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提问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师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与有效性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传统、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的效益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老师把问题提出之后,课堂上总是静悄悄的,举手的同学很少很少。有的学生干脆不动脑,认为这和自己没有关系,而不动脑。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一些现状:不管深浅的提问;不合时宜的提问;不带感情的提问;量多质差单调的提问;不留余地的提问;剥夺了学生的提问权力,忽略学生提问的价值等等。
提问有效性的途径:优化提问的形式;优化提问的切入点;优化提问的发式;优化提问的内容。
有效提问的原则:提问要明确、清晰;提问要适时;提问不宜太多;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学会倾听;要学会有效评价。
一、课题概述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益。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骨架。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是启发诱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实质,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提出问题,提问是一个综合性较强,也较复杂的技能。提出问题的价值有高有低既与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有关,并且与教师对教材把握的熟悉程度也有直接关系。我们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信息采集、教学案例的分析、向师生发放调查问卷等,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时机及有效性等。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的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它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的方法,并配以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2、教育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等。
4、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5、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两个学期)。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2_年4月——202_年5月)
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2_年6月——202_年3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2_年3月——202_年4月)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构筑理想的课堂中谈到: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也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理想的课堂是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提问的数量: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提问的质量:提问的质量不高,单调,常常出现“对不对,好不好”,有些问题模棱两可,让学生无从回答,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的形式:单一,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孩子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可以说,这样的提问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么,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更富有艺术性呢?我想谈谈我们组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学习理论
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课题研究,最为缺乏的是教育理论。为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我们经常听专家讲学,有机会老师还要外出学习。另外还学习课堂教学论,教育杂志、周刊上有关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文章来积淀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重新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
(二)优秀案例的验认
1、查找一些优秀的案例加以学习研究,并参照优秀的教案尝试教学,从中提炼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方法。
2、听名师与骨干教师的课,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特别是提问方面的技巧,要提出艺术性、学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问题及时记录,课后进行案例分析,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跟踪研究 1.研究活动
做好表格的设计工作。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教师的提问数量、质量、形式与学生的回答进行记录与分析。
研究小组每月开展一次研究,重点总结前段时间课题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工作的措施和重点。
2.教研活动
活动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先教研组教师选择活动内容,然后集体备课,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提问等内容进行研讨,发挥众人的智慧。
集体研讨:一起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有效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活动:安排好老师记录好分配的内容,如:有的老师记录老师的提问数量、有效性问题、形式等,有的老师记录学生的回答。课后讨论课堂教学中存
在的不足,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滚动教学,再次备课,加以整理与改进,在不断的改进中,使课堂更加有效性,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4.案例研究:将教学活动的提问过程加以分析,特别是对老师提问数量、质量、形式与学生的参与情况,做出具体的整理、统计与分析工作。
5.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组内交流、汇报,发挥小组的作用,克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对成功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学生也进行分阶段的调查,了解新实施的方法的成效与表现。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课题研究结果:
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牢固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成果,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进步,老师们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现归纳如下:
(一)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充分体会到必须把课堂看成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牢固树立了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老师们潜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精心组织学生感兴趣的主体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积累了教师论文、案例、课例、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成果。
(三)学生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
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我们力求做到
1、营造课堂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在探索中产生问题,让学生乐于提问。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
4.加强引导注重培养,让学生养成“问”的习惯。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知识面更广了,学习方法更灵活了,思维更灵活了,学习能力更强了。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能够很准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还有很多孩子能够问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整体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课题研究结论: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答问,即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
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今后,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下去,争取研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成熟。
《小学数学师生课堂提问的现状
分析与有效性途径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连云港市精勤小学 徐莉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基于此,我选择了“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2、研究价值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新课标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基于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学习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避免“假提问”给促进学生思维带来的阻碍作用。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5、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学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不同班级授课,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设计的调查分析报告
3、《有效有智慧的数学课堂初探》202_年2月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提问初探》202_年1月发表于《学习方法报》
5、《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策略探究》获202_年县数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6、《实施有效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
7、《浅谈加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八、参考文献
1、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人民教育》202_/102、吴立岗《现代教学论基础》[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2_/103、《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_/94、《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2_/5
第三篇:理想课堂结题报告
《构筑理想课堂》课题总结报告
开元小学 韩金玲
参加新教育实验来,我围绕“构筑理想课堂”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以“人的教育”为旨要,通过实施具体的行动项目,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范式的教改实践。其核心理念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表明的是一种“全民教育”的理念,“为了人的一切”表明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社会的发展是一切社会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最终是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只有一切人的发展才能带动一切,人的发展就是能够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急待提高,表现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被动学习、高耗低效的状况还在不同程度的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想通过“三性六度”课堂的研究,充分体现新课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新教育实验作为新课改的最佳切入点。打破原有课堂中绝对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将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丧失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课堂在我们新教育理念的思维中解构,重塑理想的课堂。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理论价值:新教育实验构建于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伦理学三大基础之上,吸收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理论的精粹,提炼我们自己的新教育发展核心理念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在具体实施中着力于“校园”、“社区”的建设,以“成长”、“超越”为本质追求,符合当代基础改革的发展趋势,形成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以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民主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以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新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标
旨在通过新教育实验研究,建立“以先进的理念+积极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制度保障”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思路,探索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并加以实现,使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生成”的“理想课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使学校真正成为“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专业发展。除了写之外,还将作一些细化的研究,研究由日常教育叙事连缀而成的教师教育传记,研究这种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日渐积累以期形成“自己的典型教育案例库”。
(三)研究策略
课题坚持实践性,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创造不同的教育形式,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
三、主要措施与取得的成果
(一)进行理论学习
学习朱永新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
(二)积极参与“构筑理想课堂”的研究
新教育实验“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一“育人为本”的思想所倡导的“构筑理想课堂,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是我校执着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的梦。朱永新教授指出:构筑理想课堂就是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的课堂。
借鉴国内外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参阅兄弟实验学校的改革实验,我们制定出学校的“理想课堂”的细化评价标准,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地锤炼我们的课堂,锻造我们的教育智慧。“聚焦课堂”, 致力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把培训教师与教育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倡导基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理念引入了、移植到了课堂中,教师也接受了,但基于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进而上升为教育教学智慧,还需要内化,反思成了教师成长的瓶颈所在。创建“反思性文化组织”,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形成一套有利于交流和共享知识的校本培训和研修制度,以一系列制度化的活动来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反思”。
我校构想建立“以先进的理念+积极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制度保障”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思路,探索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并加以实现,使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生成”的,有利于“构筑理想课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使学校真正成为“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主要的做法:
1.细化“六个度”,(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六是延展度)在教师中达成“理想课堂”的评价标准。只有心中有了蓝图,明确了方向,知道了抓手,才能一路高歌,一路执着。2.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
一个好的学习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学者。在研究中我们将持续地设计“以交流与学习”为主特征的学习场,主要通过基于情景的“磨课”活动,在群体的互动中帮助进一步丰富教师学习体验,使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进而成为一个好的教学者。
3.以“做中学”为我们磨课的基本方式。
要想构筑理想课堂,需要“做中学”,必将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采用边研边学边做的方法,结合教师的需求开展宏观指导下的“微观研究”(如课堂上的有效沟通、课堂管理的策略、把握课堂节奏的艺术等等),在重视“共享型教研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时期能有自己的“精品课”,实现有差异的成功,以成功来激励更多的成功,促使教师逐步构筑自己的理想课堂。
(1)“一课多练”形成个人精品课
针对学校里不同年龄的教师,我们打算采用 “平行演练”的方法来形成他们的精品课。
具体做法:
练教材。执教者独立备课,自然常态下上课,同行听课后共同解剖教材来自哪?去哪?挖掘教材知识、情感,做到“教无误”。
练学法。关注学生的学法,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教材落到孩子身上有什么适合的、不适合的,关注孩子的心理等等。
练教法,选择出适合教师个人的、学生学法的教学方法。
练和谐,有自己的精品课,有执教过程中自己一系列的想法。
在一课多练中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他达成理想课堂所需要的内容不同,进行分层要求:执教者:教案、反思、论文;三年以下:收集课堂实录,进一步熟悉每一环节,有利于其把握课的结构,课的节奏;五年以下的:收集评课集,有利于从不同的审视课堂。五年以上:具有菜单式(对教材、学法、教法、整体)的反思
⑵“互动生成”形成组内“精品课”
在年级组中由于成员年龄比较接近,共同语言较多,采用这种方法来打造组内的“精品课”。具体做法为,一个老师自主设计,常态上课,然后组内评课,火炬接力轮流上课。1.数学学科
主要流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发展 时间
创设背景引出课题 提供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目标 观察、比较、操作对问题进行类化,明确学习目标 引起认知冲突,形成探究心向 约5分钟
讨论交流提出方案 组织交流、对课题方案进行筛选,归类、集中 讨论、交流、对课题作出猜想,提出解决方案 形成合作意识和大胆想象的习惯 约8分钟 探究验证解决课题 组织有结构材料,引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进行多层次探究活动,对方案进行验证 体验成功,形成积极情感 约15分钟
反馈内化拓展运用 提供有意义学习材料 演练、操作、想象,表达 完善认知策略和结构,形成数学意识 约12分钟
创设背景,引出“课题”。从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和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出发,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发心理冲突,使之形成悱愤心态,产生提出“课题”的心理趋向,再鼓励学生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方案。学生提出问题后,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老师协调组织,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探究验证、解决“课题”。学生汇报的种种方案中,真伪并存,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出方法,小组合作,进行多层探究活动,从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使过去课堂中教师讲授的过程变为学生进行课题探究的过程。
反馈内化、运用拓展。结论的得出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终结,还需要进行有目的反馈内化、运用拓展,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潜在的生产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作用尤为明显。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生命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节课都是充满智慧挑战和生命气息的动态生成过程,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倡导树立大教学资源观,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资源生成,使课堂真正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这种具有内在生命的鲜活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
允许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它不仅仅表现在学生主动参与教材的学习、参与讨论交流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动者与参与者,与教师共同创生课堂的轨迹,共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创新源于自主”,学生的智慧不可估量,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者才能解放自己,打破固有经验的限制,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的实验,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人坚定不移的执着精神与科学态度。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让每个实验人真正从内心深处深刻理解新教育,不瞻前顾后,不人云亦云,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念?
2.新教育实验研究只有理论框架,没有实践模式。作为行动研究实验,它的成功取决于每一所实验学校因地制宜的努力。因此,如何根据校情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研究,做出特色,做出深度与高度来,让新教育实验“因我们而精彩”,在理论与实践中架构桥梁,实现“多赢”? 3.教师的时间不够。
一线教师的常规工作很多,工作量很大。读书、上网、写随笔需要大量的时间。老师们经常感觉时间不够。
4.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由于教师的人员编制过紧,教师想出去学习,教学人员难以调整,不利于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影响教师成长的速度。
第四篇:翻转课堂结题报告
浅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翻转课堂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因很多学生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形式下学生与同伴、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进行互动。这一次次的互动,不仅促进了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相互转化,而且使参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习得能力进一步提高。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的社会形势下而产生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研究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学生上自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自主自习上预习新课、通过查找资料和同学探讨合作完成学道、课堂上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重点性的点拔,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我校自202_年就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接下来我就自己在该课堂模式下的评价谈两点自己的做法。
一.把学生评价纳入课堂评价体系 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教师一人的力量很单薄,为了实现对每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我们把学生评价纳入课堂评价体系,这样既能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又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和同伴交流数学学习的体会、与同学合作探究数学问题;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白板上板书是否工整、调理、清晰;展示中是否有团队意识、声音是否洪亮、质疑是否及时等。每项都赋予一定分值,展示中符合评价细则的则奖励相应分值,满分 10分,最后按分值给 8个学簇评出2A3B2C1D,ABCD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学簇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而在下节课中改进。评价细则动态变化,师生共同商定。由于学生能力有限,他们的评价主要是在表面现象,为了更全面的实现过程性评价,我还从教师角度关注学生能否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以及能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勤奋、刻苦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重视考察学生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达对数学内容的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1.专心的习惯。
不论什么样的学科,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专注。2.积极思维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学习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翻转课堂使学生提前学习,对知识掌握更熟练,思维的质量也更高了。3.仔细阅读理解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翻转课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理、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翻转课堂在制作以及实施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4.敢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翻转课堂中通过设计数学问题,提倡学生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总之,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期间,我坚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通过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期间,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存在问题:
1、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需要教师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担心学生进行一段时间,新奇感消逝之后的自学情况。而且视频内容趣味性不足的话 学生会失去兴趣的。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来测量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还是延续以往的考试机制、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吗?还是应该探究与之搭配的新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我们将怎样对待无法完成额外的作业的学生呢?怎样处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无法在家里上网看教学视频的问题呢?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增加几个小时的课外学习不合理,需要学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给予支持,如果教师能够提出一个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个别化教学系统,这必将是伟大的。
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一问题,不能在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擅自下定论“需要,还是不需要”,也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新事物,就抛弃其他的研究,一味地去投入时间精力去研究它,我们首先要做而且必须要做缜密的思考。与其说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颠覆,不如说是对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因为以往没有网络的时候,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中接收教师讲的内容,或者到图书馆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外,无法共享到更多的教学资源。现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好多视频教学比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的要好,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的话,有些问题是不能自主解决的,虽然这些教学视频能够起到“传道授业”的作用,还是有许多疑难问题还需要教师面对面的辅导,这样教师就应该继续发挥“解惑”的角色,这样两者相结合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及预期成果: 研究任务及研究重点:
(一)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和“责任意识”。
(二)的制作要求精益求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把课堂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继续翻转课堂的研究探索。
预期成果:
(一)主体意识” 和“责任意识”有效加强。
(二)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课堂授课条例清晰,知识点分析透彻,且给每一个学生站上讲台的锻炼机会,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是上课备课积极性。
(四)教学探索中解决上述的问题及困惑。
202_年11月2日
第五篇:幼儿园有效提问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_年11月——202_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2_年2月——202_年8月)(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2_年9月——202_年06月)篇二: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_.1-202_.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2_.4—202_.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2_.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基本可以 能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26 5 4 20 10 5 168 29 6 后测 5 30 1 6 28 4 6 25 5 3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1-2小节。篇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题结题报告1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题结题报告
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 乌市第六十二小学 谭晓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代教、满堂问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有的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有的是一些不适合全班讨论,而学生自己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等等。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一些假问题。这些假问题没有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毫无价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被动应付。这种“假问题”解决不了,必然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剔除课堂假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鉴于我校学生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失的现状,本着“低起点,易操作,均受益”原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选择“有效提问”课题。一是这课题切口小,便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实践、观察、记录和研究,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的过程,是重视的过程,也是出成效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负增效”的全面启动,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如何增效课堂,发挥40分钟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效提问”方法的研究是在主课题“有效教学”研究基础上引申的一个子课题,它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就提问环节中出现的弊病所提出的。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由于没有抓住、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不少提问的误区。简单、应答性的提问多,深问、追问的少,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提问随意性倾向随机可见,因而课堂表面热闹,但实际效果不佳。针对此种现状,我们确立“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问题”的归类
问题按其自身的属性、设问的指向、答案的深度和广度,可大致分为三类:
1、事实性问题:它要求回答“是什么”,即答案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如事件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人物、主人公,作品的作者、年代,事物的真理、公理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固定的、现成的,通过查阅教材或其他材料能够找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属于假问题的范畴。
2、分析性问题:或称反思性问题,它要求回答“为什么”,即答案是对问题结果的探究和追问。如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背景需做怎样的分析;若改变条件、原因或环境,事件会不会发生?在其他条件、环境下,事件会是怎样不同的结果。这类问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属于应该设问的真问题。
3、应用性问题:它要求回答“怎么办、怎么做”,即答案是寻求问题的结果。如完成一件作品、描述一种事物、制作一种产品、求解一道题目有哪些方法,这类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方法,加以应用,是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提问的问题。
(二)课堂提问的“假问题”
指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能够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毫无价值的问题;一些问题虽真,但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和解答,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维受益的问题。
“假问题”的主要弊端是挤占课堂时间,造成课堂教学过程浪费和无效。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指教师精心筛选问题进行提问和选取恰当时机进行提问。所选问题基本是分析性和应用性问题,能够: 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热点、易混点、易错点; 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灵感;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具有开放性,即问题有多种答案或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适宜于组织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
三、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追求课堂上适当适度,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的效果,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熟练化的进程,引发学生即时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师目标
学会思考课堂,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明显地提高课堂真假问题的识别能力和有效问题的设计能力,将假问题的出现率控制在5%以下。
2、形成课堂教学新模式,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二)学生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1、明显地提高学习兴趣。
2、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三)成效目标
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课堂更真实,更朴实,更有实效,将“提问”这一课堂环节问题,变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教学质量问题。
(四)成绩目标
以学期为单位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理解提问技能的意义和提问技能的作用,掌握提问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类型。
(二)能设计和编制合理的提问教案。
(三)能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提问类型并应用于教学之中。
(四)提问技能水平比训练前有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好,提问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强。
(五)能按提问的要求对本人或他人的提问技能进行评价。
(六)将有效提问研究与“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研究结合起来,与教材研读结合起来。
(七)在研究实践中,探究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新的课堂提问模式,找寻建立语文学科有效提问“模式库”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抓住契机,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牢牢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所见的小壁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继而由课题发现问题“小壁虎自己有尾巴,为什么还要向别人借尾巴呢?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每一种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通过阅读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二)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大多数都为“假问题”,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 “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真问题”,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
师:想想看,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生:不对,大自然中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绿色是不是有某种——
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教师抓住关键的内容,把握恰当的时机,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在探求答案中,不盲从、不雷同他人的观点,不满足已有结论,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三)层次设计,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