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
作者:周莹珺
高一(6)班
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
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
(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且曾以卖卜为生。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的临摹下来的职务,而是注入了、生命热情与希望,带有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当然,一幅作品受到的主观,客观决定因素很多,因而他作品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独特新颖,他远远地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那时难以被人所接受,可当环境改变,物是人非时,他达到实实在在的现实,促使了表现主意的诞生,甚至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实际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二、不同的绘画技术、特点,影响与特点。
(一)掬一捧烟雨,会缓缓地流进心底
小墨画顾名思义是由小墨画出的画,也称国画。其有要素三个:一是单纯性、二是象征性、三是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小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而墨作为其主要原料,也是颇为讲究。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五墨,画出不同浓淡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从而形成以小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也拥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借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小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的外表,更多于是抒发主观上的情趣。讲究“以型写神”,骨法用笔—平、园、留、重、变。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的再现手法。后来进阶时的小墨画,也有毛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有时也便称为彩墨画。
(二)蒙一层亚麻,染些油味的颜色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合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画的一个画种,它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成为了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其实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的蛋彩画,后来经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进行了改良,由此他也被称为“油画之父”。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小墨画一般。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的发展,用油调制的颜料,取而代之地被为丙烯颜料等高科技的工具。油画的遍及也随之伴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出现,比如说:浪漫主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现实主义米勒的《拾穗》;后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等等,甚至还扩及到后来的抽象画派。而挫、拍、揉、线、扫、跺、拉、擦、仰、砌、划、点、乱、涂、摆也是油画中贯用的作画技巧。
三、不同绘画碰撞和交融
从古至今,西方与东方的思想与文明都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同而有所差异,它波及至各个领域,工业、声乐、绘画都是如此。千年的文化愧宝。清代时期,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传入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由此碰撞,发生了不一样地化学反应。不同的技巧,不同的绘画颜料,不同的精神文画相互交融与仰仗。西方崇尚那种诗,书画集于一体的儒雅气息。东方崇尚那种富有各式色彩,画色鲜明的绘画艺术。后来,戊戌变法之后,中国许多青年学者先后赴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学习油画,其中不就有后世知名的徐悲鸿、关良、胡一川等人。而西方也开始用中国的小墨作为油画的底料,用墨色来勾勒绘画。这便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吧。
第二篇:艺术作品赏析
《艺术作品赏析》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艺术美学不仅要掌握各门艺术的共性,而且要掌握各种艺术的。
2、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为后人树立了“不可企及的典范”。
3、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相比较,前者可称为自然式,后者可称为。
4、在雕塑的方圆结合中,我国往往以方为主,而
5、霍去病墓的一组石群雕,绝妙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相应的审美观点笼统地称为“”。
6、“、、”是工艺美术创作设计的原则。
7、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和舞蹈新来概括。
8、戏曲熔歌、舞及其它艺术形式为一炉,以、为表演的艺术手段。
9、静物摄影可分为的和
二、单项选择题
1、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句表明,美学知识的()是相对的。
A、共同性B、完整性C、特殊性D、排他性
2、山西应县释迦塔是一座()。
A、密檐式砖塔B、楼阁式砖塔C、楼阁式木塔D、密檐式木塔
3、雕塑杰作()被认为是希腊爱神、美神和生殖之神的偶像。
A、维纽伦的维纳斯B、美隆地区的维纳斯
C、“地中海”女坐像D、布朗古希的《丽达》
4、我国最著名的“瓷都”是()。
A、浙江龙泉B、江西景德镇C、河南禹县D、河北曲阳
5、在()艺术中,动作语言和音乐语言共同承担着同样的表现任务。
A、舞蹈B、戏剧C、戏曲D、电影
6、“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对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化说明。
A、梅兰芳B、程砚秋C、荀慧生D、尚小云
7、再现性艺术的代表是()。
A、电影和建筑B、建筑和音乐C、绘画和雕塑D、舞蹈和电影
8、表现性艺术要表现的情感是一种()。
A.、具体的情感B、永恒的情感C、热烈的情感D、抽象的情感
三、判断题
1、艺术中美的属性能不能作用于与它接触的人们,关键是看审美主体有无审美能力。()
2、建筑的群体组合也可以说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3、乌桐的《伏尔泰像》是市民反侵略的象征。()
4、网师园是苏州著名的皇家园林。()
5、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舞与诗、乐的主要区别。()
6、摄影全景范围的大小总是与主体对象有关,是与主体对象的大小相对而确定的。()
7、学会从画面和声音去感受一部影片,是电影欣赏的入门。()
8、青衣多扮演性格明快活泼或放荡的青年女性。()
9、艺术欣赏在本质上是对审美对象的提高。()
四、简答题
1、简述戏剧中独白与旁白的特点及其区别。
2、简要说明电影摄影艺术中大致有几种造型手段?
五、分析题
对比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谈谈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艺术作品赏析试题答案
一、填空
1、个性
2、雅典帕提侬神庙
3、几何式
4、希腊
5、天趣
6、适用经济美观
7、题材新立意新构思新
8、唱做念打
9、观赏性寓意性情节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2、C3、B4、B5、A6、B7、C8、D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错
四、简答题
1、独白和旁白是戏剧“台词”的两种不同形式。独白指剧中人物孤身独处时直接对观众倾诉内心隐秘或披露内心矛盾; 而旁白则指剧中人物的主体与其他人物对话之间插入的自语,其主要功能也在于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有时也用于评价对方的言行。(参见《艺术赏析概要》第156——157页)
2、简要说明电影摄影艺术中大致有几种造型手段。
(1)光线表现手段;(2)色彩表现手段;(3)光学表现手段;(4)动向表现手段。
五、分析题
要点提示:
中国园林:“自然式”————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步移景异;
西方园林:“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
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1)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阁、廊、榭建筑形
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
(2)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
(3)含蓄深沉、平易精微,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
叙述。
(参见教材28—30页)
第三篇:中西方古代壁画赏析
中西方古代壁画赏析
1、古埃及壁画的绘画法则,及其主要的壁画技法 绘画法则:正面律、大小人物关系等
正面律: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壁画技法:干壁画、浅浮雕(凹雕、凸雕)的内容
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再在上面作画。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形,相对比较简单。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
凹雕:是把人物或图案刻于石头或硬物上,凹雕的图案部分是被挖空的。当把凹雕用力压向相对柔软的材料上,就会出现图案的浮雕。
2、古希腊罗马时期壁画的主要内容题材,及其艺术上的重要成就 主要题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和诸神、战争
重要成就:深入研究人体的比例和结构,光影与空间的关系,科学理性地模仿客观世界,从此再现真实(写实)成为西方造型艺术体系至高无上的创作目的。
3、敦煌壁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中西方艺术融合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 艺术风格特点: ① 早期壁画(南北朝时期)色调热烈浓重,线条淳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② 中期壁画(隋唐时期)唐代是敦煌壁画的全盛期,壁画内容丰富,结构谨严,色彩华丽,造型优美。在形象塑造上,更加具体而接近与现实中的各阶层人物,因而也就更加世俗化,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受。③ 后期壁画(宋元时期)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是公式化。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 ① 借鉴外来人体解剖 ② 吸收了西域晕染法
4、欧洲中世纪壁画的题材和艺术特点,及其主要的绘画技法
题材和艺术特点:圣经故事和与基督教相关的内容是壁画的唯一题材。
强调严格的秩序,以及画像几何关系的完美与和谐。在绘画形式上,风格化的线条描绘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空间观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单纯,人物形象失去了肉体的存在,成为精神的象征。
绘画技法:镶嵌画、彩色玻璃画、湿壁画
镶嵌画:即拜占庭镶嵌画。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或有色玻璃小方块等,嵌成的图画。主要用以装饰建筑物天花板、墙壁和地面。开始于古代东方,后希腊、罗马亦加以普遍应用。现存作品以拜占庭艺术中的镶嵌画为最丰富。近代建筑亦常用此形式来作壁面装饰。
湿壁画:在保持潮湿的新鲜石灰泥墙面上用水调合矿物质色粉绘制而成的壁画
5、概述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壁画,及其主要成就
概述:欧洲文艺复兴最早开始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主要的画家和壁画作品有马萨乔的《失乐园》《纳税银》,弗朗西斯卡的《基督受洗》《鞭笞基督》,安吉利科的《受胎告知》等 重要成就:艺术家在透视学、光影与空间的认识与表现上,在人体解剖学和构图的运用等许多方面,理性地、独立自主地勇敢探索。开始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出真实的空间感,把艺术引入发现和表现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广阔领域,引导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及其作者 《维纳斯的诞生》《春的寓意》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当时是为佛罗伦萨统治者梅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此画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构图比较单纯,全画以落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观的反应。此画中的维纳斯形象,虽然仿效希腊古典雕像,但风格全属创新,强调了秀美与清纯,同时也具有含蓄之美。
《春的寓意》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也是一位维纳斯,但形象并未比《维纳斯的诞生》上的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相反,倒是左边美慧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我们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
《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
《雅典学院》拉斐尔
第四篇: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美术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鉴赏美术作品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的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尤其是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学习,让我印象深刻。下面以中国画《虾》和西方油画《拾穗者》做比较谈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齐白石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拾穗者》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它生动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是最能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米勒在此画中精湛的绘画技法也使人无可挑剔,让人叹为观止。
三个人物在场景中的位置是由画家精心安排的。很明显,画中人物的位置是与画中光源走向之间有默契搭配的。光源自画面后方左上角而来,直接向前偏右照射过来。人物的站位也随着光源的走向一字排开,因此,由于光源的变化,三个人物身上受光的强度及光在人身上造成的明暗对比度也略有不同。此外,由于人物在画面中离观众的远近也是不同的,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人物在画面中的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而在描绘对象位置处理上,画家把像草垛、树木和农舍等物体放在了画面背景后方,把农妇们画在画面前方。这又体现了透视及近大远小等在绘画中基础并实用的原则,然而却被很多人忽略。即使运用了,也很少有像米勒这样运用得炉火纯青的。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 的效果。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四,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即“诗情意”。而西画则不然。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六,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
中西方绘画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都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艺术家只不过是在恰当地对自然、规律、感情进行组织安排,为了画面的整体统一协调,再对自然、形象、感情作合理地改变.就如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罗丹所做的那样。中国与西方传统观念和艺术表现的差异决非水火不相容的,其实差异只是着眼点、侧重点的不同而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西方强调人,而中国重视自然,但是还应该看到,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能认识到人需要自然,人不能生存在自然之外.不管怎样西方艺术仍然建立在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和探索之上,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了实现人类自身心灵的追求和满足。
第五篇:中西方绘画构图原则比较及其差异性分析
中西方绘画构图原则比较及其差异性分析
【摘要】:正构图美学原则是一切构图形式设计的基础,而东西方对这些原则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都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思维方式上讲,二者的区别可能体现在一般原则和分类框架等问题上;而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国绘画的这些原则、要求似乎并未以纯抽象形态系统地存在。
【关键词】:西方绘画 中国画 中国绘画 画面 表达方式 构图原则 东西方 美学原则 思维方式 形式设计
【正文】:构图美学原则是一切构图形式设计的基础,而东西方对这些原则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都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思维方式上讲,二者的区别可能体现在一般原则和分类框架等问题上;而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国绘画的这些原则、要求似乎并未以纯抽象形态系统地存在。中国画中的宾主关系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