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作文个性化评价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24-22554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00:37: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作文个性化评价

作文个性化评价

宋代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明代公安派主张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作文中要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要写出自己的心跳,展示出“我”的境界。

“有个性特征”要求学生选材独具慧眼,构思不落窠臼,见解新颖独到,整体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学生认知的个性化、教师评价的个性化都会对学生作文个性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认知个性化促成学生作文个性化

下面以写以“追求”为话题的学生文章为例加以说明。

1.反弹琵琶,自出新论。说到“追求”,很多人的第一构思都会青睐“飞蛾扑火”和“流星划空”,但《飞蛾?流星?树根!雄鹰!》却对它们说“不”。这篇文章最能闪出睿智思辨之光的应是对飞蛾和流星的先扬后抑,这种视角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作者对现实作冷静观察和深刻思考的产物,因此能自成一说,具有强烈的当代性、思辨性和哲理性。而“树根”、“雄鹰”这两个喻体的正面立论又使这种标新立异更有说服力。这种个性化的构思,让人击掌称妙。

2.层层深入,内蕴独特。作文切忌堆砌人所共知的材料,重复浅表化的议论,而应该抓住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作多方面多层次的揭示,导游客进胜景,引读者入至理。《享受追求》先运用排斥法阐述“乞求”“强求”“哀求”与“追求”迥异,写得很有灵气,一层;然后以飞人乔丹为例揭示追求的本质内涵,行文进了一层;接着提出“突破自我,战胜自我”作为“享受自我”的内涵这一论断,令人耳目一新,文意又深一层;当作者以爱因斯坦为例阐述“忘我”是执着追求的“最高境界”时,思想之刀锋敲开外壳剖入内核,创新思维之光照亮了读者的心灵。至此,“享受追求”这一新论凭其多层面的解读令人信服地走进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3.纵论古今,张扬自我。近几年,中学生作文多有以古典名著改写透析作文、演绎理念者,但有的未曾直面人生、紧贴现实而失却了豪气和锐气。怎样在纵论古今时融进自我、张扬个性?佳作《只属于我的追求》也论及古之为君者、为官者、为将者、为民者,也论及“陶潜避世,濂溪隐居”,但是并未寓文旨于情节铺衍之中,而是由古及今,直陈时弊,并表明自己决不“复制”陶潜与濂溪的“无欲无求”的境界,而是去实现“应有一股不熄的热情”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真与善的追求。这种拓开笔锋纵论古今,收拢文脉张扬自我的构思能令人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当代意识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能让人感受到一个鲜活生命的律动。

二.个性化评价推动学生认知个性化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在学生作文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有闪光点,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在进行作文评价时,我们因人而异,实话实说,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施行个性化评价,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天真,欣赏他们的情趣,品味他们的欢乐,从而指导他们作文和做人。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以给他们的习作挑毛病为终极追求。个性化评价必须转变传统的重选拔、重甄别而忽视了激励与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因此,评价主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应从“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这一基本的功能出发对学生的作文作出个性化的评价。

1.走进生活,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文章的源头就是丰富多彩、极富个性的生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从这两方面去努力:一是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二是引领学生走进色彩缤纷、富于个性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

2.拓宽选题,大胆开放写作形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开放方式。一是可以以教材中的范文为基础,进行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或开展辩论会,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开展文学欣赏等活动形式。二是把一些命题作文变成自由作文,提倡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练笔训练,如一句话广告语设计、几句话日记、几百字周记、300字小作文,调查采访记、学习心得、教学建议、随笔等。鼓励学生自主拟题,自主写作,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布局彰显个性,做到色彩纷呈,新奇别致;表达挥洒个性,做到鲜活亮丽,文采飞扬。

3.热情对话,唤醒学生沉睡的写作热情。教师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都值得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以热切的期待去给予厚望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评价,一般要表达两层意思:一是肯定学生,二是指明提高方向。

4.激情赞赏,鼓励学生作心灵的主人。好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一些荒诞无稽的“个性”,都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让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写心语,不写评语;写闪光点,婉陈瑕疵;写出习作重点,不写“普通话”;写商榷探讨语,不写命令语;写出自己的个性,不写套话。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对生活的健康的个性化认知,决定了作文个性化水平,也影响着作文个性化评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作文不是简单的情感复制,抒情不是瞬时的情绪宣泄。作文及其评价既要追求个性,又要把握好度,不让思想感情的潮水肆意漫溢,要以对生活的正确、创新的认知为前提。

三.个性化评价引领健康个性养成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家庭教育和阅读背景,必然导致他们观察事物和认知事物的角度与程度的不同,因而造成他们内心情感体验、审美情操、价值取向、甚至人格素养的不同,这就形成学生独有的、无可替代的个性。而作文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感悟和体验的外化,并且与其生命轨道变化同步。学生用来表达个人对事物的见解、感悟、思考和情感的手段也各不相同,这就是所谓个性化表达。让自己的作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充满个性特征的那一篇,闪耀着自我智慧的那一篇。反映个性化表达的作文,可以有个性化思维,个性化的结构模式,个性化的选材,个性化的表述方式,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及个性化的语言等等。

如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的作文,同写汶川地震,就有学生取材于救援人员,反映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也有学生取材于受灾群众,反映他们的坚强,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也有学生取材于国哀,反映我们民族的进步、社会的文明。即使同一事物学生的观察层面各不相同,内在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也各不相同,进而他们的选材、表达也都不同。还有的学生写马丁?路德金的声音,呼吁种族的平等,反对种族歧视;还有学生写美利坚人的独立之声,呼唤民族的独立和和解放;还有人写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之声,这是一种国人的幸福和自豪。无疑这种个性的认知和个性的表达是充满智慧的,是他们个性的展示,那么我们师者对此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的、智慧的。我们不仅应该褒扬他们这种独到的认知和感悟,更应该褒扬他们这种化流俗为神奇的思维角度,从而引导他们健康个性的发展。

教师允许学生个性化表达,欣赏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敢于对学生的“异己”“另类”负责,不因为结论的对错而“捧杀”或“棒杀”。在鼓励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创造师生共同交流的时机。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思想与思想交锋,观点与观点碰撞,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必会刻骨铭心。平等对话的心灵之约,原创思维火花自成燎燃之势;师生互动的开放交流,健康个性得以蓬勃发展。

学生将一篇写好的作文交给了教师,就如同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期待教师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小学时的作文评语有如下的记录:“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其时“小子”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谁又敢否认,不是教师那激奋人心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呢?这充分说明,作文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共享的活动。作文个性化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水准,更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文,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等,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让学生自由表达并给予个性化的评价,才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抒发个人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使作文成为学生的自我心灵表达需要,健康个性发展的需要。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张扬个性。”作文个性化评价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个性化评价,既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又能引导学生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黄文义,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魏建文,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赤壁。本文编校:剑 男

第二篇:个性化发展自我评价

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它是儿童心理学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做事认真人。在初中阶段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学到丰富知识,同时,在各方面也得到完善。在困难面前,我从不后退,总是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困难,都使我信心得到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够自信,加上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通向成功彼岸。

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乐事,对它充满兴趣。

我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与同学沟通,同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有益活动,以丰富自己课余生活。我喜欢体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运动中体会快乐,收获健康。

我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和不足,今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个性发展特长及成果:

(1)我居住社区楼房墙壁上,经常有人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社区环境。我就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和母亲一起用铲子等工具将它们清除掉,遇到贴和散发小广告违法行为,我会主动制止。

(2)我舅舅工作地方是一家培训机构,我把那里当成培养我适应社会能力场所,高中期间每一个暑假,我都到这家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和与他人合作团队精神。

(3)我兴趣广泛,计算机、唱歌、足球、篮球都是我最爱。除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同学一起踢足球外,节假日我还在小区里和同龄伙伴一起锻炼。通过与同龄人交流,提高我与人交流与沟通能力。

篇二: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据解,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一共7页,包括基本信息、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与特长成果、班主任评语、学业成绩、研究性学习摘要等内容。其中,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与特长成果这部分内容要由考生来填写。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总体评价,包括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合作与交流、个性与发展、审美与表现等内容。

八一中学副校长王华蓓建议,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将是学生们呈现给招生学校老师第一印象。在填写时,考生要用描述性语言记录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特长行为表现,强调针对性,写出“自我”,突出自己与众不同一面,把自己身上闪光点形象地描述出来。

“特长成果”也是需要考生填写内容,它包括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参加最有特色社会实践活动、非学科类奖项、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担任社会职务等内容。去年,有些考生在填写特长成果时,出现重复同一类成果、获奖不写清年份、分类罗列过于琐碎等问题,还有些考生甚至将自己在小学期间、8岁时情况都写进去,这都不合乎要求。因此,建议考生选择具有代表性成果,描述具体内容,要言简意赅,能体现自己特点和表现。

据悉,高中新课程启动后,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一大亮点。综合素质评价以统一表格形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依据,这使高校能够更全面地解学生,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篇三: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在新学期,新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面对失败,让我们铭记一位老者话:一个人如果失败,并不证明他永远完;如果他认输,并且退却,那他才永远完。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看到同学个个都长高,个个都精神饱满,我就非常想对他们再说几句鼓励话:要有进步信心和决心。新年伊始,应认真总结过去,千万不要骄傲,应该在新学期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成绩,取得更大进步。应该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不论怎样,老师都希望每位同学都有“我会比昨天更进步”信心和决心。我发展目标 新学期刚开始,要做好”五个心”:

一,是收心。把暑假以玩为主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生活方式。

二,是决心。我要在新学期伊始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人生有一个美好开端。

三,是恒心。在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战胜困难。四,是爱心。不仅要提高学习,同时还提高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友爱,互相互爱,孝敬父母。五,是用心。用心做人,做学问。学期末我 在放假期间,如果有条件话,我想与同学做一次旅游,旅游会开阔我眼界,我想让我领略一些在原来地方领略不到东西。其实,无论做些什么,只要在假期结束时候,自己回想起来觉得没有白过,过得充实,对自己有意义就行。能留下点回忆,比什么都好,丰富自己人生经验。我假期学习计划是这样:在这一学期报班填补不足。再提前学习新课程。我发展目标 这半学期过去,应总结过去,弥补以前不足。

第三篇:作文个性化

开生活之源 砺习作之剑 扬个性之帆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研究”实验报告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尚传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张扬个性,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个人进行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独特制作”。习作过程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考、组合加工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创造潜能。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要使习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激发习作兴趣,激活内部需要,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由此可见,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学生的习作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当前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成人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之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一是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二是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到评改,教师一手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按图索骥”,习作的自主权被完全剥夺。三是读写脱节。阅读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割断了语言积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密切联系。凡此种种,使原本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习作,陷入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吸收借鉴山东龙口语文“双轨”教学和中央教科所“大成全语文教育”的先进成果,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韵语识字,大量读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2003年我校申报了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作文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研究”,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引发我们对习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新体系。

(二)以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注意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探讨习作个性化与学生生活个性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成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

(四)探索以师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习作指导、评改新模式。使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评改,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三、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隘,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儿童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同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学生,要正视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生命教育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课题组徐同老师认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饱满。

(三)活动建构理论

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写作中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建构知识、升华思想。

四、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应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个性的自由渲泄,情感的自由表达。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一切工作应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提前起步,有序训练。根据课标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小学阶段习作训练序列。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写话,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教写到仿写,不在长短,重在参与,在写话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二年级重点进行看图作文训练,由单幅到多幅,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提高思维和有序表达能力。

三、四年级重点进行游戏作文和想象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五、六年级重点进行素描作文、写实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由听到写,由说到写。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3、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习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学生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师的习作教学,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习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生习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融合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习作训练元素。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材料。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品生、品社课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科学课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把课堂上的实验过程、情绪变化、感受体会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我校赵卫东、陈芳老师执教的《烧不死的小金鱼》和《神秘的死海》两节课,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3、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少先队阅兵式、科学探究活动、航模船模比赛、七巧板比赛、运动会、春游、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高新农业示范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在家长中广泛开展创建“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号召家长与学生共同读书,一齐成长。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与上海虹口区飞虹路小学联合举办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对上海、曲阜、泰山、微山湖等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进行综合考察,撰写研究报告,并结集成册。这些活动,丰富了生活积累,增加了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由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一篇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在于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洋溢着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个性气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在习作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1.开放作文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太多的限制使得丰富的生活进不了作文。苍白成了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语言的干瘪、思维的萎缩。所以,“个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给学生以自由,减少束缚、放飞心灵,开放习作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情写入文章,“我手写我心”,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需要。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这种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需要一个自由写作空间。每周一次的训练无法达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我们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习作空间。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和感想体会;假期组织学生自己编书等。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习作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

4.开放作文评改

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改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自批互批,家长评、面批、重批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搭建展示舞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给予成功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信心。学校举办经常性的演讲比赛、手抄报评选;开展假期“自编书”、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组建学校“芳草地”文学社,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参加各级举办的优秀作文评选,向儿童报刊杂志社投稿;班级编订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编印自己的优秀习作集;每班教室内建立“习作园地”,学生自由粘贴;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优秀习作、精彩演讲稿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个性化作文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习作兴趣、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教师对作文个性化的认识不断提升,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专业技

能不断提高。

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参加课题组举办的年会、研讨会、观摩会,聆听专家报告,学习相关材料,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与各兄弟实验校相互交流,深刻认识到“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增强了改革作文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自主发展、求真求实,既是个性化习作的要求,更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真实是个性化作文的生命,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灵魂。围绕这两点,激发学生的习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把写作的权力交给学生,鼓励自由表达,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这一核心理念,按照这种理念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50余人次参加各级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20余篇研究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报刊发表。4位教师的研究论文在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迅”上发表,7位教师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课堂教学大赛,均取得良好成绩。2位教师荣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优秀科研指导奖。6位教师被总课题组评为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先进个人。

(二)探索构建以学生自主作文为核心的习作教学指导模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命题-指导-习作- 批改-讲评。”这其中有四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做,学生只负责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依据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先进理念,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构建了“搜集材料—尝试作文—分类指导—协作修改—完善提高”习作教学指导新模式。把搜集材料、写作和修改的任务全部放给学生,教师根据习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选择典型例文,通过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小组内互改或班内集体评改。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悟学法、找规律、寻途径,不仅习作的质量提高了,作文、改文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三)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不断提高,习作成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作文教学流程的变化,是学生对习作感受的变化。调查发现,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对作文喜欢或基本喜欢的人数由原来的46%上升到实验后的82%。很多学生养成了写日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有的班级学生自愿组成文学社,共同学习,互相借鉴,定期开展读书、习作交流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在假期中编出图文并茂的“自编书”;很多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编辑打印了自已的习作专辑;有的班级每学期每生出一篇优秀作文,编辑成册,给学生留作纪念。三年来,我校共有1300余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或在参赛中获奖,学生个人编辑整理的文集150余本。学校编印了《启明星》小学生创新文集和《放飞心灵》学生个性化习作文集等。

(四)个性化作文实验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涌现出更多的名优教师,“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这一平台,我们与教育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各兄弟学校相互交流,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在一次次课堂教学、研讨交流、论文竞赛中,老师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把学校声誉传播四方。学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者61人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科技教育实验等一批具有影响的实验项目先后结题。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小记者培训基地、全国先进作文教学单位、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学校、山东省科研型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优秀研究基地等。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优胜团体奖、首届“梅花杯”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集体银奖、全国“创新杯”作文大赛优秀奖、山东省第二届当代小学生作文书画大赛优胜奖等荣誉称号。

六、问题与思考

探索是艰辛的,收获是令人喜悦的。三年来,参与实验的每一位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研究学习者、思考着、体验着、成长着。教育思想的更新带来的是教育行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质量的提高。“个性化”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扎扎实实的实践。“求真、真实、求活、求新”不单是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更是教师实验研究中的追求。看着学生一天天地喜欢上作文,读着学生洋溢着个性、灵性的文章,教师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探索没有止境,作文个性化实验同样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一)对于“个性化”的理解,特别是习作与做人的关系、个性化发展与生命成长、学生习作的内在心理机制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在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提高。以促进“十一五”课题研究在更高的境界、更深的层面上进行。

(二)习作不单单是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感悟,对人生目标、价值、意义的认识与追求。正所谓“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把习作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丰富阅历,升华感情,提高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将是我们习作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习作训练需要遵循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语文习作教学的内部规律,如何有序进行,如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习作训练序列和习作模式,使学生不但现在喜欢作文,还要形成习惯,在没有教师指导、督促的情况下,仍然把阅读和创作作为人生乐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更加辛勤不懈地努力,真正找到一条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习作教学新路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第四篇: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

摘要:当前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不切实际,教师茫然无措。倡导“个性化作文”,使学生张扬个性,言来有物不是朝夕工夫。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多借鉴历史名家成材之路,也要注重把现实的发展作为依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个性化 作文 借鉴 依据

一、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历史借鉴

中国是文章大国,作文教学历史悠久,有实物查证的,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诗言志”的概括,已经言简意赅地切中了写作主体与内容的本质,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为我国作文与作文教学理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中央教科所徐同先生也指出:“‘作文个性化’本不是什么创举。古人早有‘言为心声’,‘言以足志’,‘文如其人’之说,陆机的‘文外曲致’,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刘勰的‘情在词外’等都主张写作时须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提出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读写原则。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人提出‘独抒情灵,不拘格套’,清代诗人袁枚提倡‘性灵说’,都强调要抒写个人对外界的独特感受,表现自己真实的感情和个性。”历朝历代的好文章更是无不打上深深的个性烙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鲁迅的泼辣与犀利,朱自清的朴质与清婉,都以独特的个性魅力倾倒千万读者。也正是由于视“个性”为教育的宗义,为写作的核心,为创造的灵魂,才有了古今中外卷帙浩繁,彰映青史的教育名著对“个性”所做的不计其数的诠释与论证,这一切无不遵循着包括“写作”在内的教育源于个性的本意来寻觅它完美的社会价值。

改革开放后,广大语文教育者和研究者积极思考、著书立说、大胆实验,我国教坛上相继涌现出许多新的语文教育观,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流派,他们在推进我国中小学语文科学改革,推行新的教学方法进程中,特别在弘扬人文教育功能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有不少理论。如:以中央教科所编写的“初中《作文》实验教材为代表的按‘记叙—说明—议论’为文体线索进行写作的训练的体系”,以北京的高原等为代表的“观察—分析—表达”的模式进行写作训练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以湖南杨初春为代表的“快速作文训练体系”等等。于漪“尊重人、关心人、关注生命主题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形式”的人文教育观,有钱梦龙的“教学生会做人,建构自立人格”的教育中心观,有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具体指导观。总之,他们的观点的共同点都是想通过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展示自己,培养学生人格的魅力。但是反思当前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应是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多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如今,翻阅历史,有无数的经验可以汲取,又有痛心的教训激励我们另走一条新的改革之路。我们已经艰难地翻开了新的一页,共性划一的教学模式正在隐退,独立自主的社会心理正在萌发,市场经济的形成,重新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理性思考的求真,使得社会生活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存在,为建构新的教育大环境注入了个性的活力。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出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21世纪教育框架。素质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培养自由人格的个性化教育,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为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积极参与生活的、有独立劳动能力的公民,这一目标,需要个性化教育来实现,而个性化教育就是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但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了中心位置,而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作文教学的模式化和程式化,作文评价的单一和僵化,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当然就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相吻合的。

三、《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作文”的指引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语文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阐述,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关于作文的新理念中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顾振彪在《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中,将新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28条阶段目标中最重要的一条归结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课标明确指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第四学段)。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可以看出,能独立写作,自主写作是达到个性化作文的第一步。

在新课程标规定的各学段课程目标任务中,第一学段“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伟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乐于写作,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不拘形式,自由写作,相互交流,分享快乐。第三学段强调“加速写作个性化进程,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说真心话,抒发真感情,表达真切体验,并强调“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表达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表达,写出个性,有创意。我们不难发现,课标中各学段的作文教学突出了个性化这一特点,所提出的作文教学的任务,对于我们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倡导个性化作文,培养创造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思路。

第五篇: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梯级式发展”序列作文模式研讨自立项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按照课题组的阶段目标稳步推进,广大课改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研讨交流,课题组也积极为师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学生的个性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就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强化课题的研讨交流与践行。

学年初,课题组将课程标准的学习列入计划中,把课标的学习纳入教师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使教师进一步树立新理念,感悟新课程,将新的教学观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积极稳步推进新课程,本学期以来,各学段的教师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示范课,以课题组的研讨重点,选派青年骨干上好研讨课,王丽老师大胆尝试从学前班口语训练,马莉老师和何仁英老师围绕看图作文进行积极探讨,王霞老师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指导尝试,陈少乾老师开展班级辩论会,多方位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听课、评课,不断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拓展了教师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使广大教师在研讨与交流中,及时总结经验,把好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促使了课程标准、教材运用、课题研究有效融为一体,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取得成效最大化,也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二、明确细化课题阶段目标,形成个性化作文教学风格。

随着课题研讨的不断深入,各学段教师逐渐自觉地把课题与本人特长、班级实际、和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使课题成为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载体,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极大地丰富了课题研讨的内涵。如第一学段的王丽、陈淑琴、黄云老师从语言训练开始,注重词语积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第二学段的邹雅迪,马莉、何仁英老师,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大胆想象,以读促写,写实想象联动,第三学段,重点实施作文写法的创新和突破,注重示范引导,创设作文展示平台,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拓展课程资源、延伸作文教学链条。

成立写作兴趣小组,通过讲座、同题作文、作文手抄报、作文朗诵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作文水平。(2)、利用“红领巾”广播室,开设“佳作欣赏”、“校园通讯”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做文展示交流的平台。(3)、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的征文活动,如“我爱茶乡“、”少儿书信大赛“、”小论文评选”、“感恩、因为有你”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培养社会参与与意识、从而展现作文的综合效益。(4)、协同少队部举办了演讲比赛及作文朗诵大赛,彰显了作文的感召力和表现力。(5)、积极推荐优秀学生作品在教育网站,省市报刊上发表交流,显示我校个性化作文的综合实力。(6)、积极整理汇编学生《个性化作文选》、动员学生自编作文小册子,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多种途径,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的链条。

四、丹心妙手花香艳,万紫千红总是春。

《个性化作文、梯级式发展》在我校尝试两年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们大胆尝试,不断总结,两年来,近五十篇教学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五篇,省级奖励二十余篇,学生在教育网站刊发作品二十余篇,刘万万的《七月,月儿圆》在2008年《少年月刊》第五期发表,陈肖的《梦奥运》荣获《少年月刊》征文二等奖,柯文杰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在《安康日报》上发表。石顺根老师的《怀念那场雪》、《生命的意义》均在《安康日报》上发表,陈宗明老师的一组三首诗在省级报纸上发表,学生喜爱习作,教师热爱创作,相互激励,形成浓愈的师生写作的热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老师和学生们的辛勤和智慧,开辟了这片沃土,我们坚信,在这片沃土上,一定会满园花香。

作文个性化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