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统计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11-73693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8 01:51: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统计

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统计

摘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统计,是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统计并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通过此次的统计与考评得知,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小班额

一、高度重视,将学校信息化统计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具有实效的工作,涉及到学校的财务、人事、教学、学生、信息化建设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对学校的各项统计与管理工作,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奔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个整合,也是对一个学校发展与规划,办学与基础的一个综合评估,是一个学校指定发展基础性工作。就我所处的学校而言,是一所镇级农村小学,学校现有小学6个班加幼儿园1个班,学校拥有仪器室、实验室、美术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以及集教学、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电化教育室等各种用室一应俱全,配备设施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备。得益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不断加强专用室和专用设备管理,学校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课,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适当提高要求,努力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效率;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天上课都必须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的档案、维护和保养制度。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监督和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分别从管理机构、发展规划、资金投入、教学终端等设施建设八个方面对学校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教育信息化统计与考评。

1.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信息化工作,每学期不少于2次,有相关会议记录。

2.学校有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处室,能够保障教育信息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有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有校园网的学校必须配备一名网络管理员。

3.学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制定了专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每学年有年度计划,任务明确,落实措施得力,并有年度工作总结。4.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每年至少有1次以上的检查,检查情况要有记录。制定激励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奖惩办法和措施,并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严格执行不低于学生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学校每年有保障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实施设备更新维护、教学资源添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开支。

5.建设覆盖每个班级的校园网络,教师能够在教室方便地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能方便地访问Internet和各级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库,并具备传统教室的教学功能。学校教师有配备备课、授课必需的教学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3:1。为学生配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必需的计算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生机比不低于12:

1、10:

1、8:1)。.能提供满足师生使用的校园网络接入条件,能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加快光纤入校和“数字校园”建设,普通高中带宽不低于50M、城区学校不低于30M、农村中学不低于20M、农村小学不低于10M、教学点不低于4M;全面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建设任务。有教师、学生应用、交流国家、省、市教育部门资源的平台条件。

6.建有校园门户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根据国家和省级有关要求做好网站前置审批和网络安全工作。计算机设备运行良好,能够及时维护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信息化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完好率达95%以上;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提升制度并有效执行。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技术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有信息技术相关研讨或培训2次,有活动主题及活动记录、教师业务笔记等相关资料。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每名教师每年参加不少于20学时的校本研修。

7.校级以上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2次信息技术应用展示、交流活动;按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基于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不同应用形式基本覆盖所有课程教学;100%的教师开通个人学习空间,50%初中以上学生拥有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熟练应用国家、省级教育资源平台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以校园网、教师个人空间和其它数字平台,教师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能及时共享教案、教育教学资源(音、视频和文字等)和练习,并能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网上晒课,上传课件,录制优质课数量达到市、县区规定的任务;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示范课、观摩课、学生电脑制作等活动。

8.建有学校资源平台,校本资源建设与共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与交流活动,学校教师要有2人以上有市级以上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个人课题;学校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图书管理与借阅,并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供学生阅览。具有数字化的网络实验平台与资源,并运用于实验教学中。

9.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活动;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区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本年度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项分别按所得系数折合计算分值进行奖励机制。

从以上统计与考评分析得知,以校园信息化推进学校现代化,加快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积极打造数字校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校园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并得益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的理念有了创新,思路得到了发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统计与农村“小班额”教学发展势在必行 “小班额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从近几年农村学校学生统计中来看,是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班额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其综合统计作用的结果是,不仅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频度必然增加,而且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也必然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上起课来气氛不热烈,教师实际工作量增加了,还有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等这些小班额存在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打破常规组织课堂教学。

1.讨论制定了“小班额”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每堂课必须做到六多: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的时间多、合作的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教师每堂课都以此为标准,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跃课堂气氛。

2.活学活用的教学模式

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自己的主体性。而班级人数少,教师更要通过活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我们采用的活动教学模式有快乐游戏式、研讨交流式、合作互动式、情境体验式、自主探究式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化“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操作与应用

要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4.课堂教学凸显“小班额”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时效性

提高训练检测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在课内外真正的体现“小班额”模式的教学手段。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统计,是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统计并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通过此次的统计与考评得知,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建立一个学校内网的统计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我校的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学生、家长“人人通”空间,通过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家校结合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同时也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第二篇: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参评统计分析论文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货运车间 杜伟

(2011年4月29日)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目标包括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铁路企业目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为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铁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经营业绩和运输畅通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为各级铁路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统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提高铁路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部门作为铁路收集社会信息的主要机构,它承担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信息职能,即利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息,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开发好,为铁路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更优质的信息产品。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运输畅通发展服务。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铁路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

模,特别是最近几年,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信息网基本通达到各级站段,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各级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统计系统内网络传输方式已基本实现了数据报送。统计信息内部网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网络化服务正在成为统计部门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统计职能设置、法律法规、制度方法、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还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统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装备水平较低;统计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统计应用系统仍然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统计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服务共享机制仍不健全;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运行维护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仍不足,没有建立存储备份机制;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网络通道不够通畅,资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视硬件建设轻视应用软件投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简化统计指标,将其与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第二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第三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人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计量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各级铁路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2.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含义。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要实现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工作模式。第三推动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丰富统计信息为各级铁路部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第四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4.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快速化。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1.构建科学的信息化决策机制。要推进管理一体化,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和集中领导;要推进业务一体化,对统计业务进行优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要推进技术一体化,统一相关数据口径、技术标准,建立规范的技术基础平台。要牢固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实现信息工程建设的整体协调推进,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的紧密融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探索统计业务建设与信息技术之间一条融合的发展道路,是超越单纯技术、融入统计业务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是让信息技术帮助统计业务部门提高核心竞争力,改进调查流程,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资源建设,真正成为统计改革发展的战略推动力之一。

3.加强网站建设。统计信息网站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业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是铁路统计部门自我宣传的窗口。统计信息网站应成为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政务管理的平台,所以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直接

关系到统计信息化的成败。网站的建设还应实现基层单位数据直报系统。

4.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铁路经济运行情况进度数据库、铁路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职工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

5.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6.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级铁路部门,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现阶段,应加大在职员工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统计员工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类培训,为统计系统造就一支既懂现代化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只有通过全员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系统内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铁路经济的发展服务。

随着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数据采集、统一软件平台、数据库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统计信息资源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使统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精选)

2011年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为配合《2011年赤峰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大力推进我旗统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自治区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统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我局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我局统计系统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局拥有计算机21台,打印机13台,添置了复印机、数码设备、视频音响设备、辅助外设,拥有笔记本电脑4台,同时,在市局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还添置了1台服务器,硬件设施上到新的水平。2011年,会继续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信息化硬件的更新和购置,争取达到每个专业人员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为数据的移动处理和内外网的双向运行提供方便。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为全区统计四级网络建设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二、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健,有了设备和系统,还需要操作员,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及开展本单位及乡镇人员的微机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充电,针对网络技术空白,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年内除争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到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外,至少做到有两人能进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统计报表软件的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设备做到设备档案健全,有维护管理制度。各个专业人员要做到对上级下发的程序会备份,有备份。

三、借助“四级网络”,完善专业程序下发乡镇工作今年,统计“三级网络”要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形成从自治区到苏木乡镇的四级统计专用网络。“四级网络”建设工作的组织主要由自治区统计局负责,市和旗县区统计局主要做好本地区工程实施的协调配合工作。我局要搭乘“四级网络”建设的东风,除指定专人负责上下沟通,协助乡镇做好“四级网络”接入条件的准备工作,帮助落实设备(计算机、电话)、环境、场地、人员等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程序下发到乡镇,进一步完成乡镇基层数据处理及传的工作。在完善原来程序下发乡镇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其他程序的下发工作,目前,工业程序的下发工作已趋成熟。

四、采用分步分块,进一步推行企业联网直报

统计联网直报是统计信息化过程的必然趋势,目前,市统计局对统计联网直报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我旗的规模工业企业也已有2家,通过联网直报向国家统计局报表,对统计报表单位可以就水平、层次及状况进行分类培训辅导,为逐步实现统计资料联网直报做好准备工作。

统计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必然,我们统计部门要抓住机遇,按高标准要求,通过统计信息化带动统计工作改革发展,更好地为全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做好准备工作,努力建好视频会议室

今年,按照自治区及赤峰市统一要求,利用现有的统计三级网络,将视频会议系统进一步延伸到12个旗县(区),各旗县提前做好网络环境的准备、会议室的装修改造、配套设备购置及资金申请筹措等工作。由于我旗办公场所紧张,现正在进行办公楼的扩建规划工作,要按照统计系统视频会

议室建设指导意见中的要求进行所以按照和积极做好视频会议的选址和资金筹措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多方努力,尽量保证视频会议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增加技术力量,做好统计内外网网站建设

统计网站是统计信息化平台的门户,是统计自我宣传、服务社会的窗口。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统计信息化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在完善市级局域网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旗级统计信息外网。统计信息网站应具有以下二个主要功能:⑴政务公开。把统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能、法规制度、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在网上发布,使社会公众了解统计工作;把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地公布在网站上,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提供基础信息。⑵、政务互动。此项功能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内网中的互动,统计系统内部纵向和横向部门之间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以及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网上互动。二是与社会公众的网上互动。为更好地宣传自己,做好服务,我局年内争取建立自己的外网网站。

第四篇: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贺兰县统计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区市统计局计算中心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来展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领导

2008年在自治区统计局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开通了贺兰县统计信息内网,2009年年初,贺兰县政府网站正式开通,我局作为成员单位也开通了二级网站,从今年开始的统计“双基”建设也要求逐步达到“四级联网”的目标。为此,成立了局长亲自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专业负责人为成员,具体业务由计算机人员负责操作,各股(室)负责提供信息资源,以此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

二、职责明确、分工明确

我局为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提高整个统计信息网络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指派专人负责统计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并按照区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考核要求和细则认真抓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7月14日,贺兰县10个基层单位外网全部接通,并在区市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专门指派相关专业人员对各个乡镇统计站的微机进行调试安装,已顺利连通区局内网。目前各乡镇、街道办、两个园区的统计人员可以浏览全国、全区统计

系统信息内网,这标志着贺兰县乡镇统计四级联网已全部开通,为下一步开展统计联网直报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局以计算机人员为主,着力做好统计信息内网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经相关人员的努力,截止6月底,统计内网共发布信息109篇,其中:分析类13篇,政务信息78篇,统计信息28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87篇。

下一步,我局将对乡镇统计网络的建设及管理制定出发展规划及目标考核责任制,以此加强对乡镇网络畅通运转管理及维护,使之真正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载体平台。

贺兰县统计局二00九年八月一日

第五篇:统计及信息化建设情况说明(样本)

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说明

(一)、负责统计工作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省分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岗位的设立情况及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情况。

(二)、业务及财务系统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业务及财务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名称(如SQL Server),业务及财务系统的处理模式、数据集中情况、基本处理流程框架,系统间数据交换关系,各类数据的管理权限等。

(三)、总公司出具的关于在分支机构核准开业后的第三个月起,按照有关规定向保险监管机构报送该分支机构数据的承诺书。

(四)、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各类监管数据的详细流程。若数据由总公司统一生成并报送,应说明数据传递、核对的具体流程。新设立的省分公司需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及分析工作的三级责任人情况;报送月度业务经营分析报告的承诺书;报送公司日常信息的信息员情况。

(五)、保险公司在统计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公司统计内控制度其他统计方面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险公司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公司的网络架构和软硬件情况,公司对通信线路的冗余备份情况,公司在网络、软硬件、数据等方面的安全保障策略及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六)、计算机机房建设情况说明。

(申请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统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