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24-71255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4 15:52: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这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

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邮资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

这首词既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两者互为表里,相交相融,因此极富感染力。? ?

一、造势

课前利用PPT课件在教室屏幕上展映出课文名、作者名以及执教者姓名。背景衬底是富有江南水乡之美的水粉画。播放乐曲《江南好》。

二、形式认读:

师:同学们,江南如画,美景如诗。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是有福之人。今天让我们在如画的江南来品读写江南如画的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师:写过《菩萨蛮》的词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菩萨蛮》的作者是—— 生:韦庄。

师:对。请问韦庄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事先已作预习)五代十国时期。

师:说得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

学生读,教师倾听。

师:刚才这位同学们读得十分响亮清晰,这很好。但是白璧有微瑕,有一个字读错了,大家有没有听出来? 生:“皓腕”的“腕”不是第三声,而应读第四声。师:听得仔细,说得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下好多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认真地研究一下《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形式特点。看看它的句子长短是怎么安排的,押韵有什么规律,怎样读更能读出味道。

学生诵读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提问。

生:《菩萨蛮》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师:能结合课本资料,又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很不错。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位同学的温馨提示,拿出更为专业的水平再来诵读一遍韦庄的《菩萨蛮》。学生齐读。

师:味道好极了。(生笑)

三、视频赏鉴 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栏目,叫“解字说诗”,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多多观赏。老师从这个栏目里截取了一段关于韦庄《菩萨蛮》(其二)的赏读视频,请大家来观赏品评。

学生赏听“解字说诗”栏目分别由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朗读的视频,然后进行朗读优劣品评。

生1: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很好听。生2:徐笑梅的朗读缺乏感情的融入。

生3:作为名主持人,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成第三声,实在不应该。

生4:那位老先生朗读得好,读音准,有感情,感染力强。师:同学们谈了对这段视频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老师的看法跟同学们说的差不多,归纳如下:徐笑梅的朗读有其女性的优势,柔婉好听,但缺乏感情的融入,感染力不是很强。而且还念错了常见的字,确实太不应该。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那么咱们全班同学就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来齐读两遍,一遍跟着老先生读,一遍离开老先生,自己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两遍。

四、披文入境: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试着来背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背韦庄《菩萨蛮》(其二)。

师:背得很不错嘛。但是作为高中学生,对于诗词作品,光满足于会读会背还不行,还得能理解鉴赏。那么理解鉴赏应该从何入手呢?“披文入境”是诗词鉴赏的一条很好的通道。那么什么是“披文入境”呢?请大家看屏幕——

披文入境

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据为师看来,“披文入境”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请看(屏幕展示):

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

师:先来看看“疏通字句”,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要读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先要弄懂下面这些字词。对于屏幕中划线的字、词,你都会解释了吗?(屏幕展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

②春水碧于天

③垆边人似月 ④皓腕凝霜雪

⑤还乡须断肠 师抽一位学生回答。

生:“于”是“比”的意思,“皓腕”是“洁白的手腕”的意思。其他的还说不大来。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一下吧。(发现不少同学边看书边回答,回答“须”字时声音明显轻下去,有说“必须”的,有说“要”的。)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被一些字、词难住了。如果不必看书,就能把加线的字、词都解释出来,那就厉害了。师:下面请大家看参考答案。(屏幕展示)

①应该

②比

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④洁白 ⑤一定,应当

师: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通过思考想象,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首词它写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看词作的第一和第二句。大家能不能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来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江南好。

师:很好。那么再请大家思考,江南具体(加重语气)好在哪里呢?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学生很快答出: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师:答得好。大家能不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学生陷入思考、讨论,经老师点拨,最后明确: 景美,情美,人美

师: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请注意两点:①想象要优美丰富;②想象应合情合理。

学生提笔作文,教师巡视提醒。等学生写毕,请学生朗读自写文段。

生1:江南的水比天空还要蔚蓝,坐在美丽的船上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到岸上的酒店喝杯酒,看到老板娘肌肤胜雪,真是美丽。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想象是合理的,但不够丰富,有点像翻译。师: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的评论有理吗? 生(齐答):有。

师:好的,老师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再找找看,有没有想象丰富而合理的作品。(找到一位写得较多的同学,请她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好风似水水如天,在如画的江南之春,撑一只画舫,向春水深处更深处漫溯。春水碧如天,人似天上行。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人在仙乡,快哉爽哉!春雨如酒,醉了江南,醒了诗心。有女如花,俏立垆边,醇酒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多少依恋在这里孕育,有多少赞叹在这里生发…… 全班一齐鼓掌。师:老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作品里提取两个字——“赞叹”。从大家热烈的掌声里,老师听出了赞叹的分量。刚才这段文字用诗化的散文语言有效地呈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意境,真是想象丰富绮丽而又合情合理。表明刚才这位同学对诗歌的意境有了相当深刻精确的把握。老师一高兴,也写了一段文字,来描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歌意境。请大家帮助评赏评赏。请看屏幕——

师读: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学生一齐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段名家写江南水之美的文字。请看屏幕——

朱自清《绿》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学生边看边读

师:同学们再想想,在你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文中,写雨写得特别精彩的美文有没有? 生:《听听那冷雨》。

师:对。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咱们来重温一下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的精彩片断,请看屏幕,然后齐读屏幕中的语段。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师:同学们,把厚书读薄是一种本事,把薄书读厚也是一种本事。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够短的,连词牌名、作者姓名都算进去,充其量也只有49个字。但是,如果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能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你就能把这首词读得格外的丰满迷人,摇曳生姿。

五、知人论诗

师:要准确理解一首诗歌作品的内在情感,还要学会“知人论诗”。什么叫“知人论诗”呢?那就是要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趣爱好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老师提供两个背景材料,根据不同的背景材料,请大家思考一下诗歌所反映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背景材料一:

《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

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背景材料二: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六、技法研究

师:这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着重研究了韦庄《菩萨蛮》(其二)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要来探究一下韦庄是怎么写这首词的,也就是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咱们先从两个侧面来考察这首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侧面。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哪些句子是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哪些句子是侧面烘托“江南好”的。学生阅读思考1分钟。

师:大家一起说说看,这首词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句子是——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师:回答得好。那么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说“江南好”呢? 生:(齐答)侧面。

师:大家可能用了排除法吧。既然前面六句用了正面叙说法,那么最后两句肯定是侧面烘托法了。(生笑)办法不错,但谁能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既然是烘托,就有个背景与主体的问题。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以什么背景来烘托什么主体呢? 生:作者以“还乡须断肠”的奇特情感背景来反映对江南的恋恋不舍,从而间接地表现出“江南好”这个主体。

师:回答得太好了。文学鉴赏中有“无理而妙”的说法。就是有些写法,表面看不可思议,仔细一咀嚼,反而觉得妙不可言。“鸟语花香”本是挺美的景致,但杜甫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得好像很无理,但联系杜甫生逢乱世,国破家亡的背景,我们就能从他貌似不合情理的诗句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伤心人见美景而更添悲怆的感人力量。同样,回到家乡应是喜事一桩,但离开江南回到家乡却会让人痛断肝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韦庄对江南之美真是“爱你爱到骨头里”了。(生笑)借回乡之悲,衬江南之美,岂不妙哉!

师:老师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能说说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整首词都用了哪一种艺术技法吗?(因为艺术技法名称太多,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师:我看同学们一时不容易找到突破口,那么请大家从拟人、白描、动静交织、托物言志等四种备选技法中选取正确的一种。生1:白描。生2:白描。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是“白描”,大家认为对不对? 生3:对,因为“白描”的特点是简洁又不简陋;不花俏,却耐人寻味。韦庄的这首词就有这样的特点。师:说得好。这位同学真可以说是不单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七、课外拓展

师: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领略了韦庄《菩萨蛮》(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让我们这些有福的江南人投入感情再来齐背一遍这首词。学生齐背。

师:大家背得更有味道了。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首著名的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牌名都叫《菩萨蛮》。请同学们抄录下来,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以便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古典诗词修养。(屏幕展示)推荐阅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学生边看边抄录。等学生抄写完毕——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二篇:韦庄_菩萨蛮其二教案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授课人:唐海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诗歌中的”江南”将学生引入课堂环境。

二、形式认读: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对读和集体诵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菩萨蛮其二----韦庄

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三、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说明:何谓“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诗。

⒈疏通字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①、请学生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所写的内容。

明确:江南好。

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③、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明确: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2、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意境。

注意点:⒈想象合情合理⒉想象优美丰富

3、缘景明情,在初步理解了作品内容之后,总结作者所表达的对江南的情感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迷恋和赞美之情

四、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

背景材料1: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情感,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2、背景材料: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菩萨蛮》(其二)就作于此时。“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情感,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怕看到家乡的战火硝烟、断壁残垣。

五、比较鉴赏

这首诗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点?

明确:

相同点:景---美好;情—热爱 不同点:

韦词--江南仕女图;依恋之外,还

有漂泊难归之感。

白词--江南山水图;怀念与热爱。

第三篇: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学生总结感性认识,教师补充。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词是配乐的,就有乐曲名称,即“曲牌”或“词牌”,词牌不同,句子就不一样,所以写词也叫“填词”。

2、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三 整体感知

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该在这里度过一生。春水荡漾,比天空还碧透,洗雨蒙蒙,坐在画船中听着雨声而眠,多么惬意。

还可以到酒家,欣赏那垆边的卖酒女郎,月儿的脸,洁白如霜雪手腕。不到老不回家乡啊,回家见到残败景象,恐怕要肝肠寸断。)

四、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问题储备。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1)景美:“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生活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3)人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3、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自己的乡愁?

反衬的手法,乐景写哀情。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更觉情感的沉郁深挚。)

六、总结

1、全词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

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2、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没有按照导语设计的进入,而是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说起,然后猜猜晚唐词人会在词作之中究竟要表达什么,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引起思考。本堂课我将重点放在了赏鉴如何写人上。学生对于这点颇有兴趣,反响强烈,了解了直接与间接描写的差别。难点在于词的前后两句所抒发的感情。前两句表现对江南的赞美,了解了“游人”与“只合”的意思;而后两句则很含蓄,“未老莫还乡”,“莫”值得推敲,它的前提是“未老”,言外之意就是“老了要(可)还乡”,为何?“还乡须断肠”。这里不能理解,有学生认为这是诗人对家乡的厌弃,与前面的赞江南是一致的。这里再交代词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知人论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家乡太苦,民不聊生,所以还乡断肠,但是还是要回去,老了也要回去,这是解不开的乡愁,是挥之不去的落叶归根情结。

教师思路要清晰、简洁,不能面面俱到。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写人艺术,难点是理解诗人含蓄表达思乡情怀。

第四篇:菩萨蛮韦庄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注释

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作者

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韦庄的抱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乐府三绝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

(五)、《应天长》

(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

(三)、《谒金门》([二]、[三])、《河传》

(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

(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韦庄与温庭筠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秾丽,韦清新。生平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文学创作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韦庄的代表作

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所谓“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

(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集评 张惠言

《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品《菩萨蛮》

《菩萨蛮》,先读一遍: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我们还不要讲,只是先读一遍,你就可以直接感觉到,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飞卿的词秾丽,韦庄的词清简。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不同类型的词就有不同的好处。韦庄词轮廓分明,但是不是就肤浅了,就有局限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并且曾举温庭筠的一首小词《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为例证,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又说“如果把‘肠断白苹州’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这首词写一个怀人的女子梳洗后所倚的楼是那面临江水的楼,为什么要远望江水,因为远行的人要从江上回来,“梳洗罢”必定是清晨,她从一早等起,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少船从楼下过去了,没有一艘她所等待的船停泊下来,这时的江面,已经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了。如果这一首词就停止在这里,就有无穷的余味耐人寻思。我们仔细想想,“斜晖”的“脉脉”,是那样一种迷茫、朦胧的、暗淡的景色,这种迷离的

景色更加深了怀思之情的绵缈。然而温飞卿却又说了“肠断白苹州”,反而把这首词给限制住了。这是按朱先生的观点来评说这首词。其实写词不论写情写景,紧要的都在于是否传达出了感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大小厚薄高低深浅的不同,而写情写得很真率的也不见得一定就不好,即如杜甫诗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回首肝肺热”,“拭泪沾巾血”,“啼垂旧血痕”诸句而言,以杜甫的精深博大,他何需矫揉造作的姿态来表现他对民生的关怀,他就这样直接坦率的写出来,就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我上次讲温庭筠词的特色是客观的,是不直接叙写的,那样的作品自有其好处,反过来我们也应认识明白叙写的作品也有另一种好处。杜甫的诗就像汪洋大海,完全袒露于天地之间,无需隐藏,便自然含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组五首词。张惠言的《词选》都选的是他以为有喻托的作品,他也选了韦庄的《菩萨蛮》,而且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说是韦庄留蜀晚年表现其怀念故国的忠爱之思的作品,张惠言还说“江南即指蜀”。但我以为韦庄词中所说的江南应该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江南,他的《秦妇吟》中说“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就是以金陵和江南并举的。如果再看韦庄的《浣花集》,更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江南”二字,毕竟韦庄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其诗中多处提到的江南,都不是晚年所居的四川,而确是早年他漂泊过的江浙的那个江南。还有人认为有“洛阳城里春光好”的第五首应是在洛阳所作,我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看到下一句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呢,“洛阳才子”应是作者自指,他当年写《秦妇吟》闻名于世时,就在洛阳,当时人称“《秦妇吟》秀才”,“秀才”在当时是对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的泛称。洛阳才子的他乡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们以前说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是一组词,其内容、情意、风格有相近的地方,但那十四首词并没有必然的次序以及完整的章法和结构。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有的选本只选其中的两三首作介绍,那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阉割。以上都是要讲解这五首词所必须交待的有关知识。赏析 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五篇:菩萨蛮·韦庄

菩 萨 蛮

韦 庄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