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孔子塑像的一组讨论文章
关于孔子塑像的一组讨论文章
一、孔子塑像——一个政治符号的诞生
长安街出现孔子塑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是所在地段的敏感性,塑像位于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与天安门遥遥相对,是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塑像;二是塑像高度的敏感性,塑像高9.5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封建王朝的所谓的“九五之尊”。
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孔子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也正被世界所接受,国外的一些排行榜上,孔子也不止一次被列为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影响深远而积极;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稳定器。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核心是“仁”,这当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当然可以弘扬,但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中,“仁”的表现形式是礼,是尊尊亲亲,是正名,这些都是封建王朝的基本政治原则。孔子的治国方略是“为政以德”,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好皇帝”也想朝这方面努力并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也让天下的老百姓成天眼巴巴盼望出一个“好皇帝”,但说到底所谓的“为政以德”的“德治”依然是“人治”,是靠不住的。作为“仁”的方法论的“中庸”,强调“无过无不及”,被历代大儒奉为圭臬,视为做人的极致。依据“中庸”去修炼,或许能达到“从容中道,天人合德”的境界,但“中庸”也无疑会扼杀冒险精神或者说创新精神,中国缺少伟大的发现似乎也与“中庸”有关。
伟大的孔子在中国历代都有许多敬仰者,老百姓敬仰孔子是因为他是民间教育的祖师爷,寄托着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朝廷敬仰孔子是因为他要求老百姓做顺民,按照礼的要求建立等级制度下的秩序;知识分子敬仰孔子是因为他思想的深邃,追求的执着,以及做人所达到的境界。但在这些敬仰者的眼里,真实的孔子已经不存在。老百姓是敬神,似乎孔子可以佑庇自己,朝廷是把孔子作为工具来使用,知识分子则是为本身塑造了一个终极目标。
孔子塑像立在长安街,自然不是哪个个人或者哪个部门的意愿,应该得到高层的认可或者是高层的直接授意。作为在敏感地段的醒目的符号,孔子塑像不仅是文化的,更是政治的。那么,这个政治符号蕴涵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第一,中国将坚持“精英治国”的道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中国的精英大部分集中在中共党内,从人才的选拔制度来看,中共可能是世界上人才选拔最严格的政党,中共各级领导成员无疑是优秀人才,中共高层肯定都是最拔尖的顶级人才。中共治国的障碍不是人才的缺失,而是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平衡问题,权力的制衡以及由权力引发的腐败问题。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决这两个问题,孔子的“为政以德”与老百姓的诉求相近,也暗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在利益调整上起作用;对于执政的精英们,孔子强调的个人修炼,儒家强调的“慎独”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可能是遏制中共内部腐败的药方。中共一方面提出要实施民主政治,一方面又坚决不走西方的三权鼎立的道路,自然有他的道理,事实上,许多国家实施的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带来的**和灾难给中共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中共决心要在自身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强盛国家的路子,也就是常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也就是“精英治国”。孔子塑像立于权力中心,所昭示的首要意义当如此。
第二,中国将执行“和为贵”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迅速崛起正在打破世界原有的格局,引发了世界的震荡,世界一方面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经济上的好处,一方面又明显地感到失落和威胁。是的,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历史上曾无比强盛的国家,一个在意识形态上仍然与西方对立的国家,她的迅速强大怎么能够不让世界担心?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恰如其分的阐述了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为贵”便是不搞对抗,不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较劲,与所有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一心一意把国家的实力搞上去。对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最想要的就是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下一个几十年的发展,否则会功亏一篑。“和而不同”是对西方诟病中国政治体制的回应,如同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西方可以三权鼎立,中国也可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且中共将不断改善领导并建立民主政治。将孔子这个伟人的理念拿出来演绎中国的外交政策,无疑是高招。
第三,中国将重构社会道德体系。中共在取得政权后,仍然以革命党的姿态看待一切,在打碎旧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同时,认为崭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必然建立。事实上,旧的是打碎了,但新的却没有能够成功建立,目前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是大家都知道的。重构完备的社会道德体系非一朝一日,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有社会成员认可的一系列道德观念的确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孔子的伦理思想有深厚的社会根基,比其它的任何一套都易于让国民接受,引入现代观念加以改造,会逐渐形成社会主流意识,进而建立起完备的社会道德体系。
以上三点当是孔子塑像这个政治符号的基本涵义,但如前文所说孔子毕竟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不是救星,他思想体系中的许多成分与当今时代是不合拍的,他能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孔子的出现甚至能够滞碍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这些,站在全球的角度科学的对待孔子,小心的研究孔子,在世界大潮流中以孔子思想丰富民族文化,以民族特有的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那是有益的,可行的;如果将孔子视为什么“九五之尊”,视为又一个至高无上的神,那这个神也会很快从云端跌落。
孙启放 安徽巢湖
资料来源:http://
二、孔子塑像落地天安门广场一侧谁高兴谁不高兴?
李定凯(2011.01.22)
1、对孔子塑像落地天安门广场争议很大
2011年新年刚过,在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侧广场,竖起了一座9.5米高的孔子青铜塑像。这可是一件大事儿,与在曲阜和北京的孔庙举办官方祭孔仪式不可同日而语。大家试想,竖起孔子塑像的是什么地方?紧挨着天安门广场,面向长安街,与天安门城楼毗邻而望!天安门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象征,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几位共产党“老祖宗”的画像在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临时摆一下的传统都被取消了,天安门广场的管理又极为严密,若没有很高层级(高到什么程度?)的政治决定,孔子的青铜塑像能巍巍然立在那里,而且有“九五至尊”的寓意,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孔子塑像一立起来,就引起国内外媒体的一致关注。国内的主流报纸、网站当然是喝彩不断,“儒家风范”、“文化泰山”、“膜拜的丰碑”等溢美之词比比皆是,而且都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名义加以赞美;英、法、美、加的媒体敏感地认识到“这是这位古代思想家的学说被压制数十年后恢复影响力的最新迹象”,中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体系„„它要求中国人言行更为适当、勿得势气盛,更不要倾向于暴力”。
然而可能会使主流精英感到诧异的是,中国的网民发出了与主流媒体非常不和谐的声音。左派的网站且不去说他,只拿官办的人民网为例。有统计称,在人民网推出的“天安门广场附近树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主题调查中,22万多网民接受了调查,结果“近七成网友认为‘国博门前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辩论大厅”里,1月14日的一个统计是:支持立孔子像的有29人,得483 票,反对者254人,得10610票,反对者占压倒性的多数。这种对在天安门广场建立孔子塑像官热民冷的巨大反差,反射出民意不可欺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老百姓不买精英的账?我想有两个基本的原因。一个是在国家博物馆前面立孔子塑像这件事的操作不透明,先是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后又把它说成为普遍的民意;另一个就是现如今已经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有关孔丘本人的家世故事和儒家学说的历史沿革,都有详细的典籍著述记载流传了下来,愚民政策早就行不通了。国家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国家博物馆北边“这样一个位置特殊、意义不凡的广场上,该进行怎样的布置才最为合适呢?经过意见征集,最后决定竖立一个雕像,而且是一个孔子雕像。”问题是,他们公开向全国民众,或者至少是北京市的民众征集意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到底征集了谁的意见?没有明说。据媒体披露的消息,去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博馆长吕章申找到了塑造孔子像的“专业户”吴为山,正式将打造国博前面孔子像的任务交付于他。对这样近似暗箱的操作,老百姓不反对才怪呢。再说了,如今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孔子塑像,不过像寺庙里金身泥胎的如来、观音,仅仅是一个虚拟的偶像而已,凭什么非信众的老百姓要对他顶礼膜拜呢?吴为山接到任务后,“煞费苦心”地找遍了古书、古画,还“专门找到了孔子嫡传后代的照片,但令他失望的是,并没有看到心目中的孔子像。”吴为山创作的孔子形象,是从他熟识的一些“大文化人”“从内到外”的“一股儒气”中悟出来的,也就是说,立在天安门广场边上的孔子塑像,是时下中国新儒家的自我画像和标榜,是造了一个假孔子的外在形象,借机推销他们的儒学 “普史价值”和“普世价值”。什么是他们的儒学“普史价值”?就是把孔子打扮成古往今来中国人 — 不管是奴隶主阶级还是奴隶阶级,地主阶级还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 — “瞻仰和礼拜的圣像”,中国“跨时空的精神坐标”,把儒学鼓吹为等同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是他们的儒学“普世价值”?就是认为儒学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对剥削者和压迫者,而且对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都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他们这样做,当然也骗不过对中国精英们高度警惕了的中国人。
从孔子闻世的那一天起,对他的臧否荣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把2500多年来围绕孔子和儒学的争论作粗线条的勾勒,那么对在天安门广场边上竖立孔子塑像这件事的态度,大致就有两个不同的阵营。
2、谁高兴?
第一个高兴的当然是孔子本人和他的忠实弟子,像颜回、曾参、子路这些人。孔子一生处于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地主阶级正在兴起的天下大乱,正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可是孔子逆历史潮流而动,死心塌地鼓吹克己复礼,要回到周礼兴盛时的社会状态,结果可想而知,只能郁郁一生不得志,被“斥乎齐,逐乎宋、魏,困于陈、蔡之间”,何曾受到过在一国首都的中心立像膜拜的荣耀?在孔子死后将近2500年的今天,不仅奴隶社会,连封建社会都飞灰湮灭了,资本主义已经危机重重,社会主义也搞了一些年,在这样的时代,孔子像突然被立在天安门广场,孔子能不高兴?孔子的弟子们将他们老师的讲学和平日的语录汇总起来,编成了《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经典,传了两千多年,到了新中国突然传不下去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孔子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论语》作为“国学”的经典重新开始吃香起来了,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能不高兴?
接着该是汉朝的董仲舒高兴了。此人在孔子死后300年(公元前179年)出生,汉武帝 “举贤良文学之士”时,董仲舒对策曰:“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自此以后两千多年,儒学经过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加工包装,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正统。汉武帝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巩固,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成了社会新的统治和剥削阶级,虽然在中央集权等方面是“汉承秦制”,但需要一个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以巩固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相统一的社会秩序。而主张保守、反对进步、维持社会等级制度的儒学正好适合了这个需要,遂成为地主阶级的思想统治工具。现在,董仲舒亲手给孔子和儒学搭建起来的、已经垮了几十年的舞台又在天安门广场边上恢复了,董老先生当然会高兴的。
再往后一茬一茬的孔门硕儒,帝王将相就不细说了。到了近现代,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中国著名的尊孔派人物有袁世凯、蒋介石和林彪。
袁世凯早年效命清王朝,出卖过戊戌维新派,镇压过义和团,出任过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他凭借北洋旧部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从孙中山手里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建立了北洋军阀卖国政权。袁世凯实行反动统治,上演了一幕幕尊孔闹剧。1913年,他发布尊孔祀孔令,提倡尊孔读经;1916年复辟帝制,册封“衍圣公”孔令贻领“郡王”衔。然而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只当了81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就被迫取消帝制,以后不到3个月便忧惧而死,由他掀起的尊孔小浪潮也暂且退却。
蒋介石靠国民革命起家,骗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孙中山逝世后,他摄取了国民党中央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集国民党党政军权力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至1949年逃离大陆,负隅于台湾、澎湖等岛屿。蒋介石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总代表,同时也是一个尊孔派。1934年,疯狂围剿共产党和红军的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要义》的演讲,提倡“尊孔读经”,鼓吹剥削阶级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重修孔庙,以孔子诞辰为“国定纪念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以《礼运大同篇》为孔子纪念歌;1935年,国民党新设“至圣先师孔子奉祀官”,15岁的孔子后裔孔德成在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就任此官职,后来又跟到台湾,一做就是50年。蒋介石一生满口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皈依基督教,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害国害民。他的尊孔,完全是出于扼杀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反动统治的需要。
林彪是另一类革命阵营里的尊孔派。除了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活动外,他几乎经历了共产党领导的所有重大的革命斗争:16岁入团,18岁进黄埔军校,入党,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功勋卓著,曾在党章中被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红极一时。但是这个人就是过不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官越当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这与他自幼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不无关系。要不是他叛逃之后从他的住处发现了诸如“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长者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以宽宥原谅之恕,儒家的原理。”“中庸之道„„.合理”“既受于天,且受于人”“法家是‘罚家’”之类的条幅、手记、记录等遗物,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林彪是如此的尊孔崇儒。这些发现,启发人们去思考:林彪到底要实行一条什么政治路线?他从革命功臣蜕化到篡党叛国与孔孟之道有什么关系?因而引发了文革中有名的“批林批孔”运动。
袁世凯、蒋介石、林彪在不同时期都被当作近现代中国的尊孔派代表人物批判过(不仅是来自共产党方面的批判)。如今天安门广场边上俨然竖起了孔子塑像供人膜拜,还大吹特吹其功德不朽,尊孔的政治含义丝毫不比袁世凯、蒋介石、林彪的行为逊色。照此推论下去,袁、蒋、林都可以因为尊孔而正名,不亦乐乎?
3、谁不高兴?
首先不高兴的应该是和孔子同时代的造奴隶主阶级反的人,如少正卯、盗跖这样的文武之士。和孔丘同时,同在鲁国的法家先驱少正卯,办私学的规模和吸引力超过了孔氏学堂,甚至把孔子的弟子都竞争过去听他的课,使得“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少正卯宣传新兴地主阶级的革新道理,为孔子所不容。孔子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才当上鲁国代理宰相,三个月后就把少正卯杀了。杀了以后,还下令暴尸三天。孔子对新兴力量一点也不讲民主,一点也不施仁政,而是血淋淋地进行奴隶主的专政。大约在孔子死前一两年,奴隶起义的领袖柳下跖带领队伍在泰山南面休整。孔子顾不上年迈体衰,跑到柳下跖面前游说,要他们不要造反了。柳下跖骂他是“盗丘”,一点也不把他当“圣人”,搞得孔子很狼狈。少正卯、柳下跖这些当时推动历史前进的人,和孔子当面锣对面鼓地斗争过,对孔子的底细很清楚,怎么能服气孔子像立在天安门广场!
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诸子百家,尤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对天安门广场的孔子像是不会高兴的。在诸子百家中除了儒家,还有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等。这些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往往既是哲学家、教育家,又是政治家。况且在那个时代,因为处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期,顽固守旧的儒家常常不是“主流”,而提倡变法革新的法家却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重用。管仲、李悝、吴起、商鞅这些春秋战国前期的著名法家,还有后期的李斯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能够直接将他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主张付诸实践;荀子、韩非在哲学、政治思想方面的成就,远远优越于儒家。当时诸子百家的活跃,虽不能说绝后,但实为空前。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提出的繁荣文艺和科学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就是借用那一段历史。为什么到了现在,共产党也像当年的董仲舒一样,搞起丢掉百家,独尊孔子来了?退一步说,要在国博前立像,也不能只立孔子的像,应当立诸子百家的群像才对。进一步说,诸子百家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全部思想文化发展史,更不能代表中国全部的历史,为什么单单一个孔子的像就最适合放在国博前的广场上呢?
秦始皇就更不高兴了。秦始皇是结束春秋战国历史,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第一个封建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他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货币,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秦始皇能有所作为,与他奉行尊法反儒的路线密不可分。他重用李斯,对秦国统一六国和后来秦朝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后来历代的尊儒反法派,都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污其为暴君。如果秦始皇不对旧的反对势力的代表 — 儒生的颂古非今活动进行必要的镇压,刚刚统一了的国家就难以站稳脚跟。
我想最不高兴的,就是刻在距孔子像不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烈士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全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以来”就是“1919年以来”。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爱国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前呼喊“打倒孔家店”的口
号,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孔家店”不倒,“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就不会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鲁迅先生,对孔子和儒学看得最真切。他说:“维新”(近者戊戌变法,远者洋务运动)之前“‘子曰诗云’似乎无用”,“维新”之后“‘子曰诗云’也愈挤愈苦,愈看愈无用。”(《鲁迅全集》1,热风:四十八)“孔夫子的坐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吃尽了苦头的。”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鲁迅全集》6,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为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与骑在人民头上的“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英勇斗争,砸碎了他们握在手中的孔夫子这块“敲门砖”。毛泽东同志对此早就做了总结:“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是这类文化的代表。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亲热的两兄弟,他们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如今,孔子这块敲门砖又被人重新拾起来,这就意味着,又有新的“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出现了,他们要恢复旧文化,打倒新文化,为他们复辟旧政治和旧经济服务。搞了一个孔子像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唱对台戏,始作俑者其心可诛。
4、毛泽东高兴吗?
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里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如果他的灵魂不死,对离他不远的孔子塑像这位新来的邻居会是什么态度呢?
通过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论述,又看了《毛泽东传 1949 — 1976(下)》中的一些内容,我认为,毛主席会不高兴又高兴,因为毛主席是马克思主义者,是辩证唯物主义者。
毛主席会不高兴勿须赘言,因为他自己说过:“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倾向,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盛巽昌、欧薇薇、盛仰红:《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 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这是他对孔子一贯的态度。
为什么毛主席又会高兴呢?
1973年毛主席关心评法批儒,1974年又搞了批林批孔,当时很多干部、知识分子和一般群众不理解:我们都到了社会主义了,孔子和四书五经早就进了博物馆了,为什么还要对孔学大加批判呢?过去年代的儒法斗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法家毕竟也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为什么要那么肯定他们呢?当时这些疑问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毛主席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深知今天的中国与昨天的中国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搞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是完全可能的。毛主席提倡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历史问题,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他“认为林彪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法家的道理就是厚今薄古、主张社会要向前发展、反对倒退的路线,要前进。”“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们都主张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则满口仁义道德,主张厚古薄今,开历史倒车。”(《毛泽东传 1949 — 1976(下)》,1656 — 1657页)毛主席当年有些无奈地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同上)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竖起了孔子的塑像,证明了毛主席具有远大的眼光,当年许多人(包括我本人)的疑问同时被证明是错误的。“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72年版):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1月23日)这是一种历史规律。从教育人民的角度想,毛主席对和孔子当邻居是会高兴的。
我看到一个材料,题目是毛主席和毛远新谈批孔,其中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如果(有一天)共产党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尽管没有查到正式的出处,我认为这个说法符合毛主席的思维逻辑。所以一切革命的人们必须高度地警觉起来,认识到摆在面前的巨大的现实危险。如果坚持继续革命的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下定决心把被人请回来的孔子再一次打倒,那共产党不是又可以恢复活力了吗?
我还有一个怀疑,今年会不会有人把原来在北京孔庙搞的官方祭孔活动搬到国博前面的孔子塑像前上演呢?如果尊孔派真的这么搞,那么反孔派就要在孔子塑像前组织一个对等的批孔大会,大家唱唱对台戏,那一定会很精彩的。
资料来源:http://
三、孔子塑像进天安门有失偏颇
鲁国平
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孔子成为继毛泽东,孙中山之后第三位进驻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人物,要尊孔可以去山东孔庙,为何要把孔子请到天安门广场?官媒表示,孔子进入天安门,象征着中国正在彻底摆脱“革命”走向“国家、民族”的认同。(据01-14 腾讯评论《今日话题》)
随着这些年传统文化热的加温,各方面对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解读已经趋于白热化,但是作为一桩文化公案依然争议不断,了结很难,其主要核心价值观分歧在于: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孔子、需要他的儒家学说,传统文化复兴的价值以及意义甚至负面影响在哪?不言而喻,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私欲对人们传统道德体系冲击,大多数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体系、价值观以及信仰在人们中处于或即将处于土崩瓦解的窘境,这时政府主导的以孔孟之道为主的传统文化复兴工程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且这些古代经典人物及其文化作品里面只要剔除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普及也未尝不可,不过毕竟孔子是一位历史上长期以来争议不断和各方面意见分歧很大的人物,在下以为,轻易让“孔子”塑像进天安门广场似乎有关方面考虑得有失偏颇,甚至显得过于草率。
毋庸置疑,现代再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偏激的批评以及批判业已失去现实意义,以前本人就写过一些类似过敏性的矫枉过正的文章,然而正像官方媒体所认为的那样,中国正在彻底摆脱“革命”走向“国家、民族”的认同,高举孔子的文化大旗只是出于一种弘扬国家精神象征以及强大国际影响力的考虑,和平时代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方面也非他莫属,所以,复兴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果真如此吗?尽管笔者一些方面基本和其主流官方思想合拍,可还有些不同看法,出于一种文化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得不老鸦饶舌一番。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及历代统治阶级独尊儒术的原因,使孔孟之道的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力高出其他流派文化思想,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文化标志,但并不能够说明,其他流派文化思想就不可与之相提并论或不值一提,恰恰相反,孔孟之道的道德构建是必要的,像法家等倡导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也值得大力弘扬以及推广,甚至后者哪怕不能和现代相对健全的民主法制体系以及思想相比,可是其文化价值一点都不比前者逊色,或更加关键。
显然一个是主张道德,一个是主张法制。道德修养内心,法制管理约束外在行为。两者达成完整的治国御民架构以及体系,那么政府为何却要顾此失彼以及厚此薄彼呢?“孔子”塑像进天安门当然可行,可是墨子、老子、商鞅、韩非等传统代表性文化大家塑像都进天安门那才对啊!这不会又是一个“独尊儒术”做法的翻版吧?何况如今社会道德败坏,人们丧失了传统礼义廉耻的价值观,最主要的还是法制的欠缺,法律的松弛,因为道德靠自律,法制靠强制,一旦法制偏废,道德作用就极其有限,或名存实亡。
而“孔子”塑像进象征着国家的天安门广场绝非仅仅代表一种整体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归属的含义,“以德治国”政治意味也很明显!于是政府意在单将孔孟之道提升到治国方略地位,实为不妥,至少也是不全面的。“以法治国”思想当下尤其需要强化,望有关部门三思!
资料来源:http://
第二篇:在孔子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校长在孔子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是学校孔子塑像揭幕喜庆的日子。天公作美,昨夜一场春雨,让我们美丽的校园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花草树木更加芬芳。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一生中大半的时间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并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教与学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为后人树立了令人敬仰的师德典范,堪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借孔子塑像落户校园这一契机,学校精心设计了今天的主题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深刻领会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教育老师、同学们懂得教书育人、求知处世之道,积极开展以“文化引领、思想创新、人文强校、全面发展”的核心校园文化建设,把孔子的教育思想、育人方法贯穿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孔子塑像落户校园,不仅有利于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塑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更是为同学们树立了立德修身、勤而好学的表率,激励华石中学的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以孔子为榜样,学而不厌,见贤思齐,奋发成才。
尊立孔子像于校园,不是复古,而是要教育大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师生诚信、仁爱、责任、文明等现代人文素养。
在校园内设立孔子塑像,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充满现代文明的校园里得到延续和继承。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弘扬先师精神,循循善诱,博人以文,约人以礼;我们的学子,一定会聆听师长教诲,忠信崇德;我们的学校一定会书声琅琅,儒风浩荡,蒸蒸日上。希望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先贤孔子为榜样,为人师表,立志成为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人民教师,培养好一代新人。在师德修养上努力做到 “进德修业”;在对待学生上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学态度上努力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
希望同学们不要仅仅把孔子塑像作为一种景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孔子的教诲和为人处世之道,做一个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中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谨记孔子教诲“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态度上谨记孔子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师、同学们,我们站在圣贤像前,除了尊崇和敬仰之余,它有助于我校建设团结奋进、严教勤学的校风;弘扬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师风;培养学而不厌、见贤思齐的学风。
从今天开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孔子伟岸的身形。我们要以孔子的智慧与人格为标尺,比照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时刻不忘孔子所倡导的“恭、宽、信、敏、惠” 的处世治学原则,为己修身,为国修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诚信、仁爱、责任、文明的合格人才,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谢谢大家!
在孔子塑像揭幕仪式上
(学生代表):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翻开五千年的文化扉页,溯游灿烂的文化之河去采撷那最美最好的智慧,顿然感悟,是谁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谁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仰望孔子,走近大家的心灵,睁大敬畏的眼睛,徜徉于二千五百多年前,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正直乐观、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品格,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一书,我们在《论语》的智慧中长大,我们背诵着孔子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的精华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我们独特的个性。
读孔子,是感受执著的过程。
一直以来,他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播种仁义。周游列国十四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其执著,是我们行动的榜样,学习的楷模。
读孔子,是学会践行仁义的过程。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把仁义播撒于中原大地,播撒于万里河山,他说:“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说:“有杀身以成仁”。他决心为仁义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仰望孔子,我们感慨万千,用我们的虔诚去感受孔子伟大的智慧。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人生无比关键的阶段,在这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牢牢抓紧命运的缰绳,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早立志,莫等闲,创佳绩,铸辉煌。在学习中给自己定好明确的目标,找好人生的位置,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创新,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不仅如此,还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今天面对孔子,我们千言万语化作心灵的呼喊——
(学生齐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您是个伟人,您是太阳,您是月亮,我们敬您,我们爱您,我们想读懂您。让您伟大的思想,在华中的校园播撒,让您伟大的的智慧,实现我们心中的远航!
教师代表老师发言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学们:
两千五百年前,一位圣哲降生于东方,奔波于中原大地、诸侯各国,以救世之苦心传诵着《诗经》《尚书》,传诵着《春秋》《礼记》,并且以振聋发聩的语言,用一部《论语》,唤醒沉睡的人们;用博爱的种子,播进荒芜的心田。于是在中华文明的旗帜上,书写着“仁义道德”四个不朽的大字。
两千五百年后,一个伟大的灵魂,自苍穹而降,带着仁慈,带着中庸,带着和谐,带着智慧,定格在防城区,矗立于华石中学。于是一位智者——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用他的炯炯目光注视着我们,用他的谆谆教诲启发着我们——
今天,2013年9月10日,此时此刻,仿佛有天籁之音,在我们的耳鼓回响———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聆听着。我们一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一个知识丰富,顶天立地的人民教师,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让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在我们精心地哺育下茁壮成才。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们聆听着。我们一定广博地学习,以拓展我们的胸怀;我们一定积极地思考,积极地问询,让追求智慧,追求真理的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身体力行,把仁慈传承给后代,用大爱温暖这世界。我们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们知道,我们的教学尚未达成一流,但我们知耻而后勇,我们一定要把华石中学办成人民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聆听着,我们谨记着。我们将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忱,化作我们教书育人的行动。我们谨记教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努力实践“教学相长”。我们牢记我们的办学理念 “引导个性,开发潜能,全面发展,全员育人”,让华石中学这块教育的沃土,为防城的发展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使命感,求知欲,竞争力,文明度的优秀初中生”。
我们不忘曾子的教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明白,中华民族的复兴系于教育,而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看吧,我们的铁肩,将担负复兴的大义;我们的妙手,将抒写文明的华章。我们胸怀天下,坚毅实践;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用我们的教育智慧,用我们的科学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辉煌。
天籁悦耳,化作洪钟大吕。我们将以教学为本,育人为重,优质为大,特色为先,努力为贵,求真为尊,用我们的完美行动告慰宣圣孔子之英魂,我们宣誓:办好华石中学,造福人民,让孔子的仁爱弘扬于世界,传之于永恒!
伟大的孔子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你,我们的万世师表,护佑我华石中学,护佑我亲爱的中华!
第三篇:在开学典礼暨孔子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在开学典礼暨孔子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太和六中开学典礼暨孔园落成和孔子塑像揭幕的喜庆日子。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教育局向辛勤工作的六中全体教职工表示亲切地问候,并对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我们回顾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时,总有一个身影在我们的视野中久久停驻——他就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教与学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为后世树立了令人敬仰的师德典范,堪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兴建孔园,立孔子雕像于校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 扬国学,深刻领会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教育老师、同学们懂得教书育人、求知处世之道,积极开展以“文化引领、思想创新、人文强校、全面发展”的核心校园文化建设,把孔子的教育思想、育人方法贯穿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兴建孔园,立孔子雕像,不仅有利于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塑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更是为同学们树立“立德修身、勤而好学”的表率,激励六中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以孔子为榜样,学而不厌,见贤思齐,奋发成才。
尊立孔子雕像,不是复古,而是要教育大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师生诚信、仁爱、责任、文明等现代人文素养。
在校园内兴建孔园,设立孔子雕像,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充满现代文明的校园里得到延续和继承。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弘扬先师精神,循循善诱,博人以文,约人以礼;我们的学子,一定会聆听师长教诲,忠信崇德;我们的学校一定会书声琅琅,儒风浩荡,蒸蒸日上。
希望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先贤孔子为榜样,为人师表,立志成为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人民教师,培养好一代新人。在师德修养上努力做到 “进德修业”;在对待学生上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学态度上努力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循循善诱。
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把孔园和孔子雕像作为一种景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孔子的教诲和为人处世之道,做一个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中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谨记孔子教诲“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态度上谨记孔子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师、同学们,我们站在圣贤像前,除了尊崇和敬仰之余,它有助于建设团结奋进、严教勤学的校风;弘扬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师风;培养学而不厌、见贤思齐的学风。
从今天开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孔子伟岸的身形。我们要以孔子的智慧与人格为标尺,比照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时刻不忘孔子所倡导的“恭、宽、信、敏、惠” 的处世治学原则,为己修身,为国修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诚信、仁爱、责任、文明的合格人才,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谢谢大家!(太和六中谢之体)
第四篇:公开课讨论文章
《从生活体验入手》作文教学讨论文章
(执教:周忠玉)
准备之一:请认真读下面的两篇作文,继续打假。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哪篇作文的分数高一些。请有理有据地说明你的评分理由。
《不灭的火焰——亲情》
射阳县初级中学鹤鸣文学社
一路高飞
亲情是什么?字典上的解释是:特指亲人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而在我心中,亲情是一面帆,让我们破海渡洋;亲情是一座楼,为我们挡住寒光;亲情是不灭的焰火,我们的人生被它照亮!
小时候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爷爷奶奶又要开饭店,因此是外公外婆把我一手带大的。我还记得小时候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睡午觉是我小时候的习惯,一天中午,像往常一样,外公、外婆和我都在睡午觉。只是这天我破天荒的醒得很早,我又不想惊动外公外婆,只好在床上找一些东西玩。忽然外公衬衫口袋里的一个盒子进入了我的眼球,十分好奇,便把那个盒子拿了出来。盒子被我小心翼翼的拿出来了,打开来一看,里面都是装得满满的长长的东西,还是两种颜色,我就拿了出来。把它们一根一根的折断了,里面还漏出来许多小片状的东西,我十分开心地玩弄着。玩了好长时间,不知不觉的就又睡着了。
只是在醒来的时候,外公的脸上是布满了乌云,十分可怕。外公指着那一堆被我弄得尸骨无存的东西,十分生气的问我:“你干了什么好事?我的香烟怎么变成了这样?”“香烟,哦,原来这是香烟啊!”我点了点头,然后骄傲的说“这是我睡觉醒来没事做,然后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玩的呀,很好玩的,外公要不我教你玩?”外公可是气爆了,大声地说:“这是给你玩的吗?这是我要吃的,而不是给你玩的,知道不知道!”外公从来没有这么坏的对我过,我被吓哭了。看到我哭了,外公也有点束手无策了,只有不停的哄我了,要知道我是属于要么就不哭,哭起来就无止尽的那种女孩,所以外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我哄不哭了!因此,我现在就控制住自己不要哭,哭是无能的表现,只能更加体现自己的一无是处!
现在,我长大了,外公经常拿小时候的事情来说我,让我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多买一些烟和酒给他吃吃。我也都十分开心的点了点头,长大了以后多买一些东西孝敬孝敬外公,毕竟他带我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小时候带我的人还要有点本事的!
亲情是杯清洌的酒,因为岁月的历练而醇香;亲情又像一杯氤氲的茶,因为心香的呵护而沁人心脾;亲情也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树,因为雨露的滋润而枝繁叶茂;亲情更像宽广无边的大海,因为广阔的胸怀而横无际涯„„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就像那不灭的火焰,永远绽放在我们内心的深处,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珍惜呀!
《那段难熬的日子》
射阳县初级中学
初三(14)班
邓浩
一段日子我想很快就过去了,但让我感觉最难熬的日子莫过于在暑假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暑假会玩的很开心,然而对于我,简直就是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那时,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外出的人们都会受不了。所以,很少有人出去,都懒在家里。而那时的我,跟老妈闹了矛盾,老妈一气之下便把送我去补课,而我心里更是憋得一肚子的气,真想找人打架发泄出来。对老妈更是恨之入骨,想现在呆在家里的空调间该多舒服呀!我想还是别做梦了!
我妈送我补习的地方是一个小饭店的小房间里,小得最多容纳十个人,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破旧的风扇在不停地扇动着。小房间四周都是墙壁,就像一台大的微波炉,炙烤着里面的食物。而我整个人仿佛一下子人间蒸发似的。房间里面的温度高得离谱,才刚上课几分种,大家热得都喘不过气来了。我想:“天哪,难道我半个暑期生活就要浪费在这里吗?”
很快,就连一开始十分淡定的补课老师也嫌热了。看来局势要逆转了,可是补习老师什么也没说便继续上课。我的心里顿时失望了许多。我再也坐不住了,身上留下的汗就像刚洗过澡似的,简直湿透了。我便开始趴着睡觉,不久便被袭来的一阵暖流惊醒。想逃课,怕被老师体罚,还可能会告诉爸爸妈妈,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更糟的甚至还经常停电,于是那房间10个人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破电扇不运行了,只好拿着手中的书本不停地扇扇,还好点。就这样难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们仿佛就像监狱里的囚犯,都盼望着获得自由解放的那一天。
这是令我最难忘的一段日子。这个暑假我受尽折磨,遇到众多的困难和坎坷,也挺了过去。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尽如人意。就让这难熬的日子随着时代下地狱去吧!准备之二:请认真地阅读下面的几篇同学作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作文中的“真”?
《我的乐园》
初一(14)班
孙开霞
我的乐园是我家前面的一块地,一块黑黝黝的土地,它陪伴着我度过了童年时期,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夏天的时候,野花遍地都是,还有那些叫不出名的野草,这一草一木都吸引着幼小的我。田里长了一片油菜,当它们全都开放时,那美丽的黄色,仿佛把天都给映黄了,我便会摘下那一朵一朵的小黄花,一个人坐在田边上,数着手中黄色的小花。有时候把它们往天上一扔,大喊着:“快看啊!下油菜花雨了,好漂亮啊!”
还有就是撒秧苗,到现在我也会在暑假时加入大人中,当我一把一把撒着秧苗时,心里特别高兴,有时会和几个孩子争着撒,看谁扔得高,扔得远,远处会迎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秋天的时候,当收割完麦子后,这块田地,又有了新的面貌,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乐趣。我们会在焚烧秸秆的时候,在边上拿一把小小的水枪,在一旁喷着,妄想着能战胜火。但在这火的面前,我们这点水,并没有让它停住脚步,反而在一阵风后,越烧越旺,于是我们便逃回家中。
在秋天,不知同学们是否还看过盛开着的菊花。那大把大把白色的、黄色的菊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引人入胜。每当菊花盛开之际,我都会钻入其中,弯下腰仔细观察那可爱的小花,那一片片的花瓣或柔嫩洁白或黄得耀眼,上面还有透明的露珠儿呢。每次陪着大人一同采摘,都觉得身在花海。有时我还会偷偷插一朵在妈妈头上,觉得好美好美。
冬天下一场大雪,我们在里面堆雪人,打雪仗,玩累了,便倒在这“雪田”里,仰望天空。等恢复了体力,又大战了一场,然后我们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雪田,带着一身的白雪,带着满心的欢乐回家了。
我的乐园,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你充满玩的兴趣。
《那段甜甜的日子》 初三(12)班 周牧
我爱吃糖,所以我的生活里充满了甜。可那段时光却格外的甜。
以前我总会很自豪的说,我是外婆带大的。也总像野孩子一样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晒得乌漆抹黑的,完全不像一个女孩子。四周的人都知道我这个疯丫头。春天我回去做农活,说是去做农活还不如说是去捣乱。夏天我回去捉青蛙,捕小鱼。秋天我会与外公一起去收渔网,一起感受捕鱼的乐趣。冬天我会安安稳稳的坐在外公的腿上一起烧火„„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一切又是那么甜蜜。
高兴的时候可以在地上打滚,不高兴的时候也可以在地上打滚。外婆家的前面有一片果园。后来果园变成了我的领域。我可以像猴子一样爬上树,只是永远的爬不高。夏天我会让外公搬一张桌子在那里,带一盆水坐在葡萄树下一边洗一遍吃。一个人吃太无聊,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欢笑声愈来愈多,整片区域都活了起来。
而现在,外婆家的门前的一棵棵果树逐渐倒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庄稼。可外婆还是留下了几棵我爱的树。那棵葡萄树结的果子越来越少,愈来愈酸。可,我们还是留下了他。
冬天下雪时,我们可以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有一次与外公堆雪人,大功告成之后发现一老一少全都冻得快僵了,赶忙跑回家去喝了一大杯白开水。第二天,去看我的雪人伙伴时却发现他早就热死在那儿了,只有两个纽扣在那里看着我。
那段甜甜日子,那段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那段黑色的日子》
初三(14)班
陈枭
久别的星期五,让我再度回想起自己的黑色星期五,远离了朗朗书声,远离了喧闹,我住在医院里,当然,不像小说《窗》里的样子,窗外正在建工程,我也没心思往外看,因为熄灭心中希望的一盏灯,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也许很容易。我清晰记得那一天,他对我说:“哎,你中奖了。”我先一怔。然后他又说:“准备过两天开刀。”我心里一下崩溃,真不知道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老天爷如此看我不顺眼。
痛苦的事终于来了。在经历一年的折磨后。天天的抽血,挂水已经让我痛不欲生。我感到我的世界正在一点点的崩塌,手术将在明早九点开始,护士叮嘱我要晚上吃,过了九点不准吃东西,明天一天禁食,我狼吞虎咽吃了很多东西,为的是迎战明天的手术,可能是乐观或自己神经不太好,我在医院并没有哭。但是,这该死的手术打破了我的原则。下午三点在众人的目光下,我醒了,我觉得身体很不舒服,手臂被一个带子勒得透不过气来,手上青筋暴出,醒来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哎呦,疼死了。”我的老爸 替我去跑上跑下去找替我打止痛剂的医生,一针下去,一点都不疼了。那时,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现在,让我去班级,我不要再呆在这个要死的、可恶的地方。”说这句话时,我硬喊出了眼泪,我能熬过去,那就是一个奇迹。
现在,我蹦蹦跳跳在校园里开心的上课、学习,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比起在医院的日子,我现在十分幸福。
星期五,现在已不是黑色,因为朋友的关怀涂花了星期五。因为朋友,我还能乐观的学习,我知道:黑色星期五与彩色星期五都是命中注定,过程和结果才极为珍贵。
《那段黑暗的日子》
初三(12)班 周赟
那段日子我不想再次提起,因为一提起,心便隐隐作痛。——题记
我不是一个好学生,现在也不是,但我也不是一个坏学生。记得初二的那段时期,我正处于叛逆高峰期,我没能很好的克制自己,从而导致我伤心。
那时,我的学业不好,每天的作业错了许多,甚至有时不写作业,我心想不去触碰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最终的结果是带家长。父母因为我一星期来四五次学校,同学们都要烦了。他们很忙,从早上五点钟起床直到晚上甚至深夜有时才能回家,可我却因为犯错误而使他们更累。我不能原谅自己。
并且我的爷爷奶奶已步入高龄,但是他们为了我却十分生气,爷爷奶奶和和气气过了大半辈子,没有吵过真架,斗过真嘴。但是,为了我,他们却大吵一番,爷爷怪奶奶给我送东西,都把我惯坏了。最后,爷爷因为过度用嗓,声音大,脾气暴,声带上长了一个瘤,还好上天保佑爷爷的瘤是良性的,没多大问题,但是好了后,却不能再吃一些咸辣的东西了,而爷爷却是一个喜欢重口味的人。
那段黑暗的日子,我不敢再去看他,触碰他,我怕我会重新记起他,我害怕„„我也不敢再次尝试那种不做作业的游戏了,那种游戏的代价太高,没有回报,只有迷茫的一片,我玩不起。虽然我现在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是我也不会再去做老师、同学、家人眼里的坏学生,我不会再次从同一个地方跌倒,我会跨过去,不做坏学生,争做自己心中的好学生。那段黑暗的日子,就让他随风而去吧,一去不复返吧,我讨厌那黑暗的日子。
《那段养花的日子》
初三(12)班
李烨
暑假里,那家里的花花草草就都归我管了,因为就我一个人在家里没事做,爸爸、妈妈和哥哥他们都去上班了,而我又不会做什么家务活,我妈就交给我一个任务——把花照顾好。
记得我当时就在想:“切,不就是花嘛,照顾就照顾呗,就是它们死了也不关我的事啊。”可能是妈妈当时看出了我在想什么,于是乎,妈妈又补充了一句:“只要你把花养好了,我就给你200元。”“啊!钱,我最近正好缺钱呢。”我在心里高兴地呼喊道。
于是,我就答应了妈妈。就从芦荟谈起吧,面对芦荟,我实在是很无语。我在网上查,怎样才能养活芦荟,又如何去养好它,结果却让我十分心烦:先换土再浇上水,还有要在什么规定的时间里浇水,烦都烦死我了。我早就想放弃了,但是一想到有钱可以得到,我就又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忙活起来了。
等到一切都忙完了,我坐在阳台那里,仔细地观察芦荟,我发现这花虽然是比较普通,但是仔细看看还是挺有趣的:它有着几片长长的叶子,叶子边也还有刺,我尝试着将那叶子折下来,发现了里面原来有晶莹剔透的肉,看到了那肉我就想起了我原来吃过的芦荟柠檬汁,那里面的芦荟真的是太好吃了。
我突然又想起来了芦荟的一个作用——冬天,可以用芦荟来治疗冻疮。手冻破了,双手擦着那芦荟水,凉凉的又软软的,那肉真是舒服极了。我现在又这么一想,就觉得真是值了。无论有没有那200元,我都一定要把这芦荟给照顾好,“嗯,我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我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
养花,这种事我从前都是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我认为这又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直到现在,我才知道那芦荟是多么的美。
那段养花的日子,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准备之三:比较下边写校园门口卖地瓜的爷爷两篇文章,你认为哪一篇更好呢?说说理由。
《残年的挣扎》
初三(12)班
包梓成
秋风瑟瑟,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响了起来,一群中学生陆陆续续的走向食堂,在两个学校交接的地方,一个朴实的火炉旁的一个老爷爷在风中伫立着„„
学校门口经常会出现一些卖烤地瓜的爷爷奶奶们,他们顶着寒风在黑夜之中骑着电瓶车来到学校门 口,只是为了卖几个地瓜来挣一点钱养家。有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他时,我才发现岁月给他带了多大摧残。外面的棉袄已经淡的发白,在黑夜之中显得格外醒目。蓬乱的头发已不知多久没有打理过,一双通红的手上长满厚厚的老茧,在接触的瞬间,也就在那一瞬间,他的手的粗糙深深的刻进了我的脑海之中。放钱的口袋中塞满了5元、10元的小票,却很难见到一张红的毛主席。口袋里的硬币的碰撞声似乎在诉说着他生活的艰辛······
他们也许是为了生存下去,也许是为了自己家的孙子孙女能够吃得好一点,也许也许,数不清的也许充斥在我的脑海中。或许是我的想法太单纯,太容易轻信别人,或许是学校把社会想得太黑暗,以为他们卖的是坏地瓜,抢了学校的生意,还说容易造成堵塞。当学校严禁到他们的摊点上买东西时,我真的很想问“为什么”。学校想法是没错,但学校有没有和人家进行沟通过,有没有为他们着想过。通知下来的第一天晚上去吃晚饭的时候,没有人去买了,没有人敢挑战学校的权威。我吃完饭回来时,他们还在那里。那个老爷爷无力地坐在电瓶车上,渴望有人来买他的地瓜,那样他就有了给小孙子买点牛奶吃的钱;那个老奶奶绝望地蹲在地上,似乎失去了什么,我看着他们。心揪了一下,我的爷爷奶奶和他们差不多的岁数,幸运的是没有他们那样痛苦。难道他们就不能靠烤地瓜来生活?
国家规定要严查流动摊点,每年被城管处理的流动摊点也的确不在少数。为什么?他们为了生活怎么了?他们也想有个门市安安稳稳的做生意,但是社会不允许他们这么做。租吧,水费电费这些每年都要消耗掉他们大量的血汗钱,本就少的利润变得更加少,甚至还会亏损。买吧,好地方太贵买不起,门市一个平方几千块,少说几十个平方,那就几万块,他们实在拿不出钱来。本来做流动生意的他们利润就少,还要无时无刻的提防着城管。为了生活,这么做怎么了?
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为了生计都要出来挣钱,还有人进行阻止,这是什么社会啊。残年的最后一点点挣扎国家都要加以干扰,难怪现在的中国腐败这么严重!
《卖地瓜的爷爷》(修改稿)
初三(14)班
陈进
每天,去食堂的那条路上,总会有一股香气钻进我的鼻子,刺激我身上每一个细胞,那是地瓜的香味,甜甜的,有淡淡的泥土的气息。而卖地瓜的老爷爷总是静静地望着他的地瓜。
星期日,室友从浴室回来的路上,买了两个地瓜回宿舍,那味道香得让我忍不住吞了几下口水。可摸摸口袋,钱全放在班级里。没办法只好死缠烂打地向同学借钱。“好想吃呀!”好心的室友一人捐3元钱给我。望着那几元钱,我心想:不多买几个,对不住人。于是拿着室友给的钱,偷偷地跑去老爷爷那边,迫切想尝一尝那地瓜的美味。
很远我便看见大爷他坐在椅子上,等候着客人。见了来了,他笑着向我点头,我看见他的发丝却如白雪,很薄也很乱。在火炉边上,几个地瓜被烤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他没有说话用手轻轻捏着那些地瓜,帮着我挑选熟了的地瓜。此时我看见了他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如干枯的没有水分的树干,布满了老茧。他把选好的地瓜放在袋子里,递给我说:“三元钱。”他的声音很小很沙哑,似乎没有力气再说大一点。我看着手里的钱,原本想讨价还价一番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没再多说什么,我把钱放在他手上,他拿着钱慢慢地放进面前的兜里,把手在围裙前抹了抹,从麻布袋里又拿了几个地瓜放在火炉上。
在大门前,我又望了一眼在烈日下的老爷爷,他静静地坐着,望着来回走动的人,他没有叫喊,只是轻轻地翻着他的地瓜,生怕烤糊了。当看到又卖出一个地瓜时,淡淡的笑容就会浮现在他的脸上。
望着他,我可以想像,每天清晨,他的身影便会出现在田野里,与朝霞为伴。他的汗水滴在田野中,是甜的。把选好的地瓜一个个装好,推着小车,步行几里也许十几里路来到校门口,那时,烈日当空,汗水早已浸透他的衣服,他毫不在意。他期待着美好的一天„„
而现在那香气只有星期日才可以闻到,可是老爷爷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
准备之四:“真”有高下。请认真阅读上次《那段
的日子》的优秀作文和优秀练笔,请你在每篇作文后写几点他们的优点。
《那段辛苦而又开心的日子》
初三(12)班
吴昊旻
那些日子是我记忆中最辛苦的、也是最开心的。在那段日子里,我用汗水换来丰厚的果实,让我曾 因辛苦而感觉差的心情变得格外的棒。
暑假里因为天气热,我要吃冰淇淋、开空调,可是今年却不如往年,爸爸说要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钱后才可以换取我想要。我认为这样可以锻炼我的能力便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爸爸从批发市场买了许多蔬菜,有像太阳一样红的西红柿,有如光头一样的土豆,也有如小扁舟形状般的毛豆。我看它们个个都长得伶俐,便开心地带着卖菜的工具向卖蔬菜的地方走去。刚到那儿,只见好多人呐,有些人已经买完了,我加快速度在地上摆了起来。我坐在小凳上,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见别人的蔬菜快卖光了,口袋被钱塞得鼓鼓的,而我的口袋则像一个漏了气的皮球。我不禁在心底着急了起来。这时,我听到了一声叫嚷,买菜的人都纷纷跑到了那边。我的灵感也来了,我不顾面子大声喊着:“快来看,新鲜的西红柿、土豆、毛豆,快来买哟!”不一会儿,终于有人来挑选蔬菜了。一位阿姨把选好的东西给我,我略微地称了一下,告诉她价钱,她说了一句“真便宜”,同时也把钱给了我,我拿着钱,心里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直到我缓过神来,才发现有许多人来买菜,忙的我是不可开交,头上满是汗水。不过即使再辛苦,我也觉得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十五天我继续做着卖菜的活,赚得了不少钱(对于我来说)。我回想起十五天的辛苦,以及挣的钱,我还是觉得非常开心。用汗水换来丰厚的果实还是非常值得的,我不仅得到了物质的回报,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果实,所以,即使辛苦,我还是认为那段日子是开心的。
《那段孤独的日子》 初三(12)班 徐厚燕
孤独感深深围绕着小小的我,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那段日子,是我最忘不了的一段日子。
从小,爸爸妈妈就没怎么离开过我,中年得子的他们把我捧在手心里疼着,爱着。自我记事起,就是每天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可是,在我四年级时,突然有一天,妈妈告诉我,他们不准备上班了,要做生意,所以要去上海一趟,看一看。
那时我太小,没有多想,轻而易举地相信了父母的话。这样,我被送到了舅舅家。他们一家人也十分疼爱我,还有我的小表妹,我和她在一起玩闹,家里也生机勃勃。
可是,没有父母的日子,即使有再多的亲人填补,心里也是不快乐的。我常常会躲在被窝里哭,直到累了,泪眼朦胧地睡着了。第二天起床时才发现,枕头已经湿了一大片。有时候傍晚放学,校门前站满了来带孩子的家长,我看着我的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地被爸妈接走,牵着爸妈的手,欢天喜地地讲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时,心中难受得不得了,眼眶就渐渐的湿润了,可我不想让我的亲人们为我难过,只有把泪收回去。
我天天看着日历,盼着父母回来的日子。一星期,两星期过去了,爸爸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我开始不停地问奶奶:“奶奶,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有时候,奶奶望着我,眼里不经意地就会蓄起泪水,又赶忙擦去,尽力掩饰着心中的苦涩。她总会说;”快了,快了,就快回来了。“其实,那时的我虽然年幼,但也能察觉出这泪水背后的不寻常。不过,我没有寻根究底。
终于,一天晚上放学,我在校门口见到了那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顿时感到笼罩在我头顶上的乌云散了,阳光遍布。我奔向妈妈,一下子搂住她。我能看见,妈妈的眼里泪如泉涌。
我还记得那天,我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妈妈告诉我一个对我来说天大的秘密。原来他们去上海不是他们所说的做生意,而是爸爸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去上海开刀的。他们一直瞒着我和妹妹,在那时,我才终于明白奶奶的异常反应。
那段孤独的日子,不仅是我的孤独,父母也在忍受煎熬,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怕,也许在那时我就可能会失去我一生最重要的人—父亲。不过,上天是眷顾我的,我的爸爸会一直健康的陪在我身边。
《那段与爷爷奶奶相伴的日子》
初三(14)班
孙海燕
从小,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很棒很疼我,而奶奶很偏心。我觉得她根本不爱我,只知道对我大呼小叫。每天早上我都起得很迟,哥哥起得很早,当我起床的时候,除了白米粥便什么都没了,包括鸭蛋奶奶也藏起来了。那时恨便在我小小的心中扎根。夜间,我总是头蒙在被窝里哭,想爸爸妈妈。
去年,奶奶得重病去世,我的恨便也随她走了。因为恨,尽管得知她生病,但我并不情愿去看她;之后有一次假日叔叔姑姑们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我仍坚持不去。爸爸说:奶奶把你养这么大,每天帮你洗衣做饭,她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你就去看她一次不行吗?父亲的眼神似乎在求我,央求我让他的母亲走得没有遗憾。我不情愿地跟着去,那一幕我永远不会忘。(原文是整体,老师这样给分段合理吗?)当我踏进房门的那一刻,我只看见一个头发蓬乱,两条腿不成正比,那只有病的脚已是皮包骨,翻身都需要人帮忙的老人。这还是那个要强的奶奶吗?她的声音微弱,仿佛奄奄一息喊着:“海燕来了,过来,我知道你恨我,总说我偏心。”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滑落,那一刻我心中的坚冰融化了。我内心自责着,仿佛万千子弹穿过我的胸膛,后悔极了。我没有想过奶奶病得这么重。“对不起,奶奶。”我在心里说。
偶然间(此处似乎不符合情理)我在学校打电话给母亲,她告诉我奶奶去世了。那一瞬间我才明白她对我多么重要,我感觉半边天快塌下来了,当我回到家时,看到了在床上的她一动不动,脸色苍白,我的眼泪便再也忍不住了。在奶奶下葬的前一天晚上,我梦见在梦中她对我微笑,她还说她不是故意的,她没有偏心。
按农村习俗,六七都要把死人衣服烧掉,那熊熊大火烧出了我的恨,融化了我坚冰般的心,也燃起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思念。那一刻,我痛哭流涕,比她死的时候还伤心。我觉得每一次呼吸都痛。大火中,我仿佛看见了奶奶在码头边洗衣服,由于双腿有病痛,她单膝下跪在码头;也看见了过年时一家人团团圆圆,她忙里忙外的身影,脸上那幸福的笑容,那么动人。而去年的大年初一,家里却只有奶奶的遗照。
突然怀念起那段有爷爷也有奶奶的日子,没有特别原因,只是简单、快乐,特别幸福。
《那段悔恨的日子》
初三(14)班 吴玥
大年初四下午,刚送走了爷爷。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来到了陈洋。一是为了调整心情,而是为了参加四姨的生日。刚失去亲人的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却又不得不强笑着去面对这么多的亲人,心里很是折磨。吃过饭,又逗留了一晚,第二天又回到了家。
我很自然的走到了爷爷的房间。咦?爷爷的床呢?他的被子呢?他的那双黑棉鞋呢?我很诧异,一切关于爷爷的东西都没有了。我很着急地问奶奶,奶奶说晦气,爷爷的东西都被烧掉了,烧不掉了也被丢在了家后面的小河里了。我飞奔到小河边,微浑的略上点冰花的河水沾湿了爷爷的电热毯,剃须刀。缓缓流动的水仿佛是天使在一点点擦除我对爷爷的印象。我很难过。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勾起了触碰爷爷死后冰冷的手,眼泪不经意从脸颊流下。因为它带走的是那个无条件信任我,无微不至呵护我的爷爷,而我在爷爷被推入焚烧炉的时候,我却连一声“一路走好”都无法说出口。经过一小时的等待,当工作人员将爷爷骨灰坛抱出来的时候,我知道我错过了对这个爱我的人最后一次告别的机会。而我,能做的,只是对着这条小河发呆。
后来,回到了家中,我拿起自己与爷爷的照片。那时我才四岁,搂着爷爷嘻嘻哈哈的,或许根本不知道有一天会失去,甚至前几天我也根本没有想过。我恨我自己,恨自己的懦弱。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无法原谅自己,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即使,多少次在墓碑前,说对不起,也无法改变内心的悔恨。爸爸曾经让我牢牢记住爷爷的音容笑貌,我点头答应,但是我却发现记忆中的他已慢慢淡化,但是忘不了的是他对我无人能及的信任与关怀,和自己背负的悔恨与愧疚。现在只能补上一句迟来的:“爷爷,您一路走好”。
《那段令人怀念的日子》
初三(12)班
吴正阳
与奶奶有过在一起的日子,只是短短的一阵子,和她说的话也很少,但那段日子真的让我怀念。
由于种种因素,初二的一段时日我不得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其实也没有多长时间,仅仅是几个星期天而已啊!但是,回想那少得可怜的几天,却成了我最怀念、梦寐以求的宝贝时日。
和奶奶在家很自由。每到放假,我都急匆匆地赶回家,为的是什么呢?是珍惜时间啊!珍惜时间玩电脑。我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打开电脑,飞快地甩开书包,气喘吁吁地坐到电脑桌面前,一直玩到大呼过瘾。或者有时候我和奶奶说一下,直接出去和同学溜达,看书、买东西。自由啊!奶奶不管我。
和奶奶在家很幸福。当我埋头奋笔疾书时,奶奶总会迈着轻缓地步伐,弓着佝偻的背,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小心翼翼地放在我的身旁,整个过程我感觉不到一丝声音,直到奶奶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轻柔地拍拍我的肩叫我喝茶时,我才会发现茶一直在我身边,喝下茶,一股浓浓的暖弥漫在心头。或有时,在外玩得非常渴的时候,推开门,看见一碗白花花的荸荠,那原本丑陋的黑色外衣已经不见了。为什么呢?因为细致的奶奶已经帮他们褪下了外衣,我急不可待地抓起一把就是一番狼吞虎咽,奶奶看见了,走过来拍着我的背,微笑道:“不着急,慢慢吃,还有呢,不够我再弄。”一个个荸荠就好似一颗颗糖,融化幸福了我的心。我拿起一个大荸荠就往奶奶嘴里塞,“奶奶不吃。”奶奶道。而我硬把那塞到奶奶嘴里,奶奶也不再推辞。
和奶奶在家很甜蜜。辛苦劳累了半天,吃晚饭了,我和奶奶相对而坐,灯光是昏暗的,周围静悄悄 的,突然感到心底有一种从欢乐中解放出来的丝丝失落与孤独,也许是被这环境所影响。但是,不管怎样,奶奶在对面。她用筷子挑一块肉放在我碗里,我盛一碗汤放进奶奶的嘴里,奶奶很夸张地做出好吃的样子,一脸的满足与得意,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嘻笑起来,那灯上的丝丝红光散发着温暖与甜蜜。
但是,这一切都已烟消云散,那顽皮、固执的老人已经“返老还童”,如同孩子一般呆滞地坐在轮椅上。虽然我仍然喂着她汤,但是已没有了那可爱的模样,剩下的只是一脸的茫然与那动听的“啊啊呀呀”声。过去的那段日子真的很让我怀念。
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浮尘、幻影,风一来,天一暗,这一切都化作虚无,我还可以和那个“撑起天地”的老人再过一段时日!
《他》
初三(14)班
潘奕彤
星期日的下午,阴天,没有太阳,一切都显得没有生机。我正在等着公交车。“怎么还不来,慢死了。”我在心里喊着。老天似乎听到了我的抱怨声,忽然我就见到了一辆公开车开过来,我迅速从口袋掏出硬币,车一停,我便跑上了车。
上车了,我大致地看了一下,就还剩一个座位了,我让旁边的男生坐在了里面。我坐在外面。因为东西比较多,待会好下车。一会儿,有两个农民工模样的男人上了车,一个扛着一大袋东西,另一个有两大袋,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是我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一定很重。先上车的人将袋子放在我旁边,他坐在了上面。另一个将一袋扛了上来,又下车去扛另一袋。在另一袋抗上来的时候,我前面的一位中年妇女站了起来,向前走,不知道要干什么。那个中年男人肩膀上扛着的东西忽然撞到了中年妇女,那个妇女被撞后身体向后退,一直推到座位上,她一手拍着衣服一边骂:“怎么回事啊?不知道小心点啊!衣服弄坏了你赔啊,真是的„„”那个中年男人尴尬地笑笑,口里直说着什么,声音很小,我只能看见他的嘴唇不停地动,却听不见声音,我看见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十分抱歉的目光。我这才细细打量起他的全身。
他穿着一件白衬衣,套着一件蓝色的布外套,下身是一条农村做农活时常穿的耐磨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布鞋,看起来还是新的。长得慈眉善目、朴素、老实。他站在最角落的地方,用方言与我旁边的一个人交谈,不是本地上的,但我似乎听到了有关庄稼的事情。他们说几句就不说了,他就一直站在那看着他的东西。渐渐地,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不停地将自己的东西朝里面挪,尽量腾出大的空间,自己则缩在那里,整个人都要贴到车上的那根柱子上了,显得多么卑微。
我到现在一直都在内疚,我为什么没有给他让座位。
《轮椅上的姑娘》
初三(12)班
杨星
天渐渐的黑了,月光那么柔和,那么皎洁,偶尔一阵凉风吹过,舒心极了。那一家新开的超市灯光明亮,我的脚轻悄悄地踏了进去。
刚刚走进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场景令我有点儿发懵——黑色的轮椅上,一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姑娘别扭的歪着头,畸形的手里似乎是努力地抓着一个计算器,在给那些买东西的人们算账。其实我也见过她,听附近的人说过,她小时候就是令人瞧不起的脑瘫儿,可是因为发现的太迟,又治疗的太迟,所以这么多年也只能在这多功能轮椅上度过。
我有些同情,但我却无法控制我内心对她的恐惧,看着这么不正常的人,我总是离得远远的,假装镇定的挑选自己的东西,其实我心中的恐慌是难以想象的。又有顾客来买东西了,那顾客问着:“这多少钱啊?”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只见那姑娘像舌头打了卷一样说着:“三十五!”那顾客似乎没听得懂,又问:“三十五啊?”那姑娘用那畸形的手比出了“4”,嘴里却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三十五!”“四十五啊?”“嗯!”她说每一句话的时候,似乎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可说出的话仍是那么含糊。
我突然间同情心泛滥,突然觉得,像我们这么健康,她该多幸福,并且我不得不说她长得也不错,却只能在这黑色的轮椅上度过一生......买好了东西,我不自觉地走到她跟前结账,她又用那不清晰的语言问:“买好了啊?”我尽力镇定地回答:“嗯。”只见她费力地用不方便的手扳动轮椅把上的操控把手,好不容易才把轮椅开到电子秤前,而我也不着急,只是等着,慢慢等着她缓慢、努力地做完一系列的动作。真的不用着急。
她困难地用手指按着那电子秤上的按钮,眼睛里没有一丝神气,但却一丝不苟。那轮椅上的姑娘,给人一种坚强不屈之感。
妈妈说:“以后就在那儿买东西吧,赞助人家嘛,人家不容易啊!”我说:“当然要的。” 我不能忘记那个开超市的残疾姑娘,她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却已经刻在了我的心里。
《那些青白色的日子》 初三(12)班 尤佳
我想起你青白色的脸庞,在晨曦中显得寂寞微凉,我挥挥手向你告别,告别了那段青白色时光。青树白墙的纯真年代,那是像风像水一样透明的年纪。父亲都是老师,家住半乡半城的安静之地——父亲们工作的学校,于是净澈的校园就是我们成长的根据地。那里,非青即白,到处是青色的树木草叶,是白色的墙瓦水泥;到处是常绿的冬青,到处是润白沁脾的广玉兰;到处是教学楼里的青色的黑板,也到处是青色黑板上明晰的白粉笔字,还有,还有我挚爱的伙伴你——那净白的皮肤和浅青的裙摆,还有你挚爱的伙伴我,那纯白的心境和亮青的生气„„
静暇时看看旧照片,现在和你唯一的照片是在儿时住宅楼下墙边的合影,画面里只有三岁的我和四岁的你,依偎着冬青,脸上是来历不明的痴笑。你最爱甜甜的冰淇淋,常常是边舔变笑就忘记了烦恼,那次,我们闹起了别扭,我气急了,任性地吼向你:“我不和你玩了!以后别再想到我家吃冰淇淋了!”“哼,有什么了不起,我让我爸爸去买,谁稀罕你的。”我至今还深深记得你洁白脸上不屑的傲娇神情,和蓝天下略显尴尬局促的稚嫩眉宇。大概,那时的我很自得,那时的你沮丧吧。
而今,我漫步于校园里教师住宅区那条细窄的小道,向前望去,仿佛眼前有两个矮矮的小人,黑发长裙,不时迸跳出稚气的话语。泪水,它从不曾如此清凉透明,在脸上倾泻,我的视线晶莹模糊,回忆却分明在脑海里翻滚,故事的碎片疯狂的拼凑衔接,铺展成悠长的木质小路,走在上面哒哒的声响击打心房。而一旁被泪水打湿的冬青,一年年泛出一轮轮的绿,这样的绿不同,便也绿了十六年有余。
香蒲是我深爱的植物,因为它坚韧的外表和清香却不轻易外露的本心,更因为你和和你的回忆。和冬青一样,我执拗地偏爱着这类常绿不枯竭的植物。从前,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就已经是深绿茁壮的样子了,直到一年前我偶然在乡间见到,才知道它们初长时竟是那样一种荧光绿的颜色,对于泥土,显然成了一道长长的莹亮的嫩绿色光带,看到此景的刹那,对于我而言,也许初恋都不会有这样的清新和美好,再衬上头顶白色的天,记忆就又回到了那时在校园河边嬉戏的场景:从河的始端到末端长着方向一致的香蒲,青而欣长,在水波和阳光的映衬下显得特别清纯可爱,从根末到叶梢,没有分支,根根分明,枝叶中高低有序地夹杂着棕褐色的花序,母亲们说可以将这花序点燃了来熏蚊子,然而我们却全然不是为了这个,只是单纯对这火腿一般的花序感兴趣,常常是在河岸两眼放光地翘望着,然后河对岸种地的伯伯就会笑着摘几个扔过来,我们就嘻嘻地挥舞着长棒甚至都忘记了感谢他。
那些青白色的带着笑语的日子,就这样缓缓流过。也许如今依然有香蒲在风中摇曳,依然有粗壮的花序,也依然有对岸慈祥的老伯,却少了我们,也少了那时的心境。
还有,在夏日的暴雨后,用纸篓盛放自己捉的因为漫上的河水而冲进校园的鱼虾,我们挽起袖子裤腿,瘦小的身躯在及膝的水里穿行;在校运动会上奔跑喊叫,大口吃着本是提供给运动员的面包牛奶,迎来的是哥哥姐姐们疼爱的目光;我们一起,春天在小花园里玩过家家,夏天在柳树下编柳帽,秋天在草丛中捉蚂蚱,冬天行走在校园里同心河坚硬的冰面上。这样的校园不像城里校园的死板,所以我们还会吃着校园里黄橙的枇杷,深绿的酸橘,鲜红的枸杞果儿,紫黑的桑树枣子。还有太多绚丽的颜色,都在青白色背景下静静发光。
我们,相继离开了那青白色校园,而今,穿梭在五彩的城市里。可是我心里,始终只单纯地装着那些干干净净的日子。
就这样吧,就这样怀念„„
我忧伤含笑地看着这一切,想起你离别时忧伤含笑的目光,映着青白色世界,刻画下最后一笔青白色时光。
1.写前注:需再生动、活泼、真实、具体一点。
2.写后注:此文较多写景,具体内容不多,但句句属实,句句真情,毫无虚构,毫不虚假。3.总结注:本人有史以来抛开幽默抨击而真真正正地去写回忆和感受,就像老舍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地去写《骆驼祥子》一样,望细品。
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真情文字推荐同学们利用双休假日时间到鹤鸣文学社读一读,评一评。特别推荐:陆佳宇《那段看星星的日子》、(王玉倩、周璇)《那段无忧的日子》、(陆泽平)那段疯狂的日子(杨星)那段可爱的日子、(陆云飞)那段被遗忘的日子(邱中振)那段暗恋的日子(汪锋)《那段被奶奶呼唤的日子 》 郑庆雨《那段教书的日子》等
第五篇:赞美孔子的励志文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警惕,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立刻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哈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一般的一幕,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细心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仍是未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谜底。而事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由于不留神、不在乎而构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裸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实在,每个人心坎都有向善、向美的本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束缚的立场、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高深莫测的差别。这一渐变,既与思维意识有关,更是一个行动习惯的养成进程。真盼望我们在构建文明跟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人能抛掉坏弊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协调的音符,少些,再少些。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涯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不了基础的道德底线,那咱们纵然领有了精深的迷信文明常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化人,学做社会人,干净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节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积厚流光,在五千年长久的历史长河中,岂但发明了残暴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高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良多精良的、传统的礼仪标准,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强盛的性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可贵的精力财产。我们晓得: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仪,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尊师重道”更是为尊重师长的典型。老子在《道德经》中告知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酣畅淋漓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义务继续和发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华,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货真价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其次是时期发展的须要。现在,世界产生了宏大变更,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与协作日渐频繁、亲密。在交往与配合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涵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胜利。跟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请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追求一种布满友好、真诚、懂得、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斥文明与友善,真挚与安定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召唤文明,科学的将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尽力跻身于世界进步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一个人性德品德的外在表示,是权衡一个人教导水平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造成的基本教育,也是进步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因而,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重视本身素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良的人、有用的人、操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破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愚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足阐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愿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色彩斑斓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传染。固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传承,就整体情形看,确切存在弱化的趋势,伤感日志,特殊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敬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理解称说别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景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同时,与人为善,投桃报李等等美德在相称数目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需增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育成一个美中不足的人,然而我们完整能够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当时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