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尧坝镇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1-69355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4 13:44: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尧坝镇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尧坝镇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一、团结村基本情况

尧坝镇团结村位于尧坝北面,与江阳区分水岭乡、纳溪区龙车镇、合江县佛荫镇、先市镇接壤,现有8个农业合作社,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9亩。总人口3605人,总户数941户,党员72名,辖区内有1所学校,2个村级医疗点。团结村是尧坝镇荔枝项目主要发展区,现有荔枝3000亩,2009年-2010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的主要实施村,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团结村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种植业、养殖业得到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正在逐步兴起。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镇召开动员大会后,团结村立即成立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组,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研究并形成实施方案,随着召开社长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多方积极配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机制创新

1、成立了村公共服务工作站,落实了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作站站长,安排部署全站整体工作;村主任担任副站长,负责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村副主任负责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工作;村文书负责舆情信息管理。公安部门挂牌入驻,形成了一个窗口接待、一条龙服务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延伸了行政服务管理触角,工商、税务、卫生、民政等部门和银行代办点也即将入驻。积极为群众提供事前咨询、代办到家、上门解难等服务,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对心解决问题,形成了直达群众的管理服务格局,变“单一管理”为“多元服务”。

2、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充分利用财政划拨的经费和补贴资金,着重解决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硬件平台搭建;二是按照“村级购买、政府补助、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常年性经费;三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软、硬件平台建设,社会组织捐助公共和社会管理所需资源。

3、建立了统筹建设机制。一是依托社会资源统筹建设。如生活便民店、农资放心店等可利用社会资源,参照标准进行市场化配置建设。二是依托现有资源统筹建设。全面整合和综合利用现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场所、设施等资源,按照“一室多用”原则,整合规范、优化功能、提升服务。三是依托项目统筹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统筹规划,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

4、建立了民主管理机制。按照“事前征询、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一是依托已完善的党支部、村委会、议事会基层治理机制,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制度。二是由政府直接实施的项目要建立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机制。三是由政府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的项目,建立部门考核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四是由村级自治组织实施的项目,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机制。

(二)改革管理方式,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实行精细化服务网格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社为单位,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并根据网格内院落、商铺、住户等实际,把每个网格细化为责任区,把人、地、物、房、事纳入网格进行服务管理;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每个网格设负责人1名,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实现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管理基础。与网格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每个村民小组设立楼院骨干3人,全村共51人,协助网格负责人开展工作。

2、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围绕文化、教育、体育等基本民生领域,建立完善的群众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为农民提供生产保障、积极组织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供教育保障。正在向村民征地规划建设卫生站,下一步还将建休闲广场。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等民生政策的落实,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让服务真正融于管理中。三是加强对残疾人、贫困家庭、失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健全关爱帮助机制。今年,村上共对169名留守儿童开展了关爱行动9次,给予补助金880元及相关慰问品;对30个留守妇女开展了关爱行动14次,分别给予慰问金、生活用品等,还请了义工帮助劳动。对276位空巢老人采取了关爱行动8次,给予相关慰问金1100元及生活用品等;对13名精神病人采取了关爱行动3次,解决医疗费200元,同时还给予他们生活用品、食用油、大米等。四是推行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效益化建设,为改善民生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

3、改进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一是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强对学校、人员聚集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二是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坚持治安巡逻;在重点部位、楼院实行人防、技防,提升技术防范水平。三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留守之家建设,定期为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管理;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三分”、“三色”管理和考核奖惩;加强对有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流浪人员的治疗和管理;及时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等落实帮教和救助。四是加强“三项机制”建设和矛盾纠纷“五个统一”的实施,确保“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

4、加强舆情信息管理。一是全面掌握村人口动态,为群众服务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减少管理盲区,同时又及时向群众发布政策、法规措施,提供各种惠民信息。二是落实网格负责人负责各类民情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三天汇报一次,突发情况及时汇报。三是组织和发动志愿者力量,加强辖区内情报信息的挖掘,建立完善统一的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件等联合指挥机制。加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5、设立群众调解员,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方式。聘请村(社)离职干部、有较高威望和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3人作为群众调解员。针对基层情况复杂,在处理有争议的矛盾纠纷、涉及人数众多的群体性矛盾纠纷、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的矛盾纠纷时,群众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当面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诉求给予社会评价,对调解协议给予合议意见建议,使矛盾纠纷当事人对其诉求合理与否作出正确判断,有效预防和减少闹访、缠访的发生,最大限度实现“事要解决”、“案结事了”。群众调解员实行一年一聘,半年、年终考核优秀的续聘,不合格的进行调整。适当解决群众调解员的“个案补贴”,对特别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6、推行疑难矛盾纠纷“群众评议法”。为进一步加强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尧坝镇疑难矛盾纠纷群众评议暂行办法》,及时掌握和了解纠纷处理中的社会评价信息,防止因调处方式不当而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

7、加大对吸贩毒人员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排查登记和管控,完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体系,努力降低复吸率。创新信息网络,有力遏制外流贩毒问题,在外出务工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物色秘密信息员,为掌控思想动态、举报贩毒、吸毒人员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加大《平安公约》签订覆盖面,在项目安排、困难补助发放等方面,优先考虑平安家庭户。对出现种毒、吸毒、贩毒人员的家庭,原则上不予安排国家投入的项目及有关经费补助。

通过前期工作开展,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工作中,我们更应加大工作力度,深化管理创新,结合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富裕、民主、和谐新团结作贡献。

第二篇:尧坝镇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尧坝镇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一、团结村基本情况

尧坝镇团结村位于尧坝北面,与江阳区分水岭乡、纳溪区龙车镇、合江县佛荫镇、先市镇接壤,现有8个农业合作社,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9亩。总人口3605人,总户数941户,党员72名,辖区内有1所学校,2个村级医疗点。团结村是尧坝镇荔枝项目主要发展区,现有荔枝3000亩,2009年-2010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的主要实施村,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团结村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种植业、养殖业得到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正在逐步兴起。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镇召开动员大会后,团结村立即成立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组,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研究并形成实施方案,随着召开社长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多方积极配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机制创新

1、成立了村公共服务工作站,落实了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作站站长,安排部署全站整体工作;村主任担任副站长,负责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村副主任负责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工作;村文书负责舆情信息管理。公安部门挂牌入驻,形成了一个窗口接待、一条龙服务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延伸了行政服务管理触角,工商、税务、卫生、民政等部门和银行代办点也即将入驻。积极为群众提供事前咨询、代办到家、上门解难等服务,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对心解决问题,形成了直达群众的管理服务格局,变“单一管理”为“多元服务”。

2、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充分利用财政划拨的经费和补贴资金,着重解决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硬件平台搭建;二是按照“村级购买、政府补助、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常年性经费;三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软、硬件平台建设,社会组织捐助公共和社会管理所需资源。

3、建立了统筹建设机制。一是依托社会资源统筹建设。如生活便民店、农资放心店等可利用社会资源,参照标准进行市场化配置建设。二是依托现有资源统筹建设。全面整合和综合利用现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场所、设施等资源,按照“一室多用”原则,整合规范、优化功能、提升服务。三是依托项目统筹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统筹规划,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

4、建立了民主管理机制。按照“事前征询、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工作流程,建立

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一是依托已完善的党支部、村委会、议事会基层治理机制,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制度。二是由政府直接实施的项目要建立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机制。三是由政府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的项目,建立部门考核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四是由村级自治组织实施的项目,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机制。

(二)改革管理方式,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实行精细化服务网格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社为单位,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并根据网格内院落、商铺、住户等实际,把每个网格细化为责任区,把人、地、物、房、事纳入网格进行服务管理;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每个网格设负责人1名,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实现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管理基础。与网格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每个村民小组设立楼院骨干3人,全村共51人,协助网格负责人开展工作。

2、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围绕文化、教育、体育等基本民生领域,建立完善的群众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为农民提供生产保障、积极组织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供教育保障。正在向村民征地规划建设卫生站,下一步还将建休闲广场。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等民生政策的落实,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让服务真正融于管理中。三是加强对残疾人、贫困家庭、失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健全关爱帮助机制。今年,村上共对169名留守儿童开展了关爱行动9次,给予补助金880元及相关慰问品;对30个留守妇女开展了关爱行动14次,分别给予慰问金、生活用品等,还请了义工帮助劳动。对276位空巢老人采取了关爱行动8次,给予相关慰问金1100元及生活用品等;对13名精神病人采取了关爱行动3次,解决医疗费200元,同时还给予他们生活用品、食用油、大米等。四是推行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效益化建设,为改善民生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

3、改进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一是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强对学校、人员聚集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二是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坚持治安巡逻;在重点部位、楼院实行人防、技防,提升技术防范水平。三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留守之家建设,定期为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管理;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三分”、“三色”管理和考核奖惩;加强对有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流浪人员的治疗和管理;及时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等落实帮教和救助。四是加强“三项机制”建设和矛盾纠纷“五个统一”的实施,确保“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

4、加强舆情信息管理。一是全面掌握村人口动态,为群众服务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减少管理盲区,同时又及时向群众发布政策、法规措施,提供各种惠民信息。二是落实网格负责人负责各类民情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三天汇报一次,突发情况及时汇报。三是

组织和发动志愿者力量,加强辖区内情报信息的挖掘,建立完善统一的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件等联合指挥机制。加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5、设立群众调解员,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方式。聘请村(社)离职干部、有较高威望和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3人作为群众调解员。针对基层情况复杂,在处理有争议的矛盾纠纷、涉及人数众多的群体性矛盾纠纷、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的矛盾纠纷时,群众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当面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诉求给予社会评价,对调解协议给予合议意见建议,使矛盾纠纷当事人对其诉求合理与否作出正确判断,有效预防和减少闹访、缠访的发生,最大限度实现“事要解决”、“案结事了”。群众调解员实行一年一聘,半年、年终考核优秀的续聘,不合格的进行调整。适当解决群众调解员的“个案补贴”,对特别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6、推行疑难矛盾纠纷“群众评议法”。为进一步加强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尧坝镇疑难矛盾纠纷群众评议暂行办法》,及时掌握和了解纠纷处理中的社会评价信息,防止因调处方式不当而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

7、加大对吸贩毒人员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排查登记和管控,完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体系,努力降低复吸率。创新信息网络,有力遏制外流贩毒问题,在外出务工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物色秘密信息员,为掌控思想动态、举报贩毒、吸毒人员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加大《平安公约》签订覆盖面,在项目安排、困难补助发放等方面,优先考虑平安家庭户。对出现种毒、吸毒、贩毒人员的家庭,原则上不予安排国家投入的项目及有关经费补助。

通过前期工作开展,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工作中,我们更应加大工作力度,深化管理创新,结合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富裕、民主、和谐新团结作贡献。

第三篇:互助县威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互助县威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8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威远镇是互助县县城所在地,作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乡镇,在县综治办的指导下,自今年五月开始,紧紧围绕“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试点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威远镇现辖23个行政村、154个村社、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非农业人口2.95万人,流动人口0.25万人。现有中学1所,小学17所,教学点3个,共有学生3258名、教师243人,寺院1个。全镇建立综治工作中心2个,村级综治工作站23个,社区综治工作站4个;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8个,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创建“平安家庭”7840户,“平安村”20个、平安社区4个。

二、主要做法

(一)以搭建社会管理架构为基础,实行网格化管理。威远镇属多民族聚集区,城乡社会组织并存,人口流动性强,社会管理难度大。威远镇党委、政府以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为契机,积极摸索出了以管人为重点、以服务为切入点、以小区域为责任田,分田到人、管理到户的社会管理新思路在做精做细上下功夫。一是立足实际分类管理。根据威远镇社会结构布局,按照城镇社区、农村两大板块进行分类管理。二是设置了五级网格管理体系。一级网格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二级网格即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综合办公室;三级网格即社区工作部和农村工作部,四级网格即9个社会管理服务站;五级网格即35个管理服务网格,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服务体系。三是明确了五级网格的职责任务。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主要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反馈工作情况、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对三级网格进行督查、指导、协调;9个管理服务站主要负责落实三级网格工作部署,健全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排查等工作机制,分类登记、梳理、处理网格中的各类信息,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处理或联动处理,建立工作档案,形成了上下、左右相互联通的信息快速传递新机制。四是落实了五级网格的工作人员。一级网格研究制定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总体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由威远镇班子成员11名及相关抽调部门27名工作人员组成;二级网格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反馈工作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建议,对三级网格进行督促、检查、协调。三级网格配备社区、农村工作部管理、协调、信息收集员各1名。四级网格定员6名,即站长、公安民警、司法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各1名,信息员2名;五级网格配备网格助理员、网格信息员、信访代理员各1名,建立了“一格多员、以网管人”的新体制。网格化管理的建立和运用,有效解决了乡镇社会管理工作谁去干、干什么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权责明晰、分级管理、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以建立运转有序的网格管理服务机制为载体,努力扩大社会管理面。镇党委、政府本着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网格运行机制。一是建立调处机制。整合综治维稳中心、治保、调解、群团等资源,组成调解工作网络,形成司法、行政、人民、群团、行业“五 级联动”调处机制,对邻里间、家庭内等的矛盾纠纷,建立台帐,实行化解销号制度。对重点户、重点人群,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中心户、调解员的作用,采取村干部联片、党员中心户长联党员、党员联户等形式,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协调等办法来疏导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从事后处臵、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调处的转变。二是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镇党委设立群众工作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中心,通过信息采集员、信访代理员、办事接待员等,对涉及征地、拆迁、水务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矛盾,采取镇村党政共同参与、联动调解的办法,及时研究化解对策,确定包案领导,明确结案时限,强化督促力度,真正做到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听了有反馈、问题能解决”。三是建立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机制。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有针对性地整治了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行业、“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的重点场所、容易为违法犯罪分子落脚藏身的重点部位,确保了管理到位、管理有效,解决了底数不清、发现不了、管控不住的问题。四是建立信息及时反馈机制。细化35个网格,在网格中按照单位、楼栋、村庄等再细化,形成子网格,建立以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为龙头,社会管理站为骨干,网格信息员为重点,村级信息员为基础的四级社会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明确信息员职责、信息处理办法,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采取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中心户长包巷道、党员联户等办法,从矛盾纠纷调处、群众困难帮扶等方面入手,不断延伸工作面,掌控信息动态,变事后处臵为事前预防,为及时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打下基础,为镇党委、政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情报信息。

(三)以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搭建优质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镇党委、政府按照“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树 立“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推行“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全程代理”的“三合一”服务模式,着力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成果。一是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为100多平方米的集政务大厅和服务大厅“两厅合一”的便民服务中心,把涉及劳动保障、民政、新农合、农技、计生、林业、法律服务等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项集中起来,纳入便民服务中心,以“一个中心”为平台,实行“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设立农村工作部,强化服务农村意识。针对城市建设任务重,工作重点向城市建设转身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创新农村工作思路,以强化农村工作为重点,设立农村工作部,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农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农村社会事务、提供农村服务、维护农村稳定等,真正建立“农村工作之家”,提高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水平。三是设立社区工作部,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针对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增,城市居民的增多,为努力扭转社区工作机关化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强化社区综合管理,设立社区工作部,全面负责威远镇社区建设和统一管理,制定社区服务规范,加强居民服务,监督社区服务工作,处理社区事务,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等,建立“社区之家”,规范推进社区建设。四是设立群众诉求表达中心,认真接待来信来访。针对涉及征地拆迁、农村住房建设、低保政策等群众利益方面的矛盾纠纷不断凸显,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群众诉求表达困难的实际,设立群众诉求表达中心,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为群众解忧、化怨,使群众的“怨气”在诉求表达中心得以倾诉,让群众的诉求在表达中心得以解决,使群众诉求表达中心成为群众的“娘家”。五是设立网络互动平台,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搭建党群互动虚拟网络,建立社会服务联动网络平台,设立党员服务QQ群 党群互动虚拟网络和社会管理QQ群,实行网络问计、网络问政,网上受理和掌握民情民意,接受监督。六是规范服务行为。制作了各项工作办理流程图,建立了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廉洁服务制等制度并公示上墙。推行“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只进一个门、不多跑一趟路”的“六个一”工作方法。推行标准化服务模式,实行统一着装、标牌标识、文明用语、纪律要求、工作流程“五统一”,做到一口受理、一次性告知、阳光操作。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有效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四时”“六办”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四时”即上岗服务准时、优质服务及时、预约服务按时、特殊情况延时,“六办”即符合政策坚决办、手续齐全立即办、急需办理预约办、行动不便登门办、存在困难帮助办、份外事情协助办,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七是落实办事公开。坚持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快捷的办事原则,对服务范围内的事项实行代办事项、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使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并分类建立办事服务受理登记簿,设制规范的承办单,对办理申请事项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答复。要求受理申请、代办事项按日进行统计汇总,分类完善代办资料并归档统一管理。八是建立便民服务队。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和综治、民政、土地、司法等人员组成,每个月定期到村至少开展一次为期半天的集中服务,带案下访、联合调解,调查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解决办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变“来访为下访”,方便了群众,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率。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全镇35个网格共为群众提供服务事项82件,调解民事纠纷62件,解决实际问题48个。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3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15人;解决贫困群众危房改造260户,困难群众救灾救济600人次;慰问城 市拆迁安臵户344户;慰问老党员、卸任村干部、贫困党员144户;多方协调,使大寺路安臵区动工建设等,同时,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和谐建设,开展农村清洁家园以及社区绿化、净化等专项行动,推进群防群治工作。

总之,通过试点工作,我们初步取得了方便群众办事,促进职能转变,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科学发展的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合力有待强化,运行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人员紧缺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探索抓基层打基础的新机制。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支部负总责,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坚持把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工作,在社区成立党总支部,居民区成立党支部,楼院成立党小组,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延伸社区服务工作链,住宅小区设立社区服务工作站,楼院设立单元楼长等,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强化社会服务,真正建立基层管理有效机制。在农村,大力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治保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各种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利用村规民约等村民约束机制,强化村民自我管理。

(二)探索组团联动式服务的新方式。完善威远镇便民服务队运行机制,变来访为下访,集中协调处理涉及民间纠纷、群众诉求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信息服务、现场办理医疗保险等服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困难,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实行镇、村、社联动机制,形成镇、村、社互动网络。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巩固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增设协调服务、党政指挥岗位,对不在镇党委、政 府职权范围内的或者需要几家联办或者无法办理的服务内容,镇党委每天确定一名领导坐班受理,主要是协调有关单位、现场答复等,想办法为群众解惑释疑,提供服务。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社设立便民服务点,村干部为便民服务代办员,村代办员受理村民申请后,报送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让群众少找一次人,少进一道门,少进一次城。探索建立镇村联动机制,接到群众诉求电话或突发性事件等,镇便民服务中心党政指挥台在第一时间通知要求村级便民服务站处臵,使问题迅速在基层得到解决。充分发挥社会管理QQ群的作用,逐步实行网络问计、网络问政、还政于民。同时,设立镇社区工作部、农村工作部、群众诉求表达中心,多方位畅谈民意表达渠道。

(三)探索培育新型农民的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才能调动全民和谐发展。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不断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四)探索部门联动的新格局。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部门联动是促进服务方式转变的最主要方式。在试点中,部门确定的专职信息服务员明确为部门今后社会管理的信息员、代办员、服务员,从事本单位、本部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社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树立长期服务意识,具体工作中,基层网格反映的信息通过管理站汇总上报至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整理、分析,归口函告部门信息服务员限期办理,由部门 信息服务员直接办理,同时将办理情况函告镇创新办公室,部门信息服务员逾期不办理的,建议由“两办”直接督办,真正在体制、机制上形成部门联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探索干部管理的新模式。面对编制紧缺,人员紧张的实际,想办法,出实招,把发挥现有干部工作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作为重点,实行干部工作“超负荷运转法”,即进一步精简工作岗位,整合岗位资源,调剂部分干部从事社会管理站管理服务工作,弥补工作人员紧张的问题,使每个干部有任务、有目标、有压力、有奖惩,做到工作与考核挂钩,与民主推荐干部挂钩,使每个人有事干、有事做,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注意发挥干部工作能动性,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干部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六)探索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随着我镇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群众实现从“农村居民”到“城市居民”的转身,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和实践。立足农村实际,从政策宣传、集体致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对广大群众进行再教育,不断增强群众集体观念、和谐观念,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教育,真正使群众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家园、爱科学。

四、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二)部门参与没有真正落实

(三)试点工作与日常工作脱节(四)群众参与不够

(五)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还没有建立

第四篇:XXX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经验交流材料

XXX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经验交流材料

XXX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开展,并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措施,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创造了全镇社会治安有序,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有力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XXX县综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XXX镇实际,及时成立调整充实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治办、安排了一位副镇长抓综治工作,抽调两名干部专职负责综治工作。每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年综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及时组织镇干部、牧委会队干及部分牧民群众召开综治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安排综治工作。同时根据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工作任务责任进行层层分解,镇与各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检查、考核、奖励制度,确保了综治工作扎实开展。XXX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务、财务制度健全,工作规范,“民主法制村”创建面达80%以上;累计举办各类法制讲座50余场,出动宣传车80余次,张贴标语250余张,悬挂横幅80多条,图片展览300余块,法制展板200余块,受教育面达1万余人(次)。

三、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夯实综治工作基础XXX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政策法规宣传、举办赛马会和全镇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利时机,结合“平安乡镇”、“平安寺院”等创建活动,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召开村干部会议、群众大会、僧侣会议,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向广大牧民群众和寺院僧侣积极宣传

党的各项惠农实民政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个离不开”思想及《宪法》、《国旗法》、《社会治安处罚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组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组织观看“3.14”西藏拉萨事件、《西藏今昔》、《民主改革50年》等音像资料,抽调精通藏语、有较强政治觉悟和宣讲能力的干部,走帐串户宣传讲解、发放学习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全镇广大牧民群众和寺院僧侣充分了解党的各项惠民实民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了法律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坚定了立场信念,增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主动性,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一年来共召开牧民群众大会20次,僧侣会议4次,参加人数累计2000多人次,召开座谈会6次,讨论会4次,以走帐串户形式走访群众120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走访群众420人次,牧民群众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

四、强化值班制度,全力维护地区稳定

XXX镇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坚决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强化值班,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一是及时调整充实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镇维持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并指导各村相继成立了村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确定了1—2名思想觉悟高的村维护社会稳定信息员,研究制定出台了《XXX镇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二是将维持社会稳定工作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维持社会稳定工作责任书,镇与各村、寺院签订维持社会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维持社会稳定职责分解落实到基层组织,进

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良好维持社会稳定工作机制;三是认真开展维持社会稳定承诺制,全镇党员干部、牧民群众就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不参与违法活动等内容签订承诺书,进行承诺,形成了全民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四是突出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召开村干部会议、群众大会、僧侣会议,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组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向广大牧民群众和寺院僧侣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惠农实民政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个离不开”思想,提升牧民群众维稳意识;五是加强维持社会稳定值班力度,在3月份至5月份及国庆期间,镇干部分组在镇政府、寺院值班巡逻,特别是3月10日、3月14日、3月27日及国庆节等敏感时段,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值班,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全镇地区稳定;六是加大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办公室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加强与各村信息情报员的联系,对全镇社会稳定情况及时掌握,及时上报到县委办、县政府办及县综治办,坚持一日一报制,重大事项坚持立即上报制,坚持做到信息上报准确、及时。因工作扎实,防范措施到位,我镇未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的群体性事件。

五、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XXX镇党委、政府始终十分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坚持及时就地解决的原则,定期抽掉镇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村排查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深入调查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处。一是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作用,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对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及时进行调处解决,确保民间矛盾不出村、不出镇,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就地妥善

解决,消除了引发群体性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二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镇规民约》,将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纠纷调处等相关内容充实到《镇规民约》,并翻译成藏文,下发到村组织和牧民手中,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让牧民群众明记于心,使维遵纪守法成为每名牧民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急机制,确保关键时刻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的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坚持抓小、抓早、抓苗头,严防小的问题顺势酿成大的事端。2006年至今,经过全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排查矛盾纠纷案件254起,其中2006年调解39件,2007年调解123件,2008年调解34件,2009年调解53件,2010年1月至今调解5起。镇调处中心调处1件,村级人民调解4件。

六、重点突出、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普法工作,一是及时调整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村包队领导、干部为成员的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能力强的镇干部设立了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并指派镇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五五”普法工作,同时对镇“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每年进行调整充实,形成了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的良好局面,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在全镇干部中认真开展法律学习教育活动,制定了学法制度,考核制度,组织全镇干部认真学习《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宪法》、《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镇干部认真记学法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完成了“五五’’普法习题集,参加了全省普法考试,增强了干部学法、懂法、用法意识;三是积极开展“民主示

范法治镇”、“民主示范法治村”创建活动,健全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民主动员大会,有条不紊开展“民主示范法治镇”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

七、落实防范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为确保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社会治保工作领导小组,年初研究制定了社会治安防控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各牧委会社会治安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一是调整充实社会治安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群防群治组织,建立村级治保小组,组建了各牧委会巡山护畜小组,积极开展巡山护畜活动,防止偷牛盗马、抢劫财物等社会稳定案件的发生,确保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镇未发生“两抢一盗”案件,有力维护了地区稳定;二是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镇24小时值班制度和镇寄校、野牛沟村、XXX村和野牛沟宗教活动点等重点地区的巡逻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有力保障了重点地区的安全工作;三是在镇机关认真开展安全教育,落实人防、物防措施,全力防范集体财产安全,镇机关没有发生物品被盗案件;四是健全了各村治保小组、调解小组,季节性、重点时段治安巡逻制度,.并开展各项防范工作,维护了牧委会、村委会治安秩序;五是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民用枪支管理,组织开展打击涉枪犯罪专项行动,有力杜绝了枪支犯罪案件的发生;六是落实各牧委会治安信息责任,定期开展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对排查出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进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做好《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月报、季报工作;八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流动人口管

理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外来人口登记房屋租赁管理工作,与外来我镇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做到对外来人员情况清楚,有效杜绝流动人口在我镇境内的犯罪活动。同时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决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部署,年末有总结;九是认真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及时成立、调整充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认真登记刑释解教人员名单,加强与各村联系,随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有力杜绝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目前我镇未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案件;十是认真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与镇主要工作在年初同安排、同部署,及时成立镇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切实提高青少年法律观念,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我镇未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

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镇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案件逐年减少,群众安居乐业,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但总体来看,离高标准、严要求还有距离,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问题还较多存在,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这项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汇报

砚峡乡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汇报

(2011年8月17日)

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砚峡乡辖3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1172户4398人,总面积76.42平方公里。乡综治办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主任1人,专职干事4人。下设村级综治室、调委会、治保会组织33个,有村级综治干部26名、信息员31名、护村(校)队员336名,村级综治室建设覆盖面达到100%。连续多年保持了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现象等“五无”工作记录,平安建设稳步推进,法制宣传氛围浓厚,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

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全县试点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以探索“和谐稳定、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矿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社会管理新路子”为目标,创新工作载体,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集中三个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有力促使了乡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乡、村(社区)、企业层层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承担六个重点、四大机制、八个方面创新相对应的试点工作任务,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目标、任务、职责“三明确”。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包村(社区)包企业、具体抓,村级干部包社包农户、协力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创新工作载体,凸显试点特色。按照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结合全乡实际,科学创设了以“四清四有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载体,“四清”即人数清、身份清、居住清、经济来源清;“四有” 即有证件、有档案、有照片、有人管;“四服务”即劳动就业服务、子女上学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维护权益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和谐稳定、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矿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社会管理新路子,着力解决社会管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工作氛围。采取“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农户”等有效方式,组织乡综治办、司法所、计生办等乡级职能单位共同开展了以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进宗教场所”主要内容的法 律“八进”活动和社会管理知识宣传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活动开展以来,共张贴宣传标语52条,悬挂宣传横幅16条,散发宣传资料1500多份,举办法制讲座11期,培养法律明白人1000多人次,在省、市、县、乡网站发表综治信息51条,报送综治简报17期,其中在省平安网站发表综治信息22条,营造了人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为平安砚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4、培育工作典型,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始终坚持把培育工作典型作为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整体水平的有力举措大力实施,以“点上出经验、面上求突破”为总体要求,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组织实施“典型带动”战略,在全乡培育工作典型3个,示范带动其他村(社区)、企业整体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水平。

(一)“民情下访、社情对谈”活动典型。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以“保稳定、建和谐、促发展”为己任,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领导带案下访、干部入户访谈为主要内容的“民情下访、社情对谈”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探访,组织乡村社干部深入村组、企业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走访群众1172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6个方面81条,化解群众搬迁安置、产业发展等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6起,措办为民实事11件,有力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社区楼寓人口网格化管理典型。按照社区楼寓人口网格化管理工 作要求,把社区按居住楼栋划分为9个区域网格,对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和居民群众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难释惑、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在划好网格基础上定人定责,建立社区干部、居民小组组长、各楼栋长、信息员、协管员“五位一体”的人口网格化管理队伍,定权责立规范、建制度抓履职,及时掌握网格内动态,做到“三知三清三掌握”,即对网格内的每个住户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员遵纪守法情况“三知”,对网格内的居民利益诉求、重点管理人员、困难群体情况“三清”,对网格内基本概况、社情民意、社区骨干人员发挥作用情况“三掌握”。

(三)村级规范化综治室建设典型。建立村级综治室11个,确定村级综治干部26名、信息员31名、护村(校)队员336人;协调落实村级综治室办公用房14间210平方米,投资3.5万元,给村级综治室配备办公桌椅11套、档案柜11个,做到办公设施齐全、配备到位;建立村(社区)、企业综治维稳机构网络图和行政区域图,做到重点防范区域完整、指示准确;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治保调解组织、流动人口等10种表册,做到基础资料完整、建档规范;健全信息报告等6项制度和社情民意联察等6项机制,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保证综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乡6个村(社区)、5户乡属企业规范化综治室建设覆盖面达到100%。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督查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继续抓好六个重点、完善四大机制、推进八个方面的创新、培育三个典型,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四大机制。继续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防控”机制;明确职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注重预防,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维护正义,完善内部和外部并重的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促使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继续加强乡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整合力量,发挥作用,形成全乡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合力;继续加强村级综治室规范化建设,健全治保、调解等组织,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适时开展村(居)综治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适时组织开展赴先进地区或兄弟乡镇考察学习取经活动,进一步开阔工作视野。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按照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总体部署,以探索“和谐稳定、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矿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社会管理新路子”为目标,立足于矿区流动人口多,服务不配套,公共安全压力大,特殊人群帮教方式单一,社会管理任务繁重的实际乡情,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努力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上出亮点、出经验,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尧坝镇团结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TOP