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62号讲课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两种电荷》,下面我将从教材问题、改进方法、教学过程、实验拓展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问题
本教材在阐述两种电荷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得出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结论。未经多次实验验证,过于唐突,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说改进方法
本节课采用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比观察老师做实验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分组实验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亲历探究过程,理解更深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遵循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首先用棉布摩擦气球,将它靠近自由悬挂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吸引,说明摩擦过的气球带了电荷,那么气球带何种电荷?其他的物体摩擦之后所带电荷是否与摩擦过的气球所带电荷相同呢?从而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体所带电荷的种类?自然界共有几种电荷?
接着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棉布摩擦过的气球发现它们相互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棉布摩擦过的气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那么会不会出现其它情况呢?比如,带电体与玻璃棒排斥而橡胶棒吸引;或者既与玻璃棒排斥,又与橡胶棒排斥;又或者是既与玻璃棒吸引,又与橡胶棒吸引呢?从而做出猜想:自然界可能有两种、三种甚是多种电荷。
在设计实验这个环节当中,引导学生可以先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再让这个带电体分别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根据吸引或者排斥的实验结果,判断该物体所带电荷的种类。
实验分为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准备不同的器材: 第1小组:用饮料吸管和餐巾纸摩擦。
用大头针将饮料吸管固定,使其能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饮料吸管使其带电。
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饮料吸管一端,记录观察结果。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饮料吸管一端,记录观察结果。第2小组:用塑料小瓶与干燥的毛巾摩擦。
用毛巾摩擦饮料瓶使其带电,把饮料瓶放在光滑的玻璃上。
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饮料瓶,记录观察结果。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饮料瓶,记录观察结果。第3小组:用试管与棉布摩擦
用棉布摩擦塑料试管使其带电,把试管放在能自由转动的绝缘支架上。
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塑料试管,记录观察结果。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塑料试管,记录观察结果。第4小组:塑料尺与头发摩擦
将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将其放在绝缘挂钩上自由悬挂;
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塑料直尺,记录观察结果。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塑料直尺,记录观察结果。
分析与论证:从实验现象发现,各小组选择的带电体,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这也就意味着,在同学们所做的实验中,摩擦后的带电体所带的电,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要么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没有三种现象。从而证明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本实验的优点有:
1、实验器材大多取自于生活,容易获得、易操作、形象直观;
2、实验器材大都质量轻,惯性较小,状态容易改变,实验效果明显。
3、各个实验均考虑到绝缘性和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足之处:受空气湿度影响较大,器材不够干燥,应准备烘箱等
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交流实验心得,提出改进措施、新的实验方法等。除了引导学生做这个探究实验之外,我还带领学生做了以下三个趣味实验:
1、自制验电器:结合课本验电器的模型,让学生用提前准备的饮料瓶,金属箔,等制作一个验电器。
2、电悬浮列车:我们都知道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运作的,既然电荷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能否做一个电悬浮列车呢?先通过摩擦使塑料轨道带电,再通过摩擦使塑料车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即可实验。
3、静电摆:如图,在(两侧各有一个铁片)的塑料罐里悬吊一只回形针,与两侧罐壁距离都保持在1cm左右。现在把气球吹大并扎紧。用干燥的毛衣或尼龙布等材料摩擦气球,然后把气球接触罐子外面的铁皮。这时,回形针就开始象钟摆一样左右摆动起来。这是因为气球经摩擦后带上静电荷,当靠近或接触罐子时,一部分静电荷转移到罐子上。这时,原本不带电的回形针受到带电罐子的吸引,使它靠近并接触带电罐子后,获得电荷,带电罐子的吸引力消失,回形针受重力作用回到原位;但是所获得的电荷又使它受到另一个不带电铁片的吸引,向另一方向摆动,这样反复几次,直到三者之间的静电荷接近中和,无法再引起回形针摆动为止。
第二篇: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电学的入门,也是电学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对以后的电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感知电荷间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常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摩擦起电实验现象,从而对电荷的探究产生兴趣,最后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作用规律
说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归纳法 说学法:
优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电现象为引导,再加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便于学习。
缺点: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应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步步引导。说过程:
1)新课导入:有小游戏导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2)新课讲解:
i.小组实验探究法(如何让塑料尺子吸引小纸片)ii.讨论、归纳法(得到摩擦起电概念)iii.自主合作探究法(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iv.实验探究、讨论法(验电器原理和电荷量)
3)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实践能力,也能达到学习预期效果。4)归纳总结:结合简单板书,让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我感觉自己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上课自己有点紧张导致自己口误比较多,教学设计上不是很合理,把两节课内容融合成一节课课堂容量比较大,时间把握的不准确训练题没有来得及做,本节课最大的缺点是有的演示实验没有做成功,有硬件上的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自己准备不充分,总之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比较多,今后还需向各位同事请教。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意见!
第三篇:两种电荷 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 一节(板书题目)。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方法与过程: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归纳法 说学法:
优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电现象为引导,再加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便于学习。
缺点: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应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步步引导。
四、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实验:用未经摩擦的靠近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摩擦的塑料笔杆靠近纸屑,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分析:摩擦过的塑料笔杆有了不同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引导得出: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教师补充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最好用多媒体课件)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
(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
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分析: 归纳: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1)提出问题: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归纳总结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电荷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总结、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介绍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结构,也可配合课件形象讲解,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和模型,让学生知道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此节主要为学生思考摩擦起电原因铺下伏笔,并且使电荷的概念更具体化。)
5、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分组实验: 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三〉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学生总结归纳 〈四〉达标检测: 学生依据目标自查,给出相关现象让学生解释,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评。〈五〉布置作业: 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教案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荷。
2、知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单位。
3、知道原子结构,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电子的定向移动。
4、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认识绝缘体和导体。
二、过程与方法:
1、生活引入,提高学习兴趣。
2、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电荷的种类,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入课题时应该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现象,或者现代高端科技,减少学生压力,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
2、实验过程应该与学生相互合作,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实验老师主在领导,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与学生互动时应该语气幽默,潇洒,让学生搞到愉快。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摩擦起电认识两种电荷,以及原子结构和原子得失电子的本领。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3、电荷量以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
1、知道电子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四)教学器材:玻璃棒,橡皮棒,丝绸,毛皮,金属棒,验电器两个,ppt
(五)教学方法
一、引入新课
1、让同学们欣赏一下生活当中一些有趣的静电现象(如“怒发冲冠”现象,毛衣在夜晚发亮的现象)。
2、提出为什么氢气球在靠近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竖起来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在天气干燥时,在夜晚使劲抖动毛衣会有发亮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组实验,现在我的桌子上有两根玻璃棒,有两根橡皮棒,有一块丝绸和一块毛皮,现在我把两根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两根橡皮棒用毛皮摩擦。我把这些玻璃棒和橡皮帮都靠近小纸屑,有些纸屑是不是被吸引起来了啊,那么说明玻璃棒带有电荷或者说玻璃棒带电啊。现在我用橡皮棒靠近小纸屑,是不是同样被吸引啊,那么说明这两根橡皮棒也带有电啊。那么实验证明摩擦是不是可以使物体带电啊。(摩擦好的棒子让两位同学给我拿好)好现在拿有玻璃棒的男孩把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不接触,问他有什么感觉。
学:有被排斥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说有排斥的感觉,我们知道这两根玻璃棒都是用丝绸摩擦的,都带有同样的电荷,且为正电荷(板书),那么说明什么啥子?是不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啊。(板书)
师:现在我们用这两根橡皮棒相互靠近呢?
学:也有被排斥的感觉。
师;这两根橡皮棒是用毛皮摩擦的,带有同样的电荷,我们把用毛皮摩擦过得橡皮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板书),我们把玻璃棒与他接触,有什么感觉啊。
学:有吸引的感觉。
师:说明是不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啊。(板书)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摩擦会使物体带电,或者说带有电荷,那么他带有电荷量的多少我们用符号C表示,这个C我们把他叫做库伦,以后说带电量的多少就说带有多少库伦。
师:刚才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判断出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物理规律,现在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电荷量为1.6*10*-19次方)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构成。(板书)一个原子他带的质子数越多那么他约束电子的能力就越强,(板书,用NACl解释)所以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子,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是不是啊?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有电呢?我们又来做一个实验,我现在桌子上的试验器叫做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出疑问用玻璃棒和橡皮棒都带电的情况下接触验电器观察金属铂会张开吗?用金属棒接触验电器A(带电)和验电器B(不带电)再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带有电荷的玻璃棒和橡皮棒与金属球接触后不张开,只有验电器B金属铂张开,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而玻璃棒和橡皮棒中的电荷不能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可以导电,叫做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而玻璃和橡皮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我们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常见的绝缘体和导体啊。
学生:金属,人体,石墨都是导体。塑料和干布是绝缘体。
(六)课时:1课时
(七)学习小结:
1、摩擦起点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3、原子结构,导体与绝缘体
(八)板书设计:
1、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
2、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
3、同种电荷与异种电荷的作用?
4、电荷量,单位
5、原子的简单结构
(九)课堂练习:见PPT
第五篇: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此地只要学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此地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教学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碎纸屑若干。【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讲授新课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教师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 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A)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B)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 所带电多少 不同。
归纳: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2)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教师介绍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结构,也可配合课件形象讲解,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和模型,让学生知道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
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 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小 结 与 检 测
三、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四、达标检测: 学生依据目标自查,完成学习之友检测练习(练习题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学习之友
家庭作业:课本P35 动手动脑学物理:l、2、3。板 书 设 计: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用验电器来检验。
5、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库), 符号:C。
二、原子结构 元电荷
1.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 “+”
-----电 子 “-”(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3.中性:原子由于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