.今文三家诗:《春秋》过于简短而语义隐晦,因此出现了一些对之解释的著作。有传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以及战国齐人公羊高撰的《公羊传》和战国鲁人穀梁赤撰的《穀梁传》。《公》、《穀》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以史实叙说历史。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1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公羊传》由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后汉景帝时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毋生写定;《穀梁传》由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撰,汉时由传人写定。这两传都注重阐述《春秋》一书的微言大义;《左传》重在补充史实,文学价值更高。

13.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4.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5.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16.《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7.楚辞: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

18.风骚:《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简括而称为“风骚”。“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

19.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2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

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21.《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2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3、七体: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24、枚马: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25.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6.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7.“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8.《太史公书》:《史记》的原名。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29.互见法:《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0、《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及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班马: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32.《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33.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34.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5.《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36.《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3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中对人物的刻画曲尽其妙:刘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刘兄的势利,无不入木三分。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高明的叙事技巧。

38.《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39.言事增实:这是王充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评。东汉时期谶纬流行,文学创作中出现“言事增其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就是不依据事

实而随意夸大,有损于对真美的追求。这涉及到对文学创作的艺术虚构中,如何处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关系的理论问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40.金相玉质:这是王逸《楚辞章句》中对屈原的评价。屈原人格品质极为高尚,对待现实积极进取,在创作上,屈原的作品文辞绚烂,想象丰富,表达对光明的追求与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屈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且达到完美的统一。王逸对屈原作品“金相玉质”的评价,不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对中国文学创作起了指导作用.三、指出下列语句所自篇目或作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2、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庄子(《逍遥游》)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5、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诗经》《东山》)、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雩,咏而归。(《论语》《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屈原《山鬼》)、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9、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汉乐府民歌《东门行》)1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中庭生 旅 谷,井上生旅葵。(野生的)

2、穹窒熏鼠,塞 向 墐户。(北窗)3、若有人兮山之阿,被 薜荔兮带女罗。(披)、岂余身之惮殃兮,恐 皇舆 之败绩。(君王的车,喻指国家)5、诞置之隘巷,牛羊腓 字 之。(扶养,喂养)6、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 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活捉)7、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 劝,亡逃者得轻资也。(鼓励)8、东西跳梁,不 辟 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避)9、自楚之滕,踵 门而告文公。(脚后跟,到)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 壅 而溃,伤人必多。(堵塞)

五、翻译:

1、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译文: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三舍躲避他们,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蔽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缺理而楚国有理,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如果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

2、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译文: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

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

3、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译文:十几尺布帛,一般人见了也舍不得放手;熔化着的百镒黄金,即使是盗跖也不会伸手去拿。不一定受害的时候,十几尺的布帛也不肯丢掉;肯定会烧伤手时,就是百镒黄金也不敢去拿。所以明君—定要严格执行刑罚。因此,施行奖赏最好是丰厚而且兑,使人们有所贪图;进行刑罚最好严厉而且肯定,使人们有所畏惧;法令最好是一贯而且固定,使人们都能明白。所以君主施行奖赏不随意改变,执行刑罚不轻易赦免,对受赏的人同时给予荣誉,对受罚的人同时给予谴责。这样一来,不管贤还是不贤的人,都会尽力而为了。)(《韩非子》)

4、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大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5、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译文: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兵器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

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 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 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 过错了。)

7、《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译文:《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言说,它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了;“名”,如果可以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了。“无名”,是天地的来处;“有名”,是演生宇宙万物的母体。所以,“道”是不显现的,要经常从无形体的角度去领悟和观察“道”的奥妙,又要从事物经常显现的形状,区别万物之间的微妙差别。显现和非显现互相存在,无和有相生却名称不同,都是奥妙啊。奥妙之奥妙的“道”,就是万物中的一切玄妙之所出的门径。)

六、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

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在艺术方面,(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

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4.简述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2)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夸夫、刑天等形象,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光明的追求和乐观的信念,对后代文学家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古代神话中的浪漫幻想启发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

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有:(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唱;(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

6.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

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7.《氓》中弃妇形象分析

《氓》中的弃妇形象:(1)勤劳,任劳任怨,未弃前弃妇渴望爱情,忠于婚姻;(2)被弃后,没有苦苦哀求,而是果断决绝,显示性格刚强的一面。(3)诗中弃妇严厉地谴责男子的负心,对男子的虐待予以斥责,表现出对不公平的婚姻制度的反抗。

8.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9.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10.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表现在:(1)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说谏有异,风格多变。(2)是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人物刻划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

(3)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感情充沛,富于气势。(4)《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

11.简述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分):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12.简述先秦诸子的特点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1、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2、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3、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13.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14.简论《孟子》的文学价值

《孟子》的文学价值,(1)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2)《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3)《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1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要求能结合例子来答。

16.简述屈赋“香草美人”意象具有哪些内涵

(1)香草意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诗人有时以香草自称,有时又用来指称他尊敬的人,所有这些人,都具有高洁的人格;二是与恶草相对,象征者政治斗争的双方;(2)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喻君王,或自喻。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男女婚约的变化喻君臣关系的改变,不仅形象生动,还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17.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秦论》是贾谊论说散文中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来的逐渐强

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推翻秦朝。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

18.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19.简述汉大赋的成因

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2)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20.简述汉大赋的特点

汉大赋的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2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汉乐府民歌虽也有一些抒情诗颇具时代特征,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还是大量的叙事诗。这些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叙述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两诗都注意以人物关系构建叙事情节,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东门行》中妻子与丈夫的对话,《上山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的答对,《陌上桑》中“罗敷前致辞”的从容、无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捶床大怒、刘母拊掌而悲等都是其例。(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纯洁;《陌上桑》以铺陈手法,表现罗敷的美丽等。(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22.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

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1)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2)西汉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这时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3)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4)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5)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2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诗经》”,其艺术成就:(1)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2)《古

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或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3)《古诗十九首》每首语言都浅近自然,务求平淡,如话家常,而又意蕴丰厚,耐人寻味。要求能结合例子来答。

24.简析《氓》中女主人公三次涉淇水的作用

(1)淇水是弃妇命运的线索和见证;(2)第一次涉淇水,是恋爱时期,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并充满期望;第二次涉淇水,则是婚后遭到虐待,女主人公开始对婚姻生活感到失望;第三次涉淇水,则是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女主人与丈夫断绝关系。(3)女主人公的命运的三次变化,通过三涉淇水来表现,艺术构思是十分紧凑的。

25.简析《氓》中女主人公形象

《氓》中女主人公形象:(1)忠于爱情,渴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如作品中“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复关,涕泣涟涟”等;(2)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愿意以自己的付出来维持家庭。如作品中讲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等都是言此。(3)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敢于反抗,没有哀求,体现了坚强的一面。对男子的负心,她予以谴责,“言既遂也,至于暴矣”;自己被休弃回家,说出了“亦已焉哉”,果断决绝。

26.《左传》以战争描写见长,试举例分析其特色

(1)战争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代的重要政治内容,富有特色的战争描写则是是充分体现了《左传》将历史事件故事化的写作技巧;(2)《左传》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而是带着“宏大叙事”的政治眼光,往往详细描述战争的起因、各方的内政外交动态、战前部署、决战主角的心态与个性等等,立体而深入地呈现战争的错综复杂的状态;(3)生动简洁地描绘战场的局势和场面,巧妙穿插战斗细节,富于现场感,或磅礴震撼,或曲折跌宕,或血腥残酷,或诙谐幽默,皆如亲临。

27.简述《陌上丧》“罗敷夸夫”一段的作用

(1)罗敷没有夫,夸夫是罗敷拒绝太守的借口;(2)作为采桑女,罗敷单靠拒绝是无法回绝太守的,必须智取。(3)罗敷所夸之夫越完美,就越能够衬托太守的丑陋,通过打击太守的自尊心,达到拒绝的目的。(4)“罗敷夸夫”一节重在突出罗敷有过人的智慧,写罗敷的内在美,写出她美的关键在于“神”,升华了前文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28.简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全诗中的作用

(1)这两句借孔雀起兴,是汉乐府常见手法;(2)“飞”喻夫妻离散,暗示焦中卿与刘兰芝婚姻有变,二人离散;(3)“徘徊”喻夫妻恩爱,不忍离别,比喻焦中卿与刘兰芝不忍分手,他们的离散是受外力所迫;(4)开篇以孔雀迟疑徘徊的形象,暗示故事的悲剧结局,给全诗的抹上浓郁的悲剧气氛,对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七、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1.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的主要内容(参考要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2)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

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4)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5)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6)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2.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1)善于叙事。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

勺之战”等大抵如此。(2)善于写人。《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划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划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3)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3.试比较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

(1)相同点表现在:首先,想象丰富而奇特。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屈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体现在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方面。其次,浓厚的楚文化色彩。庄子更多地从思想内核上,体现出楚文化的色彩,如对道家思想的发挥,逍遥、等万物、齐生死等观念;屈原则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2)不同点:庄子浪漫主义充满哲理。庄子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屈原则形象思维丰富,文学性强,哲理性弱。其次,在语言上,《庄子》善造新语。,如、“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屈原则善于从民间语言中如方言、口语吸取养料。此外,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4.论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

(2)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

(3)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4)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2分)。

(5)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

(6)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5.谈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高祖建汉到汉武帝即位前。此时的政论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多发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一般还都有战国纵横家余风,畅所欲言,铺陈壮大,感情充沛,气势逼人。重要作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枚乘等。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到元、成之世。此期政论文大都依经立义,讲说灾异,论证君权神授、专制合理,征引繁复,文气迟缓,思想禁锢,少有个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及刘向的《谏营起昌陵疏》是其代表作。也有一些直陈时事、不傍经典的政论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桓宽的《盐铁论》等是其著名的作品。此外,淮南王刘安君臣的《淮南子》不同于众,别具一格。第三阶段从成、哀之世到东汉中期。此期论说散文大都明白晓畅、不傍经典。刘歆的《让太常博士书》、扬雄《自叙书传》、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是其代表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此期论说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不但富于激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是其代表著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其时,朝政腐败,民生凋敝,社会危机严重,朝野清议之风兴起,清议之文亦随之出现。此期论说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不但富于激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是其代表著作。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仲长统。

6.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大胆的夸张和虚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第二,善用比喻,寓言和神话,寓说理于形象之中;第三,笔锋犀利,极富讽刺幽默情趣;(惠子相梁、曹商使秦)第四, 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文风。(也可以按照以下四方面回答:第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第二,意出尘外的想象;第三,怪生笔端的寓言;第四,妙趣横生的讽刺.)

7.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

(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其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感和自信心;(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

(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

8.《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意义?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阶段,是汉代乐府诗的辉煌成果,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预示着建安时代的即将到来。

9.论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为我国文学史塑造了第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独立创作时期的到来;打破了《诗经》以来四字句的格式,句式参差不齐,便于表达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内容;继承与发展了《诗经》赋、比、兴艺术手法,扩大了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范围与内涵;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10.试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参考要点):汉乐府民歌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内容主要有:

(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如《孤儿行》则反映了私有制下道德沦丧导致的一幕悲剧,《东门行》表现了百姓困不可忍之后的反抗。这类民歌,远超先秦民歌“怨刺”的界限,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

(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悲歌》等属此。

(3)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等皆为此类民歌。

(4)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些寓言诗,如《乌生》、《枯鱼过河泣》等,善用拟人手法,想象奇特丰富,曲折暴露了统治者地凶残,表现了人民忧生惧祸的心理,并留下了一些有益的社会生活经验。

(5)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江南》,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描绘鱼儿在莲叶四周戏游的情景,表现了采莲青年男女欢愉的心情,展示了江南水乡明媚秀丽的风光。

八、默写:、《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至“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4、《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汉乐府·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鸡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6、《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7、《诗经·东山》: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8、《诗经·生民》节选: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9: 《离骚》中“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第二篇:先秦两汉文学习题(模版)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

一.填空:

1.先秦文学指 以前的文学。

2.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形态主要为两类:。

3.《击壤歌》、《康衢歌》、《南风歌》等歌谣相传为 时期的作品。4.《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 》卷九。

5.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 》、《 》、《 》、《 》、《楚辞》和其他一些古籍中。6.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古籍是《 》。7.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 故事最为著名。8.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 的故事。9.商民族始祖 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10.《 》记录了后稷神话。11.在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数 父子。12.黄帝与 战于涿鹿之野。13.“与日逐走”的神话人物叫。1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5.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16.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 社会。

17.黄帝“与 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18.解释“黄帝四面”神话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19.《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 世纪。20.《诗经》中的“风”共有 篇。

21.《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十 国风。22.《诗经》中的“雅”分为。23.《诗经》中的“颂”是 之乐。

24.《诗经》在汉代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人 和赵人 的古文“毛诗”晚出,但盛行于世,最终压倒了三家诗。25.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讴歌先公先王德业的诗篇多与 活动相关。26.《生民》、《公刘》、《绵》、《皇矣》和《 》五篇作品,被认为是周族史诗。27.《诗经·大雅》中的《 》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的历史。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 》中的句子。29.“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 》一诗中的句子。30.《诗经卫风·硕人 》 一篇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一个贵妇人说:“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3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32.《诗经·周南》中的《关雎 》开篇以“,”起兴。3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邶风· 》一篇中的句子。34.《国风》中描写农业生产最全面最色的作品是《 》。

35.《鄘风·柏舟》是一诗表现了一个少女强烈要求 愿望的作品。36.《诗经》章法最明显的特色是:。37.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

38.先秦散文主可分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又称 散文;二是以记载历史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为主的 散文。39.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 》、《 》《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40.《 》是专门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

41.先秦历史散文中,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的两部著作是《 》和《 》。42.《左传》又名《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学巨著。43.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则是借助它的编年以记事的独立的史学巨著。44.所谓春秋三传是《左传》、《 》和《 》,古人认为它们都是阐释《春秋》的作品,故有此称。45.《国语》是我国第一部 史。46.《国语》大约成书于 初年。

47.晋文公早年流亡之事记载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里。48.《战国策》,初名《短长》、《 》、《长书》、《 》之称。49.《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中的《 策》。

50.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儒家学派大师是和,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论语》和《 》。5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52.“气盛”被认为是《 》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53.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两位大师是和。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和《 》。54.庄周的著作现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 篇,55.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邯郸学步》等都出自《 》。56.《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都出自《 》。57.《 》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5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 》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59.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60.诗人屈原在其诗《 》中写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61.“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是屈原《 》一诗中的句子,以人格化的描写表现太阳。62.屈原在《离骚》一诗中吸收了很多的神话,诗中的曦和与望舒分别是

神和 神。63.《 》被认为原本是民间祭歌,屈原利用其形式进行了再创作。64.《九歌》包括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东君》、《 》、《少司命》、《大司命》、《礼魂》。65.屈原作品中有一首奇特的长诗,他共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部题,这首诗就是著名的《 》。66.与屈原同时而稍后的另一名楚辞作家是宋玉,他的楚辞代表作是《 》。67.《涉江》选自屈原组诗《 》。68.屈原的组诗《九歌》共有 篇作品;

69.屈原作品据王逸注本共有 篇。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篇代表作是长篇政治抒情诗《 》。70.屈原一生共被流放两次,第一次是被楚怀王流放到 地区;第二次是被顷襄王流放到 地区的沅水、湘水一带。71.一般认为《招魂》是为招 之魂而作。72.《九歌》中写山神之恋的作品是《 》

7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出自《九歌》中的《 》。74.《九辩》“悲 ”的内容给对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5.《高唐赋》、《神女赋》的作者是。

76.刘勰评价屈原说:“其衣被词人。” 77.赋,在《诗经》里的本意是____ 78.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上介于____与____之间。79.最早将自己文章命名为赋的是____。

80.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三个阶段。81.贾谊的赋作以《____》和《____》为代表作。82.《子虚赋》和《_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83.枚乘的赋中,《____》最为重要。

84.扬雄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河东赋》、《长杨赋》、《____》、《____》。85.被认为是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的作品是《____》。86.张衡的《____》,赵壹的《____》是东汉著名的抒情小赋。87.西汉初年,散文的代表作家是 和。

88.《论贵粟疏》是____写给文帝的一篇奏疏,文章中心是阐述强本抑末的主张。89.《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史。

90.撰写的《汉书》是第一部____ 史。

91.《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____、十表、八书、三十____、七十____五个部分组成。92.《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部分。9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 传。

94.司马迁除《史记》之外,还有《悲士不遇赋》和《 》传世。95.《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改____为志,去掉世家并入____。96.《汉书》由纪、____、志、传四部分组成。97.乐府原是古代____的名称。98.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____的《乐府诗集》。99.《孔雀东南飞》最初见于徐陵编的《____》,题为《____》。

100.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创作精神上的特点。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101.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102.在《乐府诗集》里,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103.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兒行》表现的都是 的疾苦。104.“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二句出自《 》一诗。

105.乐府诗《 》叙述主人公“八十始得归”的退役老兵返回荒芜家园的情景。106.《陌上桑》表现了女主人公 巧对使君的机智。107.《上山采蘼芜》写了一位弃妇与 邂逅的故事。

108.铙歌十八首的曲调属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源于。109.民间歌谣中,除杂言体外,还有较多的 言诗。

110.汉乐府鼻祖《安世房中歌》17章中有4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 体。111.《 》对太守家迎亲场面作了大肆的渲染,写得铺张扬厉。112.刘勰 《文心雕龙》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为“五言之

也。” 113.《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 》卷二十九。114.《古诗十九首》当出现于 年。

115.《古诗十九首》多数是写 的乡情和思妇的闺愁。116.“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出自《 》。

117.《回车驾言迈》称:“盛衰各有时。” 118.“人生天地间。”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119.《古诗十九首》 的抒情主人公绝大多数都在诗中直接出现,《 》是个例外。120.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 》。121.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122.秦嘉有《 》三首。

123.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 》二首。

124.————————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

二.单项选择

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

B、三百零五篇

C、二百九十五篇 2.《诗经》的句式,以()为主:

A、四言

B、五言

C、七言 3.()说“不学诗,无以言”: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4.()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5.《诗经》全集分为()部分:

A、三

B、五

C、六 6.()最早为我们提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A、《离骚》

B、《诗经》

C、《古诗十九首》 7.《诗经》中最能体现其现实主义风格的是():

A、风

B、雅

C、颂 8.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 A、六义

B、六经

C、六法 9.下列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邶风·静女》

B、《鄌风·墙有茨》

C、《周南·关雎》

10.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起始于():

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 11.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国语》

C《尚书》 12.《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13.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A《战国策》

B《国语》

C《老子》 14.我国记事文之祖是指()

A《荀子》

B《孟子》

C《春秋》 15.我国记言文之祖是指()

A《尚书》

B《左传》

C《史记》 16.《战国策》是按()国分别记述的。

A十

B十一

C十二

17.《春秋》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严谨的笔法,称为()

A佶屈聱牙

B兢兢业业

C春秋笔法

18.《春秋》记史实,用精微的语言寄寓是非褒贬,称为()

A革故鼎新

B微言大义

C见微知著

19.下列哪一部著作着重记录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活动及其有关的谋划和辞说

A《楚辞》

B《战国策》

C《庄子 2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国语》

B《春秋》

C《论语》 21.我国第一部记事详明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道德经》

B《诗经》

C《左传》 22.《盘庚》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诗经》

B《国语》

C《尚书》 23.《曹刿论战》是以下哪一部著作中的一篇()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24.《战国策》是西汉()整理编纂的

A刘歆

B刘向

C司马相如 25.《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

A《战国策》

B《左传》

C《尚书》 2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27.孔子的主要思想都表现在()一书中

A《诗经》

B《论语》

C《国语》 28.《论语》是一部()著作

A语录体

B编年体

C国别体 29.西汉武帝时,《论语》被尊称为()

A“礼”

B“仁”

C“经” 30.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31.孟子着重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A“仁”

B“礼”

C“义” 3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他的()思想

A民本

B天道

C王权至上 33.孟子主张(),反对霸道

A“王道”

B“以力服人”

C“非攻” 34.以下哪一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赋家()

A荀子

B孟子

C庄子 35.《齐桓晋文之事章》选自以下哪部著作()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36.《老子》又称()。

A《诗经》

B《书经》

C《道德经》 37.《庄子》又名()。

A《书经》

B《南华经》

C《山海经》 38.《逍遥游》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39.《吕氏春秋》是一部()的著作。

A儒家

B法家

C杂家 40.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

A《汉书》

B《谏逐客书》

C《杂家》 41.屈原的作品篇目最早见于():

A、《史记》

B、《诗经》

C、《汉乐府》 42.()是现存楚辞的最古的注本:

A、《楚辞章句》B、《史记》

C、《汉书·艺文志》 43.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屈原作品有()篇:

A、26

B、25

C、24 44.()是中国诗史上的一篇最早的长篇:

A、《诗经》

B、《天问》

C、《离骚》 45.()是屈原的代表作:

A、《离骚》

B、《九章》

C、《天问》 46.《九歌》共有()篇:

A、9

B、10

C、11 47.“屈平词赋如日月”是()对屈原诗歌的评价: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48.“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是()对屈原和宋玉的评价: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49.第一个把“楚辞”汇编成集的是():

A、屈原

B、宋玉

C、刘向

50.称屈原的作品为“楚辞”、“赋”,都最先见于():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51.《高唐赋》是()作品:

A、屈原

B、宋玉

C、刘邦 52.《屈原列传》是()的内容:

A、《史记》

B、《左传》

C、《汉书》 53.《离骚》是一篇():

A、抒情诗

B、叙事诗

C、写景诗

54.楚辞从用词方面体现出地域特色是指它多用()字:

A、哉

B、兮

C、也

55.“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一语出自()的《楚辞章句》: A、李白

B、王逸

C、朱熹 56.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A楚国 B齐国 C鲁国 57.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58.“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A班昭《为兄上书》 B司马迁《报任安书》 C杨恽《报孙会宗书》 59.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

A荀子《赋篇》

B 贾谊《吊屈原赋》

C 扬雄《长杨赋》 60.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转化的标志是

A枚乘《七发》

B 贾谊《吊屈原赋》

C 班固《西都赋》 61.从散体大赋转向抒情骈体小赋的标志

A《归田赋》

B《二京赋》

C《鵩鸟赋》 62.《两都赋》的作者是

A张衡

B 班固

C 赵壹 63.《二京赋》的作者

A张衡

B 班固

C 司马相如 64.《羽猎赋》的作者

A扬雄

B 班固

C 赵壹 65.谁的作品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

A枚乘

B 扬雄

C 司马相如 66.汉武帝读了()感叹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A司马相如《子虚赋》 B 司马相如《上林赋》

C 班固《两都赋》 67.真正体现西汉政论风格的是贾谊和()的著作 A 晁错

B 司马相如

C 董仲舒 68.《过秦论》的作者是()。

A、贾谊 B、李斯 C、晁错 6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70.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春秋》 B、《汉书》 C、《战国策》 71.标志中国叙事诗的飞跃发展的是

A《诗经》

B 汉乐府

C 五言古诗 72.《孔雀东南飞》属于

A 汉乐府

B 古诗十九首

C 南朝民歌 7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

A 10类 B 4类 C 12类 7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二句出自乐府诗

A 《上邪》 B《饮马长城屈》 C 《东门行》

三.多项选择

1.《诗经》中《颂》分()颂:

A、齐

B、周C、鲁

D、商

E、卫 2.下列作品属于战争题材的是():

A、《无衣》

B、《秦风》

C、《豳风》

D、《东山》

E、《采薇》 3.《诗经》中的表现方法可分为():

A、赋

B、风

C、比

D、兴

E、颂 4.在汉朝流传的诗学有():

A、毛诗

B、鲁诗

C、齐诗

D、韩诗

E、郑诗 5.下列诗作属于《大雅》的有():

A、《生民》

B、《公刘》

D、《皇矣》

E、《大明》 6.风共()篇,雅()篇,颂()篇:

A、150

B、160

D、40

E、46 7.《诗经》最初称()或():

A、《诗》

B、《诗三百》

D、《三百诗》

E、《经》

8.下列描写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的有():

A、《周南·关雎》

B、《邶风·静女》 D、《周南·芣苢》 E、《秦风·无衣》 9.《尚书》包括()

A《夏书》

B《周书》

D《虞书》

E《盘庚》 10.“春秋三传”是指()

A《左传》

B《战国策》

D《谷梁传》

E《儿女英雄传》11.《左传》可称为()

A《春秋古文》

B《春秋左氏传》C、《绵》

C、105

C、《诗经》 C、《卫风·氓》

C《商书》

C《公羊传》

C《醒世姻缘传》

D《书经》

E《左氏春秋》 12.今存的《尚书》分为哪两种()

A今文尚书

B《易经》

C《坛经》

D古文尚书

E《秦誓》 13.下列属于国别体的著作有()

A《国语》

B《春秋》

D《论语》

E《战国策》 14.以下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有()

A《诗经》

B《老子》

D《韩非子》

E《左传》 15.春秋战国时的散文可分为()两大类

A历史散文

B政论文

D论说文

E政论哲理散文 16.《战国策》又可称为()

A《国策》

B《国事》

D《事语》

E《长书》 17.下列()作品出自左传

A《郑伯克段于鄢》

B《盘庚》

D《触龙说赵太后》

E《晋楚城濮之战》 18.以下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有()

A孟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孔子

E荀子 19.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礼”

B“兼爱”

C“节用”C《左传》 C《春秋》 C诸子散文 C《短长》 C《秦晋殽之战》

D“仁”

E“非攻” 20.以下是孟子主张的有()

A“王道”

B“与民同乐”

C“忧民之忧”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E“自然无为” 21.以下关于《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现存七篇

B长于辩论

C善于运用譬喻和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

D语言流畅,辞锋犀利,对话生动,富于鼓动性

E虽存有语录问答形式,但主要的已成为富于文学性的说理文章 22.《庄子》全书共分为哪三个部分()。

A内篇

B《大宗师》

C外篇

D杂篇

E《人间世》 23.以下对《庄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其文大都通过神话寓言和各种比喻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想象丰富,具有的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B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而且自然流畅。

C语汇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而且尖锐泼辣每多幽默讽谏意味。

D语言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E善于叙写战争。

24.从内容上分,属于纯粹的祭歌的有():

A、《湘夫人》

B、《东皇太一》

C、《大司命》 D、《云中君》

E、《东君》 25.下列属于《九章》篇目的是():

A、《天问》

B、《惜诵》

C、《涉江》 D、《抽思》

E、《桔颂》 26.下列属于宋玉作品的是():

A、《九辨》

B、《风赋》

C、《神女赋》

D、《九歌》

E、《招魂》 27.先秦时代两位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屈原

D、荀子

E、宋玉

28.《史记》中司马迁提到读过屈原作品的篇目有():

A、《离骚》

B、《天问》

C、《招魂》 D、《哀郢》

E、《九歌》

29.《九歌》是经屈原加工的民间祭祀乐歌,其中包括():

A、《云中君》

B、《湘夫人》

C、《大司命》 D、《东君》

E、《礼魂》 30.下列被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的有():

A、《离骚》

B、《九章》

C、《天问》

D、《招魂》

E、《九歌》 31.下列篇目取自古乐曲名的有():

A、《九辨》

B、《九歌》

C、《天问》

D、《离骚》

E、《渔父》 32.下列属于《楚辞》在语体上的特点的是():

A、六言

B、七言

C、四字调

D、长短句

E、多用口语方言

3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成就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A《子虚赋 》 B《酒赋 》 C《长门赋 》 D《长杨赋 》 E《归田赋 》 34.西汉的重要赋作家有()

A贾谊 B枚乘 C张衡 D赵壹 E扬雄 35.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作表作品有()

A《归田赋》 B《二京赋》 C《刺世疾邪赋》 D《两都赋》 E《述行赋》

36.司马迁以“实录”的精神写作《史记》,表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论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历史观的作品是()A《陈涉世家》 B《留候世家》 C《项羽本纪》 D《高祖本纪》 E《李将军列传》 37.赋在汉代兴盛的原因有:()

A与汉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基础有密切关系;

B、汉朝国力强盛,出现了不少大都市,帝王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内有灿烂夺目的装饰,珍禽怪兽应有尽有,这些都成为汉赋描写的现实基础; C、统治者的奢侈欲望,好大喜功心理,正需一种与之相应的文学形式去表现;

D、汉王朝的文艺政策;

E、汉武帝不仅奖励御用文人写赋,他自己也写赋鼓励文人 38.汉赋全盛期的代表作家有

A 枚乘

B 司马相如

C 王褒 D 扬雄

E 班固 39.扬雄辞赋的代表作有

A《甘泉赋》

B《羽猎赋》

C《长杨赋》 D《幽通赋》 E《两都赋》 40.西汉前期散文的代表是()的政论文

A 贾谊

B 晁错

C 枚乘 D 董仲舒

E 司马相如 41.《史记》分为()部分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表

E 书 42.《史记·项羽本纪》突出写了

A 黾池会 B 钜鹿之战

C 鸿门宴 D 垓下之围

E 负荆请罪

4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哪些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A 鸿门宴

B 垓下之围

C 完璧归赵 D 黾池会 E 负荆请罪

44.《汉书》中的部分志、表是由()补作

A 班彪

B 班超 C 班昭 D 马续 E 刘向

45.汉代乐府机关收集民歌的主要目的有()

A观民风 B定郊祀之礼 C训练乐工 D供帝王娱乐 E丰富乐府乐章

46.下列曲调包括在《乐府诗集》的音乐分:

A 鼓吹曲

B 相和歌

C杂曲歌

D 清商曲

E 横吹曲和杂歌谣 47.下列作品属汉乐府的有

A《妇病行》

B《出东门》 C《涉江采芙蓉》

D《迢迢牵牛星》 E《上邪》 四.判断

1.《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至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中的风分为十五国风。

3.颂是在以朝廷为代表的各级官府宴饮时演奏的官乐。

4.文学史上经常“风”、“骚”并称,“风”本即《国风》,“骚”即《离骚》。5.《诗经》的“兴”句,有时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 情绪的作用,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6.《魏风·伐檀》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的贪残,使人民陷入绝 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民不得不逃往他方。7.《小雅·六月》 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

8.《郑风·出其东门》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9.《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10.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记事,一类记言。()11.《春秋》是鲁国史官记载,又经荀子修订编纂而成的。()12.《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13.《国语》是一本以记载言论为主的历史著作。()14.《论语》是一部只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15.孟子主张“仁政”,提倡以道德人格德力量来征服和统治天下,反对暴力和战争。()16.《庄子》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寓言为主要表现方式。

17.《吕氏春秋》分十二经八览六论,每种体例下又分若干篇,共计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18.从创作的作品来看,宋玉对屈原的创作有直接的继承。19.《九辨》还属骚体,是辞而不是赋。20.《楚辞》本意是楚地的歌辞。

21.《离骚》篇题,王逸认为是遭受忧患之意。22.“九歌”原是古歌之称,是盛行于夏代的歌。

23.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间,文章主流是散体大赋()24.晁错的名作《论积贮疏》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25.司马相如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

26.司马相如的作品继承了荀子赋篇主客问答的形式,有意识地虚构人物展开辩论()27.《汉书》的写作图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8.《汉书》是纪传体史书。()

29.《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30.“刻舟求剑”故事出自李斯的文章。31.李斯的《谏逐客书》作于战国末年。32.《吊屈原赋》是汉初抒情小赋的代表之作。

33.《文选》的编者解释说:“《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34.在杨雄的作品中,《长门赋》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35.扬雄创作的赋,以《甘泉 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最著名 36.司马迁在《悲士不遇赋》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7.《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38.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在《史记》中都被列入本纪。39.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40.乐府在汉武帝时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41.《妇病行》写孤兒受到兄嫂虐待,尝尽人间辛酸的故事。42.《陌上桑》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

43.两汉乐府诗中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44.《东门行》写了一个贫苦农民为贫困所迫走向不满和反抗的情景。45.《古歌》和《悲歌》是抒发思乡之愁的作品。46.《枯鱼过河泣》采用了寓言的形式来表现乡愁。47.《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都是出自思妇之手。

48.《古诗十九首》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49.《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却不是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50.《古诗十九首》的大多诗篇都是一开始就抒情明理。51.《明月何皎皎》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52.《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是高楼之上弹奏乐曲的女子。53.《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两诗在篇中巧妙地运用了叠字。54.《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55.钟嵘《诗品》卷上称《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56.“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孟冬寒气至》中的诗句。

五.名词解释

1.四家诗 2.比兴 3.风、雅、颂 4.重章叠咏 5.毛诗 6.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 8.诸子散文 9.历史散文 10.甲骨卜辞 11.民本思想 12.语录体 13.楚辞 14.《九歌》 15.《九章》 16.屈宋 17.赋 18.散体大赋 19.骚体赋 20.抒情小赋 21.纪传体 22.互见法 23.班固 24.《吕氏春秋》 25.乐府 26.汉乐府诗 27.《乐府诗集》

六.简答问题 1.先秦文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简述几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状况。2.简要说明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

3.简述先秦文学的创作主体发生了哪几次重要变化。4.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对于先民的意义。5.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6.我国神话大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7.简略说明我国神话散佚的主要原因。8.简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9.简述《淮南子·本经训》所记的“后羿射日”的故事。10.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1.简述《诗经》的编集过程。

12.《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社会生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13.简述《诗经》修辞手法的运用。

14.简述《诗经》中怨愤讽刺诗的表达方式。15.简要说明《诗经》中有关战争描写的情况。16.简述《生民》对后稷的描写。17.简述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18.简述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19.简述《论语》的文学成就。

20.《左传》表现出哪些进步的思想倾向? 21.试述《战国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2.简析《烛之武退秦师》外交辞令的特色。23.《尚书》是怎样的一部典籍?

24.什么是“甲骨卜辞”简述甲骨卜辞的特点。25.铜器铭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26.《国语》是怎样看待民意的?

27.《左传》是解经之作还是独立史著?与《春秋》有怎样的关系? 28.作为史著,《左传》是怎样表现其思想倾向性的? 29.《战国策》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阶层的思想和言行? 30.结合作品,简述楚辞体的诗体特征。31.简述屈原的生平。

32.简述《天问》的艺术特色。

33.如何理解《九歌》中对所祀神灵的描写。34.简要说明《九辩》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5.述在艺术方面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6.简述秦代文学的概况。37.简述西汉初期散文的概况。

38.汉代文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39.简述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及发展衍变。

40.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

41.简述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42.简述《子虚》、《上林》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43.《归田赋》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汉赋发展中的意义。44.简述汉代抒情小赋勃兴的原因。45.简述《史记》进步的历史观。

46.《史记》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纪传体的体例?

47.以《鸿门宴》为例说明《史记》人物传记的故事化手法。48.以李陵和苏武的传记为例,说说《汉书》人物刻画的特点。49.简述《史记》的语言成就。

50.司马迁生平中与他写作《史记》关系密切的有哪几件事? 51.简要说明《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52.简述汉乐府诗从题材上大致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53.为什么说汉乐府诗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54.汉乐府诗质朴本色和求新尚奇的特征各有哪些表现? 55.简述《陌上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56.简要说明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57.简述五言诗的起源。

58.简述文人五言诗的初步发展。

59.简述《古诗十九首》关于游子思妇之苦情的表现。60.简述《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不平之鸣和忧生之嗟。61.如何认识《古诗十九首》对于生命意义思索。

七.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中的婚恋描写。2.谈谈《豳风·七月》是如何描写农事活动的。3.举例说明《诗经》作品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4.《左传》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作品说明之。5.《战国策》与《左传》相比文学上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6.试比较《论语》和《孟子》二书的语言特色。7.结合实例谈谈《孟子》一书中比喻的运用。8.结合实例谈谈《庄子》一书中寓言的运用。

9.《离骚》为什么会产生于战车后期的楚国?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10.试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1.《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12.汉代文学从总体上看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结合具体创作试说明之。13.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用了哪些基本手法。14.《史记》作为我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其叙事成就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5.为什么鲁迅称《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 16.结合《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谈谈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17.论述汉乐府诗在古代诗体发展史上的意义

18.《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写作上提供了哪些重要的艺术经验?

第三篇:练习先秦两汉

先秦

名词解释:。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孔子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3“文质”说

《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4.(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5.(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6.“物化”说

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 “虚静” 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8.(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答题:

1.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

(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形式和内容的理想关系。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

(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

(3)孔子不仅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要求形式美赡巧妙,总体上是文质并重。

两汉

名词解释:

1.“发愤著书”。

(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

(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

(3)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4)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毛诗序》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

(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

(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

“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4.(《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毛诗大序》提出了 ”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

5.(《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教材的注释说:“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题解”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

简答题:

1.《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

(1)《毛诗序》继承了《尚书》、《荀子》、《庄子》等关于“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

(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为后人对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重要基础。

(3)《毛诗序》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封建的“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也就是说,“情”要受到“志”的规范。“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毛诗序》的这一观点明显带有封建时代统治思想的印记。

2.《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1)《毛诗序》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进一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2)在这两种形式中,《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在穷苦无告时,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是有条件的,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失,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

(4)《毛诗序》同时认为,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3.《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

(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

(2)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3)《毛诗序》主要论述的对象是诗歌的体裁,它认为,“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

第四篇:先秦两汉参考书目

先秦两汉参考书目

(一)文学作品 1.先秦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程树德《论语集解》,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中华书局 郭庆藩《庄子集解》,中华书局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 洪兴祖《楚辞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 2.汉代

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 费振刚、仇仲谦《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 俞绍初《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 余冠英《三曹诗选》,中华书局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

裴骃集解,司马真索引,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 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 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本社 俞绍初《王粲集》,中华书局

(二)文学史及文学研究专论 1.先秦

褚斌杰、谭家健《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茅盾《神话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 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 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聂石樵《屈原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两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韩兆琦《先秦两汉散文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清钟《汉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 陶秋英《汉赋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 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运熙《汉魏六朝乐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鹏廷《建安七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先秦两汉文学教学大纲(本科)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教学要点

1.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时期

2.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先秦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西周及西周以前 2.春秋到战国初期 3.战国中后期

二、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章

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教学要点

1.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2.上古歌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诗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了解先秦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1学时)第二节

上古歌谣及其特点(1学时)

第二章

上古神话

教学要点

1.神话的来源和分类

2.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色 3.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上古神话故事

难点:上古神话传说的基本特色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话的来源和分类(0.5学时)

一、神话的来源

二、神话的亡佚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色(1学时)

一、分类:自然神话、人文神话和奇人怪物

二、神话与宗教迷信的异同

三、神话的基本特色

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分析: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想象、探索。

《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后羿射日》: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0.5学时)

一、神话传说中被艺术概括的优良民族性格,对后世文学在思想性方面的积极影响

二、神话给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方法

三、上古神话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及众多的文学形象给后世文学不少有益的启迪

四、肖像描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候人歌》《弹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阅读作品篇目】

《鲧禹治水》《刑天断首》《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后羿射日》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了解和掌握上古文学的主要成变(原始歌谣、古代神话)

第三章

《诗经》

教学要点

1.《诗经》的收集与分类 2.《诗经》的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一般常识(1学时)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诗经》的名称和孔子对《诗经》所做的贡献

三、《诗经》的分类:风、雅、颂及其分类的方法

四、《诗经》的作者、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五、《诗经》的编集、流传和注本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5学时)

一、农事诗

讲解分析:《豳风·七月》《周南·芣苢》

二、徭役诗

讲解分析:《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三、爱情婚姻诗

讲解分析:《周南·关睢》《郑风·溱洧》《秦风·兼葭》《卫风·氓》《邶风·谷风》

四、爱国诗

讲解分析:《秦风·无衣》《小雅·采薇》《鄘风·载驰》

五、讽谕诗

简介:《鄘风·墙有茨》《秦风·黄鸟》等诗。

六、古老的民族史诗

简介:《大雅·生民》和《大雅·公刘》。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学时)

一、以抒情为主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形式多样化:以四言为主的句法,重章、叠句、用韵、丰富的词汇

三、那些“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四、《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关雎》《氓》《蒹葭》《七月》《芣苡》

【阅读作品篇目】

《卷耳》《谷风》《君子于役》《东山》《生民》《硕鼠》《伐檀》《采薇》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诗经》的有关概念

2.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教学要点

1.《左传》的叙事特征

2.《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刻划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3学时)

一、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

二、历史散文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三、《尚书》的分类及内容

四、《春秋》的性质、体例及春秋笔法

五、《国语》的性质、体例

讲解分析:《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 第二节 《左传》(3学时)

一、《左传》的性质、体例及记事年限

二、《左传》的主要内容

三、《左传》的思想倾向

四、《左传》的艺术成就

五、《左传》的流传

讲解分析:《晋公子重耳出亡》或《殽之战》 第三节 《战国策》(3学时)

一、《战国策》的成书、性质、体例

二、《战国策》的主要内容

三、《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四、《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讲解分析:《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1学时)

【精读作品篇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阅读作品篇目】

《左传》:《秦晋鞍之战》《晋灵公不君》《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先秦历史散文之发展概况

2.了解和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在记事、记言方面的成就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教学要点

1.《孟子》的论辩艺术 2.《庄子》的浪漫主义特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一、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过程,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极其代表作品

二、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三、《老子》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四、《墨子》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简析:《非攻》《公输》

第二节 《论语》和《孟子》(4学时)

一、孔子的生平与《论语》的成书及流传

二、《论语》的思想

三、《论语》的艺术特色

讲解分析:《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四、孟子的生平与《孟子》的思想内容

五、《孟子》的论辩艺术

讲解分析:《齐桓晋文之事》《齐人有一妻一妾》《鱼我所欲也》 第三节 《庄子》(4学时)

一、庄子的生平与《庄子》的成书

二、《庄子》的思想特征

三、《庄子》的艺术成就

讲解分析:《逍遥游》《疱丁解牛》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4学时)

一、荀子的生平及思想

二、《荀子》的艺术特点

简析:《劝学》

三、韩非子的生平及思想

四、《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简析:《孤愤》

第五节 诸子散文的影响(1学时)【精读作品篇目】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庄子》:《逍遥游》节选 《荀子》:《劝学》节选

【阅读作品篇目】

《论语》:《楚狂接舆章》《季氏将伐颛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有为神农之言许行》,《庄子》:《秋水》《养生主》,《墨子》:《蒹爱》《非攻》《荀子》:《天论》

《韩非子》:《五蠹》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2.了解和掌握诸子散文在文风、语言艺术和文体发展上的特点和成就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

教学要点

1.屈原的思想

2.《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骚》《九歌》 难点:《天问》深邃蕴义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0.5学时)

一、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三、《楚辞》的成书“楚辞”的涵义、“楚辞”的产生、《楚辞》的编辑和主要注 本以及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1学时)

一、屈原的生平及思想

二、屈原的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离骚》(2学时)

一、《离骚》解题及《离骚》的结构与释义

二、《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1.5学时)

《九歌》《九章》《天问》

第五节 屈原的地位及影响(1学时)

一、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二、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精读作品篇目】

《离骚》节选、《国殇》

【阅读作品篇目】

《湘夫人》《少司命》《山鬼》《哀郢》《橘颂》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楚辞的产生以及有关概念 2.了解和掌握屈原作品的内容和成就

第二编

两汉文学

绪论(2学时)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汉代文学的概况

第一章

秦及汉代散文

教学要点

1.汉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2.《汉书》的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3学时)

一、李斯《谏逐客书》及刻石文字

二、西汉散文的发展历程

《淮南子》:道家杂以孔、墨、申、韩。关合现实。

三、《过秦论》的艺术成就

四、《论贵粟书》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东汉散文(3学时)

一、东汉散文的发展历程

二、《汉书》的成书及体例

三、《汉书》的艺术成就

四、《论衡》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讲析:班固《苏武传》 【精读作品篇目】

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阅读作品篇目】

晁错《论贵粟书》,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杨雄《解嘲》,班固《汉书·霍光传》《汉书·苏武传》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汉代散文的内容和特点

2.了解和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第二章

《史记》

教学要点

1.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2.《史记》的思想价值;《史记》的文学成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1学时)

一、司马迁的家世与家学

二、司马迁的人生经历

三、《史记》的规模与体例

四、司马迁的其他著作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学时(4学时)

一、《史记》的创作主旨

二、《史记》中体现的进步思想

作品选讲:《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3学时)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史记》的写人艺术

三、《史记》的悲剧色彩

四、《史记》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 《史记》的影响(1学时)

鲁迅先生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精读作品篇目】

《李将军列传》

【阅读作品篇目】

《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游侠列传》《太史公自序》《刺客列传》《报任安书》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史记》创作的主要影响 2.了解和掌握《史记》写人技巧

第三章

汉代辞赋

教学要点

1.汉赋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汉大赋的文体特征 3.抒情赋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征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赋的兴起与繁荣(1学时)

一、汉赋的产生和特征

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 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二、汉赋兴盛的原因

三、汉赋的发展过程和流变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第二节 汉赋的形成及大赋的繁荣(2学时)

一、贾谊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简析:贾谊《吊屈原赋》

二、《七发》的艺术成就及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三、司马相如的汉赋创作及其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子虚赋》《上林赋》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确立了“劝百讽一”的 赋颂传统,是后世摹拟的标准。

简介:《子虚赋》《上林赋》

第三节 大赋的衰落与抒情小赋的崛起(3学时)

一、扬雄与班固的大赋创作

二、张衡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三、汉末小赋的兴起

四、汉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作品讲析:张衡《归田赋》和赵壹《邪世疾邪赋》

【精读作品篇目】

贾谊《吊屈原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阅读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序》,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汉赋的发展阶段以及汉赋的体制特点 2.了解和掌握汉代四大赋家的辞赋内容和成就

第四章

汉代诗歌

教学要点

1.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2.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3.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代乐府民歌(3.5学时)

一、乐府与乐府诗

二、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贫民疾苦、富豪奢华。

讲析:《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讲析:《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三、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生活镜头的选取。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各具特色;叙事详略 得当。

第二节 汉代文人五言诗(2.5学时)

一、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人生哲理的揭示。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的高度融合;

抓取典型活动、典型细节以表现;语言浅近。

作品讲析:《西北有高楼》《陌上桑》《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西北有高楼》

【精读作品篇目】

《有所思》《十五从军征》《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阅读作品篇目】

《战城南》《上邪》《上山采蘼芜》《羽林郎》《四愁诗》《客从远方来》《明月皎月光》《驱车上东门》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了解和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先秦两汉文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