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专业定位措施及效果
为实现专业定位的措施与效果
一、专业建设措施
针对专业规划目标,本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建设措施: 1.专业发展措施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的培养,不断吸收和补充新生力量;(2)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建设;(3)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小组,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情况,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4)狠抓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5)强化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制度;(6)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2.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1)积极引进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
(2)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
(3)倡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研交流活动,争取承担国家及省、市级横、纵向研究课题;倡导教师承担行业、企业的项目攻关和技术服务;(4)鼓励中青年教师考取一级、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等社会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5)通过针对培养、以老带新的方式,做好“传、帮、带”,指导年轻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
(6)加强教师团队管理,通过听课检查制度、督导组及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授课竞赛等,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课程建设措施
(1)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土木工程项目,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2)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
(3)将考证课程直接嵌入课程体系之中;
(4)充分利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实施课程教、学、做一体化;
(5)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建设要求,包括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的适时修订;选用获奖或推荐教材,及时编写、整理与修订讲稿、教案和课件等。除上述基本要求之外,还有课程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与工作总结、教学管理制度,编写出版教材或教学辅导资料;
(6)突出实务性课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7)根据校外专家意见和兼职教师的建议,开发重点课程,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压缩纯理论教学内容,扩大技能培养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8)加强精品课程建设。4.教材建设措施(1)教材优先选用与专业培养目标贴近、近三年出版、高职高专类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十一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积极鼓励、组织教师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材(含讲义);
(3)引导学生主动、广泛的阅读课外专业参考资料,在图书馆建立专业图书库、报刊杂志阅览室和专业资料室。通过加强资料、图书建设,为学生选择、组织有关土木工程最新理论与实践提供信息资源;
(4)成立系级教材建设小组会,对专业教材的选用给予指导和审定。5.实践教学建设措施
(1)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尝试开放式的办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多接触实际土木工程项目。
(2)加强对校内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监督。聘请校外专家及行业技术能手现场传授实际操作技巧和经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3)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6.加强制度建设的措施
(1)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完善课程考核办法;(4)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二、执行情况与成效 自设立土木工程专业以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具体措施,逐步形成了明确的专业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制定了详尽的专业建设规划、建设措施及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优化了教学团队结构;加强了教风、学风的建设管理;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1.专业发展情况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学院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学习各种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活动,树立高职高专教育观念,强化能力本位意识;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内同类型部分高职院校参观学习,借鉴其办学经验;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情况,全面调整、修订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些措施,专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建立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3)加强了硬件设施(比如全站仪)的投入,完善了原有的“土木工程手工模拟实训室”,较好地保证了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
(4)利用社会关系资源,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彼此交流频繁,为工学结合开辟了通道。
2.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自本专业开设以来,以人才能力培养为根本,始终把教学团队建设放在首位。建设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通过采取在职学习和人才引进等措施,不断完善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武汉市办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较多,教师来源却稀少,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占人数50%的教师在周边数十所大学代课,多为中低职称的青年教师,稍微有实力的年富力强的老师无暇到外校兼课。这些客观情况造成像我们这样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任课老师资源严重短缺,在校的年轻老师多为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生到目前尚无博士学位,严格的来讲达不到评估的要求。
1.基于这样的情况,我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立足于对在职青年教师的培养,今年首次送出一名青年教师到外校深造,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三年后我院将首次由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有3名年青老师晋升了讲师职称,预计近两年仍有3名青年教师可以晋升讲师职称;
2.引入具有博士导师资格的外聘教授。今年我院已经引入1名具有博士导师资格的教授,引进2名55岁左右的副教授,同时按照学校新的引进人才机制,准备引进2名具有博士导师资格的教授,担任院内两个专业两门重点精品课程的建设;
3.在在职教师中首次建立了科研机制。学校领导多次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二级学院,虽然年青老师任务繁重,但为了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为了学院年轻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样应提倡在职教师搞科学研究。通过发挥年长教师带头作用,我院在职老师已完成四项国家专利项目,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正在进行2项国家专利的申报工作,同时向湖北省教委申请了一项科研项目,加上正在进行的几项教学研究项目,已在土木工程学院建立了科研机制。这种机制有效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学校每两年举行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大大提高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广大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还不断地采取派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素质。
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团队基本满足了各项教学工作的需要,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师资保证。
3.课程建设情况
(1)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目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能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工学结合教学的特点,成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与教学大纲配套的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等已逐步规范化;
(2)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课时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
(3)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中,《砼结构设计》重点课程建设即将结题。
4.教材建设情况
教材是教学课程内容的体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材的开发与选择及其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选用教材时,由任课教师提出,课程组讨论通过,专业小组把关。坚持教材优先选用与专业培养目标贴近、近三年出版、高职高专类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十一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从执行情况看,核心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高职高专类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十一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比例达70%以上;
5.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1)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实操培训,校外实习基地则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以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间,投入大量资金配备相关的实践教学设备设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使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实习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加强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在实习基地专门的管理人员配合和支持下,保证校内外基地的正常运转。(3)将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有机结合。针对“学不一定致用”的求职现状,在学生即将进入企业实习之前,首先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多门学科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预先熟练和规范相关技能操作的步骤及方法,以便于他们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企业实习。
(4)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实践教学大纲,编写相关课程实践教材。根据土木工程各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实践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内、校外外实训基地完善工作,并与实训基地单位共同规划、实施实训教学工作。
(5)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实践教学教师在素质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有很大的区别,如何针对他们的岗位特点,对他们实施有效的考核和管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选派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实训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校内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习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我们请相关设备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内辅导教师,学习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知识,使仪器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工作,使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得到发展。另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鼓励相关课程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师学识水平和科研水平,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
(6)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实习日志存档。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6.教学效果情况(1)师德和教风建设成果显著。弘扬优良学风,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通过教风建设,涌现出许多先进教师;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通过经常性的教学示范、教学观摩和说课活动,使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3)教学环节运行顺利。通过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不间断的教学检查,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均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效果
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对从事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土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紧迫任务。而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的锻炼,可以系统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生产实习效果的好与差,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予以重视。
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实习经验和调查研究,对提高实习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如下几方面措施,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实习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效果。要根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实践基地结构,形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双方应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到学校在建工程项目中参加生产实习。由于实习工程是学校内部的,由学校负责,从而可以节约实习费用,指导教师也便于指导、管理和协调关系,保证实习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要选择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信誉好并且长期在本地区施工的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实习工地容易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实习费用。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协议单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周末讲座、短训班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培训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协作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开发等科研服务,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种待遇,实习单位也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这样,既为实习单位输送了人才,又促进了学生就业。再者,在基地建立后,应该与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如进行定期走访,或邀请其人员参加学生答辩、学术活动等方式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增进交流,促使双方合作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在胶建集团、青建集团、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等国家大型施工企业,众成地产、胜大置业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东昊监理、广厦监理等监理单位建立了实习教学实践基地,保证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条件。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同点,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实习内容和方法上指导学生,并且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与实习操作,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实习条件的准备工作,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德、智、体诸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在按计划完成实习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好生产实习的总结工作。
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院系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教学实习基地锻炼,或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实习基地,与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教师把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充实到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另外,还可以从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水平等方面稍差,校内教师则恰恰相反,开展交流活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一支校内外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三、改变实习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举的生产实习方式
将传统单一的集中生产实习方式改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的实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深造、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联系的集中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的优点是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管理和指导,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达到实习目的。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选择集中实习,要避免学生的实习固定在一个工地,这是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一个工地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打桩或装修等,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因此,应形成动态实习工地的教学组织模式,也就是以一个实习工地为主,以其他工地为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其他工地学习其它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实习任务充分化,实习内容全面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分散生产实习是集中生产实习的最好补充。按照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联系选择实习工地。这种实习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实习经费的投入,但不利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为避免学生的自主能力差,不认真实习,要求学生做到:在联系过程中,学生应了解工地的基本情况,制订实习计划;进入工地一段时间后,向指导教师提出实习中拟重点了解和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并且要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完成书面报告并进行交流、讲评和答辩。采用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低,自主学习空间增大,把学生由被动式实习转变为主动式实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近几年的施行情况来看,分散实习的实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效果比较明显。
四、加强实习教学资料建设,开好实习动员会
明确生产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及时做好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生产实习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编写内容完备的实习指导书,提出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纪律、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内容,着重介绍实习的主要内容、常见结构的实习内容、可供研究的小专题以及对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相关要求等。实习指导书还应详细规定实习结束后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能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做到有的放矢。
在实习前对学生认真组织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在动员会上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强调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和现场管理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对学生本人及家长都是无法弥补的创伤,指导教师和学校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对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也将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目前,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是做好生产实习的关键。正是有了我们在实习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我们还邀请施工现场的工程师为学生做实习动员报告,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给学生以启发,并详细介绍要实习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难点,并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制度
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为了确保学生实习的质量,要求每个实习小组要配备一个现场的指导教师,以解决学生实习中发现的疑问,同时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指导老师要天天到工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向现场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出勤与表现,解决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疑问,要做到学生当天的问题能在当天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解答。鼓励学生在现场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参加工地的技术工作,如:实验、检测、绘图、测量、报表等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内容的重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多种专题讲座。邀请在该方面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碰到的问题。现场参观,现场讲解,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解决了那些让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实习内容更深、更广。
要严格考核制度。在生产实习指导书中对考核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目的在于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实习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等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表现(如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和出勤情况等,约占15%)、实习日记(考察记录是否齐全、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约占10%)、实习报告(考察观点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约占30%)、笔试(考察实习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知识,约占15%)、答辩(包括学生汇报和评委提问,约占30%)。其中,答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实习的对象不同,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别,通过实习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通过答辩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六、结语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在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组织方式、实习资料建设、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明显地提高了生产实习质量。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生产实习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各项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习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第三篇: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等职业人才的定位
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等职业人才的定位
工科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工科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师资人才体系、设备资源体系和专业理念,具有优势地位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基础。
但由于工科大学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着重于高层次、宽口径、重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层次、培养目标的社会需求性很明确,与传统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差别很大,不可能借用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做出适合于工科大学这样的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定位非常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培养的人才性质不同,如果说土木工程传统本科教育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则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⑵ 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如果说传统本科要求宽口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则高等职业教育要强调专业能力强、专业方向相对集中的专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⑶ 如果说传统本科注重实践是为了加强理论教学,则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教学。
⑷ 面对的人才需求市场不同,传统本科人才目标定为研究、教学、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精的职业领域,注重潜力和后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战略上的稳定性;则高等职业教育偏重更广泛的一般工程技术领域,专业面更宽,注重现实需求和迅速上手,专业教育要求具有随时满足社会需求的战略灵活性。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解决专业内涵的精与杂、宽与窄、理论与实践、竞争与互补等问题。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本科人才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要求互补,传统本科院校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互补,这种互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方向互补和层次互补。
由此可以决定具有传统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在传统本科发展高端基于“人”的培养的前提下,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开发“专业人”教育,丰富人才培养的层次,通过专业细分和层次细分与传统本科教育形成互补,完善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结构,填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人才空白。
对于土木工程大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对既有本科专业方向,如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传统专业方向,在层次上互补,着重于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技术、组织计划、概预算、项目管理等工程建设层次,在现有本科教育的模式下,将专业内涵软化,以适应工程建设程序中的中后期各阶段技术职业需求;
其次,根据社会需求,对有些还未形成专业方向的技术与管理领域,开办特色专业方向,即在相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专业课的新领域,满足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如城乡建设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城市交通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环境工程、工程检测、工程防灾减灾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都是以传统土木工程为基本教育平台,系统地与相关专业相交叉,形成新的方向,目前社会需求较旺盛,可以根据社会近期和中期发展需求设置。此类专业方向基础课程较固定,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较灵活,可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
从长期发展来看,在上述互补的基础上,规范化、正规化,最终形成与传统本科专业的融合,形成广义的工科土木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还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基于层次互补和方向互补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问题,和基于社会需求和学分制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第四篇: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土木概况
其所谓的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编辑本段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获得知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五篇: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及工程结构的基本理论,具有土建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管理能力。该专业包括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一、二年级学习相同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及成绩,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
建筑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城市建设、建筑公司、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道路、桥梁等土建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道桥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分析、组织管理与养护维修等基本知识。毕业生可在交通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道桥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
本专业在业务上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房屋建筑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监理等。
工作岗位:建筑施工企业、基础施工公司、市政施工公司、路桥施工公司的土木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人员;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人员;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土木工程管理、质量监督人员;房地产、市政开发公司的工程经营管理人员;工程监理公司的土木工程项目监理人员。
桥梁与隧道工程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以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监理、预算、管理、设计为方向,获得桥梁与隧道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地基与基础、桥涵水文、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招投标等。
工作岗位:桥梁设计、施工;隧道设计、施工;公路工程监理;港口、码头、机场、铁道工程建设;交通部门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