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北京一零一初中部教师队伍建设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1-802334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8 23:18: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北京一零一初中部教师队伍建设

为有源头活水来

——北京一零一初中部教师队伍建设

北京一零一初中部,这所“小巧”的学校,近年来,飞速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小巧”的世界里,一群负责任的教师,在做着“精致”的教育!多年来,我校为实现“走进一零一 幸福你一生”这一教育愿景,一直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工作的有利保障,致力于在“涵养健康学校文化,打造幸福成长课堂”中,成就教师的幸福,铸造学生的未来。

教师队伍是教学的生命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打造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从各个层面创设条件,营造氛围。

众里寻他千百度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人才选拔。为了寻得“灯火阑珊处的他”,学校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一零一初中部教师招聘由一零一总部统筹,目前初中部有56名教师,其中新调入教师占50%,有北大、清华、中科院、北师大等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还有北京各区调入的骨干教师;另有30%的教师为总校的优秀教师定期输送到初中部„„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结构、激活了教师队伍。

千磨万韧还坚劲

学校加大力度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青年教师入职以后,除传统的“师带徒”制度,还参加总部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培训:板书、授课、说课、班主任常规、公开课展示等,我们致力于在这样的过程中缩短青年教师成长的周期,打好青年教师的成长底色。“伙伴式研修”是孕育优秀青年教师的又一片沃土,着力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日常点滴关注,加强师德修养,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同舟共济扬帆起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研讨,增强集体备课的效益,注重突出“五研”: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与学法、研究练习与作业,探讨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方法与策略,注重分层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积极开展教研组的专题教研活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研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的探讨,注重教研活动的专题化与有效性的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加强学生教育方式方法的研讨,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探讨教育有效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乘风破浪万里航

学校推进名师工程的建设,建立校级学科带头人管理制度,注重校级学科带头人的选拨;积极争取市、区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的推荐,加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申报、校内考核和过程管理,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创设展示平台,积极申办各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积极组织校际协作交流活动,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寻找专家引领,与专家结对子,促进教师的理论提升和专业发展;积极构建校内的互助和展示平台,定期举办课堂教学展示课、教育教学专题研讨讲座、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让教师展示自己的实力,体现自身的价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助力飞扬,春风十里

依托培训,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我校朱向进老师《苏调京韵自多情》获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二等奖;佘谦老师在全国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获初中组教师一等奖;邓艳、王建峰老师在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梁婷老师多篇物理课例入选北师大基础教育优质教学课例,邓艳老师在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获一等奖„„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并获奖,吕建英、朱相近、安艳红老师分别兼任海淀区化学、音乐、书法兼职教研员。

师友相伴,春色满园

源头活水,怡情养性,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毕业生史策同学考上清华大学,韩蒙烨同学考上北京大学,金君达同学被北京大学实验班录取。中考成绩屡获佳绩:2015届中考31人被优质高中录取,其中6人被一零一中学录取;2016届中考成绩再创新高,毕业生147人,中考成绩540分以上30人,550分以上14人;45名同学被优质高中录取,录取率为31%,其中11人被一零一中录取。第一名安祺同学以566分,进入海淀区前460名。语文最高分116分;数学最高分满分120分;英语最高分有6位同学满分120分;物理最高分有2位同学98分;化学最高分有3位同学79分。

墨香岁月,诗意流年,一零一初中部的“源头活水”,左手握着岁月,右手捧着“雏花”,相携相依,试图在学生有限的、不可逆的生命成长轨迹中,献给他们最“精致”的教育。

第二篇:北京一零一中学青春作文例文

北京一零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期中练习作文讲评

2014年11月8日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作文例文】

(一)青春

高三(1)班

武铃捷

从百年前《新青年》中“以我投身人类”的宣言,到今天的“再不疯狂就老了”,对青春的诠释似乎从未改变,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忱和对未来为无限可能的期待。百年前“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自不用说,如今的“疯狂”“迷茫”背后也不是消极和颓废,而是面对无限选择的雀跃和恣意挥洒的活力和风采。这是不受年龄限制的积极的生命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

这百年间青春的定义一如既往,从孩子稚嫩的声音许下对未来的梦想,到百年前学生们手举标牌涌上街头,不惧铁棒和手枪为国请命,嘶声呐喊,热情、勇气、希望„„一切美好的词语都是青春的象征。更久以前,抗击清军抵死不从的年轻将军在狱中写下“灵旗空际看”,那时他甚至还能被称作少年人。青春这一积极的、勇敢的、向前永不止歇的生命样态在时光中一代代地传承,细水长流,从未断绝。

远不止青年人可以发出为民族、为世界的呐喊,也远不止青年人可以以无限的激情去热爱生活。晏几道在写下邻家少女“笑从双脸生”的时候,字里行间全无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哀叹,而是同等的雀跃,同等的欢欣和同等的青春洋溢。而苏轼年迈时亦能“聊发少年狂”,心中也定是同少年人一般志气昂扬,热血满腔。向近处看,当热爱自由跳伞的八十岁老人从飞机上一跃而下,她也和每一个勇敢的青年一样,为周围呼啸的风声,向眼前急速迫近的广袤大地而慨叹自然之神奇,为享受生命的刺激而鼓舞。他们的身体也许已经老了,但青春不会随身体而老去,“时光可以将皱纹刻在你的额头,却不能刻上你的心”。

西方一位诗人曾写道,“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光,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不论年龄几何,不论时光如何流逝,青春都从未改变,只要心还年轻,生命就正当青春。

(二)青春合唱 高三(1)班

张泽琪

青春合唱之音遥遥传来。不分时代、不论国家,一群群人们的声音交相汇集,在整片天空久久回荡。

我们批判着社会时事,感叹着人心的冷漠与人性的悲凉,可是在街头遇到了乞丐谁又真的给了他们怜悯。真乞丐也好,假乞丐也罢,可怜之人也好,可鄙之人也罢,直到我们又一次路过他们身旁,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万千过客中的一人。那份高高赞扬的人性在哪里,那份指点江山的热血青春又在哪里?

所以对一些人来说,青春其实是个伪命题,是在试卷上书写从未发自内心的话语,是奥楚蔑洛夫式的荒诞,而不是堂吉诃德式的荒诞。给青春留一些时间,找到它想做的事。如果它真正热爱学习,有着远大的理想,那就放下之前所说的一切去努力吧。学习从来不是件坏事,只是别蒙蔽了最深最真实的自己,为着违心的理由,将一纸空文变成了我们的青春。

(四)青春,置身何方 高三(1)班

董诗凌

百年前,众人呐喊,“我为国家,我为人类”。数十年前,齐声高歌:“以信念点明生活”。如今,一个个声音在四方唱响:“我之青春,需尽情”。年代的变迁便反映于此。百年前上海学生与北京工人涌上街头,打响五四的枪声。而后战火尽,人人转变视角,走出集体,创建自己的生活。今日已富足,温饱不愁,便该纵情生活,挥霍拥有了罢。——错!错于疯狂,错于享受。

你我大可做主青春,亦可以跳出既定的套路闯出现实。可以逆反亲人的教导,活出个性,肆意过活。但过后何从?青春退去,年轻的烈焰燃尽,你我置身何方?是落荒而逃,或气馁认错?——我们终不能疯狂一次。这是人类的法则,也是磨砺至今日的生存经验。

然而,那就放教育于书本之中?不,青春的个性来源于梦想,非是抛开一切另寻他法,而在于学习,在奋斗中不忘追求。“故前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若不懂他人不懂社会便妄想另辟蹊径,可想而知那结果将一败涂地。世人皆知爱因斯坦相对论之伟大,但鲜有人知其求索之路漫长,出版发行之艰辛。他的言论被批判为荒谬,寄给出版社被毫无理由地拒绝。如今乔布斯闻名于世,赞扬他创意之新颖、发明之精妙的言论久久回荡。有的人高调提出“乔布斯的创意源于其没有被教育囚禁的创造力!”但事实出人意料。乔布斯十三岁便精通编程,天分卓越。他的努力主宰人生,成功的背后积淀的是奋斗与追求。

青春怎能付之疯狂?除非决定此后数年辉煌不再,牺牲未来,求一时特立独行。那伤害的不仅是未来,还有父母殷切的心。

至此,青春定位明了。不是备受艰苦为国而战,不是一生无忧独闯天地,是为了在世一回不负自我,生便寻灿烂,活则无由退却。怎奈虚度!

时代更迭,国家脱下落后的躯壳,前进在世界的舞台。唱“青春迷茫”之人,怎谙历史?愿“生得疯狂”之人,怎知生命荣耀?宁愿,一生摆脱教育,离开应试,最终从属于社会的批判中心。我不禁反问:“肆意每个幼小的头脑于欢悦之中,后代若何?”有了金钱实力转而挥霍时间,浪费生命的人屈指可数,如此还如何向更好的精神追求出发?

我们的青春经不疯狂。为了个人成长,为了国家的兴盛,为了时代的进步,怎容得人人滞留于求异,荒废了年华。、青春置身于奋斗和追求,现在我们毫无疯狂的资本;然而当有了这些积淀,我们会感到疯狂只是荒废时间的无知。人们今生为了下一代拼搏,这不是古板荒唐,更不是患得患失。生命的意义是奉献给一个完善的时代,人人皆怀使命。

请不再迷茫。

(五)今天,我的青春有个性

高三(1)班

高金

装革履的中产阶级。美国“垮掉的一代”用衬衫遮掩了曾经不羁的纹身,英国那些“吸食毒品寻找彼此灵魂”的青年们,也都修了头发,规规矩矩去上班。青春狂放,不代表它就并不是时代的一部分。那热血的青春,就好像是古罗马斗兽场里的勇士,刀起头落,鲜血淋漓,却仍是被限制在那个露天的牢笼里,为众人的呐喊所淹没。

所以,青春相比我们人生其他的时期并非有何质的区别,只是时代需求和世俗观念有了更为激烈的体现。青春被塑就,我们亦在真空中嘶鸣。但我仍然认为青春值得赞赏,正如那些养家糊口的芸芸众生一样,世俗亦有其价值。将其捧得过高,只会加深摔落时的无助。热爱青春,就像热爱人生中的其他时期,人不应该因为青春的冲动,就对其他时期妄自菲薄。

(七)无愧我之青春 高三(2)班 刘适超

近来,《我的青春我做主》之类的影视歌曲作品比比皆是,年轻人们自然甚是喜爱,二老年人则大多有些看不惯年轻人对“青春”的张扬。于我,每种青春的生活方式都无可厚非,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

还记得历史课上老师将陈独秀的壮志豪情描绘的淋漓尽致,在《新青年》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的豪迈誓言。代表了祖辈那一代人的心声。那是个革命的年代,国家几近破亡,民不聊生,青年人处在血气方刚的年纪,自然对新生活,对改革、革命有极大的热情。他们没有太多生活上的重压,于是,心中揣的都是“国家、民族、人类”大义。

在那个宣传牺牲“小我”的年代,“集体”的青春,为了革命理想的青春变成了主旋律,这种青春定是一种奋斗的、令人牢记的青春。

五十年前,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人民的生活初步安定,需要建立新的国家社会,于是父辈们在《青春高歌》中呐喊:“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建国初期生活还不很富足,思想还不很自由,但是新生代青年人们渴望“燃烧”自己,照亮整个国家前进的道路。因为大多数物产都是公家的,人们生活在红太阳毛主席的光环照耀下,人们私心不是很重。于是青年人更爱谈抱负、谈追求,想要开辟出一番新天地。在新思想刺激下,他们燃烧自己,激情澎湃,无悔青春。

如今我经常哼唱着小曲“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就老了……”,于是拽着个手机,蹦蹦跳跳感受午后暖人的阳光,这便是我的青春,没有什么“为了人类和平”的崇高理想,也没有“燃烧自己只为把他人照亮的信念”。但是,有欢快、有幸福、有感动。青春,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龄,是一段朝气蓬勃的时光,是年老回首时最宝贵的记忆。没错,青春就该活出精彩来,就该有所追究,不应浑浑噩噩,胡乱度过。你或许会说,现在孩子的青春都太过张扬、追求。追求物质、缺乏精神。但是我会说,时代已经改变,随着科学发展和进步,世界安定和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大上的理想抱负已经渐渐偏离了实际的轨道。我感叹于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伟抱负,却不知在中国已位居世界前列的今天,这些理想是否有些空泛呢?因为时代在变,我们就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拘泥于陈旧,顽固不前。

青春是美好的,是值得珍惜留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度过青春的方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青春特征。无论怎样,只要快乐并对自己的人生有提高就好,只要无愧就好。

我想,我们应该大胆地喊出:“我的青春我做主!”

(八)扬起青春的风帆远航 高三(3)班

王晗

在历史的风尘之中,我看到了陈独秀们炽热目光中透出的坚毅,听到了那振聋发聩的“以

我的冥冥注定。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就算有三万画家涌入这个太阳眷顾的地方,也有夏加尔选择离开,转身进入自己的幽径。在这个思想碰撞激荡的地方,喧哗也淹没了太多个性的呼声。在自己独爱的静谧之处,夏加尔游荡于世界之外,用画笔唱出了心中的牧歌。而那三万中的大多数,放逐了青春,沉沦了本心,最终,成为时代的陪葬品。真正青春是——与其追逐太阳,不如点亮一颗新星。

可悲的是,今天的很多青春之人,放弃自己的“主权”——他们让时代替自己做主,让众人为自己代言。金融,IT大红大紫,吸引太多的人搭这班时代的快车,分一杯时代的鸡蛋羹。可当列车远去,蛋羹分尽,又留下什么?当时光老去,脑中有的只是“集体回忆”?

从今天始,不必浪迹众人那混沌拥挤的潮流之中,以独立的勇气,去开创新天地吧,为自己的青春做主!

(十)青春不该迷茫 高三(3)班

张浩远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我该如何存在?

当汪峰的歌曲《存在》再次在耳边响起,青春的旋律悦动于耳边。青春岁月,有谁不曾彷徨,又有谁未曾失去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这份迷茫存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似乎与父辈、祖辈们有所不同。

祖辈们曾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父辈们曾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渴望生活从不淡漠。”从他们所言中,我们似乎看不到存在于我们身上的迷茫,那他们的青春是否永远都是如此的斗志昂扬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曾迷茫,只是时代的步伐将大多数人的理想指向了国家。从年少的周总理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后,一声爱国志所引发的革命热潮则引领了整个祖辈生活的时代,激起热血青年满腔热忱。而如今有些人认为它终究只属于上个时代,理想固化与过于“高大上”,使它已经离人们渐行渐远。

也正因此,当我们的父母还在一丝不苟地写下“我的理想”时,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已将它看作笑柄。在如今允许多元化理想存在的时代,我们不仅没能传承父辈们“我的理想”,甚至不小心弄丢了它。

“你的青春里没游戏,没逃课,没打架……你的青春被狗吃了吗?”这句话或许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网上所兴起的“非主流”“潮”等思想似乎已渐渐更改了我们的青春主色调。但我想说这种自主理想的选定亦不是使我们青春走出迷茫的方法。

究其原因,青春迷茫实则是在时代革命热潮过后一种信仰上的缺失。在革命时代,或许大多数人的信仰都是已经被神化的毛主席,而新中国成立后所遭遇的文化劫难更是将中国仅剩的宗教“儒教”毁灭殆尽。中国人面临的信仰空虚问题已经显现在各个方面,甚至是当代人对于青春的畅想,也已经从当年的“当科学家”变为“做大官”、“当土豪”。

而于近日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的信仰缺失,但人们能否真正深刻理解并将其转化为信仰的指路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其内容,是集合了中西方文化精髓的思想,但这对于不甚了解西方文化内涵的人来说,仅能熟练背诵它们很显然是不够的。或许只有当它的内涵深入人心,当这份信念融入社会,它才能引领我们走出彷徨的迷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愿青春之歌响彻耳边,愿信仰的力量能驱散走那心间对于青春的迷雾。青春不该迷茫。

(十一)从心而行的青春

文凭?

这种溺爱甚至拉长了时间线,从小公主一直宠到待嫁大妈。他们走在父母铺好的康庄大道上,完美的呵护让他们心底升起一种变态的伤感。

“我从小就是乖乖女,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青春而活„„”

说着45度角仰望天空流下两行清泪。耳机中放着“再不疯狂就老了„„”于是,出门见网友找疯狂,被骗了之后又回家哭,父母更心疼更宠,又觉得青春迷茫„„没完没了陷入一个死循环。

而我们必须打破这个循环。看看西方发达国家吧!为什么他们的青年们都充满阳光青草气息?因为社会实践是他们最重要的科目,志愿活动的学分比考试成绩更影响深远。

这跟我们的政治学科完全不同。他们在社会实践这种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认识了社会责任,明白了在看似稳定的社会中还有很多需要背负的东西。而我们的学生只能捧着政治书背一大堆话,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背什么,学到的只是“下次考政治要多带一根笔”的经验教训。

一位美国少年发微博说三十年代中国青年游行时的坚定和热忱让他热血沸腾。而我们呢?会不会指着他们说“快看这个人好傻哦”?

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慢慢找回属于青年人的一片热忱呢? 时间和社会的发展永不停歇。希望在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代在写作文时能评价我们是实现中国梦的有为青年——

而不是疯抢iPhone6的神经病。

(十三)谁的青春不迷茫 高三(6)班

冯雨桥

比起祖辈们的梦想将青春奉献给祖国和全人类,父辈们燃烧着信念与激情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的青春似乎第一次出现了“迷茫“这样看上去黯然无光的形容词,我仿佛能看到老人们以为我们迷失自我,放荡青春的痛惜的眼神。

然而,究竟谁的青春不曾迷茫?为什么曾经的青春看上去那样的“不迷茫”?

首先,我不认为“迷茫”是件坏事,迷茫不等同于迷失,后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放纵,而前者,更多是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认真思考后产生的疑问与困惑。由此看来,迷茫是进步的开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的祖辈,生于国家的内忧外患之中,如果不高声呐喊,奋起反抗,勇于改变,那么恐怕结果唯有沦为亡国奴,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费力去思索明白才能做决定的事情并不那么多,自然也不会产生太多迷茫感。况且,祖辈们燃烧青春的舞台上虽不乏有真知灼见的智者,但更多还是一些只为报一己之仇而拼命的人,他们只是出于激情,并未认真思考家国命运,因此称不上迷茫。而我们的父辈,生于国家贫穷,而百废待兴之时,他们将一腔热情挥洒与国家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继承了祖辈留下的价值观与热情,克服一些困难,产生出一批像“铁人”一般对国家迅速发展产生重大贡献的人,这固然是骄人的成绩。但其实随之而来的问题意识十分明显:后来的“文革”,虽是被个别人恶意利用的失误,难道不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缺乏自己独立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才引发的悲剧吗?过量的激情和太过听从权威,自己缺失“迷茫”实则可以引发更大的灾难,激情的燃烧如火,可以温暖,也可以摧毁,于是我们才需要思考,需要迷茫,来解决问题。、再看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中国经济不断强盛,需要有创造力,有个性的人才之时,我们更多地需要思考“我”可以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这远比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更难有一个完美的答案,我们经思考后的迷茫,可以在我们“疯狂”的实现自己之

(十五)时代的青春?我的青春!

高三(7)班

叶凡

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风潮推出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以“青春”为名,试图去唤醒“家”、革新“国”、点亮民族乃至人类的活力“青春之火”。五十年前文革大浪造就无数热血之人,他们凭借青春的力量,渴望将尽可能多的力量投入生产、投入祖国的建设,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建国之大业。

而如今的我们,吃穿不愁、安居乐业,流连于追星和娱乐,不知前路通向何方,我们的青春无处可用,只有自己“挥霍”看起来才不至在迷茫中浪费。

近几年就有许多青年发出疑问——我的青春谁做主?我认为从前的答案主要在于“时代”二字。

纵观近现代的中国,每每有巨大变革之时似乎青年与学生都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五四”运动的火炬在被上海民工接过之前,是学生们在各地为之奔走、积极宣传;新文化运动那些学者作家看在名篇佳作背后,是学生们于学堂中吸收他们的理念并与之一同奋斗;文革之中更是几乎所有在读的青年们都坐上火车“上山下乡”与农民一同劳作,建设农业与工业。青年是社会的新鲜血液,他们容易被时代风潮所影响。热血之心人人皆有,而初入社会的青年则最能发挥其效用。时代的建成需要大批青年的共同努力。

于是在过去的一百年中,青年响应时代风潮的号召,重视时代给予的责任,推动了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他们将青春献给时代,时代也造就每一代人不尽相同的青春。

然而当下,时代的风潮对青年的影响一再被淡化,青年的热血之心不再有用武之地,我们的责任之心也不比从前。所以我们迷茫,这一大群一大群的青年人,除了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这种基础目标之外,似乎没有更大的志向——即使有也左不过利己主义的个人愿望。时代好像不需要大批青年去朝着一处发力了。于是青年们以挥霍青春为己任,高唱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真的没有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吗?

横览全球,在各个专业领域做出不亚于成年人成绩的青年大有人在——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本仅限于校园之中为漂亮女孩照片评分的简单网站缘何成为大公司?除了干出一番事业的单纯热血之外,更是因他意识到青年在信息时代革新交流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责任。而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马拉拉,更是清楚意识到她这样的青年在本国妇幼基础权益的争取中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在黑暗与沉默中发光发声的义不容辞。如马克、马拉拉一般抛开成年人的诸多顾忌,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之心一次次去闯前人未踏足之处的青年并非时代之主流,然而却未尝有一点违背了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

如今,多元化的不仅是娱乐、经济、文化,时代对于青年的要求也趋于多元——暴力政治等待着有人反抗、弱势群体的基础权利等着有人去争取、人们对于科技发展和交流革新的迫切呼声等着有人响应„„而我们青春还在迷茫的原因,在于不愿去选择诸多时代需求之一,不敢去自主挑选时代赋予的责任。

与父辈不同,今天我们的青春的主色调不再是时代轰轰烈烈的泼墨,更是属于“我”的青春的靓丽一笔。

(十六)青春之歌 高三(10)班

薛韬

青春是一首歌,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唱出不同的旋律。一百年前,歌声里洋溢着救亡图存的热血家国情;五十年前,歌声里勾勒出建设祖国的美好新图景。然而今天,我们的歌声里又表达出什么?

诚然,歌声在不断地转调。是青春变了么?青春不变。我们与父辈、祖辈一样,拥有青春的稚嫩,也拥有青春的力量;拥有青春的烦恼,也拥有青春的愿景;我们的青春悄无声息

担减轻就必然会导致他们思想退化吗?这似乎是触动人类社会痛处的一个悖论。其他发达国家在以前也有这样的问题。美国在上个世纪有过一类作品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讲述的主题往往是青少年的颓废迷失和自我拯救。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角,逃学,离家出走,缘由在于他认为自己不被社会需要了,但他最终疯狂过后却发现并不是解脱,他还是要面对社会走上正轨。这是一个富态的社会下思想的贫瘠,但美国的青年们在时间的打磨下找到了正确的应对方式——与拯救国家、拯救社会同样重要的是拯救自己。祖辈、父辈的责任体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而我们这一代肩头的责任则更多的体现在对自我的救赎与担当上,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许比起祖、父辈,我们的任务更加艰难,因为我们的手术刀是要划开我们自己的躯体,解剖我们自己的灵魂的,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巴金所言:“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我知道不把脓血弄干净,它就会毒害全身。”青春至少要给自己有个交代。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强求青年把青春当成变革社会的光辉使命,青年们要做的只是向自己的内心探求,找出自己真正的热情和信念之所在,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迷茫,就不会在“疯狂”中沉沦,这样的青春才会如同百年前、五十年前的青春一样呈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即表现特属于青春的活力去感染周围的环境。如果个体的青春不再迷茫,在新青年的创造下,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青春。

(十八)一生青春 高三(10)班

蔡迎珠

青春是一种竞争力。人们对青春总是充满向往与珍惜,渴望在青春源源不绝的生命活力与进取精神中张显自我、实现自我。

百年前《新青年》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国家、民族、人类”,是在古旧封建思想牢笼中的呐喊,此时所谓的新的青春,是手段也是追求,是救国图存、求取进步的不二良药。近代中国人对青春的新认识源于时势所迫。五十年前,“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不淡漠”,那时的青春直截了当,便是为物质与精神的富足,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时代与发展呼唤着青春快马加鞭的拼搏。如今,民族与社会等外在环境对燃烧青春的需要仿佛已没那么强烈,于是我们便有:“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的浅吟低唱,青春的本质已向每个个体发出终极拷问,引发着无数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究竟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人最具活力的年少时期,形形色色的内容不断输入,人格迅速健全。一个人已到了生命漫漫长路的远眺点,无法选择人生之路,却渴望也有能力于此选择自己的下一步。于是随青春而来最首要的便是定位自我,定位追求。你的青春你可以做主,也一定要做好了主。

有了追求,便要有实际行动。青春为人提供了上升的空间,并给人以前行的力量,更给人以勇气与决心。青春不意味着年少就可以轻狂,但总还是有转圜的余地。高考状元高额奖学金进港大,但因对纯粹国学的执着追求,毅然选择退学复读。“疯狂”的事大概只有青春时能做得出。所以,少年子尤面临癌症,在生命危境经历了“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依然“十分快活”地高喊着:“谁的青春有我狂!”

同时,青春并不仅仅是青春,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样态。青春不论年龄、身份,眷顾着每一个人,只要你发现他、邀请他、感悟他,足可一生与他为友。齐白石“衰年变法”,六十岁时欲改变画风,召集亲朋故旧,朗声曰:“我自今日变法,兴衰荣辱,一人承担,倘他年不成,病馁街头挨门乞讨,行至诸位门前,今日座上诸君当紧闭门户,不予怜悯,此皆

在家里,每周总有那么一顿晚饭,七十多岁的姥爷总会多喝一杯酒,喃喃着他年青时的往事:“当时也就你这么大„„,对,应该是这个年纪,一腔热血地向朝鲜冲啊,一个个都害怕自己没机会堵枪眼呀„„”,说着说着,总要飘下几滴泪来,“那么多年青的战友啊,都没有回来!”每次看着姥爷自豪并凄然的神情,我总是陷入沉思。年青的生命奉献给危难时的国家,这并非个人意愿所能改变。但如此热烈的奉献却又让我时时困解。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一把攥住几百万条年青的生命,将他们带到一处,拽向明火一般。我总是感觉到,姥爷的青春,并不真的属于他。

电车从一座桥上飞驰而过。河边的棒球场中,许多年青的身影飞奔着。迎着上午透亮的阳光,更显得青春而富有生命力。半知半解中听着对面的异国学生们在讨论他们的职业梦想。其中一个男生提到,他想到小城市里去生活,一下子激烈的讨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此时我望向车窗外,电车在城市间穿越,外面是一片金黄的麦田。临出家门前,父亲送我到机场。看得出,他的每一丝皱纹里都有对我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羡慕,于是他又一次阐述了对自己退休生活的憧憬:“退休,当然是回老家,回山里的寨子。木头房子,几亩薄田,再养两头牛,多自在!”“您不喜欢北京吗?”我这样问。“北京?”他扫了一眼车窗外绚丽的霓虹,“并不!我并不喜欢这里。我当初来到北京,上大学,找工作,发展,成家„„都„„”他笑着叹气“我也不太清楚是为了什么。为了„„算是为了你吧。”紧接着是一个慈爱又苦涩的笑容。是啊,父亲把自己的青春的热血与精力用在了学习的苦读、工作的苦干中。从千里之外考进北京的高等学府,用尽青春的时间和力量在这个大得近乎无情的城市里,在快得近乎无情的岁月中,搭建了自己的巢穴。但我依然感觉到这一切,似乎并不是他最渴望的。是一双执了魔杖的手,牵引着,呼唤着,助推着,把他带到了现在的地方。他的青春,并非如表面那样属于他。

又过了一站,少男少女们说笑着跳下了车。独自出来漫游在这里,作为一个申请出国上学的中学生,我是在为我未来的海外求学做准备,也是给此时此刻在国内考场里拼搏的同学们指日可待的高考后暑期旅行探探路。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其实未来的大部分青春都还没有一个定数。太多的选择,如同太多的魔杖,使我们无法现在就做出决定。太多的潮流一遍遍漫过我们的头顶,逼迫着我们费力站定,感受自己的独一无二。

比起姥爷,比起父亲,现在的我庆幸地看到,自己还在掌握着自己的青春。也许这份归属权不会永远属于我,甚至很快就会失去。但我不怕,我会在可以的时候,尽力享受,全力拼搏,把不可避免的遗憾推延,留个下一个明天。

(二十一)青春万岁 高三(10)班

刘霄旸

坐在书桌前,我拿着笔,盯着老师布置的周末作文题目—“青春”。青春有太多含议,青春有美好也有眼泪,青春是成长,是疯狂,是对梦的追逐……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同,青春到底是什么呢?我咬着笔杆,试着冥想出一个高级的答案。

“丫头!来帮把手„„” 书房里爸妈在收拾老东西,准备搬到地下室。我放下笔走去,帮妈妈抬起一筐旧书。“什么东西啊真沉!”妈妈随手翻着,突然眼睛一亮,冲爸爸说:“你看,这是什么„„”

那是一本旧旧的书,书页早已泛黄,翻动时还带有簌簌的响声,却十分崭新,还能清晰地看到书皮上爸爸的名字。

“这是„„这是我们大学时最爱读的诗集!”爸爸惊喜地拿了过去,双手捧着读,竟有些微微地抖动,他的眼光中闪着平日我从未见过的光芒,那是欣喜,是属于青年的活力与力量。

“青春万岁!”爸爸清了清嗓子,挺直了腰板,站在狭小的书房,涌读起了他年轻时爱

借此炒作、宣传。效仿之人渐渐多了,“青春”二字在背后满是金钱和利欲的大幕布下慢慢变了色,失掉了其本真的纯朴。

一百多年前的青春曾是满腔救国热忱的火红,而今却沾染了太多“矫情”“做作”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污点;一百多年前让“青春”鲜活于世界东方的是我们,而今使之变质的也是我们。

青春之花已历经百年沉浮,如今是时候将其洗尽铅华,濯涤出它本质的美丽。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权利更有义务将青春重新渲染出更富有活力的色彩,来装点百年前传承下来的民族之魂。

(二十三)青春之火何去何从 高三(11)班

黄文艺

青春,是激情,抑或迷茫;青春,在燃烧,也在老去。我们在青春里引吭高歌、激奋呐喊,也在青春里彳亍着,燃着自己,却不知照亮何方。我们的青春,究竟将何去何从?

一百年前,祖辈们愤慨激昂地呐喊着青年的崛起,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他们为人类、为人民的自由平等斗争着,他们做到了。这一个世纪中,青春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是一部奋斗史的集册。而我们。现如今的青年人们,渴望在青春里疯狂、在风雨中成长,我们持着前人递给的火炬,却找不到奋斗的方向。

在那战争年代,青年们的青春是民族崛起的重任。而这和平发展的年代,我们自小被教育着要努力奋斗,为国家做奉献;从小被灌输着“祖国花朵”的自我认知,于是这花朵在温室里茁壮成长,却是在等待着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而非耀眼的盛开。当我们为生命中的风雨来临之际摩拳擦掌时,却被告知只有现在埋头苦学,今后才能少碰些荆棘,安安稳稳、平平坦坦地走完一生。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我们迷茫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人生价值。

近来出现了一个热词,能够很好地形容当下很多青年人的状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都要为自己而奋斗努力,这没错,可当这些努力被冠上“利己”二字后,似乎一切都不同了。太多人为“走出去”而努力着,更准确地说,是“搬出去”。人们对于当下社会所有的不满,对所有的不公、黑暗、腐朽的一面视若无睹,认为无能为力,那么想要维持自己一方清净的最好办法,就是离开,离得越远越好。这是社会责任担当的缺失。

人们接受了太多的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太多的正面宣传,已经渐渐生出了一种“逆反心理”,渴望有另一种完全相悖的声音出现来驳斥这些观念,将自己“解救”出去。所以,这里我们不谈无私奉献,不谈舍己为人,就只论青春中的社会责任担当。在青春中,也是整个人生中,都有无法也不能卸下的责任,那是人生而肩负起的历史使命——为民族、社会、人类的进步而奋斗。

常常有人说,有些事情是国家的责任,而作为个人只要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那么,什么是国家?在我看来,国家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整体,我们为之奋斗的,是个体同时也是这个整体。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是跟随着、支持着、引领着带动着这整体、这社会乘风破浪地前行。

我们生来即具有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历史使命感,决定了这一代青年人必以推动社会、民族、人类的前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的青春,不孤独。让青春的星星之火,燎亮整片苍茫;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于烟尘中,我们必将展露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锐利锋芒。

(二十四)青春没有局限 高三(11)班

宋歌

谈及青春,眼前一瞬浮现的并非风华正茂的少年面容却竟是我年近七旬的姥姥。中年在7 代的缩影,在他们或我们周围处处都有为青春奋斗与疯狂的年轻人,他们或许蜷缩在某街头弹着梦的吉他,他们或许在职场初露头角,全力拼搏,他们也或许和高三党的我们一样,为青春奋笔疾书!

毋庸置疑,是个体的青春与梦想汇铸了整个社会的青春梦想。个人的理想带动千万人的青春的萌发,千万人的理想又带动更多人挥洒青春,奋斗青春,如此激励着社会的前进。近年,创业成为大学毕业生追捧的就业之途径,他们凭借在学校积累的知识与政府政策的支持为实现他们的梦而努力,他们的努力让国家看到了前方光明的希望,相互竞争带来的社会经济活力更让人欣喜若狂。是的,青春激撞的火花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我沉溺于当下的美好。当下、青春的美好振奋人心,愿渺小的自己在在这个庞大的社会中用自己的双手书写自己的青春,然后将它折成纸飞机,满心欢喜,扔向承载我们一代人的青春高空中。也许有一天,我们的青春也被这个恢弘的时代铭记!

(二十六)青春不成功 高三(12)班

冯数术

还记得父亲曾对我说,没有人的青春是成功的。当时的我还对词语甚是不解,人们无不赞扬着青春的美好,难道都在追忆着一段失败的过往? 我不信。

一次见到著名诗人艾青之子,也是我父亲多年的老友艾未未时,我便问他:你是名响中外的艺术家,你是世界影响力前一百的中国人,你的青春不成功么?在座的人都笑了,还年幼的我不知他们在笑什么。艾未未笑着答我:二十几岁的我带着一腔理想与热情远赴美国,十年间我除了帮人家拍了一回电视剧,啥也没干,你说我成功么?

那时的我懂了:青春不成功,因为你的热情与理想收到自身阅历的限制,无处施展也不知如何施展,所以青春注定失败。

当我有幸见到国内著名导演贾樟柯时,我也问他:你有今天的成就,你的青春成功么?听到此,他神情复杂,仿佛陷入了一番回忆。良久,他说:我第一次成功拉到赞助坐上导演椅,是在我三十六岁时。

我似乎又懂了:青春不成功,因为年轻的你一无所有,所有的热情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理想沦为空想。而当你似乎真正走上起点之时,你却发现,你的青春早已过去,它早已凋落。

再一次与父亲聊及此,已是多年以后。当我忽然想起便问父亲:你说青春没有成功,难道你的青春只有失败?父亲笑着答:不啊,我还赶趁年轻认识了你妈。

看着父亲老小孩似的笑着,我却茫然。庆春节不成功,可他们无不笑容无不幸福的回忆。我不懂,不懂他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步入所谓的青春。当我还未曾经历真正的成败时,我却懂了:青春不成功,因为它没必要。

青春不是看利弊之时,它只是挥霍。不受人待见、事业不成功、感情不成功,这重要吗?相比之青春而言,这都不重要。那些看似人生失败的小挫折,除了成为日后成功之余的谈资外,便无他用。正因青春的孤独、一无所有,他才显得格外春节,才是生命的真正体现。

(二十七)青春不热血

人大附中考生

《新青年》里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里,最活跃最热血的,永远是青年。他们有力量,有信念,有渴望;他们像任何一代青年一样,骄傲地认为所处的时代是自己的时代。但我认为,当代青

看不见,又摸不着,走过的路只能记在心里,对前方的路也是在规划中充满期待。这时青春时分的我们要点燃蓬勃的信念,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周遭不确定的一切,让昂扬的斗志与迷茫同行。

从古至今,有人高昂地呐喊青春,说青春的我们,要创造一片天地,更有人高歌青春,要在青春的舞台挥洒热情,面对生活,绝不淡漠。而我认为,这份斗志正是青春路上必备的信念,更是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茫然未来的职业之时,不妨投入到社会实践之中,感受社会工作的氛围,了解每个职业的特点,在实践中审视自我,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势,满怀信心地走在青春路上。

青春路上有迷茫,这更需要我们敢于呐喊,敢于高歌,以此激发内心前进的动力,走出属于自己的,充满迷茫却高昂丰富的青春。

当青春遇上迷茫,我们要沉着,要振奋,探究生活中的奥妙,远眺前方的未知路,敢于憧憬,并脚踏实地,这就是青春本色。

(二十九)信仰之于青春

北大附中考生

回首,祖先父辈的青春韶华中仍有一名为“信仰”的炬火,燃烧着生命;而今,青年人似乎不再有能为之献以热血的“信仰”放大了自我。这看上去似是种“自由”,实际上,却是一种迷失。

没有了信仰的青春,又岂会热血依旧?信仰之于青春,可以是对国家的热爱,对梦想的执著,对自我的坚守。当今迷惘的年轻人,徘徊于日新月异的街头巷尾,每日形色匆忙,却像极了行尸走肉,物质消磨了坚守,现实摧毁了执著,萎靡退去了激情,殊不知,青春正飞速逝去,哪怕在青春逝去前的最后一秒,我们亦应警醒,奋力抓紧。

信仰让人真正的生有可依。曾看过中央美院院长许江的一个画展,画作主题皆为“葵”,他为画作的注言提到,葵的气质最符合其年代之青年的形象。作为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有过荣誉,也下过乡,经过人生之起伏便终于意识到“支撑着人活下来的,终还是信仰”,就像那葵花,对阳光的执著使它凋谢后奋力重新燃起生机。相较而言,我们这一代人又依靠何者生存呢?我们阅祖辈之《新青年》,闻父辈之《青春万岁》,却鲜有人真正敢于为了梦想付出一切。

去年曾有篇报导,写的是公务员竞争愈发激烈,而求职者竟多为名牌大学毕业生的高材生,个别职位甚至出现“千人竞一职”。当下的年轻人,苦读二十余载,却依旧没有自己心中独特的,刻意为之奉献的梦想;又或许“生活上的安定”迫使青春烈火提早熄灭。在物质的诱惑人,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年轻人自以为解脱于思想之桎梏,终得自由,殊不知“迷失”之至。

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的学长致辞中提到,“最令人恐惧的是我们不再相信了。”而对于尚于青春中的我们,最可怕的的确不是现实,不是未来将至的苦难与挫折,而是我们不再相信,梦想胜于“甘于平庸”,风骨胜于媚骨,不再相信只要有热情,我们就能创造自己的世界。而这份“相信”,正是之于青春,之于人生最珍贵的东西。

信仰之于青春,是潜力之源,是燃烧之种。无信仰,何以称得上“生有所依”,“生有所义”。别再迷茫于眼前,找到那个可以一生攀登的青春巨塔吧?

(三十)不老青春 十一学校考生

百年前我们的祖辈以他们的青春气在《新青年》上高声呐喊;半个世纪前的父辈们朝气蓬勃地建设祖国;而如今,我们却徒言畏老,渴望年华永新,青春永驻。

第三篇:初中部教师管理制度

华夏初中部教师管理制度

一、教师要做到十个必须

1、必须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好实验、辅导学生、检测学生。

2、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管理好课堂纪律。

3、教师必须接受学校听课、查课安排,服从级段长及学校的工作安排或工作调整,听取同事、级段长、学校的意见建议。

4、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5、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积极配合班主任、级段长、政教处、学校领导进行管理学生,敢说、敢管遇见的学生违纪行为或不良习惯。

6、教师要举止文明、仪表整洁、语言得体、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作好遵纪守法、言行文明、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保持清洁等方面的表率,除特殊情况外,应当站着上课。

7、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倡导“勤奋、竞争、进步”的学风,重视优生、鼓励差生、注重优生弱科辅导和差生转化教育,力求将学生的精力、注意力、心思集中在学习上,营造华夏小学学生“人人都努力、个个有进步”的学习氛围。

8、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平等相处,对来访的家长,给一张笑脸、让一个座位,加强与家长的横向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

9、教师必须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团结协作、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自觉投身于“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之中。

10、教师必须遵守“全员聘用制”的相关规定,接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新举措。

二、教师要做到十不准

1、不准口中有酒气上课;

2、不准在教室内抽烟;

3、不准在上课期间接打手机;

4、不准在上课期间走出教室干别的事(生病和学校安排除外);

5、不准在上课期间(监考)看与上课(监考)无关的书籍、做与上课(监考)无关的事情;

6、不准在上课时间和学生做与学科无关的游戏;

7、不准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平等对待家庭经济有差异或学习基础有差异的学生;

8、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更不得有违背学校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例如教师不得私自为学生购买资料,不经学校允许不得私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9、不准犯教错或误导等知识性错误。

10、不准只管教书不管纪律。

三、违纪处理办法

1、违反“十不准”之第1、2、3、4、5、10款的,一学期查出达三次的取消该学期评先选优资格。

2、违反“十不准”之第6、8款的,进行停课检查处理;后果严重或影响恶劣的,直接解聘。

3、违反“十不准”之第7、9款的,根据违纪情节、影响程度,进行个别教育、书面检讨、限期整改等处理。

5、对不按“十个必须”之第3款工作的,直接停课处理。

6、对不按“十个必须”之第10款工作的,按全员聘用制相关规定处理。说明:本制度由各级段按月执行,该制度从2015年9月01日起实施,本制度由学校负责人解释。

华夏初中部

2015.09.01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教师配备情况,是否按规定为学校配齐教师,音体美教师是否满足教学需要。(要求:教师任教情况等档案材料齐全)

①编制《教师任课一览表》;

②按规定为各年级各班配齐教师,音体美教师一般兼职;

③教师配备实况:2007年以来招考的教师先按其招考时的专业任课,然后根据本校教学需要再兼任其它课程。

2.教师队伍稳定情况,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拖欠工资情况,相关工资福利和社保政策是否宣讲到位,教师是否通过合法途径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要求:教师管理措施符合要求、效果好,政策宣讲材料、民主管理、工资公示等相关档案齐全)

①签订《常乐集镇中心学校信访稳控工作责任书》;

②传达学习《常乐集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考评方案》、《关于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待遇政策保障教师权益等会议记录; ③制订《教师参与重大事项民主管理制度》,公布教师工资项目及数额。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文件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要求:传达和落实相关文件规定的会议记录、自查自纠材料等齐全,教育效果好)

①学校传达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会议记录;

②组织教师填写《师德师风自查自纠表》,收集保存备查。

第五篇:教师队伍建设

华宝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

由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他们虽然具备幼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弹唱舞美基本功,活泼、大方,有耐心、童心等,但有些弱点不容忽视,即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给孩子上课用词不规范,逻辑性差等等。2.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尽管学历不一定与才能、学识成正比,但总的来说,高学历的总体能力、学识层次更能够让社会认同。就整体而言,我国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硕士学位、本科学位的高学历老师更是太少。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突出人才优势。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师缺乏。特级教师数量不足,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特级教师作用不够。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表现为青年教师比例很高,40岁以上的年龄的教师也不少,但中年骨干教师较少。这说明幼儿园一般吸引的是刚毕业和社会上的大中专学生以及一些没有幼教经验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的老资历教师来当保育员。这种近似“哑铃型”的师资结构,对幼儿园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年轻教师虽具潜力和活力,但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老资历的教师虽责任心强,但知识老化、方法陈旧、强调经验、开拓精神不强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教师虽不直接参与教育教学,但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要保教结合,这样下去可想而之。所以应当注意的是,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是民办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民办学校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保持人力资源持续衍接。

三是性别结构不合理。由于男教师的缺乏,“女性化”迹象已在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幼儿园出现。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勇气、胆量的教育活动不是被忽视就是无法开展,而这是男教师的优势所在。幼儿园缺少男教师,孩子就如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一样,性格可能产生缺陷。正如孩子的养育要有女性也要有男性一样,让教师在性别上趋于平衡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所生活的世界。

3.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归宿感差,事业心不强

幼儿园教师平均时间相对与一般职业而言本来就要长,幼儿园为了达到市场竞争的稳定,为了这一目的,相对幼儿园教师工作项目繁多。教师不是单纯承担一项或两项任务,而是承担多项任务,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另外对于幼儿园而言,在追求生源的大背景下,孩子的安全,掌握知识的能力,家长关系等等,不仅决定了教师的地位,而且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奖金等挂钩。而作为幼儿园教师所教授对象是幼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琐碎的事,也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形成孩子的良好发展,也因为教育琐碎,这一点一滴不能很好的被人所认同,教师自己也感觉不到成就感,所以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不得不给自己加大心理压力。

另外,一部分幼儿园教师事业心不强,他们没有将自己融入民办幼儿园之中,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目的与幼儿园的办学目的相统一。由于民办幼儿园以“购买”的方式获得教师人力资源的使用权,这种方式自然产生“你出钱,我为你干活”的简单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自然而然造成了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而且这种关系并不适应民办幼儿园作为一个专业服务机构的性质,民办幼儿园以其提供专业性的教育服务为其社会功能,因此学校以专业性人力资源为依托,要求教师以教育教学专家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不是以代理人、甚至是局外人身份教学。

4.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

由于幼儿园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聘用制,教师聘用的随意性强,随用随聘,这就使教师队伍呈现极大的流动性,而且这种流动性还表现出强烈的不可预测性。任何一个团体,要谋求长远而持续有效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团体成员,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学校也如此。另外民办幼儿园人事管理上也类似于私营企业,教师以一种打工的身份在为校方服务,缺乏“主人翁”地位和团体归宿感,办学者和教师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种认识关系给教师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使教师很难真正融入到学校集体之中,以致成为“匆匆过客”。

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1.把好教师入门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把好教师的入门关。首先是扩展招聘范围,只有选择的范围广泛,才有可能精心挑选,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诺贝尔摇篮多次在《中国教育报》、《大学生》、《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打招聘广告,力争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二是招聘工作程序化。作为一个成熟的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上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流程,克服随意性、无序性。诺贝尔摇篮教师招聘要经过资格审查、笔试、初试、面试、试教等五关,并设计了专门的应聘人员简历表、试题库、考官库,教师招聘工作科学严谨,有条不紊。三是考核标准要严格。要强调德才兼备、唯贤是举,赛马不相马。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挑教师,即看教师的外部形象,还看内在素质,尤其把“喜不喜欢孩子,爱不爱教育,有没有魅力”作为首要标准。在教师的配置上,应强调合理的队伍结构。首先是专业结构要合理,不能仅限于单一的幼师专业,可让多专业人员参加幼儿教育;第二,应保障年龄结构合理,使老中青教师形成梯队;第三,讲求教师学历比例的合理,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要合理搭配;第四,性别结构要合理,幼儿园女性教师扎堆,不利于幼儿健全个性的形成,因此应配备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师,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一名。在教师结构上诺贝尔摇篮经过实践检验后认为,让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不同地域、年龄、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激励、共同合作,可实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工作业绩。因此他们在师资配备上,强调五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三分之一的教师接受过中等或高等师范教育;三分之一的教师有一技之长,或擅长写作,或有音乐天赋,或有美术特长,或有体育专长,或有书法才能,或懂得棋艺。幼儿园的教师三分之一是非本地人,三分之一的教师是男老师。

2.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帮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不仅可弥补他们专业上的缺陷,而且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成长的快乐,看到自身价值所在。第一,实施名师工程,即,提倡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向“名师”发展。对于每一位教师,要指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优势与问题,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树立专业学习的榜样,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与步骤,并为每一位老师设立了专业成长档案袋,详细记载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

第二,鼓励教师自我修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日记,及时记录工作和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说所做,促使他们思考,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自学,配备一定的藏书,并定阅报刊杂志,让教师们在阅读与思考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改进自己的行为。诺贝尔摇篮购置2万多册图书资料,订阅了几十种报刊、杂志,供教师们阅读,要求教师每周阅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周分组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教师自觉养成了买书,爱书,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教学互助,共同分享教学感受。可以组建骨干教师与其他新教师一对一形成师徒关系,规定新教师每学期到骨干教师课堂听课,每学期徒弟上汇报观摩课,并得到指导老师的深入的指导和点评。同时,还可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幼儿园各项活动,如早操、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等,并当场组织评课,使新教师更直观地学习幼儿教育的方法,综合提高业务水平。诺贝尔摇篮规定新教师每学期到骨干教师课堂听课15次,每学期新教师上汇报观摩课5次。此外,他们还形成了一个传统:送出培训的教师学习归来,一定让他们公开交流学习体会,达到“少数人培训,多数人获益”的效果。他们还定期出版园刊,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目前园刊出版13期,教师们在园刊上发表的教育心得交流文集已累计100多万字。第四,请专家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幼儿园开放办园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体现,是提升幼儿园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增强理论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专家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熟剂”。为此,幼儿园可以设置专家扶持热线,建立专家辅导平台,让教师们与专家直接对话,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架起专家与教师相互沟通的桥梁。有条件的可以请专家来园讲学,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诺贝尔摇篮创办7年多来,与省教科院专家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关系,教师有问题可直接向专家咨询。他们还请魏书生、朱永新等教育专家现场听课说课,手把手指导教师如何上课,如何与幼儿及家长交流,如何做科研,等等;他们还先后邀请了张启人、陈绶详等近百位其他行业的专家学者来园讲学,举办各类讲座200多场。为教师提供了与各界精英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不仅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

第五,以科研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他们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诺贝尔摇篮非常注重这一点,2004年他们独立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学前教育体系创新与诺贝尔摇篮教育实践研究”,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唯一一例以一个幼稚园名称命名的国家级课题。经过教师们几年的集体研究,于2007年6月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圆满结题。除了积极申报主持课题,他们还积极寻找机会参与课题,7年来他们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立项课题“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等6个国家级和省级课题。他们还充分利用或挖掘省内外科研资源,联合湖南省教科院成立“民办学前教育办学特色研究室”,联合湖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了“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湖南中华文化学院成立“湖南省中西文化经典导读中心”,联合南开部分老校友成立“张伯岺教育思想研究会”等等。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联合外部科研资源,带动了教职员工科研热情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园本科研的开展。3.注重教师的形象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还要着眼于教师的形象建设,着眼于教师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因为只有教师具备良好形象,才能支撑起幼儿园的整体形象,才能形成全体幼儿的良好形象。

一应明确教师形象塑造的内容体系。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其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礼仪形象。包括面部表情、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场合下的态度及运作表现。第二,仪表形象。包括教师在工作期间的着装打扮、装饰打扮,如服饰、鞋装、发型。第三,语言形象。包括语速、语调、普通话及文明语言的使用。二应制定教师形象塑造的制度体系。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需要以一系列制度作为保障。诺贝尔摇篮幼稚园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幼儿园教师教养手册》、《幼稚园教育者誓词》、《教师仪表》、《容止格言》、《教师基本行为规范》、《教师天条》等。这些规定对教师的外部形象、行为举止都有明确要求,例如在《教师天条》中规定:不允许教师在应得的待遇之外有任何的“灰色收入”,不得接收家长任何礼物或接受家长请客吃饭,否则,一经发现,做自动离职处理。他们还将这一点公布到招生简章上,随时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有效杜绝了教师的不正之风。

三应构建教师形象塑造的培训体系。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长期的严格培训才能实现。培训要有明确的课程内容、教材、方式方法,还要在时间和制度上给予保证。诺贝尔摇篮幼稚园的做法是:培训内容上有校园文化、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教育技能技巧、安全知识、时间管理、规章制度等;培训形式和时间上,有新教师3个月岗前培训,每周举行一次教师例会,每月

北京一零一初中部教师队伍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