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浅谈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祁 飞
(甘肃平凉数学培训一班)
202_年高考中,我校考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与市、县、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也与我们高三数学组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是分不开的。回顾去年一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不足之处。下面就去年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一 加强集体备课 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吴永远组长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个专题的课,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自我调整和精心修改,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二 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实行新教材后,高考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三 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 今年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四 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五 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在这一年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这只不过是我们对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做的简单的阐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向各位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也非常希望通过这样的远程培训学到更多的有关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三的数学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得早日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高三数学高考复习计划
0高三数学高考复习计划
兴海中学:陈金星
一、目的:在学校高三毕业班教学备考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历年的高考说明及高考中数学的地位,使数学复习有一个依据顺序,出色完成高三数学复习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指导思想:针对高三学生现有的真实水平及实际情况,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新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复习资料,运用恰当的途径,熟读、细读高考说明,准确把握高考的信息、动向,规范复习,夯实基础。
三、复习安排:
1、第一轮(9月初至明年3月中旬)基础复习(课本为主,优化方案资料为辅助)。夯实基础,让学生弄清楚所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技能,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及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并赋以应用。具体课时安排:
知识内容,课时数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6
2、平面向量。8
3、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包括基本不等式和简单的线性规划。10
4、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0
5、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6
6、导数及其应用。6
7、函数与方程,函数的综合应用。4
8、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4
9、递推数列与数学归纳法。4
10、三角函数。8
11、三角恒等变换。4
12、解三角形。4
13、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0
14、圆锥曲线方程。10
15、立体几何初步。12
16、空间中向量与立体几何。6
17、计数原理与概率。10
18、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
19、算法初步、统计、统计案例。12
20、推理与证明及复数。8
第二轮:(明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专题复习(视情况有机选择)。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通性通法,系统全面地复习,灵活运用通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注意必考点,关注热点,立足得分点,分析易错点,把握准确无失误。具体作法(专题选取):
1、第一轮复习中反映出来的弱点;
2、教材中的重点;
3、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
4、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
5、解题应试的技巧;
6、具体题型的复习(如:选择题、填空题、最值、三角、数列、平几、立几、概率……)
第三轮:(5月份至临考)综合训练,补漏补缺。重视反思,减少失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规范解题。优化学习方法,规范模式规律,心理辅导,放松心情,轻松应考。
第三篇: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计划-
一、考情分析
202_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生,高考命题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高三数学复习是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的,但是,《考试说明》可能要等到下一学期中途才能出台。高三复习工作是等不得的。9月4日下午在合肥市教研室主持召开的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上,也没能有一个明确的复习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各位授课教师结合08届周边省份如山东、江苏、海南、上海等省市高考试题、对照题型示例,仔细揣摩,去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的具体落脚点,把握试题改革的新趋势。为了使本届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更加有效,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注意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本校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原来带两个理科班:(8)班和(9)班,进入高三以后,又加了一个文科班:(3)班;本届学生是第一届课改生,在高
一、高二阶段,无论是教师或学生,思想认识都不到位,学习抓得不紧,尤其课时不足,只重进度不重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不足。并且,学生的“知识回生”太快,有明显优势的学生较少,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不强.还有不少数学是“缺腿”的优生。
经过与同组的其他老师商讨后,我打算分三个阶段来完成09届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
首先,理科班在暑期补课期间到九月末完成高三选修2-3及选修2-2第二章定积分部分、合情推理中的数学归纳法等内容的教学。然后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文科班同学九月份开学后直接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从202_年10月中旬开始至202_年3月底或4月上旬结束
第二轮从202_年3月底或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结束
第三轮从202_年5月中旬至5月底结束。
根据往届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届学生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1、只跟不走
部分学生认为高考复习就是把高中的数学课的内容再重新上一遍,所以,同样只要上课听牢,作业做好就可以了。虽然复习课堂上听的很认真,作业做的也很认真,但从来没有去想听了什么,做了什么,自然提高不大,碰到新情景的问题时有解决不了。我们认为主动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保证。外因可起重要作用,但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学生主动起来,对每一堂课都有一种需求的心态走进来,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复习中不只是跟在后面,而是走到前面呢?我的对策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在课前几分钟自觉地对本堂课的要点进行梳理的习惯,或者把本堂课的要点梳理设计成练习,课前发给他们,或者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让他们去回顾、思考,可以说课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强化是学习的生命。
2、只看不写
一些基础相对较好或思维较快但比较粗糙的同学,往往眼高手低,喜欢看看题目,稍微动动笔,答案一写了事。尤其我们(9)班学生多数有这个毛病。加强分析思考,这本身是件好事,但过了头,就成了坏事。平时解题只是写个简单答案,不注意解题步骤和过程的规范,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细节地方考虑不周全,考试中扣分过多,甚至碰到很熟悉的题目,考试中没了思路。所以我们的对策是同学们平时的练习和作业中必须要有完整的书写步骤,提高表达水平。高考中,只有把你的思维通过解答完整反映到卷面上,阅卷老师才有给满分的可能。
3、只练不想
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高考复习资料五花八门,这些同学在复习中埋头苦练,拼命做题,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觉得在复习中应边练边想,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强化自我总结。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但要精,并在做题后要认真反思、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的规律,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真正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努力争取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收获。
三、指导思想
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数学的通性通法,即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我们把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处理数学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既要关心《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及变化的要求,又要重视今年数学不同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结合上一年的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求命题的变化规律。
四、目标
1、高考平均分力求达90分;
2、解决优生的数学“缺腿”问题;
3、培养尖子生突破“120分”.五、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提出第一轮教学和复习建议: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周边省份202_年《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08年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特别是山东卷、全国卷、上海卷以及广东、江苏、海南、宁夏等课改地区的试卷。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及时了解09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三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学计划。
(二)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化,高考试题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但无论怎样变化、创新,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组合。所以,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基本数学问题解法模式的研究,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乃是数学复习课的重心。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基础题、中档题不需要题海,高档题题海也是不能解决的。在第一轮复习中,切忌“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所谓“居高临下”,往往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有用的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三)提升能力,适度创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永恒主题。教育部已明确指出高考从“以知识立意命题”转向“以能力立意命题”。新大纲提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其中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数学的一种综合能力,需将思维、运算、空间想象有机结合去完成的一种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二是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等;三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会深入于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三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三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习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看出(8)班和(9)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七)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
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比如,08届我校线下20分的考生就有几十人,这些考生若能减少基础题的无谓丢分,那么升学率就会大幅上升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首先抓好90分一120分的低中档题,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当中结合所教学生实际,对学生在某一块加强一下就能增加得分的内容要精心组题强化训练。
这一轮复习我校统一以《三维目标》这本资料书为主,再参考《全线突破》等其他资料,以达优势互补。打算每一讲用3个课时,第一课时,知识点、考点复习,第二课时,典型例、习题讲解,第三课时,作业讲评及数学思想、方法、总结。作业以《三维目标》资料书每一讲所附的“能力提高”为主,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增、补其它资料。
这一轮复习应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特别是“代数推理题”、“三角函数变形题”等常常出问题,解析几何不能从宏观上把握题目,其基本套路不熟,缺乏运算的恒心,概率题不能突破“排列与组合”瓶颈,选择题与填空题的速度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进行重点、难点突破,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第二轮专题过关
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专题过关分思想方法与技巧过关和小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及应用题过关。
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第三轮综合模拟
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这一轮复习以仿真卷为主,一定要注意试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和梯度,掌握考试时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不断总结考试经验与考试技能,真正高考时不慌神,沉着冷竣,创造性地考出高水平。
六、具体内容安排:
表1:202_——202_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时数教学内容
01周7.7-------7.25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02周9.1-------9.13选修2-3第二章离散性随机变量分布列
03周9.15------9.20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选修2-2第二章定积分
04周9.22-----9.30选修2-2第二章定积分及合情推理部分
05周10.6-----10.11合情推理部分级第一次月考
06周10.13----10.18集合函数概念复习
07周10.20-----10.25---2.3函数的性质、图象函数综合问题
08周10.27----11.1函数应用数列
09周11.3-----11.8数列综合、应用问题
10周11.10----11.15数列应用问题高三第二次月考
11周11.17-----11.22评卷、三角函数
12周11.24-----11.29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13周12.1-----12.6平面向量
14周12.8-----12.13不等式的性质、解法、证明
15周12.15-----12.20高三第三次月考
16周12.22-----12.27评卷不等式综合问题
17周12.29-----1.3直线和圆
18周1.5-------1.10直线和圆锥曲线合肥市一模
19周1.12------1.17圆锥曲线综合问题放寒假
表2:202_——202_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时数教学内容
1周2月2日—7日点、线、面角与距离
2周2月9日—14日柱、锥、球及综合问题
3周2月16日—21日排列、组合、和概率
4周2月23日—28日概率与统计
5周3月1日—6日极限、导数与复数
6周3月9日—14日合肥市二模
7周3月16日—21日程序框图
8周3月23日—28日专题一:数形结合思想专题二:函数与方程思想
9周3月30日—4月4日专题三:转化与化归思想;专题四:分类讨论思想
10周4月6日—11日专题五: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专题六:构造法
12周4月13日—18日8合肥市三模
11周4月20日—25日专题七:选择、填空常用技法
12周4月27日—5月2日热点追踪
13周5月4日—9日热点追踪
14周5月11日—16日热身训练
15周5月18日—23日8热身训练
16周5月25日—5月30日回顾、反思回归课本
6月4日—10日迎接高考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模式
北京房山中学 周立华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标准》的实施,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由于数学学科其自身的特点,似乎就决定了其枯燥性和单调性。数学的确也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而具有趣味性,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有点枯燥无味。信息技术手段介入数学教学之后,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丰富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行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学习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大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巧妙寻找契机,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最充分的调动各种感知器官,去感受知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
[案例1]:指数函数的引入举细胞分裂的例子,这个例子老生常谈,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我的引入是这样的:1964年10月16日下午3 时整,在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顿时振奋了国威。接着展示原子弹爆炸原理的flash课件,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夺目的色彩,美丽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而且这样做不但例子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案例2]:在学习《三视图》时,我先在网上搜索,发现许多图片、课件和文字说明。上课时先展示各种建筑、飞机、坦克的图片,学生看得入神,我说:你们想当飞机、坦克的设计师吗?要当设计师就要从绘图识图开始,三视图是制图的基础。这样引入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三视图》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然后通过下载的课件,展示了三视图的成像原理,学生轻轻松松就突破了难点。
二、信息技术轻松把数学课变成“实验课”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等方式。如果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课”,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案例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传统方式”只用“描点法”作出两个图象,然后直接给出指数函数是有些“强加于人”的,例如,学生对为什么要把底数分为以讨论就不一定理解,学习过程比较被动。的性质。这两种情况加
安排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学生利用《几何画板》通过亲自动手绘制指数函数的图象,再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值,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图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底数如何影响并决定着函数然聚集,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么以的性质。由于函数的图象随着
自
这条分界线,这样呈现内容,对学生发现和熟悉“为什为分界点”“过点(0,1)为什么要作为性质之一”等,都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使教学的开放性、“探索式学习”等成为可能。显然,假如没有信息技术,上述过程很难实现。[案例4]:在《函数作课件,把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制均设为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参数变化、观察图象体会周期变换、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展示由的图像的全部过程。
在数学实验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求知欲望非常强。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形象直观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它能够展开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
[案例5]:在选修2-1《曲边梯形的面积》一节的教学中,定积分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我设计了课件《曲边梯形的面积》:求函数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课件设计思路如下:①构建参数,将区间分成等分,②在每一等分上用矩形的面积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③再求这些小矩形的面积之和,③在演示课件时,让参数n变化,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课件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定积分的“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这一高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如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等。但培养这些能力必须以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研究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又可以简单地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以呈现的内容形象的、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让几何体动起来
与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形动起来,就可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惟妙惟肖,使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观察图形,从头脑中对图形有了深刻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课堂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案例6]:在旋转体的定义教学中,先让学生看一段陶瓷制作中拉胚的过程,以实例使同学们对旋转体有一个鲜活的认识,再用课件就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看到圆柱、圆锥、圆台分别是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绕一边旋转而成。在“侧面积”教学中,通过课件可以展示各种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在体积的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斜棱柱与直棱柱、正棱柱之间的关系,展示圆柱、圆锥、圆台之间的关系。
在讲棱锥与圆锥的体积时,用课件展示三个同样大小的三棱锥补成一个三棱柱,使学生很轻松的根据祖暅原理得出三棱锥的体积是等底面积等高的三棱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进而得出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直观的动态的画面在给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更乐于接受较抽象的立体几何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及常见图形,在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大量的应用,那怎样的曲线是圆锥曲线?古希腊的几何学家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面,当平面与圆锥面的轴线所成角变化时,获得不同的截线,即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在引入圆锥曲线概念时,为让学生更清楚的看清圆锥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用 Flash动画演示,让平面与圆锥面的轴线所成角发生变化,让学生观察所截曲线的形状的变化,进而使学生得出
在每个取值范围所得的曲线是何种曲线的结论,借助于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形状及性质有了更深的记忆,比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圆锥曲线的形状及性质效果好的多。而在椭圆定义时,在平面上取两点、和,把一条长度为定值且大于|
|的细线两端固定在两点,用笔尖把细线拉紧,并使笔尖在平面慢慢移动,用动画演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清楚的看到一个椭圆形成的过程,由此得出椭圆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定义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得出,此过程还可由学生操作,提高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了如指掌。
[案例7]:在讲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已知点A(0,2)和抛物线C:y=6x,求过点A且与抛物线C相切的直线的方程,在讲此题时,可用动画演示,直线绕定点A(0,2)旋转,让学生观察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当转到相切位置时,2不再旋转,学生很容易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与抛物线相切且过点A的直线有两条,其中一条无斜率,进而设出直线方程并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出直线的方程,展示几何图形变形与运动的整体过程,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信息技术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它能做出各种形式的方程的曲线,能对动态的对象进行“追踪”并显示该对象的轨迹,能通过拖动某一点或线,观察整个图形的变化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曲线的位置关系,总之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让函数真的“运动变化”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渗透在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同时函数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刻画,这又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材料。
[案例8]:三次函数是一种较重要的函数,《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中,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分别作出三次函数
与其导函数的图象,然后①让由正到负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变化;②让c变化,使导函数的图象由在x轴上方→与x轴相切→与x轴相交;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就非常清楚地领会了三次函数与其导函数的图象有下面的这几种情形:
然后就轻松地总结出了三次函数的性质:
1、三次函数的极值点有0个或2个,分别对应其导函数的情形
2、导函数与x轴的交点对应着三次函数图象上斜率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3、导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着三次函数的递增区间,下方部分对应着三次函数的递减区间
4、三次函数的图象只有上述的6种情形
学生真正认识到其图象的分类和实质,以后对三次函数的性质的题目,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让老师不得不感叹几何画板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收获.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目的是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但是提高课堂的效率信息技术使用要恰如其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不断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来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真正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程庭喜,崔海友,邹应贵 《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陈瑞阁.《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地质教育
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整合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杨东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甘肃教育·数学教学
第五篇:德育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关系
德育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关系
摘要:德育教学作为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中德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小学教学环节的组织部分,从多种角度出发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推动小学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文章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明确小学数学教学重点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教学关系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形成一种持续有效的教学应用管理方式。德育教学和数学教学都是当前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中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尝试,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实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德育教学是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德育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可以在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增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的德育教学的指引下,小学生会认识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会严格要求自己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数学教学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运算能力和水平,建立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能力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带到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在这种教学趣味的促进下,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2.数学教学中包含着德育教学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认知行为习惯,利用社会知识,强化其爱国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小学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在这种知识体系的影响下可以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活动,树立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应用环境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真实内涵。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介绍从古至今中国有名的数学人物和重要数学发现,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比较特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各种教学器材的有效性,如从国旗颜色、图形的所表达含义入手,让学生计算国旗比例、五角星度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还可以让让学生调查计算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的比例、人口的密度等。在这种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方法下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种积极有效德育教学环境,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爱国思想情节,自发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会有很大的提升。
3.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贯穿于小学教学的整个阶段
教学是一种持续的工作,在实践教学中要采用一种更为积极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形成相应的教学应用体系,德育工作只有促进了教学,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德育。小学教学阶段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在长期的教学中要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活动,形成一种层次性。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相应的教学内容要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同样数学教学也要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行考量,针对每个年龄段的需要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还能形成一种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开展都不能离开学校的实际,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现状,都是教学中所要涉及的内容,是开展针对性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要在发展中将二者充分结合在一起。结语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实际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特殊要求。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作为当前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到二者各自的优势和长处,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应用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采用积极灵活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教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周永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渗透德育[J].现代交际,202_,02:173+172.[2]高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2_,04:43-44.[3]王妮娜,王清磊,李征.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2_,12:18-19.[4]崔丽朋.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J].才智,202_,04:93.[5]左晓声.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辩证思考与理性操作[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Study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2_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Study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2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